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状态

HD中字

主演:Isabelle Weingarten,丽贝卡·保利,Jeffrey Kime,杰弗里·凯里,卡米拉·莫拉,Alexandra Auder,帕特里克·波查,Paul Getty Jr.,维娃,塞缪尔·富勒,Artur Semedo,Francisco Baião,罗伯特·克拉莫,艾伦·加菲尔德,罗杰·科曼,Adelaide João,维姆·文德斯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198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事物的状态 剧照 NO.1事物的状态 剧照 NO.2事物的状态 剧照 NO.3事物的状态 剧照 NO.4事物的状态 剧照 NO.5事物的状态 剧照 NO.6事物的状态 剧照 NO.13事物的状态 剧照 NO.14事物的状态 剧照 NO.15事物的状态 剧照 NO.16事物的状态 剧照 NO.17事物的状态 剧照 NO.18事物的状态 剧照 NO.19事物的状态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事物的状态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葡萄牙的海边,一个电影剧组正在这里翻拍罗杰·柯曼的名作《世界末日》,新版本的电影在拍摄过程中却遇到了各种困难。导演不知道为何没有了资金来源,电影面临被迫停拍的命运。导演试图联系到在洛衫机的制片人,以便可以对所有人员有一个交代,但是不知为何却找不到人。他费劲心思希望可以改变不得不停拍的命运,然而,世事总不如人所料,他感到十分无奈。该片情节很简单,但是却耐人寻味,整个电影都沉迷在一种神秘的意蕴中。史前巨鳄2农家宝无边无界男孩2015各取所需 第二季嗝嗝老师(国语版)不快乐的假期结婚前夜大浴场水中仙浪子燕青2004幸福的彼端超级动作花木兰2020牛的见证平安夜,杀人夜边城好味喜从天降不死之身时间的色彩少年菀得烽烟尽处最孤独的星球德国恐惧复仇少年生存之民工狗狗淘气包好莱坞非常计划泰迪熊淘气包马小跳诈欺游戏-再生-大巫歌:恨与兴我的情人是杀手新白娘子传奇东北兄弟之误闯江湖刻薄女孩第一季瓜达卡纳岛空战目击证人第一季好医生西部慢调

 长篇影评

 1 ) 一言难尽电影人

     其实讲述的是关于电影人(演员,导演,制片甚或是负责出资的幕后老板)的工作与生活状态和他们因此所要担负的生存压力与精神压力。
   演员想要吃饭(拍完电影立马走人),导演想要拍摄自己想要拍摄的电影(全然不顾能不能盈利),制片人想要控制影片成本(和导演是挚友,却必须对出资老板负责),出资老板更是想要靠它赚大钱。
   这种天然的,互为矛盾的关系,在维姆文德斯看来,简直是不可调和的,最后只能以老板和员工(导演)看似莫名其妙的同归于尽来结束故事。(讽刺的是,导演临死前还在拍摄自己老板被枪杀的(真实)戏码)。真是一对奇异的利益共同体。
   




  

 2 ) 短评不够

贾爷的配乐成功地把里面metacinema的sci-fi末日感带到了‘现实’中,已经分不清这一群人是在等待戈登还是戈多,小小的一幢海边酒店里人人自危,被传来传去的书,油画,小提琴,打字机,宝丽来和超8,gordon已经变成一个借口或事一个象征,六个音节下尽是自深深处汹涌的欲望;除了两个小女孩之外,在她们看来父母做爱远比等待戈登更为有趣。

一直到后半小时这幅集体浮世绘被导演独自奔赴的一场wild go(r)ose chase取代。黑白和彩色的对照,里斯本的aridity和LA的vanity,破败的local小电影院和星光大道上fritz lang的名字,欧洲胶片的现实(主义)和好莱坞大肆宣传的故事(麦基)之道,于是前一个半小时建立起的疏离与平衡被彻底摧毁,公路上的车子好像成为了空间的破坏者,如同影片一开始海边森林的布景一样被撤下,里面是露骨的文明与浮华,是一种葱绿配桃红的苍凉。

gordon在里面的意象就如同harry lime在第三人里,实体同样都是在影片最后首次登场,有趣的是文德斯还明着用gordon的短腿黑狗致敬了奥胖的肥花猫,以及摄影方面两人的脸都是从黑暗探出到灯光下。Reed在1949年探讨的是战后欧洲各方面的衰落和停滞与美国文化的迅速崛起入侵;33年后, 文德斯面临的却是欧洲艺术电影的无人买帐与好莱坞黄金时代文化疯狂输出的冲撞,different year, same old shit. 结尾超8为枪,与shoot谐音,为现实到死,直接封神,初看惊掉下巴。

 3 ) 真实与现实

Life is a quest from a fixed point, and when you think you’ve got there you haven’t, you still don’t know anything. Then you have to start moving again.

事物的状态 的观测因人而异。通常故事的结尾都是死亡,而观测却永无止境。我们所身处的现实没有像故事中那样确定不变的结局。 生命随时间行进,从时间长河中截取出一系列 事物的状态,然后将它们组织成图画或编织成故事,最后得到的却是一份如 director 的妻子所说的 “death-replica of reality”。

生命有色彩,但黑白片让人觉得更真实。["Life is in color, but black and white is more realistic."]

这就犹如照片与绘画的区别,经典的绘画作品有时让人觉得比真实更真实。 但所谓现实比故事荒诞。让人觉得真实的,有时反而距现实很遥远。说到底,文艺与现实之间有一道鸿沟,而我们总是更偏爱有美感的“真实”而非荒诞的“现实”。

director说:生命随时间行进,无需将其变成故事再讲出来。[“Stories only exists in stories, whereas life goes by in the course of time, without the need to turn it into stories.”]
producer说:但电影不是要看生命如何行进,而是要看你讲故事。[“You gotta have a story…Cinema’s not about life going by.”]
director说:所有故事说到底都是死亡。[“All stories are about death.”]
于是黑手党让二人都死亡了,因为自比黑手党的 Wenders 所要讲的在此都已讲尽了。[Wenders: "directors are the only people who organize other people’s lives like mafiosi…"]

 4 ) 我有故事,我给他们说这是一个生存者如何生存的故事,但它是黑白的。

去年10月在维姆文德斯的线上影展中,我最期待的一部,也是看完后感触最多的电影。

我非常容易被这样的现实又虚幻的结构所吸引,一方面这部电影在营造生活,营造现实,一方面又在细节处或是在不经意处用虚幻去突破故事的程式化套路化,就仿佛剧中一直在讨论的电影现实:“生活就是每个人最值得拥有的故事,但观众不会去电影院观看自己重复的生活。”

这是一个困局。

我猜想,很多导演和电影业的创作者们在起初讲故事的时候和熟悉讲故事的时候应该是不一致的状态,作为创作者来言,这状态可能是一生的命题,在突破自我与重复自我的圈圈里不断冲击又不断迂回,矛盾的自我拉扯。

正如最后一个长镜头男主和戈登坐在房车的后排,戈登一边戏谑地唱着“好莱坞之歌”,而另一旁的男主导演开始了自我的剖析:“我制作了十部电影,其中好几部其实都是在讲同一个故事,刚开始的时候很容易,一个画面拍完了再接着拍另一个就行了,一个接一个地拍,但是现在每天早上我都会感到慌张,因为现在的我太会讲故事了;故事一旦开始了,就失去了现实力,没有了生命力,而没有了生命力,世界上的一切都被缩影在底片上,被程序化了,死亡是每个故事的终点,所有的故事都是关于死亡的,无法避免。”

《事物的状态》 不仅是在讲物体或者事件,更加是在比如我们作为人的种种状态。

电影整体有将近120分钟的时间,而120分钟被分为了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0 - 12分钟):在影片一开始用黄色单色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未来末日的景象,主角们在逃亡,所有的事物会被融化,会被吞噬,死亡在这里是日常,是大地的氛围天空的颜色,男主拿着摄像机的样子好像是拿着某种能救命的武器一般;

这段的意义,很容易在观看完后被遗忘,在我的感受下,仿佛在一开始导演就在宣告主题:电影正在以某种无法预知的未来道路上走向死亡,故事也在一开始讲的时候就失去了现实,没有了生命力,走向了死亡。

艺术电影的开幕式就是那么一开始就切中要害,不知不觉就立了整体的氛围与预言式的结局。

第二部分(12分钟 - 30分钟):随着影片从昏黄的单色渐变为了黑白影片,影片回归到了现实生活,导演没有多余的编排,在给与足够的时间回到现实后,立刻就提出了本片贯穿的一个难题:“我们没有预算了,没有胶片继续拍摄了。”

在这个难题提出后,第二部分的18分钟内,整个剧组的所有人都在这个难题下反映出了各自的状态,镜头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去描述每一个人在各自的房间里的自我,自我是最现实最真切的意象,当我们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总是最诚实的状态,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剧组里的每个人,他们的性格,他们的情绪都一一不同,充满了多样性,我们观众对他们各自的生活产生了大量的空白想象。

第三部分(30分钟 - 35分钟):夜幕降临,剧组聚在酒店里的酒吧开始每每两人为一对;男主的女儿们拿着摄像机和宝丽来,非常有趣味地拍摄正在聊天正在社交状态中的人,画中画中画,我们观众又何尝不是其中的一员。在社交状态下的“我”又是另一个状态了,在面对摄像机和宝丽来镜头前的“我”又是另外一个状态了。“我们”总是在转切适合环境的状态,我们和自然还真是不怎么一样呢,酒店外的海浪是能够预见的明暗,而“人”不是。

第四部分(35分钟-60分钟):其实这一部分和二、三部分是可以汇总的,以及后续的第五部分;但我把它单列出来的原因是我特别喜欢这其中关于“有人在当晚死亡”的语言描述;看过影片的人知道,在这一阶段中,可爱多言的老头,拿起电话想去与自己的爱人通话,却因为没有解释的原因中断,而这一个电话的中断,就是老头和爱人生死的相隔;

一方面在画面中中景长镜头描述老头打电话时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在夜晚描述了一个预言式破窗画面,一个像是船锚的物件被扔进了房间,还描述了每个房间里的孤独与哀寞;还有时不时一直提醒着我们的时间标题:”2点35分am,2点37分am。“老头一个人睡在床上,不停地抽烟,他好像已经预料到了什么。

“大陆消失了,变成了一个大洞;海水立刻涌入了那里,海浪冲来的时候像是在接受洗礼。”"为什么心会那么沉重呢?“

这几分钟的对于“死亡“的预言描述,我认为是可以写进教材的,“死亡”就这么来到了他们的身边,不远不近。

第五部分(60分钟 - 80分钟):得知爱人过世的老头子准备回洛杉矶了,剧组的人开始进城寻找乐趣各自离开了酒店。这一部分我认为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段落,但在这一段落里,各个人物开始处于一个游荡阶段,各自游荡在时间的空隙之间,或者人与人的空间之间;看似无关紧要的段落却是潜意识的标识,而在这个段落里很多关于主题的阐述,被台词表达着。

“生活是充满了色彩的,但现实却只有黑白。”“生活就是我们的故事,一个值得拥有的故事。”

关于老头对于失去爱人的痛苦,他用了一种玩笑式宣泄爆发了出来,在酒吧里,他如是说道:“这特么不是电话,这是一个诅咒,是我们的敌人,知道为什么我说电话是敌人吗?因为我们太依赖电话了,不管是在等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伪善的祝福或者是意料之外的问候,让我们为这个敌人干杯吧!痛饮吧!”

男主导演也许无意识地走进了一座别墅里,在与编剧角色的对谈中,他看到了关于“程式化”的故事模板,一个可以节约人力成本更高效更快捷制作故事脚本的电脑,这也许是电影发展的未来,是好莱坞式故事的模板,他带着气愤的语气回应道:“你根本不懂什么是爱。”

而这一段落当中有另一个场景在对应这“程序电脑的故事”,就是这一场戏;

女儿们在海边的山上玩耍,问起妈妈为什么哭泣?妈妈回应道:

“因为我无法描绘出眼前的美丽。”

“虽然知道这些都是由明与暗组成的,但当我看着这些的时候,脑海里却一片空白。”

“自然里的所有东西不过是由明亮和阴暗组成的,而画,就是单纯的把哪些明暗相对地描绘出来,如果没有明暗对比,那就是虚无空白。”

我认为这可能是文德斯导演的答案之一,真正的美是我们无法描述的,绘画如此,电影如此。

第六部分(80分钟 - 100分钟)男主导演决定去美国找戈登。

电影从第80分钟,从葡萄牙海岸线来到了现代化城市洛杉矶,整体的影片风格和影调是截然不同的,在洛杉矶是烈日高照的猛烈,钢筋混凝土的冷峻线条压抑充斥着画面;且叙事方式从之前偏艺术化的语言方式,变成了犯罪悬疑的商业片语言方式。

我们游走在男主找寻戈登的蛛丝马迹中,他拿着摄像机的感觉好像一个侦探拿着一把手枪,办公室大楼 - 楼下商业伙伴 - 停车场 - 前女友,在等待与交谈中得知戈登因为欠了高利贷正在逃亡中,这一段落是我觉得是文德斯导演没有处理好的部分,整整20分钟显得过于突兀冗长,用不同的方式切换和占据以表达反抗商业化电影的意图我是理解的,就像文德斯导演自己看待电影的矛盾一样。

第七部分(100分钟 - 117分钟)男主导演碰巧遇见了戈登最爱的一只狗而找到了他躲藏的房车,他们在房车里聊起了关于电影的碎碎念念,戈登以情绪化的语言来不断批评电影的模式,又不断来戏虐商业的重要性;

“黑白电影,黑白电影,你这个变态,这年头还有要拍黑白电影的人吗?”“他们只是想拍个故事片,只是想拍个能赚钱的故事片。”“我有故事,我给他们说这是一个关于生存者怎么生存的故事,但它是黑白的。”

“为什么非要有墙呢?角色之间的空间也能拍电影,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你说的是事物的本质,是现实,去特么的现实,醒醒吧,电影不仅仅是生活,人们去电影院不是要去重复他们的生活。”

最后来到了段落最后的一个长镜头里。(影评最开始的时候已然提出。)

第八部分(最后1分钟):死亡是故事最开始就提及的,所以死亡是必然的;无论杀人者是劫匪,还是看不到的事物;无论我们彼此拥抱,商业或艺术,我们会说出再见吧,再见;当摄影机还在手上的时候,也能勇敢地骄傲地死去。

是的,“死亡”是世界上最好的题材,其实没有之一。

这就是《事物的状态》最后的讣告。

 5 ) 《事物的状态(Der Stand der Dinge)》:电影的两面【第38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事物的状态(Der Stand der Dinge)》:电影的两面【第38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本片获得1982第38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影片讲述一个剧组拍摄电影的故事。一个剧组在拍摄一部黑白色的科幻电影,但是胶片用光了,大家就开始等待制片人出现提供胶片和发工资。等待期间,每个人都做着一些事,有拉琴的、有看书的、有逛街的、有闲聊的、有无所事事的,等等。等了一段时间后,导演发现制片人还不出现,只好回到美国去找他。回到美国后,导演发现制片人消失了,大概是在躲什么人。不过,聪明的导演通过制片人的狗,找到了他本人。两人聊了一段时间电影后,导演就要离开。这时,导演与制片人分别被从暗处的子弹射中,纷纷毙命。

这部电影很有趣,看似很深奥的主题,其实很明显。这通过导演与制片人的对话就可以清晰的理解——本片是在告诉观众们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区别:在片中的导演来看,只要事物存在状态,那么就可以拍成电影,他不会去考虑票房问题;但是制片人眼中的电影却应该有一个好故事,然后能够赚钱。因此,本片实质上是在表现本片导演自己的想法——他的电影只是拍事物的状态。

明白电影主题后,理解电影就很容易了。为什么容易呢?因为电影除去结尾部分,都是在描述“事物的状态”,洗澡、吃饭、洗衣服、看书、做爱、睡觉……,等等这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存在。因此,可以说本片是百分百的在诠释导演意图,真可谓是完完全全的“状态”啊。

虽然导演的意图表现出来了,但是电影却变得很难看,这与制片人形容的一样:没有一个好故事,这样当然很难看了。此外,用黑白色拍摄科幻电影,这也是本片的一个幽默吧。在八十年代,谁还拍黑白片呢?总之,“事物的状态”出来了,电影却变得晦涩、乏味。

还要额外说一句,导演之死在片中没有任何意义。或者Wim Wenders在表达自己“愿为电影而死”的决心?

影片拍摄方面比较普通,不过使用的色彩和音乐却很独特。当然,黑白电影是没有“色彩”的,只是片中黑白色明暗对比和光线,显得与众不同,给人一种灰蒙蒙的感觉。影片音乐则是冰冷冷的电子音乐,很有“科幻”感觉。看得出,本片导演Wim Wenders在这两方面颇为用心,比起他的《德州巴黎》好多了。

本片演员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演员,男主角Patrick Bauchau也是如此,不过他在片中的造型显得很硬朗,让我印象深刻。剧中两个露点的女演员Isabelle Weingarten、Rebecca Pauly也是查不到中文资料,即使照片都很难找到。所以,他们就不多说了。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看似难懂、实则浅白的艺术电影,导演在拍摄自己的经历与想法。这样的电影,比最近看得其他金狮奖获奖影片强不少,还不算太差。

序列:0964

事物的状态.The.State.of.Things.1982.D9.MiniSD-TLF

2012-11-2

 6 ) 【354】《事物的状态》——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事物的状态》 Der Stand der Dinge / 年代:1982年 / 国家:西德、葡萄牙、美国 / 导演:维姆·文德斯 / 主演:伊莎贝尔·温格塔尔、丽贝卡·保利

聊到这部电影时你可以谈论以下话题
1、关于拍电影的电影!
一片黄色的沙漠,犹如末世的景象,几个幸存者头戴防护镜和口罩,在毫无生气的地球上寻找生存之处,为此,一个男人还捂死了一个垂死的男孩。不过很快镜头调转过来,才让我们得知这其实是一个剧组在拍一部叫《世界末日》的电影。然而这个剧组所经历的事情,跟一部电影的内容也差不多:拍摄中途遇到资金短缺问题,由于制片戈登突然消失,拍摄只能中止。后来导演弗雷德里希前往好莱坞寻找戈登,才得知原来人家美国片方需要的是一个讲故事的电影,而且是彩色的,但弗雷德里希却拍的是黑白的、没有故事情节的电影,这矛盾不解决,电影还怎么拍?

2、两种电影美学的冲突和融合!
德国人维姆·文德斯是看美国电影长大的,一心向往到美国拍电影。1982年他受科波拉邀请赴美拍片,但很快他就发现了自己的不适应。美国人遵循的是模式化的好莱坞电影美学,讲求强烈的戏剧冲突,然而欧洲电影美学则注重记录生活,情节是松散的甚至是反叙事的。文德斯对此感到纠结,于是他趁着回国的那段时间,拍出了这部《事物的状态》,表达他夹杂在这两种电影模式中间的矛盾心理。影片前半部分是欧式拍法,表现剧组工作人员的日常状态,后半部分则是美式拍法,带有公路片类型,且结尾特别像好莱坞犯罪片。这种对比反差就像影片的海报,同一个场景用两种色彩来表现,正如文德斯自身的一体两面。




全片最精彩的部分是这两处
亮点1
第107分钟,戈登对弗雷德里希说:“你要做的,是有个故事,没有故事不能拍摄电影,就像没有砖就不能盖房子一样。电影是要有对话的。这是最基本的原则,每个演员都知道。”这个在美国待了六个月的戈登,其实就是导演维姆·门德斯自己的化身,话里隐含着他对好莱坞制片体系的不满。




亮点2
第112分钟,就像弗雷德里希说的那样:“大多数故事最后都会归结于死亡,这是归宿”,影片结尾就以戈登和弗雷德里希双双被击毙而告终。然而在此之前,戈登刚说完“我们幸存下来了”后两人拥抱,突然一声枪响,不知从哪里飞出的子弹打中了戈登的腰部,随后又一枚子弹打死了弗雷德里希。影片用一个反常规的结局对好莱坞电影模式进行了嘲讽。



加我微信jingyurizhi

 短评

他們在房車上各說各話。導演想拍攝事物的狀態,製片高唱好萊塢多美好,好故事才能賣錢。完全無交集,可是他們卻要一起製作電影。還一同結束了,真是諷刺,拿起你的攝影機抵抗,即使最後也要記錄下來。 觀影時覺得導演很焦慮,對於這種落差,映後查了一下果然是。正逢當初柯波拉找他到美國拍"Hammett"

4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好惨一制片,因为拍黑白电影被杀了;好惨一导演,他只是想拍一黑白片

7分钟前
  • 千与
  • 还行

4.5 两年之后便是德州巴黎。此刻的文德斯对美国电影文化似乎还没有那么深刻和矛盾的看法,但他已经明确意识到了自己的欧洲电影认同在美国遭遇的挑战:空间还是时间,经典还是现代,彩色还是黑白,哪个更加本质、更加接近生活和心灵,他必须要做出抉择。制作人被杀死之后,导演必须独自面对这个世界,他只能拿起无法吐出弹药的摄像机进行最后的无力的防御。他甚至找不到一个明确的敌人,因为敌人就是这个空间。他必须进行这种堂吉诃德式的抗争,哪怕命运已经注定。

9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电影根本脆弱得不堪一击好不好(。//电影创作者和研究者的困惑往往也基于对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的思考 我们一方面强调电影独特的艺术表达和质感 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电影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娱乐性 二者之间的关系或不局限于失衡和平衡 但一定让人痛苦 因为想要得到其中之一必然要舍弃掉某些东西 这样看来 电影还是很公平的

14分钟前
  • YiQiao
  • 推荐

“故事只存在于故事之中。”“当故事出现时,生活消失了。”“生活是彩色的,但黑白更符合现实。”论黑白电影对好莱坞的致命性

19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好电影!俯视、介入与间离,虚无等待与孤岛隐喻,文德斯在强烈的现实性表意下仍然用极丰富的电影语言完成了艺术性的建立,末段与制片人的房车对白是多么真诚啊,我终于无法脱离陷阱,却看到你也跌入其中。原声审美极好,文老师绝不是言之无物的文艺青年。文德斯展@小西天

20分钟前
  • tankry
  • 推荐

10/23/2022. 两种来处的不自洽。给我的感受就是”okay I get it but I’m not a fan of it.” 有很多思考和想法,但都没有融入电影的身体里,有形态无骨血。拍得挺“正确”,可没什么生命力和魅力。配乐突出。房车那场戏太让人难熬了。看的这几部他的电影都没有感受到很organic/refreshing/与众不同的东西。不太想去影院看他的retrospective了,以后有闲心在Criterion Channel上看看得了。

22分钟前
  • P.s I love you
  • 还行

广州百丽宫百老汇—3.5生活是彩色的,但黑白更写实。事物都是由光影明暗组成的,他们之间互相的衬托构成了这个世界。电影挺抽象,也有涉及维姆在好莱坞拍《侦探故事》时的个人情绪感受这类镜子写照的元电影元素。电影开头《幸存者》将摄影机当作望远镜搜寻大海踪迹,结尾导演将摄影机当作手枪搜寻袭击者。电影的台词时时刻刻能透露维姆的思考与哲理,但整体节奏较沉闷。

24分钟前
  • Christian
  • 还行

开心与难过的人都在酒馆里,大家都喝着同一个牌子的酒,大家来这里,都是为了喝酒。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又是相同的。海风追逐海浪,海浪追逐海岸,海岸为有情人停留,而哪里有什么情真意切,事物的状态在开展之前都提前预知了自己的结局,我想,文德斯的“不知去向”兴许也只是一条伪命题罢了。

29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还行

他们只想拍卖钱的故事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静止关系就能制作出电影,人们去电影院不是去重复生活,现在我越来越会讲故事了,可是进入这些故事,却没有了生活,没有了生命……里斯本的海边,洛杉矶的公路上,都是疲沓无力的人,荒芜中荒凉孤寂,在寻找一种可能存在出口,而电影只是一种幻觉。

3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3.5;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完全是文德斯对艺术电影与商业类型片的对比考量,一部影片是否需要拥有情节化的“故事”,还是仅有创作者的情绪与状态就可开拍?本片以一种文德斯式的戏谑与调侃暗讽好莱坞的拍摄体制,可视为他对美国之行的失望。开场布景很赞,结尾具有自反意识。

3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文德斯在类伯格曼的空间中,用安东尼奥尼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八部半》,永远是空无的,以及暗流涌动的存在主义危机,一部无法完成的俄式科幻与《搜索者》形成了影片的两个套层。《事》最后三分之一,葡萄牙并不是“被放逐”的空间,“美国”才是疏离与终结旅行的终点,一个“电影已死”的枪击隐喻。

42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电影”停止的时刻并不是胶卷耗尽的时刻,而是片中导演前往好莱坞的那一刻,于是,影片在报菜名式的迷影情结中消磨最后的时光;反倒是在此之前,拍摄的中断似乎让各种灵光闪现,各种迷人的人物让平凡的等待时光变得动人,也不必大谈创作困恼,却以那些私人的时间空间说尽电影之奥秘:当胶卷和资金耗尽,两个小女孩却拿着宝利来与超8相机乱拍,似乎永远不会耗尽,这也理所当然成为了最后举起的武器。

45分钟前
  • TWY
  • 推荐

#资料馆留影##文德斯影展#在wenders作品里,属于上品之列,关于后现代神话破灭的超前表达,划破事物表象的影像实验。那个在海边滞留的影视剧组,那座矗立在海边孤岛一般的酒店,以及那个午夜徘徊的房车,不光可以看做独立导演与商业电影体系难以调和的矛盾显现,亦可以视为全人类都会遭遇的窘境,即追求自我表达与混沌世俗之间的二元对立,只要你还是一个心怀梦想的人,或者一位普通的文艺从业者,就不难理解这部电影的本意。而这也大概是wenders最大的困惑,掣肘与纠缠他一生电影道路的梦魇。

46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影片有些类似于科恩兄弟的《巴顿芬克》,也是关于一个导演试图完成一部影片,然而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总是打断影片的正常拍摄。其主题依然是典型的西方不可知论,导演往往用这些突发的事件来探讨“偶然”的存在,影片亦因此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经得住观众反复推敲。前面过于闷骚,后面才开始给力。

50分钟前
  • stknight
  • 还行

我校有三种学生,sell out的,不sell out但天天纠结着要不要sell out的,还有做自己喜欢的事云淡风轻不care其他人的。只有第三种是真正的酷人,但拍这部片子时的文德斯局限在第二层。

52分钟前
  • Vincent Lan
  • 还行

故事本身已不重要,关键是生活随意抽出来的一段生活状态,那是百无聊赖,也是情趣盎然,人生貌似也是这么一回事,苦闷中的诗意还是需要光影+音乐

54分钟前
  • Comel
  • 推荐

哇~太迷人了!这种茫然又无可奈何,上了好莱坞贼船下不来的痛苦,文德斯当时到底被逼成啥样了呢,看看这部就知道。。片子悬而未决的时候,都够时间再拍一部了。初涉好莱坞的德国导演(文德斯),和有艺术家念头的制片人(科波拉)被逼至悬崖尽头,拿起摄影机保护自己,还是被杀死了…

5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文德斯的黑白元电影,1982威尼斯金狮奖。1.探讨导演与制片人间的矛盾与欧洲艺术电影&美国商业电影间的对立。2.片头的戏中戏末世科幻片比随后的内容更引人入胜。文德斯在本片中花费大篇幅来呈现剧组及其亲友团中各色人等形色各异的无聊与疏离状态,此即为片名“事物的状态”的个中之意,亦彰显出一种对反情节、无情节的非叙事电影的追求。3.然而,意义稀零且陈旧老套的影像片段与大段看似哲理实则空洞的台词,令人全程昏昏欲睡。配乐虽好,但电影的空间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反观“安东尼奥尼式无聊”与路易·马勒同样探讨存在主义式无聊/荒诞人生的《鬼火》,本片显然与真正合适的电影化路径失之交臂。(6.5/10)

6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还行

最后十五分钟相当精彩。制片人要戏剧,导演要reality,制片人觉得表现死亡好,因为那是俗套,导演觉得只要everything into drama就是事物的死亡了。两人最后死,导演拿摄像机当武器。7

1小时前
  • 葱油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