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

正片

主演:布雷迪·詹德罗,蒂姆·詹德罗,莉莉·詹德罗,卡特·克利福德,特丽·道恩·鲍里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骑士 剧照 NO.1骑士 剧照 NO.2骑士 剧照 NO.3骑士 剧照 NO.4骑士 剧照 NO.5骑士 剧照 NO.6骑士 剧照 NO.13骑士 剧照 NO.14骑士 剧照 NO.15骑士 剧照 NO.16骑士 剧照 NO.17骑士 剧照 NO.18骑士 剧照 NO.19骑士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骑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年轻的牛仔布拉迪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驯马者,也是牛仔竞技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一次竞技比赛中,布拉迪被马撞到颅骨,深受重伤。医生宣布,他已经无法继续他的竞技生涯。布拉迪难以接受这一切,不仅因为牛仔竞技和驯马一直是他生活的全部,还因为他身边的人都靠他为生。回到家后,他发现,如果不能继续做让他觉得生命有意义的马术运动,他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布拉迪尝试重新夺取对于生活的主动权,他寻求一个新的身份认同,以及作为一个男人的涵义。宇宙小毛球战斗民族养成记2015天降神兵星际迷航2:暗黑无界国语黄面老虎维多利亚的秘密2014时装秀僵尸战士巴黎属于我们火线追凶之黑枪疑云血腥十字架阴魂咆哮借来的100天白乌鸦2018漳水情糊涂虫极品基老伴 第一季黄飞鸿之英雄有梦粤语版刘海砍樵勇者大冒险第一季夏末钢之炼金术师:香巴拉的征服者魔戟战神巅峰拍档第八季魔鬼屠夫七号房的礼物醒醒吧之大师性感食人族仲夏之恋反贪风暴3粤语斩1968中间人超越时间线第三季七夜待你好,再见伯爵夫人的耳环漂浪青春东京塔海豚之日情感冲击线涉足荒野动物管制官 第二季

 长篇影评

 1 ) 如果喧嚣不停,让Chloe Zhao陪你安静

女导演,这三个字在影视圈仿佛与生俱来的被贴上了弱势标签。

为什么喜欢赵婷,抛开其他一切因素 作为观众我们只欣赏她的作品。赵婷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揭去这些刻板印象的标签。不得不承认 我一开始也轻视了她,但当我真正看完她的电影,从《Nomadland》到《The rider》我的脑海里只有一句话

“这是我见过最不像女导演的女导演”。

如果一位不了解电影的人问我 Steven Spielberg的电影哪里动人,那回答一定是他动人心弦的长镜头和举世无双的一镜到底,问我Christopher Nolan的电影哪里动人,那一定是脑洞大开的剧情和一丝不苟的镜头实拍。如果你问我 赵婷哪里动人 《The rider》哪里动人,大概我会一时语塞 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如果细细回味 我想这部电影值得讲上三天三夜,赵婷的电影题材 看似平淡 实则锐利,无论是骑士还是无依之地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主角都是底层人民、弱势群体。我想在这个流媒体信息时代,没有什么是能比一部电影更能带来社会关注度了。

赵婷或许是我看过最写实的导演 作品巧妙的游走在纪录片和电影之间。纪录片与电影的最大区别是,纪录片是一种科普形式而电影则是时间艺术。既然是艺术它的核心灵感一定来源于生活。赵婷最特别的一点 她的电影选用的都是非专业演员,骑士的主角真的就是一名牛仔 戏里他的父亲也确实是他的亲生父亲。追求最真实的演绎,让表演不那么表演。换种话说她让电影脱离了剧本。

我看电影一直着重于镜头美学,一直把用镜头来代替语言作为导演执导功底的一项重要标准《骑士》绝对是我看过将这项美学发挥到极致的影片之一,西部的荒凉之美、静谧之美被发挥到了极致,Brady不善言辞 赵婷替他用摄影机表达了千言万语的同时又是那么的安静怡人,习惯了市井生活的我们内心难免有着几分浮躁之气。何不在周末安静的晚上欣赏一部赵婷的作品来帮助我们做到笃根本 去浮华呢?

《骑士》就像一张宣纸,空白无彩的,赵婷往上面泼洒了几滴象征着内心最柔软情感的水粉看似很淡,但实际上已经把这张宣纸浸透了,这张宣纸就是我们看似平淡坚强却又热烈柔软的内心。如果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欲望无奈和不甘 不妨让Chloe Zhao陪你体会这最安静的孤独之美。

 2 ) 贾科长的那段话对这部电影来说也很贴切

……当我年纪更大一点时我突然发现,其实放弃理想比坚持理想更难…… ……每个人都是有非常具体的原因,都是要承担生命里的一种责任,对别人的责任,就放弃了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这些所谓坚持理想的人,其实付出的要比他们少得多,因为他们承担了非常庸常,日复一日的生活。他们知道放弃理想的结果是什么,但他们放弃了。县城里的生活,今天和明天没有什么区别,一年前和一年后同样没有区别。这个电影伤感,生命对他们来说到这个地方就不会再有奇迹出现了,不会再有可能性,剩下的就是在和时间作斗争的一种庸常的人生。明白这一点之后,我对人对事的看法有非常大的转变。我开始真的能够体会,真的贴近那些所谓的失败者,所谓的平常人……

看完电影,就想到了贾樟柯的这段话。(摘自[假科长的《站台》你买了吗”])

 3 ) 《骑士》: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勇敢

提到美国西部牛仔,大多数人脑海中就会迅速蹦出这么几组词:宽檐牛仔帽、带刺的马靴、左轮手枪、奔驰的骏马。可以说,这些词组是牛仔的标配,少了哪一个都让牛仔变得不像“牛仔”,而这其中最不可少的就是骏马,对牛仔来说,马匹几乎就是他们的半条命。但如果有一天,一个牛仔放弃了骑马,他还算是牛仔吗?

我们从小到大听过最多的鼓励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不管我们做什么,仿佛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也会收获人们的掌声与羡慕;而与其相反的是,如果你选择了放弃你应该去做的某件事,你就会被人看成懦夫、失败者,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电影《骑士》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牛仔主动放弃骑马的故事。

《骑士》的故事内容非常之简单,简单到我上面的一句话就概括了整部电影的剧情。但著名编剧兼作家阿城说过:“写电影要故事简单,情节复杂,细节丰富生动有趣”,而《骑士》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

本片片名叫《骑士》,但从头到尾,我们却几乎没有看过主角布雷迪骑马。在电影的一开始,我们看到的便是一个重伤初愈、虚弱无力的男主角,他看起来爬上马背都相当费劲,更别说纵马驰骋了。然而在录像片段和照片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个布雷迪,他是超级牛的骑士,哪怕是疯狂的野马也无法将他甩下马背。

这个开头很套路化,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在看过开头之后便能猜到故事的发展,这肯定是一个主角在经受重挫之后再三挑战命运最终重新站上人生巅峰的故事。但幸运的是,在一个半小时过后,我看到的是另外一种结局。

忘记从哪儿听过一句话,叫“你爱一样东西,你就一定得死在这上面”,古往今来,我们看到无数勇士和英雄因为无法割舍自己心中热爱的东西而一次次的主动面对死神。对于布雷迪也是一样,即使前方是死亡的召唤,他也想咬着牙继续坐在马背上。

整部电影,我们看到的都是布雷迪在为重新骑上马背而做准备,即使他虚弱的像个孩子,他也丝毫没有动摇自己再一次回到赛场上的信念。“我相信上帝给了我们所有生灵不同的使命,对马而言,是在草原上奔跑,对牛仔而言,是骑马。”这是他的命,他必须再次回到马背上,但最终,他却在命运面前当了逃兵。为什么一个勇士会做出这样懦弱的选择呢?我认为改变他的正是他心爱的马和他所爱的人。

那匹名叫阿波罗的棕马跟布雷迪一样,是个不愿向命运屈服的家伙,也因此布雷迪在第一眼看到它时便被吸引住。在布雷迪与阿波罗的这段关系中,不像是主人和坐骑,而更像是朋友,他骑着它驰骋草原,它让他找回曾经荣光时刻的感觉。

布雷迪从来不拴阿波罗,而是摘下鞍鞯让它自由驰骋在草原上,而当布雷迪需要时,他只要一声呼唤,阿波罗就会跑回他身边。然而离别来的太快,阿波罗的死也让布雷迪明白了,就像马的使命是驰骋草原,牛仔的使命是骑马一样,马最终要死于草原,而牛仔最终的归宿也必须是马背。

可以说,这匹马的出现和消失坚定了布雷迪做个死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勇士”的信心,但将他变成“懦夫”的,却是那些他所爱的人。

在本片中,多次出现了一个叫莱恩斯科特的残疾人,他是布雷迪最好的兄弟和最崇拜的偶像。在莱恩的背后,纹着大大的“SAY I WONT(说我不行?)”,这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天才骑手对所有质疑他的人的回应,但如今,这个天才却坐在轮椅之中,成为一个完全失去了行动能力的残疾人。

而除了莱恩,布雷迪还有两个最爱的人——父亲和妹妹。他的父亲看起来是个说话毫不客气还酗酒的混蛋,却在他需要的时候为他出钱、在他痛苦的时候帮他解决掉阿波罗;而他的妹妹虽然是个智力有障碍的女孩,却对他这个哥哥永远温柔相待。

在影片最后,明知他肯定会死的父亲却还是悄悄的带着妹妹来到了赛场,看着年老的父亲和永远天真的妹妹,在看着自己因为长期握缰绳而痉挛的右手,坚定的布雷迪犹豫了:往前走,自己会像英雄一样死去,不顾一切孤独的死去;转过头,自己会像懦夫一样活着,陪伴着挚爱亲人活着。最终,他松开了握紧缰绳的手,而用这手去拥抱自己的亲人。

为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不顾一切乃至付出生命真的值得吗?我认为不一定。有时候,我们勇敢的为了热爱的东西舍弃一切的行为看起来很艰难,其实要做到却很容易;相反,让我们放弃自己所热爱的东西看起来很容易,其实却更加需要勇气。布雷迪虽然逃离了自己死在马背上的使命,但他却做出了更艰难的选择,用自己“苟延残喘”的生命陪伴着自己挚爱的人继续生活下去。

有时候,放弃,才是更加艰难的勇敢。

最后提几句:本片由著名演员宋丹丹的继女赵婷自编自导,故事取材于主演布雷迪的真实经历,片中出现的所有牛仔都是自己饰演自己,充分展现了现今美国社会西部的荒凉和牛仔们的真实生活,是一部十分精彩的学院派影片。

 4 ) 华人,女导演,就拍不出血性的骑士之死吗?

当骑士从马背上坠落,又该何去何从。

[骑士]从第一帧开始就迷人。

黑暗只泄露一匹马的侧影,鬃毛扬起风,马蹄踏起尘土。

有某种野性,被狭窄的特写禁锢了。但这只言片语,好像还是冲出了画框。

激荡出影片的雄性荷尔蒙

马尤如此,人何以堪。

男主角,那个骑士——布雷迪——一出场,就举起刀子,撬出嵌在自己伤口上的订书钉。

滴着自己的血,不哼一声

看客都已经倒抽好几口凉气。

头顶已经渗出汗珠,半拉“莫西干头”却意外有种被凌虐的美感

一系列充满痛感的动作,只是为了用保鲜膜包起头上伤口,冲个澡

这种细腻的粗糙,贯穿于全片。

[骑士]在2017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拿下了国际电影艺术联合会奖。

赵婷作为一名华人女导演,选择了西部牛仔的题材。两者看起来似乎距离遥远。

但细腻的粗糙,近乎“侠”。能称作侠的,固然豪迈,为了道义理想可以豁出命去,但其情感却汹涌澎湃,于无声处也可听见惊雷。

从这个角度说,[骑士]很侠士。

粗糙于形象气质,大漠孤烟,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一个西部牛仔,天然地要与马的野性搏斗,他沉默,但倔强,生来要驯化自然,又与自然的不驯服,惺惺相惜。

细腻于表达,运镜如诗。

正手一个特写,马眼或人眼里沾染着易碎和不甘的颜色。反手一个远景,草原或黄沙,暮色或月光,命运看似温润却不容置喙的力量,融于景色中。

一个天生骑士落马的挣扎,在镜头的一草一木里。

来自南达科塔州的糙

影片的粗糙凌冽之气,来自于写实。

[骑士]里的每个人,都是自己演另一个版本的自己。

除了老爹,其他角色连名字都用的是本名

赵婷细腻地还原了现实中,南达科塔州人们的气质。

赵婷14岁离开北京,去伦敦、去纽约,读电影专业

不过三十多年的人生,被故乡和异乡瓜分得七七八八。何处都是客。

这种飘零燕的日子,让她在毕业后,把电影的背景地,放在同样缺乏归属感的美国印第安地区。

在那里找到布雷迪·詹德罗时,赵婷并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她只是看到他,就意识到这个人值得拍。

直到一年半后,布雷迪驯马时受了伤。

受伤处和电影中的一致

(假伤疤就做在旧伤口上,刚长出来的头发也剃了,布雷迪没有二话徒手撬钉子的事儿,也是布雷迪受伤时真干过的。)

这次受伤,打乱了赵婷的原计划。但仅仅受伤六周后,布雷迪又开始驯马了。

这人疯了吗???

这是赵婷的第一反应。

但对于布雷迪来说,再跨上马背,是自然而然的:不驯马,我们一家老小吃什么啊?

如今女儿也一岁多了,奶爸的担子更重了

这是一种“活着”的状态。

它朴素而粗糙,只是日子推着人向前滚动,但它也宏大,每一秒都有失足坠落的危险,每一秒都是一个人的史诗,都是与命运的搏斗。

而受伤,将这种状态戏剧化了。

赵婷知道自己要什么了。在影片中,布雷迪的伤,导致癫痫,时不时手指僵直。这意味着,他不能再驯马。

刚见到布雷迪的时候,赵婷摸着马脖子附近,问他,这是马的哪块骨头。

布雷迪答:“那是上帝用来放马鞍的地方。”

那么,马背,一定是上帝用来放骑士的地方。

如果骑士不能再驯马,那何处能安放他?

来自镜头的细

感情的汹涌细腻,藏在镜头和布雷迪不多的台词中。

每一个远景镜头都惊心动魄,尤其是篝火唱歌的这一幕。

辽阔草原上,半轮明月下,篝火堆旁三五唱歌的牛仔

人与景融为一体:这片飞沙走石的原野,必须有这帮牛仔,而这几个人,也只能策马扬鞭于明月之下。

仿佛不可能有别的命运。

然而偏偏是有了。

此时,一群人讨论受重伤的莱恩,心有戚戚表示要做一辈子牛仔,而布雷迪,也说着自己只是在恢复阶段,还要回去。

可说到最后,只剩沉默

从头到尾,布雷迪台词不多,但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是在告诉人们,只是暂时休养,伤好了就去驯马。

哪里是告诉别人,只是在逃避那个可怕的念头,无法做牛仔的念头。

我一定会回来的*1

我一定会回来的*2

我一定会回来的*3

我一定会回来的*4

癫痫让他随时可能松了缰绳,而他的头部,再也经不起第二次重创。

可他和马的羁绊,又不能斩断。

在现实中,布雷迪连拍戏时,都每天准时去驯马,赵婷也只能避开这名骑士的主业时间,见缝插针地拍摄。

没被人碰过的马,警惕性非常高。

但影片中布雷迪像哄孩子一样,亲亲抱抱摸摸转圈圈,马儿就乖了

在镜头前,他与马两次告别时的心碎,见证了这种羁绊。

第一次,他的老马,格斯,被老爹卖了。

那天晚上,紫蓝色的天空下,山坡下站着一匹马

镜头跟着布雷迪的步子,左摇右晃走过去。

而布雷迪走近了,第一个动作是伸出手

月光下一人一马相视告别

马的特写,是不舍的眼

人的特写,是眷恋的手

刚日出,人马最后的奔跑,诗意而感伤

最令人触动的,是镜头下的马,太有灵性。

布雷迪把格斯送上车,它意识到了,这就是最后一面。

恍然回头

可又扭过去,眨眨眼

像在掩饰情绪,又像是看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天空也有灵性。格斯走后,又是一个动人的远景镜头。天空,不再有月牙,也不再有日出。

只有乌云密布

而空地上,空余马鞍

这段的镜头语言,实在是出神入化。

我要说的第三个远景镜头,在影片后段。

布雷迪再买来的一匹野马,还是太野了,逃了出去,弄伤了自己,布雷迪只能送它上路,终结它的痛苦。

一滩血

一条腿

决定了命运。

但布雷迪没有下得去手,老爹代劳了。

镜头也不忍看了,远远的,给了两人一马,一个剪影

背影和倒地的马,在紫蓝天空下,更加苍凉。

马儿终究是要卸了马鞍的吧。

骑士终究要丢盔弃甲,再世为人的吧。

当骑士从马背上坠落,又该何去何从。

当梦想终结,宿命不再是宿命,什么羁绊都要切断,茫然四顾,怎么再找到命定之路。

这是[骑士]用画面谱的一支悲壮的诗。

-

文:姜不停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5 ) 《骑士》如此温柔

2018年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好莱坞进入颁奖季。美国时间1月5日,奥斯卡前哨奖项之一,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公布了获奖名单,宋丹丹继女、中国导演赵婷执导的《骑士》获得最佳影片,赵婷还获得了最佳导演第二名。而在之前,《骑士》已经获得过哥谭独立电影奖最佳影片,入选了《视与听》杂志2018年二十佳和BBC十佳影片,获得第70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艺术电影奖、平遥国际电影展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最佳导演奖等奖项。漫威已经宣布将由赵婷执导新系列电影《永恒族》(The Eternals),她也成为漫威电影历史上的首个有色人种女性导演。

《骑士》的成功让更多人发现并惊诧于赵婷的才华。一个中国女性用8万美元成本在美国拍了一个美国故事,还能够获得美国主流影坛的认可,这可以说是破天荒的一次。固然之前就对《骑士》抱有极高的期待,但观影过程中,《骑士》还是给人强烈的冲击,它细腻、感伤又柔情,以至于即便是好几天后依旧念念不忘。

《骑士》聚焦美国西部的印第安族群,它讲述了一个年轻牛仔的故事。依照美国的类型片划分,它可以归类到西部电影这一类别中。而提到美国西部牛仔,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这样的形象:宽檐的牛仔帽、牛仔裤和皮衣、柯尔特左轮手枪、带有刺马钉的高筒皮靴,当然最重要的,还要有一匹骏马。就像战士的手中要有枪,渔夫出海需要有船只,一个牛仔也必须有一匹马,马是牛仔的魂。你能想象,一个牛仔失去他的马匹,甚至是不再骑马吗?

这正是《骑士》的切入点。布雷迪是南达科他州颇有名气的牛仔,曾在竞技场上有过多次精彩的表现,俨然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在一次表演中,他跌落马背,脑部遭到重创。虽然对牛仔来说,“骑马与痛苦相伴”,受伤是家常便饭,休息一段时间便重回马场,但脑部受伤给布雷迪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他的手会不时痉挛,并伴随剧烈的呕吐,有时还会晕倒。医生要求他不得再骑马,否则情况会更加严重。

于布雷迪而言,马背上承载的不仅是生计,更是他的全部热爱和梦想,是作为一名牛仔的自我身份认同。篝火唱歌时,他跟几个朋友心有戚戚地表示,要做一辈子牛仔,带着如信仰般的虔诚。布雷迪不想放弃,他对所有人说,他只是在恢复阶段,还要回去。他先是去当驯马师,结果痉挛愈发严重,医生下了最后通牒。布雷迪仍不甘心,他又去给人当马术教练。训练是在一个手动摇晃的木马背上摆姿势学动作,布雷迪只能在上面过过瘾,他的悲愤和不甘都写在脸上。

没有什么比不能骑马驰骋和竞技更让他痛苦失落的了。电影中多次出现一个叫莱恩的残障人士,他曾是年轻气盛的天才骑士,是布雷迪最好的兄弟和最崇拜的偶像,而今他却成了一名完全失去了行动能力的残障人士。布雷迪常去探望莱恩,不厌其烦地帮莱恩做康复训练,想帮他重新回到马背上——即便这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布雷迪为朋友痛心,他也惧怕这样的下场,可如果不能骑马,骑士的意义在哪?

是为梦想而死,还是放弃梦想痛苦地生?这是摆在布雷迪前面的困境。“我相信上帝给了我们所有生灵不同的使命,对马而言,是在草原上奔跑,对牛仔而言,是骑马。”当他为那匹再也站不起的马安乐死后,布雷迪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如果《骑士》是这个走向,布雷迪最终赴死,那它符合的是以往西部电影对牛仔精神的刻画,注定失败了的英雄为梦想和尊严而战,彰显一种无所畏惧、向死而生的个人英雄主义。无论是1903年的默片《火车大劫案》、1939年约翰·福特大名鼎鼎的《关山飞渡》、1948霍华德·霍克斯的《红河》,还是近些年来以西部电影闻名的科恩兄弟(《大地惊雷》《老无所依》),他们镜头底下的牛仔多是这样的形象。

但在赵婷的《骑士》里,布雷迪最后放弃了在马背上死去,他当了“逃兵”,选择回到父亲和妹妹身边。这不见得是懦弱,相反它需要更多的勇气。赴死并不容易,但为心爱的人活着、为永不放弃的梦想活着,显得更加艰难。赵婷如此自陈这样处理的原因:“我觉得我拍电影的时候是完全把他们还原成最普通的人来表现,而不是那种纸壳式的人物,所以我更想展现他们人性化的一面,他们在银幕上可以哭,可以笑,不要太脸谱化,作为一个男人他们也有软弱的时候。我想把更真实和贴近人性的东西完整地呈现给大家,不想再去展现一些已经老生常谈的事物。”

在无意间,赵婷完成了美国牛仔精神以及美式英雄主义粉碎式的解构,或者更确切地说,她丰富了西部电影的主题和风格,丰富了牛仔的银幕形象。

导演赵婷赋予了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最高的美学形式,南达科他州的荒凉广袤配上绝美的光影,加上悠扬低缓的配乐,让整个故事沉浸在一种悲凉、细腻、感伤的氛围中。布雷迪的几次关于马的梦境,以及他驯马、骑马时的镜头切换和光影运用,实在太高明了,它美得令人心碎,轻易地让观众对布雷迪感同身受,并被那种近乎信仰的热爱和强大精神力量所折服。

《骑士》全片采用的是非职业演员,由真实人物扮演自己,纪录片风格与虚构叙事浑然一体。据赵婷陈述,触发她拍摄这个故事的灵感,是现实生活中的布雷迪。“这个男孩儿的脸有一种说不明白的独特感”,一天傍晚,赵婷去看布雷迪驯马,“我问他马背上为什么有一块儿凸起的骨头,他说这是上帝放到马身上,让它抵挡马鞍的”。这个印第安男孩对马的“神性描述”,感动并征服了她。赵婷的判断是正确的,布雷迪的善良、耐心、温柔和忧郁,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也将观众带到他的身边。

《骑士》之后,我们若提起西部牛仔,想到的或许就不仅仅是惩恶扬善的警长、名震四方的赏金猎人、桀骜不驯侠骨柔肠的硬汉,我们还会想到布雷迪——骑士原来如此温柔。

——首发新京报——

 6 ) 被封印的骑士

(一)拟像的美国

在《骑士》的标题出现以后,我们看到的第一帧画面即Brady的背影,他头部包扎着的白色纱布在黑暗中依稀可见,接下来,一系列更为细碎的镜头展现了他服药、吸烟、取下纱布,在这里,所有的景别大多为近景与特写——它们与观众分享着Brady的疼痛感,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幕中,Brady被放在了一个逼仄的空间。

但更为逼仄的空间来自狭小的手机屏幕,它代替了倒叙闪回,屏幕上的视频证明着Brady曾经的“骑士”身份,或者Brady的身份是被其“赋予”的,这也正是一个所谓“骑士精神消逝的年代”,用一个更加现代意味的词汇代替即是“拟像”,也就是现实感的缺席,拟像化并不是正在进行,而是已经完成。

在此之前,Brady的身份并不是狂奔在美国西部沙漠、荒原中的骑士,而是一个诞生于竞技场赛事之间的骑士,竞技场是被框定的沙漠景观,被归化的19世纪式牛仔决斗,省略了野牛、强盗,驿马车与印第安“红番”的狂野西部,观众席与围栏完成了向“可观看”的娱乐行为之间的转化。

欢迎来到拟像的美国,三重“囚禁”意味着真实性的逐渐流失。

(二)光芒消逝的年代——终结的类型神话

如同山田洋次在《黄昏清兵卫》之中把幕府末年的落魄武士贬入家庭与厨房,《骑士》的主人公Brady也不得不面对着一个缺乏奇迹与冒险的日常性空间:家庭,超市收银台的机械重复,这是美国西部的另外一面。

在曾经被约翰·福特、霍华德·霍克斯等导演所建立起来的西部影片类型神话中,西部英雄通常是集体意义上的英雄,他们是家庭、集体、社会等保守价值的捍卫者,经常与“男性主义的”、“白人的”、“美国的”等形容词连接。但矛盾的是:这些除暴安良的英雄很少参与其所守护之物,即使他们承认自己是其中(这里的“其中”可能意味着某种价值观)一员,通常,他们是独自或小群体行动,并与之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崇拜父权,尊重父亲,但是在“父权”层面上保持自由......这些“拒绝参与”与“非社群的”经常被读解为一种英雄主义的牺牲,这种解读掩盖了西部英雄之中“不合群”的性格与“被保护”之物与“保护”这一行为之间的对立。当Brady不得不进入这些日常性之中,不得不被他的父亲训斥时,在这里,身体状况与医学报告成为了新的审判者,宣告了英雄的消解。、

在一个远景镜头下,Brady凝视的是一座低矮的小山,而不是传说中的纪念碑谷

在一个远景镜头下,Brady凝视的是一座低矮的小山,而不是传说中符号性质的纪念碑谷,他不是《搜索者》中骑马穿越纪念碑谷的约翰·韦恩,更不是轮廓硬朗,口叼雪茄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只是作为一个疲软而不完整的男性而存在。

赵婷,一个异乡人

虽然在影片中显现为低落的与消亡的,《骑士》却留存了这种英雄主义精神,它关于一个试图找回失去的男性特质的男性,但是,呈现出这些影像的“作者”却属于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左翼身份——导演赵婷既非“美国”,又是“女性”,如果不是这种身份,《骑士》或许不能够完成,由于它来源于一个想象意义上的美国,一个与特朗普时代电影业界的集体性犬儒主义保持距离的文化美国,它被封印在黄金时代的好莱坞影片中或海明威、杰克·伦敦的文学作品中,这是一个悖谬,在“立场”越来越重要的年代,而异乡人,反而热衷于建立美国文化的自留地。

(三)温柔的一击

相当程度上,《骑士》哀悼着逝去着的类型神话,哀悼着一个在异乡人眼中被电影与文学建构起来的文化美国,但与此同时,它也给予“古典”温柔的一击。

它保留着三段式结构,在好莱坞影片的三段式结构中,通行的是开端—第一次尝试(失败)—再一次尝试(成功),在最后一幕英雄性质的行为中,通常是仪式性的,影片迫使观众观看着主人公的行为,分享这个凝结而无法逃脱的时间,而在《骑士》叙事意义上的最后一幕,通过仪式性地展现的(Brady自己以及周围观看者的)近景却指向了他的放弃。

如果影片选择在这一幕的不久之前的一个黄昏大远景之后结束,在这里,Brady杀掉了他心爱的名叫Apollo的马匹,那么,《骑士》将会成为另外一部影片,马匹的死代替了Brady悲壮地以殉道者的身份终结。

“对于马而言,它们的目标就是在草原上驰骋,对于牛仔而言,则是马术竞技......”

这些来自于Brady与Lily的谈话,甚至是画面低沉的色调都暗示着一种消亡的诱惑,即将“消亡”作为结局。

但Brady依旧活着,他必须再次前往赛马场并亲手终结“牛仔”的身份,这个三段式中,将“成功”置换为“放弃”。

它给予了由“Do What You Want”堆砌起来的欲望叙事的最后一击,这些来自于呈现并认同Brady的自身边界,也就是被“自我”限制,永不能及的视域,在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之中,这种“边界”通常带有神性,它或许不属于上帝,但是不得不敬畏。这是Brady的成长,以及西部的终结。

骑士永远地被封印在9.7英寸的IPAD之内,Brady与曾经同样辉煌的骑士Lane Scott模仿着骑马的姿势,却永远不会触及真正的马匹,这里,他就如同西部影片中独自骑马离开小镇继续前行的牛仔,或是小津安二郎影片中亲眼目睹女儿出嫁的父亲。

参考文献

让鲍德里亚:《美国》,张生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第1版

 短评

收尾的几场戏非常赞,骨子里有点奥斯卡学院范儿的美国独立电影,非常的圣丹斯,自然光的摄影质感很棒,有点泰伦斯·马力克的感觉。片子讲牛仔精神,故事却是一反常态,相比励志,也许选择放弃更难,有些野马就该属于广袤的草原,对于它们来说,要么自由,要么接受死亡,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到巨大的勇气。

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一到抒情时刻就化身泰伦斯·马利克。融合了纪录片手法(有真人搬演自己),虽然牛仔这个选题不及上一步印第安小镇青年那么犀利但是难得地破了套路(比如没有女孩,没有性等等),差点以为最后要变成《摔跤手》但结尾确实转得漂亮。驯马段落很专业。但是还是有典型的学院风,比如破碎家庭……

12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很淡,但如果我有钱拍电影,或许就是想拍这样的一部片吧。#不计功名#

1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一部全方位、毫无保留地展现导演平庸创作能力的影片。导演没有任何藏叙事的意识,想表达的每一点意思(比如男主怎样受伤、男主家经济窘迫)都要拍一场戏,让角色直接讲/演出来。太呆板的叙事也导致镜头和文本信息量贫乏。还有,不是镜头语言功力十分深厚千万不要轻易放弃配乐啊!!

21分钟前
  • 白堕春醪
  • 较差

不只是安静的镜头语言,而且还非常专注:画面不是男孩就是马,或者是男孩和马,这种专注性带来了情感重量,让人与马命运并列在一起时特别有说服力。电影结尾男孩的选择让我想到“极速风流”,哪怕有千般不舍也要学会放手,因为有人在等你回家。

2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除了印第安地域特色外,赵婷暂时还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并能逐步丰富完善的作品个性,对马力克仅仅停留在形上的模仿以及学院派剧作的模式化其实都是通往作者之路上的阻碍,希望能在下部作品中看到更加清晰的她,而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临摹者。

28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近乎纪录片的形式做的很足,摄影对南达科他风貌展现也令人心醉,不过叙事还需进一步打磨。整体很容易让人想起达伦的「摔角王」,不过也许是因为主人公更年轻,结尾更有希望

31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最神奇也最有色眼镜的评价是:一点都不女导演!而且很野很大气,很man很细腻。布拉迪驯马接触和亲近,耐心反复的交流,令人非常感动。马背上的牛仔,不过是一个人类的驰骋梦想。

3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Everything is so fragile. 我们爱的人 我们自己 我们爱的东西

36分钟前
  • L‘Heure Bleue
  • 力荐

对于骑士,颅骨重伤和不能重握缰绳,哪个更痛?对于野马,大腿撕裂和无法驰骋草原,哪个更疼?大脑的信号传递不到手掌,生命的快乐满足不了生活。徒有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只能在颓丧的人生面前败下阵来。牛仔要照顾智障的妹妹、癫痫的兄弟,刷超市条形码,在夕阳下狂奔,之后懂得原来自己也在被照顾。

4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看得难过...是我本年度的海曼吧。同样是非演员,同样展现一个偏远的地域,同样是character driven,个人觉得这部比今年另一部片子传达情绪的渗透感强多了。

44分钟前
  • zy_
  • 力荐

几天前手不小心割伤,我望着那个小缺口一点点愈合消失。突然间终于明白这部电影动人在哪里了,没错,有漂亮的风景,有追求梦想而不得的遗憾,有家人的理解和扶持,但让它变得特别的是“愈合”,一道真实的伤口,一个年轻的骑士,在身体遭受重创之后重新找回了自己,这大概是生命中最幸福的瞬间

4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握紧与放手的鸡汤主题在导演的克制之下写成歌颂人类理性之美的散文诗,人的执拗对应马的野性,驯马就是征服命运,区别是臣服命运也能获得自由。美国独立电影的套路太多,好几个部分都感觉是陈词滥调。

50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和想象中很不一样,和马利克没太大关系、也没任何过度解读必要,就是简单朴素地拍了个关于坠落和放弃的故事,些许设定稍显陈词。男主有着细腻自然、有呼吸感的表演;地域感融入得很好,剧本写得单纯、专注。这种把一切都明了放台面上的拍法,就看观众心境进不进得去,最后半小时几乎一路哭过来的。#豆瓣标记的第5000部电影#

54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就不能一丧到底?偏要让他“活”过来。

56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7,以小见大的故事,里面藏了很多东西。影像也用了不少心思,未来可期。

5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赵婷拥有着动人,成熟,粗放而细腻的电影语言,这部作品里看到了她非常不中国却骨子里深受东方价值观影响的部分,像早期的李安。虽然可以把骑手看作是文艺版的摔角王,但影片最后部分的隐喻之死却让电影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气质。我认为赵婷只要不被漫威绊倒,她极有可能会是第一个拿奥斯卡的大陆导演。

1小时前
  • 品客
  • 推荐

叙事好弱所以前面80分钟无聊到爆,最后的煽情我也觉得太俗了。看完觉得没有对主角产生足够的同情去构成共鸣。景挺美。

1小时前
  • 孜然一身
  • 还行

难怪呢,由真实故事改编,所以逻辑、人物都特别对。这个骑手沉默笃定,关照身边的亲人,虽然他也身负重伤。人类最最扎实的一种力量都在这类人身上。

1小时前
  • Sabrina
  • 推荐

不能自已的手是个充满矛盾的载体,既导致了他梦想的破灭,又象征着紧握梦想不甘松开的力不从心。受伤的马儿死路一条,受伤的男儿梦想不弃。苍茫大地、落日夕阳,那份心余力绌、这份永不言弃,人有多渺小、心就有多庞大。

1小时前
  • 科林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