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杀人犯

HD中字

主演:米洛斯拉夫·哈尼斯泽斯基,阿尔卡迪乌什·雅库比克,阿伽塔·库莱沙,马格达莱纳·珀拉斯佳,彼得·亚当奇克,卡洛琳娜·斯坦尼,托马斯·洛索,迈克尔·茹拉夫斯基,米哈尔·阿尼奥,康拉德·布盖,艾萨贝拉·达布鲁夫斯卡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2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3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4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5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6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3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4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5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6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7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8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19我是杀人犯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好片杀手

就像道脑筋急转弯谜题一样,整体是个聪明的好点子,答案却无聊透顶。

电影的开局非常好:酗酒的疤面警官一瓶酒喝下去,旧日故事像呕吐物一般肮脏有力的涌上来,配合冲破玻璃窗的画面,回忆野蛮的打入现实,不用过多的对白,观众直接可以从视觉上感受到失败的追捕对疤面警官的打击有多大。

紧接着矛盾升级:1.过了诉讼期的美男杀手主动现身,以身试法,挑衅社会;2.媒体推波助澜,脑残粉丝跟进,拷问人性;这里我推测故事有两种发展可能,1的思路,接下来的故事可以是疤面警官质疑美男杀手身份,两人各说各话,讲述一个罗生门样的悬疑故事;2的思路,那么美男杀手的真实性则毋庸置疑,唯利是图的媒体在看到他身上的商业价值后,便不在介意他的过去,反而极尽追捧,更培养了盲目的粉丝;于是新的价值观与老派的道德相冲突,现代媒体所起的作用开始令所有人怀疑。

在我看来,导演只要选择好发力点延伸下去,把矛盾放大,说透,做极致,就完全有机会撼动个中翘楚之作《杀人回忆》的权威或者打造出一部电影版《黑镜》。不幸的是,鱼与熊掌兼而得之的野心使导演将两点揉在一起,妄图囊括机智与流行,最后导致讲述故事完全失去了重点。

事实上,出乎我的两点推测,娱乐至死的商业大旗横空拔起,“受害者家属联盟”大煞风景的粉墨登场,暗杀与拯救,飞车与打斗,在这一系列几乎是此类影片标配的画面中,所有的东西都是陈旧的、似曾相识的,在这里我实在不愿去回忆这完全冗余的情节,它唯一的作用就是把本来可以节奏清晰的影片切割的支离破碎,把90分钟可以讲得干脆利落的故事生硬的拉长到120分钟。

直到蒙面人J出现,故事走向了第三种可能,我想大部分观众在对比蒙面人J和耍了一个多小时帅的美男杀手后,都会同意那位警官所说的“你看看他的脸蛋,这个哪是杀人犯的面孔?”而蒙面人J摘下面具露出猥琐的脸后,剩下的那部分观众应该也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最后一场象征性的三方辩论会,美男杀手仅稍微作势抵抗了一小下,就承认了骗局,随着早已被猜到的所谓情节反转,谜底揭开,影片不可救药的走向了平庸,导演也适时的又加入大段飞车戏来盖棺定论,彻底打消了仍怀有期待的观众的最后一丝念想。

也许三方辩论中插播的那条奥利奥巧克力派广告才是一切的答案,商业诉求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无论基础多好,想法多妙的影片,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它轻易的杀死,而这个杀手至今仍逍遥法外。

 2 ) 动作戏、追车戏彻底毁了这部电影

本来这部片子可以做到节奏紧凑,而且剧情也是可圈可点的一部优秀电影,结果硬生生的被愚蠢冗长的动作戏搅成了一坨狗屎!

为了动作戏,歹徒几乎带上了所有的好运,坠楼必有垫脚,被追击必然有人来送载具。我觉得他拿着这些好运,再凭借着韩国法律的掩护,去买个彩票或者再杀个几百人都没有问题。这些动作戏完全没有意义,而且安排的也十分俗套和冗长,内容更是糟糕透顶,足以让你完全忘记你究竟是在看《速度与激情》还是什么别的片子。

一个求生欲望如此强烈的罪犯,像条泥鳅一样,明知自己被警察媒体围困,真面目已经暴露,死路一条却依然渴望逃跑。这样一个人居然会因为有人顶罪而主动投案,这是这个剧本最大的bug,不要跟我说什么追诉期过了,不能起诉,他杀了十个人,这就牵连了很多人,而且就连他的冒牌货都被绑架,下毒,弩箭穿胸,难道他真的能独善其身,在抛头露面之后安然地活下去?显然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崔警官会不会直接射杀他,那些行动力极高的受害者团队肯定也不会轻易放过他的。

而且值得吐槽的一点,或者说是我小小的愿望或者建议,虽然演员们的演技在线,但是如果把帅哥和大叔杀手的选角对调一下会不会更好呢?韩国片子里帅哥就不能是罪犯呗?《釜山行》让一个大叔背上了所有反派的戏份,《杀人者的记忆法》强行反转让帅哥洗白,这都好几次了喂,韩国导演们!

观影指南:建议跳过所有追车戏,打斗戏,在最后演播室熄灯时直接退出电影,没有这些动作桥段,这部片子可以达到7-8分。

 3 ) 经由《我杀》对朴施厚先生的表演猜想


    今年2月18日,朴施厚先生不幸落入了一桩令他几乎身败名裂的案件。这部影片就如同谶语一样,预言了他戏剧般跌宕的人生。
  
  我很庆幸,在他的不幸发生之前,他已经取得了大荧幕的首张入场券。这样的一部电影在他挫折的演绎生涯中,显得更加弥足珍贵。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细细观察了施厚先生的表演,回味了又回味。
  
  可以说,这是一部标准的商业片,卖点是动作和悬疑,编剧就是凭借这两点卯足了劲儿攥着观者的心。尽管电影的思想性和故事格局都非常有限,但故事的基本节奏把握得不错,各种元素的运用使得影片也颇为精彩。
  
  施厚先生,在影片中的表现如何呢?爱之深、责之切,我给他的表演打分为B+。

    朴施厚先生是一个标准的善良、痴情男子的形象缔造者。一直认为,由于韩国的偶像剧的生活化,很多演员其实是带着本色出演的。为了演戏的梦想,从乡村来到城市里的他,带着一份天真的执着坚持了十年。纵观从前施厚塑造的角色,心灵都是温和、淳朴的,只有《家门的荣光》里一开始以刻薄、腹黑、强悍的形象示人,为了爱人也全盘悔过,被教化成一个向善的人了。他的魅力如他的个性,从来不是具有攻击性的,是需要至少有20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观者慢慢地在与他相处的过程中去感受的。
    
    这样的一个偶像剧演员,能够怎样出演大荧幕?
  
  动作方面:施厚先生最关键的两场打斗,一个是在车上,一个是在电梯里。车上的打斗很好看,是由于多方演员参与和剪辑的功劳。而身着浴巾,刚刚被蛇咬过的施厚先生,在车辆的高速碰撞和行驶之间,显得掌控力不足,打斗的能动性也不足,他的身板略微有些白皙、瘦弱。在电梯中的打斗,施厚先生的表现是不错的,小空间的几次交锋和摔打都很真实、硬朗,运用了一些智慧,对受伤的演绎也很扎实。由于这是第一次拍摄如此高危的动作戏,与之前电视剧里的花拳绣腿不能同日而语,他也曾经表达了自己觉得太过辛苦甚至萌生退意的想法。感谢他的坚持,虽然施厚先生离武打影星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但这一切都成为施厚先生演绎路上珍贵的课堂。
  
  心理方面:偶像剧出身的演员擅长刻画一些细微的心理。可惜在这部电影里,施厚先生的发挥空间并不是很大。一个电影角色在短短两个小时内能够闪闪发光,在于他瞬间的爆发力和对人性深度的解析力。可以说,这部剧对于施厚来说,有几个短促的经典桥段,但没有更深层的挖掘。最初他的每一次出场都靠音效和故事情节的“镁光灯”,他的光彩熠熠是刻意营造的,人偶一般。有两场戏,施厚先生演绎得很到位,一场是下跪赎罪,一场是喝红酒,从他微妙的面部表情的特写里,我看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陌生的“恶”。因为剧情的需要,施厚先生的角色从电影后三分之二处出现反转,他摇身一变从嫌疑犯变成了受害人,整个人物就显得更没有着实感,也就是说很容易滑向两边都没有诠释好的深渊。与拍偶像剧变拍摄边创作不同的是,电影的剧本是事先设定的,人物是完整的,演员的创作是封闭性的。电影里美男“杀人犯”的“恶”,是受害者“演”出来的。不应该只是舞台上的那些没有灵魂的闪耀,而是带着受害者深重的痛楚的一层带血的外衣。这个“杀人犯”,面部可以重生,人性是一以贯之的。如果没有一些更深层次的个性伏笔,施厚先生就仅仅是在用面部的悲喜在出演了。看罢电影,有些小小的失望,希望施厚先生演出十足的恶人的心愿,还是落空了。
  
  施厚先生的帅气是有目共睹的。用我这不客观的眼睛,已经看不到还有哪位男星像他这样拥有优雅出众的容貌、身材和声音。曾经很为他痛惜,焦灼于事件未有真相大白前,他所受到的种种能致人于死地的攻击、谩骂。那时我明白了,为什么说在神赐予人的诸多惩罚中,最可怕的是语言。

    只是,仍然疼惜着他想要继续演戏的想法,无论遇到什么,都还是完好如初的对于事业的坚持和对于梦想的追逐。就算不能再出演偶像剧,做一个演者吧。尝尽人生百态之后再走上大荧幕。有了这种非常的磨练,才能不断地为角色注入一些新的个性和深味。演绎的方向很多元,可塑的人性很宽广,希望施厚先生在演艺的道路上认真琢磨,仔细体会,终有一天在大荧幕上演出的“恶”和“痛”会更加着实。
  
  所以施厚先生,一定要继续加油!像在过去的人生中所准备的,所做的那样。

 4 ) 当杀人狂魔变身畅销作家,舆论导向究竟指向何方

十五年前,一个多名女子接连被杀的连环杀人案震惊国人。现如今十五年诉讼期将至,凶手依旧逍遥法外。诉讼期失效当天,一名受害人家属在负责该案件的刑警面前跳楼自杀。也让崔警官背负着深深的愧疚感,久久不能平静。

两年后,自称是该连环杀人案凶手的李斗石出版自传《我是杀人犯》,引发轰动。这个长相帅气,谈吐斯文的畅销书作家瞬间成为女孩子们追捧的对象。他出席种种活动召集记者,用各种方式来为自己犯下的罪进行“救赎”。社会的舆论导向也纷纷指向李斗石的正面形象,使他名利双收。同时也引来了被害人家属复仇联盟的种种报复。

李斗石可以清楚地描述之前案件的每一个细节,唯独没有办法解释最后一个被害人,这引起了崔警官作为当事刑警敏锐的嗅觉。他利用各种方式逼问,甚至公开出演直播节目与之辩论,试图戳穿这个利用杀人案炒作出名的骗局。正在此时,一个匿名声音却称自己才是当年这起杀人案的真凶,事情更加扑朔迷离,随着调查一步步深入,真相也被一步步揭开……

这部电影又被称作《杀人回忆》的后续,《杀人回忆》改编自一个因超过诉讼期未能抓到真凶的连环杀人案,而《我是杀人犯》借鉴日本食人魔写杀人自传变身公众偶像的故事,接上《杀人回忆》中的连环杀人案。仔细想来,杀人犯之所以能够变身偶像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舆论的导向,以及事件本身让人震惊的程度。试想,如果仅仅是偷走路人口袋里钱财的小偷,他的自传能够引发如此之大的群众效应么?日本食人魔杀害女同学后奸尸并割下她的肉食用,变态程度可见一斑;而电影中的李斗石接连残忍杀害好几名女性,并能够成功脱逃15年之久,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更可怕的是,媒体记者们对于李斗石犯罪的事实似乎有意遮掩,更有女记者被其俊俏的外表吸引大肆与其讨论护肤经验。回到真实生活的媒体世界,头条上出现“网友称'长得真帅',‘能被这样的男人强奸也是值了’”此类消息并不是夸大其词。媒体从一定程度上肩负着社会价值观传播的责任,然而在李斗石去给受害人家属请罪时,他们在维护李斗石的尊严,死者家属情绪失控挥出的一巴掌却遭到谴责。而电视台也瞄准这次“商机”,想尽一切办法促成他们的双方会谈和三方会谈,不惜一切代价提升电视台效益。局长的出演者也是《熔炉》中校长的扮演者,狡猾的嘴脸更让人记忆深刻。

此时另一个声称自己才是真凶的匿名声音爆出,在直播成名的诱惑下,真凶终于坐不住了,以一个极度自恋者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反映了其极度自卑的内心世界,正是这样造成了其心理扭曲,变得杀人不眨眼。想这个J来到直播间时场外的两派粉丝喧闹的场景,其实正是这种“受人追捧”的感觉作祟,现在社会中太容易产生明星效应了,这种升腾是很多人承受不起的。

整部电影中对媒体暗面的渲染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今网络发达,各路思想碰撞,但主流媒体是否需要承担起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呢?前几天发生的虐童案女童养母刑满释放时的头条,满目看到的都是“生母向养母道歉”“孩子哭着奔向养母”“养母称在狱里很痛苦,好像自己是罪犯一样”,这些都带有“养母无罪”色彩啊,生母为何道歉?因为不道歉孩子就没有办法继续得到更好地教育。为何孩子依赖养母?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失去了照顾自己生活的母亲,不管这个母亲对自己做了什么,都会不适应的。而养母的话更像是在表达自己的冤屈。

总之,无论是从故事本身还是其反映的社会现状来看,这都不失为一部佳作。

 5 ) 《我是杀人犯》:案件背后的众生百态

每看完韩国悬疑片总是难抑住心中的激动之情,作为同属于儒家文化一衣带水的邻国,韩国电影业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不仅在类型片上百花齐放,在制作和水准上也不亚于好莱坞,像《杀人回忆》以及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等早已享誉海外。尤其是《杀人回忆》占据各大榜单居高不下,那种无限的哀怨、深思和无助至今记忆犹新。不严肃来讲,《我是杀人犯》就可以称得上是《杀人回忆》的番外篇。

《我是杀人犯》讲述了在连环杀人犯公诉期将满的前夕,一直追凶的警察采用以假逼真的方法引真凶现身,最后将其抓获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为“引蛇出洞”。如果本片像其他悬疑片一样展现追凶的过程最后将其正法未免也太过俗套,导演正是通过一起连环凶杀案件,带出相关联的罪犯,警察,受害者家属,记者,百姓等众生面孔。

警察:

警察作为片中最关键也是最矛盾的角色,如同绝命毒师里的老白,看似平凡普通,实则老谋深算,一切计谋早已运筹帷幄。他血气方刚,脾气暴躁,对上司,对同事甚至对自己的母亲都耐不住性子,同时他又有着男儿的柔情,在得知母亲意外脱险后一把将母亲揽入怀中,在面对妻子最后临终的录像也留下了铁汉的泪水。作为片中最矛盾的一个角色,一方面作为警察,是司法的维护者,惩奸除恶乃本职工作;另一方面他又是受害者的家属,必想将凶手正法,还死者一个公道,在这双重矛盾下,他最终选择了后方,也就是知法犯法亲自杀掉了凶手。十五年的追凶经历,失去妻子的悲痛欲绝,没有人比他更想亲自抓到凶手,即使换来五年牢狱之灾,于他而言,即新生。


凶手: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凶手在千呼万唤中始出来,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五大三粗的硬汉,反而是头戴发卡,化着淡妆的异装癖者,用时髦一点的话来讲叫伪娘。懂点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越是张狂、高调的人其内心越是胆小和不安。当他看见被自己引以为豪的“成果”为他人所窃取,并且高调的举行发布会受到追捧成为明星时,极端自恋的背后肯定不为他所接受,这才步步走进了警察设好的圈套之中。


受害者家属:

有凶案发生肯定也会有受害者,作为受害者的家属,在忍受失去亲人的巨痛之后,还要眼睁睁的看着罪犯逍遥法外,正义得不到伸张,心中的怨念自然会加深。片中的受害者家属除了警察外,还组成了一个团,男女老幼全家齐上阵,精心策划了一场绑架案件,这其中就包括了警察的岳母。从警察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回忆中可以看出,起初岳母执意反对,连警察送女友回家都怕被岳母撞见,到后来凶手浮出水面,高调现身,早已被复仇之火占据全身的岳母自然按捺不住,将凶手私刑绑架,无果。在片中我们多次见到二人擦肩的瞬间,岳母猩红怒火压抑着的双眼,不难猜出,岳母将失女之痛的怒火全撒在了警察身上。直到所有迷雾解开真凶现身,岳母原本想用早就准备好的剧毒将凶手亲手杀害,却被警察阻挡。就当我们以为一切如传统悬疑片一样将真凶绳之于法,熟料警察亲自下毒,为的是让岳母免受牢狱之灾。就在那一刻,两人眼神再次碰撞,这一次,岳母没有怨恨的怒火,反而是一种理解和承认。片尾,五年之后,警察走出监狱大门,我们看见了站在第一排等待已久的岳母。


记者:

记者即媒体,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制造舆论,它可以在一夜之间让名人身败名裂,也可以为民鸣冤,甚至还能间接影响政局,想必其威力不用我多说。在片中记者的身影可谓是无处不在,他们一方面是整个事件的记录着,另一方面又是参与者。这其中不得不说到两个关键性的角色,一个是局长,典型的唯利是图的代表,在他眼里只有收视率,不惜一切抓住新闻点,哪怕让警察和犯人拔枪相见也要举行三方会谈。另一个是现场导演,属于一根筋的人,他严格遵从职业道德,在警察怒火将水杯砸向凶手时刻意插入了广告,为此遭到局长的责骂,最后弃势辞职。难能可贵的是,导演采用了许多反讽的手法,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戏谑了一番韩国媒体。在李斗锡的新书发布会上,大批媒体记者争先提问,因其面容俊俏,女记者竟然问起了和事件毫无相关的护肤保养问题。不仅如此,电视台内部成员还俨然化身成了凶手的粉丝,猜测着谁真谁假。


观众:

《美丽的西西里岛》里,或爱慕或嫉妒她的居民们;《孔乙己》里,或嘲笑或讽刺他的酒客们;《我是杀人犯》里,或喜欢或迷恋他的粉丝们,他们都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片中,凶手摇身一变畅销书作家,将自己杀人经历写成小说受到追捧,享受着明星的待遇,还拥有了大批的粉丝。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凶手成为明星的直接原因是因为长得很帅。仅此一条便将韩国人讽刺的体无完肤。不仅如此,当真假杀人犯同时出现时,粉丝们陷入倒戈,其中一名带头人物还高举扩音器为自己的偶像拉票,求相信哥哥是真正的凶手,他们的麻木不仁直叫人汗颜不已。先不说对无辜冤死的受害者给予起码的尊重,至少正邪分明。闹剧过后,是对人性的深思,是对国家的失望,这正是导演高明的反讽精神。


按照犯罪悬疑片一般的套路,大多会在罪犯伏法,锒铛入狱处作为结束,这也似乎是一个“美好”的大结局。但《我是杀人犯》则让警察动了私刑,亲手解决了罪犯。其实究竟谁是真假猴王并不是导演探究的重点,他正是通过一个引蛇出洞猫抓老鼠的故事将矛头对准韩国当下,司法的漏洞,百姓的愚昧,罪犯的狡诈等这是罪恶的根。不难看出,无论是劫人绑架,还是警察的知法犯法,其实从一开始受害者家属的一致心愿便是至凶手于死地。毕竟还有很多法律解决不了的事。

扎实的剧本,精彩的表演,人性的挖掘…《我是杀人犯》不愧为2012年最精彩的韩国电影。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动作戏太粗糙,飙车戏太浮夸,虽然导演下了血本,但凡正常人看到在飞快行驶的车头跳来窜去,你以为这是在演杂技,还是在上演速度与激情呢。

 6 ) 砍掉最后10分钟非要伪装高潮的追逐戏,就是5星的片子!

      我的确是因为《清潭洞爱丽丝》里,朴施厚诠释的犯抽会长才喜欢朴施厚的,接着他首登大银幕的电影处女秀《我是杀人犯》就一直被我搁置在“想看”里。
       
       好巧不巧的,最近成了强奸嫌疑犯后,他的这部片子也能看了。

      第一时间看完,如果砍掉最后10分钟非要伪装高潮的追逐戏,在演播室一枪将凶手毙命,大快人心,反而干净利落,那么就是我认为的5星片子。

      韩国犯罪类型片,看过不少,最深的印象,就是一直在抹黑韩国警察,他们一直是吃干饭的。此片反倒是给我个惊喜:警官崔亨丘在前半部分表面上是个自暴自弃、无能酗酒的烂人,而结尾这烂人设计的复仇计划堪称天衣无缝。

      所以说这部片子的悬疑部分可以打满分,很难猜到结局。这不正是悬疑片的魅力所在嘛!
      小细节的处理也不错,表停不停只是小伎俩而已。

      郑在泳的演技可圈可点。
      但朴施厚所饰演的这个角色,换个花瓶美男子一样会演得很好,就看导演怎样指导演员了。

 短评

剧本创意非常好,细节颇有诟病,摄影技术,剪辑,配乐,动作设计,节奏都很好莱坞范。。我觉得现在韩国犯罪片已经相当纯熟,棒子们唯一要做的是学会如何在90分钟内讲好故事,不要一味的啰嗦。。。

2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推荐

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各方面都相当成熟,算是近来看过最爽的韩国商业片,技巧上相当的好莱坞,还保留了重口味的韩式犯罪片的本土特色,故事、人物、主旨这三个好剧本的要素都完成的相当不错,这个商业类型片的剧本太棒,值得借鉴学习。或文艺,或商业,得一,则成。★★★★

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韩影真是好看!!我看小朴可能是被陷害了。。。。木哈哈。

9分钟前
  • jun.
  • 力荐

喜欢悬疑,喜欢日常很难体验的心灵穿越重重迷雾、然后柳暗花明;不喜欢争战、械斗,血火流淋,但因为珍爱朴施厚,这样的镜头,也有了真实的质感,直指演绎本身的艰险。

10分钟前
  • 眼与心
  • 推荐

反转的不错, 和假面有点类似, 但交代的有点乱, 动作戏和悬疑戏糅合的不够好。

11分钟前
  • 一字
  • 推荐

“姐妹们,要相信哥哥,哥哥才是真正的杀人犯”,就这一句,五星不多。追逐戏略拖沓了。

15分钟前
  • null
  • 力荐

近几年的韩国犯罪题材影片总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题材出来,本片仍然胜在题材与故事框架,但是情节编排还是较刻意,bug太多细节经不起推敲,但是几段动作戏还是挺紧张的~

19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还行

片子镜头很好看,很流畅。但是故事本身有点儿太扯了。

20分钟前
  • 我是豆瓣酱
  • 还行

故事在逻辑上的硬伤还是蛮大的,娱乐性还不错。

23分钟前
  • 哆啦哆啦
  • 推荐

媒体、脑残粉和书商被黑出翔。确实欠黑

28分钟前
  • 像面条般地活着
  • 推荐

不怕你穷追猛打,就怕你还能写书;不怕你身手不凡,就怕你还能用计。如此警察,能文能武。韩国出品,必属意淫。

30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卧槽,开场的3分钟追逐长镜头就能把我朝张天师甩出十条街了,哭了。。

31分钟前
  • 冰与火之歌
  • 推荐

剧情好奇妙,如果能再快些就好了。不过细腻也是一大特点

36分钟前
  • J
  • 推荐

完全没想到的反转

37分钟前
  • 暖晴
  • 推荐

怎么就弄不死他呢?原来是大家都舍不得他死。

41分钟前
  • BlackBird
  • 推荐

个人觉得还是很好看的!

45分钟前
  • 静静的视界
  • 推荐

最近的韩国片确实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跌宕起伏的一本电影,本来都挺不错,就是死者家属那些片段有点老套

47分钟前
  • 飞客流依
  • 推荐

故事源质不赖,但可惜导演大概担心观众会睡着,犯罪的焦灼与死亡的迷惑几乎忽略,而动作戏满塞得几乎飞掉,这也让该片顿时离《杀人回忆》十万八千里,丧失可比性。

48分钟前
  • hitlike
  • 还行

原班人马赶紧再拍一续集#我是强奸犯#!肯定比这个火。两场追车戏都没必要,反而弄拖沓了【然而第一场追车就是为了让朴君卖大腿才有的吧!】弩箭女没交代清楚。脑残花痴粉丝们喊“要相信哥哥!哥哥才是杀人犯”,加一颗星

53分钟前
  • 张天翼
  • 推荐

过了15年诉讼期凶手就可以逍遥法外了吗?法律是这样的和没有有什么分别?

58分钟前
  • 张无情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