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婚约

HD中字

主演:奥黛丽·塔图,加斯帕德·尤利尔,多米尼克·皮侬,安德烈·杜索里埃,迪基·奥尔加多,玛丽昂·歌迪亚,朱迪·福斯特,让-皮埃尔·达鲁森,克洛维斯·科尔尼亚克,德尼·拉旺,杰罗姆·基歇尔,阿尔贝·杜邦泰尔,让-保罗·卢弗,埃琳娜·勒文松,朱莉·德帕迪约,米歇尔·罗班,切基·卡尤,让-克洛德·德雷菲斯,伯利·兰内尔,弗雷德里克·贝尔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0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1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2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3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4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5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6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13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14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15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16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17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18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19漫长的婚约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那些无法消失的

“MMM”——“马内爱玛蒂尔德”。
  
  教堂钟楼上的刻着的MMM,
  灯塔上刻着的MMM,
  硝烟弥漫中被刻在树上的MMM,
  寻找马内时玛蒂尔德一次次在心里印刻着的MMM……
  残酷的战争可以毁掉一切,却永远毁不掉象征着马内和玛蒂尔德爱情的MMM.
  
  有人说《漫长的婚约》说到底是在讲战争的真相,而非爱情。对于这个说法,我实在不想认同。
  幼年时候的信天翁与战场上飞驰而过的“信天翁”,前者是爱情,后者是战争。
  一个代表着希望,一个代表着死亡。
  
  玛蒂尔德坚守着心里的希望,于是,死亡在坚韧的信念面前终于显露出它的微不足道。
  如果我在汽车之前到达弯道,那么马内就会活着回来;
  如果在我数到7之前,火车进入遂道,或是列车员来检票,那么马内就没死;
  如果大狗比舅舅先进房间叫我吃饭,那么马内就没死;
  如果苹果皮没断,那马内就没死……
  这一次次的假设成了一个女人等待爱人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她,不放弃。
  
  在玛蒂尔德的对爱情的坚毅面前,这人类算计得最认真、结果又最荒谬的大工程--战争,又算得了什么。
  丁娜,一个妓女,为了她在战场上死去的情人实施着复仇计划,她不怕死。这又是因为什么。
  
  这个世界丑陋么。
  一场战争也许会浓缩人类所有的弱点:自私,贪婪,矛盾,虚伪,争夺,欺骗,阴险……
  而爱,却又可以容纳所有的苦难和脆弱,并最终成为这场争夺的最后赢家。
  
  玛蒂尔德的扮演者是我深爱的“天使爱米丽”,如果说爱米丽是浮游在生活之上的天使,那玛蒂尔德就是沉淀在生活里的精灵,执著的永远满怀希望的精灵。
  
  导演最终没有选择让马内死去,他选择了遗忘。
  马内忘记了所有的苦难和离别,忘记了那场战争带给他的伤害,他回到了最初的快乐时光。
  
  一个轮回。
  美丽,从未消失。

 2 ) 法国浪漫主义者镜头下的“集结号”

不妨总结一下,提起法国电影,你印象中的词汇有哪些呢?大概说来,褒义的有唯美、文艺、浪漫(想想站在巴黎铁塔下来一场天崩地裂的法国深吻吧——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令人心旷神怡的浪漫场景吗?);贬义的则是拖沓、平淡、自我(在大部分学院派影评人看来,电影的一个首要原则是面向观众,过于自我风格是一名有追求的电影导演所应该避免的)……当然现实里,至少是在中国小众文艺青年聚会的豆瓣上,论及整个欧洲地区的电影,当属这群在生活中孜孜不倦贯彻着生命的缺憾与完满的法兰西人所创造的奇迹最为引人注目。现在的问题是你有没有想过,法国人拍起战争片,至少是表面上打着战争的幌子以战争场景作装饰的片子,会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确有兴趣,我想,04年的这部《漫长的婚约》应该会让你看到法兰西人既钢铁强壮(如同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将领们)又悲悯深沉(这一点则仿佛是继承了身不由己的德意志人)的一面——当然前提是,这仍然是一部浪漫爱情片。
不仅如此,在演员方面,还有以“天使爱美丽”征服了世界的奥黛丽塔图和“两小无猜”中美艳不可芳物的玛丽安歌迪亚两大花旦同台飙戏(后者无疑是本片众多配角中最眩目的一位),至少在我的认识中,她们是继苏菲玛索后最令人为之侧目的两位尤物,因此,的的确确是喜欢法国电影的小文艺青年们不可错过的一场视觉盛宴。

首先要说的是,《漫长的婚约》是一部看过之后令我产生“一定要阅读原著小说”想法的电影。我一直以为,如果一部电影厚实到一定程度,是会让观众产生阅读原著小说或剧本的冲动的(当然我无意诋毁那些兼具娱乐性与煽情范儿的轻小说改编来的大片或商业文艺片)。这方面,仅就我最近看过或是重新欣赏过的片子而言,《面纱》《寻找幸福的起点》和《钢琴师》都是其中的精髓,《在人生的另一边》则让我拾回了啃大部头《我是红》的勇气……
从另一个角度看,小说式语言,如果有创造性地运用到电影里,所取得的效果一定是惊为天人。在这部片子里,值得推荐的一个是片子一开头对五个被押送至前线的死刑士兵的介绍,有详有略,简单审慎的镜头恰如点到即止的描写,在娓娓道来这该死的战争残酷时,语气凝重自持,并不夸张;再一个是女主角上床睡觉时关于性幻想的那一段,不关乎情欲,而是动人的生命体现,那段用黑白默片式的成人电影镜头来表现心绪来得尤为真诚——大家都知道,这年头,愿意真诚地讲故事的导演可不多了;第三个小说性的场景当属出场不多的妓女(为了向施加给自己丈夫悲伤的军队官员报仇而沦为杀手)趁着某官员的高潮将他绑在床上,开枪击碎天花板的镜子让碎片插进该官员的肚子,这一个我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解说,但确实在第一次看时就让我联想起《铁皮鼓》这部小说里主人公奥斯卡用尖叫声震碎橱窗玻璃的描写了,如果恰好有人看过这部小说,应该会明白我所想要表达的意思——这种种场景别的电影里不是没有,但恰好是在这部电影里,你居然能够透过荧幕一窥坐在摄像机之后的导演那憨厚智慧的真诚,不能不赞美导演在镜头调度情节渲染上的功力造诣。

然后来说说所谓“集结号”。
今年的冯氏贺岁档电影《集结号》的确是既赚了眼球又赚了票房。这是第一层意思,很多人看到《集结号》之后的一大反应就是怎么故事有些似曾相识——都是战争残酷中国家对个人的伐害,都是活人对死人的某种无止无休地追寻(前提是你看过这部电影)。当然对很多法国电影的铁杆粉丝而言,这样说伤了他们的感情,冯小刚单薄的叙事哪里能跟《漫长的婚约》相提并论呢?我无意贬损在国内口碑甚好的冯导,我要说的是,故事的一个大的线索是相同的,当然反应的问题不太一样,冯导想说的是有些日本《追捕》风的探索,而法国人本来就打算展示爱情信念的伟大。
而第二层意识就有些牵强附会了。这部电影在对战争场面的重现上下足了功夫,并且导演将事实切割成每个人心中的一小块秘密——这就是让人心生抵触情绪的事了——想想看,随着女主角寻访生死未卜的未婚夫的进程,她所面对的每一个幸存者都会以他们的方式一遍又一遍重复讲述发生在战场上的,对每一个亲历者而言,对每一个亲历者的家属而言,那都不啻是一场噩梦似的旅行:他们诉说他们眼见的弹片横飞,血肉模糊,这其中最令人不愿接受的则是女主角的未婚夫在坑洞前遭遇炸弹侥幸逃脱,同伴被炸得粉碎,肉末碎片填塞了他的眼耳口鼻。我想大概是谁都忘不了那时陡然被放大的这个未满二十的少年稚嫩、恐惧并绝望的呼喊声的吧。

作为一部爱情电影,温情脉脉的场景也是不可缺少的——不过说到这里我有些题外话要说,最近几年情人节档期,国内也开始上映不少以“爱情”为卖点的走文艺路线的电影。我看的第一部当属郭富城与张柏芝合演的《Balabala樱之花》,稍微再有点印象的是赵薇与陆毅合演的《情人结》,与其他诸如《合约情人》《男才女貌》这类“赶上趟”的作品相比,这两部还算是不错的电影。国内导演在这方面我认为有一个误区,即过分依赖于场景的营造,因为影评人往往也注重点评一两个洋溢小温情的场景,这样的相互作用下,原本最为重要的感情线索则被放到了越来越弱的尴尬处境,可是与台湾青春片(举《蓝色大门》为例应该没人反对吧)不同的是,前一类片子应该有更为广大的受众,成年男女的感情线索应该更加真实更加令人信服才对。
说回这部片子,虽然故事由奥黛丽塔图扮演的女主角对未婚夫的寻访展开,但由此引出的每一个人物的生活,导演都择其精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因此我们看到了整个法兰西民族对于浪漫爱情的追求:
女人为了让无生育能力的丈夫结束征战,答应和丈夫最好的朋友做爱以怀孕(他们已有五个孩子,而有六个则能让男人免服兵役);
男人在灯塔的大铁钟上刻下代表我爱你的三个M(前后的是他们名字的首字母),在被战争夺取理智之后居然还念念不忘在战场的树干上刻这三个字;
女人为抱负让自己的男人死亡的该死的战争,想尽一切办法谋杀两名反作为的政府官员——而这个男人还是片中最可爱的中年大叔,在别人的头盔里尿尿,对敌人狂喊“我不是法国人我是科西嘉人”,并且最终以勇敢者尿尿的姿势死去,死时喊的是“我爱你”……
妈的,法国人玩弄的是圣经上才会描述的爱情呀,所谓“爱是永不止息,又有恩慈”,真是的,不称呼这个民族是地球上最会谈恋爱的民族都不行!!

接下来就应该谈谈在这部片子里大放异彩的奥黛丽塔图了。由她主演的最为人熟知的三部电影分别是:01年的《天使爱美丽》,02年的《天使爱过界/安琪狂想曲》,以及04年的这部《漫长的婚约》,尽管后来奥黛丽塔图又相继出演了《无价的女人》《达芬奇密码》和《只要在一起》,我认为最能代表她的巅峰之作还是要属这部《漫长的婚约》。
在这部片子里,她的角色是一个瘸子,是一个内心饱满情绪激昂的瘸子,一个懂得尊重世界并尊重爱与内心的瘸子。这些溢美之词并不来自于我,我甚至不愿意亲自打出这样一排字,来详细讲述她与她的那些经典镜头:
1.她坐在海边的礁石上吹大号;
2.在她与他的初夜,他划亮一根火柴,她笑着,脱下外套,火柴熄灭,黑暗,他又划亮一根火柴,她笑着,这次脱下夹层的衬衫,火柴熄灭,黑暗,他第三次划亮一根火柴,她笑着,脱下了内衣,以手肘遮住胸部,肤如凝脂。是的,平胸又如何呢?
3.她坐着轮椅从电梯出来,然后大咧咧地对电梯外帮助她的两个人说,“是的,我能走”;
4.她躺在床上,暗自对自己说,如果在吃晚饭之前门没有关上,那么他就没有死,而门马上就被风关上了;
5.在送他参军的那天早上,她曾拖着跛脚跑过漫漫荒野,心想着如果她比他坐的汽车先到拐角点,那么他就会活着回来;
6.她最后找到了他,他仍旧像小时候一样问她那个问题,你的腿怎么了?她笑着,坐下来,静静地看着他,那一瞬间,克制与汹涌同时在她的眼睛里闪烁着,表情能如此清晰地看见……

不得不令人佩服的是法国电影人在荧幕上所呈现的堪比明信片的风景:沉默自矜、自有天地。从“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城市巴黎,到“画眉深浅入时无”的乡野农村(这两个引用可能有些不合时宜),每一次看法国电影我都会奇怪,夏日地中海气候笼罩着的国度,若是置身其中,同样是混沌、杂乱无章的,怎么一旦隔着大荧幕,就显得如此宁静和煦?想想看《天使爱过界》片头那段广受赞誉的长镜头吧,奥黛丽塔图骑着脚踏车飞驰在一片光芒如海的街道上,两旁绿树黄草的呼吸被拉成肥皂泡似的幻影,“一花一世界”,你甚至从那点点滴滴过场的风景镜头中都能感受出隐藏在电影背后的那一座城市,以及电影导演、摄影师们歪着两撇胡子、腆着法兰西风味儿的大肚子,真诚并带着一丝过分的骄傲和矫情,为你讲述他们对这个城市的所有感情——或许感情是个值得玩味的解释,至少比影像与现实的疏离更让人心生温暖和相信——真是的,因为这些理想主义的艺术家,连荒野上的一阵风、一棵树、一片业已开败的夹竹桃都仿佛被爱情浸透,散发着海藻般令人沉溺的气味来。

当然,一个提醒写在最后,对于那些热衷战争片、动作片,或者是对所谓法国新浪潮文艺片“叶公好龙”者,看这样一部非典型的法国文艺电影是需要耐心与勇气的,至少,在开始的一个半小时内(我看得版本长度是两个小时零八分钟),几乎每一条线索都是断裂的,剧情支离破碎得令人眩晕,甚至玛丽安歌迪亚杀死两个军队官员的特务式场景会令你产生深深的疑虑——这究竟是什么样风格的电影呢?黑色幽默么?

 3 ) 漫长的婚约

是《天使艾美丽》的原班人马。被当作《天使爱美丽2》。然而,我不这样看。
艾美丽是人间童话,而这,是悲痛的史诗。电影不是在讲述爱情,而是在讲述一段荒唐的疼痛的战争。
故事依旧是艾美丽的叙事方式,暗暗的线索丛生,然后在一步一步追寻到真相。在生活的蛛丝马迹中,一点点接近真理。信件,红色手套,MMM,信天翁,德国军靴……生活的种种都成为了电影的道具。
整个电影没有任何情节上的冲突,它只是平静的讲述,就犹如一个人只是在路上走,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没有起点亦不存在终点,这样的叙事方式,是一种导演和编剧对于自己的充分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大概只有法国人才与生俱来。
玛蒂尔达是执著的女子,奥黛丽·塔图一改在《天使艾美丽》中精灵般女孩儿的形象,眼神中透着坚定,嘴角总是轻微的绷紧。这个跛脚的姑娘,经历七年,战争却从未揉碎她对于爱情的执著梦想。她带着观众的心,一起追寻。可是就连观众都开始绝望的时候,她依然没有绝望。在观众被那种漫长而无望的寻找折磨得欲罢不能的时候,导演终于让曼尼奇背对着坐在阳光和煦的花园里。玛蒂尔达慢慢的走过去,安静的坐下来,眼泪落下。她寻找他的七年时光,对她来说,并不比她走向他的短短的距离长。她走了几乎走了一辈子,换来恍若隔世的相逢。
片中玛蒂尔达很多次说的“如果……”。“如果门一直不关上……”“如果车厢里一直寂静下去,检票员不来……”“如果我能先到达……”如果,这些如果,让我们这些至今仍然相信童话的观众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那颗等待的焦灼的心,被放在滚烫的炮灰里无情的揉搓。
爱情是一条主线,在生死与战争中,显得支离破碎。影片中的战争是荒唐的。等待救助的耶稣雕像,挂在树上的尸体,士兵因为误伤而要判处死刑,荒唐军官桌子上女人的照片……人,不断的死去。
尽管,影片应该算是happy ending。然而,却让人高兴不起来。尽管两个相爱的人重逢了,但是还有多少情侣要到“地狱中重逢”。
《天使艾美丽》在整部电影里,运用了红和绿两种悦目的颜色,相互纠缠。而《漫长的婚约》在颜色的处理上在战争场面中运用了灰蓝和冷黄,让人感觉,那样的日子,一直阴雨缠绵冷风袭袭。直到战后的田园风光和影片结尾的花园里,才运用了温暖的奶黄色,如沐春风。
影片也与《天使艾美丽》中轻快的音乐小调不同,运用了其实宏大的交响乐。整个基调都是低沉伴随悠远,听完令人心头有压抑感,缺乏明亮的色彩。间或有稍稍舒缓的段落,但也是稍逝即纵。
这是一部战争的电影,战争与爱。让人联想起《爱在战火蔓延时》。战争的荒谬、虚妄和残忍犹如暗夜的到来在突然间就弥漫整个世界,严丝合缝。整部影片还是带着法兰西一贯的浪漫情怀和黑色幽默,却无比经准地击中你的神经。这就是生活——C'est la vie。

 4 ) 也许意外的才是自然的

    法国人总是会拍出这种思维奇怪、结构松散,却又充满创意与才华的影片。它一方面会让你为影片中突如其来的片段而莫名其妙,一方面又会让你为整体的感觉而叫好。漫长的婚约就是这样的一部片子。
    我拿到它很久了,可是迟迟没有看,因为一读片名便知道观摩这个片子需要平静和散漫的心情。昨天晚上,一个人呆在屋里,什么也不想干,很自然地想起了它。
    看完影片,最大的感觉就是出乎意料。“漫长的婚约”,听起来像一部史诗般的爱情故事,但影片叙述的却是一个近乎偏执的执著女子寻找真相的历程;看了泥泞而悲惨的开头,我以为影片的基调会是黯淡而写实的,没想到却如此色彩鲜明而且传奇;当我看到玛蒂尔的追查开始后,我以为调查会按照逻辑的思路有效进行,没想到却铺开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线索……
    我想如果我是导演,我不会去着意刻画玛蒂尔的婶婶在听到狗放屁后无限满足的说:“这让我神清气爽”;如果我是编剧,我不会安排巴士和朋友的妻子偷情的情节,也不会让已经九死一生的马内再历经氢气球爆炸的磨难(本来我以为这必死无疑)。
    如果我是玛蒂尔,我不会执著地追寻散落的零星希望和线索,早早地相信马内已死;如果我是马内,我不会在死亡地带刻"mmm",而是早早找个窟窿躲藏起来;如果我是石豹,我会先和玛蒂尔讨价还价,而不是在如此少的报酬下为着捉摸不定的希望东奔西跑;如果我是玛蒂尔的叔叔,我会坚决制止她的疯狂行为,而不是像孩子般地纵容;如果我是玛蒂尔的婶婶,在即将见到马内的时刻,我会深情地说:“我们一家人终于团聚了“,而不是大哭:“我很惭愧,我没有相信玛蒂尔的信念“……
    我不是他们,所以创造不出这样奇妙而美丽的片子。也许我并不会责怪自己的平凡和乏味,但却真真地为法国人的“意外”而叫好。

 5 ) 最漫长的等待

爱情悬疑战争片,讲述了玛蒂尔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坚守等待未婚夫尼奇的感人故事。当天使再次出现在人间,一切都像是童话的世界。其实和女主一样,毫无保留的坚持的话,总会有好的结果。

片如其名,全篇都处于黄昏时刻般的暖色调,即使涉及战争也充斥着法式格调。儿时他背着跛脚的她登上灯塔,少年时"他喜欢把手放在她的乳房上睡着",成年时分散,她一拐一瘸走过很多很多路,终于在漫长的找寻后坐在他旁边的椅子上,他问"你走路很痛吗",她摇头只是看着他很久很久很久。

 6 ) 谁愿用一生等待

这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即使阵亡战士名单上明明白白列出了未婚夫的名字,即使亲眼目睹了他的墓碑,玛蒂尔德仍然不愿相信那个男孩已经死了。坚持所有人都放弃了的希望,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需要多少勇气;不是伫立在原地等待,而是奔走搜寻一切有关他的线索,又需要多大的热情和执着。

小的时候我很喜欢一首诗,一首关于等待的诗:你要等我,我一定会回来;但是你必须等待,等到天下黄雨,下大雪;等到一切等待成为绝望,我就会回来。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作者则早已记不清姓名。我被诗里的无望感动,也悲哀于等待的人,那必是一个女人,倚门眺望,日复一日,从希望等到绝望,从绝望等到心如死灰。如今想想,男人要女人做这样的承诺,女人就耗尽了一生去等候,虽感人,却消极。

中国的传说里,常有望夫崖,望夫石。女人们等待着再也回不来的男人,甚至化成了山峰,凝成了巨石,人们望向那些冰冷的剪影,常会掬一把同情的眼泪,却因为听过太多类似的故事而混淆一个个相似的主角。只有孟姜女的故事,千百年来从未从人们的记忆里消失,人们清楚得记得那个千里奔走寻找丈夫哭倒长城的女人叫孟姜女,不会有人叫错她的名字,也不会有人忘记她的所作所为。也许等待和寻找始终是有区别的,等待只需要坚持,寻找却需要坚持和勇气,一次次在希望和绝望里沉浮,以为拥有其实是失去,以为了解其实是无知。。。且不管寻找的终点在哪里,有勇气寻找的人都令人敬佩。

我想,像玛蒂尔德那样找到了失忆的未婚夫,已经是导演大发慈悲给了个很好的结局;而大部分的寻找应该是像孟姜女一样,找到的只是一个死亡的讯息或一副残余的骸骨,但寻找总胜于守候,求一个结果,至少今生无憾。

可惜,太多的人在起点就放弃。所以望夫石无数,孟姜女只有一个。

 短评

喜欢这种色调和质感

5分钟前
  • sunshinE。
  • 推荐

画面质感实在是太美了,法国乡村之景美到极致!划火柴那段太有爱了。7.8

8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等待爱人 十年也不过一日

13分钟前
  • Cokbye
  • 推荐

如果我比车先到路口他就会活着回来。。像这样与自己的游戏我也会经常玩

17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色调唯美,被伟大的爱情震撼到了。

21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你走路,不痛吗?看到最后才知道马涅克对马蒂尔达说的认识的第一句话,及重逢的第一句话有多深长,为了找到你,我走了很多很长的路,但我不痛。

23分钟前
  • A-sun*
  • 推荐

划火柴那段真牛~

27分钟前
  • 玛那 Mana :)
  • 推荐

法国爱情电影 总是让人着迷

32分钟前
  • 甜腻的砒霜
  • 推荐

注入心血太多,有点冗长

34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还行

看了书和电影,看到结尾的时候又大哭了."她一直看着他,生命还长着呢." 这个导演的所有电影,都非常喜欢.

36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

战争残酷

38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还行

你走路,不痛吗?看到最后才知道马涅克对马蒂尔达说的认识的第一句话,及重逢的第一句话有多深长,为了找到你,我走了很多很长的路,但我不痛。

39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想到了陈明那首歌词:我要找到你,不管南北东西,直觉会给我指引,若是爱上你,别问什么原因,第一眼就能够认出你

43分钟前
  • 我的天呐
  • 推荐

想起了珍珠港,想起了辛德勒的名单,这些都是战争片的翘楚,从战乱中延伸出来人类的感情,或爱情,友情和道义,感人

45分钟前
  • cola
  • 推荐

热内的电影里总有浓郁的历史于当下挥之不去。他变本加厉《漫长的婚约》里同样写满了记忆与幻想之间的密语,然而端坐在瞭望塔下吹起希望号角的玛蒂尔达和《天使艾米莉》一脉相承的不是金色复古的影调而是昏黄发旧(潮湿发霉)的时间。不幸的是,只有活在过去当中的人才会挥霍青春浪费财力乐此不疲地去挖掘《2046》里的真相。王家卫的电影之所以迷人是因为他铺设的记忆轨道是双向性的,任何人都可以在时间的迷宫里随机偶遇或孤独奔跑。

47分钟前
  • Muto
  • 还行

看这部影片一定要十分的用心,细节部分处理的十分出色,导演驾驭宏大场面与不温不火的叙事能力都非常令人称道。而且影片开始那一段还需要很有耐心,不然会连人物关系都搞不清楚,不过好电影是值得去等待的。影片的色调非常好看,油画似的质感。★★★★

49分钟前
  • Q。
  • 推荐

【一个为爱追寻的故事。】类似于中国的孟姜女哭长城一样的深情故事,都是为了丈夫去追寻,而不管漫漫长路,只要有一丝的希望在,便不会停止,玛蒂尔达那所有的“如果”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未婚夫还活着的希望,就如人们会一直抛硬币一样,好在追寻结果还是好的。对战争的刻画也很深刻,只是故事冗长。

50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这是一部平庸的爱情电影,却是一场绝妙的战争讽刺。

51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色调极其喜欢,油画似的浓郁质感。特别是刚开始几分钟,警察去农场抓诺特丹上战场的情景,风吹过去,路两边黄澄澄的麦子纷纷伏低,波浪一般的金色。还有美丽的科西嘉。倔强的信天翁。一大片整齐的墓地,风吹过去,铭牌叮当做响。浪漫。在树皮上刻M,在大钟上凿下了M,在海边的石头上刻M,大声表白

52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我爱你,时间没什么了不起。

56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