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我有罪

HD中字

主演:李昕芸,吴镇宇,戴立忍,田小洁,李至正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判我有罪 剧照 NO.1判我有罪 剧照 NO.2判我有罪 剧照 NO.3判我有罪 剧照 NO.4判我有罪 剧照 NO.5判我有罪 剧照 NO.6判我有罪 剧照 NO.13判我有罪 剧照 NO.14判我有罪 剧照 NO.15判我有罪 剧照 NO.16判我有罪 剧照 NO.17判我有罪 剧照 NO.18判我有罪 剧照 NO.19判我有罪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把是非 颠个倒

第一部分,是褒奖这部片子拍得真心好,尤其是Jackie和Tony的对戏,当J看着T时,说“Remember what you did after I said I loved you?You shot me three more times.” "You hurt me bad." 时、看着他悲伤的眼神,觉得很心痛,一种被背叛、被欺骗,爱被完全辜负的表情。 当听到Tony说因为开了枪、并没有杀死他而抱歉时,Jackie还是不死心地问:”Do you believe...that I still love you?“ Tony没有多思考地说了"No." 那个表情啊...失望透顶,是绝望吧。QAQ 我再也不要见到这个人或者是和他说话了,辜负了我全部的感情!!!!泪奔Ing┭﹏┭

然后就是Jackie的不妥协精神,想想有多少的犯人会为了减刑而做污点证人,但他只是戏谑的说了句”fuck yourself“,充分表达了人性的勇气、义气与承担。犯人也是人,只要是人,总会有人性。而人性也总是会有好的一面。

如果我们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比如A因为家里母亲要医药费而去抢劫了B家,途中慌张伤了或是是失手杀了B的女儿……这是个悲剧例子,但不难避免这事不会发生,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是有目的的,如果是第三方,我相信会有人,在痛恨A的同时可能会可怜A吧?但是如果站在受害人角度,绝对会痛恨死A杀无赦!被捉住判死刑都不为过!

第二部分,就是说这部剧的本领了,如果这件事情是摆在中国发生,谁会放过这些嫌疑犯,各大信息交流处都会不断曝光不断谩骂吧?毕竟他们的钱财名声威严都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或者是性命上的。然而这就考验了陪审团的判别能力了。最终判他们无罪,更多是站在人性的立场上,而不是看他们犯下什么过错。

第三部分,想谈谈剧中的GANG成员,除了Jackie,其余都表现出了真实的、丑陋的、美好的人性。为什么是真实?他们个个都是以自己利益为中心的人。为什么丑陋?作为嫌疑犯还大开餐厅坐着开心的吃饭,不给Jackie留个位置,不尊重Jackie。为什么美好?最终感谢Jackie的所作所为,为他的仗义而挺身。。。其实说这是”美好“我还是有点不认同的,怎么说,也是为了自身利益吧?如果Jackie当初不说自己会顶罪,谁会挺他呢?最后只是这样走过他,象征性的”You are the best!I love you“...几个人是真心的?还是说只是因为判决出来是利己的?这些他力争去保护的人,还不如最后在狱中为他欢呼的犯人们,至少they love him、是真心的。就像我之前所说的,犯人也是人,不论是否有罪!人性是每个人都有的!

反正整部剧就是爱死Vin Diesel了、一开口就发现原来是他,噢~~这个性感的声线~~~~还有小个子律师也很赞!

 2 ) 《判我有罪》:坚守忠诚下的留白

(芷宁写于2008年7月7日)
   希德尼·鲁迈特执导的这部《判我有罪》(06年)拍摄于他近期力作《在魔鬼知道你死前》(07年)之前。
   作为影史上最好的法庭戏导演,自1957年拍摄被誉为影史教科书的法庭片《12怒汉》后,鲁迈特又奉献出无数经典影片,如《冲突》(1973年)、《东方列车谋杀案》(1974年)、《热天午后》(1975年)、《城市王子》(1981年)、《大审判》(1982年)、《铁案风云》(1990年)等。倘若少了这位大师的捉刀,罪案题材类影片即便不是后继乏人,也会显得十分寂寞,在05年获终身成就奖之后,老爷子壮心不已、宝刀未老,连续推出了《判我有罪》和《在魔鬼知道你死前》,依旧手法精到,引人入胜,却在寓意和观感上带入了新的内容,似乎不再那么明确地维护什么,不再那么坚定地表述一种符合社会价值判断的理念,而是更加放开地呈现出更多面的人类世界,有那么点历经岁月后的深省和悲怆,于光影之间还存有留白和残念。这些气息的出现,或许和这位84岁老人的反思有关,而这两部影片所表现的情感和道德的矛盾,也让观众在不知不觉间想了很多。
   熟悉鲁迈特影片的人都知道,他愿意在片中论述社会问题,但绝不絮叨乏味,他执导的法庭戏,哪怕只有几个场景,也被营造的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扣人心弦,毫无枯燥拖沓之感。如《12怒汉》全片90分钟共4个场景,法院门口、法庭、洗手间和陪审团审议室,前三处场景加起来不过5分钟,几乎所有的戏份都集中在陪审团审议室这一处上演。《判我有罪》的场景也不算多,主要集中在法庭上,也被呈现的无空乏冗长之感。
   影片根据美国司法史上最长的一次黑帮刑事审判改编,故事情节与台词片段均采自当年入档的庭审记录,一如《热天午后》,影片伊始就以字幕告诉观众,接下来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片中主角是上世纪80年代的帮派头目杰基·迪诺西奥(范·迪塞尔饰演),他效力的卢切斯家族是美国黑手党五大家族之一,上世纪60年代,安东尼·科拉诺成了家族“教父”,在其操控下,家族生意大规模扩展,在全美的组织多达5000多个,仅纽约市就有成员2200多人,合伙人10000多,杰基曾与其同伙控制了整个新泽西。在“卢切斯一党”被控告之前,杰基已因贩卖毒品被判入狱30年,在即将庭审“黑帮案”时,“检控方达人”克莱尼意图收买杰基做污点证人,可仗义的杰基“宁肯坐牢千年,也不愿出卖从小一起混大的兄弟”,断然拒绝了可获减刑的诱人条件。出于对联邦司法系统的蔑视,桀骜不驯的杰基甚至走得更远,只有6年级学历的他居然炒了律师,自己来做辩护。
   影片的精彩篇章便是在法庭交叉询问时,杰基所做的喜剧般的自我表述和开脱,“我不是黑帮分子,我是爱讲笑话的喜剧明星”,在法庭上“不按牌理出牌”的他全面地展示着自己,既粗鄙无知又聪明机智,既幽默搞笑又真诚仗义,将法庭变成了他的脱口秀场,常使检控方陷入尴尬境地,把法庭气氛搅得史无前例,陪审员也被其真挚和忠诚的品质所打动。在做最后陈述时,杰基表示不想“因为杰基叔叔,孩子们在回家时看不到自己的父亲”,他让陪审团“判我有罪”,而放过他的兄弟们。坚守着忠诚的杰基最终赢得了陪审团,也应验了那句话——“爱笑的陪审团是不会判死刑的”。
   一如鲁迈特其他影片的主角经由鲁迈特的引导而将演技发挥到最大一般,如《十二怒汉》的亨利·方达,《东方列车谋杀案》的英格丽·褒曼、《热天午后》的阿尔·帕西诺、《大审判》的保罗·纽曼,在《判我有罪》里,范·迪塞尔声情并茂地演绎了传奇帮派头目杰基,法庭上的巧舌如簧让观众重新认识了这位曾经的动作明星,据说拍摄时鲁迈特每每只需花点时间讲解,迪塞尔就能顺利入戏,由此可见鲁迈特的现场控制力和启发演员表演的能力,也能从中看到,肌肉男迪塞尔并非阿诺,他是有演技的。
   当其他被告被宣判无罪,和家人相拥着和即将被送回监狱的杰基挥手道别时,杰基的心情和表情是复杂的,此时迪塞尔的嘴角是欣慰,眼神却是伤感的,回首过去的漫长审判,因为他的拒绝收买和赢得支持的能力,恼怒的控方检查官克莱尼总使阴招,唆使狱警在狱中折腾他,而黑帮老大安东尼·科拉诺对他的不信任和孤立,也曾让杰基难过,面对眼下的全面胜利,他怎能不感慨……回到狱中,狱友们用迎接英雄凯旋的方式呼喊着杰基的名字,片尾,隔着铁门,迪塞尔敦厚而憨直地说了句:“他们是爱我的”,这个他们是指那些曾经的同伙、如今已无罪释放家伙们。当然,片中其他角色的演绎也非各个不俗,除了矮人律师的出色发挥外,其他都显得弱了,特别是担当重要对手戏的控方检查官。
   或许这部影片在部分片段的表现上不同于大师以往的作品,且呈现出一丝洞悉世事的事故,但在内核上却走得较远。或许大师选择再现这场旷日持久(21个月,横跨1987-88两个年度)、被告一屋子(卢切斯家族的20名成员)、律师排排座(每个被告都配备了辩护律师)、陪审团连连换(8个陪审团交替上阵,以杜绝超长审判可能导致的行贿)、具有史上超长结案陈词(其中一位辩护律师的结案陈词居然宣读了5天)的法庭纪实,是想再现其中所闪现的人性。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杰基很傻,很多人还会为了那些从司法指尖溜走的黑帮人物的无罪获释而感到郁闷,但其中人类情感和性格中坚守而忠诚的一面却被彰显发挥到了极致,因此以杰基的那句“他们是爱我的”结尾,显得有趣而耐人寻味。
http://nicolew.blog.hexun.com/20726677_d.html

 3 ) 阴险……

判我有罪。这是个阴险的题目。

你们以为因为杰基说了这句话,所以它成了电影的题目马?不,事情从来不会如此简单。这是个挑衅,对所有看过电影的人,它将我们所有人变为陪审团的一员,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判决?杰基有罪马?你觉得这部电影呢?你觉得这部电影有罪吗?

我十分怀疑有多少人会像我一样做出肯定的回答。是的,杰基有罪。是的,这部电影有罪,它是我看过的最阴险的电影之一。

厉史上曾经有一部极其重要的影片——《死亡祝愿》。他告诉们正义战胜邪恶,只要公民用自己的双手拿起法律的武器,杀掉所有该杀之人。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武装之下,纳粹蹂躏了整个欧洲,希特勒相信,只要他杀掉所有该杀之人,它就能把欧洲变成一个乐园,但死亡名单由他来决定。

当《死亡祝愿》首映之时,眼看着查尔斯·布朗森横行曼哈顿,开枪击毙所有不幸长得像抢匪的人,全国的报刊评论家都不约而同的义愤填膺。“这难道就是好莱坞的所谓公正?”他们怒斥道,“必要的法律程序到哪去了?"但是几乎所有的评论都指出:"……不过观众似乎对此颇为欣赏。”言外之意是——评论家亦然。影评家决不会引述观众的乐趣,除非他们自己也深有同感。尽管其冷漠的情感已经为时所诟病,但这部影片还是深深地打动了广大的观众。

我不幸没有出生在那个广大观众共同为《死亡祝愿》喝彩的时代,但我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我们现在不是就在为《判我有罪》而齐声欢呼吗?就像影片末尾响起的爵士乐一样,这是个happy ending。

杰基有趣吗?杰基可爱吗?杰基忠诚马?当然,你可以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但是我要像那个愤怒的检察官一样怒吼——这他妈的不是我要问的,我他妈的在问你杰基有罪吗?即使杰基是世界上最有趣儿的脱口秀主持人,即使他的忠诚足以温暖整个人类,也并不能使他的罪行减少一分一毫。

法律是社会的契约,每个人放弃自己的一些权利来保证自己的其他权利。法律从来都是属于弱者的。强者嘲笑法律,因为在那个没有法律的时代,他足够强大去保护自己的所有的权利。而法律却要他放弃一部分,凭什么?他们拒绝签订这份契约,于是他们成为所谓的黑社会。

如果我坐在那个法庭上成为陪审团的一员,我会毫不犹豫地判他们有罪,因为成为一个陪审团意味着我自愿加入这一契约,意味着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弱者,意味着我明白这些可爱而且忠诚的家伙拒绝放弃他们的那部分权力意味着他们在剥夺我的权利。

不过还好这只是如果,因为当我看完这部影片,我发现我应该放弃成为一个弱者了,因为那些跟我一样签订了这份契约的人可能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心地善良的弱智。明智的选择是成为一个黑社会。为什么不呢,我对自己的幽默和忠诚很自信,我可以生活得像一个国王一样,即使有一天我被传唤上法庭也没什么好担心,因为那群每天在被我欺负的笨蛋们甚至没有能力判我有罪!

我们是自己掘墓人的杰出同盟者。

别以为在银幕上大喊的是那个检察官,那是作者在愤怒的大喊。但最终他被所有观众打败了,于是他决定做一个黑社会,因为他知道所有人都会为他的电影喝彩,他们会爱上杰基,他们会为他的幽默和捧腹,为他的忠诚而落泪,会在轻快的爵士乐中庆祝杰基的胜利,就像庆祝自己的胜利。

那么好吧,在我最终被打败之前,我只想再说一句,"Look at the title! That is the fucking question I'm asking!"

好,现在陪审团可以拥抱被告了。

 4 ) 大师的黄昏——从《12怒汉》到《判我有罪》

1957年,33岁的悉尼•吕美特(Sidney Lumet)拍出《12怒汉》,那是他的处女作,一部奇迹般的电影。全片一个半小时一共出现了4个场景,法院门口、法庭、洗手间、陪审团审议室,而前三者加起来不过5分钟的镜头,几乎所有的戏都在审议室上演。没有武打、没有特技、没有笑料,甚至没有美女,有的只是12个男人在一间闷热难耐的小房间里的对话,但全片却演绎扣人心弦、感人至深、发人深省。从那时起,吕美特作为一个大师立于世界导演之林。  
2006年,82岁的悉尼•吕美特为我们带来了《判我有罪》,还是法庭题材,大师仿佛是想以一种轮回来画一个句号。《判我有罪》很时髦地改编自真实事件,美国历史上创记录的一次庭审——跨 1987、1988两个年度长达21个月、20名被告(来自新泽西的一个犯罪集团)、20名辩护律师、8个陪审团交替上阵及史无前例的超长结案陈词(其中一位辩护律师的结案陈词居然宣读了5天)……。被告之一Jackie是电影的中心,Jackie坚定地认为他所有的兄弟都爱着他,而他也毫无保留地报以自己的爱,宁可让法庭‘判我有罪’也不出卖兄弟。于是这个自称“笑星”(gagster)而非“歹徒”(gangster)的意大利后裔不要律师而自己为自己辩护,他在法庭上大讲黄色笑话、侮辱证人,嘲笑警察却成功博得陪审团好感,使最终判决出人意料。影片中Jackie耐人寻味地讲出最后一句台词:“They Love Me!”, 一个义薄云天的反英雄的形象,跃然于荧屏。  
在两部影片中,我们都能看到陪审团对于最后判决的决定性。所以想要进一步理解这两部电影,对美国陪审团制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法治的正义在于通过程序的正义来保证实体的正义。陪审团制是如何做到程序正义的呢?先从陪审员的挑选开始说。陪审员的候选名单是法官的助手从当地18岁以上的公民中随机生成的。为了选出12人的陪审团,一般的候选名单会达到100多人甚至两三百人。这些人要首先接受法官的初选。初选时的问题一般是泛泛化的,比如“您是否能做到不偏不倚公正客观? ”、“您是否曾是任何犯罪的受害者?”、“您或您的家人是否因为刑事犯罪而被捕过、指控过,或是定罪过?”,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从最低限度上保证待选者的个人素质。经过初选之后再由双方律师轮流向待选者提问,以让双方律师进一步了解陪审员待选者。最后才是筛选,双方律师提出待选者当中哪些人不适合作为陪审员及其理由(比如对涉及案情的问题看法偏激、与控告或被告一方身份相近等),法官依此裁定待选者的去留。除了提出理由要求法官取舍外,双方律师还拥有一定的名额可以无理由剔除一些待选者。这样最后产生的陪审团即是真正来自民间的人民代表,又在制衡中代表着原被告双方的利益。  
审判期间(很多案子的审判时间往往超过一天),陪审员会被要求回家后“不得与任何人讨论参加陪审的案件”、“不能阅读关于本案的报纸”等等,视案情法官还可以将陪审团送到酒店居住以确保审判期间陪审员与外界的隔离。   
美国的法庭审理实行交叉询问制,即法官和陪审团都不能直接询问案件的证人,只能由双方当事人的律师询问。陪审团是通过双方律师对证人的询问来了解案件事实的。与此同时,法官会帮助陪审员正确地认定事实。他会向陪审团指出哪些证据属于违法证据,不具有证据效力,指示陪审团在认定事实不能采用该证据,如果陪审团采纳了该证据,则该陪审团做出的裁决就是无效的。《判我有罪》的重头戏就在于Jackie在交叉询问时闹剧般的表演,陪审员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被他的真挚和义气打动的。  
双方的证人都出庭作证后,法官就可以要求陪审团对案件进行讨论并做出裁决。所有陪审员会进入审议室讨论和投票。《12怒汉》所反映的正是这一激动人心的过程,期间陪审员之间的论辩之激烈不会亚于控辩双方。一般的民事和刑事案件要求裁决的投票结果达到9票以上,而像《12怒汉》里指控谋杀成立的案件则要求全票通过。陪审团是如何认定事实以及如何形成裁决的过程都是绝对保密的,即使在案件判决生效后,陪审员将案件的讨论过程透露出去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以上所有严密的规定都是为了保证审判程序的公平正义,在这样的程序里,控辩双方得到了同等的权力。审判过程变得更像一种规则完善的竞技体育,双方斗智斗勇,使用一切规则允许的手段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而全程欣赏竞技过程的陪审团则要成为最后的裁决者,也实际上成为了程序正义到达实体正义链条上的最后一环,12个普通人能否完成这样任务?  
《12怒汉》的回答是能,《判我有罪》的回答是否。49年后,大师给了我们完全不同的回答。也许是因为年迈了,大师不再像在《12怒汉》里那么有力;也许是因为圆滑了,大师不再像在《12怒汉》里那么积极地去评价美国的司法制度;也许因为洞察了,大师没有再坚定地相信一种品质、维护一种制度,《判我有罪》里的道德矛盾反而成为了不言自明的焦点。不管怎么样,在影片的内涵上,82岁的大师反思和留白要多于信仰和宣扬。虽然思想境界上进了一步(个人认为),但两部影片单纯从电影表现艺术上讲,《判我有罪》远没有达到《12怒汉》的高度。相较于《12怒汉》的跌宕起伏,《判我有罪》全片节奏平缓、缺乏高潮、没有转折(根据事实改变,难免),寻找刺激性娱乐的人决不会因为这个片子而兴奋。难怪有影评者建议将本片改名为Find Me an Exit(原名Find Me Guilty)。  
这也许正是黄昏的景致,不再光辉不再明朗,而深意尽在远方。

 5 ) 小爱而已,离大爱还远

       像大部分现实改编的电影,这是一个很让人纠结的故事,你不能单独的说好或是坏。Jackie毫无疑问是黑帮人员,不是什么搞笑帮,他贩毒,诈骗,种种恶迹,而且他应该属于低级人员,是实际操作者,老天保佑他们团伙没做什么杀人勾当,不然Jackie会不会杀人我很怀疑。就我看过《生死朗读》的感想就是:“工作”这种认同很可怕,当你把一件事认同为工作,你就可以毫无顾虑的自然的去做它,Jackie显然如此。但相对于他上面那些白手收钱的老大,如卡拉布雷斯,他不可憎,他爱家人,爱父母,爱团伙的其他成员,他也深信着周围的人都爱自己,他是个无可救药的单纯傻瓜。这样的人总会被利用,但我们总会被他们感动,正如真恶人总比伪君子强。
    Jackie亏了吗?看结尾时那一群他所认为的“朋友”在他面前穿行而过喊着“我们爱你”,而自己却带着手铐押进囚车,尽管回到监狱一群犯人把他当英雄看待,但牢还是要自己坐,10多年啊。我希望他没沮丧到这种地步,事实上他还是得到了一些东西的。首先是看清了家人,相对于那些游离的团伙成员,他的女儿,父亲始终支持着他,他的前妻也破例来看望他,相对的,他看清了表弟完全不值得他的爱。然后是让别人认清他的为人,大部分团伙成员一直把他当成一个脾气暴躁,不稳定的家伙敬而远之,但这次他让更多人认识到他的闪光点。你不能对片尾那群人只是喊着“我们爱你”就擦身而过的家伙们太过指责,尽管我觉得过去拥抱一个都毫不夸张,但他们刚听到喜讯也许忘记了这些,但接下来谁能在10多年的刑期中依然坚持看望Jackie的,毫无疑问就已经是Jackie的真朋友,花10多年认识几个真朋友,不算太差。最后就是贯彻了自己的理念,我认为每个将自己理念贯彻到底的人都值得尊敬,无论正确或错误的理念,这样当他死去时,不会为曾经的曾经的动摇而悔恨彷徨。
    Jackie总是说他爱大家,但他只是小爱而已,距大爱还远,他爱看得见摸得着的家人和同事,但那些被他贩卖的毒品伤害和欺诈过的人呢,如果是他邻居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孩被他贩卖的毒品直接毒害致死他会怎么想?非要看到活生生的现实才觉悟么,事实上从他自己也吸毒这点来看他莫非对毒品的害处一无所知?但他又反对表弟吸毒,因为表弟吸毒花销太大。这就是现实,你无法找到单纯的答案,但无论怎样,Jackie的“爱”还远远不够。

 6 ) 有点像是走钢丝

这个电影是值得一看的。影片的背景就够有趣的,将1987-1988年间长达21个月,涉及美国重要的黑帮家族20多名主要成员的诉讼案搬上了银幕。注意,最关键的是作为控放的政府失败了,黑帮分子无罪释放,而影片的主角是为自己辩护的一名黑帮成员!
这有点像是走钢丝。这个胡搞的黑帮分子出尽了风头,甚至在很多人看来非常有人性和魅力。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吹捧黑帮的电影而遭受唾骂。而另一方面,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终败诉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所以,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按照历史来拍,又不能变成乏味的纪录片。所幸的是尽管两个小时的影片90%的镜头都是同样的法庭,同样的律师和检控官,同样的被告,这个电影还是很吸引人的。
影片没有描写任何主角Jackie和其他黑帮分子的罪行,完全是在法庭上所公开的证据,因此也就避免了偏颇性:这就是当时的故事,这就是那个传奇的Jackie,这就是政府败诉的故事。所以,影片没有说到底Jackie和其他黑帮是否有罪,也没有说美国司法系统是否有问题。嘿嘿,够狡猾。
影片的表演是够精彩的,Vin Diesel几乎是出尽了风头。英俊、讲义气、忠于家庭,如果没有黑帮的背景,一定会有人喜欢他。

 短评

范·迪塞尔老是演这种带有很强家庭感的人物

3分钟前
  • 轩煜
  • 推荐

没有太多预想中的激烈、机智又不乏幽默的法庭辩论场面,比较不过瘾~~

4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草根版的十二怒汉

8分钟前
  • 佚名
  • 力荐

挺不错的电影. 反映挺多东西. [丁丁介绍我看的.]

11分钟前
  • 紅茶包
  • 推荐

xxx的表演如此出色

14分钟前
  • 影熟人
  • 还行

向没文化的流氓致敬

16分钟前
  • 重重是紊乱小姐
  • 力荐

陪审协商定罪,十二怒汉里是预期简单却一拖再拖直至彻底翻改;本片则是所有人都估计最快一个星期不曾想十四个小时就出了结果!为什么?因为陪审团恰恰没按照检控方极力呼吁的,“我要求你们不要让人物性格扮演角色,应该把所有思维焦点都放在特定的证据本身!”…通过长达两年的漫长旁听,陪审团甚至法官本人显然都已看出并厌恶各色证人的证词漏洞人格不济,特别是最后出庭那位开枪表弟,卑鄙小人到无以复加,让爱他的男主都耻于再与之对话。应该说,证人证词从十二怒汉开始就饱受抨击,程度强烈到有时我们甚至会觉得是在特别针对夸大其词。但无论如何至少有一点很明确,那就是相较容易为单一人格缺陷所影响而造成误判的庭上控辩环节,吕美特还是更信任“由一群人通过争论思辨得出结论”的幕后陪审团。或许是因为他从后者身上看到了两个字……三星半

17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文迪赛尔都老成这样了?

18分钟前
  • saga
  • 还行

Vin又演了一部大家都说爱他的电影O(∩_∩)O

21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推荐

怨念了五十年的制度

24分钟前
  • 小米=qdmimi
  • 推荐

很有说服力的罪犯。

27分钟前
  • Out Man
  • 力荐

吕美特太狠了,他对案件本身几乎只字不提,仅把焦点集中在庭审的几个片段,但却成功地偷换了道德视角,完美地颠覆了观者的正邪判断意识,把无所不用其极的检方和从头至尾忠诚于自我的主角进行无声而深刻的比对,高下立判。

3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这两天净看反传统价值观的片儿了,还是吕美特牛逼

34分钟前
  • 鲍小斯
  • 推荐

现实中的笑料更荒诞

35分钟前
  • funny_vee
  • 推荐

美国人能把法庭戏拍得这么戏剧化,因为这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呀。前两天看见有网友吐槽中国的法庭基本上就是公诉人的独角戏,律师负责赔礼道歉,法官负责宣布结果,大致情况不错。我在2002年实习时也是这样,印象很深刻,介于轮奸和聚众淫乱之间的一个案子,犯案的几个青年都被抓了,一个个被打得像鬼,有个腿上还绑着绷带,拄着拐杖上的法庭。2个公诉人对3个律师,噼里啪啦吧啦吧啦,律师一辩护公诉人就叫他们闭嘴,当时也没觉得不好,因为有种“正义感”让我觉得就应该这样狠狠的搞!腿上绑着绷带的被告几次发话,结果庭警直接走到他后面掐住他的脖子说“说话注意点啊!”我还笑出来了。。。后来想一想又觉得有问题,写毕业论文时我把这个案子放到模拟法庭进行讨论,我当辩护律师对同学扮演的公诉人,结果我一辩护老师居然也让我闭嘴。。。

36分钟前
  • 欢喜陀
  • 推荐

西德尼·吕美特真是法庭戏的大师,片子有趣又精彩。片子有很强的戏谑味道,那些笑话、轻佻的配乐、还有小恶魔去演律师,都是跳出框架的设置。不再光头的范迪塞尔演起一个忠厚搞笑的角色。判我有罪,这真是奇招。随着时间的推进,真相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喜欢谁。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够义气!

41分钟前
  • rebix
  • 推荐

伟大的表演

45分钟前
  • Frank
  • 力荐

真不错。。

49分钟前
  • 悯笈
  • 推荐

就事论事而已,看过西德尼吕美特的第二部电影,第一部就是大名鼎鼎的十二怒汗,。两者共同的主题都是法庭戏份占据全盘,同样说明美国司法的无能与无力

51分钟前
  • 一如往昔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