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过了一生

HD

主演:杨惠姗,李立群,刘明,文英,英英,丁也恬,萧志文,吴敏,邵罗辉,胡翔评,罗条慧,周平,林正明,蔡瑟芬,陈显元,陈玉辉,庹宗康,罗文诚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8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2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3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4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5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6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3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4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5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6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7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8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19我这样过了一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这样过了一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桂美(杨惠姗)孤身从南京来到台湾寻找未婚夫未果,暂住表姐家中,却被当下等佣人对待,为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她委身下嫁遭妻子遗弃的中年男人侯永年(李立群),成为三个孩子的继母,可是因为侯永年的嗜赌如命兼外养女人,令她犹如刚出狼窝又入虎穴。  生下孩子后,桂美为了生计同侯永年远赴日本替人帮佣,又因机缘在当地一家中国餐馆学得一手好厨艺后返回台湾,独立开了“霞飞之家”餐厅,可是在她勤俭持家之时侯永年却故态复萌,而更让她觉寒心的,是长大成人各有成就的子女以及媳婿的自私与无情。夜班医生 第一季大侦探波洛 第二季携父同游第五季一个人战争秀女布衣天子生存游戏2006三生三界情人劫绝代佳人诱惑法则妖怪人贝姆只属于我们的一天粤语女人的碎片孤胆义侠一命精灵宝可梦第一季无印篇出发团充电彩蛋鱼之子惩罚者第二季龙城小仵作双螺旋 第二季蔚蓝深海女子监狱 第六季台风民国大侦探鲁本·格斯瑞制片人吸血鬼日记 第八季我爱你,现在去死吧成龙历险记第五季换精计划伊比萨杀手精英硅谷第一季秘境寻宝切肤之爱温特沃斯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张毅和他的“女性三部曲”

再过三天就是张毅去世两周年的纪念日了,特以此文纪念这位只有七部半作品的导演。

2013年,阔别影坛二十多年的张毅以一部动画短片《黑屁股》(2013)“回归”影坛。在《黑屁股》的基础上,张毅花费数年时间,于2018年推出了动画长片《狗狗伤心志》(2018),这离他的上一部导演长片已经过去了32年。当我们以为在琉璃工艺方面已经功成名就的他将再次开启导演生涯的时候,他却于2020年11月1日病逝了,享年69岁。

2017年1月,中国台湾的中影公司悄然发行了修复版的《我这样过了一生》(1985)和《我的爱》(1986)的蓝光影碟套装。看过《玉卿嫂》(1984)后,我便“爱”上了张毅。他的两部经典之作推出蓝光影碟,我自然不能错过,便通过某宝买了一套来观赏、收藏。看完《我这样过了一生》和《我的爱》后,我确认了张毅的“女性三部曲”在台湾电影史上乃至华语电影史上都是有一席之地的经典之作。遗憾的是,《玉卿嫂》未能和《我这样过了一生》及《我的爱》合体发行——这样更有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玉卿嫂》修复或发行蓝光影碟的消息。这个“三缺一”何时能够补上?

张毅以编剧身份进入影坛,以《光阴的故事》(1982)开始导演生涯。

从《光阴的故事》中走出来的四位新导演,杨德昌无疑是成就最高的,其次便是张毅了,而他在台湾新电影时期的导演生涯仅有四年。从他在这一时期留下的六部长片和一部短片看,他的才华不输同时期的任何一位导演。如果他一直当导演,他会不会成为与杨德昌鼎足而立的电影大师?

张毅导演的前两部长片《竹剑少年》(1983)和《野雀高飞》(1983)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今更是被遗忘了,我也无缘观看。但据看过的影迷反映,这两部影片至少是及格水准之上的作品。

1984年,张毅迎来了电影生涯的高光时刻,他改编自白先勇小说的《玉卿嫂》获得了第21届金马奖的6项提名。更重要的是,正是这部影片让他和杨惠姗结缘,一番风波之后,他们携手走过了30多年的人生。

张毅的“女性三部曲”也可以称为“女性悲剧三部曲”。杨惠姗演绎的三个女性,一个是无依无靠的寡妇,一个是忍辱负重大半辈子的妻子和母亲,一个是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具有毁灭性人格的烈性女子。她们的身份、遭遇、个性似乎导致了她们的悲剧,但实际上,延续了数千年的男权社会是一开始就加载在她们身上的枷锁,她们在尝试挣扎的时候或偶然或必然地走向了悲剧。

在我看来,白先勇写《玉卿嫂》,是有着贾宝玉式的态度和情怀的,对玉卿嫂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与怜爱,电影同样延续了这样的情愫。在少爷眼中,她是漂亮、体贴的奶妈;在庆生眼中,她是温柔而又强势的御姐;在外人眼中,她是不甘寂寞的寡妇;在导演或我的眼中,她是一个女人的悲剧。

在影坛取得成功后的张毅,可以说是举贤不避亲,他接下来导演的三部影片,都是和他当时的妻子萧飒合作的。三部影片均改编自萧飒的小说,萧飒本人也参与了编剧工作。

《我这样过了一生》一举斩获第22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主角四项大奖,杨惠姗更因此成为金马奖历史上第一位连庄的影后。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张毅的蓝光影碟套装里没有《玉卿嫂》了,因为,《我这样过了一生》和《我的爱》可以算是“张毅-萧飒-杨惠姗”这个“纠缠三角”的作品集。在生命中的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的倾心尽力的扶持下,毫无疑问,《我这样过了一生》也是张毅导演电影生涯中的最佳作品。

《我这样过了一生》是一个女人的史诗,也是中华文明背景下20世纪下半叶女人的标本。杨惠姗蝉联金马影后实至名归,她增胖出演,大概是华语影坛自残式表演的先锋了。李立群饰演的丈夫与父亲,看似渣,但尚能反省、渐变,在中国男人中,应属中上水准了。时至今日,古老文明之下的中国男人,很多人仍下意识想去享受威权。

到了《我的爱》,曾经合作无间的“纠缠三角”彻底破裂了。其实,这一切,在《我的爱》的戏里已经有诸多“蛛丝马迹”:

戏里,小良(杨惠姗)是受害者,是强迫症与洁癖,是“复仇”者。戏外,写这个故事的萧飒是受害者,她同样有精神洁癖(爱情),在电影上映前,她写下了《给前夫的一封信》公开发表,致张毅、杨惠姗身败名裂,电影票房惨败,张、杨两人更因此告别影坛,投身琉璃事业。戏里,小三安玲以爱之名,理直气壮,飞扬跋扈。戏外,杨惠姗也不遑多让,爱得大大方方、奋不顾身、倾其所有。戏里,小良选择了玉石俱焚。戏外,两女一男最终和解,彼此成就。据说,张毅的女儿后来也接纳了杨惠姗(她没有生育)。对错有论,但我欣赏他们的胸怀与气度。

2018年,在《朗读者·第二季》第5期的节目中,董卿说:“三十年前,杨惠姗是台湾影坛炙手可热的电影明星,张毅也是台湾新浪潮电影最具代表性的导演,就在两人事业巅峰的时候,他们退出了影坛,一切归零,从头开始,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潜心钻研,终于恢复了失传两千多年的琉璃脱蜡铸造法,可以说,他们用时间熬成了最美的艺术,也用时间成就了最美的爱情。”董卿口中,张毅和杨惠姗是为了琉璃艺术而急流勇退,这难免有点文过饰非了。但张毅和杨惠姗在一起后,确实活成了志趣相投、形影不离、恩爱有加的“神仙眷侣”。采访中,杨惠姗说:“……我们工作在一起,当然生活在一起,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地方,几乎都是两个人一起,怎么可以这个人就不在了。……”从采访到朗读,张毅和杨惠姗始终手牵手,连摄像师都忍不住给了多个特写镜头,这种琴瑟和鸣、心心相依的是装不出来的,他们确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彼此。

杨惠姗在息影前出演了120多部电影,其中的一些电影我们可能永远都看不到了。很多影迷不知道的是,杨惠姗在成为台湾新电影的宠儿和金马奖的常客之前,其实演了大量的“黑电影”,曾是交际花、赌徒、杀手等角色的专业户,这和她在“女性三部曲”中被侮辱、被压迫与被损害的女性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杨惠姗如此高产,收入自然也十分可观。她又集漂亮、性感、妩媚于一身,她为何会看上相貌平平也不多金的张毅?

张毅算是一个才子,当上导演之前,他是作家、编剧。他编剧的第一部电影《源》便改编自他自己的小说。

《源》的前半部是移民史,后半部是开拓史,制作不算宏大,但颇具史诗格局与情怀。吴霖芳是真有其人,是台湾敢为天下先的民间英雄,但影片对他的无私似乎略有拔高。和张毅后来的“女性三部曲”不同,这是一部充满男性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品。

从《源》的故事来看,张毅是一位能够创作史诗式作品的作家,但他的文学创作很快便让步于电影创作了。

从文学才子到电影才子,张毅就凭这一身的才气俘虏了美艳不可方物的杨惠姗?

爱情是一种私人的个性化的体验,杨惠姗看上了张毅什么,我不得而知,但从结果来看,她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的爱》让张毅和杨惠姗声名狼藉、“狼狈为奸”,也是他们和琉璃结缘的开始——他们正是在拍摄《我的爱》的过程中(影片中的丈夫伟业是古董店老板)接触到琉璃。

他们当年“仓皇”逃离影坛,可能一时不知所往,琉璃就这么偶然地又必然地来到他们的生命中。

在他们的琉璃事业中,杨惠姗所付出的金钱和精力都是惊人的。烧光了积蓄后,杨惠姗抵押了自己及家人的房产,张毅则到处举债,好像还借到了前妻的头上了,萧飒居然还愿意借钱给他!熬了五、六年后,他们的琉璃事业才慢慢走上正轨。这是一个多么惊心动魄的创业故事!

在琉璃创作中,杨惠姗也是那个废寝忘食的手艺人,张毅感觉像是个打下手的。

有杨惠姗这样的伴侣,张毅是一个多么幸运的男人!

但张毅的幸运,不止这一次。

张毅和萧飒在一起后,萧飒很快便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之后便成为了名作家。而张毅此时仍郁郁不得志。

萧飒没有嫌弃张毅,还要呵护他作为一个男人的自尊心。

后来,张毅终于熬出头了,功成名就的同时,也移情别恋了。

萧飒写下《给前夫的一封信》的愤怒与怨恨,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其实,当时萧飒和张毅并没有离婚,萧飒称张毅为“前夫”,只是在心中与之决裂了。多年以后,他们都放下了心中的郁结,平和地办理了离婚手续。

给予张毅和杨惠姗重击的同时,萧飒也在创作上一蹶不振,暂别了文坛。

2005年,曹瑞原要将白先勇的小说《孤恋花》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萧飒被指定为编剧,可见她的文学才华是难以被遮蔽的。她也凭借该剧获得了2005年金钟奖的最佳编剧奖。

2015年,时隔二十年后,萧飒再度推出长篇小说《逆光的台北》。作家萧飒回来了,却再也回不到被那个世界上最幸运的男人伤害之前的样子了。

《我儿汉生》是萧飒早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是台湾成长小说的经典之作。张毅也将这篇小说改编为同名电影了。

电影《我儿汉生》(1986)是非常写实非常质朴的家庭戏、都市剧。在我看来,相对于60年代以《蚵女》(1963)、《养鸭人家》(1965)等作品为代表的经过美化的“健康写实主义”,《我儿汉生》才是接地气的发人深省的“健康写实主义”。

“健康写实主义”不应该只展示“健康”的一面,脚踏实地、直面问题的“写实”,才是“健康”的“写实”。

汉生这样的儿子,汉生妈这样的母亲,不只在80年代的台北,在今天大陆的大、中城市,都俯拾皆是。台北80年代已经是“堵城”,如今也差不多,不知道感叹其三十余年治理尚可,还是感慨其三十余年发展“滞胀”?

《我儿汉生》不像“女性三部曲”那么备受瞩目,但它的品质和现实意义,在今天看来仍然没有过时。我希望它能够和《玉卿嫂》一起修复,重映,发行蓝光影碟。

张毅的导演作品不多,作为他的拥趸,我期待在有生之年能够收藏一套“张毅导演电影作品全集”的蓝光影碟。

 2 ) 平凡就是答案

今天冬至,外面阴雨绵绵,和家人包饺子、吃饭,然后窝在房间里看电影,爸爸妈妈在客厅看综艺。很普通的日常,但是觉得很幸福。这也是女主努力追求的家庭幸福吧。

一部很老的片子,平铺直叙,将一个平凡女人的一生娓娓道来,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和故事冲突,安安静静,就像女主的性格、说话的声音,温柔如水。

年轻的时候爱过人,为爱做了那个年代不被允许的事情,坚持过,然后妥协。妥协之后并没有怨天尤人,努力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努力过好这一生。毕竟爱情这件小事,对于一生而言又算得上什么?现代社会把爱情吹捧到了天上,好像不跟一个最爱的人在一起,这一生就白活了,不跟一个最爱的人结婚,这辈子就该孤独终老。但谁能保证你这辈子就一定会被爱情光顾呢?谁能给你个进度条或者时间期限呢?没有爱情我们依旧要过这一生,依旧要体验完整的人生,和这世界纷繁复杂的情感羁绊。其实片子的女主和《爱乐之城》的女主,还有《和莎莫一起的500天》的男主一样,爱情来过,感恩有这般欢喜的体验,能够一直拥有是恩赐,如果不能,那就收拾好心情继续前行。如果爱情没来过,没关系,爱情这件小事,对于你完整的一生而言不过是小小一块空白。

电影的年代背景,女主并没有多高的学历或者素养,但是她却拥有许多的生活智慧,比如目标感、坚韧、认真、开明等等。印象最深的是女主送大儿子去横滨学厨的路上,女主说,学厨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决定要做就要努力做好,不能半途而废。其实整个电影,女主的一生不都是在诠释这句话么?从她妥协嫁给男主续弦开始,她就决定要让这个家有好日子过。不管是后来男主赌博、失去工作,继女不合,经济压力等等,她都没有放弃完成过她的决定,看似柔弱,却又一股坚韧的力量,一直在努力实现自己的决定。大学毕业后我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我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感觉自己碌碌无为,淹没于世俗大流。我觉得,没有个神圣伟大的理想,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或者没有做到极致的爱好,就不能称之为人生有意义,我不愿意接受我的人生平凡普通,我觉得这样活着没意义。以前,我甚至听不懂《平凡之路》,就在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此刻,我好像突然明白了,像女主这样,认定人生的目标,哪怕只是过好这平凡的一生,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我好像突然能够明白我的妈妈、我的小姨,他们都是如女主一样的人,也是大多数中国传统女人的写照,他们拥有宝贵的人生智慧,这一生都在努力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忠于丈夫,维护家庭,关爱子女。做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哪怕平凡普通,这不就是人生的意义吗?有人说,继女在最后放弃继续深造的想法,留下来经营餐厅是高知女性对传统女性认知的妥协,我认为其实不然,平凡没有什么不对,她不过是更加明白什么对于自己才更加重要。

人生哪有什么对错好坏,希望你真的开心就好。

 3 ) 我这样过了一生

张毅导演,杨惠珊和李立群主演的电影《我这样过了一生》,改编自台岛“新女性主义”作家萧飒的小说《霞飞之家》,以一个寄居亲戚家的平凡女子桂美婚嫁前后的生活,展示中华女子传统的美德和为了家庭的牺牲精神。时间跨度30余年,电影以现实主义的手法,以桂美辛劳一生的时间顺序为走向,翔实地记录着一个台岛平凡女性含辛茹苦、相夫教子的故事。影片朴实、自然,导演以传统的儒家观念为依托,塑造了一个勤劳、坚韧、宽容的中华妇女的典型形象。
幕后制作:
上世纪80年代初,台岛经济腾飞,使得一些学者、作家开始反思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转换时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渐变的过程,故而,在这部影片里导演用心塑造了这样一个典型人物:桂美。电影开始时桂美的表姐为其介绍男友,厨房里的桂美忙碌地做着家务,导演以长镜头真实记录了细碎的厨房劳动。导演在整部电影中灵活运用长镜头,以纪实风格将桂美半生的生活状态展示给观众,以中景和远景客观而含蓄地记载桂美人生路的足迹,并通过人物对话传递着导演的人生观和处世准则。桂美嫁给永年之后,生了一对双胞胎,加上永年前妻的三个孩子,她成为了五个孩子的母亲。而永年因为赌博丢掉了饭碗,困顿的日子里桂美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担了家庭的责任,任劳任怨做贤妻和良母。这个过程里,桂美自强、自尊、不卑不亢,她的处世不惊、有主见、有原则的生活态度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桂美的一生是辛苦的,但是,她的儿女因为她而学到了人格力量,传统的伦理观念使得电影有了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虽然有着戏剧化的成分,但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心中都有着“善有善报”的美好愿望。至少垂危之时的桂美是幸福的,永年改过自新尽心尽力服侍重病的桂美,儿女长大成人,各得其所。骨子里张毅导演是一个老派的中国男人,所以,忠孝节义的儒家思想起了作用,虽然对于现代的轻浮而言有些背时,但是,它的存在确实让一个国家有了一个恒定的基础。除去纪实风格,极具特色的台词也为影片增色不少,显示了导演对当年台岛转型期社会变迁的细致观察。整部影片叙事流畅,以桂美的故事折射台岛的民生、民情。所以,影片获得第20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张毅、萧飒)、最佳女主角的殊荣。杨惠珊获得这个荣誉是众望所归的,杨惠珊以《玉卿嫂》、《小逃犯》成名,以此片达到演艺事业的顶峰。她为了演好这个时间跨度30年的角色,为了贴近角色本色,因为剧情需要增肥17.5公斤。

 4 ) 前行而无悔——我这样过了一生

    首先说无悔可能是不对的,她最后看到曾经的未婚夫的信和照片时,怎么不会幻想如果当初找到了他是会怎样的一种人生。但是这也就是人生的无奈之处。也是我看书看戏爱哭的地方,想起暗恋桃花源那个片段,最痛心的无非是“如果”“想当初”这些字眼,那些无力改变的已然消逝的。此时是感觉到人生的渺小的时候,我们面前的是星辰大海,磅礴无情,“动物”的感情和其他无情的存在从来是两团无处交汇的物质。好吧,思维有些跳跃。。相对于客观存在,情志和意识这种东西想多了只有想到一条死路上去,所以就会觉得无望,委屈。莫名且无耻的有点理解了阮籍的穷途之哭。对啊,时间只有一条路,人生走到尽头就没路可走了,不对,路在,你不在。也不对,你不在,什么路也不在。
    好小家子气的想法。
    我就是想看看她是怎么过的这一生,才点开了这个电影。最近想看女性电影,因为正活得迷茫。很多事情不知道要怎么做,想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且不说执行起来有多难,光是把原则定下来就已经不容易了。但我还在自己找路子,我就还对自己有希望。就像他们说的,三个月不看书没关系,三个月不看书而没有愧疚感就不对了。不多说,还是回到电影,说说我学到了什么吧。
    首先,洒脱自如,落落大方。这是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改变的。在电影里也只是一些无关紧要处的细节,或是因为传统女性的礼数才显得她拘谨。细节处如相亲时的低头不语,不会过多询问男主;约会时也不说话,所以后来是迫于表姐夫妻的嫌弃才做出下嫁的决定。这一条是我时刻注意电影中人物交谈时手和身体的姿势等,所以有时候就不要太纠结自己看起来怎么样,做当时该做的事,就会把重心放对,就会洒脱自如,落落大方。这一条的前提是一定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所以有主见有原则的人看起来会更加舒展大方。
    第二,我想说是逆来顺受的,但又觉得不对,逆来,一定有解决办法,你要去找到它。电影中出现很多次,本来我以为她会忍气吞声继续下去的,她没有。从去询问丈夫离职原因,到主动抓住去日本的机会,觉得在日本魏家不爽又跳槽去餐馆。包括后来丈夫外边有女人,她选择离家也是如此毅然的决定。对,你有原则,超出其外的你要怎么去面对,这也是人生一大课题。”逆“无非是超出你的原则之外,你无法忍受的事情。你要选择改变,或者选择离开。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大概是当你丈夫有了别的女人,你只有两个选择,离开他,或者原谅他,但她觉得这两个都不好。此处又是我的哭点。嗯,人生有时候真没有更好的选择,两条路都不好。人本来那么脆弱无力,而女人更脆弱无力。所以女人可以活得尊贵而美好,却也最容易一不小心就活得邋遢又局促。
    第三,始终对生活抱有希望。打工时,她会想到挣到钱回台湾开一家自己的餐馆。丈夫庸碌、死脑筋的形象正好是她的衬托。后来她不是实现了开店梦吗。你要有梦想。其实我好多年没有真正想过我的梦想,最多是掠过脑海的风景园林师插画师保护自然的生态学家植物作家等。重点是“掠过脑海”。某些时候想起愿望,我才觉得我身体里有能量。现在需要做的是找到一个主要的倾注精力的事情。人生做不了那么多,其它只能割舍掉,不算事情,算作怡情。
    第四,女人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很多例子。不只电影里,从我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都数不胜数。一个家庭拥有怎样的女主人,不只决定了家庭的秩序和经济,最重要的是关乎孩子的成长。包括温饱,沟通,气氛,习惯,等。不想多说。现在要好好修炼,为了将来如果我有一个家庭。电影中不仅表现了她作为一个继母对孩子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她的思想素质对孩子的影响。大儿子学厨子时,她说你自己选的,不过学哪一行都没关系,都可以学出个名堂来。大儿子在日本学校打架回来也说到“是你说如果他们再骂我清国奴就让我揍他们的”,此处也有触动到我。大女儿怀孕时她理性的解决办法也让人佩服。我相信,如果不是她,孩子不会成长得那么好。
    最后,人生要无悔得勇敢前行。我们都会老。但是你按你的原则活过了。也没什么后悔不后悔了。不能贪心。平淡又不平淡,都是相对。
<图片1>
开开心心 做认为对的事情。
这样过一生。

 5 ) 霞飞之主

宿台湾但不是故土,泊日本仅只为谋生,新婚丈夫了无音讯,再嫁之人携女抱男,打牌小赌,没有前程,出轨她人,偶有不忠,但又能怎样,还不是要守着大大小小,围坐在台风夜入水的卧榻上,等一个不知道回不回家的人

儿子谈不上出息,女儿离经叛道,未婚先孕,及大了都是各有各路,离散而去,半生漂泊,一户霞飞之家的生意,是对沉重生活而言,为数不多的支持与安慰,是对她漂泊半生的见证与肯定,相比夫君儿女,好像物质上的存在,才是更加实际与可靠的

所有这些,似乎即是她作为一个女人,在不够稳定的社会里,所需要依托男人,才能过得下去的寻常一生,而男人呢,不也是如此?

 6 ) 我这样过了 一生

怎样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一生,才算没有虚度一生?

影中其实有一个对比,一边是希望赚钱了回去自己开店当老板,一边却说开餐饮开倒闭了的不知有多少。确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成功的老板,也见过很多失败的老板,从概率、直觉上来讲,失败的比例会更多,所以我们也就如此安慰自己,安心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悠然自得”。

不想当将军的不是好士兵。年轻时谁不是豪气冲天,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但经历岁月的洗礼,大多数人会变得麻木。以前或许还有自立门户的自信,而如今已被生活磨平的棱角,似乎一辈子也就只有“打工”当下属这条路。

见得越多,越是觉得领导、老板不容易。看过当老板的同学风光无限羡慕嫉妒恨,也看过周六周日加班汇报的领导,或许我还是更喜欢回归家庭,更喜欢当前周末与工作“隔开”的生活方式,或许这就是我这一生的命吧,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领导,人人都是老板,再随遇而安地安慰下自己吧......

 短评

“为什么要容忍的总是女人?”没问到点子上,没有好的命题自然就不会有好的展开,展开即是我们常见的以耐力跑完全程的悲情马拉松故事。

8分钟前
  • 一苇杭
  • 还行

桂美第一次发现丈夫赌博是一个雨夜去给丈夫送伞。丈夫出轨是在一个雨水淹了半个家的超强台风夜。而桂美的一生就是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雨交加中走过来的,湿漉、泥泞、狼狈,但她坚韧、倔强、有骨气地走完了这殊为不易的风雨一生。

9分钟前
  • 时徙生
  • 力荐

几场室内戏,将演员有层次地分布于狭小纵深空间中,利用门道和家具取景构图,借助深焦镜头和摄影机的推轨,放大演员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情绪内敛饱满、张力十足;叙事方面则承袭自民国初年以来未遭断层的文化样式,全片流露着中国传统文学的散文诗式叙事风格;隐忍良善的女性,却有着极强的自尊和韧劲,这种韧性亦是温柔,是女性独有之美;女人之间的谈话抱怨和男人之间静坐抽烟,一动一静的对比刻画男女间迥异的性格与心境。关于暧昧的中美日台关系、绕不开的家国意识、复杂深切的民族情感等等,亦都有涉及。逐渐开放的社会政治氛围、回暖却不明朗的两岸关系,以及一批受过良好教育且富有的观众群体,为即将到来的一系列台湾新电影佳作做好了准备。好。

11分钟前
  • Maurice
  • 力荐

台湾电影没有花哨华丽的视听手法,也没有炫技耍结构的剧作构思,就是有一种随和、源于人们本身的亲切。反观大陆电影,创作者还是太浮躁,太于急功近利。另外,电影是视频,可以借鉴戏剧,但必须与戏剧割裂。《我这样过了一生》、《小毕的故事》等,就是这样“流水账”的描述,才能展现影像魅力,而不是经过了人工的选取,将戏剧搬上银幕。

13分钟前
  • 青山羊先生
  • 推荐

台湾庶民剧,还不错,这片贵在平实,老老实实的拍,老老实实的演,不玩花样,不走捷径,不煽情,讲人话,不过也因为平实,还缺那么一点点滋味和电影感,后来杨德昌再拍庶民,就进步大了。中影修复版本还是稍微有些遗憾,很多地方亮度调得太大,亮得晃眼,包括白天外景、内景,都是白花花的不舒服。

1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伟大的质朴的现实主义作品,杨惠姗的表演丝丝入扣,毫不做作。李立群也是立体的人,而不是脸谱化的表演。整部电影的调子非常深沉,120分钟跟着他们活了半辈子,泪水都留在了心里。很多经典的场景,都处理得异常高级。导演、编剧和演员们也从来不低估观众的感受力,所以给得很节制,也完全无套路。是可以一直看的电影。

15分钟前
  • 张敞
  • 力荐

善良的人却不被这个残酷的世界善待:她穷尽一生让这个家摆脱贫困并渐渐过上好日子,然而命运却不公地一次又一次跟她开起了不怀好意的玩笑……看着成年后部分子女的自私表现,真是寒心又无奈,对比之下,也因此更加庆幸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能拥有很棒的爸妈和挺幸福美满的家庭!P.S.:对白→钮承泽,……

1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女主角就这么苦了一生,问题是,这种循环还要继续下去。除了杨惠珊之外,李立群有几处演的也及很好。

2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历经近三十年的婚姻家庭私史,较少的嵌入历史时代特殊事件,反而使得故事可以超越具体背景,提炼为更普世化,体察传统家庭观念在现代生活中的演变,每个人都可能是这个“我”,或者身边听说过这样的“我”。坚强有根性的女人,轻佻不顾家的男人,叛逆闯出祸的孩子,吵过闹过也打过,好在都逐渐理解对方,用包容实现了和解,所谓家庭往往就是如此的存在。

21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80/100 尽管依然还有诸多不满意之处,但在《香蕉天堂》之后观看反而对前半段的克制颇有好感。情节上与日本有关,其实景别、机位等镜头设计上怀疑也学习了小津等日本家庭电影。“水再漲,我們就掀了天花板上屋頂去。”这一幕确实有女性引领的诺亚方舟之感,也想到《罗马》结尾海边那个镜头,“女人总是孤身一人”。 #DCP2K

23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剩女们千万不要一时恨嫁贱卖了自己。乱麻般的生活挣扎在柴米油盐里本已悲苦,偏偏还有个不着调的老爷们在一旁添油加醋,注定餐具杯具一应俱全地人生。女主人公柔情内敛,内心却又坚强,对生活坚定不移,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杨惠珊演的真好。难得张毅不絮絮叨叨。

24分钟前
  • via。文
  • 推荐

“丈夫有了女人,比赌钱更叫人寒心,可是你也只有两种选择,离开他或者原谅他,两种都不好,我都不想选,可必须选一样”。原来人的一生不过就是一部电影的长度。怅然中。桂美,最典型的中国女人,坚韧包容倔强清醒。看着老年的她,身边儿孙绕膝,有一种说不清的魔幻感。十年几十年,曾经受过的累吃过的苦流过的泪,全部不过是当下的这一天这一刻。过去和未来都是虚幻的无意义。这一部其实与《海滩的一天》有些类似,没有什么特殊花哨的表现手法,正正经经老老实实推进,这就是最真实的人生。

27分钟前
  • 一抹隐身
  • 力荐

他们两个后来不再拍电影实在遗憾。杨惠姗真的可以展示不同风貌的女人,这个片子把中国女性的命运比较完整的呈现了。到了年纪就给你配个男人,嫁到别家,当女仆、陪睡、生儿子,生一堆孩子,然后生活稍一稳定,保准了给你新的课题,丈夫出轨了,赌博了,工作没有了,女人你甭想闲着了,还好本片女主还没有被家暴呢。家庭条件好的,也给你找个夫君,并且老丈人提拔女婿,等女婿翅膀硬了,老丈人也过世、失势了,必然的,男人这多年忍气吞声,是一定要发泄出来的。还好,她的女儿在15岁经历了流产后,这个后妈精心呵护,小姑娘也争气,读了大学,有的选择,可以不结婚,承担家业。1985年已经过去34年了,女人的选择还是越来越明晰了,自立自强,不要被男人绊住手脚,想生孩子,找个好精子即可,不需要跟他组成家庭,那里你什么都得不到,全是损失

31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一个被时代裹挟着坠入底层,却不肯就范的女人一生。在台湾寻亲未果,只能在表姐家寄人篱下的桂美,为了寻求一个自己的家,嫁给了拖着三个儿女的候永年。 本想做个贤妻良母,在家好好照顾子女,不料不成器的丈夫怕苦怕累,嗜赌成瘾,不久就丢了工作,还偷走了桂美为生产借的高利贷。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不肯吃别人剩下的食物的桂美从此挑起家庭重担,带着丈夫和孩子去日本做佣人,去酒楼打工,回台湾开餐馆,日子刚刚开始好,丈夫又开始在外面养女人……风风雨雨中,儿女长大了,桂美也老了。这个善良又自尊自重不服输的女人硬是凭一己之力养育了五个孩子,白手起家拥有了自家产业,曾经叛逆的继女虽然从来没有叫过一声“妈”,却是照顾着店照顾着桂美的贴心人,而丈夫,也守在病床边嘘寒问暖。虽然坎坷艰难,这一生,桂美到底是赢了。电影淡而有味

35分钟前
  • 萌萌妈妈
  • 力荐

男人性子钢,女人性子韧,关键时候还是女人的韧性维持着。人的一生眨眼就过去了,重新审视却发现如此简单。

36分钟前
  • Comel
  • 推荐

1、一个女人的史诗,也是中华文明背景下20世纪下半叶女人的标本。2、杨惠姗蝉联金马影后实至名归,她增胖出演,大概是华语影坛自残式表演的先锋了。3、李立群演的丈夫与父亲,看似渣,但尚能反省、渐变,在中国男人中,应属中上水准了。古老文明之下的中国男人,很多人仍下意识想去享受威权。4、戏外:原著/编剧萧飒是导演张毅的前妻,两人共创“女性三部曲”中的两部,分道扬镳后,萧飒在创作上一蹶不振。而张毅“出轨”的对象正是该片的主演杨惠姗。张、杨八十年代中期急流勇退,创办琉璃工房,竟然也成行业标杆。5、杨惠姗在成为台湾新电影的宠儿和金马奖的常客之前,其实演了大量的“黑电影”,曾是交际花、赌徒、杀手等角色的专业户。

37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一直很喜欢台湾的这一类影片,不全是文艺感,不全是爱情,很生活,很平凡,很有内心的触动。今天不回家、YIYI

38分钟前
  • 杜小若
  • 力荐

两年前跑去徐汇图书馆借萧飒的原著《霞飞之家》未遂,两年后终于看到这部电影,杨惠姗的表演和为角色增重44磅的敬业精神都让人赞叹,李立群也刻画出了一个无用又嗜赌的丈夫。张毅和杨惠姗所过的一生也是传奇,虽然现在新领域的成绩也值得祝贺,还是觉得他们离开电影界实在是一大损失。

39分钟前
  • 新月
  • 力荐

杨惠珊演得真好,果然为角色增肥了,看完想把张毅女人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也看了。那个年代的女性还是很伟大的,为了过日子往往没得选择,联想到有两个表弟都是李立群型的男人,一个好赌,一个在外面有女人,结局都是离婚,有孩子也照离,毕竟时代不同了。

42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丈夫有女人,比赌钱更叫人寒心,可是你也只有两种选择,离开他,或者原谅他。我觉得两个都不好,可是总要选一样啊。”女人,尤其是做母亲的女人,真的很伟大。

43分钟前
  • 安短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