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

HD中字

主演:刘子枫,牟红,杨昆,孙飞虎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8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错位 剧照 NO.1错位 剧照 NO.2错位 剧照 NO.3错位 剧照 NO.4错位 剧照 NO.5错位 剧照 NO.6错位 剧照 NO.13错位 剧照 NO.14错位 剧照 NO.15错位 剧照 NO.16错位 剧照 NO.17错位 剧照 NO.18错位 剧照 NO.19错位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错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赵书信(刘子枫 饰)做了那么多年的工程师,总算被升职成为了局长,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等待着他的却是排山倒海般的各类文件和开不完的无聊会议,令他感到窒息。灵机一动之下,赵书信做了一个和他样貌一模一样的智能机器人,将自己不愿意参与的工作打发给这个机器人做,每一次,机器人都能出色的完成这些任务,没有被任何人察觉出破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的个性开始变得愈发张狂,它渐渐的渗入到了赵书信生活的角角落落中去,甚至开始企图插手主人的感情生活!察觉出异像的赵书信找到机器人和它谈判,要么唯命是从,要么就要被毁灭,面对这样的选择,机器人竟然发动了叛乱!冰海战记第二季月亮坪的秘密幸福1957我们的爱情不正常致命弯道3敌后英雄她背后的那双手大事发声 第三季我们都爱笑金刚狼2011别有用心的单身女国语清洁工的秘密生活见鬼十法医痴叶天士伊凡雷帝星汉灿烂·月升沧海突出重围第56年的失恋胜利之歌99法郎贾斯廷1969西瓦拉多大决战明日1995花园街一号欢乐智多星哭泣的男人恶魔在肚里、在地狱、在我身上蝴蝶彩色镜头下的二战老千维也纳血案第二季孤独的吉姆后院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第八季自杀热线2013后半生第一季地狱厨房(美版) 第八季柳三变大笑京城

 长篇影评

 1 ) 怀念那个年代

  我了个去,简直是魔幻现实主义有木有,还是80年代好啊,原来局长也可以没女人的,原来女秘书也可以对局长趾高气昂的,原来局长也是有烦恼的。。。

 2 ) 32年前,我们拍出了好于87%的科幻片

2015年,改编自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的《三体》宣布杀青,并宣布将在2016年7月上映。

然而过了整整两年了,《三体》仍然一点动静都没有。

不仅如此,游族影业当初还夸下海口“《三体》将拍六部曲”“单片投资达2亿元”“要拍中国的《星球大战》”“无上限追加特效投资”“《三体2》筹备工作启动”……这些通通没有了后文。

真正有进展的反倒是刘慈欣的另一部科幻小说《乡村教师》,也就是宁浩执导的《疯狂的外星人》,将于2019年春节档上映。

巧合的是,2019年春节档上映的另一部电影也是由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改编——《流浪地球》。

自从《流浪地球》发布预告后,网友纷纷说:中国终于要有一部像样的科幻片了。

其实,中国早在80年代就有科幻片了,不仅很“像样”,很震撼,还很超前。

《错位》

这部1986年的科幻片,在豆瓣获得了8.0的高分,好于87%的科幻片。

和近期热门科幻片相对比,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分数了。

不同之处在于,《错位》绝不是类似《侏罗纪世纪2》《环太平洋2》的视效大片,完全是以剧本和想法取胜。

男主角赵书信是一名工程师,也是一名局长。

他无法忍受每天无聊而又重复的文件和会议,于是制造了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机器人。

机器人不仅可以灵活掌控自己的身体,还能模仿赵书信的表情。

赵书信还将自己的记忆植入了机器人,使他拥有自己的一切记忆,从而成了赵书信的克隆体,或者说替身。

刚开始赵书信并没有什么野心,他仅仅是让机器人代替自己去开会,以及做他不愿意做的工作。

当然,赵书信也不傻,机器人工作的时候,他就在家里监视机器人的一举一动。

机器人果然代替赵书信顺利开了会,介于他拥有赵书信的记忆,外貌又和赵书信一模一样,没有出一点差错,没有人发现任何异常。

唯一不足的是,散会后同事要和机器人一起喝酒,机器人担心被识破就喝了一杯,然后连忙以身体不舒服为由赶紧回了家。

机器人一路上踉踉跄跄,好在坚持回了家,没有暴露身份。

赵书信将机器人修好后,机器人对赵书信说:真悬啊,要是倒在马路上被送到医院,就全完了。你为什么不设计我能喝酒呢?喝酒的动作多帅啊。

赵书信担心以后同事再对机器人灌酒,连忙给机器人装了储存器,可以储存饮料,然后把它倒掉,类似于六脉神剑。

可能在有些观众看来,机器人并没有因为不能喝酒而被识破,导演完全可以不拍喝酒的戏份,或者一开始就将机器人设定为可以喝酒,先拍机器人不能喝酒,又拍赵书信给机器人增加喝酒的功能这场戏是不是有点多余?

恰恰相反,这一幕看似无关紧要,实则是机器人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

机器人让赵书信给他设计可以喝酒的功能,原因在于人类可以喝酒,所以他想变得和人类一样。

正如《银翼杀手》中,复制人的寿命只有4年,所以他们想像人类一样长寿。

又正如《机器管家》,身为机器人的安德鲁想要像人类一样恋爱,甚至想要成为真正的人类。

又或者是《人工智能》,还是《机械姬》,都是这样,任何一个细节,一个契机,都可能让机器人觉醒,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机器人,不再愿意服从人类的命令。

《错位》中的机器人今天想要喝酒,明天就可能想要的更多。

事实也的确如此,机器人没过多久甚至开始抽烟的,因为他说“抽烟很气派”。

而赵书信是不抽烟的,他以担心穿帮为由禁止机器人抽烟,但机器人并不情愿。

正是“喝酒”这件事,引发了蝴蝶效应,让机器人越来越不愿意做赵书信的替身、傀儡、影子。

他扬言:就算你把人类的知识都输入给我,我也只是重复。我要跟你一样,有个性,有思想。

于是,他开始违抗赵书信的命令,私自出门,私自和赵书信的女友小杨约会,开始看爱情相关的书籍,去了解爱情的含义,甚至趁赵书信睡着的时候把机密文件藏起来……

眼看机器人变本加厉,赵书信也开始了反击。

他早在制造机器人的时候就设计了程序后门,可以用遥控器关掉机器人。

除此之外,他还可以控制机器人的能量,限制他的续航时间。

这些都只是常规操作,更可怕的是赵书信觉得毁掉机器人太可惜了,他决定给机器人换一张脸,然后让他去代替人类做那些有危险的工作……

要么唯命是从,要么被销毁,要么从事高危工作,机器人该如何抉择?

《错位》由黄建新执导,他曾凭借《背靠背,脸对脸》成为金鸡奖最佳导演,还曾凭借《埋伏》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他拍摄了大量好评如潮的电影,《背靠背,脸对脸》豆瓣评分9.4,将职场的尔虞我诈刻画得淋漓尽致;《黑炮事件》评分8.3,又将官场的黑暗和多疑诠释得入木三分。

而《错位》又涉及到科幻领域,探讨了人工智能和赛博朋克的话题。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科幻片最重要的就是特效,而特效又代表着成本,所以成本越高,意味着特效越好,电影质量也就越好。

比如最近《流浪地球》发布预告时就是这样的情形,网友更关心电影的特效,而忽略了电影的剧本。

仿佛特效好就是好片,特效差就是烂片。

但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错位》,电影中的特效极少,除了有大量一人分饰两角的片段之外,整部电影几乎没什么特效。

而且分饰两角并不需要CG制作或者3D建模,演员分别完成两个角色的表演并加以合成就可以了,严格的说还是属于实拍的范畴。

《错位》并没有什么天马行空的视觉奇观,关键在于它的想象力非常超前,它的上映时间比《人工智能》《机器管家》《我,机器人》等等都早了很多年。

这种以小博大,不以特效为卖点的科幻片还有很多。

比如豆瓣8.4分的《彗星来的那一夜》,导演用5万美元,5个晚上,1台手持摄影机,刷新了“拍一部优秀科幻片”的最低界限。

豆瓣8.5分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更是成本只有1.5万美元。

低成本高质量的现象并不仅仅存在于科幻片,当年温子仁拍《电锯惊魂》仅用了120万美元,耗时18天,就打造了这部恐怖片神作。

又比如近期热门的《网络谜踪》,原本只是导演和制片人的无心之作,整部电影都通过屏幕来推动剧情,仅仅13天就拍完,成本低得令人发指。

然而电影取得的成果与成本完全呈反比,不仅豆瓣评分高达8.7,还在全球范围获得了将近7000万美元的票房。

国内的《人在囧途》《心迷宫》《疯狂的石头》《驴得水》,国外的《猜火车》《两杆大烟枪》《活埋》《追随》,个个都是低成本高口碑。

前几年很火的科幻片《钢铁苍穹》更是骚操作,投资750万欧元,其中90万都通过众筹集资,最后成片的效果还不错。

反观国内,投资7.5亿人民币的《阿修罗》烂到无以复加,制片人仍然认为问题是出在特效上,还放出狠话:谁能再给我2000万美金,我能把他们(好莱坞)颠覆了。

觉得成本和质量成正比,你还是别拍电影了吧。

《错位》并不是唯一的优秀国产科幻片,1988年的《霹雳贝贝》和《合成人》,1990年的《大气层消失》和《魔表》,1991年的《隐身博士》,1992年的《毒吻》……个个都是小成本电影,但也都代表着国产科幻片的最高水平。

只可惜,它们翻来覆去都是八九十年代的老电影。

也就是说,我们并不是没有像样的科幻片,只是从21世纪开始,国产科幻片仿佛绝迹了。

好在,我仿佛又看到了国产科幻片兴起的曙光。

首部国产赛博朋克电影《破梦游戏》即将上映,两部刘慈欣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和《流浪地球》也定档2019年。

周星驰执导,吴亦凡、林允主演的《美人鱼2》将实现任意穿梭太空的“虫洞计划”。

江南小说改编,鹿晗、舒淇主演的《上海堡垒》已经杀青。

陆川执导,王俊凯、廖凡主演的的《749局》正在拍摄。

中国、芬兰合拍的科幻片《希望岛》已经在去年杀青,由《钢铁苍穹》导演执导,段奕宏、凤小岳主演,预计在2019年上映。

除此之外,张小北执导的《拓星者》即将上映,陈正道要拍《循环》,徐克要拍《星宠》,郭敬明要拍《未来未来》三部曲,韩寒要拍《天空制造》,邓超要拍《银河补习班》……全都是科幻题材。

2019年、2020年有大量国产科幻片上映,哪一部是烂片,又有哪一部会成为国产科幻片的希望,我们不得而知。

很有可能,2019年就成了传说中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届时,可能我们再也不用说“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一部像样的科幻片”这种丧气话。

 3 ) 不要太贪心哦

说情节,真的是一句话就可以说完,但是——

这是80年代的作品哦,构图,配乐,立意都好酷哦

而且和解构爱情狂前后脚看,感觉非常不一样。

中国国情的脑洞和讽刺告诉我们,真的不要太贪心了!

最近情绪不稳定,其实也来自于贪心,一方面要自己调整呼吸接受事实,一方面有忐忑的侥幸心理……一切来自于贪心而已。

 4 ) 八十年代“非主流”电影

由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经有过一个极短暂的文化上的大开放,八十年代整体的电影水平整体来说是很高的。相比于之前意识形态单一的宏大叙事的电影,八十年代的电影在“新启蒙”的各种思潮的滋养中,也呈现了多种不同的样态,并企图颠覆和打破之前的电影里那种本身就代表一种意识形态的经典叙事。如果说我们关注最多的反思伤痕电影《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牧马人》还停留在透过文本叙事让观众沉浸到想象的世界中去的经典叙事,那么从那些今天还是中流砥柱的“第五代”导演的《黄土地》、《红高粱》开始,中国新电影一次又一次对叙事的神话进行了反叛。而如周晓文的《最后的疯狂》(1987)、《疯狂的代价》(1989),黄建新的《错位》(1986)、《黑炮事件》(1986),这几部相对较少出现在我们视野里“非主流”电影,则更是在叙事和商业价值及艺术性上进行过大胆探索的先锋。


(一)“新启蒙”的滋养
1984,这个奥威尔笔下可怕的集权世界,在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随着一批外国思想学术著作在中国的出版,一场新的启蒙运动开始了。社会上流行着萨特的存在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荣格的心理分析,汤因比的历史文化。人道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兴起。1985年,在轰轰烈烈的批判否定过去十年后,中国人终于冷静下来,深深回到自己民族文化的根里,反省自己的集体无意识。文学界乃至文艺界于是开始了一场“寻根与反思”的热潮。这些思潮的涌动,文学的发展,都为当时的电影提供了巨大的滋养。
 
(二)对欧美电影有意识地模仿

1985年是相当有意思的一年,除了前面提到的“寻根”运动,在中国电影史上也可谓是相当关键的一年。自1979年的高峰值以后,中国电影的观众数量以年均6%的速度下降,电影市场不断萎缩。到了1985年跌至谷底,面临改革开放后国产电影市场的第一次危机 。(《美国类型电影观念中国化接受中的变异问题》,杨世真)
当然,危机自然也包含着转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电影更多的将眼光投向了发达的西方电影产业。1986年初,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与北京电影院联合招收的一批研究生提出要“重新认识好莱坞”,“要研究类型电影” “《电影创作》杂志1987年1月号、2月号连续展开关于中国电影危机与出路的讨论,表明了中国电影界强烈的危机感及寻求突围的迫切心情。”(《研究生专题讨论美国电影问题》,贺子壮,电影信息报,1986) 按照姚晓濛1988年写的《中国新电影:从意识形态的观点看》文章里的观点来看:
1985年是中国新电影运动的最高潮。相对于1984年的影片,1985年的新电影在总体上有了一种深化。它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首先,1985年的新电影相对于上一年的影片更加个性化,或者说风格化,这不仅表现为一种艺术上的个性化倾向,而且在意识形态上,更加突显了主人公与社会的隔膜,从而强化了主人公的孤独感。其次,1985年同时出现几部影片在叙事语法、叙事模型、反对传统语言秩序方面都比较具有一致性。可以说,新电影在1985年才形成一种真正的社会气势。

       中国电影人在危机中,有意识的模仿着欧美电影来寻求出路。周晓文的《疯狂的代价》和《最后的疯狂》都可以看出一些好莱坞元素,而黄建新的《黑炮事件》和《错位》则是从画面到配乐都有欧洲电影影响的痕迹。



(三) 错位与分裂

这部电影远远没有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关注。人们往往喜欢拿它和出自同一个导演之手但获誉更多的《黑炮事件》相比。两部电影里的男主人公都是同一个人。《黑炮事件》里的确对知识分子赵书信那种逆来顺受的形象刻画的更为细腻,对官僚对人性的压抑的批判也更为深刻。相比较《错位》里的故事比较简单。为了应付文山会海,赵书信做了一个与他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渐渐的,机器人越来越个性,越来越不听指挥了。终于有一天,他按下了红色的按钮。机器人顷刻被毁灭了。
然而,就此评断说《错位》比《黑炮事件》单薄,我认为这种批评背后所体现的审美趣味才更单薄。

赵书信为了逃避各种琐碎无意义的会议,造出了一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来代替自己去做那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并教会机器人一种“平行思维系统”:为了做喜欢的事,必须要得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种语境里潜藏着一种新启蒙思潮内在的分裂。“在新启蒙主义及“告别革命”的意识形态实践中,中国近现代历史被讲述为一种不断遭遇挫折的悲情叙述,以完成对现代化拯救的认同。与此同时,也造成80年代以来的官方说法存在着内在裂隙,即革命历史故事所负载的左翼政治实践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叙述成为相互冲突的表述。” (历史的创伤与和解——近期国产电影的文化功能,张慧瑜)于是,这种“平行思维系统”正是我们社会里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的二元话语体系,一个人内在的分裂就出现了。今天毕姥爷事件,也可视作这种二元话语体系问题的一种延宕。
而机器人,做为一个复制人,无昔日的记忆,也无个人身份,只能生活在现在,是以一种破碎和分裂的状况存在于断裂的时间点上。机器人这个意向也象征着当时的人对身份、历史认同的焦虑。
如果将赵书信视为主体,机器人视为反主体,那么整个故事可视为主体对反主体的抗争,又伴随着主体对反主体的恐惧和膜拜。当机器人比赵书信更像人,更社会化,爱抽烟,爱看故事片,喜欢谈情说爱时,机器人不再只是一个好帮手了。赵书信感到失控,焦虑。对机器人说“我制造你不是为了让你发表议论,而是让你服从我的意志,否则,我宁肯毁掉你。”
在两个意志的较量中,主体和反主体两个动素被混同,使得观众始终难以认同主体而使其失效。这一点与传统经典叙事截然不同。

《错位》里的探索不止于叙述,在镜头语言上所使用的先锋的隐喻和符号,甚至已经有些后现代的味道。

影片里未来主义的场景布置,已经呈现出资本主义世界的样态了,看不到一点历史的痕迹。主人公有着强烈的孤独感。整部影片出现的人物极少,到是几次伴着鼓点的蒙太奇的镜头里出现的人体模特和雕塑,充满拟像与幻影。最精彩的要数梦境那段, 很魔性的老夫子坐在大漠里看电视。时间和空间在这里高度被概念化了。一个千年古老民族要实现的“现代化”,就放佛老夫子在沙漠里看电视一样有种奇异的荒诞感。老夫子那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谶语,简直是对一个时代的预告。
    

《错位》在题材,镜头语言上都进行一次了不起的尝试。想想差不多同时期香港和台湾如火如荼的新浪潮,会感慨我们是不是差点曾经也走出了自己的新浪潮。可惜在这之后,黄导不仅没有走的更远,反而退回去拥抱了主流宏大叙事。
今天,好多人喜欢带着现代性特有的那种 “过去等于落后”“明天会更好”的傲慢惊讶地说“即便放到今天来看也是好的”。这是一种现代人幼稚的乐天。当今这种平庸而琐碎的时代,哪个德国导演敢说自己的片子可以和《大都会》比肩。哪怕电影产业欣欣向荣的美国人也不敢断言说今天的电影比奥森威尔斯的时代进步了吧。

就像伍迪艾伦无比沉湎上世纪20年代的黄金时代一样,我也一遍一遍的翻看这些八十年代的老电影,沉湎在那短暂的知识分子的春天里。

 5 ) 如果是机器人从梦中惊醒

这部电影前面有多牛逼就不提了 即使在2020 仍然充满让人震惊的符号与隐喻

我想说说太过平淡的结尾 结尾如果当观众以为是男主从噩梦中惊醒 正若有所思时 屏幕中突然露出了他身上的一条电线 那剧情就变成机器人从梦中惊醒 可能是在抽着烟时回味自己被所谓的造物主创造 对话 打工 乃至最后将其悄无声息地替代 这一过程会让他感到恐惧与迷茫

将造物主取而代之 这就有点普罗米修斯的意味了 他会更深层地思考自己的存在是什么 不断地从梦中惊醒 直到幡然醒悟的一天

 6 ) 错位的时代

🥝搞的独家修复版真行,画质太高清了,看的真爽,骗说近年院线上的我都信。

总的来说,这个软科幻的故事其实是为了讽刺现实社会中官僚体制内开会乱象。

赵局长拥有独立的汽车,司机还有秘书对他关心呵护每一个细节,他住在超现代的大平层内,拥有宽敞的办公室,进出打tie穿靓衫,但却苦于天天开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因此,聪明的他发明了一个机器人,来替代自己开会,解决冗余的公务。

但在替代的过程中,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开始跳出他的控制之外,自我学习和探索这个陌生的世界,通过机器人与赵局长的对话,推进主题。

值得一说的是整部影片的背景和色调都看得出精心设计过,简洁的家具,几何的变化,颜色的对比,光影的变化,镜头的对视,让整部影片充满冷硬而荒诞的冰冷科技感,很难想象八十年代就有如此的前瞻性,哪怕放到现在都不会产生时代的隔阂。

最后,例行公事,惋惜现在已经无法拍出这样的影片了,我们在一个科技流行人工智能的时代,却要看着以前电影拍出来的机器人故事。

 短评

【A-】这片真的,放在大陆电影里实在是过于“错位”的存在。充斥着压迫感的构图,游离的雾气和超现实的布景,精妙的转场剪辑,以及放纵的色彩搭配。单就美术风格来讲,简直完美师承库布里克,哪怕现在,也没几部大陆电影能在这方面向其逼近。那个时代的中国电影人,幼稚而又伟大。

6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赵书信:“人的生命有限,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机器人:“诶,不想干的事情你就不干嘛。”赵书信:“你不理解,不想干的事情我当然可以不干,可是这么一来,想干的事儿我也就干不成了。 ”

11分钟前
  • 江寒园
  • 推荐

《流浪地球》出现的前30年中国没有任何一部科幻片超过了这部《错位》。然而《流浪地球》只赢在了特效以和中国观众30年来没有看到过好的国产科幻。

12分钟前
  • 西柯
  • 力荐

三十年前的软科幻,欧气十足(字面意义上的),简直怀疑黄建新本人就造了个开会机器人,然后现在已经被该机器人杀了埋了取而代之了

16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带炮进京惊动整台国家机器的黑色幽默后,在这个更极致化的后现代布景中(前现代的处境),是更超前的身份的焦虑,这恐怕只有80年代的保驾护航提供的优越空间才会造就如此“大跃进”似的构想。因为几乎从来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这样指明共产主义的意思就是科幻。『有在前的,将要在後。』这是说给黄建新的

21分钟前
  • 董肥樂
  • 力荐

2019192 天山。人性到底有多复杂呢?做局长的他是官僚体制内的身不由己者,而在与智能人的关系中他即化身独裁者。

23分钟前
  • NeonBible
  • 还行

说这是中国最好的科幻片,应该实至名归吧?!

2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早期关于人工智能 梦境的经典科幻之作。暗含各种政治嘲讽,原来80年代才是中国电影的春天!

26分钟前
  • Alec
  • 推荐

微醺之中看黄建新《错位》(1986),几乎和《黑炮事件》同等先锋能量再次深感很多导演从80、90年代以来,一开始很会拍电影,不迎合别人,到00年代不会拍电影,开始试着迎合与改变,最后不会拍电影,坠入到重复和失语的窠臼,一片悲凉,这些人是宁瀛、黄建新、王小帅、张元……是什么变了,要写悼词么?

3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不是太认同一部分影迷吹捧八九十年代所谓开放的论调,的确这个时期的一部分电影光怪陆离,显得别具一格,但是总是怀念旧时代其实也显得很迂腐。黄建新自然是春秋笔法的高手,总是暗藏褒贬,这部电影利用一个脑洞将人与机器之间的错位和文山会海的官僚主义两个命题交叉探讨,在编剧层面还是挺考究的,视听展现方面也体现出不少独特的想象力,只是很多地方似乎过于赤裸裸,也过于追求一种形式感,反而显得不那么深刻了。而且豆瓣用户基于自身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更喜欢讽刺时政类的题材,更容易给出较好的评价吧。但我还是要承认这类片子是有点儿意思的,只是这部错位后面的发展其实几乎都在意料之中,没有太多的惊喜吧。

34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推荐

欧洲先锋派电影语言在国产片中的完美尝试。无论冷峻的节奏、现代感十足的布景及配色还是关于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都神似库布里克的《2001》。其中有穿插表现主义的梦境象征,还有结尾两人对峙的“港片式站位”都很难相信这是曾经大陆影片水准。导演最新的作品是《建党伟业》。他本人也“错位”了吗?

37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可以说是没什么科幻精神的科幻片了,更多是社会讽刺寓言或小品,所以用不着拿机器人三定律之类的基础科幻法则去追究它。对开会的讽刺可真强,现在可不敢这么拍了。当代艺术的那种时代美感在这个片子里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构图、色彩、空间感都看得出精心的设计,尤其是走廊上层层的门非常有意思,太喜欢了,非常大胆。节奏一般,叙事不抓人,台词有点尬,不过放那个时代还成。同样是分身梗,成为对社会的极好讽刺,特效很棒,虽然大部分两人同框时会有一个明显的分隔物,但是做得也算是从视觉上无缝衔接了,这种电影魔术式的东西放现在看都非常有趣。

38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被女秘书的女王气质迷倒

43分钟前
  • 雷宝珠
  • 推荐

做个机器人每天帮开会,果然很中国式科幻……本片可看作是《黑炮事件》的延续篇,刘子枫主演的角色还是叫赵书信,色彩方面对红色和白色的实验性使用依然很先锋

48分钟前
  • 阿德
  • 还行

如果当年能照这个路子发展下去,中国电影能厉害到什么地步不敢想象,可惜,中国电影人却选了一条更容易获奖的道路。

50分钟前
  • 骑单车的女饼干
  • 力荐

黄建新同志如今真是错位了

52分钟前
  • 塔奇克马娜
  • 推荐

80年代神片,可惜XX转折断档了。很好奇黄建新从揶挪体制到后来的伟业系列是怎样的心路,为了不开会造个机器人,那时几部印象比较深的国产科幻这部算技术很好的了,比黑炮糙些但更先锋和独特,看片尾演职员的特效摄影应该有很多幕后故事期待回顾展讲讲吧,有几段镜头很牛,刘子枫分饰两角显实力。资料馆。

55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拍出《错位/黑炮/背靠背》是黄建新的“知”。去拍《建国/建党伟业》是黄建新的“行”。黄建新不但没有错位,而且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希望黄建新早日当上广电总局局长兼党组书记

58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对官僚主义的批判、黄建新式科幻打光、现实和梦境的对比、机器人意识的觉醒,这部片子题材之大胆,思维之超前,三十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中国科幻电影可以超越它。如果当时真的按这样的路子拍下去,哪还有好莱坞科幻片什么事啊。PS:机器人意识中一定没有植入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不过话说回来,即使有了这三定律,又会怎样,智能人的意识觉醒或许是迟早的事情。

1小时前
  • 方枪枪
  • 推荐

八十年代的妇联大会上女干部能吞云吐雾 二十一世纪日常生活中男艺人不能当众吸烟 别锤 没有半点女性不能抽烟的意思 对比阐述一下事实 真印证了片里说的 “你们人类真怪,给自己立了很多条文,却只希望别人遵守”

1小时前
  • 盛kerr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