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

完结

主演:崔秀钟,河希拉,李晟敏,J

类型:韩剧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总统 剧照 NO.1总统 剧照 NO.2总统 剧照 NO.3总统 剧照 NO.4总统 剧照 NO.5总统 剧照 NO.6总统 剧照 NO.13总统 剧照 NO.14总统 剧照 NO.15总统 剧照 NO.16总统 剧照 NO.17总统 剧照 NO.18总统 剧照 NO.19总统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为副不仁的副总统,真的“只手遮天”吗?

持续数年已久的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2011年12月18日),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惨烈的战争之一。

伊拉克战争

伊美双方士兵死伤数万,百万平民流离失所,但它同时也为电影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来源,让人们对这场惨绝人寰的战争加以重新审视与反思。

在优秀的作品之中,既有像《美国狙击手》、《拆弹部队》这样直面战场的奥斯卡获奖电影,也有像《养家之人》这样聚焦处于战争下人们的苦难。

凭借着《太空头》而出“头”的导演亚当·麦凯此次的新作《副总统》就讲述了在小布什总统时期,担任副总统的迪克·切尼对于这场战争的推动。

《副总统》中的迪克·切尼

尽管在美国政府中,副总统可谓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鸡肋角色,但迪克·切尼硬是凭借着自己与布什家族的亲近关系(他曾在小布什父亲老布什手下担任国防部长,又帮助小布什当上总统),在精明的算计之下,使得自己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副总统,正如电影所表现的那样。

于是乎,在他和小布什“执政”的时期,一场持续许久的腥风血雨到来了。

首当其冲的便是“9·11事件”。

就在小布什2001 年1月20日刚宣誓就职总统,入主白宫半年后不久。

“9·11事件”(September 11 attacks)发生了。

9·11事件

这是一起发生在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系列恐怖袭击事件:

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一号楼和二号楼,两座建筑随后相继倒塌,灾后遇难者统计总数高达2996人,骇人听闻,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美国2000亿美元的损失。

更严重的是,此次事件对美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心理阴影,弥久不散,因为在美国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地恐怖袭击事件。

这让他们意识到这片一战、二战都未曾波及到的土地,早已不再安全,恐怖事件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

9·11事件

新官上任的小布什政府自然就要对此发出回应。

2001年10月小布什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推翻了塔利班政权并铲除制造9·11事件的基地组织们。

紧接着他又在2003年3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这一场历时七年多的战争,最终又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小布什政府认为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与9·11事件的犯罪分子“有关联”,以其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单方面向伊拉克发动了战争。

伊拉克战争

但事实的真相是,伊拉克战争是由副总统迪克·切尼将大量情报混淆视听,以便证明当时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与9·11事件的犯罪分子有联系的荒诞之战,他不仅故意向国会和民众“提交虚假信息”,而且不断重复游说说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提议入侵伊拉克,保卫美利坚。

这些在《副总统》中都有所提到,但它没有明说的是:

尽管没有非常明确的证据,但华盛顿邮报记者一致认为,副总统切尼如此“上心”是为了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相关的细枝末节在《副总统》中也有出现,切尼在担任小布什的副手之前,就曾是哈利伯顿集团的首席执行官(世界上最大的为能源行业提供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商之一),该公司在伊拉克重建等项目中获得了巨额合同。

片中还未曾提及的是,小布什在哈佛毕业之后,也曾经在德克萨斯州从事石油产业,从政后仍是哈肯能源公司的董事,而他之所以能够从一位生活放荡的登徒浪子站到美国总统的位置,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以切尼为首的一批石油、金融财团大亨不断造势,让他在最后关头险胜民主党的候选人戈尔。

左图小布什,右图戈尔

还有观点指出,伊拉克战争不仅仅只是为了控制石油贸易,还是为了清除萨达姆政权对以色列(美国铁打盟友)的威胁,在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对抗中,萨达姆政权历来是支持巴勒斯坦的,因为作为中东唯一能与以色列抗衡的国家,屡次与以色列冲突,所以萨达姆政权还在2000年公开宣布给巴勒斯坦提供每年10亿欧元的援助。

而且在打击萨达姆政权的同时还有利于维护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巩固自己的霸权主义。

总而言之,伊拉克这个国家对于美国至关重要,亦或者说是小布什政府觉得这对美国至关重要,于是在种种利益关系之下,战争爆发了。

这场战争导致的后果也是惨烈的,不仅让许多无辜的平民陷身于战乱之中,而且伴随着另外一场阿富汗战争和一系列政策的连锁效应,导致美国财政从2001年战前的尚有盈余发展到全年财政赤字1万亿美元的新高。

在小布什第一任期结束的2004年,美国就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最大债权国,变成了最大的债务国。

在2006年进行的全民调查中,小布什的执政认可度停留在32%,创造了历代美国总统最低认可度记录。

2007年~2009年从美国华尔街而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有很大部分就是因为上述行为的蝴蝶效应。

然而这些行为在《副总统》中显然都被异化了,副总统切尼邪恶的一面被过度地放大,让他看起来像是幕后操纵一切的主使。

迪克·切尼本人

但在实际上,影响到这一切的是小布什政府、共和党这个整体,当然也可以说是相互关联的其他国家都有连带关系,而切尼只不过是其中比较有话语权的人物罢了。

例如,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亨利·拉姆斯菲尔德在“倒萨”的作战计划上独断专行,极力推动“倒萨”政策,手段之强硬,目的之极端,遭美国海陆空军三方报社发表社论,多位议员、将军要求下台。

《副总统》中的唐纳德·亨利·拉姆斯菲尔德

副美国国防部长保罗·沃尔福威茨,远在老布什总统时期(1989年~1993年)就强烈反对让萨达姆政权掌权,在克林顿总统时期(1993年1月20日~2001年1月20日)又四处游说,让伊拉克流亡者支持的伊拉克游击武装提供资源,但都被一一否决,直至小布什时期他才如愿以偿,被大众讽刺为“伊战设计师”。

《副总统》中的保罗·沃尔福威茨

这些在片中出现的人物和未曾出现的人,共同推动了历史的进程,让世界呈现出现如今的模样,尽管大多数的行为都令人不齿,但始终是一个事实。

《副总统》用非常戏谑偏激的喜剧手法,对他们进行了讽刺。

然而,《副总统》中最大的讽刺莫过于片尾彩蛋:

一群人刚看完《副总统》对此发起讨论,有些人说起希拉里,有些人说起川普,还有些人却聊起最新的《速度与激情》。

既讽刺了时政,又讽刺了观众,最后甚至还讽刺了自己,不能像爆米花电影一样吸引人。

但不论观众们关心什么,他们始终是在历史的迷雾下,被权利支配者们操盘。

在虚无缥缈的荣耀下,为了一场虚构的威胁,去打一场注定不义的战争,并为此丧失性命。

这或许就是《副总统》更深的一层戏谑。

 2 ) 个人影评

1.影片的导演相当厉害👍 ,每一个事件都有现实捕捉,形象生动的反应当时人物心理状态,通俗易懂的同时又莫可名状!2.七十年代的美国也一样,只有进入体制内,才算光宗耀祖有出息3.领导喜欢属下的三大优点,世界通用:少说话,多听话,永效忠!可当下属反过来的时候,当利益当头的时候,说出卖就出卖啊!4.乔治是,那个佩奇的弟弟,原来是有原型的.5.官分谁当6.姜太公钓鱼🎣 的方法,首先让自己出名,勾引来之后半推半就,投其所好的说出自己的优点和有利于领导的地方,最后开出条件,自然上钩(中国这事儿干的最漂亮的就是诸葛亮)7.别人说的时候,要去听,别人看的时候要去想,别人想的时候,一口咬住,紧紧不放,食物链顶端的技巧8.父母为了孩子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利益,但两个孩子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家族利益将会放在首位9.战争只不过是一种政治手段,法律是统治工具10.政客的心都是黑的11.一个好老娘们儿,一个理智的老娘们儿,对一个男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1.美国重男轻女,现在稍微有些改善,但也没好哪去!12.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仅限于政治,还包括产业链的倾斜13.政客就是为经济服务的棋子14.战争受伤害的就是妇女儿童,普通老百姓15.美国的选举每一次都是裸选,每一名候选人都是被人扒的一丝不挂呈现在公众面前,任人任意嘲讽和谩骂,对手之间就是泼妇骂街,谁泼辣谁胜出16.舆论能够控制一切,凡事只要换个说法,雄辩就能大于事实17.铺路很重要,人脉很重要,地位很重要,关系很重要,身体很重要。

 3 ) 掩卷脑洞开

据称佳评甚多,但观之不觉特别“好看”。Bale演得有“胖感”,人物处理熨帖,但也谈不上格外出彩。感觉大家对他都有无脑夸赞的压力,一旦涉及体重变化就更加如此。其实体重变化只是幕后的故事,一切难道不是应当以电影本身作为评判依据么?

影片极尽戏谑之能事,相应的片中角色几乎全都小丑化了。拉姆斯菲尔德形象偶尔会接近“相似”,但喜剧演员的底色仍然不时渗出,这大概不是太好的事。拉总毕竟是能拿已知未知玩上半天文字游戏的人哪。小布什的让权处理成了卖拐,同样流于轻易。众人之中,唯切尼的妻子像个正面励志的故事,颇违和。切尼夫妇莎翁对话的“床戏”有点妙,是(态度不够端正的)知识分子式的脑洞。全片类似于在邀请观众一起玩一个知识分子气的游戏,是一出笑点过于书卷气以至于基本笑不太出来的滑稽戏,看过之后也基本没留下什么可堪回味。

众星云集,连Watts也来轧个小角色,这就有点狂欢意味了。在争议声中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狂欢仍在继续。话说美国流行文化传统中,左翼多出娘炮嬉皮士,右翼则多出铁腕阴谋家。在这样的传统之下,大家审美的时候既有效率又有质量。出口民调中如果能来个性格测试,不知是否可以发现性格和立场间的关联。

 4 ) 这个演员,终于不再玩命增肥减肥了

提到克里斯蒂安·贝尔,除了佩服他精湛的演技外,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他那“忽胖忽瘦”的身材。

先上一组对比照,左边是他正常的身材,右边是为了扮演电影《副总统》中的迪克·切尼,而增肥后的样子,整整胖了41斤。是不是已经惊掉下巴了?

虽然,贝尔一段露肚皮的镜头在电影正片中删除了,但是即便这样,也不影响其带来的震撼效果。

最终,这部电影让他拿到了金球奖,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提名。(相信他也会赢得奥斯卡)

不过最近,贝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自己将改变以往这种“损害身体”的极端做法。

“我不能再这样做了,真的不能,死亡就在面前。”

尤其是当他得知,《至暗时刻》中加里·奥德曼在扮演丘吉尔的时候,并没有真的进行增肥。

其实,即便按照正常的逻辑来看,这种忽胖忽瘦的减肥方法,也必然会产生问题。有很多资料显示,贝尔采用的“Yo-Yo Dieting”减肥法,会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和其他病症的风险。

这里就不得不回顾一下,贝尔那些“减肥增肥”的光辉历史。

其实早在《天鹅绒金矿》的时候,贝尔的身体,整体看还是挺正常的。虽然为了角色需要,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减肥。

电影故事的背景,设置在70年代摇滚乐流行的伦敦,贝尔饰演的是一个酗酒吸毒的记者,所以会有点消瘦。

一开始他想通过跑步来减肥,不过她的老妈表示反对。因为剧本中的角色,是因为营养不良才瘦的。所以,应该靠喝酒、节食等来进行减肥,而不是跑步运动。

而贝尔,也很听话地照做了。摊上这样认真的老妈,也难怪贝尔会有这样的成就。

比较大的转折,出现在2000年的《美国精神病人》,这个角色其实原本是小李子的,不过最后他去拍了《沙滩》。

根据剧情需要,贝尔要扮演一个完美的男人。而完美的男人,一定会有一个完美的身材。所以,贝尔需要减肥增肌塑形。

他有一年半的时间来进行准备,一开始还去健身房,不过由于不懂得怎么锻炼,很快就放弃了。只剩下42天的时候,贝尔请了一个私人教练,每天健身3小时,并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最终的结果,也很不错。

在2004年的《机械师》,贝尔饰演的是一个不怎么吃和睡的人,所以角色也会非常瘦。

电影试镜的时候,他83公斤。4个月后,贝尔一副行尸走肉的模样出现在片场,整个人瘦了28公斤。

减肥期间,他每天只喝一杯黑咖啡、只吃一个苹果和一罐金枪鱼。为了缓解饥饿感,喝了很多水。为了节省精力,不会做不必要的运动。

减肥一开始的时候,贝尔找了一位营养师,咨询这期间会缺少什么营养。于是,除了吃上面那点东西,他还会补充了一些维生素。

《机械师》结束拍摄后,贝尔因要出演《蝙蝠侠:侠影之谜》,所以要进行增重。接下来的6星期,他每顿饭都吃五个披萨和一桶冰淇淋。

由于吃的太多,这些食物根本无法在胃里进行消化。而未消化好的食物,所产生的有害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后,会产生毒性作用。有好几次,贝尔都不得不叫了救护车。

即便这样,他还是坚持增肥增肌,最后体重达到了200斤。不过,诺兰却觉得肌肉太多了,不符合自己想要的样子。贝尔则二话没说,直接又减掉了18斤。

接下来的这些年,贝尔的身体像气球一样,一会儿胖一会儿又瘦。

2006年的《重见天日》,贝尔减掉了30公斤。2008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继续增重,直到2010年的《斗士》,又减掉了近30斤。

2013年的《美国骗局》,贝尔又要增重了,吃了很多甜甜圈、芝士汉堡,看到什么吃什么。体重从84公斤,增长到了103公斤。

比较好的是,在后来的《法老与众神》《大空头》等电影,贝尔的身材并没有忽胖忽瘦,还都比较正常,直到去年的《副总统》。

在《副总统》首映礼的时候,贝尔还表示,为了扮演角色吃了很多派,而且相对于减肥,他觉得增肥更有意思。

不过,好在如今的他,已经意识到这个健康问题了。大家很钦佩他对电影的奉献精神,但也真的很担心,他冒着生命危险来准备拍摄。很高兴他能有这样的改变。

其实,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在《摔跤吧!爸爸》中,也尝试过这样“忽胖忽瘦”的减肥方式。

记得在一段记录视频中,阿米尔汗表示自己很怕在电影完成拍摄后,瘦不下来。所以把“胖子”部分的镜头,放在了电影拍摄的最前面。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会有动力减肥,好完成下面“瘦子”的拍摄部分。

优秀的演员,真的是用生命来践行自己喜欢的事业。

最近的路透照显示,贝尔已经完成瘦身,开始为新电影作准备了,真的希望他能兑现诺言,不要再“糟蹋”自己了。

好的演员,真的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这样才能带给观众更多优秀的作品呀!

 5 ) 访谈:亚当·麦凯【译】

作者:David Fear (Variety)

译者:csh

译文首发于《虹膜》

或许是流感,或许是书架,又或许是上天的干预,让亚当·麦凯意识到自己并不了解迪克。

在2016年的冬末,这位编剧兼导演刚刚结束《大空头》的颁奖季巡演,对他来说,那是一次「死亡之旅」。在那部影片中,这位导演探讨了楼市危机的问题。接下来,在奥斯卡之后的一周,这位五十岁的导演发现自己因「你所能想象到的最糟糕的流感」而倒下了。当他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他陷进了沙发里。那时他在曼哈顿中城西54街,和我一同呆在罗宾·威廉姆斯中心的绿色房间里。你可以听到他的闲侃,和他偶尔爆发出的笑声。

「我的意思是,我病了将近一个月,」他说道,试着调整自己六英尺五英寸的身材,好让自己坐得舒服一点。不过,他最终还是放弃了,往后躺了躺,开始整理自己脖子上的围巾。「我是说,我简直糗大了!你可能会出门来上一两次野餐,或者去英国旅游……不过这个算是什么(指长期的巡演)?这持续了好几个月,从不间断。你能告诉我,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身体怎么能承受一场疾病?突然之间,一切都侵袭而来。」

在神志不清的状况下,这位导演走向他的书架寻求「救赎」。「然后我看了看自己的书架,然后发现,『噢,一本迪克·切尼的书』。那可能是任何一本书,不过出于某种原因,当时是那本书吸引了我的眼球。」他已经不记得那本书是谁写的传记了——或许是巴顿·格尔曼写的《垂钓者》——不过麦凯读得越多,他就越意识到,这位前副总统对现代政治产生的影响,可能要远远超乎他的想象。当麦凯发现这一点的时候,他便开始了更深入的调查,尽可能多地阅读与切尼有关的一手(或二手)文献,详细阅读切尼的采访,并寻找这位副总统的口误。「我没有发现口误,」他说道,「我继续思考,他会不会在某些地方犯了错,说出了比他预料中更多的话。但我发现,他从来不曾犯错——在他的棋盘上没有任何破绽,这甚至让他变得更有趣了。」

「我们开玩笑,说他是达斯·维德,」他补充道,「不过我总是觉得,我们没有意识到,他在华盛顿的政治游戏里,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我总是当那只出头鸟,我会和大家说:『嘿,我觉得事情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糟。』」

那次致命的疾病,给他带来的阅读选择,成为了《副总统》的开端。这部由麦凯导演的偏激的、极端疯狂的电影,讲述了那个小布什的白宫里,传说中真正的发号施令者——迪克·切尼的故事(这部影片在圣诞节上映)。这部影片开始于切尼在怀俄明州那酗酒的、地狱般的生活,结束于这位白宫幕后的掌权者被取出自己的心脏(译者注:切尼有心脏病时,做过多次心脏移植手术)。作为一部前副总统的传记片,这是一部调查深入、极端不敬、常常语带中伤的作品。鉴于人们对这一题材常常避重就轻,甚至沉默寡言,因此麦凯深知自己不能重复那种标准的、从A到B的传记叙事。他知道,当人们期待他往右转的时候,他就得向左转。他也因此选出了一张十年来最令人震惊的演员表。

「我是说,你为什么觉得克里斯蒂安·贝尔就不能是迪克·切尼呢?」麦凯问着问着,自己也笑了。「是的,我承认,他们之间的差距确实挺大的。不过,我不想要找一个扮演切尼的人,而且我也和贝尔一起共事过。」——贝尔扮演了《大空头》中的对冲基金经理人迈克尔·布瑞——「我曾见过他如何拆解、重组角色的灵魂。」尽管麦凯宣称自己曾委任「一个既是作家又是记者的朋友」通过十几条渠道采访到了关于迪克及其家人的信息,但他深知要处理其中的政治运作是一件棘手的事(当我问到他采访了谁的时候,麦凯就会突然对这一话题变得守口如瓶)。「我们就说是一些私人的朋友吧,一些怀俄明州的人。他们来自行政机构,有的人不喜欢迪克,但有的人喜欢他……我得到的是两种观点的混合,这很不错。」

「关键是,切尼是一个谜。」导演继续说道,「所以我知道,我需要一个克里斯蒂安·贝尔,来做一次『深潜』。」

即使克里斯蒂安·贝尔曾经扮演过「黑暗骑士」,但他发现麦凯要选择他来扮演白宫的「黑暗王子」的时候,他还是觉得非常困惑;他记得自己在读过剧本之后,发消息给麦凯:「你意识到这东西他妈的会有多难了吗?」不过他还是签字同意了。于是,他和麦凯就得克服最大的问题:他的扮相。「最大的障碍是化妆上的问题。我记得克里斯蒂安说过,『如果化妆搞砸了,整部片子都得崩』。我们找到了化妆方面的艺术家格雷格·卡农(代表作:《本杰明·巴顿奇事》),然后他们在如何『易容』的问题上研究了四个月。我觉得化妆效果简直完美,不过贝尔说的是:『我觉得还能更好』。他甚至为此增重(四十五磅),所以等到一切变装都准备就绪的时候……我还记得当他走进摄影棚的那一刻,我们简直是……『老天爷呀!』」

同时,麦凯还找了艾米·亚当斯,让她扮演迪克那同样精通权谋的妻子,琳恩·切尼;史蒂夫·卡瑞尔扮演了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山姆·洛克威尔扮演美利坚合众国的第四十三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洛克威尔的任务是最艰巨的,」导演承认道,「因为威尔·法瑞尔的版本实在太深入人心了。不过他演得很好——好得出奇——就像你在影片里看到的那样。」)接着,在麦凯筹备这部影片之际,2016年的大选开始了。麦凯自问:我们还要拍这部电影吗?「我们的感觉是,『噢,这部电影现在和现实的关系甚至更密切了』,」他说道,「我想知道我们是怎么走到这条该死的路上来的,而我有一种感觉,布什和切尼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说过,切尼就像是一个破门而入的家伙,他掌控着那个能够开门的按钮——现在门被打开了,结果我们就看到一群野鹿和鬣狗绕着白宫奔跑。」

麦凯真切地感觉到,这位副总统最粗暴的时刻,与当下的情况完全相似。「这完全就是川普时代的恐怖与荒谬,」麦凯说道,「于是我就有一种感觉,我觉得历史在重演。不过人们需要意识到历史的存在,循环的存在。我不知道这部电影是否能够改变什么,不过它至少能够达成某种宣泄。」

 6 ) 权利的诱惑

美国前副总统迪克·切尼的传记片。影片时间跨度大,剪辑利落,对时空的处理很有深意,倒叙与插叙并用。除了巧用时空,剪辑的另一高明之处在影片结尾,演讲台后小布什抖腿的特写与伊拉克战争中因恐惧而抖腿的特写被剪在了一起,极具讽刺性,引人深思,深刻反战。

传记片的核心是对人物的塑造:迪克·切尼爱妻子、爱女儿,对于家庭而言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对于工作而言他是个果敢的政客。全片最令我动容的地方是迪克·切尼为保护是同性恋的小女儿不被攻击,主动放弃总统竞选。(这里影片还出现了类似片尾的滚动字幕,我惊讶于“怎么就没了”,没想到影片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亦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迪克·切尼)

在小布什的邀请下,迪克·切尼重回政坛,从此开启了逐权夺利、呼风唤雨的晚年政治生涯。大女儿利兹竞选州长时,迪克·切尼因为想延续家族荣光,鼓励大女儿追逐权力,反对同性婚姻,亲眼看着两个女儿反目。结尾接受采访时,迪克·切尼面对镜头,义正言辞:让我因为保卫你们的安宁,维护国家利益而道歉?No!

传媒无法避免成为正式宣传的手段,这部影片立场鲜明,可以说是有些偏激,评价两极分化很严重,但是从电影本身的叙事水平和艺术性来讲,是一部成功的好片。

 短评

2.5 / 相当于一篇语气诙谐处处大写加粗红字且带动图的八卦公众号高层秘辛推文。对权力的刻板想象往往只能让权力的网络隐形,继而把各种原因粗暴地引向漂浮孤立的个体并用各色笑料搪塞而过。以及,假如贝尔真的要拿影帝的话,不如把小金人给化妆师和剪辑师吧。

6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导演拍完电影也发现自己拍的很难看了,逻辑很站不住脚了,于是自以为“聪明”的开始在后期上下功夫“自黑”,开头字幕,中段假装结束,自以为高级的荒诞笑点。很忍不了这样的设定,包括最后那一堆极具煽动性和误导性的字幕,让整个电影完全沦为为政治服务的“春秋笔法”。

7分钟前
  • 热情华夫饼
  • 较差

终于把今年奥斯卡提名的几部最佳影片全看了。本片像拉洋片一样地把这位副总统的一生过了一遍,内容是我们这代人熟悉与有兴趣的,结论却难以认同;44岁的主演贝尓下了功夫,从青年演到老年。这位演员12岁时来中国拍过《太阳帝国》,前些年又来参演过中国电影《金陵十三钗》, 是位好演员。八部最佳影片提名的我喜欢的是《罗马》和《绿皮书》,至于谁会得奖咱们猜不准,这是美国电影人的奖,投票的是人家电影学院的会员们。

11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还行

谁会在圣诞节看这样一部电影,结果第一次只能买到第二排的座位。琳恩切尼和里根的话放到今天说是川普说的也没有丝毫不妥。反复出现的鱼饵,民意被手持鱼竿的人操纵,持鱼竿者又何尝不是被权利引诱的大鱼。太阳能板装了又拆,对于liberal和conservative的隐喻还蛮有趣的。作者终于忍不住在彩蛋中呐喊“Why just showing fact will be consider liberal”,可是即使showing fact也有被操纵的余地,想想真的是费脑,也难怪小女孩说不如我们看速度与激情吧

12分钟前
  • 碎梦机
  • 力荐

导演沉浸在自认为独树一帜的剪辑风格的自恋中无法自拔,建议找拉斯冯提尔开一门小课程名叫“如何把电影瞎几把剪还能剪出花来”。川普时代的定制反右电影,在最后抛出来的右派观点却让前面所有的讽刺没了意义,简简单单的一句“再坏的民主也比好的专制要好”太单薄了(对不起老杨)。所有影片的优点都在表演,止于表演。而我最最惊喜的就是山姆洛克威尔,如果导演愿意接着拍president的话我会更期待吧。(作为粉了多年的粉丝,我真切希望芭乐同学能在自己还没老到没法看之前赶紧再去演一个帅逼,好保住自己靓绝哥谭的名号)

13分钟前
  • 银河美少年老杨
  • 还行

艾米下次可以演希拉里了

14分钟前
  • 推荐

像自由党劫持了Times之后用一整期的版面把众人吃十次饭后谈论的政治搞笑本子做成了年度专题,正剧式剪辑被不时插入的伪纪实手法搞成了四不像,戏说批判倾向要是强到这份上的话不如多看两遍In the Loop还更轻松.......

19分钟前
  • CharlesChou
  • 较差

作为电影的节奏和戏剧性都有,对现实的描写和推测好像也蛮有道理。你可以说它是自由派阴阳怪气的抱怨,但如果没有过硬的事实证据,你也没法反驳它。

22分钟前
  • 贱草
  • 力荐

爆满的圣诞场,用副总统野史串联起米国50年当代史,中间出演职员表这一招玩的真的是够邪性的,McKay剧本依然很出彩,机灵抖多了让传记片更像是戏说。Bale的演技真的是靠体重完成,Sam真的很适合演小树丛这种阳光蠢零的角色!

27分钟前
  • 鴍諌🌈
  • 推荐

求求奥斯卡给贝尔一个最佳男主角吧,他就不用再折腾自己的身体了。

28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我算是挺左的人了吧,而且也是the big short的粉,但这个真的无论从立场上还是叙述处理上都有很大问题。偶尔的爆笑解决不了这些问题。6/10

33分钟前
  • TheGZMovieGuy
  • 还行

比角色脸谱化更尴尬的,是政治儿戏化。

35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麦凯有些漫画风格的电影技法(从《大空头》就有的)其实帮助了本片,因为预先知道他的政治立场,他也吐槽了自己是libertard 嘛,所以会怎么塑造主角形象没有什么意外的。相比前几天看的那个纪录片,有些自由派表面反战,内心却又想“其实是派少了人吧”“战后重建工作没搞好”,麦凯好歹没有这么虚伪,还讲了一点点石油利益问题—— 喇,问题就在这里。其实讲这个就是很好的切入点,还能从切尼的角度扩散到其他人以及民主党;毕竟这样一个仗打起来,没有两边的人都支持怎么可能?但是现在讲成这种很个人化的,比如这个人他追求至高权力啦,他的老婆是个野心家啦,等等,虽然细节充沛,但作为政治电影的核心就意思不大了。演员的表演还是很娱乐的,尤其Sam Rockwell。话说这电影是在用智商问题给小布什开脱嘛?😅

40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黑得接近英式喜剧了,有好几个精妙绝伦的片段,笑不出来可能是因为太真实了。编辑就差从幕布后面冲出来大叫open your stupid eyes了。说太左不看的都是没待到演员表之后的彩蛋吧。

45分钟前
  • 拜金沃斯学者
  • 力荐

Bale和Adams的表演十分精彩。但是電影總的來說和The Big Short比起來還是有很多欠缺的。一直感覺只是接觸了事件的皮毛,沒有足夠達到深度。不過還是反映了美國現今的political decay。作為global hegemon為所欲為的同時自掘墳墓。在民主的路上漸行漸遠,逐漸轉型為寡頭政治。Dick Cheney理當是應該去海牙接受審判的,但現狀是他靠Halliburton賺了盆缽滿盈可以安享晚年。Post credit那一小段電影自嘲可謂點睛之筆,概括了美國公眾現狀。

48分钟前
  • 風颭雲
  • 推荐

可以说是某种影像极权了,套在政治题材上尤为危险,不同于前作的“科普”,本片的论述和嘲讽都是强加于人的折磨,麦凯一定是被拉斯·冯·提尔附体了吧。

52分钟前
  • TWY
  • 较差

cant wait to see the new fast and furious movie

56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力荐

小布什吃鸡翅这段好可爱

1小时前
  • Gale
  • 力荐

副总统不是摆设,万岁爷决定存在,九千岁决定状态,只要他想,看似坚硬的政治制度也能被小小的鱼钩戳出大窟窿,血流成河。是惊喜也是bug,电影完全把人物塑造成欲望的傀儡,很多段落都缺乏动因。亚当麦凯继续疯狂吧,奥斯卡迟早是你的!

1小时前
  • 哪吒男
  • 推荐

今天看的两部电影很巧,都是满满前作的既视感。这部电影也基本就是照搬《大空头》的套路,导演亚当·麦凯黑完华尔街,又兴冲冲地把炮口指向了白宫。说好听了叫灵活的剪辑,说不好听了叫跳脱的剪辑,随时随地插一杠子的旁白,以及很具时代感的配乐。最黑的是结尾给那颗心脏的特写,我快要笑死了,真 · “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1小时前
  • AilsonAir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