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地1993

HD

主演:黎氏侠,汤米·李·琼斯,吴汉润,陈冲,阮春智,Mai Le Ho,邬君梅,Long Nguyen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英语年份:199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剧情介绍

天与地1993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黎里(Hiep Thi Le 饰)是一个越南姑娘,虽然家中贫困,但一家人生活仍然幸福。但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她的灾难也将来临。  越战期间,黎里因支持越共游击队而被政府军抓走,经历了非人的对待。母亲(陈冲 饰)贿赂政府中人她才得以脱身,但此时她也被越共的人员认为她出卖了游击队,而她惨被强奸。她的母亲只好带着她到了一名富人家中打工,她竟爱上了男主人,更怀上了孩子。  她们被女主人赶走了,投靠做妓女的姐姐,但她实在看不惯姐姐的作风而离开了独自生活。儿子出生了,为了继续在街上当小贩。  当时很多女人都成为了妓女以赚得更多的钱。但她仍然坚持自己的不能过上堕落的生活。直到黎里遇到了美国军人史提夫(汤米•李•琼斯 饰),史提夫对她一见钟情,黎里最终被史提夫的真情打动。婚后他们又生了两名儿子。一家人回到美国后,由于价值观的不同,黎里与史提夫之间出现了矛盾,史提夫更受不了精神上的压力而自杀。  多年后,生活美满的黎里带着三个儿子再次回到越南,但已物是人非……生死线(1985)猪猪侠之英雄猪少年茶煲表哥 第五季一路有你2010花园街五号1984做家务的男人第三季虹猫蓝兔乐翻天行李2019无路可走Basilisk ~樱花忍法帖~世界第一豪华航空陈翔六点半2018我的武林男友恐惧暗夜侠盗之歌老头子转运一线牵不要走散好不好终局2022周末惊魂2021再生花完美计划微观世界1996香港奇案之八大毒枭烈焰新娘外星+人夫妻时差丁香聂耳魁拔之殊途摩登家庭 第四季九天都市名片19号消防局第七季将爱情进行到底19982023SBS演艺大赏铃儿响叮当奔流犬:先生归来社区主任凶梦惊魂新鲜鬼哭神嚎2之入魔支流人生没有家园的灵魂重生龚囝

 长篇影评

 1 ) 一部关于战争的控诉和女性的悲歌----《天与地》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很久以前《天地人》海报上的越南女子给我的惊鸿一瞥之感,以为是个普通故事。看后却发现这是如此一部蜿蜒曲折,荡气回肠的经典电影。
    导演是西方人,影片却无处不在或浓或淡的佛教色彩,后来wiki了一下,原来导演虽在西方社会长大,后来转向佛教。难怪,英语中说,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每个事情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其实,这也是对影片的一种注解。
    影片一开头,一副日光笼罩,烟雾缭绕的田园山水风光就让我心里一惊,太美!太美!画面随之展开,南部越南的一个小乡村出现在眼前,淳朴的居民,祥和的山水。一切都让人倾心,然而战争却让一切都只是一个虚无的表象,甚至连虚无的表象都无法维持。导演并不是去告诉观众美国和越南谁对谁错,他只是告诉你战争带来的创伤。随着影片的进行,政府军和美国勾结在一起,倚仗外国对自己国家的人民进行掠夺,所以村民都对政府军又恨又怕,然而越共就一定是解脱的出路吗?没有人能村民一个答案。也许可以相信如此,也许不得不相信如此。
    lee的少女时代在一个雨夜毁于一个好色的越共分子,随之而逝的还有lee的幼小的单纯和信仰。本来,lee在兄长,父亲母亲的庇护下得以无忧地成长。然后,战争涌来,一切的传统秩序都改变了,哥哥在母亲的鼓动下随着越共北上远征,父亲的道德教诲和佛教信仰在这样的时代下已经起不到教化和抚慰人心的作用,只是蛰伏在心灵深处。lee和母亲来到城里,在一户富有的人家里做了佣人,在那里,lee的残留的少女情怀和现实的苦难深重使她天真地以为主人就是她的爱情。现实却又一次摔碎了她的幻想,她大着肚子和母亲被礼貌地赶出家门,父亲也因她有伤风化而不愿见她。
    她在痛苦中在另一个城市找了一个暂时栖身的地方,每天辛苦地穿梭在大兵和越南人的人流中,卖一些烟酒的同时顺便悄悄卖大麻。此时,她已经完全被生活磨练成了一个世俗的女子,娴熟地对付着敲诈和大兵的色心。她的眼中早已没有那个乡村少女的单纯和清澈,取而代之的是坚硬和厌倦。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一个中年美国大兵,他给了lee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和希望,大兵说自己正是在找善良忠心的东方女子,lee带着新生的希望和他去了美国他的家。
    刚开始,面对物质生活的过分充足,lee款下了心来。此时,导演很有喜感地从巨大的冰箱,俯拍的餐桌,嬉闹的宠物狗和充满物品的超市展现了美国的富有。
    然而,短暂的平静之后有时喧闹。你以为逃离了越南,就逃离了战争吗。战争如影随形,大兵仍然需要为当局执行杀人的任务,并且被自己犯下的罪行而深受良心拷打。另一方面,大兵的津贴所剩不多。大兵对生活充满绝望,采取了破坏性的方式,甚至伤害自己所爱的人。当他破罐子破摔般地用步枪指着lee的头骨时,lee知道自己无力反抗身强力壮的他,于是像接受命运的安排般地闭上了眼睛,导演此时闪过一幅幅画面,当年她所受的所有折磨都浮现在眼前,父亲在她小时候根植于心的对佛教的信仰使她平静下来。
    大兵毕竟还是下不了手,反倒是lee充满理解和宽容地与丈夫抱头痛哭,他们深陷生活的漩涡,想要逃离却没有一条出路。
    这样的生活注定只能越走越窄,lee想到了离开大兵,提出离婚。大兵很痛苦,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然而他更没有力量让自己和妻子都回到正常生活,他已经陷入了战争给他订制的生活轨迹,并将保持惯性,所以他不可能有一个的出路。大兵终于把自己毁灭了,他赤身裸体地自杀在汽车中。也许他是想用这种方式接近洗脱自己的罪行,回复丢失的纯洁和继续保持心中的信仰。
    lee再也没有待在美国的理由了,她想念失散的亲人,越战后十三年,她带着自己做小本生意的积蓄回到故乡,母亲在表面的平静下掩饰自己受到的巨大床上,两个哥哥只有一个生还,他见到lee时,却无法原谅跟着敌军逃跑的妹妹。战争的伤痛不仅仅是一个个残缺的肢体的控诉,更是人内心巨大的空洞,足以吞噬一切的善良,甚至宽容。
    lee只是一个瘦弱的乡村姑娘,她也层有着田园生活般的宁静和快乐,也层在父亲的慈爱和教导建立自己的道德准则。她就像那乡村风景中鲜活的麦浪,绿油油地鲜活和闪光。然而,战争过去,不论是政府军,越共,还是美军,他们都使这个女孩儿迅速枯萎,只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心灵和不再坚定的信仰。离开越南去美国看上去是一种对现实的逃离,实际上她永远跑不过战争的阴影,大兵把战争给他的压力和痛苦施加在她身上,她用宽容和坚强,和虽然减弱从未消失的信仰来拯救自己,最终大兵没能撑得住,在枪
声中宣告lee的解脱和随之而来的更深的痛苦。
    片子会时不时地散发出一抹佛教的淡香。总会在lee某个脆弱的时候,父亲以长者的慈善和最家常的话语嘱咐着lee关于道德的准则和神灵的信仰,或者仰拍的庙子里慈眉善目的佛像,再或者在基督教的环境中,lee依然从和尚那里找寻自己心灵的支持。
    片子的光影运用的很到位,开篇的美景就足以惊艳,以后还有很多小镜头让人心动,甚至包括lee受的苦痛,lee的彷徨的小镜头也都被在明暗的交替中带着一种清淡的忧伤之美表达了出来。
    配乐也很优美,开篇如诗,安平祥和。接下来,跌宕起伏,随着情节而展开,律动人心。
    最动人的故事,最深刻的道理往往不需要宏观的视角。宏观的表面是对细节的无视和对人情的冷漠。小人物的故事往往蜿蜒曲折,打动人心,就像这本片一样。一个人用一生谱写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能不说明道理吗?我很久没有被电影打动过了,上一次因为电影而哭也许是在四年前了。现在,我甚至在很多影片看到一半的时候就忍不住把它删了。而今天,我意料之外地被震撼了,被感动了。故事本身就不是一个一般的故事,导演也是很有才华的导演,他有许多关于战争,关于信仰,关于宽容的想法,所以才有我们看到电影时的感触的缤纷和思维的震动。总之,经典好片。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改自真实的故事。


    

 2 ) 徘徊在天地间的女子

    宁静、原始的小村庄,残暴、骇人的战场,单纯、虔诚的越南人民,天与地之间萦绕迂回着喜多郎大气而又冗长的音乐,这就是奥立弗·斯通越战三步曲之一的——《天与地》。
    这部影片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片,而是一部记传片。导演把镜头对准一个越南姑娘,用她的一生来反映一场战争。在导演奥立弗的心中,这场战争摧毁了太多东西,也剥露了太多东西,于是,这个名叫黎里的小姑娘的身上也就背负了许多沉重。
    一场战争所反映出来的不是对与错,不是好与坏,不是背叛与忠诚,甚至也不是胜利与失败。在这部影片里,几乎没有人关心战事的成败,没有人分得清什么是好或坏,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对与错,他们——那些被战争践踏过的越南人们,他们的愿望只是守着自己的祖先,守着自己的家。然而战争摧毁了一切。摧毁了他们的愿望,摧毁了他们的家,摧毁了黎里平静的生活。这个还在不断问妈妈“小孩子是从那里出来的”单纯的越南姑娘在战争的突然降临下显得那么不知所措。她在一片绿澄澄的稻田里不知所措的扬起头来,她看到巨大的直升飞机骤然降下,无数坦克和军车开进村庄,她知道战争来了,可她却不知道她该做些什么,她能做些什么。那一刻,天与地挨得很紧,她就在那天地之间不知所措的立着……那时的她还是个孩子,一个有着虔诚的信仰和单纯的快乐的女孩子,她站在战争面前,却离战争很远。但是,当越共来到村子里做宣传时,她开始以正式的身份真正的介入战争了。她的大哥和小哥加入了越共去打仗,她自己也在村子里搞地下活动。这时的她用她的单纯的观念去划分好与坏,去区别对与错,她固执的观念以至于在敌人抓住她时她像个英雄似的坚强不屈。然而,当越共的人认定她是叛徒并强奸她时,她那固执的观念、她的单纯统统被击碎了。
    她在不情愿中,成长了。
    成长中的黎里开始怀疑,怀疑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真诚,什么是背叛。可她毕竟才十八岁,毕竟还是一个小女孩,她仍有着同所有女孩一样纯洁的少女情怀。于是,当她见到她潇洒倜傥的男主人时,便无可救药的以一颗纯粹的心爱上了他。当男主人诱奸她后问她“我不是你的第一次”时,黎里忧伤的说“不,您是”,那时她内心的伤疤被猛地揭开,她告诉男主人,她曾被强奸过。她是多么渴望男主人能了解她,接受她,她幻想着男主人能像她爱他一样单纯的爱她。可惜她的单纯又一次受到了重创。没有人可以保护她一下,她是那样弱小,被卷进战争中的她就像“大象脚下的一只蚂蚁”。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黎里的个性才表现了出来。她是个好强的女孩,她艰辛的带着自己的私生子过活,她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她说“黎里是个好女孩!”她渴望过属于自己的干干净净的生活,没有战争,没有欺辱,没有血性。她曾经偷偷的回过一次家,穿着一袭纯白的衣衫,纯黑色的头发打成一条麻花辫垂在肩膀上,她就那样沉重的徘徊在天与地的那片诡异的绿色中,她裙裾翩然,头发飞扬,天地之间空空荡荡,只有她。
    到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越南,越南一个最平凡的角落里一些最平凡的人。然而导演奥立夫是聪明的,也是个性的,他又把镜头转向了美国。一段巧妙的异域恋情巧妙的连接了交战的双方国,爱情和战争,在这里充当了同样的角色。影片后半段的故事拍得让我震惊,我只能感叹,奥立弗真是有个性!不管是不是吗啡的作用,导演奥立夫总是敢用镜头说最残酷却最真实的话。不过,我却十分钟情于影片的前半部分,也许仅因为我从没看过如此讲越战的电影,残酷的都有些诗意了,而且我也觉得后半部分虽然让人震惊,但功劳也是要归于前半部分。因此,在此只评前一部分,请见谅。

 3 ) 在逆境中生存

真的是一部很好的片子。前年夏天看的。今天突然就这么想起来了。
小时候的黎里真没看出来好看。直到她去了国外。
正如她所说的。像一个中国娃娃。烫了头更加好看。
幸运的她碰到一个爱他的外国人。只是结局让人想像不到。

我想说女人真的很伟大,为了生活,为了将来,要承受很多很多。
即使处境艰难也能在逆境中生存。

 4 ) 从“越战三部曲”到《天生杀人狂》

奥利弗•斯通从“越战三部曲”到《天生杀人狂》,有着明显的美学风格的转变,导演在越战电影中反思人性,揭露战争的本质,在视听上多偏向长镜头,真实记录越南战场的残酷真相;到了《天生杀人狂》里,导演用后现代主义的拼贴、颠倒的镜头、真实与虚构相交的场景切换,再配以摇滚乐,形成一种迷乱的视听风格,展现了在互联网和媒体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年轻一代的愤怒、聒噪不安和内心精神的空虚,揭示出整个社会阶层的分化以及社会矛盾的异常尖锐,也反映出女权主义、存在主义兴起等社会背景。

《野战排》海报

《野战排》和《生于七月四日》这两部电影的的镜头语言仍以长镜头的运用为主,真实地再现越南战争对百姓的残害,战争对人的异化以及被自己国家和战友抛弃的美国大兵的生存现状。而在越战三部曲之《天与地》中奥利弗•斯通就有了较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创作端倪,如表现战火燃烧到了越南美丽的村庄,就通过把火柱喷向蓝天来加以表现,导演用同样的手法表现了女主角在美国水深火热的生活,在女主角和他的美国丈夫发生口角时,被战争异化的丈夫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妻子,预示着彼此矛盾的激化,并且通过手持摄影,倾斜的构图和黑白画面表现妻子内心的震惊和恐惧。再到《天生杀人狂》,后现代的拼贴风格一览无余,黑白和彩色画面相交织、现实时空画面与新闻画面交叉剪辑,展现科技和现代媒体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自由的镜头切换、手持摄影和晃动的画面展现人物的焦躁不安和肆无忌惮。

其次,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各有其侧重点。首先从第一部《野战排》说起,导演让观众跟随新兵泰勒的视角进入越南战场,泰勒揭示战争真相的过程就是观众了解残酷战争的过程。导演运用写实的手法,没有过多地展现战争的场面,更多展现的是美国军队内部的矛盾,战友之间相互残杀以及被国家抛弃的美国大兵。这些都使泰勒不断地陷入自我怀疑当中,怀疑这场战争的真实性和意义。没有人知道这场战争到底是为何,但却有那么多无辜的人为此失去了生命。导演用大量的杀戮镜头展现尸横遍野的越南,再通过正反打镜头展现美国大兵对这番人间惨象的反映,晃动的镜头表现人物精神状态的不稳定,这使他们的内部由此开始分裂,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促使内部开始自相残杀,展现人性残暴的一面。以巴恩斯为代表,人道主义的丧失在其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巴恩斯烧杀抢掠,残杀同胞;相反,威廉•达福饰演的伊利亚以及泰勒成为人道主义精神的代表,伊利亚阻止巴恩斯残害无辜村民,表现出两人对待战争完全不同的态度,从而让两人逐渐分裂,由此导致了自私的巴恩斯对善良的伊利亚的无情抛弃和杀害。但最后泰勒将巴恩斯乱枪打死来为伊利亚报仇,也能反映出战争对一个自愿来到越南战场的美国大学生的异化,这也让美国人颇为自豪的美国精神化为泡沫,也反映了虚无的爱国主义。这是一个痛苦的反思,导演赋予电影足够的真实感,直升机视角下的伊利亚,被敌人的炮火追赶,但还是成为被国家和战友抛弃的人,这个长镜头极具视觉冲击感,而且反映了战争的痛苦和混乱,影片的中心实际上成为战友之间的自相残杀,而不是美国和越南的矛盾,极具反思意味。

《生于七月四日》

《生于七月四日》是奥利弗•斯通根据海军陆战队老兵朗•科维克的真实经历改编。相比《野战排》,这部电影对战争场面的描写相对较少,因为导演重点聚焦于伤残军人的生活以及科维克退伍后对越战反思态度的转变上,仍然要表现的是政府的虚伪和对民众的欺骗。战争带给人们的梦魇,并且使无数军人遗憾终生。导演将人物被政府洗脑的无意识状态中解脱出来,从而表现出国家信念的坍塌和个人意识的觉醒,并将其塑造成为一名英雄,以此鞭挞整个社会制度的虚伪。越战对个体的伤害也扩展到了对整个家庭的伤害,退伍归来的科维克并无法在自己的家庭中得到认同,也无法得到整个国家的尊重。正如他电影中说到的:“我只要求被当做人对待”,这都让科维克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对信仰天主教的母亲也变得口不择言,因为上帝也无法拯救这个被国家和民族抛弃的人,而这个人恰恰是为国家和民族而战的。同时反映出政府的谎言让美国精神幻灭,让信仰破碎。科维克一直处于负罪的状态,他无法摆脱战争带给他的噩梦,战场上无数生命被涂炭、误杀战友,墨西哥的“残兵群像”。让他高喊:“在海外打人权战,国内却无人权”。影片围绕科维克展现其情绪外化的过程,人物从崇拜战争到厌恶战争,再到彻底改变对战争的观念,对国家政治环境的怀疑,并最终投入到反战示威队伍中去。由外部肢体残缺而引发的内心活动的刻画甚是感人。《野战排》将镜头对准西贡,展现残酷战争的同时,更多的是人性的拷问;《生于七月四日》则直接将镜头对准美国社会,展现了美国的社会政治和民主民权民生,都是对越战情节的反思和对美国政府的谴责。

《天与地》

最后,在《天与地》中,导演更换视角,从越南姑娘黎里入手,展现了这个受侵略者眼中的越战。影片一开始,导演用诗意的镜头,配以喜多郎大气而冗长的音乐展现了如天堂般的越南村庄,展现了东方式的唯美世界,以此来与战后破败的家园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前两部一样,导演并没有可以去强调这场战争的胜与败,而是展现在这场战争背后,受苦受难的美国人民和越南人民。导演通过对黎里人生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展现,以此来表现在战乱纷飞的年代这位坚韧不屈的女性角色,进而捕捉到其在社会意识以及精神层面的提升。导演在这部电影中已很少用长镜头,而是擅长用声画蒙太奇剪辑,展现横尸街头的越南妓女,残酷血腥的刑罚以及越南特权阶级对底层民众的压迫,与此同时,也将越南的战乱与美国的恬静进行对比,刻画越南的影像风格模糊而晦暗,美国田园生活明亮而温馨,将文明与野蛮,博爱与残忍对比到底。导演将人物此起彼伏的境遇和不断成长的心理进行刻画,通过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又将我们从感情引向思想。影片中导演多通过全景式的摄影,以一种俯瞰的姿态展现天与地之间的大气磅礴,令人沉醉的绿意,烟雨朦胧的祠堂,远处连绵起伏的小山,唯美恬静的东方家园。导演将黎里的痛苦记忆用黑白画面来处理,通过凌厉快速的剪辑展现黎里承受的双重煎熬与精神挣扎,以此来让观众体会到人物心理状态的扭曲和对未来命运的迷茫。影片中史蒂文与黎里发生口角时,导演通过子弹的特写镜头再到詹姆士用枪对着黎里头部的下移-仰视镜头,展现这场婚姻中黎里的受压迫地位。导演给予史蒂文亮度极高的高光,这是史蒂文内心愤怒到极点的外化,再通过枪口、子弹以及黎里的面部特写,配以史蒂文咆哮的音响,表现这一刻两人之间的矛盾一触即发。相反,黎里的面部光瞬间变暗,配以自白和不断闪回的痛苦记忆,最后只有紧闭双眼等待命运的审判。导演通过彩色与黑白画面的切换,倾斜的构图和快速剪辑来展现人物的心理变化。在笔者看来,这个片段是整部电影最接近后现代叙事特征的段落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黎里受刑时,给予人物高光;画面将现在时空和过去时空进行交叉剪辑,黑白画面展示的是其哥哥的遭遇,表现两人的同病相怜。值得思考的是,这两个段落都是以“佛”作为结束,体现了只有信仰才能让这些饱受苦难的人们得以平静。相似手法的运用还有对于黎里梦境的展示,这都体现了奥利弗•斯通在后现代美学上的转变。

关于后现代主义,其仍然是一个处于争议中的概念。首先,后现代指西方进入后工业时代,这严格的说是一个属于历史范畴的时间概念,而后现代主义是指这一阶段诞生的理论范式和思潮。海德格尔说:后现代主义不是什么,意旨其没有具体的概念和理论框架,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那便是反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反一切中心主义,反理性、反主体、反同一性,上帝不但死了,人也不可信,没有什么是有意义的,真理也不存在。这一点在“越战三部曲”中也得到了体现,战争使人们摈弃信仰,如《生于七月四日》中的科维克对天主教产生了深深的质疑,从而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因其母信仰天主教),所以科维克的母亲才会发出:“那场战争将你变成了什么样。”所以这种彻底的反叛,创作的无意义就是后现代美学最大的意义。在后现代美学的电影中,其中的人物往往是社会的最底层,如罪犯、妓女、乞丐等。这些社会边缘人物扩大了审美对象的范畴,事实上,这在更大程度上应该称之为“审丑”。但同时,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审丑必然也会具有媚俗猎奇性,也就是将人物与毒品、犯罪等联系起来,揭露人性的扭曲与黑暗,尽可能多的展现血腥暴力的情节,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

《天生杀人狂》结婚片段

《天生杀人狂》中的一对情侣便是社会边缘人物的代表,他们杀掉双亲,之后亡命天涯、大开杀戒,经过先到媒体的大肆报道,被人们奉为孤胆英雄,并且在最后杀掉了中产阶级的代表--记者,消失在镜头前。首先,这对带有反社会人格的人物受到其家庭的影响,探讨了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尤其是媒体的大肆报道,不但将“亡命鸳鸯”塑造成为反英雄的英雄形象,而且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让整个社会的民众都处于一种暴动的状态,人们对这对情侣的崇拜一方面反映了来自底层的心声,另一方面则反映的是人们期待的是下一场暴力行为何时发生,而不是这样的恶行何时停止,媒体的报道只是大肆渲染而不带有任何的反思,这都让象征着人类文明的法治社会黯然失色。除此之外,电影将警察、狱警等国家暴力机器设置为反面角色,这种艺术创作手法以反传统的姿态消解了传统的美丑观念,解构了主流文化中的善与恶,嘲讽了理性构建的法治社会的脆弱不堪。颠倒丑恶目的在于反叛,这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影片中,在逃亡的开始两人在路边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婚礼,女主身穿洁白的婚纱,男主在大海高山之边许下一生一世的诺言,二人真情流露纯洁如涉世未深的少年。他们纯洁的行为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情感流露,这是反理性、反法则、反权威的、解构一切的后现代主义所应有的深刻内容,是后现代主义所应有的艺术理念。但后现代主义的弊端就在于对这种暴力行为的过渡渲染。所以在影片中有刻意为这两个反英雄洗白的情节,如杀害无辜之人后的愧疚;以及当女主角在狱中面对警察的猥亵时说出的:“我纯洁的一刻胜过你邪恶的一生”的经典台词,而事实上,主角变成了制造视听刺激的机器。整部影片充斥着光怪陆离的视觉灯光设计、大量的情欲画面、刻意的奇观镜头、没有来由的背景音乐,这些都是后现代色彩浓厚的商业电影追随消费主义潮流、迎合大众视听需求、满足大众的欲望的手段。

《天生杀人狂》

“越战三部曲”运用现代电影叙事手段,通过插叙、长镜头、意识流等手法的运用,表现了战争对人的异化,信仰的无助和虚无的爱国主义;因为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天生杀人狂》受到后现代拼贴风格的影响,视听语言方面更加迷乱,也有更多关于隐喻象征手法、人物意识流的运用。不同之处就在于,“越战三部曲”尚且有关于上帝、佛教的崇拜,但这一点在《天生杀人狂》中得到了彻底的反叛,也就是对“无神论”的尊崇,所以它们都揭示了存在主义中“存在是虚无的”这一观点,而在《天生杀人狂》中,无论是视听语言的角度还是人物的角度,都体现了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5 ) 黎氏侠表演的非常好

黎氏侠,1970年生人,1993年和 1946年生人汤米·李·琼斯,奥利弗·斯通 老哥俩合作了一部精彩的越南风情大片。

越南,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和中国有数千年的恩怨情仇,但大多国人并不多么深入了解越南人的民族感情,心态。我们看不上越南崽,给他们“越南猴子”的诨号,因为他们又黑又瘦,又不识时务,被人当枪使,可是他们却自认被欺凌,委屈十足。被法国殖民,日本侵略,南北内战,成为美中苏角力场固然可悲可伶,但夜郎自大,穷兵黩武,入侵柬埔寨,老挝,妄图成为地区一霸,这不是自取灭亡吗?战争创伤未愈,民生悲惨凋零,而野心不减,这就是越南人自己给自己强加的灾难。可悲的是到今天为止,越南当局仍不能清醒认识到这一点,要是中国有意起冲突,侵略越南,就那么点苏式飞机,潜艇,导弹有用吗?小国的命运在大国的游戏里是注定的,越南就是不明白,这就是这个国家的悲剧。

电影里把越南统一后的战争灾难说成是红色高棉和中国人,这是越南人的角度,79-89对越十年轮战,越南人只留下了难以言表的仇恨,直到今天就像我们对文革历史一样,还不能公开表述,但真相谁都心知肚明。越南人面对中国人是委屈十足,受害感十足,但中国人帮助越南赶跑法国人,美国人。越南如知恩图报,修身养性,自力更生,不搞野心扩张,不听苏联挑逗,一心沿着胡志明的亲华路线,就不会白白和中国打十年仗,最后靠山倒了,才明白谁大谁小,谁真正主宰越南的前途。

电影的女主非常漂亮,有东亚女性特有的灵气,温柔,也表现出了东亚女性在苦难面前特有的韧性,坚强不屈,这是一种让人敬佩的魅力,特别是柔弱渺小的女性在残暴无情的战争杀戮和离乱当中,苦难重重,际遇悲惨当中,更是显得珍贵难得,令人动心。

电影情节也很逼真,写实,毕竟是真实事件改编的,乱离人的苦难泪水流干也难以言表,唯有顽强才能生存。向女主人公的顽强致敬,也向战后一代的反思致敬,也向STONE的老妈致敬。

 6 ) 天与地

      《天与地》,奥利佛斯通导演的三部越战题材电影的最后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影片描述了以越南战争为大背景的前提下一个叫黎里的人生沉浮。有人说这是一部失败的关于越战的电影,究竟它失败在哪儿?我们不能空谈战争的利与弊,而是得跟随女主人公的视角来看她在战争中遭遇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诚如黎里所言“我命中注定要活在天地之间,抵抗天命,必将受苦;接受天命,福乐自生。万般皆有因,那么受苦将赐我们更接近神,教导我们,软弱时要坚强,恐惧时要勇敢,迷惑时要明智,抓不住的就要放手,永久的胜利,是在心中赢得。”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