北平无战事

全53集

主演:刘烨,陈宝国,焦晃,倪大红,王庆祥,程煜,廖凡,董勇,沈佳妮,祖峰,李晨,王凯,王劲松,姜瑞佳,陈丽娜,谢钢,高鑫,孙之鸿,马少骅,毕彦君,韩青,曹卫宇,刘奕君,罗京民,王一楠,杨新鸣,岳旸,王永泉,刘钧,白玉,赵达,赵小锐,冯晖,曹磊,许敏,匡牧野,胡春勇,马岩,李克伟,刘凌志,赵志军,啜二勇,李泽章,李培明,魏伟,刘红星,苗克,金丰,朱子墨,徐熙涵,善亭,王宏,张陆,冯启龙,廖亮,李靖,张震,郭东岳,贺德光,溟溟龙,孙伟峰,陈宏钊,徐恒华,李路遥,文月明,李泽锋,林晓凡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2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3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4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5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6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3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4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5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6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7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8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19北平无战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北平无战事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8年,国共两党的搏杀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国统区政经体制混乱失控,物价飞涨,贪官横行,国民政府的统治早就危如累卵,大厦将倾。与此同时,另一头国民党空军笕桥航校上校教官方孟敖(刘烨 饰)正因违抗军令接受审判。方出身于富庶世家,他是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经理方步亭(王庆祥 饰)的公子,而另一个身份则是我党潜伏在国军中的地下党员。方经蒋经国干涉,得以免罪转到国防部预备干部局,随后参与“孔雀东南飞”行动调查北平分行的舞弊行为。身处时代的乱流当中,一面有来自国军内部的猜忌和调查,一面有来自同僚的暗算和倾轧,更有战火当前纷繁迭出的险状。方和所有地下工作者们以其赤血丹心铸就了新中国崛起的基石……关中刀客之愤操子孤儿2018环球神奇度假屋第二季阿洛伊斯再次出发 韩国篇乘骑文化逃离黑水东京公关女碧玉簪武林怪兽国语苹果核战记2深夜酒吧圣歌2002超能锦衣卫·藏龙秘术杀出重围我才不会把女儿交给YouTuber!游戏花丛幽灵鬼屋2004亚利桑纳之梦ONE DAY~平安夜的风波~惊险之旅星际穿越(普通话版)特别市民窘迫汲取月光咯咯咯的鬼太郎 第六季呼啸山乡驱魔这都不是事之二爷的阵地行走距离阴阳界生死恋海妖的陷阱高能少年团第一季黑暗第二次呼吸2007通过交友网站和70人相遇,并向他们推荐符合他们喜好的书籍的一年断片之险途夺宝辛普森一家第十季豪杰春香我们的母亲女人的地位模拟恋爱

 长篇影评

 1 ) 先从建丰同志和铁血救国会扯起,不知道算不算扫盲

《大明王朝1566》是少数几部能让我反复咀嚼的片子,不知道是不是对二月河的原著印象过于深刻的原因,对《雍正王朝》刘和平的这部成名之作反而印象不是很深刻,但《大明》的感觉绝对是惊艳!整个《大明》剧都让人感觉一种莫名的妖气——围棋界的马晓春九段曾有“妖刀”之称,以形容其行棋之天马行空,招法诡异,而《大明》的感觉亦是如此,诡谲的剧情加上张黎习惯的摇摆镜头再加上宝国大叔突破性的演出还有阴森森的配乐(杨金水从车里钻出的那一刻,卤煮真的醉了),反而给人一种极其诡异的惊艳感。


最近天天忙着带孩子,《北平》只能等夜深人静时抽空看网络直播,从目前已看完的六集来看,这种“妖”的感觉似乎已经成了刘老师的风格,扯远了,晚上时间有限,先在这里解释下里面有人感兴趣较多的两个问题——


1.关于建丰同志


尼古拉同志,名经国,字建丰,这里还得扯一扯他那个据说生父是戴天仇的弟弟,实际上我自己一直觉得纬国比尼古拉长得更像凯申同志,后来看了看天仇同志的照片,发现天仇的眉眼间和凯申也有几分相似……又扯远了,赶紧绕回来,蒋纬国,字建镐。


文王建丰,武王建镐!丰即丰邑,镐为镐京,也就是春秋史中的西周两都。至于凯申同志给两个儿子以此为字的寓意,也就不言自明,经天纬地、文武殊途。从尼古拉和二殿下后来各自的人生轨迹来看,也都对得起老爹的期望。


2.关于铁血救国会


从1924年改组,到1949年败走台湾,KMT在大陆最后的24年里就一直摆脱不了两个痼疾,即“党的派系化”和“派系的党化”。


党的派系化,不言自明,从早期的胡汉民、汪精卫、常凯申三巨头分立,到31年宁粤对峙后党内各派联合执政、共尊一人局面的形成,派系林立一直是KMT无法自行消化的头号难题。而即使在凯申系统内部,亦有政学、CC、复兴社等多个派内之“系”。


吊诡的是,凯申系统内部名声最大的一个派系——复兴社系统,其成立目的之一恰恰是为了消除党内倾轧,实现“一个国家、一个领袖、一个主义”,而其具体手段便是“毁党造党”,即通过再造出一个“党内之党”,以新血淘汰旧血,最终实现KMT的自我更生。某种意义上,这和当年大头打造“模范团”,以毁军造军,重塑北洋军的思路别无二致。


而这种行事方式的直接结果,便是所谓“派系的党化”,复兴社以力行社为核心,其组织原则、运作方式都带有明显的列宁主义政党特征——这不是卤煮扯淡,从凯申到尼古拉直到戴笠,都对中共的组织模式和动员能力甚为羡慕,实际上,凯申当年选择在上海清党,很大一个缘由就是他认为,军事优势已经是KMT相对于中共最后的底牌,一旦让中共在军内继续扩展,那KMT迟早将为共所溶……


无独有偶,复兴社的死对头,二陈兄弟的CC系也有派系党化的特征,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在CC系内部,同样有一个扮演类似力行社角色的核心组织——青白团。某种程度上,后来三民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同样也是这种“党内造党”的思路的延续。


而本剧中尼古拉组织的这个“铁血救国会”,也可视作是对早年的力行社的又一次复制,即通过“派系党化”,在老旧组织中另创新局,这从他们彼此间均已同志相称便可见一斑,他们实在太想从方方面面与KMT的固有顽疾,如等级森严、集团腐化做一次全面切割,在党内打造一富有全新生命力之年轻组织,最终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当然从祖燕到衷寒再到尼古拉,他们最后谁也没干成!和同时期早以完成了整体性组织调整的中共相比,他们各方面都相差太多!至于KMT的死对头是怎么做到的,我当然不会告诉你可以看一个在同天节去世的学者写过的一本书……


好了,扯到这,差不多也算说完了。最后再扯一句,卤煮当真觉得宝国大叔身边的那个孙秘书很可能也是尼古拉的人,卤煮一向讨厌剧透,所以至今还没去看百度百科里面的分集剧情。至于证据么,先不说他那写在脸上的以天下为己任,在预告片里面有一个镜头,正是这位孙秘书举枪射杀了梁经伦怀里的谢木兰。


类似“铁血救国会”这样的组织,其成员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在强烈的自我神圣化的同时,也表现出对传统的道德评判,以及自身和他人生命的强烈漠视,从早年的徐锡麟枪杀有知遇之恩的恩铭,到上世纪欧洲的直接行动、埃塔、以及北爱共和军等极端组织,概莫如是!


这也是卤煮告别FQ岁月后,就再也不喜欢此类组织的原因。


The end,这两天有空的话,就再来扯扯里面演员的表演,提前声明,个人意见,不喜勿拍。

 2 ) 小白兔吃猫饼干《民国末年的学运神话》

一旦提到民国学运,最常见的印象莫过于“爱国、进步”的学生走上街头,一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犯我主权,二抗议美帝国主义犯我主权,三抗议北洋政府卖国,四抗议国民政府卖国、独裁、打內战。民国学生爱闹腾是个事实,但实际上,在民国前期,学生闹腾绝大多数都只是为自己的利益,放全国政治的层面上看纯属鸡毛蒜皮,称不得爱国学运。到后来,学生爱闹腾、大学相对自由这个特征才被政治派別利用,从学生运动演变为运动学生。
 
我想说的也只是这一时期的学运,原因很简单,正是这一时期的学生,在许多自由派知识分子那里,背上了为GD煽动、利用的骂名,常被要求对历史负责。


学运为GD利用(更准确地说,叫做学生为GD运动),确有其事,我否认不了。尤其是沈崇事件那一系列反美运动,可谓把国民政府狠狠地往绝境踹了一脚。但GD为什么能轻松自如地发动学运?真的只是因为大学独立,学生傻逼而已?
 
不“进步”的学生为数不少。以“学潮大本营”中央大学为例,1944年12月,一些处于GD地下党外围的左翼学生组织“救亡会”,他们的活动开场白还没讲完,就被“特务学生喊打着”将其主席赶下了台。有趣的是,里头一名左翼学生当时已经为自己做了“准备被抓进集中营经受残酷考验”的“最坏打算”,等了4个月后,反倒是GD跟他联系,让他去了解放区。
 
国民党太废柴?并非如此,最晚在1942年,中统就已经拟定了一个中央大学潜伏的地下党名单,但基本只能采取盯防手段-----一些以荣誉军人身分保送入学的宪兵对此亦有贡献。实在认为威胁太大,他们就采取绑架之类不法手段。其中缘由很简单:GD尚为合法,身为地下党员并非罪名。
 

从抗战开始,到1947年7月颁布动员戡乱令之前,国统区拥有合法身分的GD一直以地下组织、外围组织的形式向学校发展,这只是为了不引起政府同学生的警惕。有点类似于今天的五毛,做五毛,歌功颂德,当然“合法”极了,却仍要隐瞒身分,并不是因为一暴露就会被暴民拉去迫害,而是因为一公开,蛊惑力就没那么强了。
 

尽管有合法身分,从抗战到协商谈判时期,都未见GD在学运中建立绝对优势。如果说抗战时期国府有抗日这层合法性保庇,那么,在抗战胜利后的一年內,这种局面仍是没有改变的。
 
1946年1月,因为屏山机场事件和白尔丁事件,中央大学学生决计走上街头,抗议英法侵犯主权。后来,这个游行又被塞进另一个议题——促进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后人一般认为,后一个议题是GD安插的,而国府则希望将议题引向前者,反正爱国基本等于爱政府,排斥英法也不碍国府什么事。
 

1946年2月,爱国学运再次上演,这次是因张莘夫遇害而激发的反苏运动。由于太不“进步”,GD方面干脆指称是三青团强制动员的,还有“打手在(动员游行的会议)门口持棍叫嚣”。然而,根据国府留下的档案,他们起初是想制止这次游行的,但发现“制止恐不可能”,才“善为引导,避免正面攻击苏联”。吴铁城、陈立夫给蒋介石的报告也说“学校中反G空气之浓厚,出于自然,故只能使其减少反苏成分”。当时,苏联站队尚未确定,国府采取这样的策略,符合它的战略利益。
 
至于GD方面的说辞,也未必就一定是全在撒谎。虽然总被认为就是国民党的附属组织,三青团却并未做到对国民党的令行禁止,党团之间甚至会互相拆台,争抢新人。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更是决定将三青团划归政府,担任训练青年之任务,不直接受党领导。因此,国府出于利益想要制止的游行,三青团出于爱国主义而过激鼓动,并非毫无可能------并且,当时有能力代表、组织学生的系科代表大会确实为三青团占相对多数;王世杰也称有党、团中一部分人在暗中鼓励学运。
 

党团之间如此,党在学校的活动也十分疏松,师生加入国民党,没有什么光荣可言,更不需要竞争,都是有人来拉,就看在朋友、同乡面子填个表了事。结果,入党是入党,跟积极参加党的活动,维护党的形象、利益,完全是两回事。
 
即使是这样疏松的党团活动,仗著执政身分的优势,也足以使学运掌控权不至拱手让人了。可是,二.二二反苏也是中央大学发起,五.二零反饥饿反独裁反內战也是中央大学发起,期间不过一年余,学生至于性情如此大变吗?对此的合理解释很简单,还是在国民党六大,决议从此党部不进大学,以尊重学术自由。
 
从此以后,国民党作为执政党,在大学里只能秘密活动;而GD却利用1947年7月前这段时间,大肆发展下线----不要忘了,它本来就是以外围组织到大学行事的,许多左翼学生加入了这类组织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是GD指挥的人。于是,抗战胜利后的校內两党竞争,等于专业选手吊打业余新人,此消彼长可想而知。
 
要掌控学运,先得掌控学生组织,自身组织成熟者自然占得先机。连进入动员戡乱时期的1947年11月,GD的外围组织照样同亲国府的学生组织在自治会选举现场上演全武行。军警真正能够进入校园抓地下党员,得等到1948年4月颁布特种刑事法庭的组织条例和审判条例,真到中央大学抓人,又是7月后才有的事了。在这南京政府的最后半年时光里,且不要说国府能多大程度做到肃清GD形形色色的外围组织,它也无暇在校园里建起亲自己的组织来,就算学校里“反G空气”如二.二二时一般浓厚,也断发不出与“进步学生”同等量级的声音来。
 
这就是民国末年特殊的学运环境。如果国民党继续将党部设在大学,还在学校里开党课,鼓吹入党光荣而不是被校长教授们的“学业为重勿谈政治”抢了风头,澄清党团间明白的隶属关系,严肃党的纪律,不叫郑集这样公然的“右倾的牌子,左倾的思想”混杂党內;如果一开始就实行党禁,最起码藉著二.二二的民意,禁止跟外国势力勾结、分裂祖国的组织活动;如果全国人民都懂得对武装叛乱的暴力团伙绝对不可留情,1946年就进入戡乱动员状态……结果学运还是闹成那个样子,再说学生都是随便受煽动的傻逼才较合理一些吧。

 3 ) 黄仁宇的《北平无战事》


安娜堡的冬夜悠长沉寂,令人逃不脱回忆。
34岁的黄仁宇初到此时,身份是尴尬的密歇根大学本科新生,每天要与比自己年龄小上一半的美国青年一同学习生活。更为困窘的是,由于缺乏任何资助,黄仁宇必须靠打工才能得以维持生计,他当过收货员、洗碗工、电梯服务生,还调过酒、除过草、绘过工程图,这些经历大都不甚愉快。
这位曾经的国民党上尉、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副官,在安娜堡的漫漫冬夜里,躺在略显局促的宿舍中,会回想起什么?

他会想起1944年在缅甸,自己驾驶吉普车穿过敌军炮火时的细微体验:喉咙瞬间变干、四肢顿觉无力、听力像扩音器音量一样忽大忽小。
他会想起在孟拱河谷看到的那具日兵尸体:倒栽葱的姿态俯卧在河里,右手还以残余的本能企图护住中弹的喉咙,从他身上搜出了一张地图和一本日英字典。黄仁宇很快意识到,死者和自己是多么相近:同样的年龄,类似的教育背景,努力温习着英语,若不是出生在黄海的另一边,他可能和自己一起在那个清爽的四月清晨,看河谷里的蝴蝶翩翩飞舞,感受空气中的野花香味。
他会想起抗战胜利后在上海,那个叫辛妮的女生:身材娇小,皮肤白净,圣约翰大学毕业。一天她偷溜进自己的营房,脸上挂着纵容的微笑,喃喃地说:“如果你想要,可以啊”。只是当她提到“婚姻”这个字眼时,孟拱河的冷冽突然贯穿心中,黄仁宇的所有狂野期待一刹消失了。
他会想起1946年在东北,亲眼目睹林彪用人海战术狙击国民党的军队:将成千上万士兵密集在狭窄的前线,令对手屠杀到精疲力竭,战役结束后,铁轨旁和田野里散布着无数尸体。

作为曾经的国民党员,回忆对于黄仁宇不单是一杯冬夜聊以独酌的清酒,即便是远在大洋彼岸,即便是面对友善单纯的美国人,他也需要对历史有所交代:为什么国民党和蒋介石把美国政府援助的二十亿美元花了个一干二净,还是将中国大陆崩盘式地输给了共产党?如果不是因为贪污和无能,失了民意,失了天意,还可能是什么?
也许仅是出于历史学家的视角,也许的确夹杂着些许对自我过往的辩白,黄仁宇坚持认为不应把中国现代史归结为简单的好人战胜恶人的道德教训。他曾担任郑洞国、朱世明等国民党上层将领的副官,也与田汉、廖沫沙等共产党人有过密切的交集,对于这些人物他都心怀钦佩。正因自身曾如此深地介入这段历史,黄仁宇愈发觉得道德的有无不是划分两大敌对政党的因素。如果要提道德,不过由于有两套道德标准,个人很难从中抉择。每个政党都有其黑暗面,被其本身极尽淡化,以为不过是危机时不可避免的微小过失,但在敌对阵营看来,却是蓄意的恶毒。
黄仁宇倾向于将国民党的运动称之为“壮观的失败”,蒋介石的政府更多依赖人类的意志,而非组织的效率,带领一个前现代的庞大村落结合体,成功抵御了日本这一现代一流强权的全面入侵。只是八年抗战耗尽了意志,组织更是备受质疑,国民党政权丧志了一切自保的能力。而共产党和毛泽东在国家统一的遮蔽下,用更坚定的信念和手段掀起了暴风骤雨的土地改革,赋予了中国全新的下层结构。面对这一结构性变革所激发出的原生力量,美国给予国民党的大笔援助和现代化装备显得无足轻重,甚至令其更为头重脚轻,引向溃败。
黄仁宇相信依历史的眼光,只有当国民党所经历的困难完全浮现,而各种替代方案又已用尽时,共产党的激进措施才会显出其意义。在他眼中,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是伟人,用方式不一却同样执着的勇气处理着历史加诸其身上的艰困处境:“一方在过时的社会价值中努力挤出最后一滴可用之物,另一方则采取‘辩证的即兴创作’,常常利用人类的邪恶天性,企图打造出理想的社会。”

《北平无战事》编剧刘和平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两个观点。第一,虽然该剧处处与反贪腐有关,很顺应当下的政治气候,但自己不愿称其为“反腐剧”,反腐就把它说小了,第二,该剧原想叫《最后的王朝》,与《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凑成三部曲,但刘和平转念一想:“《最后的王朝》表面上是把这戏说大了,其实反而把它说小了。我就撕开一个小口子,1948年到1949年1月,北平无战事,但是改朝换代了,原因在哪儿?”
原因在哪儿?身处其时的人们有着更深的困惑。《北平无战事》最后一集,方孟敖、方孟韦两兄弟带着崔婶来到崔中石坟前,不远处是马汉三埋下的金条,再几步外是曾可达的墓碑,方孟伟不由问:“我们这些人都在干些什么,我们干的这些事都是什么事?”方孟敖略一沉吟:“有些事情,现在想不明白,以后能想明白,有些事情现在想不明白,也后也想不明白。”
48年末到49年初,黄仁宇在南京,效力于国民党国防部二厅。49年5月,他没有随成群公务员和家属退居台湾,而是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经香港赴横滨,为国民党驻日代表团工作。当然,这份工作注定不会长久。他带着与方家兄弟相同的困惑飘洋过海,在安娜堡的寒夜里,在开往哈佛东亚研究所的高速上,在英国剑桥古镇的漫步中,不倦思索着。直至30多年后,黄仁宇在自己的回忆录《黄河青山》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若有幸活到今天,看罢《北平无战事》,大抵不会反对称其《最后的王朝》吧。因为民国三十八年的年鉴,何尝不是“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呢?

 4 ) 全剧终后对各个人物的一点看法

刚看完,内心感慨来记录下对几个人物的想法。因为只看了一遍,我也不是那种特别能揪细节的人,所以多错误或不同意见,还请多多包含。
全篇主要想谈电视剧里的剧情、人物,涉及一些史实什么的请各位轻喷或者忽略。主讲电视剧本身!

可达同志
可达同志在最后举枪自尽,可谓非常有气节。放在第一个说,以示尊重。认同大部分人的看法,他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出身很一般,政治经验缺乏,却被委以重任,站在第三方的角度说,他一开始便是要悲剧的。
建丰同志是知道可达同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人,所以整个局里只把可达同志推到前方,让他去做最光明最正大最显而易见的活儿。而剩下三个人——经纶、孙秘书和王站长则是在暗处,去处理各类斗争的麻烦。但是建丰同志多次劝说、明说、暗说,可达都没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曾克达一直做着不用自己做的事,一直傻傻的听建丰的话,却领会不到内里。即使最后孙秘书、王站长都告诉他,我们都是一伙儿的,你放心,我们会去把该做的事儿做好,他也还是在越权。
在和建丰同志最后的通话里,他哭的很伤心。他知道自己的上司改革失败,自己的信仰失去了意义,无力回天,还被建丰同志抛弃了……于是乎,他举起了枪。他知道党国是要完了,他这样的人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
直如弦,死道边。
附上一段,可达同志的故事一度让我想起了刚入职场的我(在贴吧里也看到了一个同学写的类似情况),年轻莽撞天不怕地不怕,就想着完成任务,想着要去给领导出主意给领导讲道理……终于,人是要长大的。长大了,那个心底里的可达也就死了。现在的我,只想做一个王站长那样的人。


经纶同志
和可达同志一样,经纶同志也是一个边流泪边和建丰同志打过电话的人……
经纶是我在剧里最喜欢的角色之一。他游走于黑白之间,双重身份,又有美国背景,还被剧里两个女的同时喜欢。但是他也是理想主义者,甚至为了理想不敢爱不去爱。他克制着自己的爱,隐忍着两个组织最自己的怀疑、利用。
最悲哀的是看着木兰死在自己怀里,他看到党国为了自己的利益连无辜的青年、党国的未来都可以滥杀,他彻底动摇了。他怀疑起了自己所效忠的究竟是什么。但是建丰同志一番电话安慰后,经纶还是打起了精神,抓着帮忙币制改革的救命稻草,劝服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还是在为人民奉献。
但是,币制改革第一天,看到徐铁英这帮势力还是对着国家财产及帮派权利揪着不放,阻碍币制改革,经纶终于愤怒了。他慷慨激昂的演说把自己的内心完全暴露了。是的,心底深处他已经认识到党国无救了,连最后这块遮羞布都遮不住了,还不如把它扯烂。同时,他也知道凭他自己是根本救不了党国的。于是他掉头回去就把真相告知了方行长,保不住党国和建丰同志的改革了,他只想保住心爱的孝钰、保住自己先生和身边这些无辜的人。
经纶最后的醒悟是幸运的,因为他的醒悟和行动,让何校长决定带他远走美国。他也愿意走,留下来做什么呢?什么都做不了了。


何校长和方行长
这两个人我就一起讲了,因为共同点很多。
两个人都是游离于政治边缘的人,既和政治关系深厚,但又有很远的距离,关键时刻都能全然而退。不得不说老人家就是看得更明白啊。方行长年轻时候爱国为民,连自己老婆孩子都抛下了,最后终于明白自己儿子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何校长一开始就对自己女儿说,管他什么党,都不要沾,尽量远离政治。正是因为两人都看得清楚透彻,所以最后也都保全了自己家人儿女,虽说方行长去台北了还要继续搞经济,但是至少儿子老婆都平平安安的跟着去了。何校长也是如此。
再多说句方行长,绝对是聪明绝顶啊!自己一个人就能推测出崔中石和梁经纶的真实身份。


方家两兄弟
两个都是帅哥,也就一起说了。
我对方毛基本无感,唯独他做了两件事让我很讨厌:1、可达临终前给了可达个什么狗屁定论……装什么酷啊!2、在经纶同志的书桌、经纶同志的书上跟女主角狂吻还脱衣服……什么事儿啊!宣示主权也可以换个礼貌点的方式吧!
孟韦很聪明,像他爹,参的透身边人的身份,看得透各种政治斗争。孟韦也很善良正义,像哥哥,对中石一家的眷顾,对家人的关爱,对学生的同情等等。而且他听话,不像木兰,他关键时刻都是听命于哥哥和父亲姑爹。所以,好孩子最后还是如愿以偿,带着美人妻去念大学了。真好。


谢老和崔叔
两个人都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啊!一个老婆孩子都不要了英勇就死,一个老婆孩子都死了自己一个人孤独终老,两个都是最后无名无份,只能守着内心的信仰活着或者死去……
崔叔没得说,很帅!(不过我真的觉得他太绝情了,老婆孩子都不要了)谢老则太让人伤感了,最后一个人站在门口,以及片尾看见木兰的眼神,我看得心里一直在哭。
我很佩服谢老单独和徐铁英在金库里那段,徐铁英说出了木兰的下落后,谢老终于可以不用克制朝着这个杀了自己女儿的坏人发怒发狠起来,但他深知组织上级的命令,狠劲下依然带着克制。看到这里不禁动容,一个父亲,亦是一位潜伏者。父亲的身份让他发怒,潜伏者的身份让他克制……崔叔最后不管不顾直接一死了之,可是活下来的谢老呢?他什么都没了,只剩下那点信念让他一个人终老了……敬佩崔叔的刚直不阿,却更敬佩谢老的坚定不移。

徐铁英
整个剧里最直接的反派,破坏别人家庭,破坏建丰的改革大业,杀了红旗老五、杀了学生和木兰……为什么他可恨,因为他杀的都是跟他没关系的人,这些都没有挡他的财路没有惹过他。而那些挡他财路的人呢?谢老和崔叔,他杀了吗?没有!他反而不敢杀!
为什么徐铁英会这样?因为他既要那些财,又要维护党部,私以为他的形象非常真实。他是个贪官没错,但他深知自己是要靠党部党国吃饭的人,他不能砸了自己这口饭碗,所以他利索的杀了对党部党国无利的人,却留着那些能给自己钱财的人。我猜中上层官员应该都是他这样,一手反共,一手贪腐。

马汉山
他的形象让我想起了《潜伏》里的吴站长,都是老贪官,却都很有人情味。年轻时的马汉山肯定也是爱国爱党,老了看透了这些政治的乱七八糟却无法脱离党国,只顾着赶紧贪点钱养养老。谁知最后东窗事发当个替死鬼。私认为马汉山也是很多中下层官员的写照。

王浦忱和孙秘书
建丰同志看人其实还是很准的,这两个人一个深谙为官为臣之道,被建丰安插进入北平站做反共的工作。一个做事干净利落不留痕迹,执行能力强,被建丰安排到了徐铁英身边见机行事。
王浦忱这个角色是我在剧里最喜欢角色之一。喜欢他的为人处事,实在是太会了!公认的会做人,会当官,会捧领导,会处理关系啊!在定夺木兰被杀一事时,面对毛人凤的装聋作哑,他主动承担责任说是电话问题;又在建丰为难时替建丰说出杀木兰的决定;关马汉山、曾克达时的讲人情讲情面;甚至最后也是为了等徐铁英上飞机而被甩下……他的为人处事堪为全剧第一啊!也就难怪马汉山临走还把贪腐事件的真实情况给了他,可见对其钦佩有加。
王浦忱永远都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一脸的看不透,不知深浅黑白,也不知道他心里所想,亦正亦邪。这样的性格为人,如果在当今职场,绝对是如鱼得水啊。
孙秘书一开始被大家拿孙红雷本来要演这么个事儿吹的煞有介事,我一度被各种剧透说孙秘书是我党……结果发现孙秘书在最后真是没他啥事儿了,多少有点失望。但是孙秘书的执行能力真的很强,干净利落的除了崔叔和木兰,面上看不出他的一丝情感。无论是面对徐铁英发现自己身份时的愤怒,还是梁经纶在木兰死后的痛苦,孙秘书都非常淡定,他就像一台精准的机器一样,服从领导,绝对执行,没有疑问。曾克达看不上孙秘书,觉得他和徐铁英关系太密切,太护着徐铁英。但是孙秘书明白,他的主要工作还是配合党通局配合徐铁英做事。这一点也可看出二人对任务对上级指示的理解差距。曾克达觉得建丰要的就是币制改革,他就觉得建丰的手下都要配合干这事儿,但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可达,还是单纯了点。

建丰同志
不敢多说,怕惹麻烦。而且也很复杂,直说一点点。
建丰同志用人还是很会的,四个下属用的地方都很对。而且单拿出来看,四个下属也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留美博士,诗意浓浓的学者经纶同志来搞币制改革理论;寒门子弟,刚直不阿,没有背景不怕得罪人的可达同志来反腐推政策;极会为人处事,能处理复杂的政治关系的浦忱同志来抓共党、做各方势力润滑剂;执行力强,干净利落的孙秘书来做见机行事的打手工作。
至于方毛……只能说建丰同志来晚了。
看到有人说建丰眼光不够长远,不够深谋远虑,最后都还在做垂死挣扎。怎么说呢,崇祯皇帝不也是看着李自成进京了才自杀的么,自己的国自己的家,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放手的想法,还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点几个印象深刻的配角

红旗老五
这个人的形象就是我从小看到的所有抗战题材里的典型的我党工农形象,一脸一身的正气,对自己的同志非常好,对上级非常服从,对敌对方深恶痛绝,一腔子为国为民的共产主义热情和实干精神。红旗老五这个名字真是非常贴切。可惜,豆瓣网友说得好:严春明这猪队友,白瞎了红旗老五一条命。

木兰
木兰是那个年代一帮热血无知青年的典型代表,但她的死真的让我很难过,看着美好的生命就这样被扼杀,非常感慨那个年代斗争的残酷。木兰的死也是全剧最重要的一个节点,从木兰死后,一切你猜我猜的戏都淡化了,各方势力开始最激烈的斗起来。




 5 ) 愿你永远,看不懂这民国红楼梦

始终觉得《北平无战事》被主要抨击的几个点,是刘和平为了一个大主题主动牺牲的。 观众能适应的戏剧节奏,情节的连贯性,台词的亲民性甚至部分史实,这些牺牲在后期都到了“反戏剧”的程度,当然更不会在乎“反观众”“反市场”。 而可喜又可怕的是:这个大主题和它的人物,跟《红楼梦》是如此相似。 【文长预警,所有人物评价并非综合性,而是选最契合大主题的某方面】 -------------1 · 为官的,家业凋零------------- 这一句在剧中,有明指也有暗指。 明指方家父子,两人的矛盾,始终都围绕着“做官”二字。

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

空军队长方孟敖

留美的方步亭是为了做官回国的,为光宗耀祖也好,为兼济天下也罢,他是与何其沧不同的实践主义者。 一九三七年上海空难,他做了抢救央行文件和金银的好官,却做了一个令妻女死于空难的失败父亲。 而十年后父子重逢,竟轮到儿子以一个好官的姿态,来查已经沦为贪官工具、难辨黑白的老子。 国事为先还是家事为重,父子俩人在不断的斗争与被斗争中升级着对此的认识。最终在发行金圆券的第一天大爆发,实现了大彻大悟之后悲壮的统一。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如果故事永远停在上阵父子兵的这天,该有多好。 一世为官的方家“在无锡老家那几十亩田让族人卖了,攒的一些钱也都买了金圆券”。 带不走的不仅仅是高宅大院。而凋零如此,还是逃不过在海峡对岸继续为官的命运。

▲央行金库里,面对最后一次用金圆券搜刮来的储备金,方步亭五味杂陈 然而与之呼应的,是选择了历史胜利阵营的谢培东,也是差不多的命运。 举国欢腾的时候,他的家里只有一个为革命献身却只能谎称病死的妻子,一个还没机会参加革命就夭折的女儿和一个无法公开的身份。

▲纵使守得云开见月明,终是茕茕孑立 难怪一直读辛弃疾的方行长最后只想提一句: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而暗指的另一户做官人家,就是《北平》里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的蒋家父子。

以电话出场,只露过一次背影的蒋经国

与方家同舟共济的结局不同,老蒋和小蒋,从五人小组斗到上海打老虎,从上海打老虎斗到戏外的台湾改革。 直到书外小蒋的一句“蒋家人不能也不会竞选下一任总统”,为老蒋辛劳一生所得的蒋家王朝划上了句号。 唯一令老方和小方没想到的大概是,这世上还是有人敢做孤臣逆子的。 -------------2 · 富贵的,金银散尽------------- 《北平》里的人,大多非富即贵。马汉山不是最有钱的,却是跟钱缠得最紧的一个。

▲同为贪官,马汉山就像一只硕鼠。监守自盗固然可恨,毕竟不至于把主人咬死或饿死,心宽粮多的时候当只宠物养养,偶尔拿烧火棍追着打几下,圆滚滚地还挺萌。 这只硕鼠的一生可以泾渭分明地分为两段。前半生为钱卖命,后半生破财保命。 前半生贪了多少,只怕他自己也数不清,而这露出来的冰山一角已经让人心惊。 随手赏的跑路费都是万元美金,

美金银元算什么,每隔几集就有幸欣赏马站长用的家具,收藏的文化,用的虫草。

▲连自诩清廉的曾可达,也曾收下一幅曾国藩书法,并担保不会让马汉山上军事法庭 甚至在北平一片饥荒时期,还有一仓库饼干罐头,棺材本也有一铁盒小黄鱼之多。

这样一个雁过拔毛的人,后半生到了民食调配委员会副主任这个肥缺上,却只是替人捞钱,自己几乎金盆洗手。 不是没有能力,也不只是因为妻死儿废之后四大皆空,而是一生算计的老马很清楚这些是救命钱。 贪别人等着救命的钱,注定赔上钱买不回的命。

▲带上眼镜跟方孟敖、王浦忱分析物价的老马,更像一个民调会主任的本来面目 可读书有限的马老不知道一条古言,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有人既要他帮着贪他不敢贪的钱,还要赔上他最宝贝的命。 欲壑难填,竟至于此。 而当徐铁英无论如何不肯收下那幅唐伯虎的真迹,王蒲忱对自己的暗示毫无反应,马就知道自己的结局只能是财尽人亡。 明写的小富如马汉山如是,暗示的大富如蒋宋孔陈亦如是。 白玉为堂金作马,珍珠如土金如铁,也不过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3 · 有恩的,死里逃生------------- 王蒲忱总是让人想到一句话:大文人必无文人气,大商人必无商人气。 而做官做出境界的,也正是最无官气,换上长袍甚至可以在燕大做个教授的文弱男子。

▲王站长标志性的抽烟动作 话少、抽烟、咳嗽、推皮球,都是官场小技。真正保住他在这场大风暴中全身而退的,却是给各色人等源源不断的滴水之恩。 对前任:在美国发难,所有人都清楚马汉山一定要当替罪羊的时候,王蒲忱始终毕恭毕敬,把马老唯一的牵挂送去南京戒毒,也是他一手经办;

▲马本要送给王蒲忱的虫草,却被王炖了鸡反送回去 对同事:他多次在愣头青曾可达把开会气氛搞僵的时候用咳嗽来斡旋,在其问出“哪个南京”这种大逆不道之言的时候,他以剧烈咳嗽提醒对方不要失了分寸; 对政敌:在逃离北平的最后时刻,他始终在机下等待徐铁英,一副同生共死的架势。

▲在机下亲自等,而不是在机上,诚意远远不同,回报自然也不同 身为曾国藩真正的信徒,这一切已经不是明哲保身那么简单。而身在杀人如麻的军统还能坚持这种原则,比妇人之仁更能让人铭记。 可不要天真地以为王站长被遗弃在了北平等清算,别说方孟敖驾驶的不可能是最后一班飞机,就算是,小蒋也肯定愿意再派架专机来接的。 比说不出话更危险的是说错话,比站错队更可怕的是做错人。 既然注定被拿来当枪使,杀人的功劳是别人的,救人的恩情却是自己的。 这就是咳到几乎破了肺的老烟枪,比所有提醒他少抽烟的人都长寿的秘诀。 -------------4 · 无情的,分明报应------------- 无情人当道,最是亡国之兆。能突出反映徐铁英无情的莫过于这句:

把家小都送到台湾的徐局长,对这个党国、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任何人都没有了感情。 留下的唯一目的是捞,而为了侯俊堂20%的股份,他早已神佛可杀。 如果说崔中石的死尚属暧昧,下令枪杀谢木兰已将他毫无人性的本质暴露无遗。

▲梁经纶背诵总理遗嘱,想唤起这个老党棍的良知,竟换不来一丝动容;一条年轻的生命在他眼里,也不过是可以垫在币制改革车轮下的肉障。 所幸,共产党与他有数不清的血海深仇,王蒲忱手里握着他笔笔黑账。无论能不能回到台湾,他所梦想的田园天伦应该很难实现了。 报应不爽那日,好想问问徐局长,不知道他觉得自己这条命,又值多少钱? 怕只怕杀了一个徐铁英,还有千千万万无情人。

-------------5 · 欠命的,命已还------------- 铁血救国会“一手坚决反共,一手坚决反腐”的指示,只有曾可达彻头彻尾地在执行。 王蒲忱、孙朝忠和梁经纶,即使没有被建丰同志看上,也可能青云直上。 但曾可达的政治生命,却完完全全是建丰同志赐予的。 赣南农民家庭的出身,无尺寸之功的提拔,让曾督察在所有对手与同事面前总显得外强中干。

▲在五人小组上被方孟韦揭了老底的曾可达,脸上是从未有过的尴尬 文不比梁经纶,他不懂经济,读书也没天分,读曾国藩一辈子就记住一个忠字; 武不比方孟敖,既没有抗日功劳,也没有内战功劳,却忝居少将; 曲不比王蒲忱,在谢木兰被杀的时候六神无主,还傻傻地在总统秘书面前说:建丰同志评价梁经纶是人才难得。 这样的人为什么被选中? 不过是反逆反腐的时候,一身忠廉的人摆在明处当代言人,总是品牌形象好一点嘛。

▲坚决遵守新生活运动的曾督察,只在请飞行大队的这顿饭上喝过一次酒,不抽烟甚至不开电扇 但如果品牌都快砸了,代言人还有个鬼用,后期建丰同志连听电话都懒得,方孟敖更直言他只是一个“跟有钱人过不去的人”。 终于在小蒋经济改革失败后,还上了所欠的这条命,不成功,则成仁。

▲最后一次通话,听到建丰同志承认失败的硬汉,第一次泪流满面 其实世人看他,不过是“直如弦,死道边”罢了。 -------------6 · 欠泪的,泪已尽------------- 从头到尾,小方流过的泪,堪比孟姜女。

▲止不住的泪救不了旧友崔中石,也救不了所爱的谢木兰 方孟韦身上带着典型的中间儿综合症,身为排行第二的次子,既得不到大哥那样的放养,又得不到小妹那样的宠爱,成长过程中难免被冷落。

▲爱情未果,也没有人生方向的小方一直想去国外读书,却一再被当成任性 心理学解释,这样的孩子总是企图利用极端吵闹或孤僻的行为,来表示抗议,或博取成年人的注意力。 然后再看他不顾后果大闹五人小组、在军队面前用各种极端手段维护学生、单挑孙秘书、在方家大乱的时候坚持要求留学,理解之外就多了一层心疼。

方孟敖和谢培东都是用家事掩护着心里的国事,方孟韦这个人物却更倾向在用国事掩着心里的家事。

▲慷慨陈词后跟大哥提起梦见母亲,才是小方更深层的心声 那个角落里,没有北平警察局副局长,没有方家二少爷,只有一个失去母亲,失去小妹又与大哥失去联系的少年,始终红着眼睛,茫然失措。

哭出来吧,不把该流的泪流干净,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7 · 冤冤相报实非轻------------- 曾可达是建丰同志的一把明剑,而孙朝忠则是一枚暗器。

让很多人记住孙秘书的一眼

这枚暗器藏得极好,连多疑狡诈的徐铁英也不曾发现,种种迹象都表明,他是在把这个众人公认的青年才俊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

▲当他假传圣旨密杀崔中石的时候,徐铁英震惊心寒,又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在强劲的对手面前,再厉害的暗器也不过是一次性用品。 亮相之后既不会再有攻击力,也没有人会捡回来再用。 孙秘书逼着徐铁英背上了崔中石的命,很快徐铁英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逼着他灭口马汉山未果之后,又逼着他背上了谢木兰的命:

剧本删去的原书结尾里,这一老一少的心机斗争直到撤退还没有停止: 【徐铁英向王蒲忱伸出了手,一握,同时将一册卷宗递给了他:“特种刑事法庭的传票,我走后给孙朝忠。” 王蒲忱一怔。孙朝忠更是一震。 徐铁英:“是中央党部更忠诚,还是预备干部局更忠诚,就看我这个孙秘书接不接受审判了。” …… 飞机开始滑行,很快便昂首飞离了地面! 徐铁英突然发现手里的那只公文包不见了,回头望去。 公文包在孙朝忠手中:“主任,一起忠诚吧。”】 本是为活而斗,最终沦落到为斗而活。不知这个脸上从不见第二种表情的年轻人,有没有后悔过。 -------------8 · 分离聚合皆前定------------- 作为男人戏和男权社会的陪衬,女人们的结局上,作者还是用了前缘来解释。 三个宜家宜室的女人,悲欢离合,都离不开命中注定四个字。 先说方步亭的续弦,程小云入主方家的成功,与学戏的出身密不可分。

▲师祖程砚秋擅长的角色,多是祝英台、窦娥之类悲惨的封建女性形象。多年浸染之下,她对自己的命运有着清醒的认识,也让她无比珍视与方步亭的缘分 青衣的表演精髓在端庄,和大家主母是一样的要求,旗袍里的程小云也时刻有戏中人之感。 而心理上,相比民国下九流讨生活的辛酸,方家兄弟的冷淡和暗讽实在是毛毛雨。 最喜欢在木兰死后,她带孟伟去找徐铁英的那段:

▲在老辣的党棍面前,一个续弦恍然有了女将风范。 再说何孝钰。很多人说跟方孟敖这段感情很突兀,其实是忽略了“青梅竹马”对于方孟敖这个人物的重要性。 只有她能驯服方孟敖这匹野马,细想一下唯一总能让方孟敖有所顾忌的人,只有何孝钰。

▲何校长一提起他与孝钰的婚约,无法无天的大队长立刻有了顾忌 只有她与创伤前的他最亲密,虽然如今的他判若两人,但她是方孟敖六亲不认表象的揭穿者,是他内心与孟伟同样渴望情感的体现。

▲在郊外,何孝钰发现了方孟敖藏在行李箱里的合影,明白了这个男人桀骜之下的孤独和软弱 娃娃亲果然不是白订的。 最后说崔婶。一个好女人,一个优秀的上海主妇,在物价飞涨的时局里尽全力维持着一个家。

▲虽然方家接济不断,崔婶还是不敢不算计,孟韦再三要求,她也只掰下一小半面包给孩子解馋 三个女人里她最难,要求的最少,却最早失去了依靠。 这是在她与地下党员崔中石相遇时就注定的,或许也是在她的孩子被起名为伯禽和平阳是就注定的。

▲李白诗云: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再看她忙忙碌碌的精打细算,只剩一声叹息。 -------------9 · 欲知命短问前生------------- 崔中石的过早牺牲,是《北平》不属于谍战剧的又一证明。 很多观众在崔中石死的时候很震惊,按《潜伏》等谍战的套路,这种地下斗争经验丰富的角色,起码活到70%应该没问题。 可能是因为对悲剧特别敏感吧,在第一集他和上级联络的时候,就隐隐闻到了短命之兆:

自作孽不可活这句话太重,但崔主任的早逝,和严春明一样,确实都是无谓的,只是程度轻重不同罢了。

▲与孩子诀别的崔中石,全然不知华北城工部为了自己,已心急如焚 你有一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加入了一个组织,这个目标就不再属于你一个人。每个人有自己的作用,它可能在短期与你的目标相悖,但长期是一致的。 但最大的前提是每个人遵守团体契约。 加入地下党的时间也不短了,始终对自己的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依然把胜负看成一个人、一笔钱、一座城的得失,这就是两人悲剧的本源。

▲后来谢培东的回忆,也显示了崔中石对自我作用的低估 不知崔叔在天有灵,听到最后那句“把金银带走,把民心留下”,能否对自己的牺牲有个新的评价。 -------------10 ·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方步亭总说何其沧是书呆子,其实大儒和书呆子还是有分别的,至少在政治远见上,他跟方行长是不相上下的。 最明显的是他在某次学潮后,跟女儿的谈话: “爸知道你们还不至于是共产党或者什么国民党,可燕大毕竟是做学问的地方,不要卷到政治里去。你们其实一点儿也不懂得什么叫政治。你爸当然也不懂。可你爸记住了蒋先生和毛先生的两句话。蒋先生的话是‘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走一个’。毛先生的话是‘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 何教授真的对梁经纶的背景无察觉吗,未必。但他对梁经纶的态度,跟建丰同志对方孟敖的态度是一样的。 用人之际,人才难得。 年轻的时候谁没有naive过?反正白发苍苍的自己,还不是在努力论证一个行将就木的政府,发行无储备金货币的可行性。

▲这就是留美学经济八年的何老,对中国经济的评价。在国外学经济的同学应该现在也深有同感。。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对于自己所做是为民请命,还是为虎作伥,何老始终不得其解。 果然如何老预言的那样,“这点虚名和关系能保住经纶和孝钰就不错了。” 带梁经纶远离政治前往美国,本是施恩,却也侥幸救了自己的晚年。 毕竟1949年后发生了什么,这样的一代大儒会有什么结局,我们都是清楚的。 -------------11· 看破的,遁入空门------------- 建丰同志曾经亲口说,王蒲忱等人都不过是将才而已,而只有梁经纶才是张良。 武将戡乱,文官治国,建丰同志的算盘打得好。 但把信仰三民主义的梁经纶派到当时的地下党去,实在是轻敌了。

▲相对于1947年的国民党,当时共方的所为更接近于他的理想。如果先遇到周恩来,他一定也是谢培东一样的地下党特别党员了 毕竟共产党员梁经纶也好,国民党党员梁复生也罢,想做的始终只是用所学之经济,救国民于水火。 然而他牺牲了爱情,牺牲了无辜的谢木兰,牺牲了信仰所换来的币值改革,却是一场没有储备金的玩笑。

【图转自知乎】

▲币制改革第一天受阻,他冲到曾可达和徐铁英面前,讲了生平最危险的一堂经济课。那一刻,他大彻大悟,不是对政治,而是对于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 原来一直掩饰的身份并不重要,一直犹豫的主义也不重要,经济的问题只能靠经济解决。政改于经济,就像金圆券于市场,不过是饮鸩止渴,无力回天。

▲狡猾的徐铁英要把他的陈述作为认罪书,而他已无所畏惧 得以背井离乡做学问,不再过问政治,已经是这位经济教授,最好的救赎和解脱。 -------------12 ·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从五四运动到《北平》的开端七五惨案,学生运动总是被冠以导火索的美名。 而谢木兰,就是千万扑向这星火的飞蛾之一。

▲总是站在学生活动最前沿的谢木兰 她喊着要革命,却连枪都端不稳;要整顿经济,却连大学都没有毕业;要查贪腐,却不懂为什么有贪腐;要加入组织,却对两个组织的本质都一无所知。 她唯一的资本只有满腔的痴迷,写在她的眼里,可恨又可怜。

▲即使只在背景里,木兰痴迷的目光也清晰可见 这样的少年,在任何时代都是一张白纸,永远只有两种选择。 或者用智慧填写自己成为可用的书,或者被丢进时代熔炉里成为他人取暖的工具。 永远忘不了木兰临死的情景,从高声背诵诗歌到心如死灰,曾经写满希望和勇气的大眼睛毫无焦距地张着。

▲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来说,子弹并不比信仰崩塌更痛苦。 真可惜,那是她最痛苦的一刻,也是离蜕变最近的一刻。 更可惜的是,死后的她还将被继续利用,在当时被国民党老利益集团作为挡住改革的肉盾,后世被编入反映政治黑暗的洗脑教材。 再有痴似木兰者,愿乌头马角终相救。 ————————————尾声————————————— 不知会不会有人发现,每个小标题都是红楼梦《飞鸟各投林》的分句,而最后一句正是: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正像知乎上说的:“徒劳”,是本剧最大的印象。 这就是刘和平牺牲一切要表达的,与多数年代戏不同的大主题。他创造了这么多,跟十二金钗一样有血有肉的人物,却善恶不分地碾压一番,只留下浮云未散、故人难还的所谓胜利结局。 事实上在他之前的《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中应该也有这样的倾向,只是《北平》这样群像的方式更有冲击力。 即使牺牲主次,作者也不忍心删减任何一个时代剪影的命运。当然这部戏的反响更大,跟《红楼梦》在晚清的风行有着共同的背景,也是要把很多话藏在绕口的古言背后的原因。。。 仔细分析北平的豆瓣网评,很多低分也并不是因为没兴趣看,而是看完之后的心灰意冷所致。 就像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说的, “我不是中国历史的专家,我读过一些中国文学作品,我可以感受到那种过重历史负担的痕迹,这对你们的社会体系无益,对你们的任何思想都无益。每一个人都被设计为能够摄入一小部分的历史,一小部分的政治。但如果这些东西必须变得巨大,压制了私人生活的空间,那些真正需要而简单的事物:爱与孤独、失去与憧憬、死还有欲望就会被淹没,这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从这个主题来说,愿大家永远不必看懂《北平》。 有些忘记并不意味着背叛,看不懂前人悲歌,才能做个专注个体幸福的傻子。 实在骗不了自己的,国庆多读读《曾文正公全集》,学学如何在认清人生本徒劳之后,像王站长一样,进取又无为的生活。 谨以此文, 献给曾徒劳一世,却不得花好月圆的人们, 和这差强人意,却来之不易的安稳现世。 ——————————————————————————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所以图片带水印~欢迎讨论勾搭~ 来个原文链接吧……排版好一点 原文

 6 ) 方孟韦的绝路与前行

最近王凯因方孟韦提名了金鹰奖,虽然对于各类奖项不甚了解,但比较起名声大噪的靖王,我还是觉得小方是缺少褒奖的,同时也是值得被肯定的。

在我肤浅的解读里,北平方家本身就带着隐喻又自我解构。大方的勇猛与肆意妄为,加上小方的沉默与柔软温暖,拼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方步亭”。他们一起解释方步亭在政治上的选择和游移,在家庭上的冷酷与歉疚。

在这种解读底下,小方代表的,其实并不是讨人喜欢的那个部分。大部分人,向往的应该还是带着浪漫的,壮怀激烈的,充满英雄情结的故事,但小方恰恰是这个故事的背面,家庭,羁绊,无奈,付出,但却几乎默默无闻。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人物是非常有嚼头的。国家的风雨如晦,方家的进退维谷,个人的理想抱负,甚至亲情与爱情的寄托,都到方孟韦这里化成了一个黑洞,承受,再承受,继续承受……似乎别无他法。如果让我这种内心戏十足的人来写人物小传,恐怕就奔着《雷雨》去了,周萍的虚伪软弱、周冲的幼稚冲动,哪一种走向都能给小方一个解脱。然而他就这样颤颤巍巍地走着钢丝绳索,做一个恪守孝悌的好儿子,始终没有行差踏错,往懦弱、阴郁的万丈深渊滑落下去。

很显然,编剧、导演和演员朋友棋高一着。他们用“少年气”解脱了方孟韦。

他的冲动与愤怒,内里是委屈,比如在五人小组那里的一场大闹;他的软弱与忧郁,本质是依恋,比如他面对木兰与程姨,压抑又渴望。当观众理解了方孟韦作为“方家幼子”的身份,那么整条脉络就疏朗明亮起来了,方孟韦不可能在压抑中变坏,也不可能在绝望里放弃,亲人是他的执念,他不会敖世轻物,他只能柔韧如韦。

那时不认识这个演员,觉得小方的妙处,是一切“刚刚好”,刚刚好的硬朗还露得出一丝丝优柔;刚刚好的年少已经可以嵌得进一点点城府。我在电视的那一边感叹了好久,导演真会选,哪里去找来的这样一个年轻人,贴合地严丝合缝,像是一把扣在模子里的钥匙,在这孤独又无用的处境里,兀自闪着光。

 短评

1.腔势是很浓的,内容是很虚的。2.男性团队创造的女性角色不是热情的智障就是面瘫的圣母,窘。3.崔中石就像是《天龙》里的阿朱,人虽故去但精神笼罩男主。4.浮云散,明月照人来。

6分钟前
  • 宠儿
  • 推荐

唯二败笔:男主刘烨,女主沈佳妮。

8分钟前
  • 太元小生
  • 力荐

陈宝国每秒钟都在换表情...【炫技...

9分钟前
  • 寂静猫WISEFAKE
  • 力荐

今天才开播,哪来那么高分!画面没说的,跟电影似的,比昨天刚结的《红色》后期得更讲究,但我无论如何看不进去这种大场景大背景大故事式的作品。而且刘烨一出,气场怎么也觉得哪里不对,只见一群大男人在车里唱“浮云散……池塘,清浅,鸳鸯戏水……”一不小心就开脑洞。不好意思偶去2333一下。

14分钟前
  • 胡桃园咔嚓女王代表老柴咔了你
  • 推荐

导演的锅

16分钟前
  • 饶命大王
  • 推荐

开播第一天就暴到9分以上,说明豆瓣这小婊砸还是很有人情味的,不止抱美英日的大腿,对内地这样的神级卡司认同度也是很高的~起码亮出了你认真我就买账的态度~但愿内地的影视剧制作方会珍惜观众这样的初心,多出好作品。

20分钟前
  • 碎碎念
  • 推荐

祖峰不红,天理难容

24分钟前
  • 小动物值日生
  • 推荐

王牌编剧 + 七大影帝 = 中国第一剧

29分钟前
  • 變革者
  • 力荐

曾可达技能:单车练拳打电话!方孟敖技能:雪茄红酒会水吗?王蒲忱技能:抽烟手抖再说吧!梁经纶技能:背诗打字不睡觉!谢木兰技能:瞪眼撅嘴不回家!何孝钰技能:面瘫热饭听谁哒?北平无战事技能:女弱叔萌基佬挂!

30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推荐

专业配音控,蒋经国同志。专业接线控,曾可达同志。专业抽烟控,王蒲忱同志。专业旗袍控,方小嫂同志。专业眼镜控,梁经伦同志。专业逗比控,马汉三同志。专业喝茶控,方步亭同志。专业发呆控,何孝钰同志。专业撒娇控,谢木兰同志。专业怀表控,谢襄理同志……孟敖孝钰一对面瘫杰克玛丽苏!

35分钟前
  • 猫了喵的
  • 推荐

有很多硬伤,比如反腐虎头蛇尾,比如谍战毫无进展,比如币值改革浅尝辄止,说白了就是好像有千头万绪的线索,也有矛盾交杂的群戏,但仔细想想,故事根本就没发生起来,角色们啥正经事也没干。

37分钟前
  • 朱熠
  • 推荐

谢木兰一出现我就偏头痛,还好紧接着何孝钰一出来我就睡着了。

38分钟前
  • forsee
  • 推荐

有我最爱的编剧刘和平在,还有一大堆我挚爱的大明王朝1566的老演员,又是孔笙导演,没办法不期待不好评。画面漂亮音乐也好,前六集剧本没啥大问题,一堆戏骨飙演技,老中青三代美男简直赏心悦目,目前为止超爱祖峰的崔中石啊!!苏爆了!

41分钟前
  • 色瑟莹
  • 力荐

五年之内,无剧出其左右

43分钟前
  • 气泡水煮鱼
  • 力荐

不得不承认全剧精髓是徐铁英和马汉山,包括人设和表演。花痴王站长花痴崔中石,喜欢孙秘书喜欢梁复生,喜欢刘五爷和严教授的互动,心疼可达鸭心疼方行长心疼何校长心疼孟伟心疼崔婶。

45分钟前
  • 棉喵
  • 力荐

记得当时和一个同学一起看的,看了将近一半儿的时候,他问我:建丰同志是谁啊

46分钟前
  • 闭眼倾听
  • 力荐

崔中石!!!

49分钟前
  • luoyanjiao
  • 力荐

这个电视剧会把我的眼睛惯坏的

52分钟前
  • 芦柑喝橙汁
  • 推荐

我落泪是感动于一个生命明知道徒劳却奋勇向前

54分钟前
  • 卡比巴拉的海
  • 力荐

刘和平说他写北平无战事遵循的原则是:讲共产党的时候理直气壮,说国民党的时候相对客观。历史总是在重演,阳光之下并无新事。

55分钟前
  • Miss自来卷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