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舞者

HD中字

主演:比约克,凯瑟琳·德纳芙,大卫·摩斯,彼得·斯特曼,乔尔·格雷,卡拉·西摩,Vladica Kostic,让-马克·巴尔,文森特·帕特森,希博汗·法隆,泽利科·伊万内克,乌多·基尔,彦斯·阿尔比努斯,Reathel Bean,Mette Berggreen,Katrine Falkenberg,约翰·德拉斯,Luke Reilly,斯特兰·斯卡斯加德,Sean-Michael Smith,帕普丽卡·斯汀,Eric Voge,Al Agami,Anna David,Troels Asmussen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0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1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2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3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4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5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6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13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14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15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16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17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18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19黑暗中的舞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黑暗中的舞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美国某个乡村工厂做工的捷克移民塞尔玛(比约克)天性善良,因患有先天性疾病,她的视线正日趋模糊。为了不让遗传了该病的儿子也将宿命继承,塞尔玛每日做工都很辛苦,不知情的好友兼同事林达(凯萨琳•丹妮芙)因心疼而好言相劝时,她总是报一微笑,因为她还有另一个纯粹属于音乐的世界,其间的美好与安静,足以抵挡现实的心酸与艰难。  令她欣慰的是,在眼睛要彻底变瞎之前,基本筹齐了儿子手术所需的费用,然而就在此时,意外发生,她的命运被加速推向复杂悲惨的境地。灵动:鬼影实录2铁血义士大谷翔平 超越梦想境界战机第二季克拉科夫异世界喜剧王燧石行动第一季窈窕淑女致命报应三笑1964三2021阿拉丁与神灯(原声版)致命交友软件德国八九年犯罪现场调查完结篇:不朽骇故事之女舍惊魂四大才子旋转的爱儿童医院第一季拜金女新体验 第一季奥运梦超速京城81号2罪恶天使凶逃大碗茶爱与生命之间吸血鬼猎人巴菲第二季狂暴凶狮黑道看护诅咒3:血祭美国空姐兽餐江边旅馆画江湖之不良人II总之就是非常可爱第二季卡片战斗先导者 overDress第三季三对鸳鸯一张床蕾雅来自星星的少年清潭国际高中

 长篇影评

 1 ) 愚妇

终于看了这部久负盛名的片子,没想到憋了一肚子的气。可以说,Selma是我见过的最愚蠢最自作聪明最自以为是的人之一。而这样的人恰恰是我最讨厌的。

不管怎样都无法被感动。我永远无法把愚蠢叫做纯真,把愚蠢下做出的不必要的牺牲叫做伟大奉献。明明自己就是个弱者,却要强撑着拒绝帮助,把所有的一切都一个人扛。这绝对是最傻的行为。更无法认同的是她的杀人。bill何罪?他说过会归还的,难道就该死?杀了人后还在幻想中跳舞,实在不敢想像这个女人的价值观是什么?她儿子的眼睛、2000多美元,就比一条生命重要吗?愚蠢!

她更像是古龙说过的那些自作聪明后沉浸在自己很伟大的幻想里掩盖自己的痛苦的人。就像李寻欢做出的牺牲一样,她的牺牲更加无意义。林诗音痛苦了一辈子。难道她的儿子就不会痛苦一辈子吗?他将失去唯一的亲人——母亲,而孤独的在世界上活下去,还得承受这样那样的流言——看呐,他妈妈是个杀人犯,他的眼睛就是用他妈妈杀人的钱换来的。你真的认为他能幸福?

其实在一开始她就错了,为了自己一个冲动的愿望就不计后果把孩子生下来,然后用各种努力去弥补这个错误,还搭上了一条人命。这种愚妇,难道就因为一点点音乐上的天赋就值得同情?

除了火车经过时那段音乐,这部片子在我心中一文不值。随外界怎么说。

 2 ) 心灵中的舞者──评《黑暗中的舞者》

心情不是用苦涩可以形容的,象一把喙嘴的铁钳一样紧紧地咬噬着我的灵魂,吞没在泥沼的郁闷与黑暗中,不得呼吸,却可以在劲舞中凄然地洒着泪水,来自天际的空灵而又激情的嗓音竟可以将生活的无奈与悲苦,甚至是希望与美好娓娓道来。
这便是《黑暗中的舞者》给与我的感受。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片近乎于完美,为上个世纪的电影业作出一个令人发聩的宣言。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作者影片,是与美国娱乐本质的影片有着天壤之别,当然该片的导演可能并不这样认为,但这丝毫不能影响观众对其的认识。我在想,这部影片若是以文字的形式记述下来会有什么样的冲击力?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本片的拍摄手段有些过于不讲究技法,无论是景别,剪辑,还是转场,都显得有些不合常规,至少是在许多地方有悖于电影制作方面的理论。但这一切却没有影响此片获得的成功,那么它的魅力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此片的故事使我联想到中国影片《漂亮妈妈》,客观地说,两部影片虽然有着近似的故事情节,但确实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原因在于我为国人而惭愧。我之所以拿出来作个比较却也是有一定的原因,关键在于可以更好地说明《黑暗中的舞者》的高明之处。同样的,巩俐与比约克的孩子都有着残疾,她们为自己的孩子付出了许多,但问题是在付出的过程中,两人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出现,巩俐的苦大仇深(中国类似题材电影的通病)与比约克的含蓄隐忍形成显明对比,而这绝不是表演的问题,却是剧本已经赋与的人物性格。巩俐的生活与奋斗完全是为孩子而存在的,性格单一,缺乏作为人的一方面的要素,比约克则不一样,她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追求,却因为儿子而放弃,这样的处理使得人物性格更加丰满,更具有人性的闪光点。当然,我们可以有一种并不一定正确的猜测,即中国影片要表现的仅仅是概念化中的社会现象与概念中的善良母亲,完全是一种宣传与赞扬,甚至是乞求怜悯,而至于人的内心世界则无须反映,因为它是独特的而不是社会的,尽管它最伟大却不是必然。
由于剧本赋与了人物极其丰富的人格特点,所以这个角色表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必须感谢导演的选择,因为他的坚持才有了比约克的倾情演出。有趣的是,在人们相继讨论比约克是否为本色演出时,比约克却否认自己的演出,并宣称今后不再参加任何影视的拍摄工作,当然,这当属比约克的性格问题,但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正是由于她的演绎才有了影片巨大的成功。导演在确定剧本后首要的工作便是挑选演员,这显然是很需要一定的功底,但他成功了。比约克将一个外表软弱,内心却极为坚强的女性演绎的淋漓尽致,在天真的,顺其自然的表情中有着无法更改的信念,无论将要承受何等的压力,这信念与这决心都无法更改。然而,仅仅的坚强并不能代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还有那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我想起码在这一点上,比约克是完全的本色演出。而对于影片来说,关于歌舞的陈铺则是影片的精神所在。本片中有大量的歌舞场面,并且都是用非现实的处理手段,这便解决了前面提到过的问题,即此故事只有靠电影的手段展示出来才能有这样巨大的冲击力。可以肯定地说,此片若是没有这六大段歌舞,它仅仅称得上二流电影,在这点上颇有些类似于《杀手里昂》中的那盆花的功效。比约克本人是一名世界知名的歌手,她的歌喉奇特而富有穿透力,她对音乐的理解远远还在导演之上,关于对心灵的歌舞表达形式对于她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因此,她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主人公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如同《艾美的世界》一样具有震撼灵魂的力度。当一个人内心中最美好的愿望由于现实的羁绊而无法实现时,那么他一定会以一种超出常规的方式表达出来,运用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生活,爱情,理解,艺术,公理与生命……
我们知道,本片的影视技法上显得有悖于常规,但并不等于说这样的做法就是错误,显然如上所说的歌舞场面就是依靠影视而达到效果的。这里我还要说的是关于影片的镜头晃动感,在言及这个问题之前,我必须说明此片据说是由DV机拍摄而成的。在丹麦道尔斯电影研究小组中,一些年青人主张用DV机来拍摄影片。《黑暗中的舞者》大概也是在这一主张下诞生的产物。DV机体积小,份量轻,若是没有三角架,它的稳定性很差,因此拍摄出来的画面也不稳定,有一种轻微的抖动与晃动的感觉。但就此片而言,画面的不稳定恰恰影响到观众的观影情绪。晃抖的镜头与主人公的命运非常恰当地结合在一起,使我们观影时的心情也渐颤,渐紧,渐痉挛。其实,这也应当属于电影技法之一。在所有关于电影的技法中,其功能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简单地针对人们感官的需要,如极为流畅的剪辑,另一类便是通过对感官的刺激直接影响到受众的情绪,显然后者对电影艺术的把握更为深刻。本片中的镜头不稳定当属于后者。
从电影诞生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来就不存在完美的影片,《黑暗中的舞者》也不能例外。我们所说的完美并不是在于它对电影技法的全部使用,而是恰如其份地运用在合理的地方。这部影片几近完美,但它的不足之处却也明显地摆在我们面前。为了避免好莱坞式的最后的营救,导演要求主人公死去,即便从影片的力度来说,主人公也应该死去,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关于最后那两千多元钱的律师费多少显得有些牵强,也许我是从东方人的思维去考虑的,但面对生命,友情竟然是如此不济,的确令我难以置信,难道是导演故意的反讽吗?恐怕于影片来说并无多大用处,若此时用以表现主人公的独立坚强的性格也未免有些固执地可笑了。
无论如何,这部影片注定是两千年最优秀的电影,它的得奖在情理之中,它的震撼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有一点我想说的是,这样的影片不可多看,更不应读解,让如我一样为事的幼稚的人见鬼去罢!

2001年于小西天

 3 ) 一出没有恶人的悲剧――《黑暗中的舞者》观感

   最近,看了不少残酷的电影,但是都不如这部《黑暗中的舞者》更为残酷,在悲剧性的故事中,总会有戛然而止的生命,这次,是塞尔玛,一个几近失明的普通移民。影片很残酷,讲述的是一个残酷的故事,拍摄上现实场景用的是很纪实片的手法,塞尔玛幻想的载歌载舞的场面又拍的很幻象,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出幻境,就等着塞尔玛残酷的被唤醒。这是那种如果在影院观看,看后大家一定会默默离场的电影,就如我虽然不是在影院观看,但是,影片结束后,我仍然怔怔的对着屏幕。
    这部影片最让我觉得悲剧的地方是,在其中,我找不出一个“恶人”,找不出一个可以让我发泄失望,愤怒情感的对象,只能静静的品味这份现实的残酷,在塞尔玛被绞死的那一刻,为一个无辜逝去的生命和她留下的命运未卜的孩子黯然神伤。谁是我可以谴责的恶人,是那个直接导致塞尔玛“犯罪”的警官比尔吗?可是,在影片开始他也是一个多么善良的人,他与妻子给塞尔玛提供住处,照顾她的孩子,为孩子买下一辆自行车作为生日礼物。他也显得那么可怜,那么无助,作为一个男人,为无法挣到可以满足妻子生活的钱而痛苦。所以,我相信他偷走塞尔玛的钱不是一个恶人的罪行,而是在一阵绝望中,一个弱者试图去伤害一个更加弱小的人的残酷的自然反应。甚至当塞尔玛找他要回那笔钱时,他也表现的是无助的恳求,而后他侮蔑塞尔玛偷盗显然是一种冲动下的行为,以至于塞尔玛也在惊惶失措的冲动与绝望中,使得这个令我既怜之又恨之的警察失去了生命。那么是比尔那花钱无度的妻子吗?显然,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对更舒适生活的向往也似乎无可指摘,何况她起初也表现的那么善良,让人无法对她有丝毫怪罪。其他人就更无法归罪,那个法庭上咄咄逼人的律师?在我们知道了塞尔玛的不幸的前提下,我们会对她充满无限同情,而对那个对塞尔玛一问到底的律师有些反感,可是,他只是履行他的责任,更别提塞尔玛漏洞百出的说辞使得她的获罪看起来那么“自然”。而那拖延她的乐团导演也只是在尽一个公民的责任,那些冷冰冰的行刑者们虽然显得冷酷,但也没有做错什么。那么,谁造成了这一切?谁把一个柔弱善良的女子推入了绝境?或许,我只能说是社会了,可是这个过于抽象的“责任人”无法令人释怀,只能令塞尔玛的死更添悲哀。
    这部片子中,不少善良的人还是令人感到一丝温暖,如那个一直帮助塞尔玛的凯西,那个深爱着塞尔玛的杰夫,那个在获知塞尔玛死缓获批后和她相拥而泣的女狱警。但是这些人物和这些温馨的点滴结合塞尔玛的悲剧更令人感叹,悲剧仿佛在无声无息中渐渐降临到了塞尔玛身上,突然之间,一个喜爱歌剧,蹦蹦跳跳的善良女子就一下子滑落到绞刑架下,这样的过程既突兀,又显得那么自然,加上记录片般的拍摄效果,让人感觉到它无比真实,真实的令人心痛。当最后一出塞尔玛的幻觉歌剧中,她一步一步走向死刑室,唱着走向死刑室的步数,这组镜头令我印象深刻,心中竟也随之数数,直到屏幕上,突然数到107步,那死亡的步数。最后那幕行刑的场面更是真实的令人恐惧,我头一次看到了一出现代社会的绞刑过程,看到了那黑色的头套,看到了为防止犯人站不起来而准备的支撑板,看到了死刑居然可以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更看到了一个人走向死亡时那种惊恐,刚开始,塞尔玛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可是谁不是这样。她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了治好孩子的病,让他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孙子结婚长大,她从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来到了美国,她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她一直心存感激,但是她一直守住孩子有失明可能的秘密,以至于她甚至无法在孩子生日时给他买件生日礼物,显得那么不近情理。她玩命般的工作,默默的为孩子积攒着治疗费,甚至清楚的记得那十美分,同时她又在心中怀着歌剧的梦想,从生活中的一切声响中去发现音乐的美,即使她陷入失明带来的黑暗,也仍在心中跳起黑暗中的舞蹈。可以说,孩子和音乐就是她的生命,为了孩子,她甚至愿意抛去翻案的机会,去牺牲自己。最后,当她得知孩子得到了治疗时,她终于放心了,用音乐趋散对死亡的恐惧,在我正为她的歌声深深吸引时,她脚下的踏板突然打开,一出悲剧的落幕也显得那么突然,那么残酷。
    这部影片,我认为很好,但是我却没有以往那种看到好片要迫不及待推荐给好友看的冲动,因为它好,但是不“好看”,它没有皆大欢喜的结局,也没有渲染很多悲剧所特有的那种所谓的悲剧中“美”来。让你看完了,突然像失去了什么,我想是失去了对这个善良女子得到拯救的希望。和任何一部出现不幸者的影片一样,在观看过程中,我一直期待着转机,当那个试图为塞尔玛翻案的律师出现的时候,我还以为接下来会是在一阵媒体的声援中,塞尔玛走出监狱。但是,很快因为不愿将给孩子治病的钱付给律师,这一线曙光马上破灭,那一刻,我不由的怪罪那个律师为什么这么冷酷,不是我们常常听说的那种打抱不平的律师,这个时候,记者哪去了,街头游行哪去了?导演特里尔揭示了生活的最常态,最真实,却让我无法对他产生敬意,无法洒脱的说一句“这就是生活”。我想每个人都在心中怀有对美好生活,美好人性的期待,我不愿这样的期待被特里尔残酷的击碎,所以,看过这个黑暗中的舞者的故事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片子真的很好,但是,我不会去看第二遍。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073483.html

 4 ) 所谓残忍

她戴着黑框眼镜,穿着宽大的毛衣,高度近视,在机器轰鸣的工厂里忙碌,神色困顿的骑自行车上班。镜头昏暗、跳动不安,我以为,《黑暗中的舞者》不属于比约克,不是那个声线凛冽、节奏奇特的冰岛女神,不是那个在演唱会大呼“独立”而被禁演的独立歌手。我以为她在颠覆自己,就像章子怡在《我的父亲母亲》里的灰头土脸,就像郝蕾在《颐和园》里的激烈和执拗。
然而,我错了。当歌舞第一次在片中出现,当比约克背下视力表,藏起即将失明的真相。我发现这就是比约克,她的坚持、尖锐,和她的音乐一样刺痛人心。她在想象中完成一次又一次完美表演,用音乐梦想击碎现实的沉闷和枷锁;她保持独立,拒绝接受男人执着的追求,在任何温暖和体贴面前保持理智;她固守为儿子存钱的目标,拼命做工,直至不惜扣动扳机,失去生命。
电影的叙述方式渲染着这种特性。灰暗、随意、晃动的DV镜头风格,一直保持着客观冷静的语气,不用音乐,不做抒情,只是平静地呈现着杂乱的机械、冰冷的铁轨、荒芜的花圃,尘土飞扬的公路。这些低昂的背景伴随着苦难缓缓浸开,为比约克的固执和悲壮提供了坚强的注脚。

这是比约克,是她的灵魂,她的音乐。在一次次的音乐实验中,她用各种方式对抗着主流的甜腻和俗套。她的声音尖细、破断,显得脆弱敏感。然而,在金属撞击碎裂的噪音中,她神经质而执拗的声线却一直柔韧的吟唱。就像在《黑暗中的舞者》里,在众多的现实困境中,在复杂的情感困扰中,她依然能坚守理想,维持平和表情。因此,这部电影几乎可以看成她的自传作品。

我们见过很多种残忍,《大逃杀》是对友情和生存的抉择;《电锯惊魂》是对本能和善意的拷问;《老男孩》充满奋力抵抗的荒谬无奈;《死神来了》却又是小概率事件的极度夸大和死亡的不可避免。然而,这也许都不是顶点,最令人绝望的残忍,是在现实的重压之下,让你脑中充满亮光的电灯泡一个个碎裂,并在最后一线希望奄奄一息时,还要让你作出原则和梦想的选择。而无论如何选择,命运都将不可避免地滑向深渊。在片中,比约克不堪工作重负,多次险被机械压伤;她那双眼睛的光线逐渐衰落直到消失,舞蹈梦想渐行渐远;她的爱情在刻意的独立中远离,维系自尊的谎言也被戳穿。最后,当她为儿子做手术的目标即将实现时,她却必须为达到目标而放弃承诺。在她面前,命运就像两块不断逼近的铁板,一点一点,让她到达绝境的中央。

没人能够忍受这种凌迟般的酷刑。事实上,旁观的我早已对片中可怕的命运揪心不已。大多数电影中,我们可以找到坏人,找到承担罪责的个体、观念、利益集团。然而,在影片黑暗的现实面前,我们找不到替罪羊。女主角、儿子,追求她的男子,邻居夫妇,工厂小头目,他们不过都是机械上的一颗齿轮,跟随着命运旋转,发出干涩的摩擦声。走向深渊的命运,像是一场不可逆转的玩笑,缓慢,水到渠成的破坏掉梦想和幸福,把那个坚强的女人一点点带入死亡。
命运一刀一刀割下你的肌肉,面对血肉模糊的骨架,你忍受着剧痛坚持;然后是直击头部的重锤,打掉你的所有希望;然后,冷笑着看你,“选择吧。”一边是扣下扳机维持梦想,一边是屈辱,永无天日的活下去,一边是最后一搏,坠入死亡。她闭口守住偷钱男子的秘密,直至被绞死。影片凝结成了结局的浓郁黑暗。这种黑暗令人窒息,足以蔑视一切对命运的抗争。如此的极端让影片有了模糊的立场。它在孤立个体吗?片中却有邻居的友好和持续的爱情;它在赞美善良吗?死亡的坚硬却是对善良最大的嘲讽;它在歌颂理想吗?在生活列车的碾压过后,理想和蝼蚁的死状相差无几。
女主角被捕后的一个小时,更像是俗世生活和天才的一次被拖长的战争。影片强化她的音乐理想,强化她与现实的对立和误解,强化悲剧的不可避免,这漫长的一小时不如之前的急促拥挤。然而,将逼近死亡的步伐放缓拖长,只能是导演施予主角的再一次残暴。无论是善良的女监,还是站立一旁的评审团,唯命是从的行刑者。他们都像一团模糊的背影,见证着死亡的阴影一步步逼近。而影片本身勾勒出的命运,却像铺天盖地的灰色迷雾,压抑着整个世界,心脏急迫、咬牙切齿,但无人能得以幸免。

因此,这部影片值得被分析、被赞扬,却不应被推荐;它值得被回忆,被膜拜,却最好不要试图再看一遍。

 5 ) 虽平实易懂,却自有其过人之处

有人说这部电影真实的描述了60年代美国社会的黑暗,描述了人性。而导演的灵感完全来自于一则童话:一个小女孩去森林中游玩,她手里有面包,口袋里有玩具,但一路上她愉快地把所有的东西一件件给予周围的人,最后她什么也没剩下,一贫如洗。可她说:“我一切都会顺心如意,一切都将完好如初。
不得不承认,莎曼是一个理想状态下具有美好意义的人物形象。她拥有如此伟大的母爱,为了儿子拼今大半生努力劳作,丝毫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她是如此纯洁善良,纵使比尔使她差点不能完成此生最重要的事,她却坚守那“沉默是金”的诺言;她是如此热爱理想,在最最绝望的时刻往往能将毕生挚爱的音乐剧唱响,以此驱逐黑暗;她是如此勤奋乐观,为了生活保持微笑,不停地赚取为儿子手术的钱„„近乎完美的善良形象,善良的如此弱小。
相反,比尔曾经一度也是个善良的人,他爱他的妻子他爱他的家,他感激莎曼听他倾诉并交换秘密,他也是个弱者。但他在莎曼的儿子与自己的爱情、尊严面前毅然决然的选了后者,他以可视者的优势,警察的身份撑起了他男人的尊严。这是多么的无可奈何,他令人愤恨又令人同情,让观者纠结如斯。
由此,这二者勾画出人处于生活的无奈与痛苦。
生活中,弱小的往往是善良之人。莎曼如此善良,所以如此弱小,或者也可以说她愚蠢。你可以说她在不公平的生活中保持着那一隅纯粹,她对生命有着异常的执着,但我认为正因这些造就了她悲剧的命运。
莎曼最终死了。在想着她最爱的音乐剧时,机关开启,她的生命戛然而止。此时我只有重重的叹息。她不像导演最爱的那则童话,把美好都给予了别人,相反她把她以为的美好留在自己心里,给别人的只有弱小的形象和令人同情的命运,悲剧如斯。
我不能赞同这种生活态度,活着如她,要么被淘汰到社会的最底层永无翻身,要么就只有悲伤的死去。各种环境都有其生存法则,我并不是要鼓励人丢失纯粹,而是在社会的现实中,灵活地处理各种状况,毕竟我们不是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的理想人物。
我认为一部真正优秀的电影不该是如此饱受争议的,而是在大多数人身上都能找出其共鸣之处,使人人皆有些许感触。毕竟,优秀的艺术不该高高在上,让许多人难以理解,而是虽平实易懂,却自有其过人之处。

 6 ) 她的微笑摧毁一切

                                在你家看《DANCER IN DARK》,已经是我第三次看这部影片了。字幕不如我家旧版本的好,家里的版本把每段歌词也都翻译出来,包括她最著名的那首《I have seen it all》。
        它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贯穿了我将近一年的生活。或多或少,我不能否认莎玛对我的影响。我不能否认我是多么向往,却畏惧她的面容。莎玛教会我,无论面对什么,始终带着微笑。
        无论是幸福,还是残忍;无论是现实,还是幻觉;无论是光明,还是死亡,她的嘴角永远上扬,她微微抿嘴,好好地笑着,仿佛从来没有人伤害过一般。
        杀人的笑容,刺痛神经。

                                                                一

        第一次看是高三的夜里。那时我每个周六的夜里都会光着脚跑到客厅,在眼花缭乱的DVD架上挑一部影片,拉上窗帘,把自己裹在被子里,蜷缩在沙发的角落,然后边喝白开水边看碟。这一整套程序甚至有点像宗教仪式了。
        于是有一次我就把《DANCER IN DARK》给约了出来,因为BJORK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歌手。BJORK是脆弱、胆怯、腼腆的女人,她二十一岁的时候与丈夫离婚,一个人独立抚养儿子,兼顾自己事业。
        她在一次的访谈里说:“我希望人们能够拔掉电话线,打开音响听我的CD。
        直到遗忘了时间,冷却了情绪,告别了痛苦。”
        看这部电影的确是遗忘时间冷却情绪,却没有告别痛苦。那是一种浑身都被浸在冰水里的绝望,是真实可触的恐惧感。莎玛永远带着迷人的微笑,她热爱歌舞剧,她比任何人都努力生活,可是她却在生活的边缘,并且离黑暗越来越近。
        在铁轨上那个喜欢她的男人反复问,你看不见了,对么?于是她开始幻想,开始歌唱。她唱我已经看得够了,再多就是贪得无厌;男人唱可你还没看过瀑布,她唱我看过了水,瀑布也是水;男人说可你没看过未来的丈夫和儿孙,她微笑,无懈可击。
        那个可怜的警官,那个曾经亲吻她头发的戏剧班老师,那个曾经友善的女房东,一个个背叛她。那色彩鲜亮的幻觉和苍白无力的现实,永远都在伤害那个最容易被伤害的人。
        是的,我们无比狡猾,我们的天性指导我们如何去伤害。就是这样的天性,让我在看到最后一个画面时泪流满面。
        
                                                                二

        第二次是高考完的暑假。那时大家正忙着吃散伙饭,茫然感伤。后来我在《书城》上看到一句话:有些事即使在它还没完结时就开始怀念,也是无济于事的。
        有一天晚上和最好的两个女孩——暖暖和苏去了后海的酒吧,实现我们长久的约定。回来时已是晚上十一点,恰好我家离后海较近,她们便住到了我的家里。在房间铺上席子。那是苏十八岁的生日,我们都没有睡意,准备看碟。
        我放的就是《DANCER IN DARK》。暖暖躺在我的旁边,我握着她的手,想起了我们高中的牵绊,想起我们曾经都喜欢过的男孩,想起三个人在一起并不愉快的那段纠缠,想起我们后来莫名其妙的和好并且成为彼此的肩膀和依靠,想起我们一路扶持,终于熬到彻底解放。
        
暖暖也是看过这部片子的,莎玛在木桥上看着她的儿子快乐地骑自行车时,我们对苏说所有美好时光到此结束,在此之前,她的贫困和窘迫都是美好的,她的微笑都是使人感到幸福的。她摘下眼镜跳踢踏舞的样子,就像是世界上最骄傲和美丽的女人。
        而在这之后就只剩下一次次的背叛,所有人的背叛。所有人的背叛却都是出于被迫,好象他们不是故意这样做似的。警察对她说除非你杀了我否则拿不到钱时,他的表情也很诚恳,他一方面认为他为了他的生活,为了他爱的妻子牺牲莎玛是理所当然的——他又没有拿这笔钱去做什么恶事;但另一方面,他的良心和道德的强烈谴责又使他心神不安,毕竟他实际上并不善于做这样的事情。就在这样的摇摆不定中,他把抉择权交给了莎玛,他将莎玛逼向墙角,把枪送到她的手里,怂恿她开枪,因为他既希望莎玛杀了他又希望莎玛屈从于他。他太过贪婪,甚至也把妻子卷了进来,让她替他做抉择。
        所以我忍不住问,妻子从一开始到最后,难道真的对整件事情一无所知么?不然为什么要在莎玛被绞死时捂住了自己的脸,难道她会在那一瞬间原谅了莎玛么?难道莎玛的死亡就能这么彻底地消除她失去丈夫的悲伤?

        莎玛在杀完警察后颤抖地哭着,又进入她的幻想世界。她认为他们原谅了她,因为她“ have to do”,正如她在歌中唱的,这是不得不的。她之所以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进入幻觉,并不是因为她逃避现实,相反是她把自己的胸膛直接贴上生活的枪口。对于莎玛来说,她不像警察那样贪婪,她的选择很简单——让儿子能够顺利地做上手术。而为此无论做什么事,她都心甘情愿,并且认为那是命中注定的。
        莎玛没有责怪任何人,她原谅了他们。她以微笑面对所有谎言,她不恨他们,她理解他们,她理解生活的不可承受之重,她像基督耶稣一样原谅“犹大们”。她不说出真相,不仅仅因为遵守和警察的约定,不仅仅因为她对五彩世界的热爱,也是因为导演在她身上设定的“自我牺牲”的人格。
        有什么人是无辜的么?不,没有。莎玛是有罪的,她亲手杀死了一条生命无论有怎样光冕堂皇的理由;但同时,在电影中的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罪责,不只是某一个人对莎玛的死负责任,而是所有人都要负责任,因为他们都默许了莎玛的牺牲,即他们默认了在这个社会里总是有要牺牲的,弱者总是要沉默地走向死亡,死亡是唯一的解脱。他们都承认了人在这个社会里的无能为力,不可反抗。
        包括观者。许多人看到最后,看到莎玛艰难地数着107步,都盼望她尽早死亡,好使自己从这部窒息的影片中解脱出来。他们不也是杀死莎玛的凶手么?他们身上的恶终于露出马脚,尽管他们是那么地同情莎玛,为她打抱不平。
        一个自我牺牲的人,在一个以牺牲别人为游戏准则的世界是无法生存的。

        然而,抛开这一切,我又只能看到她的微笑,她决绝和隐忍的微笑。影片结束时苏已睡着,我和暖暖这次都没有哭,我说也许是夏天,人不再感到绝望和无助。
        她没有说话,在黑暗中使劲捏我的手,捏得我十指生疼。

        我越来越习惯于模仿莎玛的笑容,这是我在这个战场上唯一的武器。每次微笑,就立刻坚强许多,同时相对的,脆弱许多。
        就像莎玛,她坚强地抚养那个不懂事的孩子,坚强地趟过生命的伤口,却在死亡面前崩溃得一发不可收拾。她最后歇斯底里的哭声,相对于那些笑容却显得合乎情理。
        电影终场,而生活还是要继续。

还有一些零碎记忆。
        暖暖生日时,我送了她一张硕大的,北京极为罕见的《DANCER IN DARK》的海报,把礼物放在她面前时,我看到她眼眶湿润。海报上BJORK闭着双眼,头发微微飞扬,嘴角上扬,她的侧面美丽像潘多拉盒子埋藏的希望。
        暑假在音像店打工。有一日晚上看到客人挑了这张盘,便发短消息给暖暖。我说我希望我们会记住彼此那样的表情,无论真实或是虚幻,而不是记住彼此无助的样子。

                                                                        三

        第三次看就是在课上。开头画面出现时我的心里一惊,我从第一个镜头到最后都含着泪水,但不曾让它们流下。一想到她的伤害,我就痛不欲生。
        如果说第一次哭泣是为了莎玛,第二次重复是为了告别,那么这第三次实在来得太突兀。

        但谈她谈得过多,我们也该谈谈电影本身。这部由拉斯•冯•特里尔导演的影片摘取了2000年嘎那电影节的金棕榈奖,一时热评如潮。提到特里尔不得不多说两句,他是1995年“道格玛宣言”的发起者。
        何谓“道格玛宣言”?其内容有十条规定,包括“必须实地拍摄,不可另外搭景或加道具”、“必须采用手提摄影的方法”、“故事必须发生在现代的环境”、“导演名字不可在片首和片尾字幕出现”等等。参加该宣言的导演除了拍戏时要严格遵循条例外,之前还要宣读誓言,拍完后影片“送检”,通过鉴定后,合格者被颁发一张DOGMA95的证书,证明该片为DOGMA95电影。
        DOGMA的意义正如它的誓言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以导演之名发誓,要克制个人口味,我已不再是艺术家。我的最大目标是在角色和环境中找出真理。我发誓会用一切办法包括牺牲我个人口味及美学考虑去达到这个目的”,是让“电影回归电影”,以此来抵制当时电影界的“流派化”、“意识形态化”。
        所以在《DANCER IN DARK》里我们除了被手提摄影机的摇晃镜头弄得头晕目眩,还为搞清楚故事的内容绞尽脑汁。当然这在我看来已经比该导演于1998年拍摄的《THE IDIOTS》进步多了,在《THE IDIOTS》中充斥着更多破碎的镜头,对于一个电影的业余爱好者,一个被现实生活已经弄得精疲力尽的日常人来说,在理解剧情的要求之上还被要求衔接镜头,这未免有点太强人所难了。于是导演的反朴归真成了观众痛苦的来源,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特里尔并不成功,因为影片拍完毕竟是给观众看的,而不是给导演看的。而继续探寻下去,人们不禁发问,他到底是回归了电影,还是另外一种哗众取宠?

        也许正因为导演的某种“不负责任”,每个人都从影片中看到自己想看的那部分。有人用它来励志,冲破困境;有人关心最后死刑的合法性(因为该片对莎玛处以的绞刑,还引起了美国某些州再一次关于废除死刑的激烈讨论);有人对社会道德的沦丧痛心疾首,也有人冷嘲热讽,不屑一顾。
        当然,莎玛这样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或许也可以说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莎玛。对他们来说,可能永远也没有看一场电影的奢侈,而他们的一生,也如我们的一生,独立构成自己的色彩,灯光与画面,在银幕上边拍边放。

                                                                四

        这就是我的旅程。可这一切发生时你并不在身旁。
        不单是一部电影的观后,同时也是一段青春的观后。电影可以往复,而青春只有一次。在电影中我们可以彷徨,在生命中,我们只能径直前进。
在路上,我们唯一的旅伴就是爱,我们唯一的歌声就是哭泣,
我们唯一的慰藉,就是微笑。

 短评

看不见对吗?有什么好看的。They say it's the last song,they don't know us,you see ,it's only the last song ,if we let it be.

5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我能理解那个警察也不能理解这个自私得一塌糊涂的精神病女人还有她恶心至极的歌~~~~~恶~~以前听到她唱最多换台或者关掉,这次算是被我搞明白当年歌声恐怖的超女胡叶新是在模仿谁了

6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较差

它触到了美国底部的虚伪,《时代》周刊将它评为2000年度最差电影。

9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看得我头疼了一下午 要死了

11分钟前
  • 玛那 Mana :)
  • 还行

良心三部曲,还有白痴和邮差。

12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力荐

继承DOGMA95风格的同时却几乎违反了它的每一条原则,对DOGMA95运动的一次反叛。哭成狗。“当场面变得很大,摄像机升得很高,就像要冲出屋顶的时候,你就知道电影就要结束了。我讨厌那样,所以当我还是小女孩时,会在谢幕曲来临之前就走出影院。骗自己说,这样电影就将永远继续下去。”

14分钟前
  • 字母君
  • 力荐

先不说道格玛95,每一次看都被女主的低情商和低智商感到惋惜与愤怒,但又被深深感动,其中有一个情节,剧团导演为了挽留塞尔玛好等待警察的到来,利用她的理想来诱惑她,这多狠毒和无耻的行为。。。。

16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力荐

警察明明死了,还要在法庭上替他缄默保守秘密;女工明明瞎了,还要在刑场上摘掉头套感受光明。明知道杀了他会毁掉自己的生活,还是要抢回属于自己的积蓄;明知道生下他会遗传自己的眼疾,还是想体会抱住孩子的感觉。放弃重请律师,拒绝延缓死刑,指责她的人都很幸福,因为他们从未体会暗无天日的无助。

2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手持镜头,从开始就使人不安;茶色的滤镜,让整个故事都蒙上了尘土。时不时穿插的歌舞场景,梦幻中隐藏着阴冷,灰暗中又蕴含着自由和生命力。一开始以为电影讲的是一个纯粹和善良的人如何在艰难的现实生活中找寻希望,但看到最后才发觉或许这只是最为片面和浅显的解读。或许它更多讲的是“选择”——选择让可能会失明的儿子出生因为想要将一个婴儿拥在怀中;选择在倒数第二首歌时离开剧院以便让自己感觉电影从未结束;选择在困苦中用音乐剧的幻想进行自我救赎;选择抢回救治儿子的钱故而杀死偷钱的男人;选择将这笔钱用于救治儿子故而放弃了案件重审、自己减刑的机会——于是也便理解了电影最后一句话:它是最后一首歌,只因为我们让它成为最后一首歌,这一切的结果,都源于我们的选择。进而,一种英雄主义也便在这主动选择的最后一首歌中油然而生。

24分钟前
  • Scattering
  • 力荐

从塞尔玛钱被偷开始哭,一直哭到片尾字幕出……(汗)

2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你所爱的,音乐,和你身体延伸出来的遗憾。于事无补的努力,陪葬你的生命。

29分钟前
  • 狮子人
  • 力荐

他们就是不明白,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都不是事情

31分钟前
  • ♣lùlu♣
  • 力荐

残酷。这电影他妈的纠结死我了,那不叫善良,叫缺心眼儿。

35分钟前
  • 汪拾叁
  • 还行

十分刻意的悲剧,但是好看极了!

38分钟前
  • 齊克斯尼力佐飛
  • 推荐

【B】还是作,还是形式化,还是卖弄,还是为虐而虐。不过和之前看的几部冯提尔片子比这部的确最好,歌舞场面都很好看(虽然歌曲风格实在欣赏无力)。比约克演的很棒,就是长得真像个智障……

43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希望法哈蒂教一教冯提尔怎么写出不执拗到令人发笑的道德困境

45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故事沉重到让人觉得有点故意,最后的段落颇像《死囚漫步》。善良过了头就是愚蠢了,智商情商都很低,注定了塞尔玛这个结局,我想她根本就不清楚她要的是什么,她儿子要的是什么吧。镜头巨晃让我中间被迫停了好几次,比约克演得不错,歌欣赏不来。。

4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比人性更可悲的是,主角智商与情商双低

50分钟前
  • The 星星
  • 还行

故事及音乐剧的表现方式都是超五星水准,火车和法庭一场激动人心。但唯一的缺陷在于高潮过后没能及时收手,从宣判到结尾太过拖拉,非常可惜。

51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灰暗失焦抖动的手持摄影呈现出残酷惊心的现实感,与穿插的光鲜绚丽的梦幻歌舞形成剧烈反差。比约克的绝佳演技、编舞和洞彻心扉的歌声都是五星水准。近似抽象画的片头别有风味。尽管本片绝望虐心如凌迟加身、沉重压抑似巨石当胸,但另一角度看却正能量满满——愿我能同样笑对逆境,心怀爱意。(9.5/10)

5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