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薇薇安·迈尔

HD中字

主演:约翰·马卢夫,玛丽·艾伦·马克,菲尔·多纳休,薇薇安·迈尔,蒂姆·罗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寻找薇薇安·迈尔 剧照 NO.1寻找薇薇安·迈尔 剧照 NO.2寻找薇薇安·迈尔 剧照 NO.3寻找薇薇安·迈尔 剧照 NO.4寻找薇薇安·迈尔 剧照 NO.5寻找薇薇安·迈尔 剧照 NO.6寻找薇薇安·迈尔 剧照 NO.13寻找薇薇安·迈尔 剧照 NO.14寻找薇薇安·迈尔 剧照 NO.15寻找薇薇安·迈尔 剧照 NO.16寻找薇薇安·迈尔 剧照 NO.17寻找薇薇安·迈尔 剧照 NO.18寻找薇薇安·迈尔 剧照 NO.19寻找薇薇安·迈尔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选择育儿嫂的职业,精神上可以让孩子们治愈心灵受过伤的自己,经济上可以保证食宿,不用居无定所,甚至自己没有家庭的负担和家人的羁绊,每日借着溜娃的时间潜心从事自己喜爱的街拍创作,作品从不发表,就不受任何人指点,不需要做命题作文,只拍摄自己认为好的快门瞬间。不为功名,不被打扰的进行创作,愉悦自己,感觉上是生活在人群中,但又与他人保持距离,这难道不是人像/街拍摄影师的最佳状态吗?看似离你很近,就一瞬间,所有的感情凝聚在快门的一瞬间,然后你我还是如同来时的陌路。

命运有时候就是那么有意思,这位艺术家生前是多么想保持低调,隐藏自己,一箱箱胶卷把阁楼的地板都压倾斜了也不拿出来与任何人看,甚至自己都不冲洗出来看(大概因为没有支付冲印的钱)结果在死后被一个好奇心非常强又非常执着又有点强迫症的制作人发现了自己的作品,不但要办摄影展展示给全世界的人看,还要拍摄纪录片冲奥斯卡,最后使得我一个普通的中国观众也看到了这样自然不做作的、构图和表情俱佳的人像摄影。

薇薇安的妈妈也是摄影爱好者,爸爸英年早逝,她也没有亲兄弟姐妹,母女二人相依为命。薇薇安继承了妈妈的爱好,拿起相机的瞬间是不是也寄托了对妈妈绵延的思念?但是她又不是一个与人托付真情的人,她把自己的志向都留给了不离不弃的相机,记录着周围的人,或者自己的生活。每天阅读时政社会新闻,大概也被融入了拍摄的素材中。晚年有一点凄凉,不再拍摄了以后,也没听说还有读报的习惯,只是每日在公园的长椅上长时间的坐着。在自己能拍的动的时候大量的拍摄,不管什么内容,只要喜欢,随时随地都记录下来,然后一卷一卷的收藏好。那是她自己私人物品的一部分,非常私人化的东西,也许也变成了她从不对人袒露的内心的一部分,所以从不与别人看,无论身在何处都不离身,“那是她的宝贝,不允许别人动”。也许只有在死后,也只能在死后才能获得世人的赞美。即使这样,晚年独自坐在长椅上的她度过了自己想过的一生。如果只是人生落幕前的时刻有一种烟花散尽感,但这一生都追随着内心从未浑浑噩噩,是不是其实也不枉此生?

 2 ) 寻找薇薇安麦恩----幸运的悲剧人物

电影过程中犯了几次恶俗,一种想流泪的冲动,然后我就想流就流吧,在电影结束前干了就行,反正也没人看到。

从moma回来以后就一直在思考什么是艺术,最后得出了几个结论,第一层艺术是单纯的塑造视觉上的美学,第二层艺术是唤醒一个人心底里的各类情感,第三层艺术是引导一个人往好的方向思考。第三层那种境界已经不再是艺术,可以完全推翻对第一层艺术的定义,自由支配第三层艺术的人不是艺术家而是思想家。

老实说我不觉得vivian maier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但它却符合了我对艺术定义的第二条,在看着那些照片轻快的montage的时候我忍不住泪奔了,我也分不清是我对vivian maier身世的悲悯还是被她阴暗灵魂中温存的一丝柔软慈爱所感动。

我敢肯定她那几千几万张胶片里一大部分都是垃圾,就像现在任何一个小年轻喜欢拍的instagram一样,文艺范早已泛滥成灾。但其中个别的人物街拍,不管是大笑着还是痛哭着还是迷茫着还是不经意间的回眸着,不加任何修饰,用最直白的方法表现一个人的神态表情,那种阳光下一丝不挂的纯粹深深的震撼并征服了我。vivian maier到底是一个敏感的人,只有敏感的人才会用如此细腻纯净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就像我一直坚信着只有挑食的人才会变成最好的厨师一样,如果你看什么都索然无味,吃什么都如同嚼蜡,你要如何才能明白那最微妙的一线偏差所导致的完美。

我能想象到vivian maier晚年坐在公园长椅上的样子,孤独了一辈子的灵魂静静地等待着有一天彻底被世界遗忘。

“如果我知道她是这样一个人(摄影师)的话,也许当时我会对她好点。”

有多少人是死后也没能得到理解和成全。薇薇安麦恩,至少你是幸运的。

 3 ) 我是间谍

那种对人的理解 温暖还有嬉闹的品质

她有幽默感 还有悲剧感

这块拼图肯定有哪块不见了
 
她痴迷于保存记忆 还有当下那一刻的碎片

她不喜欢谈自己 她很神秘

她总能给人带来喜悦

“女人应该有自己的见解 我觉得”

“穷人太穷了不能死”

她意识到有一天她想做点事情 她可以出去到外面的世界 能看见太阳 所以她做了保姆

她觉得这能给她一定的自由 有人给她提供住所 她不用太卖力的工作 只是收支相抵 所以她有自由时间用来摄影

她是多么孤独啊 非常孤独 并且无法理解

你必须从你已知的事情入手 去了解一个人 她的照片透露出一种温和 一种迫切的警戒心 一种对人类的悲哀之情 以及慷慨和甜蜜的瞬间 她是一个非常有戒心同时又善于观察和照顾人的人

有些人的性格 使得你必须花费一点力气 才能让你的作品诞生并被发现 她并没有把自己当作是一名艺术家 她只是拍照片

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她做到了

她能看到的是能距离人们多近然后按下快门 她拥有走进陌生人空间的能力并且在按下快门的时刻让被拍照者感到能做自己 这两个因素同时出现 并且产生共鸣

我认为没有什么事情能持续永远 我们必须为别人让座 就像一个车轮 你上去 你必须要走到尽头 然后会有别人来取代你的位置

 4 ) Maier要知道自己被翻译成薇薇安一定会气活的

看这个电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去年的摄影课成绩一塌糊涂。我的教授非常喜欢Maier。
我一点儿也不喜欢我的教授。她长的非常不好看,你说她三十五岁也成,四十五岁也成。没有男朋友,没有女朋友。穷,每天老穿个浑身都是线球的绿毛衣。恶癖多,满不在乎,经常直接用手把定影液里的相纸捞出来。她上课的时候教给我们如何处理胶片上的刮痕,用手指抠一点儿鼻子上的油抹在胶片上……我至今不知道这是不是玩儿我的……
我一直觉得她对美好人生存在很大的误解……夕阳里漂亮的小女孩吹肥皂泡。玉兰花樱花迎春花迎风飞舞。海边的大帆船映着金色的阳光。不好,不好,不好!她统统不喜欢。她喜欢的我的几张照片,简单的来说,就是比较反人类。Chinatown垃圾桶边上的立着的个喝了一半的可乐瓶,肮脏的泥水坑里被遗弃的断肢洋娃娃,她说这美丽极了!
我这么热爱人类,去上摄影课的唯一诉求,就是以后给朋友们拍旅游景点照,花丛闻花照,岁月静好照,然后到处上传求赞。胶片真贵啊,相纸真贵啊,外面春日和暖,花也好树也好,为了得个好分,我在地下室的暗房里面吭哧吭哧地洗出废弃工厂破碎的玻璃窗,和高速上被车撞死的松鼠尸体,觉得自己酷死了。
她非常的喜欢Maier。她上课给我们看Maier的照片,和Maier用的相机。她也有一个Rollerflex双反。这个相机屌爆了,街拍的时候只要往下看就成了,一般人都不会看出你在拍他。当时我拿着四处漏光的美能达,回回对焦都差点被北费黑大叔殴打,简直羡慕的不行。
后来我还是没有得个好分。我的酷装的那么用力,我的教授一定早就把我看穿了。Negative是也负片的意思,也是负面的意思,这个很好玩儿。Maier是一个怪人。我的教授也是个怪人。世界上少的是Maier这样天才的畸人,多的是像我这样俗气的常人。好故事的视角经常是怪人和小孩儿,他们能看见月球的暗面,好的摄影也是这样,打碎生活的琐碎和庸常,看见内核里所有不堪的美丽。可是那是一件非常,非常孤独的事情,到再大的人群中去,都是隔着的一个人。Maier一个人,一千多卷胶卷,是多么巨大的孤独。
那些照片真好啊,可是即使Maier现在活着,即使她在我身边,我可能也只会像纪录片里面那些常人一样困惑,她为什么从来都不告诉我呢?如果知道的话,如果知道的话……而且说不定,我可能一点儿也不喜欢她。想想真伤心。

就影片来说,我本来也只是想再看一次Maier的好厉害的照片……叙述比较偏重于寻找的过程了,作为纪录片我觉得有点儿主观,主角根本就是那个男的……
另外,Maier这么狂拽酷炫屌炸天的性格,知道自己的中文名是薇薇安的话,一定会炸毛。

 5 ) 寻找薇薇安·迈尔——她的才华是个秘密

    如果没有约翰·马鲁夫的好奇心,薇薇安·迈尔这个神秘的女人不会被发现。她是一个保姆,又是一个隐藏于俗务的才华横溢的摄影师。

   这个孤僻、神经质、冷静、警惕、敏感的女人,她对生活的纯粹的好奇和热情,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她不同寻常的执着,更难以被普通人理解。我说的普通人,是你我他,是可以和这个世界妥协退让讲和的你我他。

    薇薇安·迈尔,她保留了自己对摄影的热爱,对猎奇事件的过度关注,对各种小物件的喜爱和收集,对陌生人的靠近和对熟人的疏离,也保留了自己观看这个惶惶、冷漠、又繁荣的人世间的独特角度,这个有趣的她拥有很多很多的棱角。会照看孩子,又会扎到别人。会充满冒险精神,又会出乎意料的发疯。

     她的才华和她的性格都如此独特,在那一张张照片里,有威严而充满压迫感的普通人,有成熟而深刻的孩童,有工人沾满水泥的圆滚滚的屁股,也有因为被打扰而充满怒气的面孔,有安静漂亮的建筑,也有倒在地上的死马尸体,有她的永远呈现出冷而静气质的自拍,也有少女的美丽笑容。这么多底片,多到她自己也看不完。每一帧每一个画面,定格在寂寞而隐秘的底片里。

     她的艺术品,尘封在用胶带缠住的箱子里。
     她的人生,藏在保姆的社会身份里。
     她的才华,是一个秘密 。
    
    她会说至少两种语言,一个人走了很多国家和很多角落,她拍了数以万计的照片。她活出了她自己,而不是把自己囿于保姆的这份职业里。
    她在物质上是贫乏的,有自嘲的:“穷人可死不起。”但是她的人生态度是深刻的:“没有什么能一直永垂不朽,我们要给别人留出空间,就像一个轮子,你上去了,就要走到尽头,然后别人占上他的位置。”她的精神是深刻而执着的,她带着她收藏的所有东西和她的底片,向雇主说:“我带着我的人生。”

     有人说过:我觉得她看不起这些低薪雇人的雇主。也有人说过:她有黑暗的一面。比如故意溜掉,把孩子们留在小巷子里;突然关上地下室的门把一个孩子单独锁在里面;或者逼迫一个孩子吃饭。她有光明,也有黑暗。她就像孩子的母亲,也会突然展露阴暗面。那个直言她有心理问题的、当年和她一起玩的孩子在经历过回忆的喜悦、微微的愤怒、和激动之后,终于试着总结她:这一切因为她被压制。她太孤独,也不被理解。

     她和她家族的人都是孤独的。他们之间互相不联系。亲人甚至比不上朋友。
     这趟寻找之旅,甚至发现她的妈妈也是摄影爱好者。在她妈妈的底片里,有幼年的薇薇安。比成年后喜欢穿着宽松而缺乏性别认知衣服的、更柔软的薇薇安。

     那个收藏了她所有底片的美术馆的馆长说道:有些人的个性使得他们,在成功的最后一刻却总是使不上劲,你知道她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位艺术家,她只是在做这项工作。总是有一种标准悬在我们头上,所以当某人出现时,总感觉她们是二流人物,但我不认为她是二流的,在我看她的照片时,我总觉得有一流的东西在里面。

                                                                                                           ——此文致薇薇安·迈尔
    
 
     

 6 ) 寻找艺术家,还是造神?

Vivian Maier的走红可以说是近年来艺术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不可否认她的摄影才华的确出众,甚至可以比肩Robert Frank,Diane Arbus等大师。可即使是这些大师,似乎当年的风光程度也不如当前这位刚刚被人发现的保姆。这位披着保姆外衣的女摄影师确实是“现象级”的,人们不仅仅喜爱她的照片,更津津乐道于她传奇的经历和神秘的背景。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那位从旧物拍卖行拍下Vivian胶卷的“制片人”还拍了一部纪录片,《寻找Vivian Maier》。

片名中含糊不清的是,”寻找“这个动作的主体是谁?当然是这个所谓的制片人,John Maloof。事实上影片一开头就是这货的尊容,并且在之后反复地出现,作为叙事者、扫描底片者,司机,采访人,策展人,遗物整理者不断地出现,似乎他毫不介意他的过多出现让这部电影显得非常主观和个人化,甚至他非常满意自己的荧幕形象并有点迷恋镜头,乐于从各种角度展示自己。影片中他自己也承认,他属于一个旧货商家族,或者说“二道贩子”,至于“制片人”这个头衔,只不过是自他拍了这部伪纪录片之后才自己冠上的。除此片之外,他的个人网站上只有若干部所谓的微电影,其水平也无非是票友级别。

就是这么一个靠倒卖旧货为乐,并且可以想象靠着偶然拍到Vivian底片而成功跻身艺术圈的货色,似乎自认为肩负着为Vivian著书立传的历史使命,走上了“寻找”Vivian身世的旅程。他“寻找”什么呢?“寻找”的并不是所谓“真实”的Vivian,而是一个“完美地符合大众对艺术家的想象的”Vivian。想让女儿嫁入豪门的母亲,总是想把女儿包装成豪门喜欢的样子。同样,既然想继续靠Vivian那几千卷底片发财,就得继续提升她的艺术市场价值。于是我们看到,在这部自言自语的纪录片里,Vivian被成功塑造成一个理想的遗世独立的艺术家形象。

Vivian迅速蹿红的最大原因是这个事实:她已经死了。死者是不会说话的,特别是她这样几乎没留下什么文字的死者。于是身世与经历都任人评说,甚至大大小小的遗物都被镜头毫无保留的记录下来展示给观众。也就是说,Vivian在这场对她盖棺定论的闹剧中彻底失语,甚至丧失了作为人所应有的基本隐私权。这无疑是对于像她这样一个特别注重个人隐私的人的最无情践踏。但是没关系,她已经死了。

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各有特别的偏好,但是总结起来最主要的,最符合大众想象的一成不变的特点就是:不是正常人。不论是魏晋时期的狂士,决斗而死的普希金,自残的梵高,反正都得办点正常人办不出来的事儿。一个理想的艺术家应该是孤独,高傲,有点怪癖,难以融于社会,但是富有才华的。“生前其艺术不为社会接受,直到死后才被认可并惊为天人”这种略带悲剧色彩的老梗更是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而如果恰好这个艺术家还是自杀的,那就更妙了,大家会惊呼:“天啊,太艺术了!”所以直到今天大家仍然愿意相信梵高是自杀的,仿佛不自杀他就不那么梵高了。而死了以后的疯癫艺术家是最安全的,人们可以全身心地去爱她以显示自己的好品位,而不用担心她什么时候突然在开幕酒会上放屁而让人难堪。

于是在这部纪录片里,我们看到Vivian Maier一点一点地被“寻找”成了我们喜爱的艺术家的形象。影片一开始她的形象是个以保姆为生的摄影爱好者,直到死后作品才被发现(这是一个艺术家形象的典型框架);接下来说她有法国口音,家庭不和睦,曾经自称间谍云云(这为她增加了异国情调与神秘色彩);之后被发现是个收集狂,收集各种小物件(这通常是艺术家心思敏感的证据);再后来说她有虐童倾向,心理阴暗(很好,艺术家就该有点小阴暗);独自环游世界8个月(哇噻,环游世界的保姆,太有型了!);无法与雇主家庭相处,失业(不为世俗接受的艺术家);没有朋友,靠以前她照顾过的孩子接济,孤独终老(艺术家的典型悲剧)。至此,一个完美符合大众对艺术家想象的Vivian Maier已经成功地被“寻找”到了,并且随时准备好被大众所消费。

其实放眼当下的艺术圈,所消费的也不仅仅是艺术品本身。大家所消费的是艺术品背后的各种故事,各种标签。所谓的身份政治,有时不过艺术家的传奇身世,艺术作品的奇特经历等等可资炒作的元素。不过,像Vivian Maier这样在本人缺席的情况下被人有计划,大规模地塑造依然是“现象级”的。作为活生生的人的艺术家已经消失,而作为奇闻轶事传奇的艺术家被不断地挖掘和固化。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当代的造神范例,它完美地展现了当下大众对艺术家的消费渴求,以及大众媒体如何使艺术家典型化、脸谱化和可消费话的路线图。

 短评

很美丽,一个有才华的文艺女青年死后被人发现的故事很鸡汤;现实生活一点不鸡汤,女文青甘当保姆,默默拍照孤身到老,凄凉。心想跟奶奶年龄相近的怪咖是水瓶座,真是。某些段落比《寻找小糖人》好,满溢一种神秘与哀感,但是更喜小糖人主人公。四星半推荐,预祝拿奥斯卡最佳纪录。

5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佩服。给我启发。一个人环游世界那一段真是太酷了。里面有句话是“男人就想毁了你”联系到当时的时代,她为了独立不惜砍去所有枝蔓,清醒。

9分钟前
  • 春树
  • 力荐

我是孤独的,我远离人群,远离社会,所以我的作品是自由的

11分钟前
  • Jabbahy
  • 力荐

生前默默无闻,死后享誉摄影界。这辈子,也许不是那么的好,也不是那么的坏。如果不是那次可有可无的拍卖,也许这些照片也就这样永远压箱底。也许她仅仅是想永恒地保存她的些许人生记忆,也许她压根就不想引人注目。也许,孤独才是永恒的自由。8.6

13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阴暗孤僻社恐收藏癖,旁观者拼凑出来的她,但那个锁在房间里,躲在报纸胶卷后面的她,我们永远无从得知。或许Vivian会对人们的追捧而无所适从。被每张相片那种为纯粹抓住的瞬间感动得不行。正方形的黑白的,趴在镜头后面的世界的观察者。感谢发现她照片价值的人们[http://www.vivianmaier.com

18分钟前
  • 力荐

薇薇安·迈尔本人过于传奇和神秘的经历成为影片主要看点。由于她已去世,纪录片只能通过她当年拍摄的那些照片、录像、录音带、信件,以及很多人的讲述去拼凑这个人。当然,这更多只是一个很主观的,以及假想的迈尔小姐。她对摄影的热爱与专注,以及非常不合群的性格,注定她的孤独,也注定成为传奇。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Vivian Maier本身内心另有异彩斑斓的世界,她不依赖社交生活,甚至这个世界之外的任何人踏足对她来说都可能会是一种干涉。但它有别于封闭。她的作品都是真实生活,孤僻让她具备了非凡的观察能力。我想到一个人在热闹的场合,喧嚣与她无关,一切早已在其内心预演,作品不过是一个印证。

24分钟前
  • 重尔.张望
  • 力荐

强烈推荐!自从2011年看到Vivian Maier的胶片摄影就深深震惊了。上次看到那么震惊的摄影集是Cartier-Bresson.今天看了关于她的纪录片,上次看到那么震惊的纪录片是searching for sugar man. 推荐给所有喜欢胶片摄影的同学。

29分钟前
  • 玑衡
  • 力荐

想要的人生。

31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最后20分钟最触动,导演没把这故事讲成一个完美的鸡汤:Vivian 有性格的阴暗面,雇主们对她友善,但关怀又总是有限度的。她一直在在不同家庭的缝隙里,在中产和贫民的缝隙里生活。大家始终对她有解释不清的困惑。

34分钟前
  • 熊阿姨
  • 力荐

IFC 她想看看能靠得多近,更重要的是,她在乎。躲在自己小世界里的Vivian却在乎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哭泣的小孩,残弱的老者,相依的夫妇,动物的死亡。她囤积报纸,收藏票据,还有那浩如烟海的10多万张底片,好像要拼命把这个世界收入她的小阁楼里。她无法走出去,便统统留下来。

39分钟前
  • Sico
  • 推荐

我记得前几天我还跟女票讲,出门玩不要懒得拍照片,能多拍就多拍,照片都是边拍边玩的时候越来越懒得拍,但是以后你一定会觉得以前拍的那些当时很嫌弃的照片是多么珍贵多么动人。

44分钟前
  • 少数豪
  • 力荐

没错,这不是寻找Vivian的过程,而是她被形塑为天才艺术家的过程。一个拒绝透露、拒绝窥探与诠释的人,却无法拒绝死后被这个世界的好奇多事翻得里子朝天。这也不是怀才不遇,怀才不遇者至少寻求知遇,但V是全然的无所谓。无所谓任何加诸于身的形容词:孤独自由落魄天才疯子隐士理解误解,皆全无意义。

45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只为自己而活。如果在今天她会是flickr红人或者依然毫无分享欲望?这才是真正的考验。照片发现人太有商业头脑,感觉他早早搞定纪录片同步跟拍一半原因是为抬高作品身价,跟传主相比十分讽刺

49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若论影片的水准,四星而已,但这是一次伟大的发现,不亚于“小糖人”,必须力荐之。生前,薇薇安·迈尔只是一个有点奇怪的保姆,数十年一直做着薪水微薄的“下人”工作,却利用“工作之余“,留下了数十万个瞬间,其中有许多令人惊异之处。影片并不回避摄影师本人的阴暗面,她是艺术家,也是普通人。

54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上万张黑白胶片就像薇薇安孤独人格的延伸。反社会者往往能成为一流的艺术家——因为离人群足够远,所以创作是自由的。

5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Rodriguez在底特律成为了拆迁工,Vivian在芝加哥当上了保姆,李安从伊利诺伊来到了纽约煮饭带孩子,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58分钟前
  • 门特
  • 推荐

孤独是一种迷人的选择,她只不过是率性而活。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在飛機上看的,看得我淚流滿面,心理上很大的衝擊,那麼美好,那麼棒的照片。那麼低調,擁有自己小世界的一個人,她只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女傭,卻有如此大成就,任何職業不會抹殺妳的其他熱情。

1小时前
  • 力荐

总觉美国纪录片多少带着个人情绪,看完了这部片才意识到很多时候并不是拍摄的人的情绪,而是那些讲述的人的情绪。这部纪录片甚至还刻意对比了大家所说有出入的地方,真是无比的讽刺和有意思,但事实是已经无从知晓了,似乎我还感到了Miss Maier似乎在嘲笑这些讲述她事情的人,她的小秘密最终成了大秘密

1小时前
  • 碧落亦然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