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

HD中字版

主演:麦米·古默,托比·琼斯,派翠西娅·克拉克森,杰基·韦佛,詹姆斯·肯恩,艾伦·特维特,乔纳森·梅杰斯,加里·格鲁布斯,艾丽西亚·奥奇瑟,尤隆达·罗斯,托马斯·弗兰西斯·墨菲,泰内娅·因崔亚戈,露西·浮士德,布拉德·曼恩,劳伦斯·特纳,伊丽莎白·潘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突如其来 剧照 NO.1突如其来 剧照 NO.2突如其来 剧照 NO.3突如其来 剧照 NO.4突如其来 剧照 NO.5突如其来 剧照 NO.6突如其来 剧照 NO.13突如其来 剧照 NO.14突如其来 剧照 NO.15突如其来 剧照 NO.16突如其来 剧照 NO.17突如其来 剧照 NO.18突如其来 剧照 NO.19突如其来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三十岁的留恋与删除

《老友记》里,Rachel过30岁生日吹蜡烛时说,“I am 29, again”。第二年,31岁生日,她又说,“I am 29, again and again”。

三十岁,明明是万物盛开的年纪,却成为时下令人避之不及的话题。

我们之所以逃避谈论年龄,尤其是对30岁感到焦虑和恐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社会舆论场中始终弥漫着的“三十岁恐怖”。生产、散播这种恐怖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身边每天要去面对的多数人。是资本家说超过30岁的女员工不再值钱,是奸商说30岁再不护肤就变黄脸婆,是父母说30岁还不结婚你就嫁不出去了……这些带有深深恶意和陈腐观念的煽动与妄度,给30岁的女性身上贴满了偏颇、狭隘的标签,让女性越来越无法勇敢的说出“我今年30了”。

身体焦虑、年龄焦虑、容貌焦虑,随着这些负面能量不断被人利用和放大,也让近年来的泛娱乐市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扎根“大龄女性”的作品。而在看过某些作品后你会发现,许多创作者对于30+女性成功、幸福的定义,仍然停滞在家庭和睦、事业有成、爱情得意、跻身上流,而他们过于强调30岁这一门槛的刻意,和那副“30岁女性理应怎样怎样”的说教嘴脸,与社会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又有什么差别呢?

稳定的恋情、家庭、事业或者孩子至少得拥有一样,如果没有,那便是失败的30岁吗?那便是不值一提的人生吗?《突如其来的假期》仿佛给了我们另外一种解答——年龄只不过是一个数字,它不存在任何标签和定义,一个女人要在什么时候活成什么样子,是由她自己决定的。就比如说,在消费主义和成功学的鼓吹下,我们都被灌输“跌倒不要紧,爬起来继续拼”。而本剧持有的观点则截然不同,它会告诉你“跌倒了不必马上爬起来,躺平享受当下也很好”。

本剧的故事便是从女主人公榴莲的一次重大“跌倒”开始——她在30岁这年失去了自己的妈妈。在常人看来,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开篇,但榴莲非但没有失魂落魄、一蹶不振,还决定给自己放一个大假,将人生按下0.5倍速键,去好好梳理接下来的生活和人际关系。

当然,这并不代表榴莲是个冷血的人。她不是不伤心,只是选择将痛苦藏起来,让自我疗愈的过程变得慢一点。我想这是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毕竟生活怎么过不是过,一时半会儿的躺平对于一辈子来说很短很短,与其对自己苦苦相逼、百般折磨,还不如暂且放下,把一切交给时间去处理。

其实普通人的人生哪个不苦,我们都和榴莲一样,从出生开始就要不断的追赶别人,被各种遥不可及的远大目标牵着鼻子走,被按头灌输不属于自己的价值观,被教唆跌倒了就要马上爬起来继续拼继续埋头苦战。但就像傅首尔饰演的林小姐在里面说的,“想单身就单身,想结婚就结婚,反正最后都会后悔”。人生不止有勇往直前一种活法,想做什么就去做,想停下来就歇一会儿,面对着生活中那些我们始终无法逾越的高山,有些人选择硬着头皮死磕,也有人干脆放过自己,停下来,慢慢的走,去感受山脚的雨和风。

也许当有一天风吹平了山峰的棱角,雨浇平了崎岖的山路,我们就能轻松跨过去了也不一定。

榴莲的30岁在大多数人看来一定是失败的。妈妈去世,爸爸不知道是谁,无婚无子,朋友背叛,工作也只是普普通通的插画师,虽然这样的生活说不上灾难,但也堪称是家庭不和睦、事业无成、爱情不得意的典范。

但正是这样一个将生活过得一地鸡毛的普通女孩,却让很多人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毕竟,金字塔尖容量实在有限,能真的成为精英、白领、上流成功人士的只是区区少数,大部分人都只能以平淡无奇的身份过着朝九晚六、粗茶淡饭的生活。在精英崇拜如邪教般火热的当下,我们都看过了太多的“别人的生活”,却很少能在影视作品里找到自己。正因如此,我们才会被榴莲的潇洒和率真所感染、所打动。因为她要面对的以及她正在经历的,恰恰也是困扰着我们的那些烦恼和细碎,而她的那些喃喃自语和小情绪,也总能一针见血的戳中我们心底的小秘密。

当然了,尽管不顺遂、不如意,但这样的打击并没有把榴莲变成一个谨慎、卑微的人。相反的是,她拥有着“女超人”一般刚硬的性格——聪明、叛逆、自我、心直口快,甘愿为朋友挺身而出,还经常怼到身边人哑口无言。这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颇有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架势。

年龄和性别,这些对榴莲来说都只是似有或无的符号,30岁又怎样,不结婚不生孩子又怎样,她能在社会的重重制约和规则中活出本我的样子,就已经赢了很多人。即便是现成的恋爱摆在面前,她也没有将就,大胆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爱情,不被传统的教条所束缚,可以说榴莲活出了新时代女性应该有的姿态。

从榴莲身上,我们既能看到真实的自己,又能看到那个想成为的自己,明明过得算不上好,却依然活得潇洒倔强帅气,依然敢与世俗硬刚,我想这就是大家都会喜欢上她的原因吧。

除了女主人设新颖、鲜活之外,《突如其来的假期》在篇幅和表现形式上也极具实验性,展现出了新时代网剧应有的风貌。

本剧总共12集,每集30分钟的长度更接近欧美剧和日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是短篇幅、大女主题材的《伦敦生活》和《东京女子图鉴》,与动辄5、60集的国产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至少对我来说,让我完整看完一部60集的连续剧是非常难的,但一口气看完这部却毫无压力。这也恰好与主创团队制作该剧的初心一致——他们并不想打造出一部量贩焦虑的作品,而是想给人一个解压、释放的出口,所以无论从剧情基调还是篇幅上来看,它都绝不会给观众造成负担感。正如片名所言。这不仅是榴莲的一场假期,也是属于观众的放松时刻。

在表现形式上,该剧采用了非常新颖的三段式结构,即开头的颅内小剧场+正片+结尾给父亲的信。颅内小剧场可以说是每集的点睛之笔,和最近大火的《短剧开始了》有几分神似,不但拍摄手法足够先锋,还涉及到了未婚女性妇科遭遇、性别表演、独身女性、职场女性欺凌等尖锐的社会性话题,兼具大脑洞和现实的体察,足以让拥有相同遭遇的女性观众心生戚戚。

另外,精彩的片头小剧场不但每一段都可以拿出来独立成片,也和接下来的正片形成前后互文,构建出从开头提出问题,到正片主角遇到问题,再到最后和观众一起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连锁链条。

最后说说正片部分。本剧使用回忆与现实交织的叙事形式,回忆部分主要是由榴莲从小到大和妈妈的相处片段组成,现实部分则是讲榴莲与山竹的友情以及她与前男友的感情线。

其中最有看头的当属回忆部分。虽然平时看起来百毒不侵,但只有陷入回忆时榴莲才会流露出自己柔软的一面。其中最为动人的一幕是她抱着险些遗失的disco闪光球痛哭的场景,这一个充满回忆的物件,在别人眼里只不过是可以扔掉的垃圾,却让她一下子就破防了。可以明显的看出,榴莲性格的形成深受母亲影响,母亲在学校为她解围的一场戏,和后面她为山竹挺身而出的段落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对照,而榴莲也逐渐过上了像母亲一样自由、独立、享受当下的人生。

在本剧中倪虹洁所扮演的母亲角色也非常出彩,她终于不再是一般女性题材剧集中那个只会催婚、只会给女儿找麻烦的工具人,而是一个有鲜明个性,对剧情走向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第二女主”。

总之这部剧的风格非常独特,独特到很难用言语去定义。它既有极为写实、取材于编剧真实经验的生活流部分,也有妙趣横生、大胆夸张的悬浮部分,制作团队在两者之间找到了某种平衡,让它在不会显得失真的前提下,又足够drama。

最后想说,我尤其喜欢两位女性角色的名字,榴莲和山竹,谐音是留恋和删除,榴莲对母亲的留恋和山竹对过去的删除,共同组成了这部剧的主线。而如何在留恋和删除之间做到取舍和包容,也是我们30岁,甚至一生都需要学会的课题。

 2 ) 突如其来的假期!好看!

真的超级好看! 无论是运镜还是服装乃至演技和逻辑都很好 算是第一个把生与死、女权、单身主义、夫妻冷静期、卫生巾、试管婴儿、新型家庭教育、共同作品的版权所属等放在明面上讲的国产电视剧 没有观众看不下去的逻辑漏洞 也没有优柔寡断原谅三观天差地别的老友 没有假大空的情绪高潮也没有不明所以的嘟嘴瞪眼 没有前任见面的烂大街套路 更没有国产剧常见的忽略观众智商的资本家行为 台词里有提到黑塞所著的《悉达多》加缪的《局外人》以及一些别的小说或是诗歌 文化底蕴很好 并且因为是哔哩哔哩独播,所以脑残粉弹幕基本没有,弹幕科普和评论区观后感都很有新意 剧的色调和每个角色的穿搭都超好看! 榴莲每次换服装我都截图打算借鉴颜色哈哈哈哈哈 反正就爆炸好看啦!!!!! 倪虹洁实在是太美!!!!!!! 阚清子和刘美含同框太养眼哈哈哈哈哈 榴莲辣妹VS山竹软妹

真的超喜欢这段
对啊…什么都要等等等
女权yyds
就是说的很对
我决定反抗,不忍受他们了
傅妈♡

大家都困扰,就不困扰了

这是抽象画!
好的妈妈!
就很美

 3 ) 学会告别

尽管有些点荒诞到让我摸不着头脑。但多数情况下还能共情的。 向往自由的榴莲,30岁才慢慢学着告别。跟朝夕相处一直想逃离控制的妈妈;跟在一起八年,对彼此还有牵挂的前男友;跟温柔室友;跟野马画家;跟意见不和的公司…以及跟陌生人。榴莲不似她的名字,没有过分留恋。十分坦然地,接受生命里的每次告别。只不过,直面无所依靠的孤独时,她又该去往何方。 曾经以为的热闹生活,其实是一种假象。伴随着母亲离世,无法忍受的孤独浮出水面。当只剩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叨扰前男友,毕竟在她心里,宁远仍旧是依靠。时间仿佛定格在还没分开的时候,看似渐行渐远了,实则紧紧相连。若即若离,给榴莲一种宁远还站在原地等她的错觉。实际上…他们都回不去了。当她明白宁远已经准备结婚,彻底离开她的时候,巨大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袭来。眼看着周遭人都突然间有了自己的生活——宁远组建家庭、郎叔一家幸福快乐、野马有了另一半,实习生也能够在公司站稳脚跟。只有她,是游离在别人生活之外的存在。 但是不怕,她还可以回家。狂欢过后的清晨,吃着山竹准备的早点。没关系,未来再难过,至少她还有个家,家里有一个朋友,起码不会少了烟火气。不过,山竹也要和她挥手告别了…在妈妈离开后的每个人,好像都在跟榴莲说再见。 换做我,一场接着一场的告别,会让我有种被抛弃的感觉。说实话,我接受不了这样的孤独。可是,仔细算下来,人生好像只有自己了。虽说孤独没有那么可怕,但每到夜深人静时,自己又怎么能安然入眠。 就像家门口被抬走的沙发一样,喜欢的事物留不住。每一段过去都会被清理掉…但每一段开始都在不远处等着你。 这部剧最好的地方就是认识到生活的悲观绝望,却仍能让人有继续走下去勇气。哪怕是浑浑噩噩也好,不一定说跌倒了就非要爬起来。就算是躺下,也能大口呼吸新鲜空气,看着蓝天和飞鸟,只要存在,就还是有意义的啊

 4 ) 突如其来的假期|若这是世界的最后一天,与其掩面痛哭,不如笑着跳舞吧。

一口气把大结局看完了。榴莲哭的那一段真的破防了。 前面挤压了11集的情绪,终于在这一刻,榴莲抱着花盆,在无人的小巷中哭得撕心裂肺。 但凡经历过亲人离去的人,都能懂那种滋味吧。 我真的太久没有追剧了,上一部追的剧还是在19年暑假追的《亲爱的热爱的》,但远没有这部剧来得如此合我胃口。 我喜欢吃榴莲,女主的名字也叫榴莲。正如有人评价这部剧所散发的独特气质一样,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超级讨厌。 不得不说这部剧绝对是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是近年来大爆的电视剧中的一股清流。这部剧中看不到“青春就是恋爱,生活重点就是恋爱”这种烂俗主题,看不到傻白甜女主。它小而精,更多的是贴近现实,一定程度上运用了意识流的拍摄手法,有点偏向荒诞喜剧风,使得它超脱于现实,但在结尾处理得很棒,起到了一个升华的作用,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现实。榴莲、山竹都跳出了社会对她们的性别期待,这样的女性在“充分满足社会期待的部分男性”眼里或许是令他们不舒服的,就像宁远抱怨榴莲不结婚就是缺少了基本的社会属性,在“充分满足社会期待的部分女性”眼里可能是不幸福的,因为无法获得“男性如对待孩子般的宠爱”,就像山竹的老同学阴阳怪气的嘲笑山竹在情人节的夜晚没有老公陪在身边而是在便利店做兼职。但榴莲和山竹,她们无疑都是勇敢的,她们可以去接纳自己,没有为了安抚和满足他人而装傻示弱的压抑自己的天赋、雄心、才华、能力。 有人说这部剧太抓马,太荒谬,毫无逻辑。但私以为电视剧是作为一部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期间需要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去体现导演想要表达的内核,当然不可能毫无保留的还原现实逻辑。作品是否虚构不重要,但唯有情感是真实的,才能达到打动观众的目的。这部剧做到了。每集开头的小剧场很得人心,而且每集都会有一个小标题,每集都是一个主题。看似分散,实则剧情紧凑。 无论剧中的主题曲还是片尾曲和插曲,极具浪漫气息,多段配乐都很点睛,配乐审美没得说。深情并不柔弱,反而很有力量。忍不住暗暗为这种审美点个赞。镜头运用的也很精妙,质感超级棒,复古情调经得起推敲。这部剧的拍摄地点选取在厦门——我最爱的城市。厦门自带的小资气息,给这部剧染上了几分浪漫色彩。 厦门的风景别有韵味,厦门的海,厦门的小巷,厦门的街头,厦门的老社区,每一帧截下来都带着复古又迷人的气息。 结尾,大哭过后,生活依然没有好好待榴莲,山竹被上司调去了北京总部,她身边的唯一慰藉也要离开了,她难过。但她学着释然,她和山竹自驾游,带上装着妈妈骨灰的花盆。她们把那盆花栽在了海边——年轻时榴莲妈妈与未曾谋面的“爸爸”合影的那片海。她希望妈妈也学会释然。 最深有感触的是榴莲和宁远分手前的对话,一个想要结婚生孩子,渴望安稳;一个什么都没准备好,向往自由。最终的结局便是无疾而终。 或许榴莲还觉得宁远还是她的,只要她想,他便在。但直到最后一集她想要重新开始时,宁远却要结婚了。没有人会在原地一直等着你,且行且珍惜。 很多人吐槽的一个点就是榴莲的三观问题,吐槽的无非是无法接受她过于依赖前任,三番四次的去找已经有了现任的前任。但我想导演在这里并不是想要刻画一个完美型女主,作为在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榴莲的性格是有缺陷的,所以导致她对于前任没有明显的分寸感。简介也说明“榴莲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30岁女性”,她的叛逆和狂妄,就是她的特点。国产剧并不缺乏完美型女主,缺的正是像榴莲这样的“不完美女主”,像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并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女性,放在现代来说,她婚内出轨已经逾越了道德的界限,但并不妨碍《安娜》这部作品的声誉。生活不是爽文,没有那么多上帝视角的大女主。榴莲只是千千万万的我们的缩影。也正因她的另类的不完美,我们找到了更多情感上的共鸣。其次,分寸感不足是榴莲的一方面,在她身上我们还能找到更多的可读性——作为一名30的女性,她没有容貌焦虑、没有身材焦虑。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她认为这是她的自由,坦坦荡荡。她坚守创作的初心(这里有受到妈妈从小对她教导的影响),为了版权问题不惜与好友闹掰,因为设计理念不合的问题公然向上司辞职,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她的可贵之处。从来不让自己莫名受委屈,小时别人欺负她,她揍了欺负她的三个小男孩,长大后一言不合就回怼别人,这是她的可爱之处。 最后榴莲抱着花盆在小巷中哭得惊天动地,每个人都是有阈值的,榴莲的阈值就在此刻崩塌了。那时候,天地间仿佛只有她,她完全沉浸在孤独的世界里,没人能伸手救她,她被铺天盖地的悲伤包围。前面挤压的所有情绪,就在那一瞬间爆发出来了,这里阚清子的演技真的很棒,感染力极强。没有刻意卖惨,自然而然的便走到了那个点。 结尾导演的也处理的非常好,悲伤过后擦干眼泪生活还是要继续,即使一地鸡毛,即使身边已无人陪伴,但女主还是继续打起精神来,开了自己的工作室,走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上。这个时候有没有爸爸,爸爸是谁的问题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已经学会与自己和解,与妈妈和解。 若这是世界的最后一日,与其掩面悲哭,不如笑着跳舞吧。

 5 ) 丧 • 不可耻

英文名比较切题,Lady Tough,强悍女士,拒绝社会标签一丧到底,率性而为。

刘恋真的是国产电视剧里最丧角色了吧,没有之一,绝对是现在tang平精神的最佳代言人:即使工作室好几个月没有接单也拒绝把版权出卖给大公司、30+却坦然拒绝了多年男友的求婚……

这个让我想起《老友记》的菲比,坚持不把“臭臭猫”(歌)卖给大公司、做自由按摩师来对抗资本主义大潮,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人对抗社会潮流、保留自我的一种方式。

这种丧,让刘恋成为了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昔日好友/合作伙伴觉得她是一个简单得近乎固执的人、前男友觉得她做事不经过脑子、新任室友则被她这种一乍一乎脾气来得快去得快的作风搞得一头雾水……

特立独行的人设是需要强大的气场的,阚清子还年轻,还无法hold住如此强大的气场,但用在这里却刚刚好,这种有点儿“外强中干”的设定恰恰是刘恋这个角色的核心,完全折射出个体和社会之间的矛盾关系。

在强大的有形无形的社会压力之下,个体的独立追求之路常常显得是这样的力不从心,再坚强的内心,似乎都经受不住长年累月的、来自周围无时无刻的压迫。有时候,邻居或亲戚看似寻常的一句问候“30岁怎么还没有结婚啊”就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恋在抵挡什么?

母亲的突然离世、好友/工作伙伴们背叛、男友的求婚都变成了对她咄咄逼人的压力。我们觉得她乖张,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觉得她没有说不的能力,又或者说不配拥有说不的权利,甚至她自己都觉得是这样。

这时我们要清楚认识到生活无形中在我们身上加上的圈套,要勇敢说不,要走出社会加诸于我们身上的限制,释放出塑造生活的强大想象力。

刘恋把重新回到设计公司里上班当作是“失败”,因为她在和创业伙伴分道扬镳后没有继续自己画画的梦想。

其实,易祖竹说得没有错,人要追梦都是很贵的,而且还有现实的生计要维持,我觉得这也不能算是不得已吧,找到一种平衡就好了。

我们常常都是要走极端,要不就永远成为大公司的小螺丝,要不就置之死地而后生完全跳脱出常规朝九晚五的生活,但追求独立本来就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它不是一种生活的静态表现,更像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无论在何种环境之下都朝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原始生命力。

相比起刘恋,看似懦懦弱弱的易祖竹可能更加懂得这个道理,正如她自己所说的,她正尝试着建立起一个新的平衡。

婚姻出现问题(暂时未知是啥问题)她并没有马上要离婚,而是先暂时搬出来冷静一下,也并没有一杠子打翻一船人,质疑所有婚姻的本质,她试图在自己的实际生活里寻找出一种新的平衡和解释,毕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相处都独一无二的,不能说一段关系的糟糕收场而对所有关系产生本质性的指责。

如果说刘恋是以tang平来抵抗社会无形压力的手段,易祖竹试图用动态的平衡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林小姐则是用一个更为积极和直接的方式来抵抗社会的偏见。

她妈妈临死前最后一句话骂她一辈子不结婚,是一个不孝顺的假女儿,但她仍然我行我素,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舞池里起舞,只为自己开心,全然不顾其他人的眼光,看到想要与之起舞的男士,也毫不掩饰心中的喜爱,径直走过去一起跳(虽然被对方以尊重现舞伴为由婉拒了)。

正如她所说的,人生除了自己,都是配角。别人的眼光再狠,终究也只是你人生的一个过场,要真正面对人生的,还是你自己。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就很难活得好。

人生有太多不可预测性了,结婚生子就能保证不孤独终老了吗?正如萧伯纳说得多好,该结婚就结婚,该单身就去单身,反正最后都是会后悔的(最后一句话见人见智哈)。

率性而活吧~

虽然说目前三个主要角色(刘恋、易祖竹和林小姐)都是女性,但《突如其来的假期》却也没有很强烈的女性倾向,因为无论是tang平的刘恋、还是坚持单身的林小姐,又或者是逃避婚姻的易祖竹,所面临的问题其实都带有普遍性而不仅仅是女性问题。

尤其是第一集都特别明确的主题,第2集是生活动力、第3集深入挖掘孤独的本质、第4集质问着生活的目标是什么,第一集都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来带着观众探讨一个又一个看似寻常却又意义非常深远的现代生活困境。

尤其是每一集开局的“榴莲小戏场”,超级有梗,刘恋被曾祖父灵魂拷问三连击:成家没有?有男朋友没有?工资够不够?

哪个社畜听了不心肌梗塞啊……

《突如其来的假期》绝对是这个暑期档的一股清流,早看早爽~~

 6 ) 榴莲,摔倒了就躺着吧

假期,就应该躺着。 吹冷气,吃西瓜,追剧到太阳落山就点一份外卖,凌晨再加一份宵夜。没有老板,没有老师,没有夺命追魂的微信电话,这是理想的假期。 但榴莲的假期,是从告别开始的。 告别她的妈妈:刘闵之同志。 榴莲和刘闵之(榴莲称呼她妈的方式)相处的模式,是典型的30+碰上50+的母女,一个全看不惯,一个嘴不饶人。妈妈觉得女儿的生活太不规律,女儿觉得妈妈管得太多,最关键的,榴莲觉得妈妈骗了自己,是自私的。 从小妈妈就告诉榴莲,她是试管婴儿。小时候或许还觉得妈妈很潇洒,但长大的榴莲知道了做试管婴儿要三证齐全,所以如果她是试管婴儿,那妈妈一定结过婚。另一种可能就是……她根本不是试管婴儿,她有爸爸。只不过妈妈从来不说那个人是谁,当他从来没出现过。 年轻时的刘闵之,漂亮、洋气、潇洒,在90年代穿着打扮和思维模式都很赶潮流。她不会对女儿在学校惹祸就谩骂批评,也不会因为这个家没有爸爸就心生埋怨。她雌雄同体,时刻坚强,家中大小事务有条不紊,自己穿戴干干净净,女儿可可爱爱偶尔和妈妈怼几句,一切都好。这是一个女人一生的努力,看似云淡风轻,其实背后付出了很多,只是她不说。 榴莲应该是继承了妈妈的这种性格,倔强有骨气,美丽不柔弱。但她和妈妈不同的一点,也是时常反问自己的一点是:跌倒了,就算真的躺一会儿,又能怎么样呢? 是啊,能怎么样呢?累了,倦了,被伤害了,给自己放个假期,又能怎么样呢?人生不会停摆,只是躺下来歇一歇。可以吗? 我们一直被各种价值观灌输着,你要坚强,要自立,要面对挫折,要扛要打要拼要群起而攻之。如果你停下,甚至只是心里有一个念头:我能不能不这样做?会不会有一个声音从心底冒出来:我这样对吗?我这样好不好?会不会有人指指点点,会不会跟不上别人?读书、毕业、工作、恋爱、结婚、生子,你都要跟着别人走,跌倒了不能趴,犯错了要掩盖,要告诉所有人:我很好,我很乖,我是最棒的。 可是你真的过得好吗? 刘闵之年轻的时候或许在伪装自己,假装坚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观众看到她人到中年,女儿20岁,她也同样变成了一个唠唠叨叨的妈妈,会担心会挂念会招孩子烦。这还是年轻时的那个潇洒小姐吗?刘闵之从前潇洒现在唠叨,她是陷入生活的漩涡之中,随波逐流了吗?可以前半生潇洒,后半生羁绊吗?我们生活的标准究竟是谁来规定的? 榴莲不想再被框在规则里,她放假,放肆,做一个没结婚也可以有性生活,没男朋友就去APP找的新时代女性,但谁又能知道几十年后,她会不会和妈妈一样,喜欢在阳台上安安静静摆弄花草呢? 《突如其来的假期》告诉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想怎么活,就怎么活,随心。看完这部剧最大的感受就两个字:舒服。没有人按头,没有人说教,没有人规定你必须站直了,别趴下。你会发现,原来你心底那些小秘密,不必说出来让别人认同,你的那些与众不同,也永远,唯一,仅仅需要一个人来标榜。 那就是你自己。

 短评

就像一个没有天赋的学生努力备考,还是考了个四十分的感觉。别扭的地方都被爱看的人说成是黑色幽默也是很幽默了,剧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我居然能看完8集,看来确实很无聊了。

9分钟前
  • momo
  • 还行

用怀孕当借口,无故砸场子影响别人上课。。。拿无素质当有趣,喜剧也不是借口,热评还碰瓷伦敦生活,瞎也要有个限度

12分钟前
  • 人生偶像马局长
  • 很差

倪虹洁都开始演妈了,有点点震惊,之前看《摩天大楼》就觉得她演技挺好,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15分钟前
  • 江湖在逃骗子
  • 推荐

这部剧里的阚清子和倪虹洁都好美啊,喜欢片头的小剧场。

19分钟前
  • 礼拜六的两脚兽
  • 推荐

我懂得大概的内容了,看似独树一格,实在是各种理想和现实生活的融梗。二十初的人,会觉得生活怎么会这样残忍,二十岁后的人会觉得,生活不会那么童话。为了迎合观众,给30多的女主,找了40多的妈

24分钟前
  • 春风吹又生
  • 还行

有点惊喜,有点感动。

29分钟前
  • 仰望星空
  • 力荐

看到热评说像伦敦生活 但我觉得和伦敦生活不能比 说教意味太浓

30分钟前
  • 🍓
  • 还行

阿B:叔叔我啊,就知道你们年轻人喜欢自私的

34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还行

想到一句话:我假装无情,其实是痛恨自己的深情。我以为人生的意义在于四处漂泊,其实只是掩饰至今没有找到愿意驻足的地方。这句话很适合榴莲。

39分钟前
  • 后会有期
  • 推荐

21年最被低估的华语网剧 大家愿意给俗女养成记九分 为什么对这么鲜活的故事就这么苛刻 突如其来对我而言是治愈 生活苦难万万千 总会过去 总有自己的价值 总能找到快乐

41分钟前
  • 肥玉仔
  • 力荐

越是歇斯底里,内里越是空虚吧。

46分钟前
  • 槿穂
  • 推荐

面对同事的“茶”颜“茶”语,最绝的就是“茶”回去,榴莲怼领导和同事的话太给力了,第一次在国产剧中看到这样的女主,她不讨好任何人,却魅力四射。

50分钟前
  • 嗷呜
  • 力荐

真正的悲伤不一定会嚎啕大哭,也可能像榴莲一样,表面不动声色内心早就崩溃,看她不管做什么事都能看到已故妈妈的音容笑貌,让人难受。

54分钟前
  • 2740
  • 力荐

好看。我觉得是好看的。虽然某些情节确实扯。但我喜欢倪虹洁,也蛮喜欢阚清子。

56分钟前
  • 脉搏敲击🦋
  • 推荐

这剧专门给阚清子写的吧,很贴合她,嘴炮小达人,怼人王者,编剧开始意识到受喜欢的女性角色了,没有超级圣母白莲花了,有些内容还是很新颖的,整体好不错,最后小破站厉害。

60分钟前
  • joy
  • 推荐

看到了伦敦生活的影子

1小时前
  • 路永順
  • 推荐

榴莲和山竹,谐音是留恋和删除,榴莲对母亲的留恋和山竹对过去的删除,共同组成了这部剧的主线,妙。

1小时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看起来像小成本制作,但造型、妆容也都很好看。

1小时前
  • 满江红
  • 推荐

太导演个人表达了,整个剧情都是飞的。女主没看出来怎么tough,倒像是精神有些问题。母亲去世后的过去与现在的交叉,以及随时随地母亲跳出来的幻象都缺少逻辑和处理。看的过程中脑海里不停蹦出来“莫名其妙”四个字

1小时前
  • 秩秩斯干
  • 还行

????投屏完后电视上自动播放了

1小时前
  • 维塔妹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