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第一季

完结

主演:杰弗里·拉什,强尼·弗林,尼古拉斯·罗尔,萨曼莎·科利,拉尔夫·布朗,理查德·托普尔,乔·弗莱彻,克莱尔·拉什布鲁克,艾丽西娅·冯·里特贝格,西尔维纳·布克包尔,珊农·塔伯特,亨利·古德曼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1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2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3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4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5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6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13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14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15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16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17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18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19天才第一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爱因斯坦是一个形容词。对我最大的益处就是-思想实验。

记得大学看过这本书《爱因斯坦传》

- - - - -

剧中可以真实的反映当时的情况,他的移民,他的择校,他的入学考试~

没有政治的牵扯,没有国籍的牵连,没有“高尚”的操守,就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追求,向着自己的目标而行事~~

- - - - -

思想实验,直到现在,一直到未来,都是一个很好用的习惯技巧~

- - - - -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假设他到了现在,还可以用心去思考么?

“奶头乐”现象,到处都是快乐,到处都是消耗时间的小快乐,人怎样才可以沉下心来去思考?

人的多巴胺奖励机制,设立之初,有没有预设到现在的情况呢?

- - - - -

国外的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方式,也是有区别的,他就是选择了一所适合自己的学校

- - - - -

爱恨情仇,爱就是爱了,恨就是恨了

 2 ) genius

-什么是时间?就此而言,空间又是什么?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只是要利用我们周围的世界,而是应该从根本上理解世界,不管可以如何利用,上至最大的星系,下至最小的分子,每个问题都有可定义的答案,我就想要找到这些答案。

每个问题都有可定义的答案,或许你非常幸运地找到了,或许你的方向方法出现问题,费些力气也能找到,或许你提出的假设就是错误的,或许在你有生之年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是既然答案就在黑箱里,去做就是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总是如此。

-你怎么会这么聪明呢?

-我并没有特别的天赋,但是我非常非常地好奇,爱丽丝,我所做的只有提出问题,就像你一样,那是最重要的事,任何人都能做到。

陶哲轩写了一篇《做数学一定要是天才吗》的博客,其中写到只要你受过教育拥有热情,再加上些许才智,一定会有某个数学的方面会等着你做出重要的奠基性的工作,这些也许不是数学里最光彩照人的地方,但却是最健康的部分,往往一些现在看来枯燥无用的领域,在将来会比一些看上去很漂亮的领域更加有意义。

什么是有意义但却光彩照人的问题呢?它不是费马大定理、庞加莱猜想这种数学难题的证明,而是将一些数学方法应用于其他领域,就像数学家纳什提出了纳什均衡,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们或许不能像爱因斯坦、牛顿那样天才,追寻并解答一些本源性的问题,不能像他们一样从根本上理解这个世界,找到那些问题的答案,但是去看看那些书中所提到的数学方法,大部分都是基于简化、改进的思想而提出的,就像爱因斯坦在专利局时所说的那样,“我不相信这个装置能实现申请上阐述的功能,如果我能改进一下...”当一个问题围绕着你,而你为解决这个问题日思夜想绞尽脑汁,最后终于得出结果的感觉不是很好吗?或许传统教育已经将我们的好奇心打磨得不剩多少,或许现代信息的易得性已经让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减弱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再自我培养吗?

关于爱因斯坦和他的妻子

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是一个有着充沛好奇心、热爱科学、性格刚强的女人,她因为性别、身体这些原因一直不被接纳,当遇到和她旗鼓相当的爱因斯坦,两人不出意外地坠入爱河,她沉溺于中而荒废学业,最后放弃了学位,慢慢地被造就成了一个家庭主妇。若她能真的放下以前的梦想,接受现状,她可能会变成一个有丈夫爱、儿子爱的主妇,如果她能放弃家庭,专心于科学,她可能会变成居里夫人2.0,但是她偏偏想要两者兼得,而爱因斯坦又不会事无巨细地体贴她,于是在这种拧巴的生活里,帮助爱因斯坦写论文却没被提及、接受爱因斯坦残忍的离婚条约、独自抚养儿子长大。是爱因斯坦毁了她,也是她自己毁了她。

爱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艾尔莎,是他表姐,擅长交际,能容忍爱因斯坦外面彩旗飘飘,给爱因斯坦的生活安排的有条不紊,临终还选了个保姆继承人,可以说是养儿子式婚姻了。

爱因斯坦在感情上是个很自私的人,每个阶段都能找到完美适合他的人,只能说他永远把物理放在第一位吧,哎,不想说啥了,只是感觉他和米列娃很可惜,最后闹到互相敌视的地步。

 3 ) 爱因斯坦家族

爱因斯坦的后代情况: 爱因斯坦与前妻米列娃有一个未婚私生女丽瑟尔(1902年(壬寅年)—1963年),不过在1903年到1919年爱因斯坦娶了米列娃,后来米列娃为爱因斯坦生了两个儿子汉斯·爱因斯坦和爱德华·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二儿子爱德华受米列娃家庭遗传的影响患有精神分裂症,一生未娶。大儿子汉斯·爱因斯坦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水利工程教授,有三个孩子,大儿子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是一名物理学家,二儿子Klaus Martin(1932—1938年),以及养女。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有五个孩子,其中最小的孩子托马斯·爱因斯坦成为了一名医生,保罗·爱因斯坦是小提琴家。  扩展资料 爱因斯坦的儿子简介 一、汉斯·爱因斯坦(Hans Einstein) 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长子、爱德华·爱因斯坦的长兄 ,汉斯随父亲于1938年前往美国,任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水利工程学教授。1947年到1971年,汉斯一直在美国著名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 。 1973年,汉斯因心脏病发作病逝,享年69岁。 二、爱德华·爱因斯坦(Eduard Einstein) 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次子(其兄长是汉斯·爱因斯坦)。1933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离开欧洲后,爱德华继续留在瑞士,父子俩从此基本没再见过面。 爱德华一直受到母亲米列娃·玛丽克的照顾,直到母亲1948年去世。之后,爱德华被送往苏黎士的精神病院治疗 。1965年,他在医院去世,终年55岁。这一年正好是爱因斯坦逝世10周年。 爱因斯坦有后代。分别有两个儿子,长子汉斯·爱因斯坦,幼子爱德华·爱因斯坦。 1、汉斯·爱因斯坦(Hans Einstein)是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长子、爱德华·爱因斯坦的长兄。 2、爱德华·爱因斯坦(Eduard Einstein),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次子。 1933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离开欧洲后,爱德华继续留在瑞士,父子俩从此基本没再见过面,而其兄长汉斯·爱因斯坦则一直随父亲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生活在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直在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AS)工作。 而汉斯·爱因斯坦则一直在加州旧金山湾区担任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水利工程学教授。  扩展资料: 一、爱德华·爱因斯坦的生平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幼子爱德华的境况比起兄长汉斯·爱因斯坦要艰难得多。父母分居时,他只有4岁;他9岁时,父母离异。 因为他一直在瑞士的苏黎士长大,所以很少与住在柏林的父亲见面。爱德华10多岁时,对父亲充满着敬佩和爱慕,兴致勃勃地写信给父亲,但由于爱因斯坦的忽视,忘了回信,造成了他长久的怨恨和痛苦。爱德华长大后,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而且刻苦地钻研医学和精神病学 二、汉斯·爱因斯坦与父亲关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与妻子米列娃分居后,汉斯·爱因斯坦一直跟母亲在瑞士生活,这对父子关系产生了不利影响。 有一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计划旅行,但没有和米列娃商量,汉斯便写信责怪父亲:“您应该把旅行的事告诉妈妈,因为我根本做不了主。如果您不尊重妈妈,我也不会和您去旅行的。”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收到儿子的信后很生气,当即取消了去看儿子的计划,并回信说:“你的来信太无理了,我不会去看你们,以免不欢而散。”然而他很快后悔自己的鲁莽,在给桑戈的信中写道:“我犯了个大错误,一个有理智的人不会做这种事情。” 爱因斯坦有两个儿子,长子汉斯·爱因斯坦,幼子爱德华·爱因斯坦。他的长子智商应该比较高,也是一名教授。 1932年,爱因斯坦离开德国前往美国。汉斯也随父亲于1938年前往美国。后来,他成为一名水力工程学教授。1947年到1971年,汉斯一直在加州的柏克莱大学任教。 1973年,汉斯因心脏病发作病逝,享年69岁。 爱因斯坦的幼子爱德华的境况比起兄长要艰难得多。父母分居时,他只有4岁。他9 岁时,父母离异。因为他一直在瑞士的苏黎士长大,所以很少与住在柏林的父亲见面。爱德华10多岁时,对父亲充满着敬佩和爱慕,兴致勃勃地写信给父亲。但由于爱因斯坦的忽视,忘了回信,造成了他长久的怨恨和痛苦。爱德华长大后,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而且刻苦地钻研医学和精神病学。 1929年,爱德华不幸得了精神分裂症。爱因斯坦得知后特地前去探望,对孩子所遭受的疾病折磨深感痛苦。爱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后来写道:“爱因斯坦探望儿子后,内心非常难过。他比任何人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虽然他表面上装得非常坚强,毫不在乎,心中却埋藏着巨大的痛苦。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1933年,爱因斯坦离开欧洲后,爱德华继续留在瑞士,父子俩从此再未见过面。爱德华一直受到母亲梅兰芬悉心的照顾,直到梅兰芬1948年去世。之后,爱德华被送往苏黎士的精神病院治疗。1965年,他在医院去世,终年55岁。这一年正好是爱因斯坦逝世10周年。 当然有啊!爱因斯坦有1个女儿2个儿子。 大女儿Eduard Einstein,1902-1903,夭折。(此为相当一部分资料所记载,但其真实命运如何其实还是不知道的) 大儿子Hans Albert Einstein 1904-1973,水利工程学家,当时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做教授。 二儿子Eduard Einstein 1910-1965,立志成为精神分析学家……但不幸的是,20岁的时候就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而。。。。。他一生都没结婚过的。 至于Hans Albert Einstein,有3个孩子。 大儿子Bernhard Caesar Einstein,1930年出生,一个物理学家 二儿子Klaus Martin Einstein,1932-1938,6岁就夭折。 养女Evelyn 1941年出生 再往下,是Bernhard Caesar Einstein的5个孩子,能力有限了,只再查到大儿子Thomas Martin Einstein,美国加州做医生的。 爱因斯坦的直系后代还是有延续至今的,但其光芒跟爱因斯坦无法相比就是了。 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 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Bernard Caesar Einstein,1930年—2008年),是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孙子、汉斯·爱因斯坦的儿子。[1][2] 伯恩哈德出生于1930年,是汉斯·爱因斯坦的长子,也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血缘关系的孙辈中唯一活到成年的一位。[1][2][3][4]他曾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工程师,获得过许多专利,2008年去世。[1][2][3][4][5] 中文名 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 外文名 Bernard Caesar Einstein[2] 出生地 德国 出生日期 1930年[2] 逝世日期 2008年[4] 人物关系更多共4个词条 汉斯·爱因斯坦 父亲 艾弗琳·爱因斯坦 妹妹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祖父 米列娃·玛丽克 祖母 快速 导航 人物关系 人物生平 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Bernard Caesar Einstein),1930年出生于德国,爷爷是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父亲是水利工程学家汉斯·爱因斯坦。[1][2]伯恩哈德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血缘关系的孙辈中唯一活到成年的一位,他的两个弟弟都在幼年时期夭折,虽然后来父母亲又给他领养了一个妹妹艾弗琳·爱因斯坦。[1][2][3][4] 伯恩哈德少年时随父亲来到美国,曾入读于父亲任教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参军,最后回归大学、入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1][2][3][4][5]毕业后回到美国,成为了一名工程师,曾任职于德州仪器等机构,并获得过众多专利。[2][3] 伯恩哈德与太太Doris Aude Ascher于1954年结婚,育有5个子女。[3][4]195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逝世,伯恩哈德继承了祖父的小提琴。[1][6] 伯恩哈德于2008年去世,享年78岁 汉斯·爱因斯坦 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Hans Albert Einstein,,1904年5月14日一1973年7月26日),是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长子、爱德华·爱因斯坦的长兄,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水利工程学教授。[1][2][3][4] 汉斯·爱因斯坦是水利工程学领域的专家,为了纪念他的卓越贡献,1988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还专门设立了一年一度的“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Hans Albert Einstein Award)”,以表彰在该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2][1][3][4][5] 中文名 汉斯·爱因斯坦 外文名 Hans Albert Einstein[1] 国籍 美国 出生日期 1904年5月14日[1] 逝世日期 1973年7月26日[1] 人物关系更多共5个词条 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 儿子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父亲 米列娃·玛丽克 母亲 艾弗琳·爱因斯坦 养女 爱德华·爱因斯坦 弟弟 快速 导航 家庭生活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Hans Albert Einstein)1904年5月4日出生于瑞士的伯尔尼,父亲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母亲是米列娃·玛丽克。[2][3][4]1926年,汉斯·爱因斯坦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获得土木工程本科学位,1936年又从同一大学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2][3][4] 学术生涯 汉斯随父亲于1938年前往美国,居住于南卡罗来纳州,供职于美国农业部。[2][3][4]1943年起,汉斯供职于美国农业部位于加州理工学院的实验室,直至1947年。[2][3][4] 1947年,汉斯成为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水利工程学副教授,之后晋升为教授。[2][1][3][4]1947年到1971年,汉斯一直在伯克利任教直至退休。[2][1][3][4] 汉斯·爱因斯坦提出了床沙质和冲泻质的概念,首先把阻力和泥沙运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并根据河流实测资料提出了确定沙波阻力的计算方法。[2][3][4]他是把随机过程和力学分析结合起来研究推移质运动的创始人,并建立了包括推移质和悬移质在内的床沙质挟沙能力关系。[2][3][4]他和合作者明确提出了近壁层流层的不稳定性,指出即使在光滑的周界上,近壁层流层也会受到水流紊动的直接影响。[2][3][4]汉斯·爱因斯坦的主要专著有《明渠水流的挟沙能力》,主要论文有《粗糙边壁上的水动力》、《水流综合阻力》、《河道阻力》、《冲泻质输沙率能用床沙质函数估算吗?》、《高度不均匀沙的输送》、《变态模型的相似律》和《光滑边壁上的层流附面层》等。[2][3][4] 汉斯·爱因斯坦是水利工程学领域的权威,为了纪念他的卓越贡献,1988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还专门设立了一年一度的“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Hans Albert Einstein Award)”,以表彰在该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个人。[2][1][3][5] 逝世情况 1973年7月26日,汉斯因心脏病发作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病逝,享年69岁。[2][3][4] 家庭生活 妻子子女 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Hans Albert Einstein)一共有两段婚姻,他与第一任太太弗里达·克内赫特(Frieda Knecht)于1927年结婚,共育有3个子女、领养了1个女儿,太太于1958年去世。[2][3][4]汉斯·爱因斯坦的长子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曾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后来成为一名工程师,而汉斯的两个小儿子均在幼年时期便夭折。[4][6]汉斯·爱因斯坦的养女艾弗琳·爱因斯坦亦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过动物管制官以及伯克利市的辅警等工作。[4][7] 汉斯·爱因斯坦后来与第二任太太伊丽莎白‧罗伯兹(Elizabeth Roboz)结婚,二人未育有子女。[2][3][4] 父母兄弟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与妻子米列娃·玛丽克分居后,汉斯·爱因斯坦一直跟母亲在瑞士生活,这对父子关系产生了不利影响。[2][3][4]有一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计划旅行,但没有和米列娃商量,汉斯便写信责怪父亲:“您应该把旅行的事告诉妈妈,因为我根本做不了主。如果您不尊重妈妈,我也不会和您去旅行的。”[2][3][4]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收到儿子的信后很生气,当即取消了去看儿子的计划,并回信说:“你的来信太无理了,我不会去看你们,以免不欢而散。”[2][3][4]然而他很快后悔自己的鲁莽,在给桑戈的信中写道:“我犯了个大错误,一个有理智的人不会做这种事情。”[2][3][4] 人物关系 父亲:阿尔伯特·爱因斯坦[2][3][4]  爱因斯坦祖孙三代(阿尔伯特、汉斯、伯恩哈德) 母亲:米列娃·玛丽克[4][8] 姐姐:Lieserl Einstein(下落不明)[8][9] 弟弟:爱德华·爱因斯坦[4][10] 长子: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2][3][4] 次子:Klaus Martin Einstein(6岁夭折)[2][3][4] 三子:David Einstein(1个月夭折)[2][3][4] 女儿(领养):艾弗琳·爱因斯坦 艾弗琳·爱因斯坦 艾弗琳·爱因斯坦(Evelyn Einstein,1941年一2011年4月13日),是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养孙女、汉斯·爱因斯坦的养女。[1][2][3] 艾弗琳·爱因斯坦194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文学硕士),从事过动物管制官以及伯克利市的辅警等工作。[1][2][3][4][5]2011年4月13日,艾弗琳在美国加州的奥尔巴尼(Albany)去世,享年70岁。[1][2][3] 中文名 艾弗琳·爱因斯坦 外文名 Evelyn Einstein[3] 身份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养孙女、汉斯·爱因斯坦的养女[3] 出生日期 1941年[3] 逝世日期 2011年4月13日[3] 人物关系更多共3个词条 汉斯·爱因斯坦 养父 伯恩哈德·凯撒·爱因斯坦 哥哥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祖父 快速 导航 争夺遗产 人物生平 艾弗琳·爱因斯坦(Evelyn Einstein),194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是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养孙女,是汉斯·爱因斯坦和太太弗里达·克内赫特(Frieda Knecht)领养的女儿。[1][2][3][4]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任职,居住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市,而他的长子汉斯·爱因斯坦则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水利工程学教授。[1][2][3][4][5][6][7]  艾弗琳·爱因斯坦(Evelyn Einstein) 2011年4月13日,艾弗琳逝世于美国加州的奥尔巴尼(Albany),享年70岁。[1][2][3]《纽约时报》在讣闻版指出,在加州长大的艾弗琳一生命途坎坷,她是汉斯·爱因斯坦和太太弗里达·克内赫特(Frieda Knecht)领养的养女。[1][2][3][4]艾弗琳曾就读于养父任教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中世纪文学硕士学位,会说四、五种语言,她做过的工作包括动物管制官、除魅师(cult deprogrammer)和辅警。[1][2][3][4]离婚之后,她陷入贫穷,自称会到垃圾桶捡东西。[1][2][3][4][5] 争夺遗产 以提出相对论而知名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55年辞世,把7万5千篇相关论文和其它身后之物全部留给了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3][4][5]与此同时,据估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遗产每年仍产生约1000万美元的收益,但所有的版税和权利金等都归于希伯来大学。[3][4][5] 艾弗琳后半生一直公开抱怨,她的祖父从未留给她或其他家人一毛钱。[3][4][5]艾弗琳曾在加州伯克利市发现祖父未公开的手稿,使爱因斯坦的大批情书在1986年公诸于世,爱因斯坦第一次痛苦的婚姻曝光。[3][4][5]10年后,这些情书拍卖获得90万美元,她与爱因斯坦家族其他亲人共同提出诉讼要求获得部分利得,据悉官司最后和解。[3][4][5]2011年4月13日她在美国加州奥尔巴尼(Albany)去世,享年70岁,临终前仍在与希伯来大学争夺祖父的遗产

 4 ) 爱因斯坦早年的学术之路

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遇到了导师。

苏黎世理工学院 苏黎世理工学院成立于1460年,有人说,如果要排名的话,苏黎世ETH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可以平起平坐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就读并任职于此。 中文名 苏黎世理工学院 创办时间 1460年 主要院系 社会和政治学系、医学和医药药剂学系 选修学科 法学和法律学、经济学 学院共有以下几个系:主修学科有:社会和政治学系、医学和医药药剂学系、数学和自然科学系、建筑和工程技术学系、选修学科有:法学和法律学、经济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哲学语言学和文学、历史学。

他的导师是物理学主任想非常讨厌爱因斯坦,所以,他对爱因斯坦从喜爱转变为憎恨,那个时候,即便是开明的瑞士,学阀现象也是如此严重,教授权威不可挑战,如果出现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创新思想,无疑会被扼杀与摇篮之中,所以,相对论起码推迟了很多年才出现,可见,真正阻碍科学发展的,从来都不是科学,而是科学家之间的关系。

出于变态的自尊和等级制的报复心理,这一教授开始四处阻碍爱因斯坦找工作,至少在学术界他难以为继,看粗来,这在现在也一样。

可以说,他的导师导致了爱因斯坦的人生悲剧,站很大一部分。

可以相信,在哪个不平等才是正常的年代,学术有多么重要,但又是多么冷酷的被攥在一小嘬贵族手中,广大学子毫无出头机会,不是爱因斯坦的天才成就了他,而是他很幸运,可能已经有无数个爱因斯坦已经放弃了学术之路,比如他的妻子,他的同学之类,生活在这个年代很幸福,起码,没有类似于他导师这种贵族奴隶主一样的学阀来把持学术命脉,感谢他来过。

爱因斯坦最后在困境中坚持下来,全靠自身的坚持不懈,靠硬实力一点一点出头,引人注意,可见科学不是天才的想法,而是一步一步斗争出来的。

 5 ) What is time?

《天才第一季》改编自沃尔特·艾萨克森的《爱因斯坦传》。不得不说,这部剧的确有点“乱”,采用两条时间线,但在我看来,第二条时间线亦可以看作是第一条时间线上爱因斯坦对自己人生的回忆。“What is time?”在本剧中,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学问题,它更是串联起两条时间线,而两条时间线也最终在实现交汇。 这部剧虽名为“天才”,但对于爱因斯坦的诸多成就大部分都是一笔带过,并没有去极力夸赞爱因斯坦的伟大,而是更偏向于讲述爱因斯坦在他天才光环之外的生活,包括他的感情生活、学术追求及其所经历的人情世故。 剧中主角毫无疑问,就是20世纪甚至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他出生在德国,当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碰上教条刻板的教育方式,适逢家人迁居意大利,他索性退学来到相对自由的瑞士学习。在瑞士,他放弃了德国国籍,成为世界公民。他遇到了爱人,结婚生子,发表论文,逐渐功成名就。因为有利的职位机会,也因为爱情的吸引力,在发表成名论文十年后,他回到了柏林,这座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但因为犹太人的身份,纳粹的步步紧逼,他再一次奔逃。最后的落脚地在美国,接受了普林斯顿的教职,却不愿意帮忙研究原子弹。晚年的他,早已将名利视为身外之物,可是仍然难逃世人对他的种种评价。 在感情方面,爱因斯坦的确是一个渣男。在瑞士,16岁的爱因斯坦认识了他的初恋---18岁的玛丽。爱因斯坦考入大学时,玛丽已深陷与爱因斯坦的感情中,而爱因斯坦进入大学后给玛丽的第一封信却是断绝这段关系。 爱因斯坦在感情上的不近人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但毫无疑问,即将与爱因斯坦陷入热恋的米列娃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米列娃是在大学时期唯一一个比爱因斯坦都要聪明的人,但当两人就婚后,米列娃却全身心的帮助爱因斯坦完成他的学术追求。只不过在我看来,虽然爱因斯坦极力的辩解说米列娃是他最爱的人,但他实际上只是把米列娃当做了自己追求学术的道路上的一个工具罢了。米列娃本是有可能成为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的,可在与爱因斯坦的感情生活中却被逼成了一个近乎疯子的患有癔症的普通人。在我看来,整部剧中米列娃是最可怜的一个人。 再后来,爱因斯坦爱上了自己的表姐----艾尔莎。与其说是相爱,倒不如说爱因斯坦看中了艾尔莎的背景与人脉关系。而艾尔莎去世后,美女间谍玛格丽特(另有资料称其名为科涅库娃)出现在老年的爱因斯坦生活中。她来自苏联,年轻貌美,在他孤单的时刻像一剂强心剂。而她的目的,到底是原子弹研究的机密,还是假意中也有真实的仰慕和爱情,我们已无从得知。 伟人的生活注定不会平静。爱因斯坦前进的路上从来不缺少绊脚石。其中最典型的便是菲利普·勒纳。勒纳是一个极端的人,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仅仅因为爱因斯坦在大学时期公开与其对峙,所以便不惜一切代价打压爱因斯坦,甚至鼓吹《相对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而最终,他效忠了希特勒。勒纳的确算是一个科学家,但却不能说是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无可非议,但在现实中打压同行,甚至鼓动所有德国科学家效忠希特勒,提议希特勒研发原子弹,注定使其无法得到后世的认可。 最后,我仅用四个字来概括全剧及爱因斯坦本人----人无完人。

 6 ) 米列娃·玛丽克

米列娃·玛丽克(Mileva Marić,1875年12月19日———1948年8月4日),又名米列娃·爱因斯坦·玛丽克(Mileva Einstein-Marić),塞尔维亚女物理学家,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 米列娃1875年出生于塞尔维亚的蒂泰尔(当时隶属于奥匈帝国),高中毕业后她考入瑞士苏黎世大学,攻读医科,而后转学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攻读数学和物理。 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求学期间,米列娃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结识,两人于1903年结婚,于1919年离婚。两人育有一个女儿(下落不明)和两个儿子:汉斯·爱因斯坦(长子)、爱德华·爱因斯坦(次子)。1948年,米列娃于瑞士苏黎世去世 学习生涯 后来,她转学到苏黎世,因为在别的地方,女学生不能参加考试。 刚到苏黎世时,她报名学医,但随即就改变了主意,改学物理学和数学。当时,她与爱因斯坦是同班同学。 恋爱经历 当年进入瑞士联邦工学院1897级学习理论物理的学生共有5个,米列娃是唯一的一个女生。她相当聪明,在数学和物理上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后世的物理史学家甚至争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观点一部分来自于她。她独特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爱因斯坦,两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爱因斯坦曾在热恋的情书里写道:“我是多么幸运,找到了你,一个和我平等又和我一样坚强而独立的生灵!除了你,我和任何人待在一起都会感到孤独。”……“在这里,想你是唯一让我觉得生命是真正有意义的事,要是思维也能有一点生命,有血有肉,那该有多好!……” 与爱因斯坦相爱后,两人形影不离,一道学习,一道讨论科学问题。1901年,爱因斯坦在写给她的信中说:“如果要把相对运动课题做成功,只有你能帮助我。我是多么地幸福和自豪!” 热烈的爱情使得两人荒疏了学业。1900年,爱因斯坦的考试仅以中等水平通过,米列娃却未能通过。正在她准备参加补考时,一件始料未及的事情发生了,她怀孕了。在当时的情况下,未婚先孕将意味着一位青年科学家的前途成为泡影。 米列娃毅然回到父母身边,在那里生下了女儿,取名丽瑟尔。这个孩子生下来就不健全,估计是患有精神障碍。此后,没有人知道这个孩子的情况,她也许是死了,也许是被别人收养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爱因斯坦从未见过自己的这个女儿。 婚姻 不顾家庭的反对,爱因斯坦与米列娃于1903年正式结婚。当时,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工作,职位是“技术专家”。同年,爱因斯坦开始写博士论文时说:“我需要我的妻子,她能为我解开数学上的难题。” 对米列娃来说,放弃个人事业完全是为了婚姻和爱情。她是如何从失去女儿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的,迄今无人知晓。婚后,她把心思完全放在了丈夫身上,尽一切努力帮助爱因斯坦。她包揽了全部家务活,为了挣钱补贴家用,她还办了一个大学生家庭旅店。 1907年,米列娃和她的儿子汉斯·阿尔伯特。 1904年,他们的儿子出世,取名汉斯·阿尔伯特。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收获之年,他在这一年发表了5篇引起自然科学革命的论文。米列娃骄傲地告诉朋友说:“我们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它能让我丈夫一举成名!”1909年,爱因斯坦在苏黎世获得教授职位。就在这一年,他与其他女人的桃色新闻四处传播,米列娃对此伤心欲绝。1910年,他们的第二个儿子出世,但这个小家伙和他的姐姐一样命运不济,一生患有精神病。1911年,当时已经是知名教授的爱因斯坦前往布拉格。凭借着女人的直觉,米列娃感到大祸临头。果然,爱因斯坦不久之后就开始跟他的表姐爱尔莎热恋。为此,1914年,米列娃阻止爱因斯坦前往柏林,到皇家普鲁士科学院工作。 爱因斯坦对此大为恼火,他以书面形式通知妻子,如果要保持婚姻,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你应当保证我的衣物和被褥整洁,保证我的一日三餐,保证我的工作间整洁,特别要提醒的是,我的办公桌别人不得使用。B、放弃我们之间的一切关系,除非出席社交活动,特别不要让我在家里跟你坐在一起,跟你一道外出或旅行。C、跟我交往要注意以下事项:别希望我对你好,不发火,如果需要,必须立即终止与我的谈话,只要我要求,必须无条件地离开卧室或工作间。D、你有义务在孩子面前不得以语言或动作蔑视我。 几个月后,无助的米列娃带着两个儿子再次返回瑞士,而爱因斯坦则留在了柏林。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米列娃和孩子们一直生活在苏黎世,爱因斯坦则和后来成为他第二个妻子的爱尔莎生活在柏林 1916年,爱因斯坦写信给米列娃要求离婚。这一个消息对于当时身体和经济均陷入困境的米列娃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但是,她没有别的选择。1919年,米列娃同意离婚,但她提出要分一部分诺贝尔奖金。1921年,当爱因斯坦拿到奖金后,确实付给了她一些,但她到底得到了多少钱,迄今仍是一个谜。 晚年 一切人世间的幸福皆离米列娃而去。为了给小儿子爱德华治病,她几乎花光了全部积蓄,后来,只能靠教钢琴维持生计。20世纪30年代,她的大儿子携妻子和孩子去了美国,米列娃一直留在瑞士,照顾自己生病的儿子,几乎过着隐居的生活。 1948年,米列娃死于一次中风,之前她已经处在绝望的半身瘫痪中。人们在她的床垫中找到了8万瑞士法朗。她被埋在苏黎世一个没有任何记号的坟墓中 在此期间,爱因斯坦长期生活在普林斯顿。他与1919年结婚的第二个妻子爱尔莎的婚姻也不美满。他是这样评价这次婚姻的:不成功尝试的婚姻,由于某种偶然维持了下来。爱尔莎对物理学一窍不通,他承认,他的前妻能在学术上帮他的忙。其实,爱因斯坦在感情上对爱尔莎也并不忠诚,但爱尔莎却深爱自己的丈夫,容忍了这个“孤独的天才”一个接一个的桃色绯闻。 十分幸运的是,与爱因斯坦接触过的女人,对他都是死心塌地的。在他的妻子去世之后,他的生活起居一直靠养女马格特·露文塔尔和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女秘书赫冷娜·杜卡斯照料,直到他1955年去世。

我只能评价,爱因斯坦在婚姻生活方面十分失败,第一任妻子伴随他成功,付出自己的梦想来做爱因斯坦的保姆,但是最后却被抛弃。

脚踩两条船

我从没有意识到,女性解放,平权,做学术学理科,获得学术职位,废除婚姻家庭像是如此的重要,这从短期来看是阵痛,长期确是重要回报想着好似历史的趋势,无人可挡,从我们现实来看,我们还不如20世纪的欧洲。

 短评

那些讨人喜欢 做事靠谱 懂规矩 识大体 以大局为重的人,也许永远与天才无关

6分钟前
  • 九分之一
  • 推荐

比海洋更广阔(和复杂)的是人心啊 | 首尾两集拍摄手法有点《星际穿越》感 演员的扮相也很接近历史原型了 | 最后默默去搜了一下玻尔x海森堡的cp是什么思路(。

11分钟前
  • Esther L
  • 力荐

啊啊啊 爱因斯坦 抛开你的伟大不提 普通人视角里 你真是个渣男啊啊啊 前妻明明可以成为另一个伟大的女科学家 结果 结果被你毁了

12分钟前
  • 卡卡
  • 推荐

很有意思的爱因斯坦传记啊。一上来就是和秘书滚黑板,哈哈,老当益壮的典型。个人私德其实毫无有损他的伟大,作为几乎唯一一个堪堪与牛顿比肩的物理学家,这都不算事儿~~~个人评价:A-

15分钟前
  • Riobluemoon
  • 力荐

我老觉得没有人能演出爱因斯坦那种感觉来……我连用语言都不能形容出他来

17分钟前
  • 库罗德
  • 还行

从生活上来说,天才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没事渣一把。从思想上来说,凡人和天才的思维能力差距实在是无法弥补的。

18分钟前
  • 发JFM了吗还玩
  • 推荐

真正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这个词用在这个剧集上无比贴切,当然,不妨碍我讨厌叫这名字那本书)。看到第三集我意识到它为什么不叫爱因斯坦,而是天才,那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所有的学科所有的行业都出现开创性的进展,爱因斯坦,伦琴,居里夫妇(好吧,前几届诺贝尔奖得主都在上面),弗里兹哈伯(天啊,

19分钟前
  • 水红
  • 力荐

前几集会错以为是渣男,是个偏执狂,记得要看下去,后面会让你慢慢走进这个爱因斯坦,伟大之所以伟大。

21分钟前
  • 江引
  • 力荐

再伟大的渣男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对。有才华有抱负的女性,千万别生孩子。

25分钟前
  • 🌈洛夫古德🌈
  • 推荐

Fantopia字幕组 敬请期待

27分钟前
  • Riverrun
  • 力荐

He is not only a genius but a great man. 一战二战冷战时候的madness和如今世界的,并无二致,偏见集权dictatorship。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国籍,可是,更有个人的选择。透过生活里的种种看到宇宙星辰万物定律的镜头太棒。如果这个年轻人不是爱因斯坦…Mileva真的让人唏嘘,他们两的感情开始有多炽热多美好后来就有多残酷的互相折磨。她是我的血液,而我却是她的荆棘。一战前后,一下子沉重。唉。在Elsa最后的日子里,陪伴照顾读书给她听,很好哭。This world is dangerous, not because of those who do evil, but because of those who look on and do nothing.

29分钟前
  • 瑾羲Qing
  • 力荐

天才的世界不是一个凡夫俗子能够理解的境界。看完钦佩于爱因斯坦的大脑与智慧,他对自由及人性的追求,人格的高尚,也羞于他在私生活中不那么完美的一面。但这些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个非常立体而伟大的科学家形象。不过依然为米列娃的人生感到唏嘘。看完大结局追加5星。

30分钟前
  • 蓝色波丽露
  • 力荐

从小到大最喜欢的科学家,我自己一步步虽然没有成为硬科学的学者,但也算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科学家’的初级模式吧。年轻的爱因斯坦演得很讨人喜欢,一个纯真又较真的少年。

32分钟前
  • 私~川流
  • 力荐

爱因斯坦这一部比毕加索那一部好太多了,为什么说拥有科学精神的人才可以称之为科学家,而应用科学往往走向迷信,从这部剧集中可以得到说明。中国导演无法运用摄像机拍出精神,可以参照天才这个剧集,第一部《爱因斯坦》是精神,第二部《毕加索》是肉体,导演的水平高下立判。

36分钟前
  • 欢喜陀
  • 力荐

没人否认爱因斯坦在科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感情上生活上他就是个大写的自私渣男啊!米列娃太惨了。

39分钟前
  • 叉叉
  • 还行

一个活的爱因斯坦,一个风流的爱因斯坦,一个飞扬在物理数学宇宙世界的人。国家地理的第一部电视剧让我们看到爱因斯坦作为普通人的那一面。

42分钟前
  • 麦田夜莺
  • 力荐

伟大的人,和智力冲撞的时代。

45分钟前
  • Bejdlxl
  • 力荐

了解了爱因斯坦和相对论还有量子物理学

48分钟前
  • forfaen
  • 力荐

朗·霍华德拍传记成精了

52分钟前
  • 耶斯特洛夫斯基
  • 推荐

深切同情米列娃,无论多聪明的女人,在面对爱情和孩子的时候都很难作出正确判断,心甘情愿地被束缚。而爱因斯坦确实是科学界的巨人,感情生活的矮子,典型的双鱼渣男。

55分钟前
  • 看海的石头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