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杜先生

HD中字

主演:查理·卓别林,马迪·科雷尔,艾莉森·罗丹,罗伯特·刘易斯,安德丽·贝茨,玛莎·雷伊,阿达·梅,伊索贝尔·埃尔索姆,玛乔丽·本尼特,海伦娜·海格,玛格丽特·霍夫曼,玛丽莲·纳什,欧文·培根,埃德温·米尔斯,弗吉尼亚·布里萨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4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凡尔杜先生 剧照 NO.1凡尔杜先生 剧照 NO.2凡尔杜先生 剧照 NO.3凡尔杜先生 剧照 NO.4凡尔杜先生 剧照 NO.5凡尔杜先生 剧照 NO.6凡尔杜先生 剧照 NO.13凡尔杜先生 剧照 NO.14凡尔杜先生 剧照 NO.15凡尔杜先生 剧照 NO.16凡尔杜先生 剧照 NO.17凡尔杜先生 剧照 NO.18凡尔杜先生 剧照 NO.19凡尔杜先生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个杀猪盘+吃独户的故事

卓同志略微猥琐的小样子,

太合适演这个心怀鬼胎的男人

硬撩还得看卓别林

资深美女直呼雅蠛蝶雅蠛蝶

哈哈哈,我笑死

硬撩富太太搞杀猪盘

他每次的女演员都很贴合角色

而且每次用的女演员都不一样,

真的好美,

底层女佣有勤劳的纯真美,

女广告人有精明干练美

女领主有满足富有的美

富太太有内敛成熟美,

妓女有憨直的率性美

女骗子有社会靓丽美

真的诠释了美女的多样性

各个都很有性格

让我仍不住想起星女郎

做苦工的女孩总是脸上有煤灰,头发蓬乱

已经是卓的固定公式了

泼辣勤快充满正义感渴望摆脱贫困的洗衣女
精明干练的广告狂人凯,注意台词极致搞笑
她还会吹口哨嘲讽发泄情绪哈哈哈,心想对老娘来说性感美丽只是斩男技,搞事业才是硬道理
富有淡定的女领主,钱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数字,但我仍然相信人间有真爱,人间有真爱,哈哈
风韵犹存保养得当的富婆,再资深也忍不住下场玩一玩提升经验值
憨直率性,又心有戒备的上岸妓女(姐姐真社会人啥大风大浪阴沟翻船没见过)

看到了塑造丰满的人性,不单调

这个电影照进现实

就是香港名媛蔡天凤碎尸案

看了这个哪个独身女性还结婚啊

通常女人只谋财,男人武力值太高还害命

有钱人的亲密关系真危险

卓别林的电影就像一篇大作文,

结尾总是华章

 2 ) 笔记(2022.12.17)

故事开始时的那些场景甚至不像是舞台剧;准确地说,不像是在舞台上,而像是在实验室里拍出来的。它们散发出一种奇怪的气质(非常干燥——借用Mme. Bonheur的话——它让我口渴):每一个动作都很特别,带着大量的细节,同时又充满一种斯特劳布-于叶式与叙事本身几乎脱节的茫然。不过也许可以说,这确切地反映了人物的处境。维尔杜先生相信,世界确实处在与本质脱节的状态:因此即使他为了养家糊口而犯下罪行,这也不会令他不安。这是一种布莱希特式而非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情感。通过一连串绝不会在陀式作品中出现的喜剧元素,维尔杜先生的犯罪被表现为了一种去浪漫化的生活状态。经济危机和战争(文本中被过于紧密地串在一起)作为极具力量的道德符号构成了故事的转折点:主人公的罪行并无减轻却突然变得微不足道,即使他自己从未否认自己的卑劣,并且一旦无所牵挂实际上十分愿意去死。他并非在利用某些更大的(所谓“人性的”)罪行来为自己*开脱*;那是一种像郁达夫《沉沦》那样的浅薄象征主义,并且实际上令人反感[1];他只是指出了一种反讽。我们看到,他救助的女孩后来嫁给了军火商(这真是具有社会现实主义力量的一笔)从而顺利进入了杀人者的行列:但她仍然那么快乐,她的面孔仍然那么明亮,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汽车上那个镜头接入Café Royal中阴暗舞曲的一刻多么令人心碎……但此处微妙的辩证法在于,她正是整部电影中那个讲出进步信条的人物。我相信,这不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嘲讽,而是深沉的、热内式的乐观:虽然我们(和她一样)被时代或处境所遮蔽——我们,换句话说,无非也是杀人者——但我们(和她一样?)却在某种脱离语境之处盲目地持有一种美好的信念;而的确,恰恰是在世界的这些缝隙和脱节之处(维尔杜先生像幽灵一样游走其间)我们能够发现某些真正的反讽。只有凭借这些反讽的光亮我们也许才能够超出自己,并且领悟到某种正义的轮廓。 最后,我觉得以上这些很可能只是一种幼稚的青少年式伦理观念的表述,它抒发着某种并不值得一提(因为没有真正实践意义)的浪漫情怀。 A-/A [1] 不过,像一些黑色电影人物那样,在某种意义上他其实千方百计*想要*让自己令人反感;但只要世界仍然如此,他就不太容易成功。

 3 ) 叔本华,一般

查理卓别林_凡尔杜先生_1947

8.5

人类命运的两种极端,一边是卓别林的夏尔洛,另一边是卓别林的凡尔杜。当然,也可能是奥逊威尔斯的凡尔杜。如安德烈巴赞所说,“夏尔洛无法适应社会,而凡尔杜却适应过头了。”我们看到卓别林将主角由夏尔洛替换为凡尔杜,仿佛眼见耶稣在迦拿将水变成葡萄酒,使得这部影片成为他作者序列中最具人文关怀一部,其涉猎之广、探索之深、回味之久无论多少次重看,大概都会同样震撼。

夏尔洛是流浪汉,也是圣人。善良的人从不随顺俗流,而是自我放逐,永远是未完成品。他只代表符号,而非现实。常识在他身上始终失效,环境也永远对他不够友好,甚至令他低人一等,但他早不在五行中。常人眼里的价值对他来说无足轻重,甚至面对世界的复杂性时他也几乎无动于衷,想象力总将大事化了,只生活本身就已经让他显尽天赋。本质上,夏尔洛接近一位虚无主义代言人,所有既定的东西在他看来都仍待对抗。

反面,凡尔杜先生则是生意人,洪流中认清真相并依然留守,早就是已完成品。在片头甚至连虫子都要保护起来,却是连杀十四位女子的凶手。那些罪恶使得他表面上看起来不在乎情法或规矩,可实际上他才是最保守,最遵循社会潜理的人。他有无数个名字,因为他本就是每个人。凡尔杜隐含着一道在庸人身上都曾反照过的铁律,即倘若生命无法依靠想象力解决世上苦难,便能依靠受教育、被同化来解决。他所象征的,是社会中无数平常人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等等,我还没喝过朗姆呢。”这是凡尔杜的临刑遗言,也是人类中的大多数将迎来的命运。

夏尔洛选择这样的生活是无动机的,但凡尔杜选择生活的动机十分丰满;夏尔洛的偶然荒唐是天赋的,凡尔杜的冷酷无情却是学来的。圣人始终是受害者,庸人则始终是霸凌者。本片的另一个译名《杀人者的喜剧》非常准确,而夏尔洛是代表了“被杀者的喜剧”。

这个资本主导的秩序中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死一人是悲剧死百人是统计数字。海水可以变成汽油,黑桃尖可以代表幸运。辛苦工作者一夜将家徒四壁,投机军火商倒迈步巅峰。500股大陆石油,500股联合铜矿,100股中央碳化物,还是20点的盈利率。生活降落在他们身上,毫无任何可能性。所以他们最大的目标是成为恩底弥翁,以永葆青春。

《大佛普拉斯》里说“工商社会时间宝贵”,影片押韵出现的火车轮场景就是此番意指。凡尔杜先生忙碌出入于各个城市,号称去做生意,也就是去杀人。他欺骗家人说自己有个工作,实际的工作是要欺骗和伤害其他人家。资本动向甚嚣尘上,他飞快地数钞和翻页,不断地参考手表时间。显然这个比喻是在说此种结构的社会里,凡要兴隆自己的生意,都需杀其他人。不仅要杀其他人,还要争分夺秒地杀,朝乾夕惕地杀。最后爆发的战争,不过是对于彼此竞杀的社会景观,更宏大的比喻。凡尔杜也不是一句杀人狂能够概括的,他太过复杂、太过准确,正应当被视为一套标准社会模板。

“叔本华,一般。”台词由卓别林借拉塞妮之口讲出了夏尔洛对悲观论的嘲笑,令坐在桌子对面的欲下杀手的凡尔杜先生大吃一惊。

这个垂直轴面的镜头里,两人在画面的位置完全相衡。非常明确,这是凡尔杜先生在对镜说话。镜子里拉塞妮位置上的,便是曾经的夏尔洛。凡尔杜先生要下毒杀死的也并非眼前女子,而是那个完全相反的自我。可最后呢,镜子里那个人还是获胜了,凡尔杜无法做到这么残忍。“世界变得严酷而黑暗时,我就会想到另一个世界。”这句是全片最让我心生暖意的话。

于我个人而言,唯一的问题是在这部非典型卓别林电影中,为数不多的经典默片喜剧元素的呈现反而突兀,与安娜贝拉钓鱼、与安娜贝拉喝酒、与安娜贝拉捉迷藏这三场戏浮夸的滑稽动作成分与剧情主线存在一定的脱节,也并未对人物塑造有所帮助。但卓别林的影迷大概也不忌讳吧。

 4 ) 现代蓝胡子传奇

与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之前的作品不同,《凡尔杜先生》算得上是他的一次超越与突破。在这部电影中,他不再讲之前那种笑中带泪的流浪汉故事,而变身成现代版“蓝胡子”,依靠杀妻来改变破产的命运,甚至最后他还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用《电影手册》著名影评人安德烈•巴赞的话来说,“夏洛特被砍头了”。
严格说来,奥森•威尔斯是第一个想将法国杀妻犯亨利•德西雷•朗德吕的经历搬上银幕的人。那是在《公民凯恩》上映的三个月后,他当时就准备请卓别林来朗德吕。彼时卓别林的《大独裁者》刚获得极大成功,他也很喜欢这个点子,于是在1941年6月从威尔斯那买下了故事创作构想。在创作角色时,卓别林把英国美学家、谋杀犯托马斯•温瑞特与朗德吕相融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凡尔杜先生。
然而抛开影片来自真人真事的背景,凡尔杜先生就是卓别林当时身处混乱境地的写照。在二战期间,他因建议美国与苏联合作开辟第二战线而被FBI追查,还被告上法庭,虽然被判无罪但却被整个好莱坞孤立了。卓别林一下子从国民偶像变成了全民公敌,再加上当时他与18岁的乌娜•奥尼尔的婚姻,让他被当成一个专骗小姑娘的花花公子。
艰难的政治环境让卓别林花了七年时间才完成《凡尔杜先生》,而为了能够放开表演,甚至是先把结局拍完的,片中指摘当时社会台词“杀一个人是坏蛋,杀百万个是英雄”,也是有意为之。卓别林正是用这样一个一反他常态的角色,来向当时的美国社会环境来表达不满——因左倾观点,可惜的是,影片在美国票房大败,只收回30万美元,与上一部《大独裁者》的500万美元有天壤之别。当年卓别林在宣传《凡尔杜先生》时还特意招开了记者会,可记者们把焦点都集中他的政治倾向和私生活上,即使卓别林还专门写了篇《我的新电影》的文章,但《凡尔杜先生》依然无人问津。后来麦卡锡主义横行时,卓别林黯然离美,直到1972年奥斯卡为其颁发终身成就奖时,才重回美国。
《凡尔杜先生》在卓别林演艺生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可以与《大独裁者》相提并论,公认为是一部超前的具有思想性的喜剧杰作。

 5 ) 薄情世界里最深情的人

deleuze说“卓别林不就是想告诉我们在每个人身上都找得到一个潜在的希特勒和一个潜在的杀人魔吗?”杀一个人让你成为罪犯,杀一百万让你成为英雄,不得不说凡尔杜的伦理观很正确。相比卓别林其他电影,这一部是最邪恶的,但也是最深刻的。电影最后凡尔杜没有做一点妥协,薄情世界里最深情的人。

友邻大河马说:“多读书,让自己变得更专注、更冷酷,以蔑视同这个世界及它的庸人们和解。”深以为是。

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这个世界,而不是像电影里那个傻白甜一样最终在男性的伴侣身上得到物质满足与社会肯定,靠近结尾处凡尔杜拒绝了这种女性的帮助,他宁愿去毒害中产阶级弱智女性(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卓别林的男权色彩)。同样,电影开始之初他对这位女性的帮助(施舍)不是恶魔在某一时刻的良心发现,这是纯粹的帮助与绝对的给予,这正是凡尔杜先生的做法。

这部电影令人折服之处,就是它没有像经典好莱坞那样去处理结尾,凡尔杜毫无忏悔的走向刑场,这里有着革命者一般的信念与英雄气质,堪称好莱坞主流价值观里的一股清流。结尾虽然仓促,但却掷地有声,发人深省,尤其狱中凡尔杜与律师和神父的两段对话。小时候课本里教导我们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时,是《钢铁是怎样炼成里》那两句经典的台词: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长大了,也许凡尔杜先生才是我们真正的人生导师:

凡尔杜:神父,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神父:不,孩子,我希望拯救你,尽我所能。我来是希望你能和上帝和睦相处。

凡尔杜:我和上帝一直是和睦相处的,和我冲突的对象是人。

神父:你需要为你的罪恶忏悔吗?

凡尔杜:谁又知道什么是罪恶呢?生为从天堂里掉落的上帝的天使,谁又知道它的使命是什么呢?不管怎么样?那还需要你干什么?

神父:孩子,我所做的事情就是用我微薄的方式来拯救一个在悲痛中失落的灵魂。……愿上帝宽恕你的灵魂。

凡尔杜:为什么不呢?不管怎么样,我的灵魂本来就是上帝的。

齐泽克说电影里的人都经历两次死亡,一次是肉体性死亡,一次是符号性死亡。作为肉体的凡尔杜先生走向刑场,作为符号的凡尔杜进而得以永生。(略煽情)

 6 ) 那些战争、冲突,杀人如麻的人反倒是英雄

《凡尔杜先生》是卓别林执导,1947年上映的影片。这部片子让我真正的感受到卓别林的伟大之处。伟大的电影人,伟大的影片,是不受时间局限的。哪怕现今电影技术如此发达,但依然掩盖不了《凡尔杜先生》的光辉,甚至很多很多片子远远不如它。在我写影评前,查资料发现,这部电影的编剧是卓别林和奥逊威尔斯共同创作。看见这两人的名字,这部片子能那么优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奥逊威尔斯也是一个电影天才,他执导的《公民凯恩》同样是电影史上伟大的电影之一。

我认为,一部电影能称得上伟大,不在于技巧,技巧是锦上添花,更为重要的是电影本身的格局,它想传达出的内容和思想。这就跟文学是一样的,文字干干净净,用不着什么绚丽的技巧。文字上如果技巧太繁,让人眼花缭乱,那就变成了一个唬人的东西,为了掩盖内容的空洞。而伟大的文学,都是通过它的思想,或者说作者的格局立足的,比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电影也是如此,《凡尔杜先生》就是这样。我在观看的过程中,就已被卓别林对社会的思考、对人性的关怀所折服,禁不住感叹,卓别林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电影人。也深感自己以前的孤陋寡闻,只看到卓别林荒诞的喜剧表演。而在这部电影里,卓别林以严肃的表演方式向我彰显了大师之所以为大师的原因。

影片背景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曾在银行工作三十年的凡尔杜首当其冲被辞退,他对社会感到了绝望,为了养家糊口,他盯上了那些有钱的寡妇,追求她们然后再杀了她们,那些财产用来养家和投资。他像一个无情的猎人,在无情冷酷的社会中寻觅着一个又一个的猎物。但凡尔杜又不是无情的,他爱他残疾的妻子和儿子。而在他的心底其实也是善良的,哪怕他成了冷血杀手,但对人性中的善美和真情并没有完全泯灭,这体现在他和那位小姑娘的友谊中,他同情她,宽慰她,给予她帮助,甚至让开始绝望的小姑娘又重燃了生活的希望,这点是多么的讽刺,因为凡尔杜自己是多么的绝望。也因为他们是一类人,对爱情的忠贞,对人性善良的追求,被现实的迫害,种种经历都让他们惺惺相惜,他们互相明白对方。所以最后凡尔杜被判死刑,得知凡尔杜真实身份的小姑娘仍然感到难过。在那个吃人的社会里,这份友情既让人心酸又让人看到希望。小姑娘从认识了凡尔杜之后开始走运,她没有经历凡尔杜所经历的那些黑暗,没有趟过地狱,她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依然秉持着本性,她代笔的是凡尔杜他们的希望。

但凡尔杜是不幸的,是那个社会造出的悲剧,这样的悲剧成千上万,凡尔杜只是更为极端。影片表现出社会对无力的小百姓的压迫,无论是国家经济危机,还是政客们爆发的政治动乱,老百姓们就像待宰的羔羊,让吃人的社会随意宰割。而作为小职员的凡尔杜,他开始以暴制暴的方式作出反抗。在影片最后,凡尔杜的一席话让人反思,他说,我们的历史都是杀人的历史,那些战争、冲突,杀人如麻的人反倒是英雄。杀人越多,越没有罪。这席话在《罪与罚》中同样出现过,无论是卓别林,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伟大的人们都在追索着爱,都在反思着所谓的战争和狭义的英雄。当我们跳脱出狭隘的民族和国家,站在人类的高度上思索时,就会发现,很多我们赞美的“英雄”,都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屠杀另一个国家、另一个民族。我曾在作家雪漠的一篇文章中读到这段话:

“无论什么样的生命,我们都应该尊重,都应该敬畏,无论你带着什么样的理由,去剥夺另外一个人生命的时候,这个行为本身就是罪恶。因为你的理由会由于你的宗教哲学、人生哲学,以及国家的教育变化出不同的花样,可以制造出不同“正义”的理由和借口。日本人有日本“正义”理由和借口来屠杀中国人,可以编造出很多谎言,让每一个日本人以比赛屠杀中国人为荣;但中国人也会有这样的理由和借口去屠杀日本人;美国人也可以变幻出这样“正义”的理由和借口去屠杀伊拉克人。”

“每一个政治家有不同的理由,每一个人有不同的谎言。我们老百姓没有这种智慧辨别这种谎言的时候,我们必须有一种理念和文化:杀人是罪恶,人类不应该杀人。无论什么理由杀人都是罪恶的。”

或许也会有人说,如果面对着残暴者,难道就放任不管吗?雪漠同样作出了回答:

“有一年,西部出了一个暴君,屠杀了大量的佛教徒,造下了无数的罪恶。有一个非常勇敢的英雄僧人,他化装来到这个暴君前,一箭射死了他,然后僧人逃走了。僧人当然拯救了很多无辜的人,但西部有这样一种文化理念:杀人是有罪的,无论你杀的是暴君也好,什么也罢,他这个杀人的行为本身是有罪的。后来,他一直没有资格给别人授戒。当别人请他授戒时,他说自己没有资格授戒,因为他已经杀过人了。所以,无论杀的是暴君也罢,什么也罢,杀人这个行为本身就犯戒了。”

我们可以有惩治的行为,但我们讴歌的不能是暴力的文化,文化应始终高于行为。

而这部影片,凡尔杜以一个反面的例子告诉了世界,在讴歌暴力的文化下会诞生出怎样的冷血杀手。这部片子伟大就在于卓别林把影片上升到人类的高度,而且他传达出来的内容仍然适用于今天。我认为,这才是一个电影人真正该做的事情。让电影成为一种力量。

 短评

杀一个人是罪犯,杀一百万人是英雄。 谁来控诉那些为一己之利而直接间接伤害无数人的资本家, 商人? 为了生活得赚钱, 想赚大钱,就得“杀人”。

6分钟前
  • 一字
  • 力荐

在萧条年代为了真正的妻儿用哄骗诱杀有钱老女人的方式生存,轻松无忧的面孔下,藏的是悲观冷漠的心,毫不犹豫的向“妻子们”下黑手,却对同病相怜的女犯伸出援手。凡尔杜是社会变革的牺牲品和产物,生无所恋,死无所惧。片子再精炼些会更完美,向Orson Welles致敬,真是位生不逢时的天才。

10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卓别林的片子看的太少了,今天看了《淘金记》和《凡尔杜先生》,丰富又深刻。我已经把他放置在伍迪艾伦,斯皮尔伯格,科波拉之上,可以跟奥威尔、黑泽明、伯格曼、大卫林恩在第一等级里面了。

13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活着有什么好的?女孩:太多了,春天的早晨,夏天的夜晚,音乐,艺术,爱情.... 就这么一个段落,又差点老泪了。相比之下,结尾的控诉确实指向性太明确了,没有那种可回味可反省可自清的余地。

16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凡尔杜先生 Monsieur Verdoux (1947):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28561 —— 最近按上映时间顺序补看「查理·卓别林」的作品,终于因此看了这部迟迟未观影的《凡尔杜先生》。依然习惯看片前没怎么了解影片的内容,没想到讲述的竟然是一个“谋财骗情害命”的故事(编剧一栏看到「奥逊·威尔斯」的名字惊喜一下),让我联想到现代网络世界的“杀猪盘”。剧情于我属于渐入佳境型,风格有些「希区柯克」式犯罪与「卓别林」式喜剧融合之感。…… 凡尔杜:…作为一个大屠杀凶手,这个世界没有怂恿吗?它有没有为大规模屠杀制造毁灭性的武器?它有没有将无辜的妇女和儿童炸得粉身碎骨,而且还做得很科学。同样作为一个大屠杀凶手,相比之下我只是业务水平。…… P.S.:又见“人物台词翻译成中字 可影片画面里与情节相关的外文都没翻译”的情况。

2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不知这是不是卓别林最黑暗的一部电影,虽然仍旧有他招牌的默片式表演,也有搞笑的配角阿姨,但这部二战刚结束后的电影充斥着他对当时社会绝望的控诉,承担杀人罪责的永远都是单独的人。竟是真实故事改编,编剧还有奥森威尔斯...

23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杀人者诛,杀万人者侯”“法律专抓小的”,七十年前的电影中,反映的正是当前社会的现状,不禁想起那个为了给妻子治病伪造单据而入狱的丈夫。凡尔杜一定很爱他的妻子,所以听见年轻女孩说可以为了自己所爱的丈夫而杀人的时候,才会放过她吧,所谓“于我心有戚戚焉”

25分钟前
  • 殘荷聽雨聲
  • 力荐

非常好看。从理论上说,个体的善恶判断其实不能作为时代伦理的标准,凡尔杜对“资本家遗孀”的杀戮不是正义的,更不能与纳粹的战争两相对照,这只是弱者的伦理,一旦放大会灾害无穷。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卓别林的深情与演技,以及电影对人间非正义状态的表现。

30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一个辛辛苦苦30年的小职员失业后,为辛辛苦苦维持家庭,又去辛辛苦苦奔波各地骗取女人欢心钱财,既悲伤又荒诞,究竟谁是真凶;后半部有些流于说教,不过也算点题了。

3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亨利·元宵模子·套路狂魔·点钞机器·凡尔杜;威尔斯式悲剧+卓别林式戏谑;看了一个小时还在纳闷这是要玩黑色?后一个小时那位熟悉的卓别林又回来了;一个骗子,会被一个傻子感动吗?;“在你的哲学腐蚀我之前,快点儿离开吧”;“杀一个人,你是罪犯;杀一百万,你就成了英雄”,这台词太威尔斯了

37分钟前
  • 发不沾霓
  • 推荐

本片是在美国电影界“驱逐异端”运动甚嚣张之际,卓别林正遭受攻击之时,他沉默了七年后拍摄的影片。片子的剧本由奥森·威尔斯根据法国的真实人物和事件改编而成,并准备亲自导演。在开拍的前几天,卓别林突然变卦,将威尔斯踢出剧组。随后拿过剧本改了几个情节,把威尔斯的名字也从编剧上面划掉了。

42分钟前
  • stknight
  • 力荐

deleuze说“卓别林不就是想告诉我们在每个人身上都找得到一个潜在的希特勒和一个潜在的杀人魔吗?”杀一个人让你成为罪犯,杀一百万让你成为英雄,不得不说凡尔杜的伦理观很正确。相比卓别林其他电影,这一部是最邪恶的,但也是最深刻的。电影最后凡尔杜没有做一点妥协,薄情世界里最深情的人。

47分钟前
  • Eco
  • 力荐

批判力度极强,角度刁钻,某种程度上比大独裁者还要好一些。卓别林最好的有声片之一,凡尔杜是夏尔洛的黑暗面。邱岳峰神级配音!

52分钟前
  • 王写写
  • 力荐

卓别林通过凡尔杜消灭了夏尔洛.

57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大情节不错,执行上太粗暴了,各个转承起合都不够圆润,尤其结尾的提升,在人物性格而言太过牵强。然而考虑到创作年代还是要为影片的意识形态加一星。

5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嘴甜哄寡妇,海水变汽油;数钱无影手,买房炒股票。小忽悠见大忽悠,杀人者诛万人王。

1小时前
  • 丁一
  • 还行

当你被现实折虐得彷徨/脱力/凌乱/抓狂时,欢迎观看《淘金记》、《城市之光》,或是《凡尔杜先生》,必有一款适合你!【10】

1小时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Wars, conflict - it's all business. One murder makes a villain; millions, a hero. Numbers sanctify, my good fellow!"

1小时前
  • HurryShit
  • 还行

“杀一个人是坏蛋,杀数百万是英雄。数量决定神圣与否”一部发人省醒的黑色经典。看到的不止是卓别林高超的表演和导演才能,更应看到他的不畏强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小时前
  • 24格
  • 力荐

別人總問我白羊座有甚麼好。點答好,其實或者真的沒甚麼好。有人說,我們喜歡白羊從來不為他們的好,只為著他們的不好。我覺得所言甚是,看《華度先生》就會明白。

1小时前
  • 何倩彤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