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1949

HD

主演:笠智众 / 原节子 / 月丘梦路 / 杉村春子 / 青木放屁 / 宇佐美淳 / 三宅邦子 / 三岛雅夫 / 坪内美子 / 桂木洋子 / 高桥丰子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4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晚春1949 剧照 NO.1晚春1949 剧照 NO.2晚春1949 剧照 NO.3晚春1949 剧照 NO.4晚春1949 剧照 NO.5晚春1949 剧照 NO.6晚春1949 剧照 NO.13晚春1949 剧照 NO.14晚春1949 剧照 NO.15晚春1949 剧照 NO.16晚春1949 剧照 NO.17晚春1949 剧照 NO.18晚春1949 剧照 NO.19晚春1949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晚春1949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居住在镰仓的大学教授曾宫周吉(笠志众 饰)早年丧偶,他与女儿纪子(原节子 饰)相依为命。纪子从小担负起家庭的重担,悉心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转眼间,纪子已二十七岁,依旧待字闺中。纪子的姑姑(杉村春子 饰)和朋友(月丘梦路 饰)都很关心她的婚事,然而她却因为对父亲的依恋,不愿谈婚论嫁。 不久姑姑为周吉介绍一名独身女子三轮秋子(三宅邦子 饰),周吉欣然同意。得知此事的纪子心中感到无限的怅然…… 本片为当年日本《电影旬报》评选十佳电影第一名。声生不息·家年华舞台纯享版亡命反击初生之犊新河东狮吼(粤语版)制暴2024完美的他人鼠胆杀手雪鹰领主电影版江南灵异录之白云桥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乘风第五季舞台纯享版亲密的陌生人泰若星球英语时间解剖学科搜研之女第21季无法无天飞车党石雨倒霉性爱,发狂黄片罗莎的婚礼死亡幻觉厨房第二季布鲁斯口琴又酷又有点冒失的男孩子们真人版苏庆亮勇闯青蛙城情定巴黎国语大年三十2016西环的故事黎明时分的年轻人们新超人第四季玻璃之城1998拒绝再战漂亮男人略解风情太阳与海的教室厄玛2019地狱乐狄金森第二季宾虚1925新燕子李三金屋泪1959危情羔羊风暴粤语

 长篇影评

 1 ) 小津的原节子

小津在请原节子出演他的《晚春》之前,有点担心原节子不会演戏,但是后来发现这个担心纯属多余。小津说:“依我看,她不用夸张的表情,而是用细微的动作自然表现强烈的喜怒哀乐的类型。换言之,她即使不大声呵斥,也能够表现出极度愤怒的感情。原节子这样的表演能轻松展现细腻的感情。”其实,不用夸张的表情演戏,正是小津本人对演员表演的一以贯之的要求。他的电影里,尤其是后期电影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喜大悲。哪怕在《东京物语》里,面对婆婆的死亡,原节子的抽泣,也是捂着脸的。小津不喜欢演员过火的演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高兴就又跑又跳,悲伤就又哭又喊,那是上野动物园猴子干的事。笑在脸上,哭在心里,说出心里相反的言语,做出心里相反的脸色,这就是人,看不透”。原节子,乃至“永远的父亲”笠智众,都是这种表演风格的身体力行者。 绝大多数的观众记住原节子,可能都是因为她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里的出演的众多温婉的形象,而不是黑泽明的《白痴》中的荡妇。小津曾经直言不讳地指出,“原节子擅长的戏路非常明确,像黑泽明那样用她,无法展现她的优点”。 有人批评原节子的戏路很窄,小津也承认,但是小津为原节子争辩说,“若有适合她的角色,便能展现富有深度的演技”,不能因为她“演不出大嗓门女人、保姆、老板娘之类的角色的嘴脸和性格”,当然也包括荡妇,就否定她的演技。小津认为,演员能演什么不能演什么无关演员本身,而在于导演能不能慧眼识人。小津在1951年9月9日的《朝日艺能新闻》上公开表明:“我认为她是日本最好的电影女星。”这一年,让小津和原节子蜚声国际影坛的《东京物语》还没有开拍。原节子也仅仅参与过小津的两部电影《晚春》和《麦秋》。《晚春》之后,原节子“永远的女儿”的形象得以树立。作为我个人来说,我零零碎碎地观看小津的电影,竟以为原节子出演了小津后期的几乎所有电影。这当然是一种错觉,因为原节子总共只演出过6部小津导演的电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因为《晚春》之后,小津电影中的女儿形象,无论是不是原节子出演的,都没有摆脱原节子的影子。当然,也许导演从来也没想过改变吧。小津是不是以为已经找到了最好的形象了? 这种相似的人物,延续的形象,在量上达到了一定的强度后,就在形成小津的个人风格。但是作为演员的原节子,她还有演技么?她还需要演技么?她只是塑造了一个属于小津风格的形象,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人物系列。因为后来的司叶子、岩下志麻等当红影星的女儿形象一样的温婉动人。 不是靠演员刻意的表现,那么电影的整个表意系统靠什么来传达呢?靠上下文暗示。表演的最终目的是意义的传达,而不是个人魅力的展现,任何超越这个表意系统的表演都是小津否定的。小津认为,演员对于导演来说就像画家的颜料一样,颜料怎么会有自己的风格呢?对个人演技的依赖的消弱,就需要强有力的导演掌控一切。这样自信且独断的导演不多,恰好小津就是一个。这种对表演的处理,会使得整部电影呈现出统一与和谐影片风格。这种风格就是和的精神吧。有时候,单独一个镜头甚至是没有意义的,要把镜头组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意义。这一点类似于著名的普多夫金效应。就像笠智众这个小津的御用演员,有时也要不免要感到困惑。因为他仅仅在按照导演的要求去演,至于为什么演,却不清楚。这种指导演员的方式是不是似曾相识,对的,王家卫的演员也常常这么抱怨来着。当然,这并不代表演员不需要演技。在小津看来,演员与角色之间必须有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性格。小津始终是按照性格来挑选演员的,按照演员来写剧本和人物,什么样性格的演员演什么样性格的角色。这就是所谓的本色表演吧。 那么小津喜欢什么样的女演员呢?小津曾说过:“我也喜欢瑙玛•希拉,那种看似笨拙的样子中有一种高雅的感觉。”这样看来,原节子只是恰好符合小津的要求而已。至于原节子是不是真的有演技,至少我们在小津的电影里看来她是有的。她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不是华丽丽的高不可攀,而正是笨拙中见高雅,朴素中的见温润。或者说,她的好不在演技,而在性格吧。 微信公众号:电影拉片室。

 2 ) 可是亲爱的,你还要结婚

看小津的《晚春》,不觉想起了Eason在专辑《U87》里唱给女儿的那首《大个女》:
          “你还要恋爱
            我还记得爱儿女所爱
            早习惯看开...”
一个“看开”,牵出了身为人父的几多无奈。

影片中,笠智众饰演的父亲曾宫周吉早年丧妻,一直与原节子饰演的女儿纪子相依为命。纪子已满27岁,但仍情愿与父亲待在一起,照顾父亲余生。周吉为了让纪子早日嫁人,不得已说了生平“最大的谎话”——自己会尽快再婚。纪子这才解开心结,嫁给了姑姑介绍的三岛克。在纪子出嫁后的第一个夜晚,周吉孤独地待在家中,说不清是欣慰还是心酸。

抛开小津精致的低位镜头或是其营造出的淡雅隽永的影片氛围,某些情节的暗喻也制造得十分精巧。
岛川餐厅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暗喻。按我自己的理解,它象征着纪子最初希望的一种结局:一直和父亲住在一起不结婚。达成这种结局的条件是:成年后的纪子和父亲一起去岛川餐厅吃饭。在整部影片中,岛川餐厅出现了三次:
1.影片14:30左右,纪子偶遇父亲的好友北川,之后两人一起去岛川餐厅吃饭。从北川与店主的谈话中可知,周吉早年经常光顾这里,而且会带着全家一起。店主说纪子“都长这么大了,真没认出来”,推测周吉在丧妻之后就没有来过;也就是说纪子在成年后就没有和父亲一起来过。这时有一位客人进门,店主说“欢迎光临”——有人到来,暗示纪子的生活中将走入另外一个人,也就是之后姑姑介绍给她的三岛克。
2.影片59:30左右,纪子和父亲周吉刚看完能剧表演,走在回家的路上。此前姑姑已对纪子说过周吉可以再婚,并希望纪子追求自己的幸福。纪子此刻处于矛盾和痛苦中而周吉并未察觉。这时周吉问纪子“去岛川餐厅吃饭怎样?”,纪子心烦意乱中拒绝了这个建议并先行离开。这样,成年后的纪子依然没有和父亲一起去岛川餐厅。这段情节实际上已经暗示出了纪子最终选择嫁人的结局。
3.影片最后,纪子终于嫁走,落单的周吉约了纪子的同学秋子去岛川餐厅喝酒。在周吉与店主的攀谈中,一位客人离开,店主说“欢迎下次光临”——有人离开,暗示一个人走出了周吉的生活,也就是女儿纪子。

影片后段,周吉和纪子最后一次东京之旅。在游玩间歇,周吉对北川说希望纪子将来生个儿子,因为若是生女儿还得看着她嫁人。北川笑呵呵地说:难道我们不是娶别人的女儿吗?
人生中情感的转移、生命的循环就是如此微妙,一个人获得幸福,就有另一个人落入孤单。两个人,不可能从出生的那一刻就一直相守到老。所谓的永远,也只是存在于一个个瞬间。就像不能勉强去和谁在一起,我们同样不能勉强留住谁。每个人都有权利去感受生命的不同阶段,体会不同的情感角色。
所以纵然周吉最后孤独地削着苹果,他也完成了生命中的一次圆满。

 3 ) 幸福是需要等待的——《晚春》小记




晚来的春天还是春天,就像影片末尾的浪花,绽放了,消退了,但已经不是原来的。

有是来自无的,无并不在乎有如何地诠释。就像那些花,那些小巷,都有自己的主张,也许是人物的情绪,也许是人物情绪的寄托。影子摇曳着,不因为阳光,也不在乎是谁的心在揣摩。


女儿喜欢和父亲在一起,这样父亲不会吃烧焦的饭,切苹果的手也可以多写一些自己想写的东西;父亲也习惯和女儿一起去看歌舞伎表演,长大着嘴陶醉不顾身边的女儿正为别的事情烦恼。他们都安于一种平衡,也是一种天长地久,但父亲永远坐不惯西式的座椅,不是忘记咖啡的糖就是忘记搅匀咖啡的勺子,喝茶自然都是没有这种东西的。而女儿也开始喜欢骑着自行车去野外寻觅阳光,哪怕家居的门口何尝没有阳光。


所有的人都有自己觉得事情到这个时期会怎么样。区别在于到了什么时期,不同在于怎么样究竟该怎么样?姑妈开始接受自己或许也会在出嫁的时候往涂满口红的嘴里塞满生鱼片,好友也会慨叹父亲聪明地编织了伟大的谎言,那个递出演出票子的男人更会憨憨地说:没有什么别人。


父亲于是思索其曾经在厨房里哭泣的母亲,女儿也终于陶醉于镜中如花的模样,时间总是在消逝,春天毕竟是春天,春天该发生的,如果竟然没有绽放,终究会有下一个春天。


当潮起潮落,没有什么潮起时生命萌动的喜悦,也没有什么潮落时候褪去的忧伤,一切都是在等待中经过,也许总有幸福,也许至少总有幸福。

 4 ) “幸福是需要等待的,是要你自己去创造的。”

恋父情结怎么解决?最后还是劝说她结婚了,“你们会很幸福的,我相信”,老头子如是说,对着着和服眼泪闪闪跪地上感谢养育之恩的女儿。
是《秋刀鱼之味》的另一个版本吧,还是那些演员,还是家庭平淡的事,不过有父女一起去旅行的片段,有这个室外景,不再那么“沉闷”了。一起晚上宾馆同一房间睡,说着说着父亲沉默了,她看着窗上竹影那盏沉默的灯。
女主角还是那副神情。
简单的配乐,是那个年代的,没错。
好的台词:(放在现在看,是有些压抑人性的,但很实在)

这是人生和人类历史的一种秩序,婚姻起初可能并不意味着幸福。期望突如其来的幸福是错误的想法。幸福是需要等待的,是要你自己去创造的。结婚并不等于幸福,幸福存在于对共同分享的新生活的锤炼,或许一到两年它才会出现,甚至可能是五或十年。幸福只能通过努力所得,只有到那时你们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夫妇。但我结婚时,你的母亲并不幸福,但她还是忍了下来。你对我的所有爱,现在都应该转给三岛克。

ps:
有个演员叫青木放屁,真是奇特啊。

 5 ) 苹果皮剥落之后

    在人物对话中偶尔出现的“战后”一词暗含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战争在此时已是过去时,但它的阴影的残留一直渗透到战后人们生活的角落里。比如纪子的病(某种程度上也推迟了她谈婚论嫁的时间),比如姑妈颇不满的那个在婚礼上大口吃生鱼片的新娘(战争造成了物资短缺和生活困乏)……
    然而更大的影响也是与影片的主题相关的,还是日本社会在二十世纪中叶正在进行的新旧转型,这个转型除了反映在一些外部细节上,比如秋子作速记员的工作,蛋糕面包等食物,西方的音乐表演,人们的衣着(父女俩上东京都是西式服装)等等,最重要的还是人们思想中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与挣扎。比如令纪子耿耿于怀的再婚问题,传统日本女人在父亲家中和在丈夫家中的地位和义务问题(女性主义请先悬置)……
    但是,就像影片中随处可见的日本传统元素一样,父女居住着传统的日式排屋,观看的日本传统戏剧,各处名胜的镜头……小津恋恋不舍的还是那份传统所持有的不能也不忍轻易弃之的魅力。故事的核心其实是父女恋这一“洛丽塔”式的现代爱恋,但却被层层包裹、浸透在日本传统的精神中。在非东亚的文化立场上看,可能会觉得不可理解。
    的确,纪子对父亲除了女儿对父亲的关怀、照料之外,还有一层恋人之间的情感因素。两人之间亲昵的对话和举动,如果在不知道纪子是女儿的情况下,真的会让人误以为是一段忘年恋。尤其是在纪子知道父亲会再婚,而且在戏台下看到那个将成为代替自己照顾父亲表情。
    当然,看到后来我们就会知道,这是一场事先安排好的“剧中之剧”。只有让纪子相信父亲会真的再娶,父亲的晚年会有人照料,也不会寂寞,才能让纪子下定决心走出单身的旧壳。但是,那个新郎至始至终都未出现。而且,虽然父亲与姑妈一直对纪子说“你会幸福的”“你一定会幸福的”“他会宠爱你”等等,与其说是一种祝福,倒更像是一种事先的保证和说明。新郎的缺席、纪子的不情愿、由他人口中给予的“幸福”担保,以及纪子发现父亲善意的谎言之后可能会采取的举动,似乎已经预示了纪子婚姻的结局。
    这正如那位一直缺席的母亲一样,全片只在别人的话语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父女长谈中,父亲说母亲一直不开心,常常看见她在厨房哭泣;一次是出嫁前,姑妈流泪说如果纪子母亲还在的话该有多好……纪子作为家中惟一的女性,似乎已经或多或少显示出那位从未出席的母亲的重复的命运。
    所以我才会在一路平静中,看到结尾纪子出嫁前跪在父亲面前的那一幕时不自觉地动容。身着传统盛装的纪子美丽的眼中含着泪水,对父亲说“感谢您这么多年来的养育之恩”,这里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感谢仪式,是因为在东方传统观念中,“嫁夫随夫”,女子出嫁后就是夫家的人,所以这里其实是一个告别仪式。但是,与其说这是一个文化和伦理上的告别仪式,不如说是一个只属于父女二人的、只有两人间才心知肚明的爱情的断绝。
    最后小津竟然安排了这样一幕:新娘出去了,姑妈在空空的闺房中转了一圈。她不是在看有没有东西落下,而是在“确定”没有什么东西落下了。也就是说,这里已经没有任何属于纪子的东西了,纪子已经不属于这个家了。——至此,纪子和父亲完全成了孤独的两个人了。
    我们很容易关注纪子,因为小津把大部分镜头都给了她,而她明丽的面容和丰富的感情也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然而,影片最重要的人物,在我看来,其实是父亲。他其实在默默地观察着一切,安排着一切,却不动声色。他对女儿出嫁后自己将孤独终老的命定结局有着清楚的体知,并且对女儿也确实有着难以割舍和言明的感情,然而还是语重心长地“教育”女儿,并在最后平静地将之送出家门。
    但是,很快的,影片的结尾,纪子嫁出去就消失了,全部重心终于可以回转到父亲身上。在餐厅里,父亲听身旁的秋子说会经常来拜访自己,显现出快乐的神情,并让她一再保证一定会来,“我会等着你”;而当他一个人回到空旷的房间的时候,他开始削起了苹果——
    坚硬的、保护性的果皮掉落后,露出了纯白的、柔软脆弱的心。
    立马接上的是大海的波涛。我们可以想像夜晚父亲在孤独难眠时,枕上听涛,捱过分分秒秒等待黎明,等待以后无数个相同的黎明。也可以将之看作小津对“父爱”的诠释:父爱如海,博大、深厚、孤寂。

 6 ) 《晚春》的背面

算起来《晚春》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今年也是他的60岁生日。1949年《电影旬报》的十大佳片中,《晚春》名列第一。当年还有一部黑泽明的《野狗》排在第三,也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 侯孝贤和贾樟柯都表示过,《晚春》是他们最欣赏的电影。侯孝贤对它的评价是:“透彻极了,厉害”。他还曾说过,“电影应该是这样: 每个人都能看的懂,能看得很深的人就会看得很深很深……”我想这个评价正是因《晚春》而发的。 在2000年,《电影旬报》评选了二十世纪日本电影的百大佳作,小津安二郎只有《东京物语》、《麦秋》、《秋刀鱼之味》入选,而《晚春》榜上无名。这部讲述寂寞的电影似乎注定有一个寂寞的结局。 《晚春》是一部典型的小津式家庭伦理剧,情节非常简单:纪子27岁了,父亲曾宫教授为女儿找婆家。而纪子害怕自己出嫁后,年迈鳏寡的爸爸没人照顾,所以不愿意结婚。教授骗女儿说自己将要再婚,纪子最终得到了理想的归宿。 纪子是一个被传统道德束缚很深的人。在影片的开头,她反对舅舅再婚,认为他“不体面”。这种道德观并非通过暴力手段发挥作用——像《大红灯笼高高挂》那样,三太太与医生私通,被吊死在陈府角楼的小屋里。也非《黄土地》中的父女关系:沉重的亲情与责任,最终让翠巧被滚滚的黄河吞没。 鲁思.本尼迪克特曾在《菊花与刀》中指出,日本文化属于“耻感文化”, 是无处不在的社会感受性和舆论的外部强迫性,通过个人心理情感实现的社会潜意识。纪子这里就扮演了“舆论的外部强迫性”的角色。 《菊花与刀》的观点虽然犀利,但未免失之于静态。而《晚春》中所描绘的,是一个急速变化的社会。曾经苛刻严酷的伦理规范正在走向瓦解,人们可以不去遵从它,但又不可能无视它的存在,不可能不受到它的影响。

纪子在酒馆批评舅舅

当教授为纪子考虑终身大事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学生服部昌一。服部作为教授的助手,经常出入曾宫家。纪子与他相识多年,感情相当融洽。 下面的场景,是纪子和服部一起骑着自行车,去海边游玩。首先是海滩的空镜头(这个镜头在影片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后面还会提到,先请各位牢记)。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导演把纪子和服部的笑脸、两人并肩骑车的大全景反复交叉剪辑,充分展现了纪子快乐、自由的心情。

海滩

路边的可口可乐广告牌,悄悄暗示着时代的变化

两人来到在海滩,肩并肩坐在一起,纪子突然问服部:“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人呢?” 被单身的年轻异性问到这个问题,我想任何人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这仍然可以算作一种安全高效的表白方式。这样表白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尴尬,被表白者如果有意,可以大加赞美之词,把面前的人夸一个体无完肤;如果无意,可以聊聊血型、星座,分析一下MBTI,东拉西扯敷衍过去。 服部君就胡扯了一番,说什么“纪子以后不会是醋坛子”云云。影片很快转到增宫教授与纪子的姑姑谈论纪子的婚事。姑姑也很看好服部,而教授表示,要问问纪子的看法。 下一个场景,小津展现出了对节奏高超的控制力。但这种控制并非为了设置悬念或者营造紧张的气氛。而恰恰相反,是为了展现真实、自然的生活流程:纪子收拾房间,教授回家、换衣服,纪子准备晚饭,一切都是那么平平常常。 而纪子提到服部来访时,教授的表情立刻变得专注起来。我们意识到,决定纪子终身大事的关键时刻即将到来了。女儿的漫不经心和父亲的急切不安,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饭桌上,教授与纪子谈论婚事,仍然是在试探中进行的。而当教授终于提出要把纪子嫁给服部时(观众们等待一刻已经太久了!),纪子却捂着肚子笑了起来,似乎教授说了一件荒唐透顶的事:服部已经订婚了,并且爱人是自己的师妹。直到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了,服部在海滩上最重要的答案。

“他已经订婚了……”

订婚并非出自服部本人之口,而是由纪子说出来的。这表明,她已经认同了服部的婚约。虽然纪子表示“服部很适合做丈夫”,但她的行为准则不允许自己去当第三者。而脸上夸张的笑容,恰恰是为了掩饰潜意识中的渴望与失落。 N天之后,服部在与纪子吃饭的时候,邀请她一起去听小提琴演奏会。(我猜服部童鞋这几宿睡得也不好)而纪子拒绝服部的邀请了。在她看来,服部已经是别人的丈夫了,自己绝对不能有非分之想,更不能做横刀夺爱之事。 演出进行时,音乐厅里面,服部旁边的座位是空的,他并没有转而邀请自己的未婚妻,始终在等候着纪子;音乐厅外面,纪子伴随着忧伤的旋律黯然走过。这是影片中少有的,对她真实感情直接的表述。两个相互抱有深厚好感的人,仅仅因为一点怯懦,最终没有走到一起。

服部也爱着纪子吧……

值得注意的是,服部的未婚妻——也就是纪子的情敌师妹——始终没有出场。纪子不敢接受服部的爱,并非觉得对不起师妹(或许她们根本不认识对方),而是害怕别人的舌头根子。纪子在影片中一方面扮演了社会舆论——反对舅舅和父亲再婚;另一方面,她也受制于舆论的力量,不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顺带提一下纪子的好朋友凌子。有这么一场戏,凌子来纪子家找她,因为纪子不在,就和曾宫教授聊天。而当纪子突然回家时,凌子变得惊惶失措,很不自然地站了起来,连腿都坐麻了,说话也吞吞吐吐的。八卦的小伙伴们恐怕会在屏幕前捂嘴窃笑,闺蜜爱上了我父亲……这是何等卧槽的情节啊!虽然凌子喜欢曾宫教授,但又害怕被别人知道,尤其怕被纪子知道。关于凌子的事,后文还会提到。 纪子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个叫熊太郎的青年,他出身名门,家道殷实,并且长得像纪子的偶像——加里.库柏(⊙﹏⊙b)。而纪子却不愿与他结婚。她的理由是,父亲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 在《晚春》平实的影像之下,隐藏着一些极为反常的东西,比如纪子的丈夫熊太郎。既然影片的主题是纪子的婚嫁,按常理来讲,她的丈夫本该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这个理论上的“主角”,竟然连在全景镜头中,充当群众演员的机会都没有得到! 是因为小津找不到长得像加里.库柏的男演员吗?非也。其实纪子嫁给谁,与影片的主旨毫无关系。同时这也暗示了,虽然熊太郎财貌双全,但纪子心中根本不爱他。

服部的未婚妻和纪子的丈夫,两个失踪的“主角”

我们当然可以相信,纪子所说的不愿出嫁的理由——要照顾年迈鳏居的父亲——是真实的。但不得不说,这不是唯一的原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纪子的内心深处,仍然不能忘记服部,与其他男人一起生活,让她没有幸福感。而这时服部已经蜜月归来,纪子最后的希望也随之破灭了。而她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却不允许她去想不愿意出嫁的其他原因。 教授为了女儿的幸福,对纪子说自己将在她出嫁之后再婚。这是用一个自觉的谎言,欺骗了一个不自觉的谎言。在《晚春》中,年长的人却比他们的后辈思想开明。比如纪子的父亲和舅舅,他们并不过分在乎社会舆论,所以比纪子和凌子活得更加洒脱。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对道德的规范和束缚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使得这些老年人们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而纪子因为父亲将要再婚火冒三丈,甚至痛哭流涕。这里再一次显示了纪子的固执,对他人的欲望尚且如此,何况对自己的呢?那简直连想起都是罪恶! 但是正如前文所说,传统道德不再是冷酷严厉、无法妥协的了。虽然它仍会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但已经退化为一种社会潜意识。如果有人凭着清醒的认识和审慎的思考,下决心冲破它,就会发现,它其实算不得什么障碍。纪子最终同意了父亲的婚事,并且自己也愿意出嫁。 此处有一个貌似闲笔的情节。纪子的姑姑捡了钱包,高兴得一直说“运气好,纪子的婚事一定会成功”。曾宫教授提醒她,应该把钱包交给警察。姑姑一边说着会去交公,一边急匆匆地溜走了。随后我们看到,一位警察叔叔溜溜达达地走进了画面…… 这段讽刺漫画般的情节用意何在?仅仅是为了活跃气氛,增加影片的娱乐性吗?非也。如同教授声称将要再婚一样,这个场景再次提示给观众两个字——“谎言”。生活中,没有人会不说谎话。只不过有的谎言很明显,非常容易被揭穿,而另外一些极难发觉,甚至撒谎者自己。

谎言

结婚前夕,纪子和父亲去看望舅舅。在此期间,她对舅舅再婚的看法完全改变了。纪子和父亲住在廉仓——源赖朝时代日本的首都,去京都看望舅舅——德川幕府时代的首都,最后出嫁到东京——日本现在的首都。影片地点的变化,也标志着纪子一步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智。 在婚礼当天,服部也去教授家祝贺,小津安二郎又一次做了低调处理。这场戏如果拍成这样:纪子与服部擦身而过,两个人神情凄然,再配上煽情音乐。那么《晚春》只能沦为撒狗血的肥皂剧了。 最高明的表现恰恰是没有表现:镜头1,服部与增宫教授在楼下抽烟,谈论着服部的蜜月旅行;镜头2,教授上楼看女儿,纪子花枝招展,却面带泪痕;镜头3,并不是纪子下楼,与服部告别,服部向她贺喜——而是一大群小孩挤在门外,等候即将出来的新娘子,门口停着准备出发的汽车。空荡荡的梳妆镜,平添了几分寂寥之感。纪子和服部已经忘记了从前的爱情了吧?

当服部和盛装的纪子相见时,两人之间会有怎样的对白呢?

叙事省略是《晚春》的一大特色。隐蔽的手法被用来表现“背面”的主题。海滩的表白、纪子的师妹、相亲、婚礼,去掉了所有戏剧性冲突的内容,平淡到了极处。正所谓大象无形,大言希声。仿佛东方人深沉内敛、彬彬有礼的性格,永远不会过分地显露自己的感情,含蓄地传达着言外之意。 送走女儿之后,教授与凌子一起喝酒聊天。教授告诉凌子,自己并不打算再婚,之所以撒谎,只是为了让纪子安心地出嫁。凌子称赞“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毫无疑问,片中反复提到“谎言”是有所指的。编导在提示观众,某种程度上,纪子说不愿意结婚是撒了谎,没有说出全部的原因。虽然她这样做是无意识的。 这场戏里面,凌子对教授的态度更加很有意思。当凌子听说教授不会再婚之后,激动地吻了他的额头,并且表示以后会经常来看望教授。这是对一个用心良苦的父亲的尊敬呢?还是对于意中人的爱恋呢? 影片之所以设置凌子这个角色,是为了证明纪子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在那些深受传统道德束缚的人看来,爱上年老的鳏夫和抢夺别人的未婚夫,都是为人所不齿的行为,不能去想、更不能去说的。而人们却通过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为隐秘的欲望找到了出口。

暧昧的一吻

《晚春》的结尾堪称神来之笔,是统辖全片的题眼所在。只有一个意蕴深长的短镜头:夜晚空旷无人的海边。这个场景在前面只出现过一次,纪子和服部曾经来到此处游玩,并且她向服部含蓄地表达了心中的感情。可以说,大海是纪子爱情的见证。这是一个空镜头,可谓无我之境。那段朦胧的感情,已经被当事人深深埋在心底。而大海像一位温和又略带伤感的老者,无言地诉说着曾经的爱。

沉默的目击者

在《晚春》中,一方面是对人性手术刀般,精微又冰冷的理解力;另一方面是宽容的态度和温厚的柔情。小津洞悉了东方人的欲望、压抑和宣泄,却没有严厉的责备。他仿佛影片中智慧深沉又无限慈爱的父亲,一心一意为儿女的幸福着想,只把孤独留给了自己。

 短评

没想到结局的煽情来得这么突然和直接,差点就哭了。父亲一直念叨着,女儿啊,要幸福,要当个好妻子。但自己的感情,都在那根苹果皮里啊... Film Forum "Ozu Festival" 第一场。

6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最害怕的大概是能剧那场。镜头的形式看似中性的聚焦在女儿和父亲的肢体与面部,其内容——满腹心事与气恼的女儿,丝毫没有发现任何不对满心沉浸在能剧中的父亲——却更接近女儿主观的认知状态,但这又和高度的写实相矛盾。不仅什么是“对大家都好”捏不住,人物的内面也抓不住。很深的孤独。

11分钟前
  • 有必要
  • 力荐

纪子是传统东方女性的典型,体贴父亲而不出嫁,认为再婚不体面,心仪对象订婚就主动割爱。纪子的最终结婚,是逐渐摆脱思想束缚的过程,意味着新家庭的开始和旧家庭的分解。笑靥如花和泪眼朦胧中,纪子迈向了人生新阶段,而父亲也开启了晚年的孤独生活,削苹果的镜头充分表达了幸福之外怅然若失的情绪。

13分钟前
  • 莱尼圆
  • 力荐

5.0。资料馆1厅,4K修复。原节子最美表演。1.与《秋刀鱼之味》《秋日和》共享同一主题,嫁女儿这件事是作为长辈最后的牵挂了。说爹味十足纯属放屁,坐我前后旁边的中老年基本上在笠智众给原节子出嫁前的嘱托处泪崩。2.女儿当然不是非嫁不可,而是东亚家庭的互相成全,这种成全是以牺牲原生家庭为代价,“你会有自己的家,嫁人结婚不是幸福的开始,两个人一起努力奋斗才是幸福,哪怕五年十年”,当父亲说出这些话时,是在完全毁掉了自己的家庭啊,是要一辈子都与孤独对抗与孤独为伴啊。

16分钟前
  • 假迷影真胖叔
  • 力荐

原来在《秋刀鱼の味》之前的小津式的家庭里,也存在着这样一个有孝心又温柔贤惠的漂亮女儿,然后因担心自己结婚后父亲无人照顾,因而迟迟未寻心上人,只不过《秋刀鱼》的道子更纯粹是照顾父亲的孝心,而《晚春》里的纪子却有些恋父情结。小津很懂用类似的家庭去探讨关于生活关于亲情的种种联系的可能?

17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1.小津拍出了独属于传统东方人的隐忍与口是心非,一如原节子美好笑容与怅惘内心的对比。2.同为嫁女主题,似低落版[麦秋],新郎面孔的缺席也如出一辙。3.无限凄婉动人的结尾:周吉独自削着苹果,及至垂头默然,切至海浪,孤独如潮水般袭上心头。4.依旧典型小津技法,但有一个街头跟拍运动镜。(9.0/10)

1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我不同意很多人所说的纪子恋父,我觉得纪子只是习惯了和父亲相依为命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她找到了一种生活的平衡。当纪子面临出嫁时,这种平衡就要被打破,未知的婚后生活对她来说恐惧大于期待。父亲对女儿的爱令人感动,结尾断了的苹果皮和那一声叹息令人唏嘘心痛。P.S.摄影处处体现小津的匠心。

23分钟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原节子能控制住这种对绝大多数女演员已经显得over的笑容,太不容易。但最好看的,其实是内心转变后那种无可奈何还淡淡的幽怨。片子几乎没有毛病,但最大毛病是讲的人物、事件和东西都太完美了,完美到“不真实”。无论父女关系,还是结尾跟女同学的玩笑话,总要联想到太多奇怪的东西

2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一部多么挑衅(当时,也是现在)观众的电影!骑车、坐车、看戏,一切“该被”剪掉的地方都被保留下来,你不需作为观众经历一段情节,但总是需要和主角共历那段时间,从而抵达一个重要也不重要的“终点”。他来自好莱坞,却与好莱坞有本质上的区别。小津的电影是平衡的,不仅在于构图,也在于上一句台词与下一句台词之间,你总想用某种确定的意识形态评判他,想把他置于某种历史的语境之下,但未免总会尴尬地鸣金收兵。最终,他的电影只来自个体经验也只诉诸个体经验,检验他的不会是某一茬混沌蒙昧,而是时间本身。

26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事实上原节子终身未婚,也因此被誉为“永远的女儿”、“永远的贞女”、“永远的圣女”……1963年,事业正如日中天的原节子突然宣布息影,隐居到小津电影多次出现的场景-镰仓,当时也是导演小津安二郎逝世的年份,恢复本名深居简出,不再过问电影界的事。

28分钟前
  • 阿辽莎
  • 推荐

1.将东方电影美学发扬光大并且发挥到极致2.克制的情绪,适当的节奏3.构图至上美学原则4.低机位的运用5.像山水画一样“留白”6.音乐辅助剧情发展7.原节子的脸是剧情发展的晴雨表8.笠智众含蓄内敛的表演诠释了一个东方父亲的处世哲学9.小津的幽默台词比比皆是。10.爱生活,爱小津。

3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 父母皆祸害,喑喑不能言。这不恋父啊。。。小津这是十分清楚这种压抑的等级关系的变态之处,并且将其表现出来,并且在结尾捍卫这种变态。也就是说他(有意识的)自身的变态更凌驾其上。。。纯粹的笑??原节子的假笑接受不能

32分钟前
  • RS
  • 较差

小津的问题,其实也是人类最终必须面临的问题。它既是人之常情,轻到可以忽略,也是人之至情,重到永无答案。

35分钟前
  • 狄飞惊
  • 力荐

恋父情结如此浓重突出,使本片显得有些大胆。4星半。

37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这碗父权的馊水煮成美味味增我也还是喝不下去啊……

38分钟前
  • 皮皮兔
  • 还行

最难懂的果然是那些为夕阳落泪、迎着曙光晨勃的老派男子。

41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有人这么评价小津电影,“武士刀修剪的菊花。奢侈的朴素,精致的恬淡,繁复的简洁,残酷的唯美,无中的碎屑,压抑的宣泄,纯洁的猥琐,刻板的幽默,专制的诗意,做作的自然,笨拙的细腻。生中有死。”

45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值得再看的电影。开头有个工作人员叫:青木 放屁?

48分钟前
  • 周先生
  • 力荐

1.一生最大的谎言换取女儿去创造婚姻幸福的决心;2.期待突如其来的幸福是错误的想法,幸福是需要等待的,幸福是需要自己去创造的,幸福存在于对共同分享的新生活的锤炼;3.原节子的微笑如晚春的风,温暖;原节子的眼泪如晚春的雨,惆怅;4.昏暗的房间,父亲孑然一人,开心与落寞的心情,父亲的心酸。

5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2014.12.13.第三次.昨晚梦见自己看这个片哭了.前面1.5小时尽情欣赏小津的幽默,毫无多余的对白和动作,最后十几分钟还是哭了.遇到笠智众这样的爸爸谁还能不恋父呢?小津第一次也是最纯粹的一次嫁女儿,纪子对婚姻单纯和理想的想法,周吉的婚姻观则令人感动,原来婚姻最幸福的不是一开始,这是大部分人的误解了

51分钟前
  • vivi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