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HD国语

主演:方亮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1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2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3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4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5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6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13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14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15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16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17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18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19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茶,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千百年来,茶文化几经传承、历练、蜕变,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和魅力。本纪录片寻访了云南、福建、四川的产茶重地,记录下小小的一片那嫩叶是如何历经风雨被采下来,并经过复杂的工序和手艺焙制称清香四溢的坐上佳品。跟随摄制组的脚步,观众走访了中国、日本、印度、泰国、肯尼亚,领略了千百年来茶叶在亚非各国落地开花,所滋养出来的不同的文化底蕴。茶叶何止滋养了一方水土,更联络其从东方到西方、从远古到现代全人类的灵魂与情感。  它本是一片绿叶,当与人类邂逅之后,它走过漫长的旅途,最终上升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信仰……仁心与冠冕一票青春杰克和吉尔对抗世界怪兽上班第二季千分之一机动警察烈火英雄有梦就飞红字机智的山村生活海滩狂暴2009县界2019蓝色吉祥物贵族桃姐朝颜无主之躯·起源出发2019真实人生女人的战争宝贝女儿好妈妈之吃记忆的大雪球家族1970足球江湖大神猴3情劫篇窒息家庭第二季星花园菜寺场篇2012喜上加喜粤语鸟女貂蝉1958冰雪特工天天好天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 OVA决斗尤玛镇1957死神航班刺青1981冲破黑漩涡桃花灿烂(2007)连环套八月桂花遍地开寻找雪山生死自由悬崖2016新女驸马

 长篇影评

 1 ) 形式远大于内容

看了两集,实在看不下去了,吐槽几句:
1、关于茶的题材,还是要真正懂的人来拍。
2、形式华丽,内容杂乱、空洞。就比如昆曲,舞台辉煌,演员漂亮,却听不到昆曲的真正唱腔和韵味。或者比如喝茶,本来应该素净淡雅的茶室,墙上却挂足了字画,架子上也堆满了瓷器,让人怎么喝茶?
3、应该费了不少钱,可惜了。

 2 ) 古味长存人世间

古味长存人世间 ——浅析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之《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茶,在与水的相遇之前它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树叶,无人会意它内敛的韵味,而当它跟水邂逅之后却迸发出了存留世间于千年的古味。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之《土地和手掌的温度》由王冲霄导演,通过一位位爱茶人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茶的起源和种类。在这些故事里,我们能悟出茶由古至今沉浸了千年的人间之道。一盏茶,内含几千年的韵味,缓缓端起一盏放在唇边轻轻抿一口,我们能品出蕴藏于茶水中的世间百态之味,这种味道,令我们一生难以忘却。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传承的文化,这是人与国所寄托的根。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悠悠大国自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对茶文化茶之味的探寻。本片开头导演便开门见山地向观者阐述:中国人将茶视为一种沟通天地的生命。可见国人对茶的情结之深喜爱之浓。在片中第一个关于茶的故事是从少数民族——布朗族开始,导演从布朗族对茶的信仰展示了这个民族与茶的故事,他们一生与茶相伴,感恩茶给他们带来的民族精神。从这一点来说,导演就已经成功地吸引了观者的眼球,让这部纪实纪录片显得不那么乏味,而导演接下来选择的视角更是令观者耳目一新,在本片片中导演选取的素材亦不仅仅是区限于中国。一位意大利人为了追寻茶之味来到了中国,这位外国友人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唐云。一如她的名字,唐云代导演亦云了本片所想传递的思想:中国人通过茶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创造一种境界,一种气氛。 犹记王国维先生曾说过: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本片则恰到好处的以自然之眼和自然之言来阐述茶所代表茶所代表的精神及信仰。笔者认为这部纪录片最大的亮点不是镜头的运用,而是这部纪录片并不只是单单地“自述”,它是通过一位位爱茶人士的思想来阐明本片的主题,这是导演独具匠心的创作。以不同层段的人侧面道出了茶对人的精神和信仰所带来的做人之道、寻根之味。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风格朴实没敛,与导演所想表达的茶之道相得益彰。观看此片就像是在品尝茶之味体会人之生,由人到茶,片中每一位爱茶人的坚守,是茶之味从古至今能够延续不断的缘由,亦是茶的馈赠。由茶到人,是茶之精神与人之灵魂的交融。同样地,这也是本片带给观众的一次洗涤心灵。 “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该纪录的节奏从头舒缓到结尾,一如茶之道人之生需细细体会。 茶的味道,从千年起就已经沁入了中国人的肺腑,至今已然芳香馥郁。

 3 ) 央视又出精品,这高分好片只有我们才拍得出来

不知从何时起,奶茶成了最受欢迎的饮料,多少打工人靠一天一杯奶茶续命,最后却不知不觉喝出了各种不健康。

很多年轻人似乎遗忘了中国人自古以来最喜爱的饮料——茶。

茶,最早其实被当作药使用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茶在英国更被誉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喝茶不仅能降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还可以减脂瘦身。

研究者发现,喝茶10年以上者与不喝茶者相比,男性体脂比例约减少20%,女性可减少30%。

不仅如此,茶还含有抗氧化的成分,对皮肤有很好保护作用。古人的智慧诚不我欺。

喝茶不仅好处多,更重要的是:茶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身为中国人不懂茶可就说不过去了,毕竟中国是茶的诞生地。

在炎热的天气里,给大家推荐一部消暑降温、赏心悦目的纪录片。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导演:王冲霄

主演:方亮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日期: 2013-11-18(中国大陆)

集数:6

单集片长:50分钟

这是中国首部全面探寻茶文化的纪录片 。

摄制组穿越了遍布地球的茶叶国度,深度走访了全世界200余位“茶人”,最终精选了60余位“茶人”的故事。

这是一部关于茶的“百科全书”,央视出品,豆瓣评分8.7。

这部纪录片的叙事风格十分接近《舌尖上的中国》:温情的娓娓道来配上细腻的影像记录,堪称《茶碗里的中国》。

全片共6集,每集50分钟,关于茶的一切,都在其中。

这部纪录片的看点就是内容丰富,地域和文化跨度大,虽然以中国茶为主,但对于外国茶文化也有涉猎,看完妥妥的涨知识。

开篇当然要介绍中国人喝茶的历史,不过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众说纷纭。

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

主要是因为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

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将荼字减一画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

虽说中国人喝茶有上千年的历史,但中国人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

唐朝人煎茶喝,宋朝人创造了点茶的喝法,而明清变成了用茶叶泡水法,沿用至今。

唐代初期的煮茶,直接把茶树生叶煮成汤,加盐葱、姜、桂等佐料,有些像做菜汤一样。

所以那个时候茶汤又称之为“茗粥”,。想想有点暗黑料理的意思。

唐代至南宋末年流行煎茶法,团饼茶经过灸、碾、罗等工序,制成茶末,再根据水的煮沸程度在二沸时投茶煮,然后分饮。

宋代点茶比唐代煎茶法更为讲究,包括将团饼炙、碾、罗制成茶沫,然后侯汤、点茶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

宋代点茶时强调水沸的程度,谓之“候汤”。

从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等书看来,点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茶盏、点茶(调膏、击拂)。

明代开始,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即撮泡法。

将茶叶放在茶壶或盖瓯中中,以沸水冲泡,再分到茶盏(瓯、杯)中饮用,今天的泡茶法多是明代撮泡的延续。

日本茶道就是建立在中国宋元时期的点茶基础上的,在品茶的环境、打抹茶的技法和饮茶礼仪上都极其繁琐考究,突出了日本“和、清、敬、寂”的茶道精髓。

从日本茶道也可以窥见宋代茶文化的一丝踪影。

不过宋代的点茶与日本茶道相比没有那么繁琐的程序和仪式感,突出的是“点”。

即茶粉倒入茶盏中用茶冼打出白色汤花后,在汤花上面点上精致的图案,简直是咖啡拉花的鼻祖。

今天,我们喝茶的方式沿袭了明清时期的茶叶泡水法。

而绿茶更是中国人喝得最多的一种茶。人们喜爱绿茶,清汤绿叶的品相,更看重它的健康功能,尤其是绿茶的抗癌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

而绿茶中的经典代表莫过于龙井,龙井属于不发酵的绿茶,龙井茶的色泽,绿黄两色浑然天成,恰似中国水墨画的墨迹,浓淡相洇。

龙井茶的味道香郁若兰,而茶农的说法更加平实,油煎蚕豆瓣香,这是一种品位极高的人间味觉。

同一片茶叶,经过中国人灵巧的双手,演绎出了无数种口味,形成六大茶类:

不发酵的绿茶,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茶叶的鲜度;轻微发酵的黄茶,比绿茶更多了一份柔和;不炒不揉的白茶,最多地保留了自然的原味;半发酵的乌龙茶,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香气;发酵时间最长的黑茶,曾经是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

与其他五大茶类相比,全发酵的红茶,兼收并蓄,是当今世界消费量最多的茶。

今天,世界百分之八十的茶叶市场属于红茶,红茶传到西方之后,英文称为black tea。

中国人发明的茶叶在16世纪左右才为欧洲人所知晓,到了17世纪中叶,荷兰人才将茶叶带到了英国。

众所周知,中国曾经两大硬货:丝绸和茶叶。

而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有1500多年历史,中国茶叶曾是中国对外的第一张名片。

在古代的时候,欧洲只有贵族才有机会喝到昂贵的中国茶叶,中国茶叶成了当时欧洲人尊贵的象征。

1839年的时候,英国进口的中国茶叶的价值高达4000多万英镑,直到英国占领了印度和锡兰之后在当地种植茶叶,将这两个国家当作自己的茶叶种植基地,这才实现了茶叶自由。

而这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全面萎缩。

不过茶叶大国不是浪得虚名,在安徽祁门,一种新的红茶出现了,再次征服了世界。

祁门红茶凭借神秘的香气,在世界高端红茶市场为中国重新赢得了一席之地。直到今天,祁门红茶依然是世界高端红茶之一。

祁门红茶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红茶。

祁门红茶独特的香气征服了西方人,它因此还获得一个专有词组:祁门香(Keemen Sweet Candy Scent)。

在《安徽省志·农业志》中写道:“祁门红茶是中国功夫茶中的珍品,外形条索紧细,锋苗挺秀,色泽乌润,汤色红艳透明,滋味鲜醇爽口,由以香气高超,独具一格,还有蜜糖香,又似蕴藏苹果香,并非其它红茶所能比。”

谢永忠是祁门红茶工艺传承人之一,在茶厂里做了大半辈子,每年茶季,他还会为自己做一小批珍贵的手工茶。

由于祁门红茶十分昂贵,在过去的岁月里,主要用于出口,即便是茶厂里的工人都不允许喝自己做的茶,因为喝不起。

而如今让无数人上头的奶茶,其实对于中国北方的牧民来说,早就习以为常,最初最正宗的奶茶就是蒙古奶茶。

草原不缺肉食,但维生素来源稀少,茶是蒙古人摄取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之一。

茶来自内地,为了方便运输,压制成茶砖,茶砖厚实到需要用锤子砸,砸下来的碎茶装在网兜里,先放入滚锅中煮。

整锅汤水呈现褐色的时候,加入鲜奶搅动,蒙古奶茶丝绸的质感,香而不腻的味道,饮用时配以奶酥和奶皮子。

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的人对奶茶也是如痴如醉,那就是印度。

最初,印度产的茶叶几乎全部运到英国,而印度人本身很少喝茶。

直到某一天,印度茶多到英国人都喝不完,于是英国人鼓励印度人也养成喝茶的习惯,由于印度人喜欢奶和糖,于是印度人最喜欢的饮料就变成了奶茶。

根据古法,许慎“说文解字”一书,将“茶”按照汉字的书写方式拆开后可见:茶是人处在草木之间。茶,其实只是一片改变了水的味道的树叶。

世人品茶,品的不过就是草木的味道。纯粹与自然,就是茶的本质。

我们泡一杯茶,茶叶都浮在面上,然后逐渐沉入杯底,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开始你不成熟的时候,都是浮在面上的,但是随着你的经历增多,随着知识的增加,社会阅历的增加,就沉下去了。

一片树叶,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从此有了茶。

茶字分解开,是人在草木中。

茶,经过了水与火、生与死的历练,与我们相遇。茶的命运,也是我们的命运。

慢慢的慢慢的,你发现万法回归内心,生活还是回归平淡最快乐。

喝茶也是这样的,以前是追求各种的茶,茶香、茶汤、茶的颜色怎么样,慢慢的,现在只要一杯清淡的茶就可以了。

今天,茶叶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

这一切,都源自几千年前,中国人的祖先与茶在森林里的某次相遇。

仅仅拥有野生茶树,还不能称之为茶的故乡,在自然中选择它,被茶亲和,与茶相谐,将一片苦涩的茶叶,调理出千变万化的甜与香。

一碗茶汤,几千年的韵味。中国人所念所想,依然是茶的本源——自然。

*本文作者:RAMA

 4 ) 茶香文化 忆其根源 ——浅析《茶,一片叶子的故事之土地与手掌的温度》

古有陆羽《茶经》中提到‘茶者,南方之嘉禾也’。让世人明白,茶之性及其好也。而今,生活在快节奏的当下,大部分人已无心在静心品茗,领悟其中韵意,茶对他们来说不就是提神醒脑的工具罢了。但是,茶文化对有一部份人来说,不仅是信仰,也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导演王冲霄执导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是茶人茶语为主线向观众展示出关于‘茶’的内涵,将古茶文化融于动态之中,向全世界人展示关于茶的故事。纪录片第一集以《土地与手掌的温度》为名,不仅是对茶生长与茶艺的展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品味。 在长镜头下保持了茶文化其原有滋味,给观众以真实,贴近之感,从而叩问观众内心深处的想法。在影片中,通过长镜头唤起观众,对于茶文化的记忆,折射出对‘茶’的敬仰。云南泉迈山里,有这样一群布朗族人,他们将茶视为沟通天的生命,通过无剪辑的手法,将布朗族人的茶祖节最真实的体现出来,又让观众感受到茶文化的深远持久。跟随着镜头,族长苏文国将茶园文化介绍给观众,在长镜头下他告诉观众,布朗族人每年开辟一片新的茶园,种的第一棵树叫做茶魂树,树桩把它栽起来,就代表他的魂,魂守着他的茶园。十几秒的镜头通过茶人茶语,向观众展示出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但这决不是布朗族一个民族的信仰与坚持,是所有人们应有的传统坚守精神,从而不只是对茶文化的敬仰,还是对中华文化的敬仰,更是警醒生活在快时代社会下的人们应守住信仰,谨记中华文化。 真实是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而细节的展示,进而给茶如人生的主题起到锦上添花之用。来自意大利的客人,唐云爱上了中华的茶文化,更是独爱龙井,在品尝龙井时嘴角的笑意由衷的表达了对茶的热爱。正所谓:“扬子江水心,蒙顶山上茶。”所属黄茶蒙顶茶,顾由此而来,在蒙顶山上有一位老人叫成先勤,他不仅是“龙行十八式”的创始人,更是手工蒙顶茶的制作传人,从采茶采“1.5cm-2cm的黄芽”到烘焙时试温“锅底离手心一尺二的距离”到最后的“用纸包裹”,在种种流程中,可以展示出蒙顶手工茶,之所以即将失传原因,也通过影片中的细节描写,将人生就如一杯茶,刚开始的时候是浮在水面上的,但随着知识的增加,阅历的增加,便会沉下去,将这一道理传达给观众。相较于黄茶,白茶的制作自然简单许多,只需晾干或阴干就好,但在晾晒的过程中,观察入微,对天气的把握无一不展示出,茶工艺的成就。在种种的细节下,观众不仅看到了茶艺,更看到了人生漫漫路应该不浮于世的道理。 特写镜头下,传统与工业的碰撞,更加精明的将传统工艺、文化,传入观众的内心,从而引发保护传统文化的共鸣。影片中,苏州的龙井,四川的蒙顶,武夷的红袍,江苏的银针都是中国名茶,然而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化生产逐渐替代了手工,然后手工茶也逐渐淡出了社会发展的这个舞台,但是影片中特写的镜头下,手茶的制作,用最直观的感受,传入观众的脑海之中。诚然,这决不仅此于展现茶艺制做的魅力,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让工业化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可以保留着原来的味道。同时也体现出传统化,正在被工业的脚步所埋没,倘若对传统工艺置之不理也终会消失。所以,不仅在观看时应该心存敬仰,更应该在看再看完后有所行动。 《土地与手掌的温度》这集记录片中,向人们展示了茶生长与制作的视觉盛宴,让观受感受到了来自茶的魅力。诚然,这部纪录片的成功也说明,在未来纪录片的创作上,应该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给影片赋予更深的文化内涵。使中华文化得以在飞速发展时代可以生动保存。

 5 ) 《茶,一片树叶》

《茶,一片树叶》

图文版: http://bbs.bianzhirensheng.com/thread-1297506-1-1.html

茶,真的就是一片树叶而来!

请茶友们关注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跟随王冲霄总导演的镜头从茶的故乡中国出发,走进多彩茶世界,体会国人开门七件事之茶的重要性。《茶》被剪为每集50分钟,分为六集播出。
王冲霄介绍,为完成这部“茶经”,摄制组穿越了全球的茶叶国度,如日本、英国、印度等,“拍摄期间,导演们翻越了30多座著名茶山,深入很多不为人知的偏远山区,采访了世界茶人共100余名,探寻茶足迹。”在这场探寻“茶脉”的旅途中,除了世界各地的茶界泰斗外,淳朴的茶农、茶地的自然奇观都将出现。王冲霄直言,“在以往有关茶的影视作品中,从来没有这么多的茶界泰斗出现在同一部作品里面。《茶》是第一部将他们‘集中’起来的纪录片”。


第一集,土地和手掌的温度。
从云南云南芒景山说起。
布朗族人把茶看成是生命的一部分来保护,将茶作为一种图腾来崇拜,他们视茶为祖先的恩赐,灵魂的盛宴。
布朗族茶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了!
茶祖:指茶的祖先。他们坚信着每一块茶地都有茶神。
世界茶文化在中国,中国茶的祖先,神农也。在云南,孔明被视为茶祖。在蒙山,第一个种茶的吴理真被视为茶祖。在日本,荣西禅师被尊为茶祖。
从包括云南在内的我国古茶树衍化而去,茶树已经成为农业中一种主要经济作物!
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不仅能确认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且已经明确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但对这个问题是有一个认识过程的。
----茶树原产于中国,自古以来,一向为世界所公认。只是在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勃鲁土(R·Bruce)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Sadiya)地方发现有野生茶树后,于是,国外有人以此为证,开始对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提出了异议。从此以后,在国际学术界开展了一场茶树原产地之争。
现在,无论是远在云南古茶园的普洱,或是遥远北方的北京茶馆里的龙井,还是大茶馆里小成都的龙行十八式,都是我们中国茶文化的演绎。
本集从芒景山古茶园到龙井再到蒙顶,第二段开始逐渐展开白茶、绿茶、黄茶、乌龙、黑茶、红茶,这条按照发酵程度不同的茶叶种类,接下去就将重点讲述其他类!


第二集,路的尽头。
漫漫茶道,实为路!
从喀喇昆仑山脚下的克里阳乡,维族牧民寻找野生昆仑雪菊,以为祛病,更为利益;到传统的广州凉茶,实则中药。
代茶使得茶在中国,确实形成一个更包容的概念。很多饮料原本并非是山茶属植物制作。如菊花、水果、中草药等等,但都在用茶的方式沏泡、品饮,被划定为代用茶,也是非茶之茶。对非茶之茶,人们更看重它们的保健功能。
http://list.tmall.com/search_product.htm?q=%C0%A5%C2%D8%D1%A9%BE%D5&type=p&vmarket=

最让人感叹的不是马帮贩茶,而是四川的“茶背子”。
茶马古道大致分为两条主线路,分别是从四川和云南出发的川藏茶马古道和滇藏茶马古道,其分支较多,但大部分最终到达西藏,并从那里穿越喜马拉雅山的沟谷,远涉印度、尼泊尔等地。
雅安,作为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从此地出发的藏茶,到达藏区的康定,一路翻山越岭、茶马难行,只能依靠背夫运输。而运茶的背夫被称为茶背子。
走一趟需要半个多月。后背是三百多斤的份量,脚下是仅容一人的小路,一不留神就会跌入万丈深渊。这一条茶马古道,不是马蹄踏出来的,而是靠人的肩膀背出来的…
茶背子都是为求生存的穷苦人,他们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就背茶。一包茶20斤,青壮年最多能背十五六包。片中唯一出现的女茶背子岳秀芸如今也已经86岁了。在她的记忆里,每30个茶背子里大约有5、6个女茶背子。尽管她们的体力比不上男性,但为了生活,她们仍旧咬牙坚持着。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雅安每天出来当茶背子的人有500多。如今,随着大多数老人的去世,那段历史已经开始模糊了。茶背子,作为一千多年川藏茶马古道真正的主角,正在沉默中渐渐消逝。
及至眼下,川内不少山区或者景区,依然活跃着不少靠山吃山的当地农民,俗称“背子”或“背二哥”,他们或抬滑杆、或挑运杂物、或运输物资,是否已经摆脱了当年“茶背子”们仅生存下去的境况呢?不知!

“追寻”最古老的制茶技艺
据了解,黑茶有着各种制茶工艺中耗时最长的流程,需要对粗老的枝叶反复揉捻才能使制成的毛茶结实饱满。在现代揉捻机出现之前,茶农都是用脚在斜板上反复揉捻来完成这道工序。“以脚揉茶”这一流传许久的溜茶技艺目前已被现代工艺所替代,在纪录片《茶》中,这一独特工艺将被还原,观众可以一睹“以脚揉茶”的古老技艺。

总导演王冲霄透露,“这一传统的制茶技艺在世界上其它地方已经不复存在了,目前只有四川雅安名山县双河乡长沙村的茶农依旧保留着这套工序”。此外,王冲霄直言,“片中除了还原黑茶独特的制作工序‘以脚揉茶’外,还将追寻其它古老的制茶技艺,比如贵州虫茶的制作流程以及藏式抹茶工艺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9f0cf50100xqjt.html
左为金骏眉,右为雅安黑


第三集,“烧水煮茶的事”
本集弄清二个要素。
1、日本茶道源自中国宋代,尤其被认为由当年远赴神州求佛的僧人,从浙江径山寺带回。
径山寺创建于唐天宝年间,距今有1200余年的古刹,为天目山余脉,海拔769米,在浙江余杭径山镇径山。
径山茶宴是径山寺接待贵宾时的一种大堂茶会,起源于唐朝中期,盛行于宋元时期,传承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
宋时径山寺盛行“茶宴”,是径山僧以茶论道的一种“清规”,也是古刹以茶代酒、宴请上宾的仪式。茶宴在布置洁净的明月堂举行,室内悬挂名人字画,摆设时新鲜花,并有专用茶具。
径山茶宴依径山寺历代祖师、住持谱系而传承。按照径山寺传统,每当贵客光临,住持就在明月堂举办茶宴招待客人。径山茶宴从张茶榜、击茶鼓、恭请入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到谢茶退堂,共有10多道仪式程序,宾主或师徒之间用“参话头”的形式问答交谈,机锋偈语,慧光灵现。
---另,片中展现的日本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光大,确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2、中国唐朝人煎茶喝,宋朝人创造了点茶法,当时茶之道为“吃”茶,即将绿茶磨成粉末,加以水调,并饮。目前国内保留此风,莫属藏民的酥油茶制法。片中讲到四川甘孜州西部白玉县喇嘛们的饮茶。
两千年来,人类喝茶的方式一直在变。到了明朝人一改吃茶的传统,品味到茶叶泡水的清香,而日本茶人在对传统茶道的恪守中,熏陶着本民族的心灵。


第四集,“他乡,故乡”
茶,源自中国,扬于印度,远至几内亚,偏可格鲁吉亚!
本集就按照这个脉络,让百年以来,由中国为源头的茶叶迁移为线索,罗列了安徽祁门、金三角地区、印度北部大吉岭山区、格鲁吉亚数地种植茶叶的人与事串联!
这是全球较早数据了,在“2013国际茶业大会国际茶人高峰论坛”会议上,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诺曼·凯利先生表示,全世界茶叶产量在过去的五年增长了20%,其中中国增长10%,远高于全世界平均增长水平的3%,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红茶生产国。
再看看中国2013年的全国量化数据!
茶,不仅是国人的开门七件事之一,也是全球主要国家人们的一件重要事情!



第五集,“时间为茶而停下”
世界上人均饮茶最多的是英国,想来中国没有谋得第一,应该是被广大中北部地区平均化了!若以广东、福建二省而言,夺得第一,毫无问题!
放下竞赛论,本集也说到那年的鸦片战争,实质是经济战,原因是凯瑟琳王后的饮茶习惯,被放大与仿效后,恰似一幅贵族生活写照,于是全英上下齐动员,大饮中国tea!
可惜,当年远洋运输不发达,中英两国相隔万里,但在19世纪的百年间,两个国家的关系却是异常密切,联系的契机主要就是因为茶叶和鸦片这两种特殊商品。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就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建立同中国商业往来的通畅渠道,因为茶叶在英国已经成为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如果茶叶供应不能保证,则可能影响社会安定和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中国是唯一的茶叶供应国,因此英国对中国的依赖性很大。

如今看来的源远流长英伦茶文化中。
中国茶其实是直到16世纪中叶才为西方所知。17世纪之后,茶开始进入英国。18世纪后,茶在英国的贸易发展惊人。
具体说来:
1704年英船‘根特’号在广州购买470担茶叶,价值14000两白银,只占其船货价值的11%,而所载丝绸则价值80000两。1715年,英船"达特莫斯"号前往广州,所携资本52069镑,仅5000镑用于茶叶投资。
1716年,茶叶开始成为中英贸易的重要商品,两艘英船从广州携回3000担茶叶,价值 35085镑,占总货值的80%.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后,北欧的茶叶消费迅速增长,茶叶贸易成为所有欧洲东方贸易公司最重要、盈利最大的项目,当时活跃在广州的法国商人罗伯特·康斯登(Robert Constant)说:"茶叶是驱使我们前往中国的主要动力,其他的商品只是为了点缀商品种类。"
十八世纪,英国对茶叶等奢侈品征收重税,引发了大规模的茶叶走私。走私茶叶利润巨大,以致不少水手铤而走险。一位名叫罗伯特-特罗特曼的走私犯,就因武装走私茶叶被打入了死牢。

经济上高度自给自足和相对较低的购买力使欧洲产品的中国市场非常狭小,唯一例外的是中国对白银的需求。大规模的中西贸易由此找到的支点:西人用白银交换中国的茶叶。178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财库尚有二十余万两白银的盈余,翌年,反而出现了二十二万两的赤字。为了弥补东西方茶叶贸易巨大的逆差,东印度公司专门成立鸦片事务局,开始大规模向中国贩卖鸦片。不久后,令中华民族丧权辱国的鸦片战争爆发了。
这就是已经深入英国人血脉的茶!



第六集,“一碗茶汤见人情”
茶人!以茶为业者,可皆为茶人!
采茶的是,制茶的是,种茶的是,育茶的是;
喝茶的是,品茶的是,玩茶的是,弄茶的是!
我想,茶和很多人间器物一样,平常普通之芸芸享受其间,为了平静也为了安逸吧!
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也努力参悟其间,为了平静也为了安逸吧!
有趣的是,居然都是为了平静也为了安逸吧!哈哈!

看日人,丹下明月,父亲曾经担任伪满州傀儡政府官员的日本贵族之女,今愿全世界人民和平饮茶,努力从事日中友好往来、文化传播之事,出力、出钱,此应是茶人!
看台胞,李曙韵,“人澹如菊”茶书院创立者,首次将茶席、茶艺、花艺融合在一起,带领想唯美的今世之人,进入一个全新的美学殿堂。亦是一种茶人吧!
现今,作者已经来到北京,开设晚香茶室,开启又一段茶之旅。或许是看透高大上之首富首府吧,茶为引,器物渐深!


最后来个总结:
还是第一集的那句,让人畅想,也符合目前状态自我品茶的领悟:“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

茶,淡然人品!

 6 ) 关于茶

第一次出关于茶的纪录片,无论情节多么糟糕,思路如何混乱,我都顶了。
总觉得,只有中国人才有资格出关于茶的纪录片,甚至比美食更有资格,更能丰富。随便点选什么都是精华,都是一贯中国的博大精深。
本片总体拍的思路稍显乱和仓促,各种穿插有时有些突兀。缺少了些许元素,如煮茶泡茶的器具,泡茶的水等。但仍然是不可多得的好片。
拍摄的画面,如此精美宽广,看到茶叶在水中沉浮,看到茉莉花蕊的绽放,看到少数民族的祭祷,看到英国精美的下午茶,看到日本繁复严格的茶道,都生出无限感动。从最粗糙到最精细,那些带给人的震撼都是一样的。
这是一个爱茶的人,对一部关于茶的纪录片生出的无限感动,无限遗憾以及无限希翼。
希望真正的茶文化,重新兴起。在中国,在内地。

 7 ) 关于茶叶的干货

【第一集】

[茶与人生]
茶,它经过了水与火,生与死的历练,与我们相遇。茶的命运,也是我们的命运。

[景迈山普洱茶]
尽管景迈山的茶大多被制作成普洱茶饼,但布朗人自己还是习惯喝存放一年以上的散茶。
“那么在喝新茶的时候,按照我们的茶文化,要把它制成烤茶。”烤茶的器物都是就地取材,土法烧造。抖动,使茶叶和火炭充分接触,以去除茶叶中的杂质和寒气,并由此调出浓郁的花香。
(取茶进土法烧纸的陶器茶壶,放进木炭抖动,充分受热。取出木炭,将茶壶放于木炭堆之上,倒开水,茶壶里滋滋的冒着热气涌出来。)
每年要举行一次茶祖节,如果是小祭,它的高潮在16日。如果是大祭,它的高潮在17日。大家都要上到山顶上祭牛。
“布朗族每开辟一块新的茶园,种的第一棵树,叫做茶魂树。树桩把它栽起来,就代表它的魂,魂在守护它的茶园。”
四年一次的茶祖节大祭,整个山上的布朗人,都汇集到怕哎冷寺,用山泉水泡茶,洗浴神像,以自家最好的新茶供奉茶祖。布朗人的茶祖叫帕哎冷,传说一千八百多年前,是他在面对族人大规模遭受瘟疫的危难时刻,发现了茶叶可以治病,从而拯救了自己的族人。

[茶的发展]
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古茶树,一路向东南延伸,在自然与先民的调养下,逐渐演化为易于采摘和管理的小叶种灌木。正是这些低矮灌木上生长的鲜嫩芽叶,精制成中国的众多名茶。

[茶亲]
每年春天的茶季,中国各地的茶农家里,经常会有爱茶人前来借宿,他们希望品尝到最新鲜的好茶,更希望体验一盏好茶背后的甘苦。他们住在茶农家里,与茶农一起劳作生活。

[龙井]
“龙井”是茶名,是地名,是村名,也是泉名。中国古人认为,这口井与海相同,其中有龙,所以叫龙井。
“乾隆到这里喝茶,路过了龙井村。他认为这个地方的茶,他也不讲好,也不讲差,时隔三年以后,带着他的侍卫到了这里。他写下了“龙井乾隆御览制”。
龙井,属于不发酵的绿茶。绿茶是中国人喝的最多的一种茶。人们喜爱绿茶清汤绿叶的品相,更看重它的健康功能,尤其是绿茶抗癌的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关注。龙井茶的色泽,绿黄两色浑然天成,恰似中国水墨画的墨迹,浓淡相洇。龙井茶的味道香郁若兰,而茶农的说法更平实——“油煎蚕豆瓣香”。

[蒙顶山黄茶]
距离成都一百多公里的雅安,有一座蒙顶山。相传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一个叫吴理真的人,在这里种下了七株茶树。后人在吴理真种茶树的地方,建了一个茶园,取名皇茶园。“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成为好水沏好茶的象征。
“我们今天采的茶是用来做黄芽的,长度要在一点五厘米到两厘米,采的时候要掰,不能去掐。”
“杀青的温度,一般在一百六十度以上,锅底离手心要在一尺二的距离,要感觉到烫。”
茶叶要在铁锅内用手翻炒四五分钟,脱水、杀青。
“第一道杀青主要是要使那个鲜叶去掉青草味,然后让它焕发出芳香味。我们黄芽的发酵,它主要是靠闷黄,让它的发酵程度不超出百分之十。每煮一锅起来,要用草纸包起来,纸是透气的,不会把茶闷坏。如果你用其他布,它可能就对茶有影响了。这个要三十六个小时,才可能转化。”
蒙顶山的茶园,历史上大多属于寺院。僧人们相信,种茶、做茶、喝茶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修行。
茶叶发酵三十六个小时后,再烘焙。如此制作出来的黄茶,黄叶黄汤。同绿茶相比,轻微发酵的黄茶,口感更加温厚平和,对肠胃清寒的人,尤其适宜。黄茶制作考究,稍不留神就功亏一篑。如今,黄茶在中国地四川、湖南、安徽等地都有生产,这是一道含蓄内敛的茶。

[茶与人生]
我们泡一杯茶,茶都是浮在面上的,然后逐渐沉入杯底,这就是我们领悟到人就是这样的。开头你不成熟的时候,都是浮在面上的,但是随着你的经历多,你的知识增加,社会阅历增加,你就沉下去了。

[六大茶类]
同一片茶叶,经过中国人灵巧的双手,演绎出了无数种口味,形成六大茶类。不发酵的绿茶,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茶叶的鲜度。轻微发酵的黄茶,比绿茶更多了一份柔和。不炒不揉的白茶,最多地保留了自然的原味。半发酵的乌龙茶,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香气。发酵时间最长的黑茶,曾经是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与其他五大茶类相比,全发酵的红茶,兼收并蓄,是当今世界消费量最多的茶。

[桐木村正山小种]
三百多年前,世界上第一款红茶,诞生在这个偏僻的山村(桐木村)。
“明末清初的时候,从江西桐木关来了一支部队,山里人没见过世面,茶叶就不管了。等第二天一看,茶青没办法及时处理,已经发生变化了,就是发酵了。很急,马上放到锅里去炒,炒完了就焙,焙完了颜色黑黑的,泡起来汤红红的,就不像原来的绿茶了。心里想这家伙坏了。但总是茶,总是心血,送到星村。星村当时有很多闽南的商人,交给他们托看看怎么卖掉。闽南商人就找到我们家说你去年那个查我卖了,是原来茶价格翻了一倍。这个茶出去了,比绿茶好卖,口味欧洲人更适应。”今天,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茶叶市场属于红茶。红茶传到西方之后,英文称为“black tea”。

[黑茶]
在藏族文献中,黑茶被称为甘露之海。青藏高原高寒缺氧,青菜水果匮乏。藏民需要分解油腻,补充维生素,而这都离不开茶。不仅西藏,对新疆、内蒙古地区的游牧民族来说,黑茶都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古老的黑茶工艺已存在上千年。每年春天,四川雅安的茶农在采完第一拨嫩芽之后半个月,就开始收集黑茶的原料了。别的茶类弃之不顾的粗枝大叶却是黑茶的主要原料。徒手采茶困难,所以采茶人要带上一把特制的刀子,被称为刀子茶。黑茶,有着各种制茶工艺中耗时最长的流程。要想制成的毛茶结实饱满,就需要对粗老的枝叶反复揉捻成型。但在现代揉捻机出现之前,这是最消耗体力的一项工作。如今,只有雅安长沙村的老师傅,还能用最传统的方式揉捻茶叶。蒸一下,可以使这些原料变软一些。再装进麻袋,防止被枝桠扎到。传统的揉捻技艺,需要一块木板来帮忙。这道工艺至少要重复三次,被称为溜茶。(45°放置的长木板,还有两段的扶手,类似楼梯。将麻袋放在木板上端,两个人踩在圆筒麻袋上缓缓往下走。走到底再将麻袋拿上去,重复。)

[武夷山大红袍]
武夷岩茶,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今天,最顶级的武夷岩茶被称为“大红袍”。这个名字来自于天心永乐禅寺后山峭壁上的六棵古茶树。
“在武夷山来说,最精品的岩茶叫’三坑两涧‘,落坑落涧的茶,茶的品质都特别好。日照时间短,叶片也比较厚,泡出来的汤水比较醇厚。
“做茶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一的时候,茶才能做到极致。在摇青的时候要很讲究,而且在水分适当的时候,这个茶的边缘开始绿叶红镶边。这个茶标准发酵的过程就出来了。杀青两百多度的锅,只要稍不留意,手肯定被烫起泡。揉捻是用齿状的揉捻筛,就像我们打太极一样,你的手要很巧,左右地摇摆,让青叶卷起来,用的都是内力。这个精品茶要微火慢炖,我们要用炭火去烘焙二十小时。”传统大红袍,做得最极致的可以烘焙九次,这样做出来的茶轻滑有光泽,如同泥鳅鱼一般,故名泥鳅火。“我们讲武夷山的茶,他在品茶的时候一定要品出声音,对茶是一种赞美,(含一口,往里吸两下)它叫啜茶。啜茶的过程是让你整个口腔里面每个部位都要接触茶的汤水,这泡茶所有的好、坏,在你的舌面上全都体现出来。”

[白茶]
白茶,是一种古老的制茶工艺,用晒干或阴干的方式,对茶叶进行简单加工,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当地人常常把白茶当做消炎杀菌的药品。
(福建福鼎柏柳村,每年三月中旬开始)
“早上不能太早,早上雾很多,很大,对茶青色泽有影响。晚上要早一点收起来。中午晒的时候,太阳太强,一晒会糊了。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就很难。要眼观其色,我们看它颜色怎么样,或白、或黑;手摸其干,看它的干度怎么样。晒白毫银针,我们要细心地去观察它。等火烟消完了,我们才把银针放下去。温度不要太高,一高等一下就糊了。”顶级的白茶,以清明前壮硕多毫的茶芽精制,入水根根挺立,白毫闪亮,名为白毫银针。
今天,大受欢迎的白茶,是一百多年前,从附近的太姥山上移植过来的。
“晒青的时候,要非常细心。如果用手铺好了以后,就不要再去碰它。如果天气好,像西风的天,就晒的比较多。”这在天无三日晴的太姥山顶并非易事。“

[茶与人生]
我们这边到清明都很冷的,晒白茶很不容易,在太姥山上存一点白茶是珍品。喝茶的时候要用这颗心,坐禅的时候也用这颗心,茶味和人生的味道一样,跟禅的味道也一样,因为茶也有生命,它跟人一样,你对它越了解,你做的茶就越好。”
“慢慢地,你发现万法回归内心,生活还是回归平淡最快乐。喝茶也是这样的,以前是追求种种的茶,茶香,茶汤,茶的颜色怎么样,慢慢地,现在只要有一杯清淡的茶就可以了。”

————————————

【第二集】

[斗茶]
比赛的过程很短,选手们只要完成初制的毛茶即可。而手工制作的毛茶,其实最见茶人功力。真正的高手在翻炒时,能感受茶叶最细微的变化。结束杀青的时机,往往就在分秒之间。经过杀青的茶叶,还需要用双手反复揉捻。双手力道要足,才能将茶叶中的汁水揉出。

[蒙古奶茶]
茶来自内地,为了方便运输,压制成茶砖,茶砖厚实到需要用锤子砸,砸下来的碎茶装在网兜里,先放入滚锅中煮。整锅汤水呈现褐色的时候,加入鲜奶。

[赤水虫茶]
村民们把采集回来的树叶发酵,这会使叶子散发出清香,从而引来化香夜蛾等昆虫,在茶叶上产卵繁殖,长出的幼虫就以这些茶叶为食。通过这些幼虫食道后的产物,再晒干过筛,稍加炒制,就制成了当地别具一格的饮品,虫茶。

————————————

【第三集】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的动作,繁复而漫长。最严格的茶道,要持续四个小时。“仪式,或者是说它的形式,其实是它的内容。呈现给你的这个形,表达给你的这个状态,你不可能是没有一点感受。每一个动作它的角度,或者是它的手的高低都规定的非常严格。”日本茶道喝的是用茶粉冲泡的茶汤。茶道的关键步骤是用茶筅将茶汤搅拌均匀,叫做点茶。
如今日本茶道已经成为日本传统文化代表,但这种古老的方式中,依旧保留着许多的唐宋遗风。

[唐茶]
唐代的茶,大部分都做成了茶饼。
唐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饼。“把茶饼先烤香了,烤香以后再研磨,研成茶末。另外它有一个罗盒,它的罗盒旁边有一个空间,你就推来推去,这个茶就可以筛出来了。”唐茶的关键是煎煮,也叫煎茶。“烧水的东西是用铁锅,它还很讲究从哪里来的水。第二个,很讲究温度。怕水太开了,把水倒进去将水温降低。另外一边水要烧开了,茶就放进去,盐、姜、桂那些调味料放进去,这种口味跟我们现在有一点差距。”(举碗齐眉,敬天地。双手大拇指和食指握住茶杯。)

[油茶汤]
传说,曾经有人试着将茶叶炸透后,加入汤中熬制,以此治疗湿热带来的疾病。在贫苦的年代,茶也曾替代肉类,作为年货出现在年三十的油汤里。“放一点调料,花椒、盐都可以,待汤开了以后,就把这些放到碗里面,这样就可以吃。”将茶吃下去,是中国人对茶最原始的品茶方式。

[恩施玉露茶]
(唐代蒸青绿茶工艺)用蒸汽杀青,可以带来更纯粹的绿色和鲜美的口感。蒸汽杀青,只需要四十秒的时间,杀青后的茶叶,先在五十到八十摄氏度的焙炉上悬手揉搓,抛散初干。在一个半小时的纯手工制作中,茶吐露出清香,变为松针的形状,这就是恩施的玉露茶。

[日本静冈茶]
日本的静冈茶同样以蒸青和手揉闻名。每年春天,茶师们都会聚在一起切磋技艺。
将针叶状的茶叶摞在一起,摞的越高,说明茶的规格越统一,针形越饱满。

[河坡酥油茶]
河坡酥油茶的喝法与其他藏区不同。打茶之前,茶饼要在碾子里反复碾碎成粉末状,然后以水冲泡。在河坡,点茶的工具是藏族的木筒。这里喝茶的方法在宋代形成,至今仍然没有改变。

[潮州功夫茶]
“我们这边说功夫,讲究到火、水、器具、冲泡的技艺。最终的目的是怎么泡好这杯茶汤。其实冲泡有一个顺口溜:高冲低斟,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做茶是用心做的。一个茶的好坏,这一喝就知道当时做茶的心态是怎么回事。”
凤凰单丛属于半发酵的乌龙茶,以香型多样闻名。”做茶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把茶做的顺口,再高级就做出有没有香气。“

[茶的发展]
明朝初年,中国的饮茶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炒青取代蒸青,散茶取代茶饼,茶不再被吃下去,人们更乐意通过泡茶,品位茶的原味和香气。

————————————

【第四集】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并称世界三大顶级红茶。西方人欣赏祁门红茶的香气,为它创造一个专有名词”祁门香“。阴雨天对做茶有影响。“当天的叶子必须要当天做完,不能过夜,时间一长茶叶就不新鲜了。”
鲜叶的萎凋,需要小半天的时间。阴雨天空气湿润,这个过程会更长。萎凋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茶青在双手的反复揉搓下破裂。揉好的茶被放在竹篾中。半青半红的茶叶,在几个小时里充分发酵,最后在炭火上烘干,祁门红茶的香气开始凝聚。老谢自己喝茶,一天粗制就够了。但在茶厂,粗制的差还需要一轮精制,精制环节有十七道工序,先将粗老的茶筛出,在布袋中打碎,再通过网径不同的筛子,将不同直径和长度的茶细分。规格统一的茶叶,冲泡起来能激发更好的口感。

————————————

【第六集】

[茉莉花茶]
做茉莉花茶的第一步是加工茶叶。“通过蹚踩(脚上套布套,把茶放在筛子里跺茶),就是茶取出来梗保留。”做茶的第二步是处理花蕾。看似静止的花蕾,内部的温度却在升高。有经验的制茶师傅讲手伸进花堆,就能知道合适将花再翻动。等到花瓣和花下虎爪充分舒展,茉莉花的香气就开始溢出了。“筛花的时候要着力(用手摇动筛子)差的花要分掉,收跟推两个放在一起。”第三个步骤是窨制,这是最关键的环节。让干燥的茶叶吸收新鲜茉莉花的香气,茶与花混合的比例和时间是最难掌握的技巧。窨制时需要定时翻动,所以人是不能离开的。整个过程要持续到第二天的早上(茉莉花晚上才开)。
茶叶吸足了水分和香气,原先水灵的茉莉花已经枯败,用细网格的筛子将茶叶和残花分离开。炭火是昨天晚上已经焖好的,最后的工作就是将茶叶烘干,这算一次窨制。顶级的茉莉花茶最少要九窨以上,一次窨制要三天。

[安溪铁观音]
中国大多数名茶只做春天一季,而铁观音一般可做三季:春茶、夏茶、秋茶各有风味。

[峨眉山竹叶青]
峨眉山最好的茶园,隐藏在海拔八百米到一千二百米的原始森林中。竹叶青最初就是山上的僧人创制的。八万棵芽心仅能制成一斤竹叶青。
“茶不离手,手不黏锅,若一手擦到锅就要烫到手。杀青重要,理条也重要,辉锅还是重要,这几道哪个不注意味道就不好。”
如果想成为珍品,还有最后一道关口。“选茶的标准就是要完整,不能太大,不能太小,颜色要均匀,不能有一点瑕疵,像熊猫竹叶那样的才能要。从一千五百克原料里选出三百克茶叶的样子。”

[茶与人生]
一片茶叶,历经磨难,一次次死去,一次次重生。水的呼唤,帮助它完成了最后一次涅槃。而这段不平凡的历程,在喝茶人端起茶杯的那一刻,得以圆满。

 8 ) 日本茶道 失去本味的做作

看完了六集里面几乎每一集都会讲一下日本茶道 看了这么多觉得日本茶道不是在喝茶仅仅是将其做为很作的形式礼仪在继承 茶的本性就是质朴 平淡 而日本在对中国文化的任何继承就喜欢用复杂规定来包装得很高档 说白了就是日本古代贵族将茶当一种装饰品来进行自我的炫耀,我不是只有钱的大老粗 我懂茶道是优雅有内涵的富帅 不光物质富裕我的精神境界也是你们这些屌丝不能企及的 说道武士不光要剑术还要或得心灵上的宁静我觉得很搞笑了 武士本就是为求金钱名利而刀口舔血的人 只是不想说的太难听就以武士道精神进行包装 也许别人听到你是为信仰卖命比是为钱卖命好听点 在争斗中何来平静 回乡下种田会比光喝茶来的平静的多 喜欢装这点和中国差不多 形式是不能成为内容的 真正的内容是不需要形式的 如果把日本茶道做为一种日本礼仪来欣赏我可以接受 但你不能将日本茶道做为茶的精神来吹嘘 茶就是一片树叶 比任何食材来的纯粹 就是草木的味道 我们品味草木 是我们缺乏草木的淡然的本味 茶就是茶 有些人一说到茶就说茶有什么精神啊有什么灵魂啊 感动得不能自已 最后你只是被你过多的联想感动 不管是一杯怎样泡出的茶 最后喝的只是他树叶的味道 品味也就是这样的味道而已

 短评

茶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更多的是人文的情怀

4分钟前
  • 美女菜kun
  • 力荐

画面真的美哭了好吗?有很多人的故事都非常动人......当然我必须说下还是有些地方过于煽情了,没必要说得那么高上大,就以简单纯朴的感情打动人即可。点到为止,过了就显得画蛇添足。不过总的来说文案还是不错的,过分文艺的段落比较少。

7分钟前
  • MISS_Fishy
  • 力荐

这个语速简直恨不能四倍速……日本老师来华教课不收钱的例子见过好几个了、英国第一个本土茶园Tregothnan现任主人的母系祖先是Earl Grey

11分钟前
  • ζωήιδ
  • 还行

CCTV拍的纪录片虽然有点刻意做作但还是不错的,对第一集里做白茶的长净师傅印象深刻,深谙佛法的世外高人。如果说看欧洲纪录片是为了涨知识了解世界,看本土纪录片就是为了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历史悠久就是好啊,有点理解棒子为啥老爱偷别人的文化了~

16分钟前
  • 撒旦的表妹
  • 推荐

开了眼界 长了知识 英国的精致 印度的市井 日本的禅意

19分钟前
  • 哥斯拉的星星
  • 推荐

秀的成分多了,但是结构、画面、节奏、主题绝对规矩工整,就差那么点感染力。

20分钟前
  • 老泰瑞
  • 推荐

1、正山小种(世界红茶之祖,桂圆、烟熏);2、贵州赤水虫茶(就是虫屎茶,东方美人茶是虫咬出的茶叶,猫屎咖啡、湖南牛屎酒);6、李曙韵的剧场茶会(李曙韵实践创制融合茶道、音乐、建筑、文学等各种跨界艺术)

23分钟前
  • 独孤奴
  • 推荐

第五集

27分钟前
  • NickyROி
  • 还行

过年的时候 每天都看 CCTV9记录片频道真的不错

28分钟前
  • 练习中的K
  • 力荐

东方树叶。

30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每天喝,必须看。闭路电视的纪录片越来越有范和人气了。印象最深的非茶之茶应该是“虫茶”了,可以和猫屎咖啡给人的感觉一比。

31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本以为会只介绍中国天南地北的茶,没想到却是放眼世界,讲述了不同国家的茶和茶文化,包容之心十分可贵。无论是来自中国,还是日本,亦或是英国、印度等,人们都对这一片树叶饱含浓浓的情感,茶承载了我们的生计、文化、历史,人们对生活的那些苦楚和骄傲更是都浓缩在这茶叶里了。

33分钟前
  • Vulpecula.h
  • 力荐

黄茶讲一点点,红茶讲一点点,还没说完又到绿茶。到头来哪种咱都没弄清楚。

36分钟前
  • Dr. ChaLove
  • 还行

放大了茶的历史和人生,却欠奉极致的纯度,隐约间,还是上纲上线的老路。

41分钟前
  • 哗啦啦
  • 推荐

以物为主角免不了放大对象突出其美而缩小并模糊了其他事物的存在。日常生活的茶大概没那么多美与感悟,更多的可能只是习惯。烧开水泡一杯搁在手边,平凡到没有太多存在感,只是不知不觉这习惯就断不掉了。。

46分钟前
  • 风满蜃气楼
  • 推荐

草木与人。一种草木做出那么多名堂,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49分钟前
  • 冰仔
  • 推荐

一壶正山小种泡到底,一口气看完

50分钟前
  • thintoy
  • 推荐

央视的纪录片真的越来越赞了

55分钟前
  • 方鸿渐
  • 力荐

茶是中国的千年文化,然而越看越伤心,中国对环境的污染,使中国不再是适合种茶的国家

57分钟前
  • LTyler
  • 力荐

各集水平参差不齐

60分钟前
  • AP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