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决斗

HD中字

主演:朱迪·科默,马特·达蒙,亚当·德赖弗,本·阿弗莱克,哈丽特·瓦尔特,埃里克斯·劳瑟,马尔顿·索克斯,威廉·休斯顿,奥利弗·科顿,内森奈尔·帕克,塔露拉·哈登,布瑞恩尼汉娜,伊恩·皮里,迈克尔·麦克埃尔哈顿,山姆·哈兹尔丁,克里夫·罗素,朱利安·弗思,柔伊·布鲁诺,亚当·那加提斯,卡伊姆赫·O'马莉,约翰·卡瓦纳,泽利科·伊万内克,克莱尔·邓恩,保罗·班迪,布朗提思·佐杜洛夫斯基,Peter,Hudson,Dimitri,Michelsen,科林·大卫·里斯,勃斯科·霍根,布莱恩F.穆尔维,Thomas,S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2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3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4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5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6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3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4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5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6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7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8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19最后的决斗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票房惨败,但这是真正的年度必看

作者:Bind

84岁高龄,一年还能有两部亲自执导的电影上映。

到如此高产的,估计也就大导雷德利·斯科特了。

可惜今年老雷的辛苦付出没能带来相应的票房回报,《最后的决斗》的表现表现可谓惨败。

票房失利是真,不过该片质量也是实打实的出类拔萃,称之为年度必看毫不为过。

电影改编自埃里克·贾格所著的欧洲历史小说,聚焦中世纪法国的最后一场司法决斗。

提出决斗的尚德卡鲁日是国王麾下一位骁勇善战的骑士,出身于显赫的卡鲁日世家。

瘟疫夺去了他的妻儿,百姓也劳力受损,收租锐减,家族财富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为了加强自己衰落的家族势力,尚选择和背负着叛徒恶名的迪布维尔家联姻。

年轻靓丽的玛格丽特成为了尚的妻子,她所继承的财富成了尚眼里的囊中之物。

而被提出决斗的是护卫贾克勒格里,高大风流的他是皮耶伯爵的心腹宠臣。

尚和贾曾是战场上的好友,但后者借助皮耶抢走了本为玛格丽特嫁妆的封地。

在尚提出控告后,二者还剥夺了贾的父亲传承给他的贝列姆上尉一职。

然而决斗不是为了土地或职位,而是为了证明贾克勒格里所犯下的奸淫罪行。

玛格丽特坚持贾克勒格里趁机强暴了自己,但对方却矢口否认一切指控。

为了名誉和复仇,尚选择发起司法决斗,让上帝做出公正的判断。

如果他赢了,那贾克勒格里所有罪名成立。

如果他输了,玛格丽特就会因为诬告罪而受到火刑处死……

该片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但老雷三幕式的巧妙处理升华了全片。

152分钟的《最后的决斗》,共分为尚德卡鲁日、贾克勒格里与玛格丽特三幕三种视角。

这种罗生门设计,细节是不同视角的重中之重,那么就先从两位对决的男性开始。

在尚德卡鲁日的眼里,自己是位颇具威名的骑士,关爱妻子且备受不公。

贾克勒格里在战场上感谢自己的救命之恩,背地里却各种背刺,令他十分愤怒。

而在贾克勒格里的真相中,他才是在战场上救了尚的大恩人。

贾风流倜傥、饱读诗书备受皮耶伯爵青睐,而尚则粗鲁蛮横忘恩负义。

尚的视角省略了他在贵族面前发怒出丑的场面,体现了其对权力与名誉的渴望和重视。

贾虽然没有怎么省略,却在不断扭曲事实,强调自己所作所为的正当性。

不论是巧取封地还是豪夺职位,这都是他应得的,其表现可谓极度自恋。

当二人在宴会上表面握手言和时,双方都说是自己以国王之名谅解了对方。

可在玛格丽特的真实视角里,很明显尚撒了谎,他仅仅是幻想自己足够体面、大度。

贾说话的声音也不如他想象中的高亢,反而有气无力。

两个男人的视角对比,充分展示了二人的性格特点:一个迷恋财富名誉,胜负心重,另一个则自大自恋,格外贪婪。

但这时他俩还保留了各自最后的体面,至少是深爱家庭和风流倜傥的。

最后玛格丽特的女性视角揭开了男人们最后的遮羞布——两个家伙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属于玛格丽特的第三幕,标题是「真相」,这两个字在画面上的停留时间最长,内容也最为残酷。

回看前两幕,男人们纠结于名誉钱财和肉体,玛格丽特在故事里只是工具和引子。这也概括了大量男权视角中女性的身份和地位,被物化并剥夺个人意志。

尚的世界观中,妻子只是生育机器,是自己的财产,玛格丽特是为了传宗接代和让丈夫继承遗产而存在的。

当父亲去世,他的母亲就会流离失所只能投靠儿子,女人全然是靠男人供养的生物。

而在贾的认识里,女人则代表着肉体性欲,是男人发泄欲望的工具。

宴会上的淫乱,皮耶家夜晚的乱交,女性都以性的身份出现在他的故事中。

生育、性欲、名誉与金钱,这便是两人对女性的定义。

玛格丽特在他们眼中仅仅是个挑动欲望的金发可人儿,在故事中无足轻重。

但当进入玛格丽特的真相,人们才能发现她的痛苦、绝望。

自认为爱家的尚脾气暴烈,对妻子有着各种要求,母亲也因儿媳没怀孕而百般刁难。

玛格丽特就像尚虐待关在马厩里的母马,没有自由没有快乐,在堡垒中不见天日。

她热爱工作,能把家族事务管理得有条不紊,可丈夫却因她的穿着大发雷霆。

来自四面八方的生育压力,失去自我的个人生活看得让人喘不过气。

当玛格丽特向丈夫控诉自己的遭遇时,在尚的视角中,她说:「我被强暴了。」尚马上投以安慰和怀抱,像一个尽职尽责和心生愧疚的好好丈夫。

而实际上她说的是:「他强暴了我。」尚则是怒火中烧质问她是不是勾引了对方。

没有一点安慰,而是一场兽欲的疯狂宣泄,因为他必须再次霸占妻子的肉体。

和现今许多无良报道拿女性受害者做噱头,反而放过加害者的大名一样。受害者有罪论和对加害者的放过,都是对无辜女性们残酷的二次伤害。

而强暴案的经过是怎样,贾眼中的浪漫一瞬又是不少罪犯和好事者意淫的美梦。

贾认为事情源于宴会,被丈夫要求行亲吻礼的玛格丽特面带微笑是对他有好感。

二者在会期间谈论书籍诗词,玛格丽特跳舞时更不时的看向贾。

各种细节都让他感觉对方这是爱上了自己——大帅哥贾又诱惑了一位美人。

当其趁机进入堡垒时,追逐中的玛格丽特故意脱掉了鞋,欲擒故纵地引诱着他。

但对玛格丽特来说,这是场恐怖的无妄之灾。

丈夫要求行亲吻礼时,她的脸上写满了尴尬与困惑。

会上友好的交流在她的记忆中更是没有丝毫地位的逢场作戏,又谈何挑逗。

惨剧发生时,她惊慌失措地跑掉了鞋,在空无一人的堡垒中声嘶力竭。

而这些绝望的反抗,在贾的眼里竟然都是挑起性欲的诱惑勾引。

在前两幕中事关荣誉的高尚决斗,此时只剩下绝望、肮脏和无力的悲伤。

女性做了什么,在强奸犯眼中都是勾引,而旁人又觉得什么都是女性的错。

尚强暴了她的人生,贾强暴了她的肉体,而最终的审判与决斗强暴了她自始至终追求的正义。

审判伊始,玛格丽特身边的友人家人一一背叛了她。

原本关系较好的女性竟然因为她曾随口附和贾很帅气,而认定玛格丽特是在说谎。

同为一家的尚母认为她在令家族蒙羞,自己也曾被强奸而从未发声,至少她还活着。

这让人不禁想起前段时间塔利班发动各种女性禁令时,有人居然说她们能活着就不错了。

正如教会中大多数人有强奸案底,审判席上的法律规定妻子是丈夫的财产。

人人关注着玛格丽特的性生活是否愉悦,而完全无视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男权压迫下的偏见与愚昧荼毒着一些女性的思想,把控着男性视角下的所谓正义。

最终,尚也背叛了她——丈夫从未告诉玛格丽特,如果决斗失败,她就要遭受火刑。

玛格丽特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能掌控,决斗除了关乎两个男人的名誉,又哪有什么真相。

不幸中的万幸,尚赢得了胜利,贾被匕首捅死,尸体扒光示众。

尚就像凯旋而归的将军被众人簇拥欢呼着,他的耳边尽是人们的喝彩和喧闹。

此刻身穿黑衣的玛格丽特却听不到任何喜悦的声音,因为这绝不是属于任何女性的胜利。

追求公道的她,最后还是沦为了男人证明自己的工具,而不是一个人。

这场决斗是尚和贾最后的生死之战,但不是女性向男权发起的最后决斗。

丈夫死后享受自由的玛格丽特,在被两把长剑夹在其中时并没能获得任何公道。

尚德卡鲁日、贾克勒格里以及旧时法律、教会所代表的部分思想,时至今日也可以说是阴魂不散。

雷德利·斯科特巧妙地从史诗决斗出发,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充满了现代思考的女性故事。

三幕式架构细致挖掘每一个人物的细节特点,用他们的一举一动重现了那个旧时社会。

诸多从表情到台词的细微差异格外有力,如同一个个小刺直扎谎言的最深处。

几位演员的发挥都非常出色,尤其朱迪·科莫把人物心理的外化表情拿捏到位。

由男性视角打掩护,最终以女性真相击碎一切,更富有力量和讽刺,堪称完美。

一亿成本打造出来的中世纪世界也相当考究,一如老雷过往史诗片的精益求精。

如此精良的大师之作,最后票房成绩仅仅止步于2891万。

唏嘘之余也不禁让人思考,新时代电影市场的巨变之下,这种作品已经难以获得相应回报。加上愈发冷落的古装题材,《最后的决斗》会不会是老雷最后的古装电影?

好消息是,雷德利·斯科特还在筹备《角斗士2》。希望雷导能继续奋斗在影坛一线,为观众带来更多杰作。

 2 ) 不是中世纪的最后一场决斗,是从古至今的女性哀歌

中世纪的强奸犯会梦到八百年后的今天吗?

先吐槽一下电影的预告片和宣发,如果不是好几位朋友看完之后强烈推荐,我就要错过这部看起来是个展现男性荷尔蒙的中世纪无聊故事,却其实是一部制作精良、借古讽今的现实主义女性电影了。我工作日晚上在AMC看完半夜回到家不立刻睡觉,喝了杯热可可在这里肝影评,就是想要安利北美的朋友去贡献票房,如果这部电影惨淡收场,以后可能就再难看到类似制作水平的作品了。

本片主要推荐给

  1. 女性主义者:下文会详细叙述;
  2. 中世纪故事爱好者:本片投资巨大,场景大多实拍,服化道非常还原中世纪的历史场景;
  3. Ridley Scott, Matt Damon, Ben Affleck和Adam Driver的粉丝们(本马达CP粉也可以嗑):四位白男算得上直男之光,特别是Pearl Street Films(呆蒙和大本共同成立的电影制作公司,《海边的曼彻斯特》制作方)主动牵头制作这部女性主义大片,三位男演员自毁形象出演反派角色为Jodie Comer做绿叶;雷老爷子八十好几了,执导得尽心尽力,从他七八十年代拍摄的《异形》和《银翼杀手》到九十年代脍炙人口的《末路狂花》等作品都可以看到他一以贯之的对女性视角的关注。
  4. Jodie Comer的影迷:女主太美了,演技也非常好!!每次她一出现,我眼里就看不到别人了。

Jodie Comer

ALIEN

THELMA AND LOUISE


不多废话原本的决斗故事了,因为三位编剧,Nicole Holofcener, Ben Affleck & Matt Damon把原作改写成了颇具当代视角的以强奸案件为重点的剧本。这是达蒙和大本二人继《心灵捕手》之后首次再度合作写剧本,他们觉悟很高地请来了著名女性编剧Nicole (《你能原谅我吗》《欲望都市》)对女主角视角的戏份进行编写,最终呈现了这部极具当代视角,批判和讽刺色彩浓厚的电影。

简单概括电影内容,主要讲述发生在14世纪法国的一个强奸案件:Jean de Carrouges(Matt Damon饰演)和乡绅Jacques Le Gris(Adam Driver饰演)曾经是好朋友,但后来因为利益纠纷变成了仇敌,摩擦不断。某次Jean战争归来后他妻子Margerite de Carrouges(Jodie Comer饰) 向他指控Jacques趁某天城堡无人时强奸了她。Jean为了自己的面子向法国国王请愿与Jacques决斗,由此确定Jacque是否有罪。如果Jean胜利了,证明他妻子说了实话,Jacques有罪;如果Jacques胜利了,说明他妻子在说谎,Margerite将被实施火刑作为她“诬告”Jacques的惩罚。

电影用罗生门的拍法先后展示了女主的丈夫Jean、强奸犯Jacques和作为受害人的女主Margerite三人的不同视角。展示顺序也极为考究,将整件事最为关键的女主的叙述放在最后。在前半段两个男人的视角里,Margerite就只是个有着美丽面庞和金色长发,惹人怜爱的女子;在向丈夫指控Jacques的暴行之前,她都只会乖顺附和,或者用灵动美丽的双眼温柔地注视着他们。但我们看到Margerite讲述的故事之后,前半部分自以为是好丈夫的Jean和自以为女主钟情于他的强奸犯Jacques的可笑嘴脸立刻被揭穿了,嘲讽力度和戏剧效果拉满。


—————— 剧透分割线 ——————

电影名为《最后的决斗》,决斗却是整个故事里最不重要的部分,当然,只是对于我们现代观众来说——拍得十分精彩的决斗过程对我没有丝毫吸引力。导演大概洞悉了观众心理,十分配合地在每个决斗的转折点上给足Margerite镜头。我们从头到尾担心的只有这个事件的受害者Margerite的命运。

加剧了讽刺的是,身处故事里的人们显然不是这么想的,所有人,包括号称为了Margerite冒着生命危险发起这场决斗的Jean,她的丈夫,都不在乎她在强奸罪行中受到的伤害和屈辱,不在乎正义没有降临到她身上,他们只在意,到底谁能赢得决斗?到底谁是更胜一筹的男人?

当Jean终于赢得苦战,将象征荣耀和胜利的匕首先后献给国王与妻子之后,和妻子一起骑马离开角斗场时,沿途群众如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庆贺都是冲着Jean去的,没有人关心决斗的起因是一个女人想要寻求正义,也没有人关心这个女人的控诉都是实事,她受到了侵害。

影片从头到尾,人们的焦点都是“他他他和他”,女性在这个故事里,只是联姻的工具,帮助家族传宗接代的子宫,是男性气概的战利品,是炫耀的资本,是某个男人的所有物,唯独不是个人。

她的丈夫自以为体贴温柔爱护妻子,甚至甘愿为了妻子冒生命危险去决斗,正当他自以为是的男子气概混合了即将报仇的雄心壮志累积到顶峰的时候,被Margerite一句话就戳破了真相:You're not doing this for me. 他只是为了抓住这个机会可以正大光明地向多次羞辱他的Jacques复仇,他只是为了维护他自己的面子和荣耀——他并不在乎Margerite作为人的尊严被践踏、权利被侵犯,他只在乎通过决斗来洗刷Margerite作为他的所有物被人染指带来的耻辱。

Jacques自恃风流倜傥,觉得所有的女人都会臣服于他(教科书般的普信男);Margerite出于礼节,礼貌性地与他稍有互动,立刻就被当作了她有意于他的证据;趁Margerite独自在家,他就设计强闯表白一番,号称只有他能给Margerite幸福;就连做出强奸行为,都能被他自我标榜成“这是爱,是上帝的旨意”,他自认为情不自禁,一再否认他有犯罪行为。Jacques强奸完了还有恃无恐,用“你如果说出去你丈夫会打死你”这等理由威胁Margerite闭嘴。

不知道该说幸亏Jean和Jacques苦大仇深想要借机报仇,还是讽刺一句他好歹有点血性,短暂的怀疑过后相信了妻子的控诉,出面公开申诉这件事。我很难想象如果Jean不相信Margerite甚至迁怒于她(他当晚确实那么做了),或者不想把事情说出去担心面子受损,Margerite将有怎样悲惨的下场。再退一步,假设Margerite本身不是贵族出身,或者她嫁的人不是个贵族,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件事只有受害者选择忍气吞声或者被迫闭嘴两种结局。


—————— 引起部分男性不适内容分割线 ——————

看电影的过程里我的拳头无数次捏起又松开,我反复提醒自己这发生在中世纪,又不得不承认如今看来十分可笑的言论在每一次有强奸案引起网络讨论时反复出现。实在没忍住,对着银幕上大言不惭说自己没有犯下强奸罪行的Jacques比出了中指。

Margerite结婚五年没有怀孕,强奸案发生后反而怀孕了,于是所谓的庭审根本没人去质问被控强奸的Jacques,道貌岸然的老男人们都在提出可笑的问题质问身为受害人的Margerite:你和你丈夫做爱感到愉悦吗?你说谎,只有感到真心愉悦上帝才会让你怀孕;你感到愉悦为什么没有怀孕呢?你和Jacques发生关系感到愉悦吗?如果不愉悦你怎么结婚五年没怀孕最近却正好怀孕了呢?

她曾经交好的女朋友不但对她极度不耻、形同陌路,还自以为正义地提供了Margerite曾经评价Jacques英俊的证词,于是这也成了她“诬告Jacques”的罪证;

当她饱受折磨时,她婆婆又指责她说出被强奸的事情,令家族蒙羞,也害得Jean要承担生命危险去决斗;婆婆坦言自己也曾被强奸,但什么也没说,为此她甚至对自己用隐忍捍卫了家族颜面的行为感到骄傲;她坚称:Men can take women as much as they want.

……

诸如此类的bullshit,无穷无尽,直听得人牙根发痒。

八百年过去了,科技进步到终于可以断定很多不孕不育的夫妇都是男性方面出了问题,但我们依然能见到这些可笑的言论。人类社会真的进步了吗?也许当今社会和中世纪的差别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当一个女性站出来说自己被强迫了,就会有无数的人跳出来质问。

如果男方地位权力比女方高,大家理所当然地共情有钱有权的一方被仙人跳了,是价格没谈拢;

如果男方和女方相熟,大家就立刻默认双方之间有情感纠纷,肯定是女性做出了对不起男性的举动,或者男方只是太喜欢女方了,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片中Jacques就反复用这个借口为自己辩护呢呵呵呵呵);

再如果两人没有一丁点关系,就只是男性见色起意,那必然要指责这位女性穿着暴露、不注意安全、不洁身自好。

总之,都是受害者的错。

某些男性逞那3cm的凶器作案,完全不是他们自己的意愿,都是女性各种各样的错误造成他们那比鸟类还小的脑部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要做出这些非人举动。

哦,天真可爱的男性们,至死都是少年的男性们,真是太可怜了,在世为人竟要面对女性如此邪恶的诱惑,我的老天爷啊,他们都还只是没有进化完全不懂什么叫做“文明”的猴子啊,你怎么忍心责怪他们呢?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影片最后,年迈的Jean早死,Margerite从此独自生活,再没有结婚。从影片里可以看到她很有治理土地和人民的才能,而且她颇为享受做这些事。以前一直被压制,大约丈夫死后、儿子成年之前她终于能够扬眉吐气做个真正的女主人过段舒心日子了。

【谢谢观看】


文中提到的作品:

 3 ) 查理六世时代的法国和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一篇综合性影评

写在前面:作者是在香港院线观影,相信是当地最后一场(现场有16人,非常令人欣慰),字幕为中文,如有理解不当之处请多多见谅。

一、时代背景

电影《最后的决斗》改编自The Last Duel: A True Story of Trial by Combat in Medieval France(直译:《最后的决斗:中世纪法国比武审判的一个真实故事》一书,取材自法国历史上一场真实的比武审判,事由为强奸指控。

具体而言,这场比武审判(1386年)发生于英法百年战争期间(1337-1453年),当时的法国国王为查理六世(1380-1422年,瓦卢瓦王朝)。英法百年战争的前因后果,我相信简体中文网络不乏相关资讯,此处从略。在英法百年战争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背景,就是黑死病(1347-1352年)。可以说,这两大祸患,深深地摧残了法国的社会经济,包括属于上等人的贵族、骑士和侍从阶层。英法百年战争使得上述人士的成年男性大量投入残酷的战场,而黑死病的恐怖相信处于瘟疫年间的各位也能大致想象(事实上,当时的上层社会在防治传染病方面并没有太大优势,男主角的长子就是死于疾病)。

其中,主角们所在的诺曼底地区,位于大不列颠岛和法兰西本土之间,是英国登陆法国的必然选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自然也就成为了英法百年战争的主要战场。虽然主角们所生活的阿朗松距离英吉利海峡还有一段距离,但战争期间这点距离算不上什么,何况对于身为法国王室成员的阿朗松伯爵皮埃尔二世以及两位侍从 Jean de Carrouges 和 Jacques LeGris 来说,保家卫国是他们的天职。

阿朗松的地理位置

苏格兰王国作为英格兰王国的老冤家以及大不列颠岛的后方,也被法国拉入百年战争之中。1066年,法兰西王国的附庸、诺曼底公爵“私生子”威廉成功入侵英格兰,成为英国国王“征服者”威廉一世,此后英国在大不列颠岛入侵苏格兰、在欧洲大陆利用各种贵族联姻兼并大量法国领地。长此以往,法国和苏格兰都感到非常不安,因此有着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针对英格兰的同盟关系,即老同盟(1295-1560年)。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1371年,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一代君主罗伯特二世登基,再度寻求与法国的合作,双方签订了文西内条约(Treaty of Vincennes)。1377年,军事成绩显赫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去世,孙子年仅十岁的理查二世继位,法苏两方都开始策划新的举动。1380年,查理六世继承法国王位,并于1383年以四万金法郎、一千套盔甲、一千名士兵的条件,使得罗伯特同意重新向英格兰开战。让·德·卡鲁日应该就属于这一千名士兵中的一员,可见其武艺与贡献还是得到了法国王室的注意。不过这些士兵以及他们的随从在苏格兰的日子并不太平,由于当时苏格兰远远比法国贫穷、落后,这些人在苏格兰与当地的人民和军队不断发生矛盾,而且苏格兰军队惯用的运动战游击战也是这些法国正规军完全不能适应的,但最终英格兰军队没有占得任何便宜。这也是双方在老同盟中第一次真正近距离合作。

至于比武审判背后的渊源和规则,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建议大家观看中世纪历史学者马千副教授的科普视频 中世纪法国悬案:雷德利新片《最后的决斗》前瞻(一) 。简单来说,赢者通吃,既能得到“正义”认证,也能得到对手的财产;输者则会丢掉身家性命,因为比武审判是必须要定生死的,就本片而言共同原告 Maryguerite de Carrouges 也会因判为“诬告”而被处死。

二、服化道评价

如上所述,本片的历史背景是英法百年战争时期,也就是中世纪晚期。那么,本片的服饰、化妆和道具,自然应该尽可能地符合中世纪的情调。

本片的道具,本人最欣赏的地方,就是在战斗场面中,让法国人作为骑兵出场,让英国人作为长弓手出场,这很符合两国在百年战争时期的优势兵种。

本片的妆容,还是非常合适的。Jean de Carrouges 的妆容,很明显体现出了久经沙场的沧桑感;而Maryguerite de Carrouges 的妆容,较好地配合了三个不同版本的故事的人物形象;至于Jacques LeGris 的妆容,能让人看出他的文化内涵与精明头脑。

本片的服饰,大体上反映出主角们与配角们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很有质感。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毫无疑问就是半面头盔基本属于虚构产物,正经人谁搞这种半吊子防具啊……一个不足就是,在法庭中,让·德·卡鲁日扔下手套,这是要求对方回应比武审判要求的象征,而这个手套理论上应该是盔甲一部分的手套,即更接近于护具。

三、演员评价

本片的有名有姓的有多幕戏份和多句台词的主要角色,包括 Marguerite de Carrouges(玛格丽特) 、 Jean de Carrouges (让·德·卡鲁日)、Jacques LeGris(雅克·勒格里斯)、 Count Pierre d'Alençon (阿朗松伯爵皮埃尔二世)、King Charles VI(法国国王查理六世)。具体的历史原型,同样建议参考马千副教授的讲解 中世纪法国悬案:雷德利新片《最后的决斗》前瞻(二)字幕版 。此处主要讨论演员及主创团队对于角色的表现手法。本片的主线故事基本符合真实历史。

先从配角开始。法国国王查理六世的演员,比较年轻,符合当时的年龄。当时的查理六世,公正英明,深受爱戴,因此外号是“人民所挚爱的”。但是,后来,查理六世因朋友和亲人逝去的种种刺激,患上了非常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使得国家无法正常运行,陷入奥尔良派和勃艮第派的内斗,并为英国方面所利用,被称为“疯王”。查理六世在剧中的呈现,似乎是略带一些轻佻的、疯癫的、神经质的样子,或许主创团队试图暗示这个悲剧结局,可能不完全符合那个时候查理六世的形象,但也无伤大雅,就当是给观众做历史剧透好了。顺带一提,王后肚子里的孩子,应该是他们早夭的孩子之一(根据资料,王后那个时候确实是怀孕状态),并不是后来的查理七世。

阿朗松伯爵皮埃尔二世“高贵者”,属于法国王室成员,具体而言是卡佩王朝-瓦卢瓦王朝分支的开创者瓦卢瓦的查理的孙子。瓦卢瓦的查理的长子腓力从男性成员断绝的卡佩王朝长支继承王位,成为腓力六世,而国王查理六世是腓力六世的曾孙,也就是瓦卢瓦的查理的玄孙。因此,阿朗松伯爵皮埃尔二世,是查理六世的堂叔祖父。影片中表现的让·德·卡鲁日和雅克·勒格里斯宣誓效忠皮埃尔二世(本·阿弗莱克饰演,以下简称大本)的场景,表现的则是后者继承亡兄阿朗松伯爵的场景。需要指出的是,历史上,皮埃尔二世有据可考的只有一名私生子,并且他本人也积极投入到英法百年战争之中,年轻时被当作人质,并不完全是剧中表现的那样只知道声色犬马。当然,中世纪贵族确实普遍会干这种一边有老婆一边搞情人的事情,这点本片描写的并没有错,而大本也很好的完成了编剧们——包括他自己——所描绘的角色形象。

让·德·卡鲁日由马特·达蒙饰演,在片中的所有三个版本故事当中都是一个鲁莽粗俗的军人形象。这个画像。既符合他在真实历史的形象,也符合骑士-侍从阶层的普遍形象——一般而言这些人士确实没有什么条件接受文化教育,但往往有传承下来的军事传统和仆从,接近于中国中古时期的所谓“部曲”。片尾介绍的让·德·卡鲁日的结局,也是他在历史上的真实结局。

雅克·勒格里斯由亚当·德赖弗饰演。他确实接受过教会教育,文化水平和理财能力在真实历史上也确实过硬并因此为阿朗松伯爵皮埃尔二世所赏识。不过,影片的第二个版本故事,即雅克·勒格里斯版本的故事,相对更加强调、美化其文化水平,试图打造一个风度翩翩的才子形象,但他在片中的另一个侧面,即极尽风流的理财达人,可能更接近于真实历史一些。

本片最大的改编,是完全改变了雅克·勒格里斯的无罪声明。雅克·勒格里斯是坚决否认当时自己在场,还找到了证人为自己做整个星期的不在场证明,此外还有其它证据,而不是否认强奸默认通奸而已。顺带一提,雅克·勒格里斯的随从,在正史中,经受了残酷的刑讯逼供但仍然坚持认为雅克·勒格里斯没有强奸,也成为否定其有罪的重要证据。

玛格丽特由朱迪·科默饰演。三个版本的故事,最大的差异,便是她的形象了。让·德·卡鲁日的故事里,她是与自己琴瑟相和、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妻子;雅克·勒格里斯的故事里,她是爱慕自己的知书达理的灵魂伴侣;玛格丽特的故事里,自己只不过是前者的家庭生活的工具人和后者的性生活的工具人而已。朱迪·科默从肢体语言到脸部表情很好地体现了三种角色的不同,而共通线——比武审判的场景——则表现出了那种肃穆的感觉,也让观众为之揪心,不愧被三位大佬搭戏。

导语、相敬如宾的妻子;雅克·勒格里斯的故事里,她是爱慕自己的知书达理的灵魂伴侣;玛格丽特的故事里,自己只不过是前者的家庭生活的工具人和后者的性生活的工具人而已。朱迪·科默从肢体语言到脸部表情很好地体现了三种角色的不同,而共通线——比武审判的场景——则表现出了肃穆的感觉,也让观众为之揪心,不愧被三位大佬搭戏。

四、千年以来女性地位的变与不变

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的论述,原本会是这篇影评的重点,但有珠玉在前 不是中世纪的最后一场决斗,是从古至今的女性哀歌 ,我就不详细展开了。以下主要分析剧情设计、镜头语言和中世纪概况。

女性主义的改编,是电影相对于原著和正史最大的差异,也是最吸引大部分观众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女主玛格丽特的视角部分。电影直接将这部分成为真相(the truth),从真实历史角度来说有失公允(目前仍为悬案),但从剧情逻辑角度来说并无不妥。

在玛格丽特与让·德·卡鲁日的部分,本片重点突出了她在家庭生活中“贤妻良母”的角色,即既要为让·德·卡鲁日生育男性继承人,也要担当料理家产的女主人。在玛格丽特与雅克·勒格里斯的部分,本片重点突出了她在男性幻想中的客体化地位,即“被”表达爱意和“被”发泄欲望的工具人。

个人认为,全片最精彩的改编,出现在玛格丽特部分的马厩情节。让·德·卡鲁日在同玛格丽特畅谈他的育种发财大计,正当此时,一匹公马意外闯入并和母马强行交配,而让·德·卡鲁日对这个“破坏私有财产”的行为大发雷霆,恰恰是强奸事件中三人关系与心态的一种隐喻;而母马怀孕之后,被关押在马厩,管家制止了玛格丽特让其出去放飞的行为,又何尝不是准孕妇对于孕妇的一种悲悯,以及自古至今生育工具人的悲歌呢?

个人认为,本片第二精彩的改编,出现在玛格丽特向让·德·卡鲁日母子交代自己被强奸的对峙部分。如果说让·德·卡鲁日确认真实性的第一反应尚属可原,那么他们的下一段对话,即让·德·卡鲁日一边拎起玛格丽特握住颈部使其不得动弹,一边逼问玛格丽特为什么没有成功逃跑,实在是充满了辛辣的讽刺。而让·德·卡鲁日在确证事情发生后,下意识地指责为什么雅克老是与自己做对,并要求玛格丽特照常与之性交,也是显而易见的荒谬。德·卡鲁日夫人,更是惊人地向这位媳妇表示,自己年轻时也曾被强奸,但现在照样活得好好的——但观众们的反应,相信同玛格丽特一样:“那代价呢?”至于后面闺蜜与之反目的情节,也很经典,此处就不展开了。

可以说,本片对于玛格丽特的生活的改编,将这场比武审判的层次由强奸案的正义提升到女性地位的正义,也以查理六世时代的法国映照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对于后者,从本片影评来看,各位都已经耳熟能详;但笔者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部分内容绝非导演、编剧单纯在“夹带私货”,同样也是中世纪女性所要面对的现实。

对于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中世纪女性而言,他们的价值,如本片所呈现的那样,是为自己的配偶提供男性继承人,以及在配偶外出期间保证资产的安全。这一点,上到神圣罗马皇帝,下到有产骑士,都是一样的,并不因地位差别所改变。相对来说,玛格丽特所代表的阶层,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她们所牵涉的无非就是几处庄园土地而已;反倒是贵族家庭的女继承人,往往身不由己。比如布列塔尼的康斯坦丝,被英国国王强迫安排了两次婚姻;比如耶路撒冷女王伊莎贝拉二世,13岁被迫和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二世“世界惊奇”结婚,14岁就生下一女(旋夭折),16岁为腓特烈二世生下男性继承人之后就死于产后感染,重复了她那20岁死于产病的母亲的命运。如果说少女领主的身不由己多少还有年龄问题,那么阿基诺的埃莉诺,一个美丽、成熟、拥有半壁江山的女政治家,却被丈夫亨利二世剥夺财产和人身自由,足以说明中世纪贵族女性的地位之卑微了。

同时,正如前文所说,“夫为妻纲”又何尝不是古今中外的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现实呢?女性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的“代价”,这个社会需要做的,是赋权。其实,“比武审判”这个形式自身,也是一个隐喻:无论是神决(教职人员)还是比武审判(武士),属于女性的正义,都掌握在男人手里;若论司法体系,今天还是有很多不对等的、有欠公平的判决。出路在哪里?就像真实历史一样,像真实的丧夫之后独自抚养孩子、操持产业、再未结婚的玛格丽特一样,靠着自己的力量立足于社会。

 4 ) 《最后的决斗》:反“罗生门”的女性主义影像

“罗生门”现象似乎已然成为了公共舆论场中的一种常态。一旦私密生活中的纠纷涌入公共领域,涉事双方又各执一词,在事实水落石出之前,事态往往有往“罗生门”演变的倾向。在亲密关系中受到损害的女性该如何发声?事件的旁观者又应持有怎样的观察视角?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新作《最后的决斗》为这些问题带来了新的思考。

这部电影讲述了中世纪法国最后一次司法决斗的历史和女性抗争的故事。也许是因为历史类题材不受年轻人的欢迎(据调查,《最后的决斗》一半以上的观众年龄超过了35岁),《最后的决斗》在北美上线后的票房表现并不理想,北美票房首周末三天仅入账480万美元。尽管票房惨淡,《最后的决斗》却在观众中收获了不错的口碑,烂番茄指数86%、爆米花指数79%,豆瓣评分也达到了8.4分。影片采用三幕式架构的叙事视角,每一部分都从一个人的角度来观察和展现事件的真相,这种处理方式不由得会让人联想起黑泽明的《罗生门》。

在下文中,作者从多个维度分析比较了影史经典《罗生门》与《最后的决斗》的异同。作者认为,斯科特通过戏仿,反写了“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被简化后的名言;影片在形式、主题和时代还原上的成就极其平衡,仍不失为一位巨匠深耕多年后的大成之作。

《最后的决斗》电影海报。

撰文|孙一洲

除了大众熟知的《异形》等电影外,历史题材一直是好莱坞大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所热衷的领域。从1970年代出道时的《决斗者们》,到西洋中古史爱好者视若珍馐的《天国王朝》,再到完全沦为炮灰的《罗宾汉》和《法老与众神》,雷老爷子从未放弃过他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却只有《角斗士》得过票房的垂青,其他作品都沦为历史爱好者小圈子把玩的孤品。

雷德利·斯科特,英国电影导演,以风格多变、题材广泛著称。曾以《角斗士》荣膺2000年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近年代表作为描述十字军东征的古代战争片《天国王朝》、描写美国对索马里军事行动的《黑鹰坠落》、由罗素·克劳及丹泽尔·华盛顿共同出演的《美国黑帮》等。

囿于雷导的高龄,这一次商业上折戟后,影迷们可能很难再看到下一次对历史题材如此极具野心的影像书写。然而,对雷德利·斯科特本人的艺术生涯而言,本片在形式、主题和时代还原上的成就极其平衡,仍不失为一位巨匠深耕多年后的大成之作。

《最后的决斗》剧本依据美国中世纪文学教授艾瑞克·雅格(Eric Jager)2004年的同名历史专著改编而来。其历史原型是1386年12月29日,诺曼骑士尚·德·卡鲁日(Jean de Carrouges)以妻子玛格丽特(Marguerite de Carrouges)遭乡绅雅克·勒格里斯(Jacques Le Gris)侵犯为由上诉,最终审讯无果,两人进行的法国史上记载的最后一场比武审判(judicial duel)。

因本片从三位当事人出发的章回体和审判庭辩,广大影迷首先想到的就是《罗生门》。这部影史的经典地位已经从影史溢出到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那些所有悬案的代名词。同为一桩历史疑案,黑泽明无疑是斯科特的参照系之一。可如果观众仔细分析电影文本,却不难发现斯科特通过貌似粗略的戏仿,从形式到结论都反写了“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被简化后的胡适名言。

01

选择性记忆

众所周知,《罗生门》也是原案中的两男一女三位当事人从自己的角度回述了三个迥然不同的故事版本,从而引申出对人性论的探讨。然而,细究《最后的决斗》的细节,虽然片中三个事主的叙述角度迥异,在细节上不无出入(比如重归于好的台词到底出于谁口),但在内容上大体类似相同。尤其是在“强奸”这件司法上唯一重要的核心事件上,本片拍摄了两遍,可是除了特定镜头下受害人玛格丽特的反应和感受天差地别,大体流程并无差异。与此相比,《罗生门》里三个版本的故事是在角色的动作逻辑上彼此冲突,尤其是没有施害能力的武士妻子在后两个叙事中居然是误杀的施动者和唆使强盗谋害亲夫的始作俑者,在司法意义上是绝对的责任人(之一)。而在《最后的决斗》中,故事其实并不存在三个版本,而是三种其实并不冲突的选择性记忆。

《罗生门》剧照。

《最后的决斗》剧照。

“选择性记忆”的主题同样存在于《罗生门》之中,黑泽明曾通过乞丐之口说出过“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们甚至都不能对自己诚实”。不过,因为案件三个版本差异过大,而且叙述者面对的是司法和镜头的双重审讯,“对自己撒谎”的选择性记忆远远低于向社会自证清白的利益使然,都是紧扣在树林里发生的奇案之上。在本片中,故事贯穿三个主角彼此三人关系形成的整个经历,连片段都不尽相同,有明显的遴选和剪辑,也就是字面意义上的“选择性”记忆。以男性回忆的第一个场景为例,勒格里斯记忆中是根本不存在被卡鲁日救过一命这码事,反而是他为了掩护卡鲁日的鲁莽冲锋,才违抗军令全军尽出,以致阵线失守,进而导致卡鲁日和领主将帅离心。此外,卡鲁日在职守旁落和兵败述职时在领主面前两番当众咆哮在他本人记忆里只是一笔带过,却是勒格里斯眼中直接促成两人关系崩溃的羞辱。最直接和滑稽的证据莫过于在勒格里斯的篇章里,下一幕就是他精虫上脑地伙同下人杀到对方门外去找对方的妻子求欢,而在施害后立即接上了他虔诚忏悔的镜头。这种没有任何铺垫的粗暴剪辑仿佛是《密阳》的片段,告诉受害者和观众,其实施害者早就已经原谅他自己了。

为了强调“选择性记忆”而非为了逃脱司法制裁而扯谎,导演故意加入了一段勒格里斯向自己的领主兼密友坦诚的桥段,这样就给他脑中那段“两情相悦”赋予了“他眼中的”真实性。这个桥段在影片结构上极其重要,导致了观众和片中人物的视角错置。根据领主的现实建议,勒格里斯的角色为了洗脱嫌疑,两次向法庭陈述自己根本没有和玛格丽特发生过关系,而在他的脑海和观众眼前,他也只是在否认那次行为是一次侵犯。这需要一些台词上的巧思加以配合,所以直到决斗最后一刻,勒格里斯也只是在说,“不存在强奸”(只是一次通奸)。也就是说,司法意义上的“罗生门”是性行为是否发生,历史上的控辩双方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可这一事实对影像来说其实并无疑问,真正留待观众们裁决的是女性是否负有司法责任。

02

两个形象和一副躯体

那么如果说《罗生门》的人性论讨论用樵夫收养孤儿给了男盗女娼的社会现实一丝希望的话,那么《最后的决斗》的落点又在哪呢?解答的钥匙就存在于形式之中。严格意义上说,文本的三个篇章并不是三段闪回,因为片中并没有口述桥接戏中戏,而是直接用开拍板一样的字幕卡分成三章。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开篇决斗前两人披挂上阵的引子,作为标题的“决斗”本身实际上被整个容纳进了玛格丽特的章节中。如果整个案情居然还有真相的话,那也只能在决斗的旁观者玛格丽特那里。导演已经把疑问从是否发生转移到了是否犯罪上,一方面,她的命运完全不能由她本人主宰,另一方面,她的身体感受却是唯一的答案。

《罗生门》剧照。

《最后的决斗》剧照。

在两位男主角看来,这次事件始于二人兄弟反目,女性只是两人社会关系破裂的缩影;而在受害者玛格丽特看来,却只始于被动卷入的男性关系之中。在和卡鲁日的夫妻关系中,女性的角色只能在恐惧和逢迎中游离,从婚礼上丈夫当众索取嫁妆,到穿着低胸衣取悦伴侣却被斥为寡廉鲜耻,当然还有多年无后所遭受的冷言冷语。不过好感不是非此即彼的游戏,勒格里斯的形象也不见得高大。表面上他是文武双全的圣堂骑士,却也同时是一位拈花惹草的爪牙酷吏。剧情线索已经指出,正是他为平步青云而暴力执法,掠夺了玛格丽特的嫁妆,成为三人失和的导火索。这也让他在日后见面时指望通过卖弄文艺腔就讨好玛格丽特的行为显得尤为滑稽。《绣春刀》第一部里刘诗诗饰演的落难千金曾对张震饰演的锦衣卫说,当年抄我家的就是你们,现在你指望我还能爱上披着这身官服的你?如果我们算上卡鲁日为了生育“大力出奇迹”式的行房,两位男性都对女性完成了实质上的经济掠夺和肉体剥削,并没有高下。

在两位男性眼中,玛格丽特其实是男性社会中两种理想的女性形象,其一是妇唱夫随的贤妻良母,其二是心意相通的灵魂伴侣。两位男性的应对方式其实是两性关系中容易陷入的两种误区,一方是忠诚专一、默默付出,却也乾纲独断、不解风情;另一方是风流倜傥、手眼通天,不过附庸风雅,口蜜腹剑。前一种是婚姻体制和生育责任的制度性束缚,后一种则是欲望凝视和露水情缘的空口许诺,女性在形象和身体之外的具体存在始终被掩盖。导演为了女主角加上了识字这个中世纪罕见的技能,可在谈婚论嫁时重要的不过是能否生儿育女。可即便勒格里斯自诩文艺,实际上没有读出玛格丽特的冷淡,就像所有施害者永远读不懂对方的No一样。他一开始搭讪时列举的叙事诗《玫瑰传奇》包裹着浓浓的挑逗暗示,而玛格丽特回敬的圆桌骑士帕西瓦尔,却在寻找圣杯的过程中抵抗了色欲的诱惑。在中世纪典型的骑士与有夫之妇的爱情模式中,爱是单方面的追求,而女性只需要扮演缄默的欲望对象,所以勒格里斯并不在乎对方说了什么。他在霸王硬上弓前那句“如果你跑那么我会追”沿用的就是在酒后聚会上猎艳的说辞,足见在勒格里斯之流的文青眼中,“女神”只是妓女的别称。

当然,本片的女性主义表达并不难察觉,再迟钝的观众也不可能在决斗前夜玛格丽特怀抱幼子那段陈述女性生存现状的独白中略过这一点。然而,相对这样直来直去的宣教,本片真正高超的批判其实是在对案发现场的两次拍摄上。如前文所述,在两人各自的回述中,除了视角的变换,两人的形象甚至动作都并无二致,勒格里斯始终软硬兼施,玛格丽特也始终不卑不亢,不会像《罗生门》中的女性角色那样在纯洁和蛇蝎之间摆荡。从示爱、炫富到示威、施暴,整个过程并没有明显的冲突升级,因为弱者眼中的强暴可能就是强者眼中的默许。在影像上,一次侵略行为既没有春宫异梦般的浓烈色欲,也没有暗影或配乐去渲染女性的悲怆。突然、生硬、短促,不去渲染一次施暴的仪式感或侵入感,才能凸显出这种性犯罪在特定时空下的稀松平常。这不再是一桩中世纪的风流故事,平实的影像在表意上反而远胜于卡鲁日母亲画蛇添足地斥责女主角的“反向Me Too”(恶趣味的剧情设置,只要权力关系置换,Me Too完全可以用来弹压权利诉求)。

《最后的决斗》剧照。

在巴黎王室法庭,两位男性都只发表了看似铿锵有力的控辩,而所有问讯完全是围绕女性主角的私生活展开的,完全不符合教士那句“形式上这和她本人没关系”。如果真如教士所说,女性只是财产监护人的物品,那么物品的感受显然不应该在考虑范围内。更有意思的是,几位审讯者反复追问的是女主角对房事的态度。即使在男性集体进行荡妇羞辱的现场,诸位判官的道德审判也默认了以下逻辑前提:无论纠葛了多少社会关系,侵害犯罪中的事实基石只有被害者的身体感受。

03

女性反写下的历史针脚

需要强调的是,严格意义上说,原案只是法国历史上明文记载的最后一场有司法效力的决斗,这个定义并不涵盖典礼里的比武阅兵和民间各种的持械私斗。其戏剧性还在于双方从长枪对冲一直发展到下马肉搏,一如影片所展现的那样。想从这样两位铁甲人手中抢走戏剧核心,单靠过于被动的女性形象很难胜任。比如《龙纹身的女孩》表面上指控厌女仇外的暴行,实际上在动作中赋予女性远胜于男性的能动性。在这一点上,女主角的高光时刻仅限于得知自己可能遭受酷刑时,也能凛然站稳脚跟。勇敢固然是永恒的美德,不应被任何一种公义所忽视。但就像《华盛顿邮报》等近年的好莱坞主旋律一样,女性角色的高光其实在一定程度是建立在创作者精心的放大上。

剧本的同名原著只在第六章最后一段提了一句,十四世纪的法国仍然存在如此这般的残酷法条,如果决斗结果证明了玛格丽特犯有伪证罪,她会被活活烧死。从庄园迢迢千里赶到巴黎高等法院的庭审现场才被告知作证的代价,还是被自己的文盲丈夫有意隐瞒,显然是编剧制造戏剧冲突的手段。此外,虽然比武审判在名义上仍然属于合法的仲裁途径,但本案几乎动员了法国所有贵胄才经过繁琐的批复和筹备。所以伪证罪是否真的会被一板一眼地执行,仍有待司法史方面专家的验证,至少不至于像片中那样直接锁在决斗现场,像妖怪洞里的唐僧一样随时等着下油锅。

小说《最后的决斗》(The Last Duel)英文版书封。

匠心独运的另一面也许是春秋笔法。剧本也对两人的前史做了更戏剧化的精简,比如勒格里斯其是卡鲁日早夭儿子的教父,再比如勒格里斯就任了埃克斯姆(Exmes)要塞的长官,而非卡鲁日被剥夺职务的贝莱姆(Bellême)要塞。这些都是枝节,只要表现出两人关系的轨迹和社会地位的落差即可。

不过庭审现场充满敌意的男性霸凌也是刻意制造的后果。首先是案发时法王查理六世还没有精神病发成为“疯王”,不但正常治国理政还颇有人望,并不是片中那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巨婴扮相。由于原告是前不久还在苏格兰远征中为他冲锋在前的贵族武士,他在收到申诉后对此案非常重视,并没有息事宁人,而是交由高等法院公审,也在最后的决斗前亲自指派王族担任侍从,确保装备上双方一碗水端平。在原案中,玛格丽特作为证人现身说法其实给了判官和舆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大大增加了申诉的可信度。法官也不太可能对一位鸣冤的贵族妇女单方面无根据加以刁难,更不至于放任在本案中没有立场的廷臣像刚目睹完贞德受难一样绘声绘色地威胁证人。反而是勒格里斯的证人,也就是片中那位敲开房门的帮凶仆人,不但没资格和当时王族老爷们并排坐在卡座包厢观战,反而是按照中世纪司法常规,遭受了多轮刑讯拷打,仍然一口咬定自己主人的清白。玛格丽特的婆婆质问“你和那些被士兵侵犯的农妇有何区别”时,显然忘了阶层壁垒才是中世纪封建的底色。

当然,围绕女权叙事改写这桩历史奇案,难免有不圆熟的地方。本案的另一个疑点其实是为什么勒格里斯会放弃他在教会的特权,不去诉诸宗教法庭。除了名誉之外,在相关学术研究中,一个可能的推论是合法的决斗要求双方社会身份旗鼓相当。为了匹配卡鲁日的骑士身份,他也会在决斗前受到册封,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对于他这样一位家境殷实、深受重用的老年乡绅来说,骑士头衔几乎是他唯一的缺憾,也是唯一输给卡鲁日的社会硬件,可能触发他的赌徒性格。如果点明他的身份落差感,反而可以和为男性自尊而战的卡鲁日形成互补,凸显所有男性当事人的幼稚和虚荣。而缺乏这唯一的猜测,勒格里斯在片中的动机更加突兀。重复一遍,在影片的逻辑里,他上门求欢一事完全没有疑问,而历史上的司法材料还不能确证这一点。他在侵犯玛格丽特的下一幕就已经向上帝忏悔,可当他拒绝教廷介入时,已经义正严辞地自称无罪了,好像完全相信了自己的托词。亚当·德赖弗的表演并没有给出足够的线索,让观众能理解到底他为何而战。

《最后的决斗》剧照。

那些反衬女性社会地位悲苦的台词,也都是氛围营造的必须,并不完全符合中世纪的史实。比如卡鲁日索取的嫁妆,其实应该由婚后的玛格丽特本人所支配。在中世纪更常见的礼仪性质的比武聚会中,很多出身寒门的年轻骑士囊中羞涩,全身甲胄都是要请贵妇解囊资助,这种包养关系就是“骑士之爱”的现实原型。片中卡鲁日在决斗前宣誓为妻子而战的画面,就是骑士们在比武前向异性恩主恃宠卖乖的惯用动作。如果说电影里,骑士要么是蛮壮的武夫,要么是伪善的浪子,那么在历史的维度上,他们也不过是一帮任人打扮的小白脸。

本文内容为独家原创。作者:孙一洲;编辑:李永博;校对:王心。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5 ) 关于 最后的决斗 里面配角眼里的真相,立场和态度。

Marie&Bernard Latour夫妇

《最后的决斗》这部电影,应该是我2021年年末的惊喜,这部电影包含了我所有喜欢的元素,喜欢的以欧洲中世纪历史为舞台的背景,喜欢的导演,喜欢的演员。虽然服化道一言难尽,但是不妨碍我二刷,三刷……

这部电影已经有很多大神做了解读和思考分析。他们大多是通过Jean、Jacques和Marguerite这三个主角的视角来分析,但是这也让大多数人忽略了里面配角的作用。那么,他们的感受、态度和立场,以及他们眼里的真相是如何呢?

我选择了女主的塑料闺蜜Marie和她丈夫矬贵族Bernard Latour(演员是权力的游戏里的老剥皮迈克尔·麦克埃尔哈顿)这两个角色来分析。虽然他们在电影里面戏份不多,但一个自私、嫉妒、暗中捅刀子,一个是冷漠的旁观者,他们的台词和行为也在暗中推动剧情的发展。

Bernard Latour

很有趣的是,尽管此片主要从三主角来讲述男权社会对女性残酷的压迫以及女主逐渐觉醒的个人意识,而Marie也明显被设定为男权的伥鬼。但其实细想起来,Marie起初倒是比女主更加觉醒,更意识到并会表达自身受到的压迫。然而她最终滑向了帮凶的身份,这背后也隐藏着更强烈的悲剧性。 我们先看看他们的婚姻。和女主夫妇一样,也是典型的包办产物,吝啬、冷淡、苛刻的丈夫和备受压抑的妻子。在女主和Marie购物时谈到各自的婚姻,Marie对自己的丈夫很不满意的。直白地说他抠门,无趣,甚至不愿意吻她,同时表示女主的丈夫Jean英俊潇洒,骁勇善战。

尽管实际上Jean的人设只是个无趣的粗汉,但Marie依然流露出内心的不平衡。这也不奇怪,因为她的丈夫Bernard,这位矬贵族,虽然是贵族出身但也处于底层,在领主和高等贵族眼里就是一个供大家嘲笑的小丑。

在贵族聚会晚宴上,大本扮演的领主先阴阳怪气的嘲讽他不识字,然后抬高Jacques,夸他博学多才懂拉丁文。接着又让Jacques念《爱情圣经》继续嘲讽老剥皮,通过书中的句子以及侮辱的手势来暗示他那方面不行,引得周围一片哄笑……而Bernard只能弱弱回一句“无耻混蛋”,几近默认。

在这种情况下,Marie会对潇洒健壮的Jacques产生强烈的憧憬,在明明对方是朝女主打招呼时自作多情的花痴笑,甚至在贵妇们讲悄悄话时大胆说出“反正可以安排(私会)”的话,对于现代观众来说自然并不奇怪。但要注意一点,她作为一个贵族夫人能出口抱怨丈夫,明显流露出对其他男子的欲望,在中世纪背景下却是罕见的。反观女主,直到强暴事件使她彻底爆发前,她作为长期被压抑、规训的对象,不仅不敢说什么(最多只对婆婆说了句“您真的很残酷”),甚至都刻意不去正视不幸的婚姻、遭受的各种家庭暴力以及痛苦的夫妻生活,只能不断自我洗脑生活是幸福的。所以一开始,Marie甚至比女主更有自我意识,更忠于自己的内心和欲望(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她对Jacques的憧憬也不仅在于对方是个帅哥,更多的是因为Jacques花名在外的生活方式能够肆意挥洒欲望,而这是Marie无法体会的生活。Jacques对她而言可能远不只是一个男人,更是一种她渴望的象征)。

然而悲剧之处就在这里。Marie就算对自己生活的不公有觉醒有表达,并一定程度上忠于自己的欲望,也依然是个被规训的女人,挣不脱整个社会构架的桎梏,因此她的欲望和痛苦在压抑下便变成了恨。但作为一个深受男权毒害的女人,她对于太强大的对手并没有反抗的意识,甚至更乐意去依附、顺从(比如积极怀孕)。那么这股恨意又该何去何从呢?当她没法将恨发泄在压迫她的男人身上,那么自然就在有能动性的范围内,病态地转向了作为弱势群体的同类。无论是好一点让她心里不平衡的人,或弱一点让她可以踩几脚来获取快感的人,都会成为她伤害的对象。那么比她更漂亮,丈夫稍微强点,而又遭遇大不幸的女主,从一开始就注定会是她恨意的发泄口。这就像是我们常常见到的情况,被欺压的底层人,不敢恨朱门酒肉臭,就只恨邻居多收了一斗米,而且这恨意甚至可以致命。其实Marie这种人到现在都不少见,那些因为自己生活不顺就网暴别人,出口就恨不得别人死的,不正是这样么。

而她喜欢的Jacques又明显对女主更感兴趣,这一点Marie不会看不出来,也就让她无处发泄的欲望在嫉妒的加持下形成了更加排山倒海的恨意。实际上女主在被强暴之前,Marie恐怕就已经对她满腔仇视了,只不过还没撕破脸,一切仍隐藏在朋友的假面下。 因此,Marie跑去告诉女主自己怀孕的消息那段戏,明明看到女主哭红了眼,依然喜悦难当。不仅因为她完成了那个社会对一个女人的要求,也可能在暗中表示对女主肚子没动静的嘲讽,走向了小人得志的帮凶定位。

接下来就是Jean和女主召集大家开会的剧情了。这个时候仔细看Marie夫妻的表情。丈夫的表现就是很典型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Marie则面带蜜汁微笑,那是仇恨和恶的笑容。自己求而不得的欲望对象竟宁愿冒着风险去强奸女主,这对Marie来说也是点燃火药桶的最后一簇火苗。女主被强迫这一点不仅不会让她有丝毫同情,甚至更让她恨于自己在男人眼中竟比女主差这么远,此时她扭曲的内心里只剩下一个念头——终于等来毁掉女主的机会了。

所以在法庭上,面对女主那么明确的表态,Marie出来作证时不仅是在故意把女主推向死亡,甚至可能她自己都宁愿相信女主就是通奸,宁愿去相信一个几乎明摆着的烂人。就像网络上那些造谣网暴别人的,说到最后自己都信了自己的话。还有那些一看到强奸案就嚷嚷“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的人,已经完全自愿地成为男权社会欺压女性的爪牙,只为自己内心那一点阴暗的“爽”。

再到最后的决斗那场戏,Marie有很多特写镜头,这自然是刻意为之。她多么渴望让Jacques赢,烧死女主,这一刻她不仅没意识到自己也是女人,甚至已经不把自己当人了。然而Jacques出人意料的输了,看台上的Marie一脸惊讶和错愕,紧接着是只能憋着眼泪的痛苦万分。她知道自己的恨将为自己带来怎样的结果。女主方赢了,她这个当初公开作伪证的将会声名扫地。她的丈夫没什么前途,但Jean这边的胜利会却会让女主地位与声望大大提升(尽管女主宁肯不要这些,但可悲的是,谁关心女主怎么想呢?胜利从来都不属于她,最后她生活的起色还只能靠丈夫挂了),从此更是让Marie高攀不起。所以从各方面说她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以后她只会怀着更大的恨和更大的无奈,在沉默中灭亡。女主和Marie两个做出了截然相反选择的女人,却终究一起踏上了男权社会给女人的唯一那条黑暗之路。

没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我写了这么多字去分析,真的不得不佩服老雷的牛逼之处。这部电影是真的需要耐着性子去慢慢看的。很多人觉得电影压抑,太闷,但这才是对的。千百年的欺压,无数女性在说不出口中被毁灭一生,这难以想象的巨大悲剧,仅是影片里这冰山一角也该让世人好好体会那窒息的绝望了。

 6 ) 800年前的故事其实如今依然在发生

#最后的决斗# (The Last Duel)(B+)我看了一下微博和豆瓣上对这部电影的简介,没有一个人写出了这部电影真正在讲述什么. 这是可以理解的,宣传物料颇具迷惑性,看起来是一场男人之间的战争,但其实却是用800年前发生的故事来映射现在依然可能发生的、一桩强奸案背后复杂的多面性,特别是探讨了男性与女性对于“性自愿和性强迫”看法的不同,以及女性在当时社会、乃至现今面对这类事的无力感。

开场前半小时可能大部分人会以为自己在看一部类似《角斗士》的电影,残酷的战争,阳刚的战士,男人之间关于权利的争夺。。。然而这其实是一部在男权社会背景下,探讨男女对爱、性与强奸不同视角的电影。别看它发生在800年前,是一部古装片,但其故事在如今社会上也十分常见。比如很多强奸或性侵案,都会有他说、她说,至少两个不同的角度,然后还有“旁观者”的第三视角。而不同人可能对同一个场景的认知是相差甚远。比如,女方说自己不是自愿,是被强迫的;男方却认为女方是欲拒还休,一直对他有意思,只是不好意思开口,需要他主动;而外人看来则是“两个都不是好东西”。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很常见?

《最后的决斗》其实就是直观地展示了一个故事的三种不同的视角。故事因此分为三个章节,虽然是同一个时间线,却是分别从马特·达蒙出演的丈夫、亚当·德赖弗 出演的强奸嫌犯和朱迪·科默出演的妻子(被强奸者)三个角度去叙述故事的原委,每个人都说自己说的是“真相”。而观众就可以看出在每个人的眼中,即使是同一个微笑,同一个回眸,同一个亲吻,同一个“No” 都有着不同的解读。

观众也可以看出,达蒙出演的骑士Jean de Carrouges与亚当·德赖弗出演的Jacques Le Gris即使立场不同、道德准则不同,但在他们眼中,女性地位都很低,只是发泄和生孩子的工具,根本不在乎她们的想法。最后的战斗与其说是为了受害者伸张正义,不如说是两个男人之间为权利和面子的争斗。而朱迪·科默出演的Margerite虽然有一个章节专门讲述她的视角,但可以看出她基本没有任何能力去掌握事情的发展,从被父亲安排嫁人,到侍奉丈夫、被强奸,再到等待判决,都是由男性决定她的命运。无论是她是否有从婚姻生活中获得真正的幸福感,还是究竟喜欢谁,都是男性自己去任意解读,根本没人真正关心她的感受。

本片还是本·阿弗莱克 和马特·达蒙编剧,但你会发现编剧里也加入了女性,是出于对女性的一种尊重。即使故事依然以男性为主宰,有很多很阳刚的决斗场面,但如果不加入女性视角,全由男性电影人创作,肯定会饱受争议。然而,只能说,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即使加入了女性视角,所能改变的还是有限,最终还是达蒙与司机两人角色之间的一场肉搏决定正义与邪恶。

观看本片时,常常会听到场内一些笑声,都是对当年一些荒谬言论的嘲讽。比如,律师会在法庭上说出“强奸不会导致怀孕”、医生会说出“生不出孩子是上帝旨意”这类毫无科学根据的话,这在现今看来是十分好笑的。但对于女性感受的忽视,缺乏对女性内心真正想法的尊重,这些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自以为她对我有意思”的强奸类行为依然常见。当一个房间里没有任何证人时,也还是很难说清什么是出于自愿。

不过,这样的电影出现确实反映出了时代的改变。比如,雷德利·斯科特会从拍摄《角斗士》那样展示阳刚之气的电影变成拍摄《最后的决斗》展示“阳刚之气”负面影响的电影;本·阿弗莱克 和马特·达蒙会愿意写一部女性为核心的剧本;好莱坞诸多男性演员也从出演英雄类角色转而甘愿出演并不尊重女性的男性角色、让男性重新审视自身行为;再看一下今年的颁奖季,大部分电影里都出现了男性在床上“取悦”女性的内容,无论是直接塑造大女主的爽片,还是以贬低“阳刚之气”来衬托女性,大部分今年颁奖季中的电影都是在探讨女性的权益。以上这些改变已十分难得。

最后的大战拍得确实不错,真实、残酷而且好不敷衍,比司机(Adam Driver )在《星球大战》系列里的动作戏惨烈多了lol . 话说,本片再次证实司机是一位无畏的演员,他不仅不惧怕出演反面角色,而且从不介意拍摄裸露和床戏,什么尺度都无所谓。He is really up for anything。我想这也是为何作为编剧的大本(Ben Affleck)没有亲自演这个角色,而是找司机来演。从这个角色本身的外形条件来看,大本完全可以胜任的,但他最终只是选择演出了一个配角。不过三位男演员都很很明显地展示出了角色所需的“阳刚之气”,真的是半点对女性的柔情都没有[允悲]。

用阳刚外表包装女性核心的故事其实是最近兴起的一种新尝试。因为它会吸引到更多男性观众。比如本片,显然很多男性会为了几个男演员和导演而有兴趣,并愿意看冷兵器时代的肉搏,然而与此同时,可以对于影片探讨的女性视角进行反思。但是这可以造成多少改变就很难说了。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结束后观众席传出掌声但不是在片尾,而是在银幕上出现 “她后来没有再结婚”这个字幕时,仿佛是观众对她这个选择的认可。

 短评

老雷亲手通过对比告诉你其实某些爽文版的爱情故事,只是来源于一种虚假自负的讲述视角而已今晚要点一杯marguerite🥂

5分钟前
  • Mia17230
  • 力荐

恳请朋友们坚持看完!俩男主视角之后的女性视角叙事,将这部电影拉高了好几个度。我也是看到后来才明白,原来这竟是一部优秀的女权主义电影!#Venice

10分钟前
  • //
  • 推荐

年度有毒男性气概批判大片,老公以为自己是“老实人的复仇”,万人迷以为自己是遇到“欲拒还迎”,但站在女性叙事立场才看清这是千百年来最烂街的女性被利用、被压抑、被凌辱的故事,而正义伸张的前提首先是“滚钉板”,三位主演奉献了精彩表演(但是稍不满意的是本马达和司机的美音真的令人出戏,更不要说本马达的扮相哈哈😂)好在最后运气在女主这边,死了丈夫好出门再活30年~

13分钟前
  • alty
  • 力荐

没有愉悦就不会怀孕。——多希望是真的

14分钟前
  • VVVG
  • 推荐

最令人窒息的是贵瓣评论区居然有人觉得马达演的角色是好男人

18分钟前
  • Ophelia
  • 力荐

将中世纪文化历史与当代女性主义观念恰切融合的精湛之作。三段式多视角叙事,看似"罗生门",实则最终的女主视角才是痛切无比却又屡遭延宕与遮蔽的真相。乍看之下接近于“偷懒”的重复叙事,实际上每一场景的构图、运镜和节奏都有微妙差别,在叙述内容上三段也呈渐次递进与多面互补的关系。两位男主的自恋、虚伪、臆想与自我美化在第三段均昭然若揭。不过,比起宗教-政治权力体系中男性的相互包庇与沆瀣一气,女性间的嫉妒、恶意与互害行为更令人胆寒,甚至连曾经的受害者也自觉内化父权制的思维,对新一代的受难者也饱含敌视,但这却是古往今来人类难以真正摆脱的暴虐行为模式。决斗戏拍得惊心动魄,让人不能不与女主同呼吸共命运,而国王、贵族与群众的猎奇看客心态亦是刻骨讽刺。本片服化道十分精良,朱迪·科默人美演技佳。(8.5/10)

1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他说,他说,她说,并为事情画上句号。这个想法是有了,可是拍得也太偷懒了,从镜头语言上几乎没有展现视点的不同,只是用事实细节、演员表演来体现女性与男性对一场强奸及其前因后果的认知差异,完全没有通过视听来从生理层面剖析身体和心理体验差异。讲述者变了,作为观众的眼睛的摄影机却没变,甚至机位都复制粘贴,那观众与这三个叙述者的距离又能怎么变化?要是缺少在此类案件中应将更相信女性作为权宜之计的共识,那单凭三段的顺序并不能真的将讲述真相的权利交给女性、使女性的叙述更有说服力吧?只能强加一星以示我依旧鼓励 Ridley Scott 几十年坚持不懈地支持性别平等。

20分钟前
  • 烤芬
  • 还行

比起戳破强奸犯的谎言,这个片子更精彩的部分是戳破丈夫的谎言。嘲讽拉满,特别悲凉的地方又特别好笑。女主演得太好了!

22分钟前
  • 小油飞
  • 力荐

三个人物,三个角度呈现三段故事,真相只有一个!老雷还是老辣,借位运用了微妙的角色视角,从三个层面剖析真相,有别于《罗生门》天差地别对”真相“的诠释,《最后的决斗》用三个角色的故事,去叙说真相对于被害者,加害者,受害者之间的利益权衡。决斗戏份因为此前全部的情绪铺垫和积压,两男人对打的时候看得人血脉膨胀,感觉自己就像在现场!影片最后升华到女性对于不公不义,以及争取真相和公平正义的思考,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背景虽然放在中世纪的法国,但却映照了当今女性正在面临的困境和呐喊和抗争。虽然这可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题材电影,但老雷的作品从来不缺乏坚强,勇敢无畏的女性,《最后的决斗》再到让我再次感受到了《末路狂花》的那股狠劲。PS:被朱迪·科默美到!

26分钟前
  • 大聪
  • 力荐

在道貌岸然的强奸犯眼里,女人的社交善意是别有用心的勾搭,逃跑时跌落的鞋履是刻意脱下的诱惑,床上的抵死反抗是欲拒还迎。在他看来,这场蓄谋已久的强占只是水到渠成的情投意合。

30分钟前
  • littledepp
  • 推荐

太有意思了!一个中世纪背景包装下的关于“不要靠近男人你会变得不幸”的故事,老爷子牛逼!以及,大本编剧的那一章给自己加了场4P的戏,优秀!

31分钟前
  • Dino
  • 力荐

马特达蒙虽丑,但实在没有丑到能把亚当司机衬成大帅比的程度。

34分钟前
  • Piglette
  • 推荐

三位男演员的对手戏构成主要冲突,看优秀演员配合真的非常过瘾,任意搭配都充满惊喜,但故事核心以及最吸引人的部分无疑是jodie饰演的Margerite。不同视角的挑战在于如何以不同方式表达具有相同对话的场景,男性制造矛盾,jodie则用自己独到的见解填补细节。她跟随观察者的变化切换人物性格,实现男性凝视和真相探寻。整部电影如同画面呈现的法国中世纪灰蒙阴暗的景象一般压抑沉重,Margerite是暗调里唯一的亮色。她灵动、智慧、善良,在荒谬制度中寻求公正,在看透虚伪时的破碎和坚强又让人怜惜。场景恢弘壮观,主要人物塑造丰满,通过男性凝视、性暴力和司法不公为女性发声,152分钟的时长做到面面俱到的同时虽然相对减少了女主的戏份没有着重刻画女性意识,但我想没有人会忽视jodie comer。

39分钟前
  • 夜奔
  • 力荐

看到朱迪科摩被强奸的戏份我后排的摩洛哥男人哈哈大笑 一种和电影的恐怖互文

41分钟前
  • 胡呦呦
  • 推荐

威尼斯非竞赛单元全球首映,超爱雷爵爷的《天国王朝》,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他再次指导历史题材电影。男人的行为永远是为了争夺脸面,为了宣示权利,无人关心受伤害的女性,她的发声遭到质疑,她的命运身不由己。

46分钟前
  • 花花
  • 力荐

影片以章节式的结构,从三位主角的角度出发,讲述了这一著名的真实事件。剧本稳扎稳打,恢弘的场景和配乐一瞬间恍惚到《权力的游戏》。在观感方面,即便这类主题里女性的悲剧是注定的,看完依然难免感到悲哀。在男人面前,女人的挣扎和呼喊是如此不值一提。在女人受到苦难之后,男人最先想到的也不过是自己的荣誉。不管是法庭还是决斗场,女人的命运一直都由男人来掌控。最后的决斗以女人的苦痛起始,却以男人的凯旋为终,何等讽刺。Jodie Comer的演技随着剧情层层递进,从男性视角的一件件漂亮衣服,到女性视角里噙着泪与痛的眼眶,对感情的转换游刃有余。从《杀死伊芙》开始为人所知,到现在登上大荧幕演女主,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啊。

47分钟前
  • Rocrw
  • 推荐

自命不凡的骑士以战功和勇猛为荣,将口无遮拦看作耿直忠诚,将野蛮暴躁说成正义仁慈。风度翩翩的才子以征服和奸淫为乐,将拼命挣扎看作嬉戏挑逗,将野兽之行说成天作之合。街头巷尾的传言令人如芒在背,王公贵族的质询让人怒火中烧,人人都以神的名义起誓,却无人在意真相与公道,无人察觉背后的煎熬。雷德利一如既往的稳重,甚至过于保守了,借由A面B面的正反打描出故事轮廓,由C位女主如利剑一般将A与B的伪装一刀切开,但并未如想象般锋利,反而有些迟钝。前半段堪称职场教科书,直接展示了什么样的依附与顺从才能升官加爵,什么样的鲁莽与虚荣让人内外皆输,对两位男主针锋相对的成因深入刻画,反而削弱了主题本身的尖锐。但雷老爷子八十岁高龄依然在拍摄女权电影,已经令人肃然起敬。反而是讨论区里面一堆人在争论孩子到底是谁的,真让人哭笑不得。

50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昨天在影院看完,三个视角 故事情节层层铺垫,并在最后一章达到高潮,历史书没有给勇敢的玛格丽特发声的机会,人们只会为决斗胜利的男性欢呼 却不会关心真正受到伤害的女性。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善良 可爱 勇敢的女性,为玛格丽特鼓掌👏🏻

54分钟前
  • New Romantics
  • 力荐

4.5。胜利的决斗是属于男人的荣光,无人在意受侮辱的女性,但斯科特给予了女性最大的关怀,《罗生门》式的结构设计精巧,每个chapter还原的都是部分真相,但从各版本差别中更能看出问题所在。亚当视角下女性的反抗也是自愿;达蒙视角女性是权力的工具;只有玛格丽特,在受损害后一无所有

56分钟前
  • Ducournau
  • 力荐

我的麻省竹马CP能收获一尊最佳改编剧本小金人吗?Rosebud的经典模式让这个古老的故事有了充满女性色彩的新生。结尾的戏处理得多好啊:这场决斗的胜利对男人来说意味着光荣和欢呼,对女人来说不过是一场叹息罢了。

60分钟前
  • 德小科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