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2011

完结

主演:黄志忠,张丰毅,柯蓝,李玥,刘小宁,谭凯,岳红,徐永革,李欣凌,柯志凌,大冢匡将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中国远征军2011 剧照 NO.1中国远征军2011 剧照 NO.2中国远征军2011 剧照 NO.3中国远征军2011 剧照 NO.4中国远征军2011 剧照 NO.5中国远征军2011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中国远征军2011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讲述的是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中、美、英结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中国远征军上校韩绍功和谢孝彰同赴缅甸作战,先后经历了中、英联军缅北大溃败、经历了戴安澜等我军将士的重大牺牲,也经历了中国远征军反攻缅北和滇西的伟大胜利。该剧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太平洋战场上的中、缅、印战区为背景,以韩家三代人的命运为主线,将国际战场、中国大后方、敌占区和国共两党的抗战壮举联为一体,再现了国共两党团结抵御外侮的全民抗战的壮丽图景。爱情力学理查德·哈蒙德:看不见的世界茉莉·梦妮与神奇的催眠书恭喜我的前任小人物大英雄立春迪士尼童话婚礼蓝白红之红萨勒姆的女巫最漫长的第三次约会第一季无声歌手我的错误拳霸狙魔女杰第二季异世浮生2019我们的勇气 未满都市皇室风流史大汉风之运筹帷幄布洛克岛秘音梦之网曼德拉(国语版)寻求正义数码宝贝6:合体战争欲罢不能第二季捍卫机密国语不要离开我中转停留热血教师三个火枪手(2017)破晓2015冒牌的伯爵雪山猎人遥远星际:和平使者之战夺命惊吓致命弯道4:血腥起源马达加斯加(粤语版)永无止境杀掉那个爱尔兰人请叫我英雄2015辛普森一家第三十季龙咁威2

 长篇影评

 1 ) 远征将士,谁能忘记!

       说实在话,最初源于对远征军的关注是因为《父亲的战场》。在去年毕业的时候买了这本书,一直没有去看,今年年假旅游时候带的就是这本书,那天晚上在明堂青旅就着灯光看了一个序章,完全被震撼了。这段中国军队的无比光荣历史,被某些所谓的原因有意无意的差点从我们所认识的伟大的抗战历史上抹去了,这是一段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们感到骄傲为之自豪的历史,鲜为人知的现状,这可不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胆怯的悲哀呢?
       这是一部让我期待已久的电视剧,虽然很多评论都说这部电视剧其实拍得很没有水准,比如枪械方面,冲锋方面等等,当然我不是一个地道的军迷,所以在那些枪械方面我其实也看不出多少的漏洞与比较败笔的装备穿越。我只是觉得这段历史被这样拍的有点出离它本来的面目了,一种以救世主的姿态来解释远征军的传奇,一个虚构的人物来突出这种传奇,掺和了太多我们所理想化的情愫,显然对于完整表现这段历史有些许不利。当然,我想编剧应该考虑到了现在我们这些人的普遍口味,在这种缺少救世主的年代,我们更喜欢看到的就是那些可以理解为有决定性作用的人物一次次的出现在我们眼前,不管虚拟与否,举足轻重。当然,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增加深入了解远征军不可或缺的一种兴致盎然。
       讲到于邦战役时候,已经凌晨我却一点睡意也无,看来我也是以一种不能免俗的救世主心态去看这部片了。那些我们现在不曾遇见过的生死之交,让人铭记,大秦的悲情牺牲,让人胸口堵得难受,我们的感情都不单一,能体会到这种失去生死战友的那种出离悲伤的无力感。但是,最悲哀的却不止这些,“在风云动荡的年代,以血报国的战死者们最终却没有光荣起来。”希望这不会是“最终”!

 2 ) 没有那么差

这部剧算是差强人意吧。后面场面确实有些粗制滥造。三星给埋在异国他乡的忠魂,一星给编剧导演演员及所有的工作人员。 这段历史不该被埋没,我也常看到大多数人都拿这部剧和团长比,说实话,我是爱团长胜于远征军,但是中国远征军也不像评论里那么差。 同古会战,野人山撤退,蓝姆迦集训,密支那战役,甚至于只言片语提到的豫湘桂大溃败都有提及。我始终觉得它有它的闪光之处。 我常把它和团长结合看,相对微观和相对宏观的展现方式。 也可能是我历史不好,团长第一遍我根本就没搞懂时间线,后来自己查资料才看懂(太笨辽。。。)。看了这部剧突然间豁然开朗了。从缅甸撤退到第二次入缅……所以我对这部剧是持有欣赏的态度的。毕竟关于远征军的电视剧不算多,不是优品,这趁得上合格,所以想看的不要打退堂鼓啊。

最后要说的是罗星的爱情,好多人对加这一段感情戏直呼尴尬。我倒是很喜欢这段故事。虽然她与韩绍功并无结果,就像妹妹说的那样,他是一个既宿命又悲情的男人。

“祈求上帝给子弹都装上天使般的眼睛

让它不要伤害到你,不要伤害到你的同伴兄弟”

好可爱善良的女孩!这该是多少战火纷飞的战士心里人儿的缩影。

 3 ) 剧情最成功的是谢效彰

挺好的题材,编的不够好,是顾及审核的需要,一定要加入些什么,韩绍英想干什么,远征军指挥部那里她似乎要得到什么。
谢这个人物最好的地方就是友情在心中很重,时刻不忘。不坑朋友,不害朋友。而且还算是正直,坦荡。直接告诉自己兄弟自己加入了军统。这些都是正直,坦荡。人物很好。
这部剧就有点差了,很多地方不够严谨,有的剧情没有什么必要。

 4 ) 历历在目又泪目

2020年12月为了国殇墓园专门去了腾冲,疫情期间还需要预约,去了三天国殇墓园包括12.13国家公祭日当天。后来自驾走了一段滇缅公路,从腾冲出发经过松山战场、滇缅公路、老虎嘴、惠通桥、707界碑,经过限速20左手塌方右手悬崖的旧滇缅公路,每隔不到五百米就是一个连续急转弯,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到达707界碑。

回来后专门找了这部剧来看,虽然跟史实有些出入(比如强化了共党的作用),部分情节有明显的模式化,但作为普及片还是要给五星。

松山战场

惠通桥

1.国军两次入缅,实际情况只会更惨烈

军事重地松山,在战时几乎整座山都被日军挖空了,里面全是弹药和足够两年的补给(现场军人解说语)。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腊勐乡的松山,历时95天,每天都冲锋,都死很多人。山头不大,现在是松山战役纪念馆,满是坑道。我去的时候没什么人,跳下坑道顺着一直走(不要学我),可以直面感受到国军的猫耳洞,仰攻多么多么难,国军的坑道多么劣势,面对日军上下六层的堡垒如何被压着打。而且武器还不占优势,体力也不占优势,日军拼刺刀技术在当时是明显优于国军的。就是拼命,一条命一条命地拼,一个团一个团地去拼。

松山有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山坡,插个牌子写着“肉搏山”,

“……过后清理战场,敌我双方缠斗撕咬,死在一起的士兵就有62对,阵地上被咬掉的耳朵、被抠出的眼珠和被扯出的肠子随处可见,除了尸体还是尸体,后人将此山头改名为‘肉搏山’”。

肉搏山

当年这里有62具敌我抱着缠打撕咬尸首难分的尸体,看着那个山坡眼泪立刻就下来了,小日本王八蛋!剧里有这个情节,实际情况是打完仗后是腾冲百姓去收尸的,目睹了这一幕记录了下来。

建议去实地的人去坑道里待一会,想想当时的战况,战争的残酷会瞬间奔袭而来躲都躲不开。腾冲市内的来凤山也是遍布坑道的战场遗址,最近的坑道距离来凤寺只有三十米,不能更多了,就打了几百上千条人命。

2.很多人猎奇的野人山

滇西抗战博物馆(国殇墓园内)对野人山也比较客观的描述,它没什么神秘的,就是一座有瘴气、有毒虫、无食物、有猎人族存在的环境恶劣的丛林。猎人族是主要是克钦人,现在没有了,博物馆里有克钦族的一些日用品展示,还有说明了他们有猎人头的风俗。后来美军修路也修到了野人山,博物馆里有照片。

杜聿明带了四万人进山送死,这不是天灾,完完全全是人祸。老蒋和杜聿明这个锅背得实实的。之前看到有史料里为杜聿明开脱,说他是老蒋的嫡系,必须要完全听蒋的话,老蒋让他回国就得回国。军队不是私人团伙,杜聿明如果把军队带到印度整修完毕再回来给蒋打仗,跟队伍都死在野人山里这两个选项让老蒋选,你觉得蒋会选哪个?对未来情况的判断失误,就是将领的死刑。杜聿明就应该上军事法庭!

3.滇缅公路

电视剧里对这块描述不多,其实整个战役都是围绕整条公路展开。当年也是云南集全省妇孺之力修建的石子公路。为什么是妇孺呢?因为男人都去前线打仗了。现有的图片上好多背着婴儿的妇女,七八岁的幼童在那里敲石头,如果你觉得难以置信,那再想想松山战役里13岁的娃娃兵吧!

石子路当年号称“搓板路”,开起来就像行驶在搓衣板上那般颠簸,噪音极大。现在的汽车抗震都做得很好了,还是限速20不能开快,想想当年的卡车吧,还有随之奋斗的南洋机工。现在滇缅公路在国内仍存,国家在部分危险的地方拓宽了道路,就是往山里多砸点空间出来,面对悬崖那侧建个混凝土路挡。很多地方现在还是有塌方,开车要小心。

4.埋着远征军的国殇墓园

现存三千多墓碑,是腾冲百姓在文革中一块块保存下来的。当年的国军尸体限于条件是一起焚烧的,然后按照人名分成八千多份,每个墓碑里埋一份骨灰。有的墓碑上还有后人祭祀的痕迹,插个太阳灯的莲花,不舍昼夜在诵经超度。

在墓园里看到一个花圈,是一位已百岁尚健在的老兵献上的,给他的军长及兄弟们。老兵尚在,心有安慰,希望他过得平安健康。

国殇墓园

安息!

 5 ) 没有脱离老框架

我觉得拍的不咋地,至少从一开头看是这样,跟国内军旅题材差不多的套路,上来就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美女跑到军队里,我一看就喷血了,这简直是国内军类题材必用的低俗路数,我说咱不能改一改么?
再者那些扮演士兵的群众演员严重龙套,战斗场面失真严重,是CG技术大场面制作都有限制,但是学学《团长》里德表演细节好不好,《团长》里面的日本兵不管是服装细节还是演员的细微动作就让人感觉很贴近真实,单兵战术动作让人感觉更像个军人,而《远征军》里面让人感觉是群没怎么训练过的土匪下山了。。。一下就脱离了那个剧情该渲染出的历史氛围。。
技术上和国外影视作品比有差距那没办法,可是剧情和表演还是太老一套了,没体现出地方台的优势啊,地方台的优势就是没那么主旋律,没那么样板的啊~
至于道具渲染之类的,有人说的3D制作的飞机问题,水品限制,虽然有点假,但是看着还凑合。
开头出现了一辆貌似是英军坦克的镜头,从形制上看感觉至少制作组在道具真实感上做了研究,其他怎么样还要往后看剧集的整体了。相信不久各大军坛就会有军迷做相应的讨论。
配乐就不说什么了,没任何感觉。。开头的配音旁白更让我想上去给这片子掸掸灰扯扯蜘蛛网。。
总之感觉评为三星和三星半没什么不对的,这里面已经包含了鼓励的成分了~高要求下这帮国内的臭编剧导演们才能进步~

 6 ) 战魂•军魂•国魂——观《中国远征军》有感(一)

一样的是这悠久的年代的风,
一样的是从这倾圮的屋檐下散开的无尽的呻吟和寒冷,
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
它吹过了荒芜的沼泽,芦苇和虫鸣。
当我走过,站在路上踟蹰,
我踟蹰着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
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
等待着,我们无言的痛苦是太多了,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然而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摘自穆旦《赞美》

1

春暖花开的季节,云南丽江、大理、瑞丽、腾冲,风景如画,游人如织。游客们在饱览这旖旎的西南边陲风光时,几乎没有谁会想到,逾一个甲子以前,为了从日本人手中夺回这片美丽而丰饶的土地,数万国军的年轻生命埋葬于此,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大多数国人的记忆中,那些理应铭刻于心的悲壮历史,不仅是被遗忘,而是全然的懵懂无知。而今,我们终于有勇气跳出意识形态的桎梏,打破兄弟阋墙的藩篱,去正视历史,尊重历史,还原历史,也许掀开的仅是冰山一角,但无论如何,那都是一段值得我们去回望与深思的铁血岁月!

时光回溯到二十世纪40年代初,中华大地在日寇的铁蹄践踏下,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百余年帝国列强的入侵,使我们古老的民族背负上屈辱、沉重的烙印,深陷于内忧外患的苦海中。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在东南亚势如破竹,继侵占香港、越南后,兵锋直指缅甸。当时,自云南昆明至缅甸腊戍的滇缅公路,是中国与西方国家连接的唯一枢纽,80%的战略物资和民用物资通过这里从西方运抵国内,被称作中国抗战的“输血管”。如被日军切断,中华民族的命运将更加岌岌可危。

《中国远征军》所展示的,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国民党主席蒋介石先后派出40万国民革命军远赴缅甸,联同英美盟军对日艰苦作战的全貌。它以严谨、客观、艺术的创作手法,再现了1941年底至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从首次溃败到二次反攻的征战史实,是一部充满硝烟与炮火、侵略与反侵略、牺牲与大义、责任与信念的全景史诗剧,是一幅波澜壮阔、跌宕悲壮的长篇历史画卷。该剧既生动展现了远征军挥师出境、同古保卫战、仁安羌解围、野人山大撤退、印度兰姆伽整军、于邦歼敌、密支那攻坚战、缅北反攻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战役,也部分还原了戴安澜、孙立人、杜聿明、史迪威等远征军抗日名将的真实事迹,还栩栩描绘了战时陪都重庆的夜夜笙歌和结党营私,沦陷边镇腾冲人民的悲惨遭遇与不屈抗争,以及英美联军立体复杂的众生相。

这部剧,有着一种平实、包容、博大的气度,却不刻板僵硬,而是把宏大与细腻、理智与情感、颂扬与批判有机地融为一体,既有很强的故事性、可视性,又不失历史厚重感。从中可以看出,主创人员的认真态度和良苦用心,更能体会到,一份难能可贵的诚意。我们的电视荧屏,不再总是充斥着戏说、穿越、矫揉造作、粗制滥造的剧集,终究,还奉献了如此优秀的艺术精品。正如该剧导演所说:“这是一部具有沉重历史使命感的电视剧。”观看的过程中,我多次泪眼模糊,一幅幅画面就此镌刻进了记忆深处。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中国远征军》里许多残酷的战争场景,令人不忍卒看。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呼啸而来的炮弹,密如雨下的子弹,前仆后继又不断倒下的士兵,战壕内外,尸横遍野;残垣废墟间,散落着血肉模糊的断胳膊断腿……坐在电视机前,仿佛可以闻得到激战后残留的硝烟味道。起初,我看得惊心动魄,晚间几乎难以入睡。可在读过章东磐著的《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一书后,方才知道,原来真实的战况远比电视剧所展现的,更为惨烈。远征军在滇西反攻时,海拔3200米、险如剃刀的高黎贡山脊,是全世界绝死厮杀的战场之巅,战后从山上流下来的不是水,而是浩荡的人血,延绵十数公里,汇进汹涌的怒江。而为了争夺1100公里长的滇缅公路,有超过40万、至少6个国家的军人阵亡在与它直接有关的战场上,再加上两倍于此的中缅两国死难平民,这条蜿蜒的山路平均每一米就是一条人命,触目惊心。

——侵略战争,是人类永远的噩梦!
 
——昔日那些为了捍卫家园而献身疆场的勇士们,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2

《中国远征军》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全方位刻画了一大批国民党军官将士的形象,用历史真实人物戴安澜、孙立人等的传奇事迹,来展示上层将领的风骨风貌;以虚构的男主角韩绍功及其伙伴谢孝彰富有戏剧性的征战经历,来塑造这场战争的中坚力量——信奉中国传统礼义信念的典型军人;选取了一大批个性迥异的配角人物,来表现下层士兵的各个侧面,笔墨不多,却个个鲜活生动。剧中,通过男一号韩绍功之口,淡然而坚定地说出两个词:忠贞与责任,想必这是全体远征军群像的“魂”。

其中,并非主角的戴安澜将军与孙立人将军尤为形神兼备,让人不由得心驰神往,翻史观剧,一同追忆他们戎马倥偬的生涯。

抗日名将戴安澜毕业于黄埔军校,历经北伐战争、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昆仑关大捷等,身为蒋介石嫡系部队第五军200师(当时中国陆军唯一的机械化师)师长,他文韬武略,战绩卓越,人称“海鸥将军”。远征军开赴缅甸时,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先头部队入缅,他即兴赋诗:“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夷岛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策马扬鞭走八荒,远征大业迈秦皇。誓澄宇宙安黎庶,手挽长弓射夕阳。”何等的豪情万丈!他还为远征军创作了军歌。在同古保卫战和收复棠吉战役中,他率部奋战,以少胜多,但由于中美英盟军高层矛盾和多头指挥,导致第一次入缅作战溃败。后第五军被迫撤退野人山,200师又担负后卫掩护的重任,为保护主力突围,戴安澜部遭日军重兵伏击,全师伤亡惨重,他本人不幸中弹,后壮烈牺牲,以身殉国,年仅38岁。

特意查了一下,本剧饰演戴安澜将军的是不甚熟悉的演员徐永革,他出色演绎了这位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熏陶,集忠诚、仁义、睿智、儒雅、英武于一身的儒将,如炬的双目闪动着时而果决、时而隐忍的光芒。同仰玉一样,欣赏他的才华横溢,钦佩他的用兵如神,仰慕他的人格魅力,同时,也为他明知不可为却慷慨赴死的悲壮情怀而忧伤。戴安澜的戏份不多,只出现在前半部,可他用自己马革裹尸、舍生取义的践行,撑起了远征军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脊梁。剧中感人至深的细节俯拾皆是:同古血战时,他立下“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各团按番号顺序代之”的遗书;败走野人山前,有人劝他此途凶险不如抗旨,他毅然回答:“安澜不舍弃部下,也不舍弃长官!”;而茅邦离世的情景是最心酸也最感人的(这一段因不符史实而被戴家后辈指摘,我认为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升华),在日军追击和战火交织的空隙,小村庄呈现出难得的片刻宁静,袅袅炊烟腾腾升起,安澜将军面容安详,远眺北方,缓缓地说:“我最喜欢看弟兄们埋锅造饭宿营的样子,像一个家。”一代将星陨落。——七十年岁月呼啸而逝,尽管世事沧海桑田,可那份生死无惧的侠骨深情,那份革命浪漫主义的悲怆,抚之,依然令人荡气回肠。

孙立人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和美国弗吉尼亚军校(与西点军校齐名),他通晓英语,有勇有谋,是二战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最为器重的中国军官。初征缅甸,他率新38师在解围仁安羌一役中,营救七千余英军和记者、传教士,一战成名。他坚拒军长杜聿明撤退野人山的指令,率部西撤印度,会同新22师一起在兰姆伽接受美式装备整军,为后来的绝地反击打下了基石。后二次入缅,他成功指挥了于邦战役、胡康河谷反攻等,联手史迪威打通中印公路,战功彪炳,是史上歼灭日军最多的军级将领。孙立人将军个性鲜明,嫉恶如仇,留在史册上最浓墨重彩也备受争议的是“杀降”事件,他令部下活埋了缅甸会战中投降的1200名曾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士兵及军官。而他与杜聿明在军事策略上的分歧,也为其后半生被台湾当局软禁33年埋下了悲剧的伏笔。

孙立人的戏份主要贯穿于剧的后半部,可以说他是组建中印军基地的灵魂人物,回顾历史,如果没有他对史迪威将军的契合响应,远征军再度出征并最终夺取胜利之路是难以想象的(个人观点)。看过孙立人将军的自题词像片,面容坚毅,英姿威武,特别是一手遒劲的好书法教人叹服。忽然有些恍惚,觉得著名演员张丰毅与孙将军真的很像,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军人专业户”张丰毅,举手投足间,将一位受西方现代军事理论和自由民主思想浸润、傲视群雄、胆识过人、敢作敢为的杰出将领,演绎得贴切到位,但张的身上,似乎缺少了一点想象中留美将军所应具有的洒脱、儒雅的洋味儿,英语讲得也不够纯熟。剧中有这样一段对话让我印象深刻,孙立人公然违令,要带军撤走印度。杜聿明警告他去印度会沦为英美雇佣兵,让中国军人受辱。此时,孙立人掷地有声:“军人的尊严在自己心里,别人是拿不走的。”如果说看至一半时,我完全被戴安澜将军的悲情所感染;那么后来,孙立人将军这种不盲目愚忠、审时度势、进退有据的现代军人风格则更为我欣赏。

史海钩沉,多少峥嵘岁月的荣哀,早已尘埃落定。两位将军,不同的处世哲学、性格气质和作战特点,但相同的是,卓尔不群的才华、执着顽强的斗志和忠诚报国的信仰。他们,以不同的行为方式,尽到了对祖国、对人民、对部下最无私无畏的职责!巧的是,戴安澜与孙立人同为安徽籍,这当属全体安徽人的骄傲与荣光。事实上,远征军中功勋卓著的将领很多,如新22师师长廖耀湘、198师师长叶佩高、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第六军军长黄杰等,都在缅北和滇西抗战中名垂史册。


3

虚构的韩绍功是《中国远征军》全剧的主角,他出生在边陲重镇腾冲的书香世家,国难当头,他弃笔从戎,驰骋在中缅印疆场上,先后追随戴安澜和孙立人,在200师和新38师任团长(期间曾因犯错屡被降级),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征战生涯与两位将军的真实经历巧妙穿插在一起,也与中国军队两次入缅作战的重心转移相匹配,是一种源于史实的艺术再创作,增加了剧情的跌宕起伏和紧凑性,也使故事的时代背景和人生质感更加丰富,由此可以体会编导们的苦心。

韩绍功如同整部剧的蛛网核心,继而把触角延伸至他的家人、朋友、恋人、上级、下属,通过人物相互间复杂的情感、依存、冲突、矛盾等关系网络,逐层推进地演绎,来全面展现那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其中,韩家三兄妹韩绍功、韩绍英、韩绍臣,分别代表着抗日救国的三条线,韩绍功呈现的是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主线;其妹韩绍英作为《新华日报》记者,侧面展现了重庆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同时期我党的抗日作为;其弟韩绍臣应取材于腾冲当地的名医张德辉(在《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中,我看到一段简略的叙述,张德辉沦陷时期曾为日本人提供过医疗服务,暗地里帮助抗日老县长张问德,与剧中形象颇吻合)。

与一位同样喜爱看此剧的同事聊天时,她议论道:韩绍功实在是太完美了!——演员黄志忠很好地诠释了一个基于中国传统文化道德和审美价值观,具有忠、孝、悌、信、恕的铁血男儿。他智勇双全,在战场上屡建奇功,具有出色的军事天赋;他重情重义,对军中弟兄情同手足,甚至因不忍手刃同袍而私放逃兵;他胸襟坦荡,牺牲为民族、战死为国家是他始终恪守的信条。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一个有宿命感的的军人。”而如此的完美并未使我们产生虚假感和距离感,韩绍功不仅让剧中的女主人公何玉姝、罗星深深爱慕,生死相随,也悄然走进了许多观众的内心。现实中丑陋、虚伪的现象我们已听得太多了,自私、狭隘的男人见得亦不少,且让这样完美的形象寄存于我们的心海深处,收获一些安慰。

不过,对剧中的某些细节,多少是带有疑问的。譬如:韩绍功作为一名团长(曾被降为营长、连长),能轻易参与杜聿明、罗卓英、史迪威等高级将领会商的作战指挥部吗?同古保卫战中,他曾电话戴师长请求炮火支援,焦灼的语气含命令之嫌,这与部队森严的等级制度似不符;他因私放逃兵被关押,为了不错过驱逐倭寇的大业,他变身军统身份重返战场,如此的情节设置有些匪夷所思。而相比之下,戴安澜、孙立人等完全立足于真实历史人物原型的塑造,更加令人信服,因为,史实永远比戏剧更震撼人心。

说到韩绍功,不得不提及他的同乡、同窗兼战友谢孝彰,两人有着几十年的深厚友情。说实话,看剧时,我很欣赏这位男性,特别是前半部分。与韩绍功刚毅的性格、略有点火爆的脾气相比,谢的个性更加沉稳、内敛,也是一个有胆识有智慧的军官,而且,他胸有韬略,抱负远大。在毛淡棉解救被困学生时,因不合军规他起初是理智拒绝,但在情势危急之时,他又毅然加入了救援队伍;回到重庆,他满腔的报国热情遭遇了现实的铜墙铁壁,空有一身军事谋略却无处施展;重返一线后,在仁安羌战役中,他带领突击队摧毁日军榴炮阵地,赢得了师长孙立人的信任和欣赏;翻越野人山前,他头脑清醒地看清了前路,却依然选择与200师将士们共历生死跋涉;他暗恋何玉姝,一直用温情的举动默默关照她,却从未趁人之危,相比韩绍功,他更像一位绅士君子。看着并不熟悉的演员刘小宁的演绎,不温不火,丝丝入扣,让我感叹男性的魅力决不在于玉颜粉面,这张稍显沧桑的面庞隐藏着故事和见识,很有味道。

遗憾的是,本剧的后半段里,谢孝彰却成为了反面人物。很难相信理智冷静、身经百战的他,会在于邦战役初期犯下如此低级、愚蠢的错误,弃曾经肝胆相照的弟兄性命于不顾,这与前面他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符的,有些突兀。谢孝彰固然有现实、功利一面的本色,但无论是他脱离部队去后方机关,或是加入军统,还是后来企图谋取兵权,其出发点是好的,他想通过策划战略、控制部队来推动战局。剧中,谢孝彰曾反复对韩说:我们只有自己掌握了军队的权力,才能让前方士兵不白白流血、牺牲,夺取更大的胜利。——这样的话或许不够正面,但未尝不是现实之镜的反映?与历史上和现实中多少表面冠冕堂皇、实际却考虑一己私利的官员相比,谢孝彰无疑更富有人性。最终,他永远留在了缅北反攻的战场上,用自己的生命作代价,捍卫了一名军人的尊严(这一点,颇有点像曾遭世人唾骂,最终以死报国的张自忠将军)。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国作为同盟国成员之一,当时的战争格局和进程主要由罗斯福(美)、丘吉尔(英)、斯大林(苏)三大国首脑主导,由于国力的积弱积贫,我们很难有话语权。同盟国内,各自基于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因素、高层领导者间的实力博弈,都紧紧牵制着战局的变化。《中国远征军》一剧中,对中美英盟军之间的重重矛盾有所表现,“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官场百态也得到了反映。但,抛开这些我们普通人很难搞清楚的政治利益纷争,单就事论事地说,英美盟军特别是美国人对我们打赢这场战争,给予了十分重要的驰援。

——剧中约略提及的“驼峰航线”。史料记载,1942年,日本占领缅甸,切断同盟国援华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后,美军联合中国航空公司开辟了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空中通道驼峰航线,3年时间里给中国国内空运了80多万吨的战略物资和其它各类物资,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这条航线途经高山、冰川、原始森林和日军占领区,航路异常艰险,美军共失事飞机1500架,牺牲飞行员逾3000人。

——有超过10万的中国军人在印度兰姆伽基地,接受了先进的美国武器装备和技战术训练。这次换装与新军事理论的再建,是中国军队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清晰记得开剧前几集,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镜头多次定格在士兵们穿的破草鞋上。不得不承认,在美国人的帮助下,装备精良的新38师如凤凰涅槃,从而为后面的反攻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远征军》的主创人员,力求以一种客观、包容的视角,刻画了多位英美盟军的将领和军官,既有英国盟军自私弃守撤退的行为,也展现了美英盟军同中国官兵一起亲临前敌浴血作战的场景。其中,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剧中的史迪威是个固执、古板又有几分单纯的老头儿,充满理想主义,却对政治不敏感。作为远征军最高首领,他不停地在盟军之间协调,却发现盟国各怀目的,很难形成一股力量,史迪威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由于手无兵权,他一度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第一次远征失败后,史迪威吸取教训,加强与中国军队的合作,在印度整军、修建中印公路、二次反攻等方面居功至伟。历史上的史迪威因个性直率语言尖酸而得绰号“酸酸乔”,是一个地道的中国通,对中国军队、中国军人怀有深厚的情谊。剧尾闪过一个他坐飞机回国的镜头,可许多人并不知道,史迪威是因为提出“把送到中国的美国武器平均分给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在内的各抗日部队”而得罪了蒋介石,美国总统罗斯福将其召回,二战结束仅一年后,史迪威将军去世。历史不会忘记,这位正直率真的美国老军人。

而有着典型美国大兵性格特征的教官金尼森、富有纯粹军人气质的英国军官查尔斯,不管他们初衷如何,但为了反法西斯与世界和平,同样牺牲在了中缅疆土上。茂密的红叶灌木下,埋葬着那些曾帮助过我们的异国将士,树影摇曳,似红霞浮动。

上述取自真实史料和电视剧的数据事例,对自小长在红旗下,看着电影《地雷战》、《铁道游击队》,耳边刮过“蒋家王朝投靠美帝国主义”论调的我们而言,不啻是一次很好的反思。只有真正揭开笼罩在历史上的迷雾,摒弃一切的虚伪粉饰,辨清来龙去脉、是非曲直,有胸怀、有担当,才能真正以史为鉴!《中国远征军》的热映,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短评

广告号称超越团长。。。有空看看→被249养刁了的胃口果然适应不良,一集弃,好不好不予评论,是自己看不下去╮(╯-╰)╭

9分钟前
  • 风待流火
  • 还行

向全体演职员致敬!远征军w5

11分钟前
  • 子荶
  • 力荐

冲着忠哥去的,不过实在看不下去

16分钟前
  • 乐叔
  • 还行

黄志忠

19分钟前
  • !nspiration
  • 推荐

这破玩意最多给2星。。一星给黄志忠。一星给题材。。

21分钟前
  • Trainspoting
  • 推荐

虽然诸多不足,但仍深受感动。

22分钟前
  • 雷霆老姐姐
  • 力荐

脑残的军事和历史顾问。

26分钟前
  • 安达充的走狗
  • 还行

英雄主义群像。

30分钟前
  • 顺子
  • 推荐

最近很崇拜有文化的军人。。我真的变成爱国热血青年了?。。

34分钟前
  • Vic W
  • 力荐

何为英雄!!!

37分钟前
  • 不喝水の鱼
  • 推荐

国民党军队正面抗敌之力作

41分钟前
  • 海子
  • 推荐

如果能写的再大些就好了,那段历史应该被记住。戴安澜这个角色从此和别的不一样了~

43分钟前
  • 七月的矢车菊
  • 力荐

感觉没啥意思,远征军的历史让人感动,但是电视剧拍得一般。

44分钟前
  • zongzihe
  • 还行

挑剔的观众能给到3星以上,应该都是因为这部剧至少是用主旋律的正面歌颂来表现远征军,内容够全,立意够正。除此之外,从故事到人物塑造,实在没什么可取之处,细节上更是不够严密。为它全面讲述这场战争,加一星。

45分钟前
  • 戏作三昧
  • 还行

草泥马草泥马!!!大秦,杨文,二林,木匠,李克己还有那个让人既爱又恨的谢孝章以及超级有型的戴安澜将军,全尼玛死了!!!编剧你让我泪奔加上撕心裂肺啊!!!国军打完小鬼子真的是累了,不想打了, 想回家娶老婆养孩子多好!唉,党国相争,军民遭殃。最特别的应该是二林,我喜欢他那淳朴憨厚样。

46分钟前
  • 小佩
  • 力荐

终于看完了!

47分钟前
  • 小信.
  • 推荐

什么乱七八糟?新华社的部分有点扯,当时是40年代,对日战场可不只是缅甸吧,怎么新华社就报道缅甸了?远征军部队出现的人物太少了,团长呢?参谋呢?都到哪里了?

48分钟前
  • Rivean
  • 还行

剧情比较烂,战争特效也很差,但历史还是让人感动的

52分钟前
  • isaacyang
  • 推荐

如果直接看这部片子我可能给2星,但不幸的是我先看了几集《远征远征》,对比一下,这部片子真是良心制作了……

53分钟前
  • 鹿小昭
  • 推荐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56分钟前
  • 手扶拖拉机斯基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