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

20集全

主演:张子健,蒋竹青,马精武,王昌娥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1

 剧照

英雄 剧照 NO.1英雄 剧照 NO.2英雄 剧照 NO.3英雄 剧照 NO.4英雄 剧照 NO.5英雄 剧照 NO.6英雄 剧照 NO.13英雄 剧照 NO.14英雄 剧照 NO.15英雄 剧照 NO.16英雄 剧照 NO.17英雄 剧照 NO.18英雄 剧照 NO.19英雄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英雄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0年的严冬,阴霾笼罩着苍茫的关东山。老抗联战士燕彪为保护关东山第一大侠步鹰,全家惨遭土匪屠杀,就在这时,步鹰突然出现以闪电般的速度救走了燕家唯一幸存者燕彪的儿子燕双鹰。他带领双鹰来到一座破庙中,并开始对他进行严酷的训练。在步鹰的精心调教下燕双鹰的功夫突飞猛进。   然而没想到的是,步鹰却是个利益之徒,他投机革命,在革命队伍中经营着自己的地盘,他以掮客的身份周旋于地下党、国民党和日军之间,并与日本官员私下串通,秘密进行着军火买卖以谋私利。他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不惜牺牲双鹰的生命,并害死了双鹰的意中人理惠……燕双鹰万分悲痛之下,手刃了步鹰这个败类。   历经五年后的风风雨雨,将燕双鹰磨炼成了一条铁一般的好汉,他杀匪济贫、来去无踪,因此,得到了一个绰号:“半人半鬼、神枪第一。”为报父仇他向着土匪盘踞的临河集而去,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在与土匪周旋之时他又遇上...偷得将军半日闲家教噩梦魔翡翠杀死那只野兽好汉两个半 第十一季萌之朱雀美好的一天喜欢的话请响铃第一季终极格斗士功夫2004美少女战士第一季鸽子隧道一个近乎完美的村庄夜黑风高富贵逼人台风家族东边日出西边雨王志文版超时空魔法师恶客 惡客捍卫正义诸事多疑小行星大末日珍珠1947三叉戟外星人爆发奇异贤伴黑色天使翱翔雄心全金属狂潮2冰封侠:时空行者 普通话版月落大地恶灵弑室蜜月期清风明月监狱不设防黑海盗杀手情人摩尔庄园第一季爱情保镖一万元舞台我们大家的河合庄恶狗帮超越天堂第一季超能事件海棠红死神来了3国语

 长篇影评

 1 ) 【张艳伟】八年之后,重看《英雄》:历史解释与政治宿命

记得本科时候打游戏之余,与室友涛兄一起,一遍遍看《英雄》,涛兄最喜欢陈道明的一句词:“六国算什么,寡人要率大秦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每每在宿舍学道明兄的腔调,惟妙惟肖;而我最喜欢张曼玉含泪对梁朝伟说:“你为什么不挡我的剑?为什么不挡?”,每看到此处,心中总不免无限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涛兄心志高远,所以关怀总是宏大叙事,家国天下,而我胸无大志,习惯于关心每个人物的悲欢离合,情到悲处,感同深受。 《英雄》既开启了中国商业大片的序幕,也树立了中国历史文化融进电影艺术的里程碑。《英雄》里的艺术,不仅仅在于张曼玉、梁朝伟、李连杰、章子怡、陈道明的精彩演绎,也来自于谭盾的精彩绝伦的背景音乐配置,主题曲《为了苍生》(for the world)堪称经典。更有意境表现在赵国的书法、秦国的箭阵,戈壁的流沙,张曼玉与章子怡对战时舞起的漫天黄叶,还有无名与残剑凌波微步时弹起的一滴水珠…… 第一次看《英雄》是在2003年高考之后,欣赏它的宏大场面,精湛功夫;本科看《英雄》,感慨它的儿女情长,配乐之美,以及三重猜测的剧情叠置。今天再一次看《英雄》,却生出几多奇怪的想法,对于剧情多了一些历史层面的思考? 1、 残剑语飞雪:秦王为什么不能杀? 在今天看来,残剑、飞雪、长空、无名,都是政治上的异议人士。秦灭六国,飞雪乃赵国大将赵震之女,赵震死于秦赵之战,残剑、长空、无名对秦亦有杀亲之仇、亡国之恨。刺秦,成为阻挡秦灭六国,复仇雪恨的极具号召力和革命合法性的举措。共同的敌人,让残剑、飞雪、长空、无名走在了一起,奠定了皆为联盟的首要基础。然而,四个人刺秦的理由又有不同,飞雪、无名是杀亲之仇,长空是侠义之道,残剑则是亡国之恨之余的怒为红颜,不同的际遇与出身,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革命热情和刺秦的最终抉择。 飞雪与残剑代表了反抗人士的两个典型派别:激进派和温和派。激进派决心坚定,誓死刺秦,以雪国仇家恨,单纯的以为只要刺死秦王,所有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天下即会太平,人民就会安康,甚或是激进派根本没有想过人民和天下,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刺秦,目的单纯,至于刺秦之后则与我无关;而温和派,则念及天下苍生,寄希望于秦王,望其当政之后,善待百姓,温和派的反抗局限于,给当政者以警告和压力,以规训和柔化秦朝统治者的“暴力”。 “秦王为什么不能杀”,残剑给了无名写了两个字“天下”。残剑等曾有两次机会刺秦成功,却均告失败,第一次让飞雪与残剑“十年不语”,第二次四位侠士均命归黄泉。革命失败,命运也就是如此,无话可说。然而,残剑给的理由却足以引人深思,“七国连年混战,百姓受苦,唯有秦王才能停止战乱,一统天下;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人比便不再是痛苦,赵国与秦国的仇恨,放在天下也不再是仇恨。”残剑深知,杀了秦王,状况不会更好,只会更糟;秦王不死,百姓苦,秦王死了,百姓更苦。 “停止战乱,一统天下”是《英雄》的核心观点,这包含了对“秩序”的迫切要求,为了免受战乱,可以忍受暴君的统治,即使遭受亡国之恨。为了秩序,必须忍受秦王这样“必要的恶”,忍受一个“利维坦”,至于追求平等、自由,权利,则不再考虑范围…… 2、 秦王为什么最终还是“忍痛”射死了无名? 无名最终为了“天下”放弃了刺杀秦王,可是秦王最终还是下令射死了“无名”,最终选择了“厚葬”以弥补自己的良心的愧疚。以前以为,秦王杀死无名,是因为顾忌大秦律法与下属官员的压力,不杀无名,则有损大秦威严。此话当然在理,然而从统治的角度来看,无名是绝对不能让他安然无恙走出秦殿的。 现代政治的核心要素,在于将“弥散的暴力”国家化,国家要垄断暴力的使用。像无名这样的武装分子,即使不直接威胁统治,但也代表了一种异己的政治力量存在,对秦朝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必须杀之而心病除。中国古代对于“异己”往往采取零容忍的政策,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不能从思想上同化你,就必须从肉体上消灭你。 所以,即使心存“惜士之情”,念及“不杀之恩”,秦王还是下令杀死了“无名”。无名的死,在中国革命历史中,极为正常,正验证了“不成功,则成仁”的至理名言。如果残剑、飞雪不死,也许还是难逃被通缉的命运。长空弃武,表面上说是为了纪念死去的朋友,实质应为政权不能容忍“暴力的弥散”。 3、 残剑为什么必须死于飞雪手下? 革命失败了,飞雪向残剑兴师问罪。在飞雪看来,残剑不但自己行为上背叛革命,而且从思想上瓦解了革命同盟战线,以“天下”之名误导无名,从而贻误革命。激进派把革命的失败必然归结为温和派的“妥协”与“叛变”。温和派和激进派也曾经心心相印,情真意切,可是基于对大势的判断的天壤之异,也免不了形同陌路,由爱生恨。 温和派却始终希望激进派能够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可是中国人恨叛徒比敌人更多,祈求理解,难度之大,堪比登天。然而,温和派从心理上不属于统治者,他们与激进派的有着血缘之亲,家仇国恨,心心相系。一个人不怕天下人不了解自己,不怕天下人辱骂自己,怕就怕自己爱的人,误解自己,形同陌路,视如仇人。 “你如何才信?”,这是残剑最想向飞雪解答的。残剑的死,仅仅是为了让飞雪意识到自己的无辜,悲情的死去才能换来从前的信任,也只有死,飞雪才能懂自己。苟活着,就证明有自己的利益,死了,就代表着不贪图任何东西,死了,一切都不言自明。让另一个人明白自己,比登天难。中国有句话,所谓“不死,不足以平民愤”。为了平了飞雪的那份恨,残剑必须死,并且必须要死在飞雪剑下。中国还有句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中国人向来没有对“死亡”意义的思考,杀身取义是逼不得已而为之,活着比什么都好。可见,残剑从心中深刻的明白,飞雪心中的那份恨,恨太深,也只能由鲜血来洗刷了。死,是一种解释。残剑说,“这样你就信了”。 4、 飞雪为什么骂残剑:“你只知道天下”? 按照中国历史的书写方式,个体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不值一提,是一朵浪花,亦或是一滴水珠。“天下”在飞雪看来是个虚无的概念,什么是天下呢?天下难道不是每一个个体组成的吗?个体的仇恨难道不应该伸张吗?对于赵国而言,赵国就是她的“天下”,她的父亲就是她的“天下”。 残剑的“天下观”与飞雪的“天下观”有天壤之别。“你只知道天下?”,一句话道出了飞雪的极大地疑惑与不解。在历史的大潮中,普通个体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到底有无存在的意义?家国天下,在一个女人那里,是不存在“合法性”的依据的,为父复仇在一定意义上具备行动的充分理由。所以,残剑的“天下”彻底伤了一个女人的心。 政治哲学上,有专题探讨“道德相对主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观”,每个人的道德观不应该强加给别人之上,也不能代替别人来决定哪种道德是好的。飞雪与残剑对刺秦的理解,基于不同的道德观念,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谁对谁错,只是选择何种参考系来说而已。也许道德相对主义,将是人类永恒的困境。我们永远才无法达成足够的永恒的“共识”,所谓最大的仇恨就是来自于每个人想当然的“道德观”的冲突。罗尔斯的解决办法是“重叠共识”,诉诸于公共舆论的辩论与理性的反思,可是基本上是空想而已,共识基本难以达成。 道德相对主义,将与我们如影随行,这就是人类的命运,结果也不过是飞雪杀死了残剑而已。 唯一的希望在于残剑和飞雪当初的愿望:“等完成刺秦心愿,便带我回她的家,在那里没有剑,也没有剑客”,这样的“乌托邦”,每个人都在期待着,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杀伤抢夺,“没有剑,也没有剑客”?只是残剑与飞雪,在人世没能等到“乌托邦”的到来,飞雪死前最后一句话“我现在就带你回家,回我们的家?”这难道就是宿命吗? 附:《英雄》背景音乐 1.Hero:Overture 苍:序曲 2.For The World - Theme Music 天下:英雄主题 3.Above Water 在水一方 4.Hero (Theme Song) - 王菲 5.At Emperor’s Palace 闯秦宫 6.Fareweall,Hero 英雄葬礼 7.Gone With Leaves 飘:胡杨林 8.In The Chess Court 棋馆古琴 9.Longing 欲 10.Love In Distance 咫尺情涯 11.Snow 飞雪 12.Sorrow In Desert 悲情沙漠 13.Spirit Fight 惺惺相惜 14.Swift Sword 十步一剑 15.Take Me Home 带我回家 16.Warriors 风 17.Yearning For The Peace 和平天下

 2 ) 【转】《英雄》色彩的应用

自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有了真正的色彩,电影走向了彩色的时代。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色彩给影视戴上了一道道灿烂的光环;同时,色彩自身也随着影视的繁华而更加美丽耀眼。色彩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表现方式,往往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画面构图的经营、色彩运动的变化使观众感受某种超出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在巧妙的运行中与观众形成对流,即观众与影片内容本身的对流,让人体验到一种似幻似真的视觉享受。 色彩作为电影造型的重要手段,在张艺谋的电影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色彩成为隐语出现,不再是再现的更是表现的,并参与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表达情绪,作为剧作元素推动情节发展等,色彩大大拓展了电影的镜语空间。 在张艺谋的电影造型手段中,色彩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他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色彩设计,提炼以及选择搭配,渲染,烘托出了主题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和特定氛围,获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张艺谋对色彩的处理不满足于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摹写与还原,还很强调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有人说色彩造型是张艺谋最擅长的造型手段,《英雄》作为张艺谋首次尝试的商业大制作,他再次使用了自己的法宝---色彩。 在电影《英雄》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得到了张扬,每一种颜色都有一定的内涵,都能激发每一个人潜意识里的联想,但并无具体指向,你认为它象征什么就是什么。 在电影《英雄》中,张艺谋充分利用了色彩的隐语功能,来表达和暗示虚构的故事真相。《英雄》开篇以及随后的无名觐见秦王一段,黑色作为主色调占据了银幕。黑色给予人得心理反映所产生的抽象联想大致是死亡、刚健、悲哀、忧郁、生命、严肃、 冷淡、阴郁。黑色的秦王宫,人物的黑色服装,秦整个世界是大片的黑色。这样导演透过黑色告诉观众,秦王朝的建立是以死亡和悲哀等等为基础的,无名进入这个黑色的秦王宫是不会活着出来的。在影片结尾当百官吁请秦王下令杀无名而秦王犹豫不决之际,我们都希望会有奇迹,但是我们看到满目黑色时,我们就该知趣的绝望。因为黑色的秦王宫里不会开出生命之花,因为黑色代表死亡。 在影片的现实画面中色彩是再现客体的,如黑色的秦王宫,黑色的服饰等。但在无名讲述中他与长空决战于棋室戏中,导演突然使用了黑白色。黑白色也属于色彩的种类,很多电影都用黑白色表示这些内容属闪回,但在<<英雄>>里的黑白运用有更深的含义:黑白画面表示这是非现实,是虚假的,编造的.张艺谋用色彩高速观众,无名所说是虚假的.这一点随后在秦王对无名与长空之战的推测中得到证实,在秦王推测的画面中,无名与长空之战是还原现实本色的,是接近真相的.我们再深一层挖掘为什么无名在回忆与长空决战时导演采用黑白画面?答案是这并不是为了避免雷霆和画面不好看.我认为是导演借此表达此时无名的心理世界-----无名自己实际上也是以假为假而不是以假为真的.所有即使为了复仇说谎话,但对真假认识的本心是真的.有此真本心,所以他会觉悟到为了天下而不杀秦王,舍身成仁,所以他是英雄。 《英雄》中主要运用了黑色、红色、绿色和黄色四大色系。在这几种主色调的对比中也产生了意义。无名与长空之战后,画面迅即变成了赵国书馆。这是一片红色的世界。人物皆是红袍加身,书馆的布置也是红装饰,就连残剑要写八尺的剑字也需要用红色 的朱砂。常识看来,在红色迷离下的书院肯定不是个好书院,红色的光线下,人的眼睛很快就疲劳了,哪里还能练字?红色给人的心理反 映所产生的抽象联想有“热情、革命、危险”“血和暴力”“让人感到恐惧和危险……”果不其然,随后危险就到,秦军血洗书院。 张艺谋利用色彩大大拓展了电影的镜语空间尤其是单个镜语的空间。张艺谋充分发挥了彩色动的功效。在许多单镜头中,色彩就是长了腿的人,是个活物,变幻无穷。在自然景象的镜头中,风云变幻、四季异景异色也属于客观情况,只不过张艺谋使它加速或延缓而已。但即使在自然景象的镜头中,变现物不变,可以说除了色彩变了,其他什么都没变,包括物的形态、位置、甚至是景别。那么这算是一个镜头还是俩个镜头呢?我认为是通过时间变化拓展空间的一个镜头。在张艺谋的电影里,色彩就是风,导演让它吹什么颜色到什么地方他就乖乖听命。 色彩即语言,色彩即思想,色彩即情绪,色彩即情感

文章转自百度

 3 ) 陈凯歌:秦国人——记张艺谋

我与艺谋初识是在电影学院。因住在一座楼中,每日碰面,彼此也知道姓名,熟是不熟。只听说,在入学考试的当中,他的报名作品让老师们拌了嘴,他当时的年纪又比一般考生大出许多,所以学院方面不予录取。后来还是当时文化部部长亲自发话儿,他才勉强上了学。
  其实,如果没有这个事,就算他各科成绩均属优等,又没人为他拌嘴,年龄上也合槽,怕也是入不了学的,这也算因祸得福了。为了什么事呢?我后面再讲。
  艺谋貌不惊人,中等身材,走起路来挺沉重,加上衣帽平常,在人群中显不出他来。要画他的肖像不能再容易了:一个弧线微微向下弯曲的鼻子,两条自鼻翼直奔嘴角沟线,加上一双深沉的眼睛。
  这点特征在其后几年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中更看得清楚了,再往后,索性连颧骨下面也塌陷下去了。
  他在学校中没什么动静,我们至多在球场上做做对手,学生们要自己组织个舞会什么的,永远找不到他,至于后来他曾经做了一年学生会副主席,据说还是因为他的年纪可以作诸同学兄长的缘故。只听说他在班里各门功课都好,同学们敬重他。后来在一个摄影展览上看到他四幅一组的作品,意意思思地觉得此人不是等闲之辈。
  其中有一幅印象挺深,作幅长过一米,是百尺危崖上的一个青年,肃然独立,却没有壮怀激烈的意思,想象与制作都好,境界上也是深沉的。因是同代人,便生一片领悟之心,叹了半天。
  后又听说他的摄影作品在报纸上刊出了不少,好评之外,尚有褒奖,其中最奇的是一位女青年,其人待业既久,经艺谋拍摄一张头像刊在《中国青年报》上,竟考中了空中小姐,后又来致谢云云,我倒觉得有点演义了。
  学习期间,因为有了好感,曾同他谈过日后合作的事,可学业未毕,到底是空话一句。
  等到拍毕业作品,他参加田壮壮导演的《红象》组,我其时也在云南,但未见面;后在北影遇见,就是来送样片,我随他看了几本,以为不错,他却认为未敢满意。言谈之间感到他志向极高。
  一九八二年毕业,方知他从被分配到广西厂,当时颇感惊讶。因他是西安人,又结了婚,怎么去了广西?后来听说这与他入学时的风波大有牵扯。
  一年以后,他与军钊、肖锋、何群一起拍出了《一个和八个》看了让人犯傻。只是这之后的合作中,我才有机会慢慢对张艺谋有点儿了解,了解的结果之一是我和他、何群,还有摄制组的全体人员一块儿拍出了《黄土地》,也让我们之间有了点感情。
  张艺谋比我大一点,一九五一年生在西安,人称古都。艺谋人前寡言语,更不谈家事,后来熟了我才偶知一二。
  他家父辈都是军人,二伯父解放前夕想要率部投向这边,被国民党特务发现后杀了,可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死人倒背着潜伏的名儿;大伯父也有行踪问题,艺谋和兄弟们身上就背上了“台湾关系”的罪过,一张满是不实之词的纸片竟在他的档案中癌一样地受用了二十多年。而他本人因不知情,在遭到冤屈时就自然得不到解释。其父也因是军校毕业生而成了“历史反革命”。这样一个家庭在解放以后很长一个时期内,其情状想是想得到的。
    “文革”开始后,艺谋的父亲去了陕南劳动,作医生的母亲走了“六.二六”道 路,他自己也因下乡,照顾不成幼弟。在这期间,弟弟因病失聪,终于成了聋人。
  从一九六八年往后数,张艺谋插了三年队。三年间,无非春种秋耘,夏收冬藏,闲时便去修水利,几十个人住一孔窑,一干就是百十天。就在这种传了几千年的耕作活动中,他见到了为活着而劳动的农民,他也尝到了穷的滋味。一次,他跟我说起夏日里割麦的麦客,一顿吃得下几斤面条,撑得打滚儿了,就用擀面杖自己的肚子。泄过以后,下一顿又再吃下几斤。
  我听了觉得故事道理很深。
  三年之中,他有很少的机会去陕南,一边放羊,一边在父亲的片言只语中明白一点自己的家世,羊不饿的时候就往返八十里路买回自家口粮。我们谈起这类题目,只当是说笑话。这是我们的好处——好在不把它当一回事,活着,就是这样。
  三年之后,艺谋进了咸阳棉纺织厂。进厂也费周折,原因还是跑不出家庭的事儿。“革委会”几次议了又议,最后还是因为他会打两下子篮球,他才二回吃上“官粮”。
  在厂里,他把百十斤的原料袋扛进车间,让女娃们纺纱织布,剩下的事就是用手指头把四层厚的坚固呢(劳动布)“唰”的一声撕开,如此这般,七个春秋。
  他也见着了有一天算一天在织机前头劳动的工人,他也尝到了艰难的滋味。
  我听说,艺谋是在当搬运工的时候弄起了业余摄影的。都知道这是个花钱的事儿,他得吃饭,他又有家,家里有的是没工资的父亲、年过八旬的祖母和两个兄弟。
  可是他偏想有一台照相机。
  后头,他卖了血,用自己的血换一台相机,不犯什么法。相机有个套子,是他没成亲的媳妇做的,外面是劳动布,里面裹着棉花。那以后不少年,他成了摄影系的学生和专业摄影师,也没有用过比他自己的“海鸥”更好的相机。他觉得“海鸥”不错,“海鸥”可以拍出很像样的相片。相机的好坏不是最重要的。
  西望长安绣成堆。张艺谋是从那里走出来的后生。不是因为名字,而是他打了实在的主意,为艺谋,不为稻梁谋。为这,他拿着用血换来的相机去物华天宝的秦地。曾经十次登临华岳的张艺谋,远望天地人烟,想到更多的怕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万家忧乐吧。
  艺谋的创作,师辈和评论界同志们谈得多了,我就不再赘言,对于他的工作态度倒有几件事可以说说,我想他的成绩是跟这个有关的。组内人员都以“张大师”戏称艺谋,还有一个绰号叫“张黑脸”。听见有人说“艺谋又黑脸了”,意思就是“拍摄有问题了”。
  一次,选择一个山坡景地,要求是坡上有一颗零零的杜梨树,树下有白色的小路,蜿蜒向上。此景遍寻无着:不是树不合适,不是路不合适。艺谋自然又黑了脸。最后决定:踩出一条路来。于是摄制组全体人员从下午二点开始,用卓别林的步伐鱼贯而上,只留艺谋在对面山梁的机位处指挥、观察。四小时后才成功。这条路白且平滑,不落脚印痕迹,极像多年踩踏成的。这时他的脸也就渐渐变白了。
  另一次,在窑内拍日景。为使光效真实起来,艺谋就须调整内外光比。一镜拍过,他站在那儿不出声,半晌才说,外面毛得太厉害了,要是窑外有一座灰楼就好了。
  众人都笑:外边除了土坡就是山峁,这窑洞本身还是何群打的,何来灰楼!他不笑,只是发呆,身上的黑粗布大襟棉袄的衣襟吊着,像一块大擦嘴布。
  我对他说:“下一镜机位不动,这样……”
  他说:“外面有座灰楼就好了。”
  照明组长对他说:“怎么,大师,灯就不动了呵!”
  “外面有座灰楼就好了。”
  演员掩口而笑:“行了,魔症了。”
  十天以后,样片来,看完以后,我问他的感觉如何。
  “还行!”他说。
  他说完了,我心里念佛。
  艺谋衣着简单,除单衣裤外,拍戏两月,就穿一双胶鞋,又不穿袜子。一脱鞋,非让人窒息才罢。不得已,那鞋每晚提入浴室放置,次日清晨取出仍臭不可闻。
  这双鞋引起另一段故事: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日,我们在陕北佳县补完最后一批镜头,急欲返回北京冲洗,以决定摄制组是否撤离。事先约好了,有车在绥德等我们,然后,乘车经吴堡过黄河大桥,入山西境直赴介修,夜间乘火车奔北京。
  我们早上七时出发,因天雨公路禁行,不得已绕个大远儿到绥德,到时已行八十公里,时间是下午四时。连忙换车过河,一行除了司机,有演员薛白、艺谋、制片主任和我。
  进了山西地面,天已擦黑,这才发现山西全境修公路,红色“菲亚特”在泥泞中像船一般走,走走停停不说,还得不时下车推进。午夜十二时许,天降大雨,离介修二十四公里处车辆堵塞,通行无望。我们下来勉力推车掉头,决定直取太原。
  掉头后,已是一身泥水,车走到一铁道路口,公路平得像镜面,都以为从此天下太平,凌晨前稳抵太原。
  艺谋便唱令停车,其余人都觉惊讶。只见他下得车去,脱下那双胶鞋,恭恭敬敬 地放在公路中央,口中念念有词:你跟我不易,现在戏拍完了,我把你留在这儿了。
  说罢上车,喊声“走”。众人笑完,他对我说,《一个和八个》拍完,他也照此办理过。这是第二回。
  我心中好笑,等到车进文水,发现此县境内也在修路,路面比前头更烂,又有石子遍布,下车推进时,只听得一阵阵呻吟,又听见说:“二次大战,二次大战,德军进攻莫斯科。”
  四野漆黑,只见三个小小人影在奋力推车,腰部以下,都是黄泥。我突然想到:“我想表现天之高远,地之深厚,黄河之东流到海去不回……”便笑出声来。
  我这么猜:艺谋当时一定十分怀念那双臭不可闻的胶鞋。
  凌晨五时二十分,泥车飞速驶抵太原火车站,下来的人以“赤脚大仙”为首,使晨起的太原市民瞠目。
  四十分钟之后,车行北京。
  张艺谋于当日下午赤足径奔电影洗印厂。
    我常和张艺谋不开玩笑地说,他长得像一尊秦兵马俑,假如我们拍摄一部贯通古 今的荒诞派电影,从一尊放置在咸阳古道上的俑人大远景缓推成中近景,随即叠化成艺谋的脸,那么,它和他会是极相似的,或许因为艺谋是真正秦人的后代。

 4 ) 张艺谋《英雄》批判

《英雄》(中国/2004年)
导演:张艺谋
主演: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甄子丹、陈道明
出品:新画面


很少有一部华语电影,能够像张艺谋的《英雄》这样,在它的筹备制作期间,就吸引了如此广泛密切的关注。然而,这样的作品是否就必定意味着精彩、美妙等一切罕见的品质呢?答案显然是未必的。在《英雄》公映前夕,一本自命为“中国第一”的电影期刊刊登了有关《英雄》的十余页的专题特写,充满着以古龙、琼瑶加汪国真的文字风格混杂在一起的纷乱眩目的空话,词藻华丽但意义空洞。不过,事实证明,这种浮华和其书写对象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似。
在《英雄》之前,中国古典武侠题材电影在全球的最佳表现,由李安的《卧虎藏龙》创下。张艺谋的紧随其后,很难说没有一点凑热闹的意图。《英雄》问世之后,曾有说法预测它将有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比《卧虎藏龙》更大的轰动,并同样积极参加了美国金球、金像两奖的竞逐。但是,这种论调过于乐观了,抑或本来就意在炒作。《卧虎藏龙》在北美的空前成绩并不是偶然的,其中最主要的归功于导演李安多年来积累的在中西文化之间游刃有余的功力。美国人能够看懂的是刁蛮的玉蛟龙任性的反抗心态(六十年代以来的女权和青年运动背景)、李慕白和俞秀莲的内心感情“卧虎藏龙”(宗教、伦理背景和全球首屈一指的心理分析学普及程度)、以虚/盈或空/满等对立名词所折射出的东方哲学玄机(中国古老哲学和文化在外国知识阶层中的影响力)……这诸般特点融合在一起,才是《卧虎藏龙》走红的内在肇因。如果单纯依靠中国武术的动作噱头和吊钢丝飞行的奇观,实在不足以实现奖项与票房的双丰收。反观《英雄》,老美观众能理解(甚至引起“美丽”的误解也好)的因素在哪里?迄今为此,张艺谋的长处在于他曾经对几个欧洲影展投其所好的精明揣摩,他的声誉也来源于此,但他在世界电影头号重镇的北美向来业绩不佳,奖项虽有提名却始终未受青睐,票房甚至难破百万美元。本来,这些虚幻的“标准”不应用来衡量一部严肃的艺术作品,但既然《英雄》主创们一再流露出很看重的态度,我们也只好勉为其难:《英雄》凭借武侠片的流行特征和动作演员的号召力,获得了一定的商业利益,但要想达到并超越《卧虎藏龙》的高度-------不可能。
如果《英雄》仅仅为了名利收益而拍,我们仍必须承认,张艺谋及其团队的表现是成功的。但是,张艺谋在各种接受访问的场合,也不断谈及《英雄》的思想境界。那么,这部中国大陆电影史上划时代性的“大片”《英雄》,究竟要表达什么呢?
张艺谋是个天才,不只是在电影艺术领域,而且因他出众的投机本领。尽管他表示出对武侠片的向往已久,但从《英雄》的班底、运作等角度来看,难免较劲或赶潮流之嫌。事实上,投机就是张艺谋多年来的成功特点。他能通过《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来投西方视角之所好,亦能在适当时期以《秋菊打官司》博得官方话语的赞同。观察他的创作历程,他总是能敏锐把握身外的“大势”走向和需求,这使他在第五代导演,甚至在整个中国文艺界都能长久保持站在潮头的显著位置。然而,这是一位匠人的小聪明,农民的狡黠。仅仅因为他选择已经在中国影坛成为“烂馍”的刺秦题材,就足以表明他的艺术独创精神的枯竭和一种流露着骄矜的懒惰。
十多年来,刺杀秦始皇的历史事件受到了中国影视界、确切地说是被称为第五代导演的群体非同寻常的瞩目,周晓文、陈凯歌、张艺谋先后以此为题材拍摄了自己的电影,也提出了个人对历史的不同想象与解读。尽管这些影片呈现出多种面目,但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具有共同性的线索。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中曾多次出现的霸道统治者的代表形象,这类帝王的特征是不容违逆的独断专制、挥斥方遒的战略手笔加上不管功成万骨枯的铁血意志,他们一方面创下一时无两的辉煌霸业,另一方面则留给后人无尽的毁誉争议。第五代导演之所以对秦始皇的故事高度热衷,首先在于他们几乎整个青春时代都生活在一位秦始皇式人物的阴影笼罩之下,这位霸者对他们的精神世界的成长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影响。这样的联系并非捕风捉影,事实上,张艺谋《英雄》的主题歌第一句就是“在很久或不久以前”,言下之意相当明显。
刺杀秦始皇的题材,其核心有两个:一是如何塑造秦始皇的形象;二是如何评判刺秦的行为。在中国传统历史观中,这两个问题早有主流的解答。后世说秦,往往是“暴秦”,拒绝接受秦的统治也是“义不帝秦”。秦之暴虐,不但是令民不聊生,二世即亡;也指其统一过程中行事凶残狠辣。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长平之战。赵自武灵王胡服骑射,军力强盛,更连出廉颇、赵奢、李牧等名将,而秦一国之力终究和六国相比处于劣势,为此秦抓住长平之胜,一举坑杀赵卒四十万,令敌国元气不可恢复。这种大规模的杀俘事件开中国历史恶性虐杀之先河,秦之不择手段亦昭然天下。因此,秦始皇虽然建成了前无古人的大一统帝国,但永难摆脱暴君的形象。而关于刺秦,最经典的历史叙述来自太史公的《史记》,这个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相当重要的“侠”、“义”等价值观的最重要阐释之一。
然而,在这几位当代导演的作品中,他们对秦始皇和刺秦自有他们的观点。
以秦始皇为例,第五代(不能忽视年龄上稍小、但和第五代合作频繁的、把领袖画像挂在办公室、曾扮演过秦始皇的姜文)的作品中对领袖人物的描摹尤为值得认真分析,遗憾的是,迄今尚未看到严肃的整体性探讨。第五代在这一点上,由成长历程中造成的集体的心理阴影,于他们的影片中一而再再而三地无意识流露。
第五代亲身经历了中国现代史上最波澜壮阔的造神运动从兴起到极盛又到破灭的全部过程。他们对领袖的魅力有印象深刻的切身感受,对领袖的威力有任其摆布的由衷敬畏,对领袖的权力有既恨且羡的复杂情感。此一领袖人物的言行思想,严重地影响了他们自身的人格与思维构造。这位领袖人物有霸气,有匪气,有狂气,甚至有他自称的“猴气”,同时也有某种阴柔气。最复杂的是,他变化多端,喜怒无定,翻云覆雨,心意难测。第五代对领袖,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因青少年受到的磨难,令他们在口头上有不满、有反思、有批判,但在骨子里,领袖的气势、声名和操纵无数人命运的力量,又令他们充满艳羡,当他们有了权力,哪怕是导演的权力,也会展示出与领袖相近的气质。有时,他们会抓住其“匪气”和“猴气”,加以挖苦贬低,最典型的是陈凯歌的《荆牁刺秦王》中丑角般的赢政;有时,他们又会表现出对“霸气”、“狂气”的推崇、赞赏以及效仿的冲动。迄今为止,第五代的作品没法直接涉及那位领袖的题材,因此频频以化身秦王的方式来绕着弯子说话,乃至在其它权力人物的塑造时,也不自觉地“代入”。在《荆牁刺秦王》中,燕太子丹挥刀将一名部下砍翻,仅仅因其说了句劝阻的话。这种对下属性命的漠视,随意生杀与夺,也折射出领袖风格对第五代造成的人性认识误区。
第五代对领袖的暧昧心态,进一步渗透于他们嬗改后的刺秦故事。荆轲的刺杀行动被后人赋予的侠义色彩,是因为他既受太子丹之托而带有政治动机,也不排除个人拼死一搏以拯天下的责任感使然。侠为何物?除了以武犯禁,更代表了一种个体对强势压迫的反抗,象征着一个民族精神得以延续的生命力。但是,在周晓文与陈凯歌的电影中,荆轲或高渐离的行刺已经被荒诞化了,到了张艺谋的《英雄》,刺杀竟然没有发生!不管是谁刺秦,都应该是一个反抗的故事,而电影一部又一部,反抗的精神内核被抽离得越来越少,直至张艺谋这里,反抗反倒成了反动。
张艺谋的不少作品都围绕着“反抗”的命题,从《菊豆》到《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而在《秋菊打官司》里,“反抗”已在结局里背上了道德歉疚的包袱。张艺谋式的“反抗”,是注定无望的,图有其表的,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的。但是,《英雄》连反抗的合理性也做出了明确的否定,或许亦是张艺谋思想的发展必然。这样的精神境界,使得张艺谋的刺秦只有武,没有侠,称之为武侠片,是对真正的中国传统侠精神的轻辱。
张艺谋曾表示,作为中国导演,拍摄武侠片是早有的梦想。这并不奇怪,但武的设计,只要有专业人士便不难解决;侠的概念,却不能不加以解析。侠作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形象出现,起自司马迁的《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他们的最大特征,莫过于以民间身份和个人能力,表达对举凡官府、豪门、巨富等强势力量的反抗。“侠以武犯禁”,执政者对于这种不驯从的反抗者,除了以武力镇压之外,另一个可能就是用“义”的说辞来进行招安,使其成为帮手或工具。因此,在一些武侠题材文艺作品里,侠站在了他本应颠覆抗击的一方,并为之维护效力,最典型的莫过于小说《三侠五义》。这种官方立场对武侠文化的干涉和改造,当代并不少见。(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在政治背景特殊的香港,才能较多地看到具备“侠”的原初反抗力量的故事。)比如已故武侠片大师胡金铨,他的《大醉侠》等作品直接以官差为侠,剿匪平叛,除恶济善。在《龙门客栈》等影片中,他也强调忠臣虽然一时落难,最终必胜奸臣,这显然是当时台湾的主流政治话语的变相体现。而在张艺谋这里,刺秦成了不可避免的失败,同样和当代中国大陆语境暗中符合:为了一个“正确的”堂皇的宏大理念,个人小我应该与威权媾和,甚至做出让步与牺牲。
《英雄》中的宏大理念,就是张艺谋让梁朝伟在临死前写下的“天下”两字。这两个字,令李连杰主动放弃了刺杀计划,而刺秦故事原有的核心也遭到完全地摘除和偷换。千古之下,刺秦最感染人的悲壮感,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张艺谋则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英雄》的刺秦里有这样的场景:代表赵国的复仇刺客要杀秦王时,秦王讲出了“等寡人用大秦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只有寡人能让江山永固,天下太平”的胡言乱语,而刺客们竟对此逐渐信服,背弃了自己的理想。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清楚,秦之前的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绝后的灿烂年代,而秦平灭六国,让更多的老百姓失去了好日子,这才骤然败亡。张艺谋的常识水准不至于差到这般地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的历史观有重大的偏差。作为早年思想定型于一个特殊年代的张艺谋们,对宏大概念有着根深蒂固的喜好认同。在《英雄》里,这个宏大概念就是秦王的终极追求:“天下”。按照张艺谋的说法,秦的统一以后,就“没有了六国和秦,没有了六国和秦的仇恨”,这种话语和过去年代里的某种口号何其相似。面对秦发起兼并战争的血腥,他还让秦王反问:“这一切难道都是寡人的错么?”那么,到底是谁的错?以张艺谋的理论,或可说所有的仇杀征战都是“历史”的错。加缪早就发现了这种说法的吊诡------“个人无罪而历史有罪”,所以个人可以不计较手段、不负担责任、不需要反省,而这也正是在张艺谋前后的文革一代人中普遍存在的思想症结:他们将自己完全打扮为受害者,将应有的愧疚忏悔统统推给了一个宏大而虚无的替罪羊------“历史”。(注①)
张艺谋的宏大癖好不仅体现于其历史观,也支配了其美学观。《英雄》、以及此后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都为制造华美、瑰丽、浩大的影响而倾注了大量的心力人力物力和财力。他的色彩和景象运用,决不只是偏爱乡土式的大红大绿与喧嚣热闹,而是一以贯之地为他的“宏大即美”观念服务,具有强烈的暴力灌输性,令人想起里芬斯塔尔展现纳粹美学的影片。说来也不稀奇,张艺谋的美学观形成所处的时代,本来就和纳粹时期存在多重相似。
《英雄》这部影片,对张艺谋来说的一个特殊意义,应是前所未有地剖白了他的精神世界中属于那个非理性时期的厚重积淀。放大地说,一个个新版的刺秦故事,也揭示了其他创作者类似的境况。而这种畸形现象在今天依旧大行其道并把持主流话语的最根本原因,或许是那个时期从来都没有受到过应有的深入清算与反思。从这个角度来讲,或可严厉地说:三十年了,一切还没有结束。


注①在此或有必要提及一部香港“娱乐”电影,即成龙巅峰期的《A计划续集》。当革命党人劝说香港警察马如龙加入他们反对清廷的阵营时,马如龙的答复是回绝,因为“我不敢保证让成千上万的人抛头颅洒热血,最后换来的是什么”。这种境界与张艺谋的“天下观”相比,何止云泥之别。

 5 ) 在旧金山的音像店里

出差的时候去了一趟旧金山的音像店:不时看到《英雄》《十面埋伏》片段作为片花在循环播放着,这我觉得比得到奥斯卡奖更重要:电影作为一个产业能够生存,首先是要用户觉得好看。
张艺谋能拍出这样的产品还是挺感到自豪,《英雄》中的摄影和原声音乐我都是非常喜欢的……

 6 ) 何为英雄

前几个月去横店玩,看到很多景点挂着牌子介绍是英雄的拍摄地,忽然想重温一下这部电影了。依稀记得这是小时候为数不多的上映期间走进影院观看的国产电影。当时甚至不太了解这些演员都是谁,只觉得武打场面拍的好美,几个帅哥美女动起来飘逸无比。当时看过很多武侠片,这种画面却没见过。梁朝伟说服李连杰不杀秦王的话,真的是也把我忽悠得彻彻底底啊=_=
多年后重新看,才意识到这阵容的强大,也感觉所谓天下的言论非常假大空,这个刺杀放弃得有点莫名其妙。而当时绚丽的武打在看多了大场面后也变得索然无味。
不过不可否认,这部影片对中国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们中国的商业大片也在探索中艰难前行着。或许现在还没找到正确的方向,但所有尝试和努力都是值得鼓励的。

 短评

我觉得要是把张艺谋的名字换成一个老外的名字,估计这电影能拿满分了。然后一群人又在叫:这电影真是神作,中国就是出不了这种导演。【看透

6分钟前
  • 晏己
  • 力荐

看过“十面埋伏”和“无极”后,调高评级

11分钟前
  • 犀牛
  • 还行

如果导演不是国师,这片子在豆瓣至少8分以上。

16分钟前
  • 希尔德
  • 力荐

至少是中国影史的里程碑,把《东邪西毒》和《卧虎藏龙》学了个遍,可惜色彩再浓烈,情感却不足以打动人,即使是同一拨演员,表现亦是天差地别;不断反转地转述故事,除了推进剧情功能外,编剧是有点野心的,不过台词仍是蠢;特效和大场面,与其后来的作品,几乎就是各种翻版。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在片里位置很固定的陈道明说,《英雄》是著名导演对我的一种考验。我希望这种考验以后最好别有。

24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较差

老谋子学王家卫不成功之作,但这部片子在欧美的影响相当深远。分叙的主题感和武打设计部分不错,值得一提的是画面、音效、色彩等,在国外常常被拿来当作家庭影院的试机片。

27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片子本身还行 但影响太坏……

31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还行

搞什么搞,想打想搞霸权就搞,还给自己找借口,一副“其实我是为了天下百姓才发动战争你们都不懂我的心”的狗屁表情,陈凯歌你真是为了秦始皇煞费苦心啊

36分钟前
  • 推荐

中国电影史上里程碑似的作品。从此,国产商业大片在中国的电影土地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40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2星—3星—4星-百看不厌

45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力荐

一部被低估的电影,堪称绝唱。时间会证明这是一部好电影。

48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不比无极夜宴好多了嘛

51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没有感情的电影,怎么能打动人呢

52分钟前
  • 小熊熊熊啊
  • 还行

无论有多少人骂,但是《英雄》是让我真正开始喜欢电影的一部影片,是一种启蒙,从喜欢到狂热,一遍又一遍,台词滚瓜烂熟,记得第一遍看的时候,生怕错过一个镜头,这种感觉,之后再也没有了。

56分钟前
  • 心生
  • 力荐

这片拥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有一定位置,但是作为武侠电影,不能没有灵魂...

58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秦地飞雪,夜挂如月。一曲长天,霜冷残剑。干戈无名,狐悲秦王。

60分钟前
  • 長閑
  • 推荐

其实我觉得还可以,至少视觉上是过关的

1小时前
  • 徐小花
  • 推荐

我非常喜欢的电影,每次看到有人骂就想站出来为它说话.

1小时前
  • 寂地
  • 力荐

我认为是被严重低估的片 天下与侠这样抽象的大概念 在电影中也用象征性与概括性的大概念来描述 同时也将情感与行为简单化 整个故事建立在这个逻辑上 在我看来是非常妙的

1小时前
  • 大怪
  • 力荐

其实没那么差的,只是他出现在一个基本没什么烂片的时代,那时候虽然我天朝的票房还未爆发,但观众的底线还很高,如果放在被大大大烂片虐惯了的今天估计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1小时前
  • 大耳朵图图_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