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斋2020

HD

主演:柳乐优弥,田中泯,阿部宽,永山瑛太,玉木宏,泷本美织,青木崇高,津田宽治,辻本佑树,浦上晟周,芋生悠,城桧吏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北斋2020 剧照 NO.1北斋2020 剧照 NO.2北斋2020 剧照 NO.3北斋2020 剧照 NO.4北斋2020 剧照 NO.5北斋2020 剧照 NO.6北斋2020 剧照 NO.13北斋2020 剧照 NO.14北斋2020 剧照 NO.15北斋2020 剧照 NO.16北斋2020 剧照 NO.17北斋2020 剧照 NO.18北斋2020 剧照 NO.19北斋202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北斋202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讲述的是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故事,将主要围绕青年时期的北斋和著名出版人茑屋重三郎(著名书店Tsutaya的名字就来源于他的姓氏)、老年期的北斋和他的搭档柳亭种彦展开。柳乐优弥饰演青年时期的北斋,田中泯饰演老年时期的北斋,阿部宽饰演出版人茑屋重三郎,瑛太饰演戏作家柳亭种彦,玉木宏扮演擅画美人的浮世绘画家喜多川歌麿。香港奇案之烹夫世上樱花盛开时染血罗密欧不是孤单一人2022永无止境革命军中马前卒摩尔庄园第一季错位囧途脑男女魔我爱男闺蜜台版十月初五的月光(粤语版)错误的啦啦队长空拳赤手格林童话变奏曲热血街区请让我聆听你的歌蝙蝠侠之子乡愁独活女子的推荐3铁拳2010两周2006新成长的烦恼第一季盲心千金神之塔再见我的人生保险死亡玛丽北方的金丝雀外星人入侵公子娇欢乐喜剧人·老友季死亡之屋2003牙狼:红色安魂曲缘路山旮旯勇闯雷霆峰水泥两个小八路恶夜迷魂黑袍纠察队 第一季深渊金蝉脱壳3:恶魔车站国语我是大明星

 长篇影评

 1 ) 既看之即写之

每次看完都是累了困了。加之此片确实过长,分两气看完的,且在病中。

看的目的是对浮世绘的好奇。希望通过此片了解一下。初步达到了目的。信息量并不大,也不难理解。

非专家的好处就是可以直给,错了应该,对了牛x。男主角真的是二,给人感觉并不好。反而是阿部宽在压场。年轻北斋整个就是抓不住,吊儿郎当加中二,不帅不酷没特点没个性。需要指出的是,青年和中年没有任何区别,都当爹的人了,依然小镇青年气质。就算狂癫也不是这个表现。

老年确实可圈可点,特别是在风中中风那段,像真中了一样。日本文化就是如此吗,让一个七十多的中风老人独自野外旅行,还表现出很担心的样子,也不怕走着走着就走了?

种彦死的那段拍的很血腥但刺激,这是不是有点日本特色了?北斋也画出了一幅旗鼓相当的作品。幕府的压迫影片一直讲但也没讲的丰富,只有这一幕杀戮才让人印象深刻。

日本片子不要寄太大的希望,有新鲜感就好,知足常乐。不要主旋律,不要快节奏,发挥风景片情感片优势,拍的好看就不会有人嫌拖沓了,看来还是没太捋顺,赶工了。

对于浮世绘为啥有这么大的影响的问题依然没有找到更细的答案。

 2 ) 传奇的人传奇的画

《北斋》

看了故事之后,更加能够理解日本的浮世绘,也更能够理解北斋,理解绘画,理解生命。

第一章

耕书堂主人茑屋重三郎是一位非常有眼光,也有魄力的书商。当时处于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背景下,日本人民喜爱“风俗画”(华丽的浮世绘)受到了日本政府的打压,理由是“娱乐是堕落之源”,其实真正的理由是夹着风俗画插页的那些倡导自由的书籍。当时一名出色的画家,也是重三郎最欣赏的喜多川歌麿,用重三郎的话说,即便是经过(幕府官兵)践踏,画中的仕女依然风韵未减。他也乐观,因为幕府清扫了他的店,也就意味着他成为数一数二有影响力的书商了。而且,他对艺术的见解也眼光也“发掘”了不少新文化人才,培养了江户第一的画家和剧作家。而且也是著名画家东洲斋写乐的发现者、葛饰北斋的塑造者。

重三郎也舍得投资,像歌麿之所以能够画出仕女的神韵和美态,既在于当时有妓女可以作为画家的模特,也在于他敢于花大价钱找来美得有特色的妓女给歌麿当模特。换言之,歌麿是他“供出来”的第一画家。也正因为替歌麿找模特,发现了山猴子——葛饰北斋,因为他对画画的热情,不像歌麿画模特同时也陷入色欲之中,北斋竟然画了整整一个晚上最终却没有碰妓女。

所以,作为铺垫人物,歌麿作为风俗画大师,他的特点就是沉迷美色而展现美色。至于东洲斋写乐原来是买书的“顾客”,但重三郎的店员发现了他的作品后,就拿来给老板看。重三郎立马就决定把他的画全部买下来。用店员的话说:写乐精通享乐之道,把享乐的精髓都画出来了。写乐用戏谑的方式来展现歌剧的情景。具体地说就是用夸张的动作和“细小的瞳仁,边角锋利张扬的眼线,曲张勾结的眉毛”来展现人物内在的心理。既有外在鲜明的特色,又有内在丰富的表达。北斋虽然羡慕其成功,惊叹其画作;但当面却很不屑,认为那根本就不是画。

北斋一开始就有与众不同之处,不仅热爱绘画,而且作为名家胜川春章的得意弟子(老师让他用胜川春朗的名号作画),又偷学了狩野派,没有死守门户之见。个性也张扬,因为师兄擅自改动了他的画,就揍了师兄;听到重三郎要培养他时,他立马就以“我不是那种听命行事”的人拒绝了,尽管他当时的境况相当窘迫(真有只知绘画之乐,而能够忍受生活之艰难的儒家风采)。

不过北斋也有他的“缺憾”,这些也阻碍了他的成功。

首先,是歌麿指出的,他不喝酒吃肉,像个和尚,绘画求真却画不出神韵。也就是说,北斋仅仅是“外师造化”,追求形象的真实,像复制现实,不是艺术创作。

其次,他绘画的动机不纯,他是出于功利心,好胜心画画的。画出画拿给重三郎,第一句就问:是不是比歌麿好。重三郎问他为什么要画画,他说是要改变自己“出身底层”的命运。当北斋质疑写乐的作品时,重三郎强调了写乐无师自通的真相,而写乐也当场告诉北斋,自己是“享受画画的乐趣,拿起笔来,不知不觉就画了出来”。所以,重三郎要北斋找到绘画的乐趣。的确,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名利而绘画和为了乐趣而绘画,自然会有很大的不同。

北斋因为生活窘迫,画途不顺利,又被“无师自通”的后辈教训,所以惶惑失落之间,颠簸流离倒在了海边,他可能一心求死扑向大海,却被海浪扔回沙滩。清醒起来之后的他,用自己是十根手指,在沙滩上“抓”出海浪。他终于发现了“自己的内心想画的”(不是世俗喜欢看的,比如美女或者夸张、另类的造型),然后他就拿着自己的新作给重三郎。重三郎当场就买下他的画出版,北斋终于破茧成蝶。

所以,说北斋的成功,其实就是长期训练出来的“熟练的绘画技巧”,加上对自然的“真实追求”,再加上“自己内心想画”的个人选材所展现出来的风格。北斋取名北斋(源自北极星),就是因为“唯一一颗不动的行星”。而重三郎也因为北斋的成功而喜悦,拿出自己珍藏的世界地图,告诉北斋,在上面江户不过一颗米粒。而且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到全世界各地去,看画买画,证明自己的眼光:看画跟文字、语言没有关系,有意思的东西,谁看了都会觉得有意思。画,是能改变世界的。(绘画是超越语言的,直观,直指内心的)

后来,北斋为剧作家画插画,因为想象力丰富而且能够根据作者创作出有趣的画面来,这让作者也更为努力创作,不想让北斋的画风头盖过自己的文字。而也因为这样的相互促进,北斋遇到了柳亭种彦,创作了大量的“魔幻题材”。

到了晚年,北斋的创作不仅更加自信、倔强,而且也能够发现美,用绘画改变世界!

当他走在街上,经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把街上人们的正常行动都打乱了,他立马对眼前的人物进行了速写,其内容就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骏州江尻》。

但也可能因为长期的勤劳创作,加上在风中高度集中注意力紧张的创作,导致了他突然中风。但是即便中风影响了他的双手,他还是继续下来。正如柳亭种彦因为武士出身,从事文学创作“有辱门风”,被幕府杀害。之前种彦就犹豫,北斋的女儿也为之担忧,但北斋说:他只是把自己想写的东西,倾注于笔下,而又恰好打动了人心,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吗?

当他已经到了90岁的时候,因为要躲避幕府的残害,跑到了乡下。他对自己的学生鸿山说:我想画画,我眼中浮现出了一些话,我要将这些话留在这个世间。

葛饰北斋的创作,题材丰富(有花鸟虫鱼,有人物,有风景,有社会场景,有鬼怪异兽),风格多变(有写实也有想象魔幻;有细腻的工笔也有粗犷的写意),而且富有创意(比如画一条鱼从水中穿过,画墨龙见首不见尾)。2022/2/14

《葛饰北斋:为画痴狂》

因为先入为主的关系,所以这部纪录片反而成了上面传记片的补充。

葛饰北斋作为日本,乃至全世界著名画家,他的人生印记应该说早被研究得透彻,所以作为传记片尽管进行了充分的艺术加工,但也必定基于充分的资料搜集和考证研究。但是作为纪录片,这里有一些细节估计是直接来自“资料”,但反而不怎么真实。

首先是,葛饰北斋为什么能够成功,传记片里是经历了一番挫折和思考,才破茧而出。而纪录片中却讲得更加浪漫,富有传奇色彩:他效仿北极星及宇宙中心的化身,在妙见的庇护之下,他追求自己的艺术。当葛饰北斋开始他的艺术家职业生涯时,他还不能按照自己想象的那样画画,他来到妙见寺,足足祈祷了21天,祈祷自己能够变成伟大的浮世绘画家。在第21天,他回家的路上,夜已漆黑,葛饰北斋被闪电吓到,他跌倒进一片稻田。在此之后,他思若泉涌,正式成为一名杰出的画家。

而且,纪录片没有像传记片那样,为了强调其创作经历而重视其“反封建”,被幕府不容的一面;却故意忽略了葛饰北斋不仅受到将军的接见,还富有“宣传才华”,懂得制造话题,引人注意:45岁时被幕府将军征召,而且现场作画:他拿了这么大一张纸(艺术评论家张开自己的双手),展开,带了一壶蓝色墨水,把这么长的纸都刷上蓝墨水,人们就坐在那里。幕府将军就坐在那里想,这究竟要画什么呢?接着,他打开一个篮子,拿出一只公鸡,把公鸡的爪子沾进红色墨水里,然后扑通把公鸡扔到画上,公鸡就沿着蓝色的墨带漫步,然后他说画完了,这就是“龙田川上飘落的秋叶”。是古典绘画的一个著名题材。那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著名画家谷文晁说:看得我手心不住地出汗。葛饰北斋有一种直觉,懂得如何吸引公众注意力,可能是因为他的作品是要出售的,必须吸引人。

另外,纪录片也借助几位研究葛饰北斋的专家,对其创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尤其是《凯风快晴》。纪录片不仅肯定他的创意和不断学习进步的创作历程。指出他在自己的画中融入了西洋的“透视法”,而且也会有很多创作的细腻心思,比如用放大设备,发现了:我发现了一条像擦线一样的东西,这些云朵上面的线条被切割得相当顺畅,然而底部边缘却一贯地有刮擦痕迹,他在画笔之外,又使用了粗糙的树叶,他把它当作一种砂纸来使用,去作画。瞧它,线条就不清晰了,它造成了某种伪装,不可能是别的东西,效果多么让人惊叹。因为不是这样的话,它就显得太呆板了。简单地说就是线条有细致有粗狂,让云显得更通灵。

当年我在巴塞尔拜访一位瑞士收藏家沃尔特博士,他说有一幅收藏品给我们看,但我得为它道歉,因为它已经严重褪色了。我明白他的意思,因为天空的颜色变得非常浅,山的颜色也不一样,它是一种迥然不同的色调,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效果,与我看过的数百幅图画都不一样。但是,接着我看图画,注意到围绕着山顶有一点蓝色的半影,然后我意识到这幅画一定是从特殊墨染和雕刻的木板上印制而成的。因为它是故意的,它不是偶然的,所以,我看的更仔细了。然后我意识到,关于这幅画,完全没有任何偶然。那才是《凯风快晴》这幅画中世界上最初的原型。那是葛饰北斋所见的,也是他打算让人看到的。印刷各种季节是非常困难的事儿,而且出版商人也不是非常小心谨慎。他们只是把它们用机器制作出来。所以人人一份,在他一生中及死后,它都非常地流行。它实际上展现的只是黎明前光线的质感。它就像一个上天的启示。

我过去常常认为山底的这些小树状图案都是由一个木块印制而成,实际上,它们由三个不同的木块所印刷,分别印染着些许不同的蓝色。这样就造成整个森林栩栩如生的质感,特别不凡,你把它当作一个不朽而抽象的设计,实际上,那里有更多的微妙。上面这里,沿着富士山坡,你看到这些三角形的暗绿色小阴影了吗?但清楚的是,这些阴影全部都非常仔细地计算过,栩栩如生,它几乎就像,这些树在隐约闪烁。

最后,纪录片还展示了对葛饰北斋的创作思想及人生观的一些总结:在《富乐百景》卷一的尾部,有点像一封小自传,这是葛饰北斋在回顾他已经70岁中期的职业生涯,而且主要都是在鄙视它:从六岁来世,我就渴望临摹各种形态的事物;从50岁左右,我的绘画就经常出版;但直到70岁,我的画没有丝毫值得关注的地方。在73岁,我有点儿能够看透植物和树木的生长、鸟类的构造还有动物、昆虫和鱼类的构造。因此,当我到80岁,我希望取得不断进步。到90岁,能够进一步看清潜藏在事物底下的规律。(和数学一样,发现自然的真相,并且加以描述。)所以,到100岁,我将会在艺术上到达一个神的境界。到110每一点,每一笔都会像活的一样。葛饰北斋说:你知道,我本人相当普通,但我已经画了很多画。但直到你看到,当我从此刻开始继续前进会发生什么,你才会阅有所获。

80岁的自画像,像兴致勃勃地跟画外的什么东西在打手势,而且,看起来在同时和人说话。然后,自画像上的文字,是他在道歉。因为没有画出出版商人想要的。他说,他已经寄出一些40岁时画的旧图。

他一直在体验生活,一直在尝试创新。他就是感觉到,他与生命具有一种联系。他工作一生,活得很久,是说,他只是在工作。不是吗?那是他所做的全部。2022/2/15

 3 ) 北斋人生的四季

一部葛饰北斋的传记片,片中用四章介绍了北斋人生的几个片段,像是北斋人生的四季。第一章讲述了他从胜川派的弃图如何找到自己作画的宗旨,成为北斋,第二章介绍他成名后因画柳原种彦的小说插图而与作者高屋结识,第三章介绍他画富岳三十六景的由来,第四章讲述了他在柳原种彦被幕府官员威胁并杀害后悲愤作画的经过。中间穿插了幕府对浮世绘画屋和画家的打压,并出现了东洲斋写乐和喜多川歌磨,他们不算是配角,只是用于衬托北斋的人物。整部影片人物经历比较破碎,需要对日本浮世绘画史了解较多才能完全理解,本片不足之处在于对北斋找到作画得真谛和风格的转变介绍和铺垫不够,很多是用镜头来表现,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观众就会觉得深涩,比如他将蓝色染料淋雨后泼在自己身上那段,如歌舞伎一样的表演,我还以为他是模仿写乐画中的人物,看了他作画才明白,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影片中幕府对市民文学和绘画的打压非常可笑,然而联系现实让人笑不出来,北斋和柳原种彦期待自由创作的春天的到来,这直到二战后才成为现实,足足晚了两百年。北斋的老年演员演的更为出彩,年轻时的北斋被阿部宽大叔的耕书堂老板压的死死的,稚嫩十足,老年的的北斋阅尽了人间的百态,气场十足,对作画的坚定信念溢于言表。最后一幕青年和老年的北斋同画波涛汹涌,应是象征两人内心的波澜,年轻时的北斋画的是自己迷茫中的心态,老年的北斋画的是好友被杀后无处发泄的悲愤之情,起伏的波涛也预示着幕末风云变幻时代的到来。

 4 ) 生命的力量并不因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观《北斋》后

《北斋》并非传记电影,但要看懂它,需要了解浮世绘的发展,以及日本幕府和市民社会。

浮世绘描绘的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幕府是日本封建统治的象征,所以幕府对浮世绘的打压是从头贯穿至尾的。统治阶级不允许被统治阶级拥有自己的艺术,也就意味着他们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于是艺术家做为创造了艺术品的人,就在要不要放弃抵抗中挣扎。这些内容在影片中被人物以一种直白的对话形式表达了出来,于是可以看到豆瓣的大量短评中认为这些对话充满了说教意味,人物立不住等等。

剧情共分为4个章节,犹如话剧的四幕,分别选取和北斋本人关系密切的几位主人公——第一章是发掘了他才华的出版商,第二章是第一任妻子,第三、四章是和他长期合作的武士小说家——透过北斋和他们的关系来展现北斋的个性及成长脉络,每个章节又分别对应北斋的重要作品,这些作品并没有每一次都给出成品的画面,出现正面镜头的分别是一些人物画,一幅早期的海浪,《北斋漫画》,《富岳三十六景》中的惊世杰作《凯风快晴》、《神奈川冲浪里》,《百物语》中的《生首图》,以及最后的画作两幅海浪,还有没有展示成品的《骏州江尻》。

第一章是北斋发现自己作画的意义,第二章是北斋因为和家人的爱而展露笑颜,第三章是北斋中风后开启职业生涯的新高峰,第四章是挚友被迫害而死激发北斋新的创作。每个章节之间彼此有呼应。

因为画家本人的人生很长,电影的时间有限,所以编剧仅仅选取了几个和主题相关的重要人生节点,舍去了中年时期(在北斋本人自述中50岁以前没有满意的作品),舍去了他画作中的龙元素,舍去了因为火灾大半生心血付之一炬的人生大事,变更了《生首图》的创作原意,变更了最后的作品。

记录几个印象特别深的场面。

一、妓院学画

北斋在年轻时作品还不成熟,为了生计作画,被当时已成名的浮世绘名家当面羞辱作品毫无生气,我之所以说是羞辱,是因为当时北斋的神情非常的受伤,本觉得那句话好像只是故意刺激他希望他能留下学习,但让他留下的是出版商的一句,你想逃避吗,这就放弃吗?

北斋是个倔强的人,被激怒,当然是不会走的,于是他一直侧身观察,镜头在这时反转了好几圈,仿佛在暗示,北斋在前辈面前感觉是天翻地覆的。

后来出版商发掘了一位新人,请北斋一起参加聚会。在聚会上新人说自己只是为了娱乐而作画,画的是被画之人的内心。再次被刺激到的北斋踏上寻找自我的旅途,来到了暗示他命运的海边,他冲进海中,毫不惧怕,回来后画下了片中的第一幅海浪。那时的海浪还是圆润的,温柔的,人们在海边也是悠然的。北斋说自己要画下那些自己看见的事物,那些呈现在脑海中的画面。

二、和小说家的争吵

小说家质问北斋为什么要变更自己小说的内容,北斋再次强调自己只是画下了自己看见的东西(他看完小说内容再画画),而小说家认为北斋的画超出了他的小说内容,改变了他的原意,于是他要重写,以免被北斋的画夺去了风头。

三、妻子的吻

北斋虽然有体贴的妻子,但他表现的不以为意,和妻子一向除了吃饭睡觉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妻子怀孕了他也无动于衷,妻子又气又悲,质问他能不能笑一笑,之后亲吻了他。分开时,推了近景,妻子的脸上正被夕阳照亮,而北斋还在黑暗中。此时北斋心中有所触动,问妻子是否可以摸摸肚子,抚摸后感受到了新生命的存在。我猜想那时北斋也能看见妻子脸上的光,所以他笑了。孩子出生后,他在脸上画鬼脸来哄婴儿开心,这是他在片中少有的温馨时刻。

四、和合作小说家的廊檐对谈

北斋因中风而右手不便,影响了作画,小说家前来探望,他说自己将要远行,小说家不解,他解释道,一定有用他70岁的眼睛才能看见的东西。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记录旅途中看见的一切,比如盛开的花朵,古老的大树。他也再次来到了命运般的海边,坐在沙滩上,看着远处的富士山。回程时看到了闪着金光的朝阳照耀着山顶积雪。这次旅途激发他创作出了职业生涯的顶尖作品,这些作品被印刷多遍,民众争相购买。这时的海浪,装了一些他的心事,所以有一些尖锐。浪中有船,船上有人,尽管这浪又大又急,但人并不打算躲避,反而要穿越海浪。远处的富士山静静的矗立在画面中央,好像也是北斋的精神象征,即使在这样的大风大浪面前也从未放弃。影片没有提及的是,北斋受到了当时西洋人带来的西洋画的影响,在这幅海浪中熟练运用了西方才有的透视原理。

五、和蓝色颜料的雨中舞

北斋收到了新的蓝色染料,激动的捧着盛颜料的碗走进雨中,雨水很快就盛满了颜料碗,蓝色的水顺着头发流了满脸,在脸上形成一个鬼脸样的图案,他激动的举着碗,任凭颜色流满了全身,通体蓝色,手舞足蹈。仿佛他又回到了第二章末尾逗小孩的那个时刻,他在这重重压迫中找到了一点开心。

六、和小说家在屋外的对谈

小说家身为武士,被要求放弃小说创作,他在挣扎到底要不要放弃,于是他问了北斋家人和创作该如何选择。北斋没有回答,小说家如自言自语般念叨这问题毫无意义。然后北斋用身体语言回答了他的问题。

从这里开始,我的眼泪就没有停过。虽然北斋此时已经八十多岁,但他的话非常有力量,我被他的力量感动。那种力量正是深值于他内心的对于绘画的痴狂。所以他说我希望能等到自由创作的那一天。

七、小说家之死

按照历史,他还能多活几年,但是小说家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在拒绝了停止创作之后,小说家失去了头颅(历史上的小说家在天保改革中作品被禁气病而死)。北斋在目睹挚友的尸体之后,拿起了画笔。于是影片呈现了他看到的全部过程(幻想),小说家如何徒手面对众武士的围堵,如何朝着北斋求救。这一段只有背景音乐,没有人声,所有人的声音都被慢镜头留在了其实并没有拍出来的过去里。北斋在眼前重现小说家的死状,画下了《生首图》。据说在日本的武士文化里,生首(刚砍下的头颅)象征着战功,是荣耀也是权利。所以女儿再次劝说父亲如果不能停止创作就离开江户。北斋因此投奔旧日学生。而他原本认为自己行将就木之躯,不可能跨越150里的距离。

八、最后的画作

通常大家会认为北斋最后的杰作当是《富士越龙》,片中改为老年北斋有不得不说的话,所以他要继续画画。他画了好几幅,是和青年的自己共同完成的。我个人理解这个意象,青年北斋的精气神从未从他身上消失,不论何时,他那颗想画画的心是不变的,正如电影海报上作画的是青年北斋一般。而此时被画出来的海浪,是更加尖锐的好像爪子、钩子一般的,画没有颜色,两幅画交织在一起变得越来越大,让人觉得十分压抑。

影片就在这里结束了。

综合来看,因为时间有限,编剧对北斋的人生做了取舍和改动,情节围绕着“永不言弃”的北斋的热诚、坚持展开,透过和几位重要人物的关系塑造北斋的人物形象,在构图和光线上颇有亮点。演员的演技非常有感染力,眼神也言之有物,特别是老年北斋在和小说家临死前的那段对谈,特别特别打动我。生命的厚度和力量并不因为衰老而有一丝一毫的减退,医生都说北斋再拿不起画笔,他却在70岁高龄画下了《富岳三十六景》这样的杰作。第四章就是哭着看完的,亮灯放片尾字幕的时候我坐在位子上嚎啕大哭难以名状(当然因为就我在哭感觉有点傻)。要在自己眼前重现友人死状,真的太残忍太痛苦了。

 5 ) 画画可以改变世界

看电影之前,我对葛饰北斋的了解仅停留在《神奈川冲浪里》这一幅作品而已。本以为是一部普通的传记片,没想到渐入佳境,还有不少感动。

从为出名而画画,到为画画而画画

柳乐优弥饰演的青年北斋当时还名为春朗,技艺不凡,桀骜不驯。但得意作品却被书店老板莺屋重三郎不屑一顾,甚至问他,你为什么画画。那时的春朗自视不凡,因为觉得画画可以出名摆脱阶级选择画画。所以他的画还没找到灵魂,当时流行浮世绘,他就画浮世绘。

备受打击的春朗浑浑噩噩,却在有一天被富士山和海浪感动。像是所有故事主角那样,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蜕变,找到了自己画画的意义。如此才能创作出后来的那些名作。

代表作初见端倪

每一个在历史上留名的艺术家一定都经历过破而后立的过程。越是天赋异禀,越是容易走入歧途。技巧终归只是下乘,而神韵、个性、思想才是决定每一位名家“存在价值”的根本。

对抗时代的画家

当时的江户武士掌权,奉行刀剑武力的阶层自然很难领会文化艺术的宝贵。何况为了通知需要,平民不应该追捧刻画享乐的浮世绘和小说。然而艺术天生就是狂放不羁的,一旦艺术屈服于政治,就会走向枯萎的结局。

后半段老年的北斋集中展现了在那样的时代艺术家的斗争,尤其是他和柳亭种彦的关系。 北斋没有因为柳亭种彦的武士身份有什么顾忌,当他把自己当年从书屋老板那听到的“画能改变世界”一言说给种彦的时候,我想他一定是抱着培育种子的想法,希望他能一直写下去,无所畏惧地写下去。

然而,理想在现实面前总是软弱无力的。当柳亭种彦的身份暴露,被家主威胁放弃的时候,他迷茫了。北斋鼓励他,终有一天,吾辈不必活在受人指指点点的时代,我们可以自由地写自由地画。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柳亭种彦慷慨赴死。而北斋在悲痛之余,仍然坚持要作画。因为眼泪没有力量,画笔就是画家的武器。也许那幅画当时无法现世,无法替柳亭种彦发出声音,但早晚有一天,终将有一天,那幅画会和柳亭种彦的精神一起成为摧毁旧时代的海啸狂浪。

所以,要画画,哪怕是悲痛的日子。

美丽的画,壮丽的画

本片用了许多展现北斋各个阶段画画的近景特写。

青年北斋为出人头地而画画,因此时常是一种暴躁的状态,姿势紧张,废作无数。

老年北斋随心所欲画画,在家中意态悠闲。更有意思的是走在街上,看到被狂风吹的形态各异狼狈不堪的路人,兴奋至极,睁大眼睛,狂风一过立马拿出纸笔画下刚才所见,笔下众人无不惟妙惟肖。

影片还详细展示了北斋名作的诞生过程。作画,刻板,上色,复刻,热销。(话说那时的画家的确厉害,直接用毛笔作画,也不用打草图,也不能涂改。)

当然最震撼的还是故事结尾北斋因为柳亭种彦之死,胸中激荡,要画画来传达眼中浮现的话语。这一段的表现形式很有意思,青年北斋和老年北斋同屏呈现,各执画笔,各画一纸,同样的动作,却是不一样的意义。

这幅画可说是北斋倾注了一生的经历和情感,画的还是波浪,但却是时代的波浪,是陈旧腐朽终将会被新生冲垮埋葬的信念之浪。

 6 ) 几处喜欢的镜头和细节

电影戏剧性十足,有强烈的风格,色彩艳丽充满张力,连演员的眼神很“浮世绘”。

几处北斋获得“灵感”的具象表达特别有想象力,很喜欢。

第一处是北斋走在大街上,忽然吹来一阵大风,街上的人被风打扰,各种姿势四仰八叉变成了慢镜头。

第二处是北斋得知重彦死讯,彻夜未眠作画,他看到了柔弱的作家和武士对抗,鲜血溅满地板和墙壁,北斋又冷又怒不住发抖。

最后一处是电影最后,青年北斋和老年北斋同画海浪,海浪声由远及近,他最终没有改变世界,但是他成为了北斋 (北极星,唯一一颗永恒不变的星)。

有几场对手戏和环境的描摹也很喜欢。

一场是鸢屋老板请大家去麻雪花魁处庆祝写乐大卖。

天才后辈写乐和传统前辈歌磨之间的紧张感,得意的写乐和满腹失意的北斋的冲突,一个在推杯换盏中沉默,另一个在热闹的歌舞伎表演中爆发。这次会面将北斋打入谷底,少年为了打发时间就能画画,而自己却耗尽心力都不能画出满意的作品,骄傲的背面心情碎了一地。北斋离场后,舞厅又恢复了热闹,他在与不在并无二致。

另一场是北斋和作家同僚会面。

北斋跑到作家家里突然来了灵感,抢了作家的桌子就画起来,作家不肯但又无奈,最后就让北斋占用了桌子,还帮他扇扇子解暑,真的是很可爱的友情了。

最后一些细枝末节。

和式的建筑真的好美,无论是庭前看花,还是廊上听雨,都再美不过

北斋之妻大概是男人心中的白月光。美丽,温柔,醒来的时候她在厨房忙碌早餐,工作的时候奉上热茶并静静看着。 (看完都要承认自己非常没有人妻天赋。)

老年北斋,说世道一点变化也没有。鸢屋老板曾说绘画能改变世界,虽然是一句良言,可是是骗人的。

 短评

啊 是不喜欢的男演员!为什么是柳乐优弥演北斋啊!!就是一暴躁男青年,还有没啥交代就突然变强的日式套路

7分钟前
  • 小绵羊
  • 还行

其实除了北斋,东洲斋写乐与喜多川歌麿都有出现,也是惊喜。因为之前看过《北斋漫画》以及《写乐》,其实可以对比着看。

1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日本新片展 阿部宽演的茑屋老师说要把书店开到大洋彼岸去的时候真把昏昏欲睡的我乐到了,主创们真应该来杭州瞅瞅,看看自己的片子为什么和这个书店一样的华而不实。

15分钟前
  • 深邃
  • 较差

卖点十足但平庸至极啊,与龙泽马琴因创作争吵、与喜多川歌磨和东洲斋写乐同框是最大惊喜。为影帝和在读的《浮世绘女儿》来看,分为出道、成名、七十岁中风后画出传世之作几个段落

18分钟前
  • jj73浅之
  • 还行

果然逢到出这个人的片,不是纪念出生就是纪念死。

20分钟前
  • chrissy
  • 还行

很多作画时刻的艺术展现力非常棒,但是在剧情上又很稀疏,北斋的狂与静在四章里来回跳转,其实这部片与其说是葛饰北斋传记片,更像是江户时期的一段风情画。演员都很不错,最后柳乐与田中两人同时作画拍得真好看啊。

21分钟前
  • touya
  • 还行

老年部分好过青年部分。配角中玉木宏尤为印象深刻,芋生悠也还不错,两人的“对手戏”很有张力(。

23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还是没变。我都要 90 岁了,看到的却始终是一样的光景。” ——“会变的。终有一天。” ——“我眼中浮现出了一些话。我要将这些话留在这世间。” 星尘自家制作,至少画面很美。而且大公司就是好呀,城桧吏的柳乐优弥(?)甚至让我有一丝恍惚。

25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还行

编剧很大胆,演员演技棒。愈往后走愈发能走进影片,走进导演和编剧想传达出的北斋。心潮愈发澎湃。

26分钟前
  • CSC-C.Y.
  • 推荐

HIIFF中视二号厅葛饰北斋传记片喜欢结尾的海浪声🌊

28分钟前
  • 麦子
  • 推荐

剪预告的那个家伙给我出来!去剪正片!

31分钟前
  • 寺島宗樹
  • 还行

我还没放弃和这个世界拼命

35分钟前
  • 仓皇而逃
  • 推荐

北斋心中的巨浪,“这种日子也要画画吗?这种日子更要画。”/ 前半部是年少的摸索,后半部才展现北斋的精魂,老当益壮,泼墨挥洒,眼里看到的,一定说出来。/ 香艳妩媚的色道,浮世绘的雕刻和制作,观赏性极佳。

40分钟前
  • bb安
  • 推荐

极具表现力、感染力,艺术性强、傲骨铮铮的电影,并非线性常规理解上的传记片,而是片段式地呈现北斋人生及对其创作产生重大影响的节点,部分段落风格化、舞台化;是以北斋为重点的江户时期画卷,也是超越时代的艺术家们创作宣言,“总有一天能不用听他们的,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要活着看到这一天”,第三第四章看得泪眼汤汤,伯乐的心愿,一生的报答和践行,风餐露宿,绘就眼中的大自然与底层人的世界,艺术的翅膀永远在路上飞翔;更可贵的是个中禁锢压抑情绪的表现不是宣泄式的而是用比如特别的北斋蓝的滂沱大雨等方式决绝又强烈地表现出来;摄影布光考究,明暗光影迷人,荡漾开的波纹光影配合海浪创作,结尾震撼有力,潮来潮往,有些东西一个大浪就能抹去,而真正的艺术什么都不能阻隔,滚动演职员表重回主题音乐时又忍不住抹泪 | 日影新片展

45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

#日本新片展2020# 没有那么差,有的点还挺戳我。本质是日本的文化输出电影,伯乐茑屋重三郎的理想——让整个世界都能欣赏、喜欢浮世绘,不正是让葛饰北斋实现了吗?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什么都写才是流水账,现在呈现的效果恰好是选取了北斋较为重要的几个阶段或者转折。题外话,幕府时代对印刷物的管制,使北斋终其一生没能等来“没有人告诉我们去做什么”的时代,再看现在,历史大概一直没有进步。

46分钟前
  • 七月在野歪
  • 推荐

田中泯令我目瞪口呆

51分钟前
  • 楊樂多
  • 推荐

叙事比较流于表面,另外就是女儿跟宫崎葵比起来过于像村姑了

54分钟前
  • 个别人
  • 还行

标记想看一年了,终于看到好快乐啊。日本电影最妙的地方是能给人力量,两次把画翻出来都有震撼到我,字面意思,心真的跟着颤动了一下。跟《炫目之影》一个主题,不同境界,都喜欢。我也要努力创作了!!

55分钟前
  • 楚大宝
  • 推荐

编导的这一章二章三章四章说中规中矩都算是称赞,这样写法的剧本简直是僵化。想说浪费演员,然而柳乐优弥突然不会演戏了似的,田中泯也舞台感太强——这种剧本和调度也的确是在浪费演员。整体还不如宫崎葵那部北斋的女儿。

59分钟前
  • jagpumpkin
  • 还行

第二章过度到第三章太突兀了,刚刚娶妻生子就步入年迈,刚刚接受人物愤世嫉俗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的个性,一下就人生尝遍、轻舟已过万重山,割裂感严重。前面太着墨喜多川歌磨和东洲斋写乐,后面又突出表现柳亭种彦对抗幕府,使得传记主角北斋很失色,仅记住了他年少的狂和老年的癫。全片最帅玉木宏,瑛太发福严重,脖子都粗了。

60分钟前
  • 当叔叔的年龄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