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美人依旧 风景不再
两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一个男人爱上两个女人。
故事是落入俗套的,然而在我看来,这个男人是不重要的。
这部电影,是属于女人的。
妹妹小菲是父亲与女佣的私生女,在漫长的成长岁月里无法得到承认,只能在父亲魂归天国之后才被允许回返故里。
这是一个倔强的女孩,不愿意认命,对照母亲的一生她不再愿意受人指使,重蹈覆辙,于是拼命学习争得奖学金为得是能够成为一名女医生从而主宰自己的命运。
她独自居于母亲的老宅中,腐旧的木板,昏暗的光线,看得见粉尘的坠落,空荡荡的屋子里光和影特别的多,那是深重的寂寞和孤独。
那座老宅给她的是整个压抑与失落的童年。
她常常怅然地想起自己的姐姐缨子。
她羡慕姐姐,因为她拥有自己无法得到的一切,被承认,被呵护,她在成长中所缺失的一切姐姐统统拥有。
同时,她也是爱姐姐的,那是无法割舍的来自骨血的亲情。
当姐姐提出接她回到李家时,她最终应允。
那个下雨的黄昏,她撑着雨伞,一步一步走进李家,手指轻轻地叩响正门,生命与失去的岁月再度相逢。
彼时的姐姐已经是成熟而风情的女子。
云鬓高挽,长裙曳地,冷艳妩媚。
初时她会接纳妹妹只是为了能够尽早地处理父亲的遗产然后与爱人远走高飞。
姐姐并非贪图财富的女子,她的全部心念只系于那个叫黄先生的男子。
在她的臆想中如果她和黄先生远渡重洋就等于去到了一个再无纷扰的世界,两人便可永远厮首了,这是姐姐在爱情中的天真与美好。只可惜这个男人最终也没能给。
可她渐渐发觉自己对这个妹妹的一份无法舍弃的情感,她教妹妹如何把衣服穿得漂亮,教她如何跳舞。
午后的阳光丝丝缕缕从窗户缝隙中透了进来射在地板上,姐姐脱下自己的碎花外套给妹妹穿上然后她向妹妹伸出手。
两人执手在地板上旋转,笑声在阳光里氤氲成一片朦胧的暖意,妹妹的声音响起,她说:我看见了姐姐的眼睛,我想告诉她,我很需要她。
这是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也是最温情的画面。
姐姐第一次带小菲出席晚宴时,她的头发高高挽起,粉色的花朵在黑暗中盛开,紧身绣花的旗袍,然而她只是站在原地张皇地不知所措,黄先生远远地看见了她,他走向她,邀她跳了一支舞。他在回家的路上邂逅正在文具店里挑选书包的她,他把她带回自己的家从箱子里找出书包送给她。她感觉到他对自己的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就这样,牵扯出剪不断的纠缠的情缘。纵然她如何想主宰命运,最终还是深陷在情欲的旋涡,无法自拔。
这是一场女人之间理智与情感的较量。
她们并不清楚她们爱彼此的程度,无法割舍的亲情,漫长时光中生长于内心深处的对彼此的怜惜。可是,对同一个男人的爱任谁都难以摆脱,彼此拉扯。
然而,时移世易,国军告急,民众四下逃亡,黄先生在拳台上落败,他在码头等待姐姐缨子,然而等来的却是李家的丫鬟,最终,他只能一个人黯然地踏上逃亡的路途。
曾经的恩怨,爱情,嫉妒,报复都化作一阵烟尘,无法追溯,守着当下的时光,纵使旧境不再,然而美人依旧,只是,这美,再不是旧时的美了。
胡安的作品。这并不是一部好电影,只是一部关乎女人的电影。
2 ) 浓妆艳抹去爱
小时候在商店里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总是会死死的盯着,然后指着大声的说:我要!好像那些东西天生就注定是自己的。其实,蛮横的眼泪不一定会让自己得到满足。没有什么是注定的,就像爱就像幸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懂了这个道理,所以现在会拼命的付出,在心里对自己说:因为我要!成长是艰难的,也许这过程会伤害到别人,当然,等醒悟的时候会知道伤害更多的是自己。
小菲,是老爷和丫鬟的女儿。父亲病逝,为了要自己的学费她回到李家。条件很简单,只要她签字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安排和照顾。可她回家,仅仅因为看到姐姐的眼睛就改变了想法,她要家、要亲情。但是命运怎么会成全她呢?姐姐准备在她签字之后就跟黄先生出国,丢她一个人。她又会是一个人。
孤独。她不想选择孤独。迟迟不肯签字的她,在紧紧握着亲情不放的同时又陷入了爱情。她爱上了黄先生,自己的准姐夫。她在那些黄先生前女友的照片面前自信的说:我比他们都漂亮!
年轻。一个漂亮女人最王牌的资本。可是,资本可以随意挥霍,爱情可以随意挥霍吗?
她跟自己说,自己和别的女人不同。听着姐姐和黄先生的对话,她给自己一整盆的凉水。她说,她要坚持。她把自己关了起来。
姐姐不傻,但是她乱了。她辛辛苦苦经营爱情、经营亲情,怎么会重蹈覆辙?
当姐姐、小菲、黄先生三人相遇时,她又看到了姐姐的眼睛。那是她怀念的令她温暖的眼神,跟姐姐擦身的瞬间,她知道她不再拥有。她去了教堂。
在那里她醒悟了。感情是不可以随便的。自己做好不顾一切的准备浓妆艳抹去约会,伤了心,眼泪是会毁妆的。那个男人有多值得爱,却不能不顾对别人的伤害。用莽撞的爱情在亲情上剪出一个洞,看清的会是那个狠心的自己和血肉模糊的伤者。
回到家,姐姐像当初欢迎她回家一样跟她跳舞。姐姐伸出手,她也伸出手,掌心相接,是温暖。那是阳光下的舞。
美人依旧,只有心里也美的人才可以被叫做美人。
3 ) ……
不知道是什么牵动着我,使我愿意和他接近。
他关心我,和别的人不一样。
他也让我感到好奇。
其实每次开始都觉得是行的,都认为应该是最后的那个。
用心情开玩笑。你太狠心了。
这个不属于我的男人,却让我感觉到温暖。使我情不自禁地走近他。
你窗前的那盆花,有时候会让人觉得眼前一亮。
你总是什么都有。我要让你也尝尝失去的滋味。没有退路了。只能迎上去。
我不要孤独。我要去抓住温暖和感情。
不知道会得到什么,反正什么都没有了。
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也许我们会结婚,相依为命。有个家。也许……
爱是可以这样的。
我到处找你。找不到你。
我先走。我要离开这儿,我有我自己的生活。
这多变的世界,动荡不定的时局,还有我的学业。顷刻间好像失去了分量。我必须坚持住。没有人能帮我。
真想冲到他们房里去说个究竟,我克制着那股冲动。
我想在渐渐没顶的泥潭里挣扎,那种艰辛让我想到了死。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殉情的人。
我是特别的。我和别的女人不一样。
我回来了。决心面对孤独,面对自己。决不能再回去。
我错了,错的很糟糕。让我做出泥潭吧。
为了自己,也为了姐姐。
我明白了。无论什么理由——爱,是不能随便的。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美人呐,你是一路的错啊。那英雄他们是错了一路。
我终于理解了我姐姐。我唯一的亲人。她和我一样,都是息息相亲的同路人。
记得小时候,姐姐常对我说,小菲,别怕。快来吧,有姐姐呢。
——旁白/台词
4 ) 《美人依旧》我们还要低能地孤芳自赏多少年?
题记:
旧派的礼数是床上夫妻,地下君子,邬君梅显然习惯了西方的思维让未出阁的大小姐嚎得像小巷里的卖春女。邬小姐在好莱坞闯荡多年是不怕脱的,可惜,脱的不是地方!
动荡的时代,民众的离乱,广播里关于国军告急的讯息点出了山风欲雨的慌乱。然而,当年的电台是这样的调子吗,编剧啊!请你看看老电影,翻翻历史书吧!
父亲死去的消息并没有让因为隐情而寄宿在外的二女儿小菲有任何感觉,在旧时代,子女从父,所以逻辑上小菲理应奔丧,守灵,哭丧,然为了胡编故事导演制造了生硬的理由。
造型甚至超出了叙事,姐妹的相见像一个诚实,黑色的姐和浅蓝的妹一看就知道他们的距离,豪宅的灵堂和摆设都是导演的审美情趣而和老式家族的礼数毫不搭边。
导演简直自说自话,父亲之甍,还在七七,怎可能红花上头?这种纰漏在大户人家绝对没有可能,这种不懂规矩在上层社会是不会发生的。
为了营造心念里的奢靡,导演用了她现象里的所有视觉因素,可是味道不对,他们应当好好看看民国时期的电影,不然,会贻笑大方的。
这部戏的编剧显然没有认真研究中国的传统!编剧一直是中国电影的欠缺,而演员也往往和他演绎的时代脱节,犹如一堂旧时代的布景里加进一些莫名的时尚元素。技术的进步让摄影成为玩虚人们的法宝,臆想里旧中国的糜烂又时常让他们构筑起想当然的纸醉金迷。
念遗嘱场景里的那些蜡烛真的叫不伦不类!华人导演应当好好学习民俗,看看韩片里的古代!导演自认为找到了表现美和人物心情的方式,头花代表的意念,然而,为了意念却忽略了叙事的人文状态这是得不偿失的。
搞笑的是导演还说:李家小姐的露面要挂着谱。自己都没有谱,要演员怎么靠谱!?,其实任何阶层都有自己的格调和做派,那些灵堂上的对白充满小家子气一点大户礼仪和风范!这样的不合身份的对白在电影里随处可见。
当代的华裔女演员我相信人人演得好下三烂和泼妇,可要演出大家闺秀可能还缺火候,女演员里周迅是不错的,那种单纯、可爱的模样超越了她已经并不年轻的年纪,值得一提!
剧情编的也漏洞百出,旧派的礼数是床上夫妻,地下君子,邬君梅显然习惯了西方的思维让未出阁的大小姐嚎得像小巷里的卖春女,况且,那个念头倘若如此放浪必然会被底下人和自己的阶层诟语,邬小姐在好莱坞闯荡多年是不怕脱的,可惜,脱的不是地方!
导演用了很多旁白注解剧情,可惜当你仔细想想人物性格和事情发展的逻辑会发觉这种刻意的诗意是多么滑稽。
姐姐第二次拉妹妹回去和目睹姐姐缨子和黄先生做爱后设计的剧情(和黄牵手的旁白)是多么的牵强和造作。
同样,为了这种情调导演加了姐妹共舞的戏,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妇道人家不考虑未来却依旧浑浑噩噩有些奇怪。这样的剧情不过是为了导演的诗意,可惜选错了年份!
三角恋爱往往是编剧制造争风吃醋戏剧冲突的最好方法,这部电影也是如此。于是。剧情注定有着轰轰隆隆的爱情。
常识告诉我们即便是拆白党也不会在自己的猎物前拿出一大堆照片来炫耀自己的劣迹。我实在看不出黄先生有什么必要自己湿手沾面粉,姐姐缨子和小菲和黄先生的这种不三不四的关系我看是导演迷糊时的演义,从《西洋镜》到《美人依旧》导演明显地退步了!
恶心的对白和生硬的剧情支撑着影片的后半部。编剧王斌和Michael Eldridge(美)连中国简单的旧式伦理都搞不清,老爷和佣人有染并非西方情妇一说,收归偏房的大有人在,不明白为何要送走自己的亲生骨肉?这绝对不符合中国人的人之常情。在旧中国的大家庭这种事情是再正常不过的。
这是一部一个对中国历史和人文背景一无所知的人编造的电影,它和中国无关!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烂的电影之一。
虽然《美人依旧》中有我喜欢的两位演员,不过这部电影是糟蹋了王志文和周迅的演技,所以,演员没有好本子有再大的能耐也是白搭。同样,虽然影片一直以爵士乐营造颓废和奢靡的风味,不过总是生硬的加入始终游离于剧情之外。
中国文化正在被这些人糟蹋、强奸。这是文化的不幸!也是中国本土电影的不幸!
【附录:影片资料】
《美人依旧》2005中国
导演:胡安
编剧:王斌、Michael Eldridge(美)
摄影:Scott Kevan(美)
作曲:Sasha Gorden(美)
主要演员:周迅、王志文、邬君梅、卢燕
制作投资:中影公司、上海电影集团公司、 美国Media Asia, Inc.
推荐指数:垃圾电影(艺术性0,可看性1)
2005年2月23日 星期三 6时48分 中国元宵节早晨
此文首发于网易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5 ) 美人依旧
一直对这部电影记忆犹新
于是又再看了一遍
很爱这种电影
《花样年华》有点过于成熟了,张曼玉的一颦一笑风情万种都需要一个成熟的男人去解读去疼惜,而《美人依旧》显然更年轻一些,并且更轻松,她们的美,让人有种希望感。
花样年华,有种绝望的美感。
美人依旧,则在剧情的辗转曲折中看到了希望。
她们和好如初,她们都是这么的美丽,年轻的身体,如一片诱人的风景线。
我更喜欢姐姐,她的美式骨子里的。丰满,而低调,有着某种香气萦绕的感觉。
其实我一直觉得,张曼玉演的太骨感了,而且她的眼睛的忧伤没有诱人之处。当然,那时候的香港,就是这样的绝望,有种彷徨的沧桑。
而美人依旧,更简单,更清醇,更香气袅袅。
6 ) 如何厌倦
写在前面:以前写的随笔中是提到过这部电影的,可是如此沉闷而叙述拖拽中略显散漫的作品,可能只是在喧哗的视觉上再次显示下它也平非一般。
如何厌倦,不知不觉间,开始厌倦了这样的天气和这样无止尽的歌.还有一些语言和一些矫情的故事.今天偶然看了一篇别人写的文章,矫情的很.虽然这不是一个好的词语,但是我仍然要说.我不喜欢一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的爱情的故事,也不喜欢2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纠缠不清的戏码,还有那些不知所云的心情和厌恶的动作.
那天很晚的时候看周迅主演的<<美人依旧>>时间是定格在凌晨时分的.画面背景相当灰暗,而人物则一贯是是艳丽异常的,大量的对比色系恍惚在眼中,觉得绝世妖娆的.胡安的作品就是这样子,很强烈的运用大色彩来制造一些战乱年代的爱情或者是纠缠.很显眼的是周迅那头发上带的一朵橘红色的花.很亮也很刺眼,还有她整张脸的神情.以及那些是似而非的独白.颓靡的气氛和豁亮的色彩都呈现在眼中,还有那个年代的表现手法怎么会以地下拳击比赛来映衬呢?难以理解的方法.
开始厌倦的,是俗情的人物冲突和不能理解的心理,开始厌倦的是网络里莫名出现又莫名消失的人,想到一只猫,这些天出没在我家楼到附近,每次他用那双眼看我的时候,我会发现心事会被看穿的尴尬,而后它消失我进屋.还在听一些很老的歌,但是在奶奶家从我妹手里要来的歌今天只是听第2遍就开始厌倦了.不之为何,开始厌倦的东西很多很多,不想说的话也越来越多,只是一味的沉默沉没再沉没.随手翻开那本看了好几遍的小说,如今恹恹的垂弃在书架上蒙灰了.
如何令自己厌倦的,开始还是现在都不知道呢.
拍得很美,但不太好看
很早看的.一直想不起叫啥名字~今天突然记起来了.人的记忆真奇怪...
贱男人。
都没啥印象了
不忘记 也不原谅
阴郁的气氛。有美和残。说,腐朽,愚蠢,俗气。
美人哪 你一路错
有很多东西,知道了还不如不知道。只是人都太过好奇,始终伸手去碰触那块禁区,最后自己荒凉。
美人依旧,不是因为那个男人
最后陪在身边的是家人
只为看周迅
做作未遂,商业又商业不起来,真尴尬
补记。试图拍,但没拍出来。
买票送的情人节礼物是黑色T-BACK……俱往矣
奇怪的姐妹感情。
多年后,还记得小姑娘说过的一句话,说自己现在可以很勇敢因为没有可以失去的。
节奏比较缓慢的一部电影,姐姐想要财产认回妹妹,妹妹贪念亲情用感情报复姐姐,但最终却伤害了彼此,但在经历世事后,姐妹们也开始正视彼此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性。
剧本太烂……欣赏不了邬君梅的美……
有些台词挺雷人
无论什么理由,爱是不能够随便的。一场孤独而引起的索求爱的戏码,少年时刻,有时候越是觉得自己不会成为怎样的人,就越会掉进泥潭里成为那个你痛恶的人。一瞬间被情感所指引着的选择最终让人走向不归路。剪不断,理还乱,闷无边,美人那,你是一路的错啊,那英雄他们是错了一路,何必伤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