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派 第四季

已完结

主演:窦文涛,周迅,马未都,陈坤,梁文道,武志红,蒋方舟,王晶,周轶君,马家辉,张亚东,魏一平,严歌苓 Geling Yan,汪海林,金宇澄,蒋丰,梁龙,李玫瑾,王蒙,朱大可,李菁,魏武挥,陈晓卿,罗朗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圆桌派 第四季 剧照 NO.1圆桌派 第四季 剧照 NO.2圆桌派 第四季 剧照 NO.3圆桌派 第四季 剧照 NO.4圆桌派 第四季 剧照 NO.5圆桌派 第四季 剧照 NO.6圆桌派 第四季 剧照 NO.13圆桌派 第四季 剧照 NO.14圆桌派 第四季 剧照 NO.15圆桌派 第四季 剧照 NO.16圆桌派 第四季 剧照 NO.17圆桌派 第四季 剧照 NO.18圆桌派 第四季 剧照 NO.19圆桌派 第四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看不到你眼中的山”

圆桌派是我为数不多从第一集追到现在的聊天型综艺,今天从油管上看了第四季最新的一期。个人来讲,这是我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集,看过了很多豆友们的评论,我大概能理解大家为什么对这一季褒贬不一,也想对存在的各种不同简单聊一些自己的看法。

气氛尴尬。这个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与其说是尴尬不如说是tense,一种紧绷的张力与敏感。来源可以是非常广泛的,比如说周公子和坤哥与窦妈马爷的生活环境不同,接触的文化背景不同所带来的。这种不同并没有所谓的阶级之分,只是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改变人们进行自我表达的方式。大白话讲就是相较于之前的文道方舟轶君老师,周公子和坤哥比较像是这个节目的外来者,他们惯于的表达方式与观众之前所看的嘉宾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谈话内容太飘,好像听不懂。我在油管上看到最多的反馈就是说,感觉坤哥讲话太深了,听不懂,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个是真的,包括迅哥也会这样,比如在节目里窦妈常常会在迅哥讲完后发出一声很长的哦,包含情绪复杂,不知道是没懂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接又不能让自己显得太尴尬。但是我莫名其妙的理解了坤哥的意思,我自己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很迷惑。

接下来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关于气氛问题,其实就是这一集在探讨的问题,促成你形成稳定朋友圈的”气“不一样。窦妈和马爷是混文化圈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要做能让人听懂的节目。你会发现他们注重的点是让人听懂这件事本身,所以其实这是这个节目里一种自发形成的默契。很多人喜欢听马爷讲话是因为他能把很复杂的事儿用很简单的道理和例子讲的很明白。所以观众看完节目很开心,因为就跟上公开课一样,你能用较低的脑细胞死亡率去理解较为复杂的知识,从某种程度上说,讲课的人取悦你了,所以你愿意听。

但是迅哥和坤哥不一样。他们是演员,而且是要求自己尽量做到自我诚实的演员。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会对自己的欲望比较坦诚,因为更加注重自己的细微的情绪变化,以及自我衡量。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egocentrism,是指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对他人的情绪,感知是没有察觉能力的。比如说你和你儿子同时坐在桌子的对立面看一座山的模型,你让他猜从你的角度能看到什么。他所能表达出的仅限于他自己能看到的那一面,并且他也不会有想要去了解你能看到的景象是什么样的冲动。所以小朋友常常会有自说自话的时候,他们讲自己的语言,别人都听不懂。所以观众会感觉这场谈话有时候很无厘头,讲的话像流水帐一样,其实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察觉我们听不懂这一事实,或者说,他们以为我们能懂。

其次是有人说感觉内容太散,听了半天感觉不知所云。我又去豆瓣儿上查了查,圆桌派节目简介里说,这个节目的自我定位是聊天综艺节目,这俩嘉宾真的是抱着来聊天的想法来的,所以没毛病啊。那为什么感觉没内容呢,是因为看过节目后我们没办法清楚的讲出来,我们通过看这个节目学到了1234567。之前的嘉宾惯常的做法是,先讲道理,再给例子,然后让你明白了一件事儿。但这两个人真的是来谈感受的,来做自我坦白的,他们没想着让观众跟着他们学到点儿啥,他们没想着要当传播知识的媒介,单纯就是来表达自我的。所以觉得节目好的人是因为和他们有共鸣,换句话说,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受,你的“气”和他俩差不多,所以他们讲的话你能听懂。听不懂也情有可原,因为能产生共鸣的人如果很多也就不会有这么多负评了。

刚开始的时候是节目气氛最紧张的时刻,在这一集里马爷说过最多的话就是,人对自己的情绪其实是很敏感的,当你感觉对面的人不真诚时,你自己心里的那扇门就关上了。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来降低迅坤心理防线的坦诚方式。降低心理防线不是为了缓解尴尬,而是鼓励对方尽可能多的真实的表达自我。因为大家都是大人,肯定也不会说因为感受不到彼此的真诚就不聊天儿了,但我们的心里都有很多道门,你可以选择性地开。尴尬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就像这两拨人,他们就是“气”不一样,所以坐在一起聊天肯定会尴尬,这是事实,但能看得到是他们为了能让这天儿能聊下去都在尽可能的坦诚,互相给彼此解释,启发,这能倒不是一种很好的求同存异后的结果吗?

这一集有点像是,如果大家如果观察自我,如何站在第三方的视角来看待”我“和”我的身份”这两件事情,说实话我挺开心看到他们这样的讲话形式,比起侃侃而谈我个人更喜欢这种类似意识流的表达。因为我自己和好朋友讲话,探讨自己的情绪就是这样。比如我们谈论摇滚,我说Jpop真好啊,她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Jpop让我感受到真诚的摇滚。好朋友说,你这样讲于我而言就是屁话,如果你想让我明白的话,你要讲细节一点的东西,解释清楚,比如激烈的,沉默的,迷幻的,适合电音节的诸如此类。“真诚的摇滚”范围太大了,我不懂。就像坤哥讲他和儿子说的话,马爷听后直接说,这太深了,他听不懂。其实不是听不懂的问题,而是讲话的人重点不对。坤哥讲的话他自己能理解,但是他没想过他儿子可能理解不了他。

“我看不到你眼中的山”

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聊天嘛,主题扣的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且我本人也是一直在经历这种螺旋式的自我观察过程,尝试做一些调整和改变,所以说实话还挺珍惜这种谈话方式的。

 2 ) 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圆桌派S4E27 分手:拒绝的理由)

"不得不承认,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人来说,分手都算得上是一件麻烦且苦恼的事情。我们终究还是无法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情感:分手是一种「辞职」吗?需要问为什么吗?分手的理由是真是假重要吗?我们说不要考验人性,那么爱情是不是也同样经不起考验呢?"---<圆桌派>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清)纳兰容若《木兰词·拟古决绝词》

洒脱点!


窦文涛道明,怎样在交往之中掌握分寸?为什么男人的话不能信?(真言啊,宁信母猪会上树,莫信男 一张嘴啊)

蒋方舟纳闷,如何“不😰”分手?(痛苦点!);为什么会对前男友的现任保持关注?(有钱有闲)

梁文道冷静冥,分手之后还有必要互相“照顾“?(那也看人家答不答应呢?小心人家METOO)

马家辉知道,什么是爱情中最😪部分?(💏老手)分手之后刨根问底的代价是什么?到底什么叫“爱”?

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张爱玲

《郑秀文&许志安 分手期间采访合集》千古分合多少事?悠悠。不尽❤️事滚滚流。


要听律师言

真有此事?“这是你要的💰”唉哟,胆子大啦?

更要听老窦劝

保护它呵护它珍惜它

信老🐴识爱

相爱容易相处难


分手前-如果爱,请深爱

当李敖遇到胡因梦

爱她时似爱初生月,喜她时似喜看梅梢月,想她时道几首西江月,盼她时似盼辰勾月。

分手都如此诗情

此刻意儿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分手时-如想刨根问“为什么”,提前强大自己❤️

分手时--哆嗦形式感要强

You are too good for me.

你配得上更好的

分手时-发“好❤️”保良距

【红楼梦】-凤姐圆满又圆滑

老窦妙析王熙凤四步招:首先,给足(刘姥姥)面子;其次,拿捏恰到好处分寸感;接着,降低(刘姥姥)预期;最后,拿出补偿办法。

你来,欢迎!你走,不念!

分手后--反典型

胡因梦谈李敖”他平时几乎都不碰我,性格特别怪“

往事随风, 不堪回首, 细碎如沙, 随风飘荡。当初意儿别,今日相抛撇,要相逢似水底捞明月。


分手后--典范: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

Ulay,Oh! 凝視-Marina Abramovic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我先伸手吧!

一笑泯“😖”!好好哒


书要荐

本集导书

“这么好的👨🏻做丈夫可惜啦” 陈白露(蒋方舟本集引用)

自谦为”行为艺术的老奶奶“,却被尊称为“行为艺术之母”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当代行为艺术、人体艺术家、导演、编剧、演员,1946年生于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年轻时毕业于贝尔格莱德美术学院,受的是苏派美术教育,后来在萨格勒布艺术学院进修过。 现在工作生活在纽约。2008年,她曾以导演身份执导了短片集《人权故事》,并在《我们的城市之梦》中出演角色。 2012年,作为知名跨界艺术家,玛丽亚·阿布拉莫维奇当选为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引自百度百科

本集续书

有些人没有力量和恒心攀登到顶峰,他们半途而废;有些人还没有被彻底治愈,就按捺不住,走进了另一段重要的恋情——他们也是没有攀登到顶峰就放弃了,未曾看到登峰之后壮丽的人生景致;有些人躲进山洞,待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中,眼睁睁看着登山的队伍从眼前经过,也属于没能登上顶峰的一群人。遗憾的是,

这是一门学问

早分早好!

爱自己为上

分手地点很重要?

分手也要地缘哟

分手快乐歌

女唱抒情款

楷模

梁静茹 - 分手快乐+勇气

即使知道要见面 中泰字幕 - Sara

雨天分手歌

分手总要在雨天-张学友

励志唱“原来你登的那座山,在我俩之间“

《攀登者》--《如虹》


学着好好爱才是王道

火眼金睛识关系

确定关系很重要

成熟❤️是关键

哥们儿们,大胆地往爱冲啊

《学着,好好爱》

真爱,永不分

威胁示“求好”

🙏🏻🙏🏻🙏🏻

你能把我怎样?依然爱我如故

 3 ) 琐记

e01朋友。周迅说男闺蜜和男朋友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要求。 e02高配。文道说去寻找一个完美的对象,于是在脑子中树立起一个画像,于是到最后,爱上了永远不可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自己脑中的那些标准。 e03执生或者说喜剧,王晶很有才啊。他也让我明白了影视行业的门槛。 e04 996是一种竭泽而渔,但boss不在乎,韭菜多的是,是吗? 剥削自己也是不应该的。 996是否即便作为一种选择也是不可接受的吗? e05 自我世界 张亚东说不排斥对他来说就是讨厌的一种委婉表达,我也是。 e06 情绪 人会犯错,这是人之于人工智能最大的优点。 e07 冤家 总得找个人归罪,“负责” e08 摆不脱的熟人,或许人真的是社会性动物吧。 e09 消费维权服务,香港服务业一个神奇的存在。还是这些老人聊起来尽兴。

e10赌还是两性?脉络很重要。 e11 文涛说,公开声明有时比私下的话更值得信赖。

e12 腔调,语言背后的文化很有趣。不响,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我很喜欢。

e13 日本,不管你是喜欢他还是憎恶他,首先你要了解他。

e15 教育 先严后宽,养育是教育的资本,先赞同后讨论

e17 流量 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反感那位先生。

e18 防身 要么就只谈利益,要么就只谈感情,在两边摇摆的人受伤最深。

e19 饭局 如果可以OB饭局,我倒是愿意。

e20 汉字 天雨粟 鬼夜哭

e21 拖延 文涛说,把道德上的问题换成病理上的解释会好很多。

e22 肉味 陈晓卿谈到美食时眼里的光芒和喜悦能够让我也高兴起来。

e23 误读 共识

e25 游历

特色往往是不自知的。

旅游业已成为高度发展的产业,你所期望看到的不一样或许只是一场精心安排的演出。你期望他们成为博物馆一样的陈列,可人终究不是展览品,他们也想成为观赏者。

观看就改变了观看的结果。

e26 亲情

啃老是无奈,不是理所应当。

所以要感恩,要“住公屋不吃鸡腿”。

巴菲特留给儿子的是巴菲特这个姓氏,这个是最有价值的了。

e27 分手(拒绝 人情)

不知所起所以更要呵护。

e29 菜市场和逛书店这种不太方便的行为背后藏着的是“遭遇”,一种和喜欢的不期而遇的欣喜。

 4 ) 对前部分几集的一点小感悟和思考

我依然认为王晶的片还是烂片,但是王晶这个人真真实实还是有点东西的。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应该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电影是好电影。这个问题也让我困惑,后来想了想觉得这是个伪命题,“接受度”和“好坏度”这是两个纬度的东西,不能拿在一起比较,也不能拿其中一个作为另一个的标准(就好比“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其实真理就是真理,人数多少并不是它的评判标准)。 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说,员工给老板工作其实就是以出卖劳动力换取薪资的这么一个过程,但是人是需要劳动力再生产的,就是你需要有足够的休息、足够的业余生活才能恢复消耗掉的生产力,这时候996的问题就在于它其实剥夺了你的劳动力再产生时间,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你以这样的工作状态工作时间久了(三五年、十年)之后,你的身体状况下降,自然你的劳动生产率、工作效率就不会高,这时候老板会怎么做呢,炒掉你,然后再换一批年轻力壮的来,这才是残酷。 拒绝996不应该只是不强迫别人996,而应该强迫别人不要996,就是说即便那些自愿996的人也不行,因为这会产生一种竞争,那些996的人自然会工作更好,更能得到老板的青睐,这就会导致不愿意996那部分人被淘汰,所以他们为了不被淘汰,也只能“自愿”996…… 东方国家的民族主义是为了反抗西方国家侵略而形成的一种以民族为凝聚力而组成的国家,而这个民族主义是有利有弊的,比如47年的印巴分治,这也是中国现在不强调大汉民族而强调中华民族的原因,中华民族事实上不是一个民族,所以中国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是民族国家而是帝国。所以如果按照民族主义的逻辑,就不是五十六个民族而是五十六个国家,民族主义在国内的影响也是很严重的,比如现在比较敏感的回族、新疆(维吾尔族)、西藏(藏族)这些民族问题。

 5 ) 罗朗的眼中有光,因其有所热爱

你一定要有自己生活的锚,一定要自己生活的精彩,找到自己的意义,自己的热爱,自己愿意花时间去思考去体验。要有自己的人生哲学。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体验的一部分,你可以享受恋爱的快乐,但你要知道这是假象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你的生活还是由你自己来掌握的而不是取决于别人。 世界很大,每个人生活的意义都不一样。热爱生活的人,活得充实的人一定是找到了其人生的意义所在。所以不会空虚不会迷茫。你也会在摸索中一步步找到自己人生的节奏。广泛阅读,多接受新的想法,多行走,发展爱好。

罗朗的一定是有自己的生活节奏,非常丰富多彩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生活的锚。对中国文化和饮食的热爱。这种人肯定也不会为他人的目光或者其他生活琐事影响步伐或者烦恼。对待生活有其自己的哲学。 看他谈论时的从容 思路清晰。说明他自己本身平时就会进行大量的思考,有自己的生活感悟。 这种体验式的人生才不白活,在有限的人生活出无限的体验。 先爱己后爱人。而且不只是爱情,是爱世人。 爱可以是一个动词,自己善良 强大起来 就能够去帮助别人。

 6 ) 《我们:朋友一生一起走》观后感

本期的嘉宾是陈坤和周迅,着实让我眼前一亮,这也太符合这期的主题了吧,这第一炮打的轰轰响哇,同事马爷作陪,窦文涛主持,这个组合是我喜欢的。

陈坤的周迅的好,是持续多年,肉眼可见,无需解释,人人羡慕,超越友情爱情,犹如亲人般的好。这种朋友可遇不可求。究竟什么是朋友呢?

有下面几种特质:

诚实

作为朋友应是诚实,真诚的,倘若有天我发现朋友欺骗了我,那信任的大门就会立刻关上,不再打开。

从心底赞美

朋友希望你好,那是一种从心底来的赞美,真实的赞美,不是口中说着好,内心在妒忌那种。

真实

在朋友面前,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不做作,不伪装,看到对方有什么不对或者可以改善的,会直接指出。

和谐

朋友们在一起,是舒服的,是和谐的,这也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以互相自在的呆着,不用取悦别人。

宽容

对于犯错的朋友,我们会说他不好,会告诉他你应该怎么做,明知道他不好,还是会宽容,因为他是你朋友。

求同存异

朋友的观点可以不同,相同的我们共同拍手,不同的我们各自保留,不强求别人接受。

有共同的价值观

有共同的价值观的人,很容易站在一起,因为这是一种吸引力。

索取与付出

朋友的付出是不求回报的,是真诚的。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索取你也打从心底愿意帮助。

善心和爱心

友善和充满爱心的人,付出的同时就是快乐的,这也是一种爱的吸引。

默契

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你就知道对方的心思,也会更准确的理解他。

拥有了如上特质的人,很容易成为好朋友,并逐渐形成好朋友们,这种新型友谊团队。随着团队的壮大,拥有的爱的能量就越多。这个团体与传统意义的亲戚,有极大区别,也是一种新型人际群落。

朋友和男女朋友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男女朋友时,你会要求对方,你要做什么,通常改变一个人很难,结果会和你要求的不同。同时,你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让对方和自己都压力很大。

朋友则不需要,只要舒服的,互相自在的呆着即可。

陈坤也分享了他的人生感悟,以前的他,每天早晨起来要念经,打坐,做瑜伽,让身体精神处于平静的状态,他称之为热身。如果早晨的状态不好,也要强装做好。他坚持早睡早起,健康饮食,冰箱里全是果仁,不喝酒不吸烟。

现在的他,将这种热身废弃,状态不好就接受,用这份不好的状态做该做的事,从而体验不同的奇妙感受。晚上也能够熬夜了,两三点,三四点成了家常便饭,这和以前的他截然相反,他顺从了,和解了,接受了,并在此过程中观察和感受不同。

还有他对于爱的理解,什么是爱呢?

首先观察自己的心,为了她是否会感觉到世俗不累,是否充满了喜悦愉悦,是的话,就拥有了爱的本身,即爱的能力。然后再去确定她是谁,再关心她是否反馈。

周迅分享了交际时调节情绪的小技巧,提前喝点小酒,会让你更放松,更能融入状态。

我的感悟:

坤哥和我的经历和改善的方法极像,我想去尝试丢弃这些热身和稳定自己的方式,去接受,或许会有不同的收获。

喝点小酒,偶尔熬夜也是一种改变哈。

真实,真诚,诚实,爱心,付出,三观正这些真的是无敌的吸引力。

男女朋友时,告诉对方可以怎么做,而不是要求。有自己的圈子和爱好,不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为双方解绑。

两个人在一起要舒服,和谐,真实。

很期待如坤迅般的好朋友们。

 短评

我为王晶打了4⭐️,不论第一期的周迅有多假。对王晶路转粉,一个导演,我们对他的内心还是知之甚少,感觉印象全是通过媒体,影评人(什么人都可以做影评,真是讽刺)。王晶,专业,敬业(我拿钱就要把戏拍完),有眼光,有远瞻,说真话(这点太难了)不虚伪做作,不给自己的烂片涂脂抹粉,不以拍片是为了赚钱而觉得羞耻,表达评价时一针见血,对别人委婉提出的问题,能明锐洞察。这是一个合格的专业人士应该有的样子。不做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5分钟前
  • alan3396815
  • 推荐

王晶那期不要太犀利!

7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周迅怎么又来了?一集还不够!?

11分钟前
  • 花椰菜头
  • 还行

我发现不是圆桌派好看,而是一个人在现实中想找个人畅快的聊天太难了,圆桌是精心设计的聊天,满足了太多精神需要,没有精神共振的日子,就觉得无味,有了其实也不会改变什么,只是找一个出口。

15分钟前
  • 徐小鹿
  • 力荐

看完第一感觉就是真,真诚。

18分钟前
  • missing
  • 力荐

周迅还是回去演戏吧……

22分钟前
  • 代号 代号阿海
  • 推荐

第一期请周迅陈坤真是败笔,看完王晶那期依旧决定打五星,王晶对人和事也看得太通透了吧,说了很多电影行业的大实话!

23分钟前
  • 阿怪
  • 力荐

聊天也要自我阉割,能够深切感受到在每次即将触及问题核心的紧要关头,窦文涛拼命刹车硬把话题往回拽的无力感。别请明星来了,有明星在的场子除了拍马屁以外屁都聊不出来。

2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周迅陈坤败笔

32分钟前
  • 金枪小帅
  • 推荐

第1期就请了不说人话的嘉宾。还是给涛哥5颗星,知道你的难。

36分钟前
  • Vincent_L
  • 力荐

王晶的境界冯小刚是这辈子都达不到的,一个能把电影市场做出哲学,一个只会耍赖泼皮卖惨。

39分钟前
  • Δεερ
  • 力荐

❤️有很多种,以后可能会出现一种家庭式友谊。

44分钟前
  • momo
  • 力荐

看了王晶这一集,回来改评分,太厉害了,第一次看见文涛、文道、铁军三个人都hold不住的人物,密集的知识点,爆料,实践型打败理论型的典型,真小人比伪君子可爱太多,更可怕的是他还有文化……

45分钟前
  • HORNWORT
  • 力荐

锵锵四人行,圆桌麻将局。据说许子东老师因“技术原因”不能参加,插科打诨的乐趣损失不少,怕其他人接不住“色情直男癌”窦文涛的梗。第一期友谊有点尬,其实谈话有一个非常驻嘉宾最佳,又有推广的话题度又有熟悉的干货感。

50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推荐

道长和王晶分明就是出世和入世的两个典型代表,正如倪匡一天写不了十万字,中国电影的发展如同bat主要发展的不是一线城市,美国电影也是金主爸爸说了算,道长还是活在虚幻的书的世界,王晶活在真实的拍电影的世界。

52分钟前
  • 自作聪明阿笨猫
  • 力荐

看完第一期 认为与前几季相比水准有所下降 原因在哪呢?我觉得是第一期的两位演员嘉宾没有参与话题讨论 而是一直在表达自我!对文涛和马爷抛出的话头聊不起来 没有像之前的其他嘉宾一样对一个话题进行发散性的更深入的探讨 可能这是问题所在 后面的节目应该会更好 期盼……

57分钟前
  • 有为啊
  • 还行

为什么我不反对圆桌派适量请明星,请明星才有点击量,有了点击量,涛哥和看理想才有广告商的烂钱可以恰,就能有子子孙孙无穷尽的圆桌派可以看了……

59分钟前
  • 小江湖骗子林羽竹
  • 力荐

本来挺喜欢周迅陈坤的,看了圆桌派之后一下子不喜欢了。王晶那期则精彩得超出预期,瞬间路转粉。谈话节目就跟X光似的,有没有内涵都给你照的一清二楚。打个五星期待后续,希望节目能一直不忘初心,不要向流量低头。

1小时前
  • PirateQ
  • 力荐

第一期就有周公子,有点意外。喜欢听她聊人生聊演戏聊友情,但是整个话题聊的好散,少了马家辉许子东画风还是不太对劲……

1小时前
  • 摇滚界哈贝马斯
  • 推荐

其实刚开始对公子这种不擅采访的上谈话类节目感到诧异。感觉要么是说不上话,要么就会成一个复读机。看下来发现也还好。第一集整体感觉还是宽而不深。涉及面大但是说的点到为止。不过思考了一下这个话题也有一定关系。交朋友主观感觉很重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没有绝对,所以对于一个点也不是很容易出结论。而一般的结论其实听过很多遍了,所以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感觉稍微淡了一点。而且感觉太着重迅坤‘演员’这个身份。可是主题是朋友而不是‘演员’的朋友。

1小时前
  • flying100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