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2008

HD

主演:迈克尔·法斯宾德,斯图尔特·格雷厄姆,莱恩·梅加,布赖恩·米利根,利亚姆·麦克马洪,凯伦·汉森,弗兰科·麦卡斯特,莱勒·罗迪,海伦·麦登,德斯·麦卡莱尔,杰夫·盖特,罗里·马伦,本·皮尔,海伦娜·布林,帕蒂·杰金斯,利亚姆·坎宁安,夏兰·弗林,B·J· 霍格,Thomas James Scott,玛格丽特·撒切尔

类型:电影地区:爱尔兰,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饥饿2008 剧照 NO.1饥饿2008 剧照 NO.2饥饿2008 剧照 NO.3饥饿2008 剧照 NO.4饥饿2008 剧照 NO.5饥饿2008 剧照 NO.6饥饿2008 剧照 NO.13饥饿2008 剧照 NO.14饥饿2008 剧照 NO.15饥饿2008 剧照 NO.16饥饿2008 剧照 NO.17饥饿2008 剧照 NO.18饥饿2008 剧照 NO.19饥饿200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饥饿2008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北爱共和军领导人鲍比?桑兹(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饰)因为领导反对当局的游行而被捕。在梅兹监狱中,他依然没有放弃斗争。监狱里都是六平方米的封闭牢房,这里关押着北爱共和军的囚犯,他们赤身裸体拒绝穿囚衣,以此对抗撒切尔夫人剥夺囚犯权利的法令。他们用污浊的食物和排泄物掩盖着变形门下的沟渠,以此传递消息。   通过一台蒙混过关的收音机,囚犯们得以及时了解共和军与英国政府斗争的消息。最后,在桑兹决定以绝食抗争的时候,他与神父多米尼克?莫朗(利亚姆?坎宁安 Liam Cunningham 饰)有过一场精彩的辩论,然而结果却于事无补……   本片获得第61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末日崩塌英语绝境新郎上错床摇滚都市间谍亚契第十一季白蛇传说国语灿烂的转身乌龙贼替身不可思议的动物之旅 第一季跨爱第一季糖果人2:腥风血雨人工夏娃第三季斩将夺神录海魂印度超人3月亮之光卡门归乡四季商人巴巴爸爸全集亿计划拉斯维加斯 第三季名侦探柯南:黑铁的鱼影传奇海盗黑胡子船长(上)英语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第一季围捕正午神秘博士:戴立克的前夜丑闻第六季黄金战士王源2019「源」演唱会我叫MT 第6季大树之下弗拉维娅·多斯桑托斯:性之单口灵媒缉凶第四季想象猫大当家先见之明第一季失眠某人必须堕落鬼娃3亡命救护车2022

 长篇影评

 1 ) 饥饿

讲述北爱问题的影片,被囚禁的北爱共和军领导人鲍比•桑兹在监狱中带领其他北爱共和军以秽物示威和绝食行动向撒切尔施压,最终以绝食而死。影片有很鲜明的拍摄特征,前半部分的暴力抗议,中段鲍比•桑兹与牧师的17分钟对话,那个弑马者的比喻都表达了在精神及理想层次的个人特点,后半部分对绝食下恶化身体的触目惊心的拍摄,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坚定的信念及意志,暂且不论政治观点的对错,作为独立斗士的鲍比•桑兹的坚定是值得尊敬的。法鲨为了这部影片付出很多,最后那几组镜头对绝食身体的拍摄,展现出一种病态的消瘦,令人敬佩其演员素养,而影片强大的冲击力及节奏、风格的把握,都很难想象是史蒂夫·麦奎因的荧幕处女作,令人印象深刻。

 2 ) 具有观赏性的影像

   我作为外行人来说下这个电影。
    看HUNGER之前我去吃寿司,因为是生日就大吃了一顿差点没把我撑死。然后就走进了电影院,看这部1小时40分钟的电影。一个吃饱的了人看一部叫饥饿的电影,其实自己觉得是有点奇怪的。
    电影故事很简单,甚至简单得像一部纪录片。不过既然摘得戛纳电影节“金摄像机”大奖,那就自然要关注电影的影像了。
    看过HUNGER后,觉得它最大的特点则是影像的代入感。这个名字是我编的,应该存在一个专业术语,大概就是通过摄影技巧,让画面最大限度的感染观众,让观众能体会到镜头前人物的情绪,甚至“闻到”某个场景的气味。印象很深的有几个地方。

1,由于囚犯都把尿倒在走廊上,于是有一个清洁人员拖地的长镜头。清洁人员先是从画面中央的远处走来,边走边往地上倒清洁剂,走到镜头面前后又转身走回去,到了走廊尽头后拿起拖把,慢慢地边走边拖,又一直走到镜头前,然后这个长镜头就结束了。这段是非常让人难以忍受的啊,摄像机一动不动冷静注视,那种类似折磨的感觉会让我几乎能闻到那股恶心的骚臭味。

2,那个哭泣的防暴警察。他的第一个特写镜头是在即将到达监狱的车上,眼神的游离和肢体的慌张透露出他的紧张和不安。但是随着防暴警察一起用警棍敲响防护板时,他开始发泄似的嘶吼。然后囚犯出来了,被暴打,被凌辱。画面摇晃得很厉害。这时一个快速的镜头扫过之前的那个防暴警察的脸庞,不足一秒的刻意特写,因为这时他的表情和之前的惶恐不安完全相反,似乎丧失掉了灵魂般。
   之后就是那个他哭的镜头了。这个镜头很有冲击力,但是我觉得有点太刻意了。画面被一堵墙平分成两半,右边是那个防暴警察偷偷痛哭,左边是一群防暴警察在暴打又一个囚犯。

3,然后是一个新到的囚犯要在几个狱警面前脱光衣服。电影分别从拍摄囚犯正面和背面来展现这场戏。但是两个角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画面都被均分成了左右两部分,左边是狱警,面无表情也几乎没有肢体动作,直呆呆地盯着囚犯;右边则是独自一人的囚犯,其窘迫感和羞辱感在安静中向观众扑面而来。

4,电影的台词其实很少。最多的一段是男主角BOBBY在会见一个牧师。也是很有意思的长镜头。BOBBY和牧师面对面坐着,画面就这样被分成左右两部分。有趣的是这两部分除两个人物之外都惊人相似。无论是他们身后的桌子和椅子还是那些桌子上的烟灰缸,就像画面中间放了一面镜子似的。右边只是左边的倒影。所以这场戏就是挖掘BOBBY内心世界的一场戏,他的想法计划背后的意志和精神,都在他与牧师,或者是与“镜子中的自己”的对话中表现出来。


    其实还有很多很漂亮的镜头。那片在病房中缓慢旋转飘落的绒毛,还有小时候的BOBBY靠在BUS的车窗边上,在森林中奔跑的画面。其实看电影的时候老是想起《索多玛120天》,因为HUNGER前半部分表现的肮脏同样很直接,粪便啊尿啊蛆啊暴力镜头啊血腥啊...但是因为其影像太具有观赏性,所以你几乎不会感到恶心。我说的是“几乎”,有那么几个镜头还是让我有点反胃。可能是之前吃太多了的原因吧。

    还是希望看到某个在摄影或导演方面专业点的人士的详细解读。

 3 ) 饥饿

无论题材还是手法都异常犀利的处女作,简洁的构图,大胆的长镜头,给足了一种冷酷的仪式感,线索隐晦而到位,极度客观视角下两方力量的篇幅处理非常匀称,结构上的巧妙安排更印证了此消彼长的动势,本已成王败寇的监狱,却成宗教意味浓郁的清洗与反清洗的意志较量,囚犯的铁碗与防暴警察的铁棍发出了同一种声音,没有一方是胜者,也没有一方是正义者,这大概就是西方现代性价值体系的悲哀,导演用种种眼球刺激诠释着这激烈,有类人,可以打败但无法战胜。
法鲨和贝尔这样的演员无论演技如何,都是让人无比尊敬的演员。法鲨最后饥饿的形象和贝尔在机械设师里的骨瘦,这样的演员为了诠释角色,真的是完全抛却了肉体。本片气氛压抑,进展的也很缓慢,政治迫害和绝食的背景也不是能轻易体会,全部的精彩都在法鲨以及与牧师的长时间辩论,这绝对是最精彩的段落。看起来不可理解的行为有的就是有其超越一切的意义。

 4 ) 撒切尔真的挺吊的

此片很好。
虽然我对英国政治问题,北爱尔兰问题真的不熟。

片中插了撒切尔夫人的一段话,没有政治谋杀,政治犯罪,政治暴力。
只有谋杀,犯罪,暴力。(原谅我原文记不清了,大意是这样。)

想说的是,撒切尔夫人真的不是一般人。对于政治犯,立场的否定,就是对他们自己最大的侮辱。
一个政治犯,拼死拼活,所争的是什么?就是他们的主义,他们的政治,他们的理想和坚持。

可是,当他们所坚持的东西,什么也不是,对手连给他们正名的机会都不给。就如同一场闹剧了。

撒切尔真厉害。

 5 ) 身体是他们最后的武器

  ■文艺补白

  最新文艺片推荐

  《饥饿》Hunger

  导演: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

  影片在作者路线和风格化道路上走得很远,令人不敢相信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面对《饥饿》,普通人除了要忍受电影传达的剧烈痛楚与污秽不堪,恐怕他们更想搞明白这北爱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毕竟它离开主流视线也有一阵子了。长话短说,看起来永无休止的政治暴力源于北爱尔兰地区的教派对立。片中囚犯是爱尔兰共和主义者,他们追求爱尔兰统一,信奉天主教,被称为民族派。与之对立的是信奉新教的联合派和背后的英国政府。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共和主义者被残酷镇压,他们被当做一般罪犯处理,为了恢复政治犯地位,囚犯展开了多种示威活动,如秽物示威和绝食行动,是影片的背景。

但《饥饿》承担的不只是记录与再现的功能,如同保罗·格林格拉斯(Paul Greengrass)讲述北爱问题的《血色星期天》(Bloody Sunday)。史蒂夫·麦奎因研究视觉艺术多年,影片在作者路线和风格化道路上走得很远,令人不敢相信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饥饿》的视觉效果卓越,它真实地再现了监狱的环境和犯人的待遇。囚犯把排泄物涂满墙壁,倒灌到走廊通道。后来出现一位清洁人员,他从里头走近镜头,一路打扫,呈纵深方向移动,单镜全长两分半钟。周围只有扫把与地面污水摩擦发出的枯燥声音,囚犯们也不做声,整个过程对观众而言是难以忍受的压抑折磨,仿佛置身于肮脏的现场。之前的虐囚场景,摇晃不安的手持摄像机营造了可怕的空间感。类似的冲击在全片随处可见,众多访谈评论中首推17分钟对谈场景:打算绝食的鲍比·桑兹跟试图劝告的牧师对话。内容包括了桑兹的成长,他对运动和形势的判断,对生命和选择的看法,基本道出了一个共和主义者在思想层面上的认识,是理解和深究《饥饿》的入口。

故事讲述的技巧上,电影没有马上引出主人公,先出现的是对立面的狱警,再是主人公同仁,通过一场见面会才带出了绝食的中心人物桑兹。桑兹糟糕的身体状况可以说是人间惨象,他嘴唇干裂、布满烂疮,叫人不寒而栗。桑兹意识不清后,出现了虚焦、失焦和溶接画面,童年体验反复出现,大限将至的生命回首,让人为之动容。在一个静寂的白色战场,桑兹和他的朋友把身体当成了最后的武器,如愿以偿地战斗到最后一刻。

为了雪中燃烧的烟头,为了清理通道的污水,为了那段集中对话的惊人勇气。给自己一次机会,看下这部震撼的《饥饿》。【南方都市报 http://epaper.nddaily.com/C/html/2009-02/21/content_709294.htm

毫无疑问的年度最佳处女作,它表明导演是个才华横溢的设计师,能处理好当代政治问题所引发的监狱生活,没有任何说教。———Michel Ciment《正片》

今年最令人印象深刻、发出战斗召唤的电影,不仅仅是那个静态对话场景,更为了那些带来猛烈撞击的图像和声音。 ——《英国电讯报》 Tim Robey

 6 ) 相关影讯

一句话评论

饥饿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恐怖经历。影片的过分压抑令人极其难受,然而它又是充满诗意的。
——《泰晤士报》

来自戛纳电影节:《饥饿》是一部原始的充满力量的电影作品,时刻警醒世人在英国和爱尔兰历史中还有一段如此丑陋不堪的悲惨往事。
——《卫报》

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处女作品,无所畏惧而且态度强硬,比任何一部电影都要勇敢,将是未来英国电影长久的希望。
——《每日电讯报》

对于从视觉艺术家转型为电影导演的史蒂夫·麦奎因而言,这是一部充满了力量、中肯但并非十全十美的处女作。
——《综艺杂志》

《饥饿》里关注个人的同时也就是在讲政治。影片真正的突破在于导演麦奎因将“眩晕”与“挑战”并驾齐驱,处理得恰到好处。
——《帝国杂志》

幕后制作

英国2008年度佳作

对于大多数电影爱好者而言,他的名字还显得非常陌生,唯一庆幸的是还不大可能会把他与好莱坞另一位同名同姓的史蒂夫·麦奎因搞混淆,毕竟39岁的麦奎因已经很早就在英国艺术圈里小有名气。早在多年前他就是一位知名的视觉艺术家,1999年凭借效仿巴斯特·基顿的电影装置艺术从而获得了英国最受关注的艺术奖特纳奖。毫无疑问,他的这部《饥饿》算得上是英国本年度难得一见的佳作。此前该片已经在很多知名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第61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和第33届多伦多电影节“发现大奖”已被其收入囊中,近日又被伦敦独立电影节七项提名成为夺奖大热门。

史蒂夫·麦奎因是个出了名的难以相处的人,理由是他太一根筋了,虽然无法确定是否真的如此。这位习惯到处漂泊的伦敦人,出生在伦敦西部,求学于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然后是在金史密斯学院攻读,如今居住在阿姆斯特丹。《饥饿》作为他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可以说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尝试和试验,仅仅是初次展露就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擒获了金摄影奖。

史蒂夫·麦奎因说拍完这部电影他更理解了为什么在很多宗教中,禁食是宗教仪式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没吃没喝的情况下人们才有可能重新审视自己,”史蒂夫·麦奎因说道。无论观众是否会把这部电影当成历史的一面镜子,以此明鉴当下,毫无疑问,《饥饿》是本年度难得的一部佳作。人们或许也很好奇,麦奎因是否还会再一次坐在导演椅上,尤其是在电影自上映以来获得潮水般好评和奖项后,毕竟他还宣称过《饥饿》是他所创作过的最容易的一部作品。 

快乐的艺术家

事实上,他还只是电影这个世界的局外人。虽然他并不像完全投身于电影事业,但至今尚未在电影领域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更多的时候他希望自己是一位创作电影的艺术家:“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独立完成一部电影,此外,我并不在乎别人是怎样来拍电影的,我更感兴趣的是欣赏他们的作品,也许那就是全部。”

《饥饿》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摄影奖以及其他一些奖项。尽管如此麦奎因并不急于全身心投入于电影行业,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为自己电影技术知识的缺乏而感到无比自豪。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拍电影完全就是在看那些影像。”在执起导筒的那一刻,他压根就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为像斯科塞斯、费里尼、塔科夫斯基或者爱森斯坦那样的电影大师。“我只是考虑那些在我眼前和镜头前的画面。对于电影而言,我更感兴趣的是生活,”麦奎因毫不犹豫地回答“这要有趣得多”。

在问及他是怎样掌握技巧,能在镜头前如此精湛地描绘北爱尔兰臭名昭著的梅兹监狱以及爱尔兰共和军绝食抗议领导人鲍比·桑兹的逐渐死亡时,不善于言辞的他只是很谨慎地回答:“我是一个快乐的业余艺术家,这是关于无辜和纯真的,还关于无所畏惧。害怕甚至从未发生过,因为勇者无惧。”

看起来与政治无关

与麦奎因的信心满怀相反的是,出演男一号的爱尔兰演员迈克尔·法斯宾德刚开始的时候却很担心这部电影有可能造成的后果,“目前北部地区的形势已经有所好转,而且贝尔法斯特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不希望出现哪怕是一丁点儿有可能激起愤怒的事情。”如今《饥饿》已经正式公映,所幸的是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在法斯宾德看来,之所以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影片本身看起来像是与政治毫无干系,只是关于人们如何为人处世,又是如何残忍对待他人,最终也影响和改变了自己。

1981年3月,桑兹发动第二次抗议的时候,迈克尔·法斯宾德只有11岁,只是从电视上看到他的脸孔,这样最初认识桑兹。从此以后桑兹的形象也在他心中扎下了根。他的目的是要让观众走人H区的最深处。身临其境地感受一切,“我对没有被历史记录下来的细节和事情非常感兴趣,也很在意言语之间的信息。比如天气如何,气味是怎样的,他们怎样解决内急问题等等。我觉得历史和政治往往会把这些琐事忽略掉了。”

迈克尔在片中的出场是不太合常规的,影片的前半部分几乎是没有对白和台词的,我们只能用眼睛去观察这座阴森可怕的监狱,然而我们还能感受到主人公的情绪力量和肢体动作,这种情形甚至凌驾于其他犯人和监狱长之上。在中段的时候有一段鲍比·桑兹与神父的对话,17分钟的时间里镜头都是静止不动的忠实记录着这场漫长的讨论,从而就有了桑兹决定发起绝食抗议的行动。在问起这场22分钟的戏所包含的寓意何在时,迈克尔很坚决地回答说自己也不知道,“这就是我为何要这么拍电影,我并不同意,也不反对它。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时刻。我认同那些绝食抗议者,另一方面我又认同监狱警长。”

请不要在意我的体重

尽管化妆术在其中功不可没,但法斯宾德为了能达到最真实的效果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身高6英尺(约1.83米)的法斯宾德经过严格控制卡路里摄入的节食之后减去了11公斤的重量,体重只有59公斤。只不过他依旧不是很满意,原定的目标是58公斤。对于身高在175厘米左右的男性来说,每天需要的热量至少为2100卡路里。而为了拍摄《饥饿》,迈克尔·法斯宾德每天摄入的热量不超过900卡路里。除此之外,他还要做瑜伽和跑步。“最难熬的是晚上,肚子不停地咕噜噜叫,根本睡不着。”迈克尔事后才大倒苦水。不过当最后一个镜头拍摄完成而终于美餐一顿的迈克尔说自己突然发现从前觉得那么理所应当拥有的东西其实弥足珍贵。原来我们都被幸福包围,却看不到幸福所在。

过于迅速地减重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身体非常虚弱,成天昏昏欲睡。“就连性欲都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娱乐的活动”,他自我解嘲地说,“事实上这种感觉也还不错。”不过话又说来,麦奎因最不希望的就是人们把注意力放在他的减重上,这样对电影本身并没有好处。《饥饿》将会在众多观众心中产生共鸣,正如阿布·格莱布和关塔纳摩一样,这些人们仍在以他们的身体作为战斗的武器。

花絮

·在影片拍摄期间,为了急速减重而节食的男主角迈克尔·法斯宾德精神状况一度让人担忧。每次走进超市,他都会习惯性的阅读食品包装上的热量表,计算今天自己从食物中摄取的热量是不是又超出了剧组的规定。用迈克尔自己的话来说,他时时刻刻被代表着卡路里的一串串数字纠缠着。

·在北爱尔兰第一天拍摄的是桑兹和一位天主教牧师之间关于决定实施绝食抗议的谈话,这场戏有十分钟的时间,两位演员迈克尔·法斯宾德和利亚姆·坎宁安一共拍了四遍才通过。

·在纽约电影节上,斯蒂夫·麦奎因公开表示:“《饥饿》是一部关于反思、关于抉择和关于历史的电影,作为一个国家我们该如何看待自己,我们又都做了什么。我希望随着这部电影展开的争论是我们是谁,但愿这块大银幕就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当观众们在银幕上看电影的时候,同时也就是在看自己。”

 短评

连恶心都拍得那么好看!

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敢问扛摄影机的是哪个牛逼的男纸

8分钟前
  • A L E X
  • 推荐

作为当代艺术家的史蒂夫·麦奎因显然在电影处女作中,选择了一种中和之道。既让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的电影,从剧情主体上具备了充足的叙事性和具象姿态;又以延续老本行视觉艺术的手段,使作品形式跳脱一般电影样式,并以对某些场面的不解释、对贯穿剧情主角传统的摈除,而让成品呈现一定的抽象和多义。

13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这样玩命拍的电影真心看得不舒服.法斯宾德就是一英国版的贝尔.

15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还行

高级煽情 一些镜头非常膘悍 比如模仿鸟飞行的那一段 音乐以及噪音的运用也很到位 比如几段戛然而止的运用 但依然吐露了实验电影人本性 叙事只能算是马马虎虎

17分钟前
  • tomshiwo
  • 还行

【B】那段出名的对话长镜头很厉害,但这风格不是我的菜

18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1.冷静的长镜头却在鲜血淋漓的作痛。2.那些涂满屎尿的墙壁,是世界肮脏的痕迹。3.迈克尔·法斯宾德的敬业奉献让我折服啊啊啊啊啊啊啊!!!!!

21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真实再现,法叔你为艺术牺牲巨大,神形兼备,如果抛开政治因素,这片子也就没意义了。。。

23分钟前
  • 不过如此
  • 推荐

在仅仅90分钟的电影里,导演竟然用了将近30分钟去拍摄一组单一场景中的对峙戏,而且几乎没有配乐和镜头的切换,史蒂夫·麦奎因可真敢玩

2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很讶异于其实如此关乎政治的事件被导演拍得抛去这些背景似乎只在个人信念本身。很简单的剪接和镜头,中间那段长镜头辩述确实入木三分。法叔瘦到有点不可思议吧??

2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衰竭的金属。寂静的死亡。沉默的抵抗。缓慢的力量。

33分钟前
  • 嘘堂
  • 力荐

挺残酷的

36分钟前
  • 深溪虎
  • 推荐

坦誠的說,我不喜歡這部電影,無論他的畫面和技術有多好。

40分钟前
  • 安獭獭
  • 还行

不掌握权力,就不要牺牲自己与权力斗争。我是凡人,我不想要自杀。但是为了信念,理想,如果我死了真能为后人达成,那么我也会的。

45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画面极度克制,长镜头,痛苦,飞鸟四散,看到年少的自己,隐秘的力量,残忍却美。

47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导演技术可比库布里克初期

51分钟前
  • P.S
  • 力荐

一流攝影及鏡頭捕捉;連續17分鐘處理得有條不紊的定鏡長鏡頭;Michael Fassbender很強大的演出;很出色的真人真事改編電影~~~ 有幾多人願意為信念犧牲生命,有幾多國家願意正視自己不光彩的歷史?

54分钟前
  • K
  • 推荐

警棍和牢狱是国家机器的暴力,绝食和不洗澡是个人施加于自己的暴力,吊诡的是,国家的暴力中包含剥夺个人对自己身体的处置权,因为这是对国家暴力机关的勒索,这是人类的文明和野蛮联手制造的僵局吗?导演竟可能减少戏剧化的情节,减少历史背景阐述,用固定机位和的长镜头,礼貌的把难题留给了观众。

55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摄影完美,配乐上乘,Fassy的演技一流。但我仍然无法赞同IRA的Agenda.任何的极端主义都是值得唾弃的,这一点在狱长惨死于其母身前那一刻显得尤为突出。人之间理念的差距是永远存在的,但任何使用犯罪的方式来争取都是必须禁止的。我讨厌撒切尔,但是我认为她做的对。IRA的所为,包括绝食,都不值得欢呼

57分钟前
  • D K U N
  • 推荐

事件震撼~画面震撼~非常冷静的镜头~绝对中立不可能发生~但这样一种在保持立场的前提下公正叙事的态度是多么的难得~~减重的部分~~比机械师更牛~~角度对了~~即使手机也能照出杰作~~电影也是~~

1小时前
  • Ston3s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