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特岛7月22日

HD中字

主演:安德烈·伯恩森,亚历山德·霍尔门,布瑞德·福里斯达,艾丽·瑞亚侬·穆勒·奥斯本,苏陆士·萨达特,马格努斯·莫恩,张特兰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8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1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2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3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4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5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6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13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14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15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16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17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18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19于特岛7月22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于特岛7月22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2011年的7月21日那天,650个年轻人正在于特岛上参加夏令营,他们刚刚得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奥斯陆的一座政府大楼被一个全副武装的右翼激进份子炸毁,接着激进分子就来到了于特岛。影片将跟随一名叫卡佳(Kaja)的小女孩,在听到了激进分子的第一声枪响后,令人窒息的72分钟生存挣扎。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于特岛惨案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最严重的单人犯罪枪击案。无间道阿金飞奔去月球新岳父大人之三喜临门桃花泣血记无形杀恶魔咆哮2暧昧男子甜水爱情珠宝你是我的天暗影游戏第一季小镇警官壮丁也是兵全球顶尖餐厅三毛流浪记这!就是灌篮第五季薄荷春困帝女秘史我的爱在我身边森林之子毛克利猫科动物的故事疯狂与美丽天际星峦比弗利拜金狗2男子高中生的日常 真人版无间道第一季看见台湾无人查收2015十诫1956我是裸模两天一夜4哈莉·奎茵第三季寄宿学校之六少年假面骑士黑日红袖添香适宜北风黑暗面

 长篇影评

 1 ) 映后导演分享记录

1026挪威电影周观看,风度翩翩的Erik Poppe导演和观众进行了映后交流。关于该影片,导演分享内容记录如下:

1.拍这部电影目的是为了表现极端分子枪击时,那些无辜的受害者们当时都是在面对什么,拍摄意图完全不在于分析凶手,因此他根本没让凶手现形。

2.采访了很多幸存者和家长,让他们各自讲述对当时事件的回忆。然后把每个人说出的故事综合起来,串成了这部电影。

3.其中有一个受害者的妈妈电话给他,如果他拍出的电影是消费受害者,她不满意那她就会诅咒他不放过他。但拍完电影她看完后说你放心我不会诅咒你了。

4.为了寻找和真实事件相似年龄的青少年,导演用了一年时间去寻找有天分的非职业演员,因为担心拍摄重现当时情形也会对他们造成心理影响,拍摄期间,请了很多心理专家在每天拍摄结束后对他们做心理疏导。

5.为什么安排关心政治有担当有责任的姐姐作主角,以她寻找孩子气的自己管自己的妹妹为影片线索?而且最后是姐姐死去妹妹活着?导演说因为当时的夏令营很多都是兄弟姐妹一起参加的。安排姐姐死去妹妹活着,是想说明我们的社会需要有担当有责任的英雄人物,正是有了他们,才给了更多的人生的希望,也让本来不懂事比如妹妹这样的弱小者迅速成长。(听导演说后,回忆了下,在电影里可以看到不更事的妹妹已经会在救生船上照顾另外一个伤者)。

6.拍摄地点选择了和于特岛地形相似的另外一个岛屿。

7.这部电影在美国高校展映时,反应热烈,很多家长希望有更多的高校可以放映这部电影。

看完《国王的选择》以及这部《于特岛7月22日》,个人感觉摄影记者出身的Erik Poppe导演,在大事件中不但对那些尊重生命挺身而出的勇者和英雄浓墨重写赞誉有加,对弱小者也充满了人性关怀;而且即便在最危险时刻,仍不忘在电影中表现出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精神,不知道这是不是挪威民族的特点,比如《国王的选择》中年幼的士兵面对敌人进攻前的听音乐倒立走路,于特岛中男主对女主说逃出去以后一起吃全国最好吃的烤肉串,让她现在唱歌给他听等。

映后签名会,导演在我递给他的场刊上签名同时,还写了love shanghai !

 2 ) 有的人死了,她还活着。

说到《饥饿游戏》,想必大家不会陌生。

这是一部关于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故事。

这样的反乌托邦电影还有很多,比如《分歧者》《移动迷宫》等等,在这里没有道德和法律,你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三个字:

活下来。

而《于特岛7月22日》这部“真实的《大逃杀》”,比虚构的故事恐怖多了。

2011年7月22日,挪威遭受两次恐怖袭击:政府办公大楼前的汽车炸弹爆炸案,以及于特岛青年团夏令营的大型枪击事件。

两次恐怖袭击共造成77人死亡,被称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挪威境内发生的最为严重的暴力袭击事件”。

该事件被拍成了很多电影,比如《谍影重重2》《谍影重重3》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执导的《挪威7.22爆炸枪击案》,以及这部《于特岛7月22日》。

其中《于特岛7月22日》非常与众不同,因为它不仅由真实事件改编,而且采用了“一镜到底”的手法。

一镜到底的电影并不少,比如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比如前几年很火的《维多利亚》,但它们都是虚构的故事,像《于特岛7月22日》这种取材于真实故事的电影却很少见。

全片都围绕小女孩卡佳展开,她是650个在于特岛参加夏令营的年轻人之一,同行的还有她的妹妹艾米莉。

影片还采用了“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换言之,电影角色和观众产生了互动。

只见卡佳对着镜头说道:你们永远也不会理解的,你们只要听我讲就好了。

此时,卡佳已经得知汽车炸弹爆炸案的新闻,但她不知道的是,接下来自己也会被卷入其中。

与此同时卡佳正在找她的妹妹艾米莉,她叫了艾米莉,艾米莉也不答应她,只顾着往前走。

艾米莉听到姐姐在叫自己,仍然默默回到帐篷拉上拉链,不搭理姐姐。

当卡佳走进帐篷,艾米莉也很不耐烦地玩手机,对姐姐爱理不理的。

原来,正是艾米莉的母亲给艾米莉打了无数个电话她都不接,才只好叫卡佳去看看妹妹是什么情况。

甚至艾米莉还就地乱扔垃圾,让姐姐帮她打扫。

表面上这些只是无关紧要的琐事,其实是很重要的铺垫,这说明卡佳时刻在为他人着想,而艾米莉是一个很自私、很自我的人,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眼看艾米莉这么不友好,于是卡佳走出了帐篷。

没过多久,枪击案便发生了。

卡佳和同伴们躲了起来,可是她仍然想着艾米莉,担心艾米莉的生命安全,甚至想出去找她。

此时室内也已经不再安全,卡佳又和同伴们躲到了树林。

但是在树林里,卡佳也仍然只想着妹妹。

最后,她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生命危险跑出树林,去看看妹妹在不在帐篷里……

就这样,“找妹妹”就成了影片的一个重要线索。

他们和罪犯演绎了一场猫鼠游戏,先是躲在室内,又逃到树林里,后来又来到海边,躲在悬崖峭壁下,但他们总是无法逃离罪犯的魔爪。

就算是躲在峭壁下面,有树木遮挡,也并不意味着就安全了。

就是这样的危急关头,卡佳永远都想着妹妹是否安全、有没有受到枪伤,找不到妹妹她就肩负起营救他人的使命。

一个女孩跌倒了,她把对方扶起来带着她一起跑;

一个小孩找不到哥哥了,她就告诉他自己先躲起来;

另一个女孩受伤了,她就脱下自己的衣服为她包扎伤口……

就这样过了1个小时,卡佳仍然没有找到妹妹。

终于,救援船出现了。

也就是在这时,卡佳在寻找妹妹的期间被罪犯一枪爆头。

眼看救援船来了,之前躲在悬崖下的人们纷纷跑出来,抓紧时间上船逃生。

生还者中,艾米莉赫然在列,至于她之前躲在哪里,我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知道。

卡佳至始至终都一直在找妹妹,结果最后自己死了,而妹妹却悄悄活了下来,这样的对比实在太讽刺了。

卡佳躲在悬崖下时,和同伴说过话,还曾唱过歌,可是艾米莉为了不暴露自己,没有站出来找她。

而卡佳正是为了找她,才暴露在罪犯的视线之内,因此遇难。

虽然不是艾米莉杀了卡佳,但卡佳却因她而死。

你全心全意为Ta着想,然而你在Ta心中根本不重要。

我刚开始觉得卡佳过于圣母了,都这个时候了自己逃命不好吗?为什么非要去救别人。

可是当我看到结局,我才明白,导演所讽刺的正是艾米莉这样的面对危险只顾着自己逃命的人。

正如明明有人驾驶直升机经过于特岛,可是直升机上的人们只顾着拍照,却不救他们。

我想起了《泰坦尼克号》,人人都想上船,结果把整个船都打翻了。

而杰克为了救罗丝,自己被活活冻死。

面对灾难,他不愿意苟活,把生存的机会留给爱人,这样的举动感动了无数人。

无论是《泰坦尼克号》还是《2012》,无论是《摩天楼》还是《末日崩塌》,但凡是灾难片都会有这样的桥段:一个人抢先逃命,结果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

无私谦让不一定活到最后,但抢先逃命一定死得最早。

而《于特岛7月22日》则是和以往电影完全相反,救死扶伤的卡佳最终遇难,自顾着自己逃命的艾米莉却活了下来,这就是现实的残酷。

坏人往往活得更久,因为他们为了活命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正是他的好被别人所利用,因此遭到欺骗或中伤。

但是如果再给卡佳一次机会,她也一定不会后悔,仍然会做一个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人,因为她宁愿光荣地死去,也不愿意苟活。

2008年5月13日,人民教师谭千秋的遗体被救援人员扒出来。地震中,谭千秋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而他们的谭老师却永远地去了。

2018年7月30日,贵州小伙苏威,为了拯救溺水女子,生命永远定格在20岁……

这样的新闻还有很多,好心人去救溺水/坠楼/火灾/地震受害者,他把别人救出来了,自己却牺牲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么做并不值得,为什么要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他人的错误买单?

这就是为什么卡佳会对观众说:你们永远也不会理解的。

但是,如果没有他们这样的人,这个世界会变得多么冷漠?

他们看到别人遇到危难时,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冒着生命危险舍己救人,成就了那些在天灾人祸中的感人事迹。

“挪威7.22事件”中共有77人遇难,99人受重伤,超过300人心理受到创伤。

像卡佳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正是他们舍己救人,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一个又一个生命,才使得伤亡人数减到最小。

如果每个人都像艾米莉只顾着自己逃命,遇难的人数只会更多。

“挪威7.22事件”让我想到唐山地震、汶川地震……每当有灾难降临,都有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3 ) 重复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22 July

和这部不是重复了么?一样的事件,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22 July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22 July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22 July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22 July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22 July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22 July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22 July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22 July挪威7·22爆炸枪击案 22 July

 4 ) 画蛇添足的长镜头

《于特岛》画蛇添足的长镜头。72分钟的恐怖袭击,83分钟的一镜到底,挪威人用自己的镜头呈现出他们二十一世纪最沉痛的伤口。与保罗·格林格拉斯《7月22日》重点表达国民创伤恢复期的坚毅不同,挪威导演埃里克·普派将视角对准了恐袭事件本身,镜头跟随当日岛上一位女孩,全程记录了她的痛苦经历。从镜头的一开始,女主就告诉我们“你们永远也无法理解”,大段大段的面部特写,配合一镜到底的手持拍摄,营造了出色的紧张氛围,将当时岛上少年们的恐慌、无助表达的细致入微。但作为非纪录片,这样粗糙的一镜到底终究太没有说服力而完全成为噱头。人物的迷之行为动机让全片在恐怖的氛围下失去了本身的事件冲突。虽然角度完全不同,但整体水准较比《7月22日》还是有很大差距。但敢于直视自己国家的痛点,并做到足够克制,值得赞赏。6分。ps: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把《于特岛》和《7月22日》连起来看,事先了解一下事件本身更有助于观影效果。

 5 )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于特岛7月22》再现8年前发生在挪威首都外的度假岛上的恐袭案,在众多类似题材的影片中,如《Bowling for Columbine》《让我们来说说凯文》,作者的关注都是在制造这些凶案的怪胎,讲他们的悲惨童年,绝望家境,似乎让我们相信,如果我们能理解邪恶产生的原因就可以避免邪恶的再生。挪威导演Erik Poppe将镜头对准逃生中的受难者们,在人性被黑暗遮掩下的一闪亮光。一镜到底绝不是噱头,而是最贴切地再现那惊魂魄散的追杀逃生的72分钟。枪声控制着影片节奏,绝望中不可磨灭的人性之光,为了职责,为了许诺;关于希望,关于梦想。这些要去改变世界的年轻人被世界改变了,但有些人活下来了,担起生命的重责。一部表现生命意义的感人制作。#上海百丽宫陆家嘴中心店#挪威电影周

 6 ) 不同的世界,不同得一天。

怎么说呢,感觉现在看电影越来越看的是电影所表达描写得事件,而并非电影本身了。 2021,十年之后,看到了描写2011挪威那次枪击事件(恐怖袭击)得电影。 就说一点,同样是年轻人(电影中得无名演员),真的比某国小鲜肉好太多。某国的小鲜肉哪个感这么拍,虽然也就是各种烂泥巴湿漉漉。 PS 豆瓣搜索的时候,很有意思于特岛出来了三条目录,分别是:于特岛7月22日(本片);于特岛青年以及重建于特岛。 还挺巧合,另外两部都是纪录片。 前者室无独有偶,而后者就是为了重建岛上营地儿拍摄。 不得不说,红旗下的我们,有着某种幸福。都说我们从小被政治左右,而欧洲那些青年其实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我们的视野(地域因素)同他们不同。我们小时候诉说以后梦想时,谁会说我想当省长,国家委员之类的话;但是欧洲的青年们会,他们讨论这些就跟讨论邻居家的猫猫狗狗一样自然而随意。这也便是为何欧美青年人看起来普遍要比同龄亚洲人成熟的原因之一吧。

 短评

没某“影评”红人说得那么差

9分钟前
  • .
  • 还行

或许还不如《饥饿游戏》。编造虚构人物消费真实事件受害者群体,毫无议题高度,只试图以所谓“临场感”操纵观众(而水平之差甚至不到过半就已出戏),强行还原事件时长更暴露剧作的薄弱和调度的混乱,剥去不怎么样的70分钟长镜噱头,剩下的还有什么?

11分钟前
  • Lycidas
  • 很差

杂乱的视角,失效的一镜到底。

15分钟前
  • 宇文少横
  • 较差

一直在找妹妹,结果最后自己死了,妹妹却悄悄活了下来,太讽刺了。你全心全意为Ta着想,然而你在Ta心中根本不重要。

19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相較於同年所拍"22 July" ,遜色許多。此片以紀錄片方式,運鏡雜亂暈眩,主角亦無重點瞎闖,兇手和動機也無半點著墨,更是結束的莫名其妙!遭

21分钟前
  • 蘋果臉
  • 较差

先不说把真实事件拍成饥饿游戏式娱乐类型片的道德问题,从技术层面来看太多槽点,一镜到底的摄影机视角混乱不堪,对人物和人物动机的刻画单薄空洞,像我这样对沉浸体验式一镜到底毫无抵抗力的人都不断出戏翻白眼。片头奥斯陆爆炸戏毫无用处,放在那儿更是凸显了创作者的心虚。

22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较差

虽然没犯什么不可挽回的错误,但这种没有显示出任何一方面优于纪录片形式的非纪录片确实没太大存在意义,大概就是那种压根没想好怎么拍但又一根筋一定要拍出来的电影。另外,“长镜头”和“一镜到底”就快被这些导演们玩成贬义词了。

27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柏林主竞赛补番。长镜头完成得还不错(应该还是有几个特写是接点),景别控制很细致,那么多群演很考调度能力,不少时刻比较心理化,强调沉浸感(或许拍成VR就神作了吧……),通过1:1真实时间来让观众体验枪击案中的极度恐怖的气氛(屠杀72分钟,长镜头则是83分钟左右)。不过这种环境里小哥不忘撩妹,女主又作死,还是比较成问题(剧作其实不如[维多利亚]但是气氛还是要好一些……)准备等威尼斯主竞赛资源出差不多了再补绿草那部,2018年出两部同题材影片,比稿不说,本身就是很有症候性的。

30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因为看前完全不知道这片讲的什么,导致我九十分钟被钉在椅子上呼吸困难。一镜的恐袭人物中心生存故事,连时长都遵照原型事件,看72分钟的mass shooting就像陪女主惊悚狂奔三小时,结尾我和我同学直接傻了,将事件的创伤性还原到观影体验当中,相当厉害了。

35分钟前
  • 烤芬
  • 推荐

在一个方寸小岛上发生的事件,用一镜到底的想法还是独特的。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炫技导致了剧情的单一和薄弱,远远逊于同年推出同题材的《7月22日》。后者主要聚焦在司法过程里对凶手心理的剖析,激发社会和人文思索,这才是还原这个事件较好的姿势。

36分钟前
  • 老珂
  • 还行

一镜到底并不是万金油,于故事来说,技术层面的决策直接影响了故事的完整性,而叙事角度更是被技术所拖累,又要饥饿游戏又要一镜到底炫技,自相矛盾。

38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较差

一镜到底,基于2011年奥斯陆西北于特岛青少年夏令营的枪击惨案。人物虚构,但气氛真实。持续72分钟的压抑与恐慌,颠簸的跟拍,直到结尾字幕之前观众和人物一样始终无法确定周身环境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人感受到恐惧和创伤将是这一代欧洲青少年难以治愈的伤疤。

43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结尾真漂亮,演员们的状态调整得好这还的归功于导演。

47分钟前
  • 不在过去和未来
  • 推荐

看了上海挪威电影周的于特岛 我明天就要写影评为豆瓣6.0平反!

52分钟前
  • 咿一
  • 推荐

【2018.2.20 柏林】千万不要以为你家人没了你就活不下去了,可能他们活得比你聪明多了。反传统的结尾能给一个好评(加俩星)。其他部分真的特别没劲(值俩星)。

53分钟前
  • 李九弟Jody
  • 推荐

和数百名年轻人一起在于特岛参加夏令营的Kaja关注着奥斯陆爆炸事件,却没想到将经历72分钟令人窒息的生存挣扎。根据于特岛惨案改编,人物虚构,场景单调,剧情缺乏实质。

58分钟前
  • 音画练习曲
  • 较差

保罗·格林格拉斯的《7月22日》和本片关注同一话题,但表现方法和侧重点迥异。相比前者,本片评价更加两极分化,抱怨缺乏戏剧性而乏味和赞扬影片克制与写实的声音并存,在之前对该事件前因后果有了解的观众可能更容易代入本片

1小时前
  • merleau
  • 还行

只是你营造的戏剧性不足挂齿

1小时前
  • 战将波舰金
  • 较差

跟随式镜头很有现场感

1小时前
  • 要嘛没嘛
  • 推荐

除了紧张气氛和摄影技术展示啥也没有

1小时前
  • 小米=qdmimi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