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女萧萧

HD国语版

主演:娜仁花,邓晓光,张愚,倪美玲,管宗祥,刘清,曾鹏,吴文斌,张帆,贾大中,唐元通,蒋红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8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湘女萧萧 剧照 NO.1湘女萧萧 剧照 NO.2湘女萧萧 剧照 NO.3湘女萧萧 剧照 NO.4湘女萧萧 剧照 NO.5湘女萧萧 剧照 NO.6湘女萧萧 剧照 NO.13湘女萧萧 剧照 NO.14湘女萧萧 剧照 NO.15湘女萧萧 剧照 NO.16湘女萧萧 剧照 NO.17湘女萧萧 剧照 NO.18湘女萧萧 剧照 NO.19湘女萧萧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湘女萧萧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初,中国湘西偏远山村,一顶花轿千里迢迢向杨家坳走来。轿子中的女孩名叫萧萧(娜仁花 饰),对于这个只有12岁的女孩来说,结婚更像是一场热闹、好玩的游戏。婚后,萧萧承担起洗衣做饭的家务,还要带着比自己小很多岁的丈夫玩。转眼六年时光过去,萧萧已经成长为顾盼神飞的大姑娘。婆婆为她缠上裹胸部,却无法挡住她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偶然机缘,萧萧与长工花狗萌生爱情,但在这个封闭的山村,等待他们的注定是一场悲剧……  本片根据沈从文的原著小说《萧萧》改编,并荣获1988年法国蒙彼利埃国际电影节金熊猫奖、1988年西班牙圣赛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堂吉诃德奖。乡愁1983甜蜜间谍钟馗伏妖寻剑警长报到倩女仙缘2杜什一家2大佬斗和尚东京死劫:布莱克曼命案沉睡魔咒(原声版)恐怖新娘天蝎行动2018 情汇艳阳天楢山节考改编剧本迷路的花花公子MONDAYS/如果不让上司注意到这个时间循环就无法结束地下特警国语美国忍者幸存者:柬埔寨之第二次机会第三十一季蓝色矢车菊水管工窒息家庭 第一季萤火虫(2018)星猫历险记之文明篇芝加哥警署 第二季魅途两个人的独角戏灵异女仆第二季大师列传第四季家有儿女新传燕子不再归来血腥兄弟会机械之声的传奇第二季一代枪王1989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原声版)信瘾菲尔来蹭饭第一季探秘秦朝五尺道醇爱假期

 长篇影评

 1 ) FIFF27丨DAY3《湘女萧萧》:湘女归魂,佩环玉冷无声,凝情谁诉

第27届法罗岛电影节第3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无人知晓单元的《湘女萧萧》,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Leo

她这么恐惧这个男婴,到最后也是这个男婴让她活了下来

元铭清

中国电影已经荡然无存的悲剧感。封建制度下压抑的不仅仅是自由,还有人的进步与探索。更有人的人性,用他物来暗喻人欲望的表达,一种可怕的牢笼下,人不再是人,而是能动的物体罢了

小透明

原来以前女子的命运如此悲惨…

Morning

她上街去看女学生,那女学生在逛街看世界,就这么两张面孔,放在一条长长的街上,拍得动人,气韵有了,人也有了,真会拍人,不是叫人站在那,用镜头清算,而是借人一股气韵,在脸上流淌,烧女图也是这样拍的。沈从文笔下的世界是美的,破碎的,笑语盈盈间事物就已经产生了变化,山水凝固的美,人像一缕精魂漂烫,这个电影如实的拍了出来。

Becckett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响下的八十年代中国电影。调度、构图和剪辑这些都构不成体系,但胜在视角够温情。

罗莎琳德

有愚昧封建的风俗奇景,也有纯朴简单的人情生活,对于婆婆爷爷村民等等“压迫者”和帮凶的塑造没有刻意脸谱化,连花狗这个狗男人开头也能看出有一点真心和热情在,比之下女性的苦难就显得越发荒谬和悲凉——在吃人的制度里不需要别人本身有多坏光是按章办事就足以毁灭你的一生。最后代表自由的女同学对春官的调笑和他在河边孤独的背影,给我一种无奈又带有希冀的叹息。

Sally Bowles

她在甜蜜的红糖鸡蛋中仿佛又看到了“不必逃”的可能,便安心地在年复一年农忙的轮回中为儿子迎娶会有同样命运的女孩。女人要么被制度杀死,要么因拥有生育能力被要挟将这制度传下去,而男人们总是可以逃的,他们可以离开,否认,远远地把悲哀和痛苦抛在他不愿看见的地方。

#FIFF27#第3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2 ) 浅析电影《湘女萧萧》和小说《萧萧》


 
《萧萧》鉴于沈从文先生的作品《萧萧》中实际写萧萧的只占一个章节的内容,其他笔墨都用在别的湘西百姓上,我就主要赏析谢飞导演的电影《湘女萧萧》并稍稍结合《萧萧》吧。
 
       从文先生惯常写湘西的风土人情,而萧萧的这个角色就是塑造于民国初期湘西文化背景下。他的这篇小说依然延续他一贯的写作风格,单纯而有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湘西特色,凸显了以萧萧为代表的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和神采。萧萧的身份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童养媳,由于从小就寄养在伯父的庄子里,所以在她十二岁出嫁的时候,并不显得十分伤心。在她金钗之年,就嫁做人妇,而她的夫君还只是个三岁的小毛孩。在那个懵懂的年纪里,两人以姐弟相称。其实孩子都是单纯。这个关于童养媳的故事也实质上反应了历史进步的沉重性和艰难性问题。
 
    影片中加入和细化了很多原著中没有的情节和桥段,窃以为有些是画龙点睛,有些却是画蛇添足。
   
     影片开头萧萧出嫁的画面中,萧萧坐在迎亲的花轿中,告诉她的伯父,她实在忍不住想要小解,伯父嘱咐挑夫们到一旁休息,这时便从影片中看到,有液体自花轿中流出。我其实不太喜欢这个添加的场景,也许谢飞导演是想通过这件事说明萧萧也还是个孩子,她也忍不住急,也以小孩的方式解决么? 我总觉得有些不雅,也有些奇怪。就算迎亲过程中出花轿是不吉利的,通常的应对也是寻一隐蔽丛林处给新娘子方便。关于这个的处理方式我还是有些不太明白,有点多此一举的意味了。
 
影片中一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萧萧出嫁时那一双大大的眼睛,似水一般生动传神。戏剧性的是,由于小丈夫还是个没断奶的小娃娃,怎么叫都不肯和萧萧拜堂,于是婆婆就让一只公鸡充当新郎。这是中国农村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景,和公鸡拜堂也不是什么大稀奇事。自古以来的成亲,如果新郎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亲自拜堂,都会用公鸡来代替。倒是制造出了喜剧效果。
 
    自此之后,萧萧和她的小丈夫已姐弟相称,她一面照顾着小丈夫,一面帮着婆婆干点农活。就像她对巧秀娘说的“婆婆对我很好,饭管饱吃。”可见在她的眼里,天天吃饱饭已是无忧无虑了。正所谓女大十八变。萧萧在婆家的喂养下成为了一个丰满的姑娘。“风里雨里过日子,像一株长在园角落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叶大枝,日增茂盛。” 萧萧的变化也引起了工人花狗的垂涎,正直青春,少男少女。但我觉得若不是花狗的勾引与主动,萧萧很可能就会一直等弟弟长大,守住自己的贞洁,然后也最终成为一名普通的守规矩的湘西女子
 
   影片关于花狗和萧萧的第一次偷情刻画的很棒。多次埋下伏笔,花狗对萧萧的传情以及花狗寂寞的心。那天大雨,萧萧带着弟弟到磨坊避雨,褪去湿了的衣服,正巧花狗务农也来躲雨,那个场景,萧萧又急又羞又怕,忙用稻草遮身子。殊不知这种若隐若现的娇羞态,最能挑逗人心。本来就痒痒的花狗在也忍不住了,打发走了小孩就扑上去了。除了滴滴答答的雨声,有一个自然背景音乐特别赞。花狗抽去水闸的板,枧槽里水冲动了下面的暗轮,石磨盘不停的转动着,咯吱咯吱的声音撞击着水声也撞击着两个年轻人。古老石磨盘旋转中,好像也在遮掩着什么,中国农村古老而沉重的步伐。那开闸的水也象征着被释放的情感和性欲。不停碰撞的石磨和石臼,也是性欲蒙太奇的表现但讽刺的是,后面萧萧怀孕想打掉孩子的时候,也来到这个水磨屋,试图让这些混杂的声响淹没她不断拍肚子的声音。就像“哪个少女不怀春”说的那样,初尝禁果的萧萧此时也早已经被着强壮的花狗俘获,日思夜想干柴烈火。谢飞导演在片中以女性视觉上让萧萧多次主动找花狗,也加强了女性主动权利的刻画。那压抑着的原欲,以一种野性的力量迸放出来。偷期的畏惧伴随着幽会的狂欢,兴奋的颤栗夹杂着野性的呼唤,都与大自然的洪流合奏共鸣,势不可挡。相反,所谓的封建道德、理性,在这人欲洪流面前却显得格外怯弱苍白而又莫能为力。而此刻小说中只是简单的“萧萧就给花狗变成了妇人了。”就更体现了文学的一种含蓄性,一切不言自明。这就如同泰戈尔诗里“少女,进屋以后,变成了妇女。”无需多言,无限遐想,我们懂得。但是当然如果影片老实的就这么也一笔带过的话,显然无法刺激观众的视觉。
 
      但沈从文先生在处理花狗逃跑之事上,似乎有些仓促。在得知萧萧怀孕的第二天就逃跑了。花狗不至于那么胆小吧,不过可幸的是,谢导把从文先生《萧萧》书中写巧秀和冬生中巧秀娘的遭遇给结合了进来。在看到偷情男女如此悲惨的结局后,试问哪个正在偷腥的人不恐惧呢,这才解释了花狗突然的不告而别。电影中描写巧秀娘和情郎受惩罚的画面也是令人影响极为深刻的。那情郎当着巧秀娘的面被打断双腿,巧秀娘被剥光了沉潭。那些场景都是震撼人心的,可悲的是,那些围观的人虽然也表露住不忍和害怕,却没有任何一个人呐喊,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质疑。古老的沉潭方式,葬送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却彰显了一个民族的愚昧和落后。即使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中东的确仍有用石头砸死偷情女子的传统。好在萧萧的命运并没有那么悲惨。在人性和制度的抗争中,对于萧萧从文先生还是让人性胜利了。他说过:“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所以他在刻画花狗和萧萧的相爱,刻画婆婆家里最后对萧萧的宽容与善待,一切都似乎那么贴近人性,顺应人性。这才使得,萧萧的命运没有激烈的冲突和碰撞。笔致从容,情节舒缓,细节却微妙丰富。
 
影片和书中都不容忽视的概念是“女学生”。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大胆时髦的女学生却依然是老一辈眼中的作孽和笑柄。但是萧萧内心对女学生的渴望却又是那么真是而淫秽。这是一种自由。这是萧萧不曾拥有过的自由。历史在及其缓慢和沉重的蜕变中前进。萧萧与花狗的情,其实也反应了萧萧对女学生的向往。萧萧最终没有被沉潭处罚,也是人们对不洁女子的一丝恻隐之心,更何况是看上去单纯的萧萧。把历史前进归结为善、宗教信念和机缘,这和从文先生在提及生与死时表现出来的那种大气而沉静的态度是一致的。他的作品包含着最大的宽容和深沉的悲声,冷眼看生死,侯孝贤如是说道。
 
至于结局嘛,谢飞导演当真是做了重大突破。书中只是中规中矩的隐含了另一个萧萧的命运。而电影则做了大胆的创新,此时萧萧的丈夫已经接受了大学的教育,当他回到家中,看到历史重演的时候,他会顺从还是反抗,是冷眼还是改变。至此,影片戛然而止,留白观众。
 
总之,这是一个温情而苦涩的中国农村童养媳的故事。女人的命运往往是被社会所掌控的。大片的乡间绿色,是对生命的隐喻。但心中那份“不可言说的温爱”却是无处不在的;小说是沈从文先生对现实深刻痛楚后的反思,但看他的小说心却是温暖而热烈的,青春旺盛的生命力、真情的激荡、纯朴人性感动……;描写一条小河,河边的码头,码头上的小街,小街上的房屋,屋里的人,以及屋背后的山,山上的篁竹……都是那样的恬静而生动,一群湘西的人,完全湘西的思想,承载湘西历史的厚重;
沈先生说:“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其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我动手写他们时,为了使其更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实实的写下去。

 3 ) 谢飞镜头下的乡土与欲望

80年代的启蒙/乡土电影。说起来,比那部享誉世界的《红高粱》还早一年。《红高粱》改的是当代小说,《萧萧》是现代小说。沈从文与莫言之间的距离,差不多也是现当代的沟壑。当然,最终要评价的还是是电影,作者是谢飞和张艺谋。相比于“青年”张艺谋电影中那极尽张扬的大写意镜头,身为第四代的导演谢飞无疑更内敛而蕴藉。

沈从文的小说极好,他是素不肯以戏剧性、感官性哗众取宠的。谢飞的镜头也诗意毕现,鸡犬之声,水田屋檐,是我们这代人耳熟能详的乡土世界。两相结合,便在情节中添了分宁静,不躁亦不俗。估计是技术所限,镜头虽糙了些,然而有神,水磨的写意极好,可媲美国师的红高粱。如今特效满屏,却失了灵魂与真意,反而不如。

《湘女潇潇》视野中的乡土真实得近乎残酷,后半段却保留了沈从文式的温情。这样启蒙范式的乡土叙事,在五四一代是太过温和了,在80年代则是知识分子的主流腔调,讽刺的是,到当代却格格不入了。如今文化舞台上,多是些打着国学、传统旗号,贩卖“爱国主义”的神棍之流。从五四极左的一极,又流入当下民族民粹的一极。时代如此。

PS:结尾的力道还差些。潇潇闭门之际,便浮现字幕恐怕更好。导演用几个空镜头,来表示对这一乡土社会的逃离,只怕不是从文原意。不过这也无关紧要了。谢飞有谢飞的想法,电影也并非小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话要讲。

 4 ) 今日与明日,当代与后代,是悲音续振抑或新声唱响?

在萧萧事情败露之后,所有人都嫌恶她,只有春官依旧说,姐姐,我跟你好。小孩子的思想是没有被成人社会的条条框框束缚住的,故而最令人感动,就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又像烛火,在阴郁暗沉的社会中闪着动人的微光。但是,春官自己也是这个社会的受害者,他没有选择自己伴侣的权力,在生下来三年就被迫成亲,在电影最后有一个画面,是春官长大后被女学生嘲笑说家里有个大十岁的堂客,这是新旧矛盾的冲突点所在,夹在其中的孩子便是不折不扣的牺牲品。萧萧跟花狗偷生的孩子又承续了春官的悲惨命运,一切都在重复,悲剧不断地上演,似乎永无止境。而萧萧在劝大牛去成亲的时候说的话已经与当年春官母亲无异,她似乎忘记了自己年轻时候所意识到的身为女性的悲哀,看戏上演是女性被虐待的桥段,她看不下去跑开了,生怕自己因为偷情落得同样悲惨的结局。那么她真的意识到女性的悲哀了吗?可能未必。从电影的最后来看,她终究,终究是沦陷了。

思考:

1、婚服是黑红配色,是当地传统还是有寓意?

2、春官看到大牛被强迫成亲后流出悲伤的神色,他意识到了这种悲哀,那么他还会同意圆房吗?

(我想他是会的,从小他就太过顺从,没有反骨,而且不顺从他又能如何呢?他所要斗争的力量太过强大了,而他的背后没有一个足以支撑起他的支点,所以他对自己的处境无能为力。)

 5 ) “男尊女卑”的力量

       一直很好奇做为一名作家,当他开始创作的时候真的能把他的每件艺术作品都上升到阶级斗争或者是社会斗争的高度去吗?譬如:鲁迅,沈从文。
   《湘女萧萧》真实的还原了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不仅是娜仁花把湘西女子的质朴,野性和纯真展示出来,还有取景中的湘西独特的全木吊脚楼、层叠的石板路、漆黑的火塘、还有竹编的背篓。
这些都是那么的真实,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湘西生活。
    很难想象娜仁花是怎么克服困难去诠释一个贫困农村中的女孩。麻利的切猪草,自然的喂猪,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劳、手脚利索的农村女孩形象。 我猜这是老某子手下的任何女演员都无法演绎的。

    同样花狗的演绎也是一样精彩,23岁的男性正是对性充满好奇和冲动的年纪。23岁的爱情很难分的清楚他对萧萧是真感情或是一时冲动。被族规中的惩罚震撼了一晚未睡后,他选择了逃跑。留下萧萧独自面对族人的判决。电影中有一个场景是我一直无法理解的:萧萧在逃跑未遂,被抓回婆家后。她的婆婆即因为怕让她死后变成厉鬼容忍她生下孩子。 更无法理解的是,她生下男孩后这个男孩成了她婆家的孙子。 这应该是无论在封建社会或是在现代都是无法容忍的事情。让搞外遇的媳妇生下孩子还帮她养下这个孩子。难道真的是因为这个婴孩是男性?或者我真的小看了“男尊女卑”的力量。

 6 ) 湘女萧萧:童养媳困在花轿的情与欲,磨房苏醒后的挣扎,直逼人性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美得令人伤感的。活在那些优美文字里的女子,都带着一种天然纯粹的生命力,令人怦然心动。

《边城》里,有个“水晶眸子”的翠翠和一段哀而不伤的凄美爱情,《萧萧》里,有个很特别的15岁童养媳,先是稀里糊涂被花狗“勾引”,后又莫名其妙因为腹中的“私生子”保住了性命。

1986年,《萧萧》被谢飞导演拍成了电影,取名《湘女萧萧》,并获得了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以及法国“金熊猫”奖和西班牙“唐吉柯德”奖。

这部《湘女萧萧》,展示了湘西乡村的山野之美,描述了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命运悲剧,更难得的是,它大胆叩问了一个人类无法回避的终极问题:人性中汹涌的本能欲望,究竟该如何在现实中安放。这个问题,即便跨越了那个年代,也仍然不断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挥之不去轰然作响。

花轿

萧萧是个没有爹娘的孩子,从小被寄养在大伯家里。12岁时,大伯将她许给一户人家做童养媳。

小说中,沈从文这样描述:别的小女人,做新娘子,都得荷荷大哭。可萧萧却不哭,她从小没有母亲,出嫁只是从这家转到那家,因此她只是笑,她是什么事都不知道,就做了人家的新媳妇了。

影片一开篇,是一只渡船,上面停着一顶花轿。萧萧从轿中伸出一只柔嫩的手臂,接过大伯递来的饭团子。

花轿离开渡船,还有30多里的山路,才能到达萧萧的婆家。萧萧拍打着轿门,喊大伯过来,悄悄说她要撒尿。可是按照规矩,新娘子中途是不可以下轿的,原著中更明确地说“轿中人要被铜锁锁在里面”。

大伯只好让轿夫们停下歇息,这时,轿子下面哗啦啦淌下水来,还伴着萧萧一句如释重负的“哎,胀死我了。”轿夫们一阵哄笑。

山野,花轿,小童养媳,淅沥沥的水声,众人的哄笑,这滑稽的一幕,埋藏着隐喻式的含义。本能的人欲,被一把铜锁,关闭在闭塞的空间里,但天然的欲望,哪里是能够关得住的?这也为萧萧日后背着小丈夫“偷情”,埋下了必然的悲剧性的伏笔。

萧萧的大伯最后一次叮嘱她:“婆家不比大伯家。以后你就是大人了,到了婆家你可要听话。”萧萧脆生生答应着,这个12岁的小女孩,压根不知道等待着她的,是什么样的命运。

萧萧走下花轿时,她3岁的丈夫春官,还被婆婆抱在怀里连哄带骂。拜堂时,春官更是索性躺在地上哇哇大哭,婆婆只好命人拿来早就准备好的鸡公,放在萧萧身边。萧萧,就在司仪的指示下,跟一只大公鸡,三拜成亲。

这荒谬的一幕,折射出旧时代女人“嫁鸡随鸡”的宿命。从铜锁紧锁的花轿,到跟一只公鸡拜堂成亲,女人被当作需要看管的物品,从结婚那一刻起,就不再拥有可以自己掌控的命运,甚至连天然的欲望,都要被紧紧锁住,不能动弹。

谢飞导演镜头下的萧萧,总是不停地在动,奔跑,干活,大口吃东西,她张着亮晶晶的双眸,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少女蓬勃的生命力,即便在重重黑色屋檐下,也蓬勃得如同山间的野草。

小说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婆婆虽生来像一把剪子,把凡是给萧萧暴长的机会都剪去了,但乡下的日头同空气都帮助人长大,却不是折磨可以阻拦得住。”
所以萧萧“风里雨里过日子,像一株长在园角落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枝大叶,日增茂盛,这小女人简直是全不为丈夫设想那么似的,一天比一天长大起来了。”

萧萧懵懵懂懂长大,白天不停地劳作,晚上抱着丈夫看月亮,给他唱自己编的儿歌,像母亲一样,跟他“啵啵啵”的亲嘴,哄他入睡。

心思简单的少女,不觉得苦。当她遇见村里的寡妇巧秀娘时,那个苦命的女人问她:“你婆婆对你好吗?”萧萧脱口而出:“好!白米饭管够。”

这时的萧萧几乎是快乐的,因为有的吃。年轻的身体有旺盛的食欲,经常让小丈夫拿手里的饭团“喂”她,她就着在他手上啃个精光,惹得那小男孩哇哇大哭。

饮食,人之大欲之一。片中有多次萧萧吃东西的场面,热切健康,生机勃勃,像只林间的小兽一样天然无碍。

唯一令这懵懂少女困惑的,就是爷爷提起的城里的女学生,爷爷说她们:

“穿衣服不管天气冷暖,吃东西不问饥饱。他们在学校,男女在一处上课读书,人熟了,就随意同那男子睡觉,也不要媒人,也不要彩礼,名叫自由。”

萧萧听得入了迷,不知道什么是自由。但有一颗种子,却悄悄在她心里飘落了下来,就如同出嫁时,她从花轿中,伸出的那一截稚嫩的臂膀。

随着身体的发育,她的精神,也在朦胧间朝着模糊的方向伸展。这种不自知的苏醒,表现为大家都嘲笑“女学生”时,她心里竟觉得似乎那样也不算坏,她甚至梦见自己跟“女学生”并排在街上走。面对众人的哄笑,她赌气地说:“做女学生就做女学生,我不怕!”

磨房

萧萧长大了,成了个15岁的“小女人”。婆家雇了两个帮工汉子,其中一个叫花狗,会说会笑,一双眼睛水光光的,总是追着萧萧的身影跑。

花狗教给春官唱歌谣,春官唱给萧萧听,歌词里夹杂着男女的暧昧,春官完全不懂,萧萧却懂到一点,红着脸就跑开了。

花狗把装了一肚子的粗野挑逗的歌,一首首唱给萧萧听。萧萧的心思,跟她的身体一样,在夜里拔着节地长。直到有一天,萧萧带着春官正在山上割草,突然下起了大雨,萧萧背着春官跑进水磨房躲雨。

在田里干活的花狗,也跑进了磨房,撞上了被雨淋湿的萧萧刚脱去了外套,只裹着婆婆给她束胸缠着的白布。花狗被点燃了,他把磨拉起来,沉重的石碾开始一圈一圈转动,躲在稻草里的萧萧,“变成个妇人了”。

与很多影片不同的是,萧萧和花狗这对青年男女的炙热纠缠,并没有以爱情为借口。不假爱情之名的激情,被干脆地剥离成简单放肆的情与欲。

《湘女萧萧》并不是一部唯美伤感的爱情片,无论是花狗对萧萧的始乱终弃,还是萧萧对花狗的热烈依恋,都没有被刻意涂抹上“爱情”的色彩,它大胆展现的就是赤裸裸的欲望本身,以及无处不在的压抑。这是属于沈从文的天然,小说的视角是平视的,没有居高临下的批判,只有对人性不加挞伐的描述。

影片尊重了原著的文字底色,镜头中展现的情与欲,像水磨房中倾泻的河水一样,清澈而汹涌,没有善恶,没有对错,既能滋润草木,也埋藏着巨大的危险。

本能的欲望正如水一样,既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欲和现实的纠缠,伴随着一部人类的发展史,上演着无数悲欢离合,不眠不休。

“花狗诱她做坏事情是麦黄四月,到六月,李子熟了,她欢喜吃生李子。”

萧萧感觉到肚子有些不对劲了,她找花狗商量,结果花狗怂了。萧萧提出一起逃出去,到城里找事情做,她说,我们去“自由”。花狗不敢,说到城里要饭都要不到,他说去找药,弄掉肚子里这块肉。

欲望,展示出它凶险的样貌。它不是可以随意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游戏,它的能量太过强大,一泻千里一般的奔腾,裹挟着一切,泥沙俱下,甚至玉石俱焚。

萧萧有了心事,经常闷坐着发呆。这时村里的寡妇巧秀娘,跟外村的铁匠私通被捉住了。一对衣衫不整的男女,被众人捆绑着拖进了祠堂。族长做主,女人沉潭,男人双腿打断。

花狗在男人一声重似一声的惨叫中,吓得身子一下下抽搐,当天夜里他就摸黑逃走了,把珠胎暗结的萧萧,丢弃在压抑沉重的宗祠礼法中,生死由她去。

巧秀娘被脱得一丝不挂,绑在沉重的石碾上。夜色漆黑,远远近近都是鬼火一样的火把,巧秀娘被带到河中心,“扑通”一声抛了下去。水波荡了几下,又恢复了不动声色的寂静。她的女儿哭喊着,被人抱走了。

花狗跑掉后,萧萧陷入了绝望。她又来到水磨房,那巨大的石碾,一圈圈的轮回,轰鸣的声音,让她惊恐万状。始于此止于此的欲望,让萧萧即将跌进万劫不复的深渊。这是她梦想的“自由”吗?如果是,这自由的欢愉,快乐而短暂,其后黑色的绝望,却刻骨且漫长。

一个健康天然的女子,发乎生命本能的情与欲,因为童养媳这种畸形的婚姻,被扭曲成萧萧扛不动的命运。磨房里,石碾年复一年地转动着;磨房外,一只冰冷的石杵,一下又一下狠狠碾压着谷米。

伫立在清澈河水边的水磨房,沉重的形状和沉郁的回响,像是村子里女人们一辈子接着一辈子,无法挣脱的宿命。纵清澈如许,也被重重压在这灰黑色的巨石之下,如同山村层层的灰黑屋檐,冷酷地维持着它们的秩序,一下下碾压着那些深夜里的悲泣和叹息。

渡船

萧萧去求菩萨,她喃喃自语地祷告,又抓起一大把香灰就往嘴里塞,她跑到井边喝冰凉的水,可是腹中的那块肉,依然顽强地自顾自生长。

萧萧的身子快要藏不住了,善良的姨婆发现了端倪,却不知道如何是好。还好萧萧的婆婆,最近心思不在她身上,她的丈夫过年又不回来了,夜里她把儿子春官抱到自己床上,看着他默默流眼泪。

春官的父亲,没有出现过。婆婆当年应该也是个童养媳吧,如今小丈夫成了大人,开始嫌弃比自己年长的乡下黄脸婆。开始嫌弃比自己年长的乡下黄脸婆。在外面有了别人,一年一年的不回家。

萧萧看着婆婆悲伤落寞的样子,悄然离开。如今火烧眉毛的她,虽然顾不上想那么多。但婆婆的今天,也隐喻着她的未来。

童养媳制度,是对封建婚姻的本质揭露。娶一个女孩子过来,当牛做马带孩子,等小丈夫长大了,圆房生下孩子后,童养媳就变成被榨干的药渣,丢弃在乡下守活寡。这种制度的本意,就是要把一个女人的鲜活生命,变成家族的“工具”。她不需要也不被允许有自我,她被期许的,只能是无尽的奉献和对被奴役被榨取的心甘情愿。

她们一代代延续着上一辈的悲剧,并慢慢甘愿接受这种命运,她们原本也是萧萧一样蓬勃的少女,可最后无一例外,她们都变成了嘲笑“女学生”最起劲的同性物种。

萧萧的孩子拿不掉,她只剩下了一条路:逃走。趁着夜色,萧萧跑到河边,可她费尽了全身力气,却丝毫推不动那只黑峻峻的渡船。那是萧萧走出大山奔向“自由”的唯一希望,尽管即便获得自由,她的命运依然叵测。

萧萧颓然地立在水中,望着那片夜色中粼粼波动的水面,那是巧秀娘被沉潭的地方。那也是她不久后的命运。什么是绝望,就是所有的出路全部被堵上了。萧萧近乎自暴自弃的在船上睡着了。

她的秘密终于被发现,婆婆大呼小叫,指天咒地,扬言一定要把儿媳沉潭。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因为婆婆心里是痛恨萧萧的。

明面上是儿媳伤风败俗,丢人现眼,背地里是婆婆意识深处对放肆女人的仇视,那个勾引走她丈夫的女人,似乎借着萧萧,撇来了挑衅的目光。她奈何不得她,但她可以处置萧萧。

好心的姨婆出来劝说,大肚婆变成鬼是不能惹的,婆婆心里害怕,跟爷爷商量。爷爷找了萧萧的大伯来,大伯求亲家给萧萧一条活路,把她卖到远处去,得来的银子,算是弥补春官家的损失。

可是媒婆嫌弃萧萧是个大肚婆,卖不上价钱,拂袖而去。萧萧挺着大肚子,等候发落。孩子不等人,萧萧足月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爷爷一听说是个“带把的”,乐得眉开眼笑。说这孩子长得壮实,就叫他“牛儿”吧,再过些年就能当半大个劳力使唤了。荒谬的一幕出现,萧萧的儿子,救了她的命。如果生的是女孩,她可能已经被沉潭,或者卖到更偏僻的地方去了。

因为生了“儿子”,即便是“私生子”,母亲的性命得以保全。这里面自然有沈从文要展现的湘西山里人的纯朴和善良,爷爷对“牛儿”的爱不释手和一家人对他们母子的善待。但女性在封建婚姻里的“工具人”角色,仍旧昭然若揭。一个女人的身体,从来不属于她自己,她是手脚不停的劳动力,更是负责产出劳动力的“行走的子宫”。

萧萧不再逃走,她心里的“自由”也消停了。她成了跟婆婆一样的女人。年纪不过30岁,她的眼睛已经失去了水灵灵的光泽,她的生命力被淹没在重重屋宇之下。

春官长大了,在城里读书,爷爷要给他和萧萧圆房了。春官不愿在同学面前承认自己有个大10岁的婆娘,他很不情愿地回到家,看到自家门前,吹吹打打,一顶花轿停在那里,原来是牛儿找了童养媳,正在给他办婚事。

春官看到自己的老婆萧萧,从屋里走出来,连拖带拽地把牛儿拉去成亲,就跟他当年一样。萧萧说:“你都多大了,结婚是好事,还不快去!你叔当年结婚时,还在奶奶怀里吃奶呢。”萧萧婆婆走出来说,要把他俩的圆房也一块儿办了,正好凑一个双喜临门。

命运的轮回,再一次上演。婆婆,萧萧,母亲被沉潭的巧秀,谁也躲不过这样的宿命。可悲的是,岁月的摧残,已经让她们安然接受了这一切。她们的原始生命力,就这样被“阉割”了。这是影片对封建婚姻和吃人礼教的控诉。

除了批判的主线之外,影片另一条暗线,则直逼人性本身。欲望,自由,传统,制度,这相互纠缠又相互冲突着的矛盾共同体,如何在现实中在命运中安放?

这是跨越了时代的难题,在无数人心底,一遍遍上演。答案究竟在哪里?欲望是一把双刃剑,既是生命力的蓬勃源泉,又是无数罪孽的起源。欲望与安全,如何左右互搏又怎样安然落地,合理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呢?

这个巨大的追问,是悬在我们每个人头顶上方的那把剑,寒光闪闪,不眠不休。

影片的最后,春官跑到山上,看着一片片的梯田和层峦叠嶂的大山,他的目光望向山外的世界。萧萧的故事落幕,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正如影片一开始,引用的沈从文原话:我只造希腊小庙,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

 短评

谢飞虽然已经算是第四代里面文化反思比较彻底的,但是他和第五代仍然有着历史性差异。萧萧的结果太温存,平淡的有点出人意料。春倌最后走了,所有的男人都走了,他们都是无能的承担者和无力的反抗者。命运不过是轮回。

7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推荐

再现了沈从文笔下湘西的原始、淳朴与厚重。女性的生命与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像蝼蚁一样贴着地表前行,在蜿蜒的山坳里,开出最美的野花。

11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1.梯田,水牛,镜头极具有农趣2.湘西山歌挺露骨3.雨天磨坊里花狗和萧萧的对峙,用正反打特写,男女主角的表演也发挥到极致4.相比沉塘的寡妇,萧萧已算很幸运5.影片开头便通过杨家人对女学生的点评,婆婆对裹胸以及大脚的态度暗示了故事文化背景6.电影对湘西风俗的刻画十分到位7.最后萧萧自己也成为了"婆婆",像一个宿命的循环8.影片以一个远景镜头结尾,春官站在山头。暗示着童养媳这个陋俗面对尽头

16分钟前
  • Theron
  • 力荐

封建父权,循环不止。电影语言很不错,尤其水磨坊那段,以开水闸比喻宣泄的感情与性欲。结尾较原著展现出了小小希望,扔下的包袱,逃避或者寻求解脱,总希望能有所改变。

17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看的版本少了近二十分钟。大概也猜到为什么春官的爹不回来了,他妈妈当初也是这样来的吧,现在是这样,以前也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男人或许还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不管不顾的逃出去,而女人只能留下生孩子,不仅是封建文化的荼毒,还有人性中的那种习以为常,绝不能让个体有快乐,男人婴儿女人母亲

20分钟前
  • 若你遇见她
  • 推荐

好难过的影片,好造孽的女人,好恶心的男人,好可爱的小孩。小时候看和现在看都觉得小春倌好过那个粗鄙的男人。情欲使人野蛮,果然。然而禁欲与纵欲一样不妥。

25分钟前
  • 一实
  • 力荐

2012June17 九亭VCD,以前应该看过,印象不深了,再看一遍。没有看完,不是电影不好,VCD的质量已经太差了,声音听不清楚,画面也有点模糊。八十年代居然连着拍了沈从文小说改编的电影,现在这么多年了都无人再做,看我有没有机会吧。将来买一个好的DVD版本收藏。

29分钟前
  • 骑马的丁丁
  • 推荐

@中传西配楼220 连着三天看谢飞导演的片子,能用三个关键词大致勾勒出来其母题——女性、民族与现代。之于女性,一个细节表现在姨婆说只有婆婆命好,也在表明生男孩给这位女性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让他成为了男性的存在,当观众为萧萧分娩揪心时,小孩性别想必是唯一牵挂着的,因为此时只有男孩能给她带来好命。孩子给萧萧带来了祸害,又给她带来了“好命”,这种矛盾也正是民族性的体现。本片胜在沈从文原著的绝妙,也胜在傅靖生的摄影。在看似轮回的命运中,也引出学生这一身份作为一条新的出路,结尾处巧妙在长大的男孩没有回到原家庭中,而是面向大山——似乎期望在封闭的大山中寻求现代化的路径。但摄影机最后又落在覆盖宅院上的砖瓦,不言中也在传达着作为遮蔽的却易碎的规范。

32分钟前
  • 三岛
  • 力荐

1、融合了沈从文的三篇小说,以《雪晴》、《巧秀和冬生》中巧秀的悲剧对应《萧萧》中萧萧阴差阳错的幸运,前者是对封建礼俗泯灭人性的直接批判,后者是对命运轮回中“我也吃了人”的揭露。两条叙事线都饱含冷峻笔触,却在镜头中贯穿流动的诗意——“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庙供奉的是人性。” 电影显然已超出这一范畴,诗意田园仅仅是载体,其中依然有可怖而奇观化的沉潭风俗,这种揭露是鲁迅的,而非沈从文的。2、镜头语言:萧萧不断进食/ 水的释放与流动/ 舂米机器在关键情节后反复出现。3、配音稍微有些出戏,如果是方言效果会更好。「改编电影对标韩少功《爸爸爸》:用沈从文的手法完成“鲁迅的国民性批判”。」

37分钟前
  • symore
  • 推荐

选修课老师放的电影,潇潇的相好真是太渣男了,结局潇潇为她的儿子娶了一个童养媳,又一个年轻的姑娘要走潇潇的老路,真是太讽刺了

39分钟前
  • 长夜云天
  • 推荐

具有1980年代的罕见开放特征的电影,和张艺谋《红高粱》、更早的费穆的《小城之春》一样,那个时候对性风俗的表达具有一种殊异的自然、淳朴、含蓄,浊中见清,清中显浊,淡化原罪观念,强调繁殖力的‘实用主义’,对保守礼仪制度的批评深刻而委婉。不像90年代之后,加入了消费主义和性原罪的视角,对相关主题的讨论也更咄咄逼人。此部电影虽然不脱沈从文的乡土乌托邦神话,但对人身上自然节律的表现,对礼法与原欲张力关系的刻画,以及摄影上的优美、克制,中国画式的剪切和留白,都让人印象深刻。一些细节,比如,潇潇跟狗娃在磨坊交欢,镜头切换到屋檐的雨水;潇潇婆婆看到潇潇在墙壁上投下的影子,才意识到其怀孕;胎儿-雏鸡;某女沉塘之后,塘边的水波往岸上漫了一圈。还有其他角色/场景的对位:婚礼-葬礼;沉塘女-潇潇;童养媳-姐姐;城市-乡下……

40分钟前
  • 彼得潘耶夫斯基
  • 力荐

修复版真是赞!对第五代那些结论,“东方主义”也好“空间对时间的胜利”也罢完全对这部片子也适用……放在整个历史文化反思运动大背景下这部片特别逻辑,张艺谋的高粱地抄的是这里的甘蔗地吧……虽说谢飞并不像侯孝贤从沈从文的书里悟出来调度,但是那个结尾真的很棒。

42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有次听张艺谋采访说过,论故事,没人能讲的过第四代。一个童养媳的故事,结尾春官面向大山无言,就是呐喊,没看过沈从文的小说,猜想可能对大山里的环境描写读起来会比电影来的强烈。谢晋谢飞吴天明看的最多,爱。

46分钟前
  • 一窟杯
  • 力荐

磨坊偷尝禁果一段娜仁花极媚,石磨的旋转、开闸放水的象征,音乐的和风也巧妙融入,加入了一段寡妇被沉塘,结尾小丈夫与之前提到的女学生暗合,童养媳循环,以开阔视野结局。

47分钟前
  • 衣中钵
  • 推荐

月影下的人物剪影,伦勃朗的光,伏在稻草堆上等待初尝禁果的半裸少女,一山一水一绿一瓦都值得截屏当做油画欣赏。萧萧以为死是命运的结束,殊不知比死更可怕的是陷入悲苦的轮回。那个留下雨具和包袱仓皇而逃的少年丈夫要出去寻找成长,而一代代童养媳悲剧只能循环绵延。性爱是万恶之源,似乎是有道理的

52分钟前
  • 朽木立夏警部殿
  • 推荐

旧中国农村女性悲苦宿命双重轮回。萧萧没法躲过更大的那个:从童养媳的自己到童养媳的婆婆。导演以近乎同样一组村舍屋瓦叠嶂镜头首尾呼应,视觉寓意高仿了六零年代日本武士剧——小林正树的切腹夺命剑,同表封建礼教对人性的遮头盖顶重重压迫。但萧萧幸运地躲过了更为残酷的不守妇道沉潭处死。并非之前便对巧秀娘作过此事的乡人们突然良心发现不忍下手,而是封建意识之中另外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小丈夫离不了;大肚子卖不出;生了个男丁)频繁介入才阴差阳错救了她一命!可谓令人唏嘘酸楚的黑色幽默……三星半。

53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残酷而内敛,隽永而清淡,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渐渐丧失了这种传统。

5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电影用很多镜头展现萧萧吃东西的样子,每当看到她狼吞虎咽吃食物的时候都能感到一种人的蓬勃的原始欲望,无论是食欲还是性欲,还是对自由的渴望,都是人的天性,而这些东西,都在封建礼教下被强制性的压抑了。

60分钟前
  • 丸子同学
  • 推荐

影片始自萧萧出嫁,终于萧萧给儿子娶童养媳。萧萧见过女学生,也释放过自己的欲望,但最后,她并没有走出愚昧的轮回,是张爱玲《金锁记》中的女性的“低端”切面。关于情欲的表现,欲说还休,借景见性,含蓄而不失激情。

1小时前
  • Clyde
  • 推荐

1.又一部让我感受到自己偏爱现实生活题材的电影;2.浓厚的乡土气息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而剧情则反应了曾经中国山村生活的一部分样貌;3.草地野合情节联想到1988年的《红高粱》;4.台词:-女人呐是受苦受难的命,姨婆我生了六胎,一个伢子也没有给我留下。……-要是生了就更卖不出去了。-我看呐,春官这伢子也实在离不开她。-可是那个崽儿怎么办呢?要是个女伢子就淹掉她。-生了!生了!恭喜啊,生了个大胖小子。… 5.观看高清修复版也给个人观感加了些分;……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