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人2007

HD中字

主演:高圆圆,徐峥,陶虹,鄢钷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第三个人2007 剧照 NO.1第三个人2007 剧照 NO.2第三个人2007 剧照 NO.3第三个人2007 剧照 NO.4第三个人2007 剧照 NO.5第三个人2007 剧照 NO.6第三个人2007 剧照 NO.13第三个人2007 剧照 NO.14第三个人2007 剧照 NO.15第三个人2007 剧照 NO.16第三个人2007 剧照 NO.17第三个人2007 剧照 NO.18第三个人2007 剧照 NO.19第三个人2007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第三个人2007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三十多岁的保险评估员何伟(徐峥饰)干净斯文、气质儒雅,妻子肖风(陶虹)刚刚怀孕,生活平静而从容。  肖风的父母早年间死于非命,留下肖风和妹妹肖可(高圆圆饰)相依为命。自幼年起,肖可一直被脑瘤折磨着,这个可怕的东西几乎和她一起在成长。再一次的病理报告呈现,她的日子不多了。  二十岁的肖可希望能够在她有限的生命里感受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她遇到了一个和她同样郁郁寡欢,行为怪异的林先生,他们的爱情开始升温。  突然间她发现了一个恐怖的线索,让她发誓要找到当年杀害自己父母的凶手,她把追踪目标锁定在自己的姐夫——当年只有十三岁的何伟身上!  是肖可身陷绝境的妄想猜疑?还是何伟另有隐情的连环圈套?  一连串不择手段的追索逼供就能找到真相吗?错综的情感中爱能找到最后的归宿吗?百个女生一个男生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巨人变脸效应代号利剑血色苍穹盛夏库宾一家人凤凰劫2004人鬼交易所胖妞2022超级特工灿烂阳光全美缉凶: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欢乐一家亲第十一季奥伯瓦尔德的秘密鬼手机我的儿子(2017)弗罗拉与松鼠侠出差十五夜2 X 瑞镇家莱昂诺狂想曲天使的胆量之红色闪光水果宝贝之水果总动员回复术士的重来人生辐射布鲁诺江湖有道长安雾怪幸存者:萨摩亚第十九季动物系恋人啊笑咖图鉴第二季美国之子人狼2018枕戈警察学校2:初露锋芒宫廷画师郎世宁外星罪孽(国语版)荷兰人嗜警暴徒女飞行员幸存者第四十二季天鹅绒圆锯后继有人科幻大师

 长篇影评

 1 ) "他"

坦率来说此电影没有多少惊悚与悬念,更多的是对人性的剖析和反思,对我们共和国那段不忍回首更没得到反思的历史的思考(何伟杀肖可父母的时间按照何伟描述的推测该毫无疑问是发生在文革期间).看了两遍,觉得何伟和肖可最后的对话值得思考,很佩服程耳.
也找来寄生人看了,觉得一般,显凌乱!

 2 ) 男主角极端变态的实践了存在主义

我是这样理解的:每个犯罪者的行为都是与他的心理相符的,也就是柯南道尔在他的小说里提到的“识人断物”,看清了这个人的心理,就可以预测他即将发生的行为。听起来有点形而上学,但实际生活中识人断物往往都是准确的。

影片中关于人的性格,我总结几点:
1、一个彻底的极端的变态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何伟的性格:他应该是出身于70年代社会最底层,从小对富裕阶层(肖家)有着刻骨铭心的嫉妒,看着肖家的大房子、小花园和肖先生的手表、肖太太漂亮的睡衣,他梦想着某天可以像英雄般的改造整个世界(也就是改变贫富悬殊的社会地位),强烈的仇富心态在他13岁时的某一天(应该是80年代初)终于爆发出来,他伙同几个小痞子闯进肖家,杀害了肖氏夫妇,铲除了他一直看不顺眼的资产阶级小花园,实现了改造世界的第一步,还拿了两件战利品:手表和相框(当时相框里应该还有肖家的照片),并发誓要将高傲的肖小姐征服。
事后何伟一直后悔仇恨冲昏了头脑,当时应该只杀人不偷东西,偷窃玷污了自己的英雄气节,于是他把战利品送人(林木)。
后来他终于征服了肖风,实现了改造世界的第二步。
何伟其实不贪图钱财,他要的是理想,是勇敢的改造世界,细化为改造肖家,使肖家无产阶级化,他确实实现了这个理想。但是在他征服肖风的过程中,他也被肖风同化着,他变得软弱了,失去了13岁时那股血腥的狠劲。于是何伟被曾经的罪孽折磨得失眠,他不想再欠别人什么,他讨厌哪种亏欠别人的内疚,所以他宁可在自己的保险单上作假帮助那个曾被他撞伤的小孩。那不是他善良,而是他不想被撞人的内疚折磨一辈子。他自诩为英雄,是不能被世俗化的!他的对白有点尼采的味道。
2、人性生来有善恶:
生活总是有很多意外,某天肖可和林木成了朋友,当然林木的状态比何伟差多了,他的革命性不够彻底,不如何伟坚定,当年的罪孽使他在心理上饱受折磨,影片开头处他在阳台的背影证明,他可能有轻生的想法。
肖可看到了相框,那是她家凶案现场被窃物品,她永远不能忘记!
她知道了何伟的真面目,但是她太软弱了,太善良了,正像何伟所言,有些人生来就是杀人的种,有些人永远无法抵挡屠刀,因为人性生来就有善恶之分。她的捆绑,激发出何伟内心的邪恶,他再次拾回何伟本性,而善良之人面对邪恶,往往手无缚鸡之力,也许是导演可怜她那被病魔折磨的善良灵魂,于是她保住了灵魂,舍掉了肉体,没有被杀灭口,而是被强奸,正如她说的,对于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强奸已经算不上什么折磨了。
肖可还是一如既往的善良,即使经历了这样的磨难,依然记得姐姐的幸福家庭,甚至不想道出实情,不想因丑陋的现实伤害了姐姐的心。
3、善恶到头终有报:
林木,一个出场不多的角色,每次出场都是阴郁的,他的内心已经被当年的罪孽谴责了千万次,阳台上的背影道出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厌倦。他与何伟曾经是朋友,甚至成为两件战利品的下家,但他绝对不以此为荣,他知道那是罪证,于是手表奇迹般的丢失了,相框却奇迹般留下了,林木的内心同时也充满矛盾了,他一面想忘却当年的罪孽,一面又也想保留对罪孽的忏悔,当他无意中说出何伟的名字,察觉到肖可对何伟的态度,这种矛盾激烈的斗争起来,于是他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去化解:用车祸的方式同归于尽,那辆掉了前灯的越野车,正是何伟当初抚摸把玩过的,想必导演就是想告诉大家,善恶到头终有报。

 3 ) 是谁在杀人

何伟几岁了?
按照他那个杀人的年代计算,至少也应该40岁了把。纵观豆瓣中的评论大家似乎都对杀人的细节忽略了,那个年代应该是造反有理的年代,而肖风的父母显然是反动学术权威之类的知识分子。2007年的影片,正好是wenge结束三十周年。

 4 ) 第三个人,我的解析。

首先抛出观点,电影的名字叫第三个人。肯定是跟电影的内容有关系的。我理解的“第三个人”,是指真实的那个人。女主人公肖可,最后的纠结也就是正在寻找的这第三个人,在她印象中何伟是个好老公、好姐夫,帮助了她很多忙,解决了很多问题,甚至肖可爱上了何伟,但是一个巧合她发现了何伟的疑点,这就出现了她怀疑中何伟,是一个杀人犯,杀害她父母的凶手,印象中的何伟与怀疑中的何伟事完全不同的,因此肖可在寻找真实的何伟。就是那第三个人。

电影的故事应该是这样的

何伟应该是1967年生人,在他改保险单时有镜头,顺便说下他将自己的保险单改成了现小女孩的,电影最后他还很小女孩的父亲说让他不要马上就取保险金,最后先叫几个月,等没钱了再取,说明此时何伟想要求死赎罪的同时还能拯救小女孩。

扯回来,1980年,13岁的何伟(何伟个肖克的对话中提到的因此有了时间推断)是个性格暴戾充满了负面情绪的孩子,他仇恨富有的人,仇恨人家美好的生活,仇恨人家戴的表,穿的睡衣,家里种的花,他满满的负能量,使他产生了扭曲的人格,他想要毁掉这些他仇恨的东西,并且他认为这些是他的理想,为了他的理想,做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这就是何伟扭曲的人格,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残忍的杀掉两个大人就是肖可的父母。只留下了两个姐妹肖风和肖可,(后来有一次,肖风和何伟吃饭,萧风有些自责,认为妹妹肖可的病是自己造成的,其实是因为她作为姐姐,她觉得没有照顾好肖可,或者没有及早的发现肖可的病。)

杀完人后的何伟得到了满足,他认为他消灭了他讨厌的东西,仇恨的东西。并且在现场还拿走了一个相框和一个手表。后来拿走的相框和手表,给他带来了精神负担,他认为他玷污了他的理想,因为他在现场偷了东西。所以他将东西送给了他的朋友,陌生人林木。林木后来把手表丢了,只留下一个相框。(也就是后来被肖可发现的线索,因为这个相框比较特别,肖可认出了是她家的东西,并且在他父母被杀害时相框丢失了。)

之后的何伟,开始追求原本高高在上的肖风,刚开始的时候,是为了满足自己变态的心理。但是随着和肖风的接触,他开始被善良的肖风同化。他开始变得善良,并且开始纠结原来自己做过的恶行,这就是何伟的心结,(电影中用打不开车门,来暗示何伟的心结,当何伟把一切真相说出来的时候,车门就很自然的打开了。但在说出真相之前,他打不开车门,原来同过打开电动车窗来从外面打开车门但是最后一次找肖可的时候,连电动车窗都打不开了,是通过按喇叭叫来保安帮他开的车门)因为有这样的心结,所以他开始,补偿肖风和肖可。生活中对他们二人,非常照顾。这可能就是肖可爱上她的原因。他带肖可去看病,帮助肖可修书架,后来当得知肖可的病,无法挽回时,他也非常痛苦。(这一点电影中有镜头。因为他尽管非常努力,但也无法挽回肖可的生命)

与此同时,肖可因为工作(在一个印刷厂林木去印了一些东西)的原因,认识了一个陌生人林木。他对林木产生了好感进而开始接触林木。因为肖可知道了自己的病情,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并且他还爱上了自己的姐夫。所以她觉得自己的生活非常寂寞,她没有多少时间了。她对林木有好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林木跟他姐夫年龄相当,但他姐夫是肖可不可求的,并且林木是一个想要自杀的人并且割过腕,整天浑浑噩噩的,同时林木也是一个寂寞的人,平时自己在家都不开灯。

因为认识林木,肖可发现了那个相框。

发现了他姐夫身上的疑点。

林木想自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出了车祸,相框中的相片是两个人,另一个是林木的老婆,在车祸中林木的老婆去世了,林木开始轻生,每天抽大量的烟(影片中多次表现林木抽烟的镜头割过腕也想跳楼,生活得非常寂寞,不爱说话)最后林木开的车,就是在修车厂中,何伟拿起车灯的那个车。

发现疑点后,肖可曾经用林木试探何伟,在那个饭馆,林木假装认出何伟当时肖可就在场,就在背后,但何伟否认,认识林木。(承认认识林木,就要承认自己的过去他一直在隐瞒自己的过去,所以他肯定不会承认)所以肖可没有拿到直接的证据。

因为自己时间不多,和对林木的信任,同时肖可去见了自己的医生,医生告诉他要被何伟拿走了,因此她认为何伟拿走了药没给她,是想让她早点死。情急之下,趁着姐姐出差的时候假装书架又坏了,绑架了何伟。

何伟被绑架,肖可反复在问,是不是何伟杀死自己的父母,何谓抵死不承认。

经过了长时间的对抗。何伟解开了绳子,想要逃走,他打伤了肖可,但并没有杀害的她,肖可捡起了地上的锤子,又打伤了何伟,何伟终于忍受不了内心的纠结,和外部的肖可对他伤害。于是,真实的何伟出现了,他撕掉伪善的伪装,强奸了肖可,同时也将自己一直维持的平和打破了。其实何伟的心一直都在备受煎熬。但他认为,只要事情不败露,这样就是一个平衡的结局,虽然他内心煎熬,但他做了很多想要弥补的事情。只是这一切,都在肖可的逼问下,最终被打破了。他面对肖可,承认了自己的行为。肖可以终于找到了那个真实的何伟不再纠结。并且肖可理解了何伟知道了他做这些事情的原因是想赎罪。所以肖可坦然的面对死亡。

事情败露的何伟,知道无法面对肖风。只能去死,同时还可以拯救那个小女孩。影片的最后何伟解开了心结,轻易的打开了车门,但林木(林木通过与肖可的接触,加上自己原来就认识何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也驾车撞向了何伟。

影片中的那个小女孩,我觉得暗示人的良心,不管多么邪恶的人,都无法避免与自己的良心相遇,就像何伟莫名其妙的就撞到了那个小女孩,还发现这个小女孩竟然得了跟肖可一样的病,但是发现的比较及时。因此何伟想要帮助这个小女孩为自己赎罪。

备注:1 有的影评说林木是肖可想象出来的,我觉得有点牵强。如果林木是想象出来的人物,那么林木只应该出现在和肖可同时存在的场景中,(修车厂里,林木和修车工同时存在。以及最后林木开车的场景。都没有肖可的参与,所以林木是一个真实的人物。

2 有些影评说,何伟不是杀人凶手,最后只是编造的一个故事,来满足肖可的心理,这也有问题。如果是编造的故事,不可能有那么多细节。睡衣啦,手表啦,鲜花啦!等等。而且何伟确实,强奸了肖可。还有何伟确实睡不好觉,他在洗车的时候都会睡着,这句他说的话,在影片中有验证。

3但也有一些不能理解的细节,比如何伟强奸完肖可下一个镜头,他伸手去拿烟。不知道什么意思?

4何伟在修车厂里看见的那个车灯,他没能安回去。是不是代表破镜难圆的意思

5林木有没有参与过杀害,肖可父母的过程?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杀害两个大人,会那么容易吗?

6林木轻生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出了车祸,老婆死了他内疚吗?

悬疑电影的有意思之处,就在于有很多细节可以慢慢地推理,延伸连结。所以见仁见智,希望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不足之处,请指出。

 5 ) 同一个故事

首映那晚,导演和演员在电影放映之前到来,我没有发问。这样的安排我没法发问,没有看过电影我不发问。之后不到90分钟看罢全片,《第三个人》完全没有抄袭《妄想》,是真的。但是,它的故事和《寄生人》是完全一样的。对,不是抄袭,百分之九十九一致就已经说不上抄袭了。它们是同一个故事。想想,“寄生人”和“第三个人”的概念,完全是一样的。

我们猜想,这是几个人一起创作的剧本,三稿之前的情节完全是一样的,到了四稿就分道扬镳了。然后还各自把这个剧本拍了出来,于是有了如今的局面。疑惑《寄生人》为什么没有上映呢?后来发现4月已经上映过,既然如此,《第三个人》怎么还能大摇大摆地宣传上映,请的也都是大牌明星?记者都没看过么?不会问么?当时的心情只有一个:太可怕了。

这是正面的pk之战。首先演员要面临pk,同样的角色和人物关系,《寄生人》发挥出色,范冰冰的硬朗是偏软的高圆圆所演绎不出的,张家辉的恐怖是喜感的徐铮把握不到的,黄秋生的帅气神秘是气质瑟缩的鄢颇掌握不住的;剧本也面临pk,同样的台词(丝毫不夸张),同样的发展安排,《第三个人》多么偷懒多么急切,前面还来不及铺垫,就开始揭露真相。它企图把前史藏于真相中,形成拼贴效果。可是前面交待的太少了,缺画面缺戏,于是只好大段大段英式翻译的用台词填补空白。所有的苍白简陋都一览无余;导演和美术的pk逃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资金不够,《第三个人》处处捉肘见襟,严重缺戏,镜头也不多,人物正反打对话,场景也简陋。而且,《第三个人》完全没有揭露事情的真相,“第三个人”的概念也没有强有力的揭示。这是极度不认真到让人生气的制作,居然上院线?

《寄生人》前半部略显沉闷,但是看到最后你会知道那些铺垫必须存在,也许讲述的方式仍不太出色,但是起码诚恳地把故事的枝蔓梳理出来,才让真相的浮现有所依附。

为什么会有两个故事完全一样的电影在同一年内上映而没有记者去发问?那一刻,我只想电影结束时导演才出场,我真的想问,真的想问。

 6 ) 对于《第三个人》的一些感想

1 这部电影适合作为话剧上演,而不适合拍成电影。因为导演显然要郑重地展现人物洪流汹涌而又被压抑着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影片中三个长镜头,主角大段的内心独白。

一是肖可在林先生家倾诉自己的寂寞,希望二人能互相安慰

二是何伟解释自己少年时的杀人动机

三是高圆圆最后的解脱陈述。

但这些都是意味深长、让人物形象复杂深刻起来的台词,只有话剧观众才有耐心对待它们的预期,而且放在电影里,一些观众可能感到造作。

另外,肖可绑架姐夫的疯狂,放到舞台上也许会像《恋爱的犀牛》里马路绑架明明一样震撼。

2 “第三个人”也许不止指一个人。首先当然是指肖可。电影的英译名“unfinished girl”是对她最初的写照。她是一个受照顾的,只需要盯着自己痛苦过日子的孩子,因为有姐姐担任母亲角色为其担忧,有姐夫担任父亲角色为其张罗。另外,她对于姐姐和姐夫来说是情感上的企图插足者——尽管现实中她勉强管住了自己,只是借修书架的时机撒撒娇。她确实有点疯狂地爱上了自己的姐夫,陷在恋父情结里。直到经过弑父与听了姐夫的隐秘内心,意识到他比她更可怜、更残缺后,她才得到了解脱,实质上也是原谅了一切。我觉得此时,她已经斩断了对姐夫依恋,成为了一个的独立且懂得宽容的人,算是完成了成长使命的,尽管经历是残忍。片尾若仍称她为“unfinished girl”,似乎不太公平。其次,第三个人也可以指旁观他人幸福,进而妒忌和破坏美满的人,这不仅包括肖可,也包括少年时,因自卑与高傲而导致心理扭曲、杀害了肖可父母的何伟。

3 主题可作不同解读。从肖可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从何伟与先生的角度说,这是一个关于人性善恶与个人奋斗、命运的偶然性等复杂关系的故事。林先生与何伟是小学同学,如今却截然相反。林妻子离去,生活潦倒,企图割脉又试图跳楼。何伟却婚姻美满,事业有成。曾经杀人的何伟,后来却成为一个真诚地用自己手上的资源帮助别人的人。而看起来人畜无害林先生,最后选择了杀人。

何伟的善具有偶然性,一次拔牙,让他与妻子之间产生了情感链接。也许,事业的成功,挤身富裕阶层也让他不需要再靠征服他人来满足自尊心理吧。

林先生的恶也具有偶然性。他本来只想自杀,肖可的电话,肖可恰好是受害者,都是意外。

 短评

华语电影的异类。程耳醉心于营造一种华人世界罕见的肃穆感,像传教士穿梭于一个个不合时宜的场所,他既无意构思激流式的情节让真理成为水到渠成的答案,也不愿真的塑造一座神殿让问答成为固有的仪式。他如同在你耳边一遍遍轻诉:我想讲述一个故事,我想讲述一个故事,我想讲述一个故事。对于他而言,起跳前的预备动作才是最重要的,故事是什么取决于讲故事的人,取决于听故事的人。

7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每段台词写得都跟诗歌朗诵会一样,简直可怕。

10分钟前
  • 鬼腳七
  • 较差

有点伤痕性质;平静而难得的悬疑 ,高圆圆演技好的真是不输周迅多少了

15分钟前
  • boks
  • 力荐

是我喜欢的风格,不过不同意叫它悬疑。也许人真的能够在某一刻认识到自己的真实状态。

19分钟前
  • 不跑的云云
  • 推荐

剧本都写不囫囵

20分钟前
  • 到底凡人
  • 很差

再烂的片还是有亮点,这两颗星给肖可在林木房间里说的那些话。

25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较差

冲个徐峥去看的,镜头感可以,但是叙事逻辑较差,还有徐峥是演话剧出身,演这个应该是老本行。徐峥一星,镜头一星,加上触及文革的加一星,完毕!

29分钟前
  • 宛南小王
  • 还行

1开头俩镜头一过我就突然感觉像是在青岛拍的。2有点实验的感觉也有话剧的感觉,大段面对屏幕的念台词,以及空间和打光。3想起极度寒冷之类的片子,但本片竟然是07年的,似乎这个风格和思考的东西更像90年代初之类的。4高圆圆面部细微表情是太缺少,只能靠眼睛演戏了。5整体挺喜欢,但是剪辑有问题。

33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还行

十年前的程耳简直是现在的反义词,话唠,台词做作,人物行为毫无做派,保留到现在的就是树状的叙事习惯,从一两个主角延伸展开。真是无法不讨厌徐峥,演技太恶劣了。

35分钟前
  • 支离疏
  • 较差

剧情很诡异牵强。但若把它当喜剧片看的话,徐峥的演技确实不错。

39分钟前
  • 你说什么都对
  • 还行

央六版比豆瓣标示时间少约四分钟,不知是否因此导致剧情不完整。程耳真是迷恋这种打散再拼凑的叙事,强行插入太明显。所谓悬疑完全不靠情节,而是依赖不断插入混淆视听的镜头,让人猜测。这其实非常考验剧本和表演的层次,以支撑起如此乖张的叙事和节奏。所以程耳得找个牛B编剧做搭档。

40分钟前
  • 唐朝
  • 较差

不应该是电影,而是日记

44分钟前
  • 617
  • 还行

因为徐峥就多给一分吧。。

46分钟前
  • 放开那个西红柿
  • 推荐

说真的,如果徐峥的角色让别人来演,也许惊悚的效果会更好。。。。。

50分钟前
  • 刘小青
  • 推荐

各种版本~

51分钟前
  • 原小北
  • 还行

闷死

54分钟前
  • 天生是明星
  • 较差

矛盾冲突,故事发展的动机都不够合理,剧本还欠打磨。不过悬疑感和气氛的营造还是一流的,这是程耳的过人之处,也是在电影学院拍毕业作品《犯罪分子》的时候就已经展露无疑的。虽然故事本身难以自圆其说,不过程耳在本片中对于高圆圆的调教倒让人眼前一亮,那段长达三分半钟的倾诉长镜头让人印象深刻。

58分钟前
  • 德州没有巴黎
  • 推荐

N年前看过 多年后再看到海报 情节都忘记了 脑里只浮现了两个字“lan pian"

1小时前
  • CHEN
  • 还行

导演实在自我感觉太良好了,这台词、人物也太造作了,看着直哆嗦。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很差

不道德的审判,高手迹象初显,表演和台词确实二,但也不至于得分这么低吧。

1小时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