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

HD中字

主演:大卫·爱登堡,Elena Bennett,Jason Box,特里·休斯,Anne Larigauderie,Cheikh Mbow,María Neira,Carlos Nobre,Veerabhadran Ramanathan,约翰·罗克斯特伦,Daniella Teixeira,格蕾塔·通贝里,Ricarda Winkelmann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 剧照 NO.1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 剧照 NO.2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 剧照 NO.3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 剧照 NO.4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 剧照 NO.5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 剧照 NO.6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 剧照 NO.13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 剧照 NO.14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 剧照 NO.15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 剧照 NO.16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 剧照 NO.17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 剧照 NO.18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 剧照 NO.19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打破界限:拯救我们的星球》由大卫·艾登堡爵士解说,由 Silverback Films 负责制作,该获奖团队此前制作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我们的星球》系列和《大卫·艾登堡:我和我们的星球》。本片将说明这些有影响力的节目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打破界限:拯救我们的星球》记录了著名科学家约翰·罗克斯特罗姆教授的科学之旅。该片讲述了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发现 — 自文明诞生以来,地球已经稳定运转了一万年,直到被人类打破界限。这部时长 75 分钟的电影带领观众踏上探索之旅,探索我们不得逾越的界限,这不仅是为了地球的稳定,更是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将能在本片中找到切实可行且迫在眉睫的解决方案,以保护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欢乐颂2野性的证明谜湖之巅第二季同居物语生活科技大解密第十三季野梨树清算人性谋杀摄影机兽王争锋之原石之力再见汪先森明日方舟:黎明前奏日语寅次郎的故事29:紫阳花之恋箭头伏魔太子原生之罪第一季温莎公爵夫人秘史齐天大圣之大闹龙宫罗莎琳武则天全职法师 第一季穿梭猛鬼城星球大战4:新希望中间人2哥谭 第一季邓小平1928王昭君1964大毒后黑暗童子军:美国童子军内幕解密戏王之王1952满月之下请相爱婚礼上我们讨厌的人动态基因组四重奏钱信伊:地下酒吧小林家的龙女仆S:迷你龙小剧场中东大宝荐2彼德与狼七十二家房客第十三部侏罗纪世界3(国语版)黑白道第一季朕不想登基刑事物语2:片山刑警在果园梦游2011粤语南溪河畔

 长篇影评

 1 ) 踩油门还是踩刹车,这是一个问题

气候问题很严重

环境问题很严重

我们应该立刻保护环境

全都没问题

可是不能因为一个问题突出就掩盖了其他矛盾

保护环境也不是简简单单一句口号

我们生活在一个世界

但又不是一个世界

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完成了工业进程

率先引起了环境问题

当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把工业化转移出去时

问题就来到了亚非拉地区的人们身上

保护我们的环境就要抑制工业化发展

发达国家可以继续吃福利

正在努力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就要放慢脚步

差距进一步扩大

环境问题解决了,资本主义阶级剥削更突出了

所以选择权最终来到了落后的国家

一起踩下油门继续疯狂

还是任由摆布等别人来灭亡

这是一个问题。

摆在人类面前的从来不是外部问题

恐龙在地球生活了几亿年

最终也就留下了几块化石

任何生物都逃不过灭亡

问题是如何活着

种族,宗教,资本剥削,区域战争

人类更需要解决的问题

 2 ) 地球的底线究竟如何

看老爵爷最近几部献声的纪录片,每部角度都有新意。

网飞《大卫爱登堡:我和我们的星球》从老爵爷个人角度发表了证人证言和末世预言,

BBC《完美星球》把人类列入影响地球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

苹果TV+《地球改变之年》从新 冠 大流行角度看人类社会的暂停对地球巨大的正面影响,

网飞的这部《打破限度》又站在了地球限度角度,发问地球的临界点在哪里,在人类社会崩溃之前,我们还能承受多大的自然损失。

片中列出了九大星球稳定器,并逐一讨论了各个要素的最高限度和目前人类所在的危险区域。有趣的是可以用我们现在最熟悉的称谓来总结,地球现在所处的九大要素的风险程度,我们现在有:

3个低风险 (臭氧层 海洋酸化 水循环)

2个中风险 (气候 森林)

2个高风险 (生物多样性 养分)

以及2个未知 (大气污染 其他污染)

其中

1 气候变化的临界点,早在1988年就已经超标了碳排放的低风险临界点:百分之350,目前正处于中风险的450之内,而全球气温升高1.5摄氏度是临界点,要做到这点必须要在30年内实现全球无化石燃料。

2 森林砍伐临界点。全球森林砍伐面积超过25%就已达低风险临界点上限,但现在砍伐面积已经达到了40%,为中风险。

3 生物多样性临界点。虽然生物临界点界定复杂,但是确定地球已经远远越过临界点的高风险威胁区。全球物种的1/8目前生存受到威胁,地球已经临近第六次全球生物大灭绝。人类已经抹掉了全球68%的野生物种族群。英国科学家去瑞典偷短毛熊蜂后来拯救本国传粉生态系统的故事很现实。

4 水循环临界点。全球淡水使用目前仍在低风险区

5 养分(氮 磷等富营养化)的临界点,这点是最被忽视和低估的生命生存要素,农田肥料进入海洋河流造成污染和富营养化,目前远远高于高风险临界点

6 海洋酸化在日益严重,海水酸度已经增加26%,酸化海洋影响软体动物和珊瑚等生长。目前仍在临界点内,但预计会迅速迈向危险区。

7 污染物临界点。这里包括大部分各类污染物的总和,情况复杂,目前临界点未知,但造成的后果更严重

8 大气(气溶胶)污染,气溶胶使空气温度下降,掩盖了全球变暖事实,但是大气污染每年造成700w人失去生命,临界点未知

9 臭氧层,唯一一个上世纪越过临界点,但 全世界放弃氟氯昂等化学物质后回到低风险区的案例。

几个最近的例子,大规模珊瑚白化现象已经造成大堡礁一半的珊瑚死亡。澳大利亚大火 造成30亿只动物死亡流离失所。新 冠 大流行也是破坏自然之后得到的惩罚,所以动物健康,人类健康和自然健康是一体的。

片尾十分钟提出了4个解决方案,

1 当务之急是减少碳排放 使用再生能源

2 大量种树 消耗已排放的碳

3 人类改变饮食结构 多食植物蛋白 水果 坚果

4 循环利用资源 推进循环经济

结尾有句话说的好,即使作为普通人,即使只为自己生活打拼而不去思考这些,人们也期待着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不是忍受环境恶化造成的后果。

2021年到2030年十年间会是接近地球临界点的关键十年。如果立帖的话,十年之后,看看我们的星球会如何。

 3 ) 你理清了邊界嗎?

2021最具代表的一部環境科學紀錄片。

全球氣溫上升導致冰層變化,而造成氣溫升高的因素就是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氣候傷害包括,旱災、熱浪、洪水、冰川凍土加速瓦解、森林大火又造成二氧化碳的死循環⋯。

砍伐大量森林,支撐畜牧業、農業種植,而使雨林的涵蓋範圍越來越小。

氣溶膠,空氣污染顆粒物pn25,而75%來自化石燃料燃燒,這會造成呼吸道問題。

海洋酸化,因大量的二氧化碳溶於水造成碳酸,而大量的海洋生物會被損害。

淡水是人類的生存的關鍵,人一天的飲用水源加上生活用水總共三噸,你能想像到嗎?!而我們的農作物在施加肥料同時,大量的鏻、氮會跟隨流水流進河道,造成營養過剩而長出過多的藻,將氧氣給吃掉,影響到原先的生態系統。

臭氧層主要攔截有害的紫外線輻射,而紫外線是直接導致皮膚癌的致命關鍵因素,所以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現臭氧層破洞會造成全球恐慌,破洞釋放到大氣中的化學物質又被我們呼吸循環系統給消化。

當務之急的解決方案:

1.減少排放碳,使用再生能源形成一個循環端口。

2.種植大量的植被達到高覆蓋率,有效消耗已排放的碳。

3.人類改變飲食習慣,少吃紅肉,多吃植物蛋白、水果、蔬菜、堅果等。

4.將使用的產品達到可循環利用的價值,並且推進循環經濟。

到了2030年是個關鍵的轉折點,人類能做的就是此刻為我們美好的星球做一點貢獻吧,身為普通人的你我,都期許生活在環境良好的地方,我想沒有人可以忍受環境惡劣造成的影響吧!

 4 ) 《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影评:大卫·爱登堡警告说,世界正处于崩溃边缘

这位自然历史学家在一部新的Netflix纪录片中描绘了一幅可怕的画面。

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多年来一直是BBC的象征,人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他出现在Netflix上。但一个改变了的世界已经在这里,这是他2020年为流媒体《大卫·爱登堡:地球上一段生命旅程》拍摄的充满悲观色彩的电影的主题。后续的《打破边界:我们星球的科学》也是如此。

20世纪的爱登堡(Attenborough)还能歌颂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但如今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危机席卷了一切。

这部新电影感觉像是初学者的指南和最后的警告,人类的最后机会被框定为避免触碰多个临界点(片名的“边界”)。为了配合爱登堡的作品,剧组请来了约翰,一位冷漠的瑞典环境科学教授。

“我们有理由深感担忧,”他以一种只有在听到非常坏的消息时才会有的平静口吻说。

这部电影似乎是爱登堡备受喜爱的电视剧《生命的进化》的悲剧性反转。在世界上的一个地方,波罗地海的鳕鱼种群急剧减少;另一个是被困在2020年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中的光滑的黑凤头鹦鹉的可怕命运。在一连串的灾难中,希望依然存在。但核心是一个奇怪的隐喻。人类总是认为界限是可以被打破的。

如果我们要拍续集,心理学家当然也应该来。

 5 ) 泛泛而谈

后疫情时代还是看了几部纪录片的,有关自然有关环保的,比如《渔业阴谋》、《最大的小小农场》、《食品公司》、《地球改变之年》。除了《食品公司》是2008年代作品,其他几部都是最近两年的作品。这些里面,这一部《打破边界》表现最差。如果这是一部20年前的作品,或者这是一步学校科普宣传片,那还是可以接受的。好像豆友们的评价也差不多,觉得说教太多。我看下来,说教多,细节少,或者说打动人的细节少,也就是典型性数据,能让普通观众动容的典型性数据。本片中能记得的就只有一处:约翰·罗克斯特伦在波罗的海钓鱼,在他小时候至多钓1小时鱼必须返回,因为再继续钓鱼的话,那些处理出来的那些鱼的内脏会引来的海鸥多到阻碍他返航;可是现在波罗的海已经鲜有人钓鱼了,因为根本钓不到鱼。从海面上看大海似乎还是那样的蓝,其实内部的生态已经全然被破环了。影片和观众需要的就是这样的细节,我们能心领神会的细节。

自然环保类的纪录片,如果缺少这样的细节和数据,就浮在了一个表层。

影片是没有数据吗?有的。

影片列出了9个临界点:

1) 气候变化的临界点,早已超过百分之350低风险临界点,已经逼近中风险临界点450;

2) 森林砍伐临界点。全球森林砍伐面积已经超越低风险临界点25%,达到40%,为中风险

3) 生物多样性临界点。人类已经抹掉了全球68%的野生物种族群,全球物种的1/8生存受到威胁,地球已经临近第六次全球生物大灭绝。

4) 水循环临界点。全球淡水使用目前仍在低风险区。

5) 养分(氮 磷等富营养化)的临界点。过剩的农田肥料流入海洋河流造成污染和富营养化,目前远高于高风险临界点

6) 海洋酸化在日益严重,海水酸度已经增加26%,酸化海洋影响软体动物和珊瑚等生长。目前仍在临界点内,但预计会迅速迈向危险区。

7) 污染物临界点。目前临界点未知。

8) 大气(气溶胶)污染,气溶胶使空气温度下降,掩盖了全球变暖事实。大气污染每年造成700w人失去生命,临界点未知。

9) 臭氧层,唯一一个上世纪越过临界点,但全世界放弃氟氯昂等化学物质后回到低风险区的案例。

好像面面俱到什么都说了。也许由于叙述的节奏没有起伏,让普通观众抓不住重点,反而会产生危言耸听的感觉。

最后还给出了四条措施,都是泛泛之谈。什么减少碳排放、大量种树、改变饮食结构、利用循环资源之类。影片中大卫·爱登堡多次出现,主角瑞典某科学家一直在叙述,感觉影片像是约翰·罗克斯特伦为其任职的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做的一部宣传片。

 6 ) 保护地球 刻不容缓

少吃肉,爱自然,珍惜你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木,珍惜有生命的动植物,物品循环利用,我们的环境跟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朝着正确的方向,贡献一点点,地球环境,我们居住的环境就会朝着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否则,留给我们人类的时间真的堪忧,气候,动植物多样性,水源,污染,请大家多多关注一下,今年郑州的暴雨,现在江南入秋时间最晚创纪录等等,其实地球已经在给人类敲响警钟,我爱我的祖国,我爱大自然,我爱身边的的每个人,我只想大家平平安安的

 短评

气候变暖、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人造物污染、臭氧层破坏、珊瑚白化、海洋酸化,几乎都是近30年人类最严峻的环境问题,有些已经到了不可逆临界点,澳洲大火和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可能与此有关。最后落实到个人可做的,就是饮食上少吃红肉少吃淀粉类、多吃植物类蛋白多吃水果。哎,还是老爱登堡这些人的苦口婆心吧,但放眼全球如此自私的全人类,希望渺茫。

6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论发展新能源和碳中和的紧迫性

11分钟前
  • 🌈哈尼
  • 力荐

机会太渺茫了 到临界点 已不可逆 即便延缓也只是延缓了生物毁灭的进度。而未来30年 达到无化石燃料的世界经济 尽可能达到自然零破坏 可能性都太小了 人类意识现在达不到 古时的人们多么敬畏天地自然呐…怪不得……就要收🈹了… 在生态学家讲珊瑚白化和女博士讲鹦鹉与其他动物们已成灰烬的家园那里,他们哭了 我也哭了 太动容了 大家多行善事吧 关注正面走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5分钟前
  • 子骗湖江
  • 力荐

节能减排,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7分钟前
  • 里昂
  • 还行

just shut up and wipe us out

19分钟前
  • 疯狂魔术师┃星学深似海
  • 力荐

用短短的篇幅就讲述了地球的9个危险维度,其中四个快突破极限。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设定解决方案,肯定京都议定书等联合举措。还把2020澳洲大火和新冠疫情内容放进去了,至少科学家是客观的,没有加入政治色彩的来黑中国,这就值得五星好评了。

24分钟前
  • 声色画报
  • 力荐

说风险是没有用的,吓不倒我们人类的,只要我们这一代没事,我们这一代就不会付诸行动。只有切身利益,触之切肤大家才会吓得直起身子。比如说垃圾站在家边?比如说供电站在家边?比如说基站建在家边?所以即便研究的结果可能很靠谱,但是要吓唬人,还得靠夸张手法呀。植树造林,解约用水,这些都是老调长谈了。

25分钟前
  • Feem
  • 还行

也是够苦口婆心了,但是私以为估计没啥卵用。人类这个逼样子,早点毁灭对地球最好。

29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就像一个一直玩着积木的小孩,你跟他说该换人了,他绝对不会轻易放手的。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发达国家怎么办,但发达国家根本不在乎怎么办。5

30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还行

珊瑚白化和澳洲森林大火泪目

31分钟前
  • FM新婚快乐
  • 力荐

老人家這一套紀錄片仍然有奇觀讓觀眾欣賞,但不再是重點,而是讓大家直視問題所在,上一課震撼教育。

33分钟前
  • 過客
  • 力荐

任何鼓励人口增加的想法都是耍流氓。

38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推荐

以前要是看到会觉得:振聋发聩!现在这个年龄麽....该来的还是会来的。人类这个物种主定的宿命就是不可能“团结一致”!哪怕只剩一个种族都不可能!!归根结底:就是一盘生意罢了……

42分钟前
  • 东门吹胡子瞪眼
  • 推荐

节能减排,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44分钟前
  • 土卫六
  • 力荐

希望地球还有救!

46分钟前
  • Raphael C
  • 力荐

我都已经躺平了,哪还有心情关心什么环境保护,爱咋咋地吧୧( ⁼̴̶̤̀ω⁼̴̶̤́ )૭

50分钟前
  • 毛毛
  • 推荐

个体的力量怎及资本家啊,先让资本家动起来吧,先把zara HM之类的垃圾快消品牌boycott到倒闭吧

55分钟前
  • ddm
  • 还行

以下几个系统是衡量地球环境让其维持稳定的标准:全球气候、森林流水、生物多样性、营养物(氮磷流动)、淡水、人为制造的污染物、臭氧层,海洋酸化、珊瑚白化,而前4个正在不可逆的临界点。不可逆真是一个可怕的词语,代表着没有回头路没有犯错修正的机会。无论是对自然环境还是人,善待它自然会有回报,无视他否定他终将自食其果。虽然这部纪录片讲的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如果有让一个人有环保的意识那就是有意义的。致敬那些致力在环保一线的研究工作者,从他们对满目疮痍的环境不由而发的颤抖和哭泣中能感受到他们对这环境保护有切身的体会和心疼无奈(他们的环保建议未被上级采纳)之意,真是太令让人动容了。人类健康、生物健康、环境健康三者紧密相连。少吃红肉淀粉类食物,多吃植物蛋白水果坚果,这是我们作为普通人能对环境做出的重要贡献。

59分钟前
  • 煜翊
  • 推荐

不久的将来,“球道主义”碾压“人道主义”,计划生活委员会大行其道,请早打主意。

1小时前
  • 適時詩士
  • 力荐

环保主题脚趾头都想得到,专业性不错,但不是很好看

1小时前
  • 溢江东水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