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儿们

全8集

主演:本·卫肖,菲恩·怀特海德,拉塞尔·托维,丽贝卡·弗朗特,伊恩·盖尔德,卡迪夫·克尔万,杰玛·韦兰,艾伦·卡明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酷儿们 剧照 NO.1酷儿们 剧照 NO.2酷儿们 剧照 NO.3酷儿们 剧照 NO.4酷儿们 剧照 NO.5酷儿们 剧照 NO.6酷儿们 剧照 NO.13酷儿们 剧照 NO.14酷儿们 剧照 NO.15酷儿们 剧照 NO.16酷儿们 剧照 NO.17酷儿们 剧照 NO.18酷儿们 剧照 NO.19酷儿们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酷儿们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卫肖、拉塞尔·托维、艾伦·卡明等携手出演BBC Four开发重磅LGBT题材新剧《酷儿们》(Queers,,暂译),该剧只有一季,共8集,每集都配有独白。剧集将由《神探夏洛克》编剧马克·加蒂斯执导,并正在英国制作中。由于该剧有BBC和老维克剧院共同参与。在电视播放前 ,全8集每集15分钟的独白都将在7月话剧舞台率先表演。独白将由加蒂斯在内的8位作者撰写,以展现过去100年中,英国历史里同志的生活和遭遇,展现历史。  本·卫肖会在《The Man on the Platform》一集中出演从一战战壕归来的士兵;小狼在《More Anger》一集出演上世纪80年代的同志演员;卡明出演反应同志婚姻的《Something Borrowed》一集。[敦刻尔克]男主角菲昂·怀特海德等也将分别出演其它几集。剧集将于今夏播出。美之罪正义联盟(国语版)护士日记亲爱的,你在哪里体育老师第三季大卫·查普尔的街区聚会人间的条件(第三、四部)特警新人类情到深处拳神传说心仇丑闻战火球星遁入江湖烈焰燃情孤独的美食家 第三季斗破苍穹 特别篇2笼里的女人六叠间的钢琴家独立日(粤语版)草上飞危险因素死刑红苹果乐园2003同步2019温柔的杀戮假冒小姐战火中的青春2023聚宝盆2019大阪暗金下流祖父他们 第一季梨泰院踩踏事故BanG Dream! Episode of Roselia Ⅰ : 约定千秋之约僵尸侠我是特种兵希区柯克天杀青山翠谷1941守门员

 长篇影评

 1 ) Queers笔记

E1

剧本真是好。继承夭折哥哥的名字,品尝禁果的描述也太贴切了。

E3

作为特殊群体,渴望被尊重与平等对待,但也愿意享有特别身份所能给予的归属感与"特权"。Stereotype,或广义讲标签化是具有两面性的,它们粗鲁地去个体化,但也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E5

谈到gay间的暗语 It's supposed to protect u from lily law. It's not supposed to be on the wireless everyday, for the amusement of bored polones.

E6

有色人种在本国得不到成为自己的权利,被禁止进入上层阶级的地方,被鄙视挑拣,却要为国家上战场。 E8

·Rights aren't like cake,me having some doesn't mean you get less. Me having the right to get married doesn't take anything away from anyone else. ·You can't really blame children. Little pitchers. What gets poured in gets poured out. ·You can't have a gay wedding without Oscar Wilde quote." All women become like their mothers. That is their tragedy. No man does. That's his." 这段和E1的呼应太😭了。 ·PDAs can still make me nervious. (Public Display of Affection公开示爱) "If there's a gay kid in here with his folks, frightened that he's a freak, don't you think that it might give him hope, seeing two guys wandering around, being themselves, getting their groceries, like everyone else? "

是的,我们争取权利,努力发声,独立思考,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能够在现阶段真正改变什么,而是让其他人和后辈更有信心罢了。 If happiness is a place, it's the biscuit aisle in Sainsbury's.

 2 ) 当我们在谈论酷儿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些什么

初看完这部腐国带着回顾自己国家百年来酷儿在各个重要节点的生存状态的剧,倍感兴奋与惊讶。一直以来,英国在戏剧方面厚重的历史传统使得这个国家在表现任何议题的时候都不会让人失望,近些年来每一部制作精良的反应性少数群体的剧都无不带着先锋性和血脉喷张式的颠覆性,来挑战权威话语,来讴歌多样,来讽刺老旧,来鼓励创新。

《酷儿们》是部充分吸收传统后极具实验性光芒的、富有政治性议程的剧。独白,这一在各种戏剧中都会用到但在极少情况下才会大面积使用的形式,却为这部剧、为酷儿们完成了极具生命力的呈现。回顾莎翁的戏剧,独白总会在人物面临道德选择与人性矛盾挣扎的时候登场,灯光昏暗,时间静止,人物直接与自己对话,与观众对话——拷问,纠结,惶恐,畏惧,癫狂,无奈——独白用着最朴素的形式与装束,担负着最有感染力与表现力的使命:在麦克白杀害生灵后对人生的无意义进行反思时,在李尔王面临众亲抛弃颠沛流离时,在理查三世因为自己的畸形而被嫌弃表现自己的愤恨与不得志时,在苔丝狄蒙娜为女性的地位深感不公时,独白便上场了,一整段的心理倾诉与告白,裹挟着汹涌的穿透力与共情力,让观众看到了独白者多面的内心世界,有时还会呈现出与这些角色之前舞台上的通过动作和其他对话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所不太相同的心理活动。

是的,我想《酷儿们》敢于使用如此简单质朴却又富有力量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独白在表现复杂人性方面的优势:就像听一个老朋友对于一段感情的描述,就像一个在听陌生人将他身上的幸与不幸,也就像在听我们自己的现在、过去亦或是未来。在接受这样的独白时,我们或者开门见山,或者迂回萦绕,不需要剧情的推动,不需要特效的辅助,不需要配乐的升华。我们所接受的,只有文字和分享所带来的感染力。这样的面对面,虽然在这样的时代容易被理解成无聊,但总保留着一份难得的真诚与贴近。所以,这八个人的讲述中,除了带有点醒主题式的语言外,我觉得最有感染力的部分便是他们对于生活和感情中细节的回忆与描述。这样的感染力,通过镜头语言当然可以完成,但这样面对面式的独白,完成的是人与人之间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沟通形式。这种形式,提供了进一步理解的通道。酷儿们的生活,才会得到更温情的展现。

是的,独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更好地体现人的复杂性,但我们在倾听他人讲故事的时候,永远不是被动接受,也永远不可能全盘接受,而是在这样的倾诉与接收之间,告知与被告知之间,灰色地带总会存在——他说的是真话吗?我一定要相信他吗?他在讲这些事情的时候,主观的角度是否让他变得偏激与不实?他所流的泪是否是真的?他的倾盆而出又有何目的?换句话,任何讲述者都或多或少带着一些“不可靠性”。

我想,写到这里,有些人或许会讲,独白的真诚与“不可靠性”,这样的矛盾岂不是在削弱着这部剧的艺术性?我的理解是,正是由于独白自身的矛盾性,这部剧才更加适合体现那一个个矛盾的“酷儿们”。就像这部剧第三集小狼的叙述一样,酷儿们在文艺作品的展现实在容易被“程式化”、“固态化”、“政治正确化”,类似的情节,类似的人物安排,类似的角色命运使得“酷儿们”这一特殊的群体在某些时候总以一个特定的面呈现出来。反而那些留守在话语中心的人,非酷儿们,“主流”人士们,却不断地在用新手法、新情景、新情节、新性格来展现。记得《卫报》在点评前几年的性少数戏剧《香蕉》、《黄瓜》和《豆腐》时,也总在强调我们需要更多gay drama的必要性——只有更多,才能有更丰富的角色塑造的可能;只有直面问题,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可能。因而,在某种程度上,“独白”也是在为酷儿们争取一个站在中心当作讲述者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人性的复杂可以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体现,酷儿们也可以有机会变得自相矛盾。而这样的自相矛盾,不正是一种有血有肉,不正是一种你我共有的存在体征吗

那当我们谈论酷儿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些什么?

我们在讨论酷儿们在文艺作品中的展现需要多样化(所以本部剧先锋性了用了独白的形式来丰富酷儿们的呈现),我们在讨论性取向与阶级、种族、国籍、性别等各个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所以我们在本部剧里看到了不同的年龄、性别、种族、阶级的讲述者),我们在讨论酷儿们的平权历史,我们在讨论酷儿们首先作为一个鲜活、也有弱点、也有偏颇、也会傲娇、也会无力与恐惧的人会是什么样子……

这样的讨论,没有终结。也不该有终结。所以,我们在看这部剧的时候,会时常感到困惑与不解,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的主线,似乎没有一个十分明亮的信息,似乎没有一个主旋律。

因为酷儿理论的代表人物Judith Butler曾在性别麻烦一书中用非常哲学化的语言说过,当不合此时常规的性别特征和呈现被操演许多次时,不合常规与合常规的界限便已经开始模糊化,人们就会发现所谓的“常规”只是一种幻想式的存在,没有实质性的存在。因而,《酷儿们》这部剧所想要实现的讨论,我觉得是带着“永不清晰”、“永不终结”的美感的。只有这样永不停息的操演与讨论,常规才会开始失去压抑的力量。平权才会有实现的可能。

所以,回到《酷儿们》这部剧,它就是在用一种先锋式的手段完成着一次属于酷儿们的“操演”,在当下强调大制作、大画面、大冲突的文艺作品制作理念下,它用朴实的独白将观众带回英国典雅的酒吧里,静静地,听那些人,微微醉着,讲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ps.题外话。其实看完这部剧,内心得到的慰藉很大。这个剧表现了英国这个国家用了一个世纪所实现的东西,其实在侧面也在讲述,任何权利的实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许多人流泪流血甚至付出生命。回看中国,我们似乎仍然经历得有些少。这条路对于我们真的还很长,但我觉得没关系,我相信在未来的某个日子,也会有像《酷儿们》这样的剧,讲述着我们这代人的故事。这样一想,真的宽慰了不少。

 3 ) 不要再让更多的爱流离失所

最后一集男主提到王尔德时,说大学期间去养老院遇见一个盲眼老人很喜欢王尔德,还说曾见过王尔德一次,很明显说的就是第一集的男主,他说到过自己眼睛有问题了才被调到医院工作,十五岁时曾在火车站见过被收监的王尔德。

时代不同,一个被迫与爱人分开,孤老一生。一个遇见所爱,步入婚姻。

很心酸。希望我们国家不要再谈同色变,现在B站同性接吻的镜头甚至台词都得厚码或者剪掉才能过审,远远不如从前的接受度大,在同性问题上并没有日渐宽容,反而收紧。希望我们的社会早日意识到这个问题,不要让更多的人迫于时代的压力错过所爱,希望我能够看到我国同性婚姻合法那一天,不要让我等太久,拜托了。

不要再让更多的爱流离失所。

 4 ) BBC&queers.

意外精彩的BBC纯独白剧集

没有背景音乐 没有场景画面 只有一个人坐在面前讲述

每集都只有十几分钟但却都是十分深入内心的故事 代入感强到可以让我缓半天 因此也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去细细品味每一个故事

每位演员从神态到语调到肢体无不彰显细节

台本用词也很考究 常常让人停下回味或是查词典

从LGBT角度分析 剧中包含近代以来英国该群体外部生存环境改善的许多重要时间节点 在关注故事的同时也了解了人文历史 故事本身也都具有一定深度

个人来说真的太爱了 很英国 很BBC

最后为Fantopia字幕组打call 包含摘要式时间点相关背景介绍 以及地道双语字幕 剧末的滚动字幕也完全打动我

剧末滚动字幕(1)
剧末滚动字幕(2)

片尾钢琴曲也百听不厌 必须五星~

 5 ) 分集感想:比我想象的丰富,比我想象的立体,比我想象的深刻

第1集(推荐度:4/5) “那一刻没有火车,没有部队,没有战争,只有他的嘴唇紧贴在我的手指上。” 因为Queers是一部同性恋去罪化50周年的献礼剧,所以我的预期是本剧会讲述大量压抑的、禁忌的、充满英伦风情的、刻骨铭心的、因为迫害而无疾而终的爱情故事。第一集简直是完美地贴合了这种预期。一场战争期间的爱情,没有表白,没有倾诉,没有爆发,没有结果,从头到尾只有英伦式的隐忍。令人完美联想到《莫里斯的情人》、《故园风雨后》等英伦经典,哀而不伤,如梦似幻。结尾处本卫肖流下一滴眼泪,并以上述这句话扔下高能煽情炸弹,于是我应声哭得稀里哗啦。 我以为这个剧就是这样了,我以为8集会是8个英伦悲剧爱情故事。然而,接着看下去,其实完全不是。 第2集(推荐度:5/5) “如果他们同意了,如果他们改到16岁,昨晚我就会直接回家了。” 故事的背景是1994年英国国会把同性性行为合法年龄从21岁下调到18岁(而异性性行为合法年龄是16岁)。一个17岁的同志少年参加了反对这一决策的示威活动,因此没能赶上回家的火车,于是他和一个在游行中认识的成年男人回家发生了性关系。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微妙的主题:“禁忌”。禁忌来自于外界的长期压迫和歧视,但这种禁忌早已被酷儿们内化成了内心的压抑和矛盾。禁忌既给这位少年带来了喷薄的快感,又让他在快感之后全身心地担忧父母有没有在电视上看到自己。这个故事虽然很简单,传递的信息却很丰富,不仅是禁忌的正反两面,还有许多其他矛盾多面的东西:在这个少年身上,有对不公的义愤,但也有赤裸裸的软弱;有迷惘不知方向(他对示威活动的描述,虎头蛇尾,并且几乎走题),但也有坚定和此志不渝(他无数次提到了自己的基友Sean,相当高级的告白啊);有羞涩胆怯不敢言说(小哥儿连三明治好不好吃都不敢直说,再三地掩饰和改口),却也有直抒心声的勇气。 酷儿们和我们每个人一样,是复杂和矛盾的,他们当然不可能全部是脸谱化的、如梦似幻的本卫肖(我是指本卫肖在第一集中演的那个角色)。 第3集(推荐度:5/5) “难道我的心血,就只能放在档案馆里面腐朽吗?” 我觉得这个故事的主题是stereotype。所谓stereotype,就是对一个人群的刻板的印象,外人非要把这个人群中的所有人都套到这个外人想象出来的框框里。比如在这个故事中,小哥吐槽了社会对酷儿人群的各种stereotype:酷儿就等于艾滋病,酷儿角色在艺术作品中撑不到第18页就一定会得病死掉,他们在等死的途中必须对政府满怀愤怒;酷儿就是年轻无辜苍白瘦弱的娘炮,他们一定滥交,一定在悲剧的爱情故事中黯然神伤。所以这位小哥的愿望,是接一个“正常”的酷儿角色,一个没有因为艾滋病死掉,就和其他普通角色一样有血有肉、有自己故事的酷儿角色。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年之前看《蓝宇》,看完觉得无比失望。好无聊好俗套的爱情故事啊,这种故事不是可以发生在任何一对异性恋之间吗,同志的特点在哪里?何必拍一部和任何异性恋故事毫无区别的同志片呢?后来,似乎看到导演的访谈说,他就是想拍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里没有同志片“应该”要有的东西,比如被边缘化的身份。他只想拍一部会发生在任何两个情侣之间的爱情故事,因为他们想要的其实就这么简单,就是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和恋爱而已。 在本集的故事里,小哥对这种stereotype十足反感。他说不要你们假装关心我们,不要你们区别对待我们,我们得不得艾滋病跟你们没有一毛钱关系。但最后,他的男友真的得了艾滋病,他感到天崩地裂,因为他无法继续活在自己躲藏的假象里。原来酷儿群体中就是有很多人因为艾滋病死去,原来酷儿群体中就是有很多因为无法维持长期稳定关系而黯然神伤的爱情故事。那些stereotype虽然讨厌,却是部分真实的;主流社会给予酷儿群体的特殊关注虽然讨厌,但也有有理有据的真实关怀在里面。打破了这个魔咒以后,小哥从拒绝进行艾滋病测试,变成了定期检查;他从“我们过的超好,不要给我们廉价的同情”,变成了“其实我们过的并不好,你们根本不懂我们经历了些什么”。于是我们明白,小哥一开始的否认和拒绝既是他的反抗,也是他自欺欺人的逃避。甚至最后,他想象八十年代过去,艾滋病能被治愈,“同志等于艾滋病”的stereotype消失,他的感受竟然是:那我以前演的那些东西算什么,谁还会想看那些,我的心血就这样在档案馆里慢慢腐朽了吗? Stereoptye是把双刃剑,区别对待的做法里事实上既有歧视也有关怀。而作为被stereptype的对象,实际上既痛恨被区别对待,又害怕真正地被无差别对待(因为那样便失去了关注和特权)。所以,在终于接到了一个和普通人一样会偷税漏税的“正常”酷儿角色以后,小哥最终的反应却是失望:因为那个角色真的太无聊了。这集说的东西还是挺深刻的。 第4集(推荐度:5/5) “我会想你的,Alice。” 我觉得这是全剧中最妙的一集。这个故事表现的是一个被歧视的少数族群和另一个被歧视的少数族群之间的微妙关系。男方是不敢出柜的酷儿,女方先是未婚先孕被社会唾弃的失足妇女,后来又成了身心俱疲、有苦说不出的同妻。这两个同样被歧视、被损害的人之间有同情和友谊,却也有冷酷的利用和赤裸裸的伤害。作为一个失足妇女,在教堂里不配和家人坐在一起,只有Micheal愿意陪她坐在后排,愿意给她讲笑话。我相信此时Micheal的行为不仅是为了骗婚,这些陪伴里有真正的同情和温柔,因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那种在日光下被耻辱炙烤的感觉有多么可怕。也正是出于对这种炙烤的恐惧,男方选择了骗婚,但不管怎么说,在女方的那段生命里,那些笑话和陪伴肯定让她的生活(暂时)变得容易忍受了许多。接下来,他们结了婚,男方的欺骗给女方带来了巨大的折磨,她开始觉得自己胖,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发现真相以后Alice孤立无援,其他人的态度是“你装一下就好,你忍一下就好”,因为失足妇女和酷儿一样不值得被理解和尊重。丈夫提供你一个屋檐、一个姓氏已经是慈善行为,你还想怎样?我相信Michael懂得Alice的感受,因为在世人眼中他们的地位是一样的。所以在濒临分手的关头,Michael给了Alice性和一个孩子, 这不光是为了婚姻存续和自己的利益,我相信那个晚上他的安慰和同情是有几分真心的,但当然他的软弱和自私也是实实在在的。在此后的婚姻生活中,Alice给了Michael几乎母性的宽容和保护,那不光是对痛苦的无可奈何,她的豁达里有友谊和同情的光辉。然而,当同性恋终于去罪化的那一天到来,Alice的想法居然是:“你真的需要自由吗,体面、身份、家庭,你不是已经有了你所需要的一切吗?”。 也许任何理解终究是隔了一层的。在Alice和Michael之间,同情和奉献是真实的,但冷酷地为自己打算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甚至还看到,同是被侮辱被损害地群体,在看到别人最终挣脱枷锁的时候,竟会隐隐地有嫉妒和恨(凭什么是你不是我,一起继续做奴隶才是合理的吧)。 “我会想你的,Alice。”这句话Michael说过两次。这是世界上最真挚的感情流露,却也是世界上最冷酷的谎言。 第5集(推荐度:3/5) .“我也想坠入某人的怀中,而不是落入某人的手中。” 第五集的主旨并不新鲜,还是倾诉同志群体的疾苦。但是本集妙在反其道而行之,不是让一个光正伟的形象如泣如诉地讲述自己的悲伤,而是由一个花里胡哨、老不正经的老基友大谈“我喜欢战争,我喜欢当男妓”云云。当然,这种设定的精髓便是99%的愤世嫉俗,加上最后1%的灵魂流露。“我也想坠入某人的怀中,而不是落入某人的手中。”谁不渴望安稳幸福,谁不渴望和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看看太阳?我们会被触动,是因为人同此心。这位老基友让我想起《越快乐越堕落》里的曾志伟,是那个角色第一次让我知道,酷儿们的世界里并不是只有年轻帅气的梁朝伟和张国荣。 第6集(推荐度:2/5) “有时候,只有放弃自己的诺言,才能让你活下来。” 本集是讲一个来自英属殖民地的有色人种同志少年在伦敦的冒险和挣扎。其实我觉得这个少年的挣扎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肤色和故乡造成的,而与同志身份关系没有那么大。结尾处少年选择主动入伍保卫英国。以我在前英国殖民地生活的经历,殖民地人民(包括我自己)确实相当爱英国,这究竟是文化光辉、人性共鸣、板球和赛马的魔力、还是斯特哥尔摩综合症?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第7集(推荐度:1/5) 这一集大约旨在把本剧覆盖群体进一步拓展至于lesbian和transgender。但是由于技术细节太过猎奇,我觉得更像一个十日谈故事。所以,本集无感。 第8集(推荐度:3/5) “你可以讲述你自己的故事,你可以主宰你自己的人生。” 完结篇当然要回归春晚模式。本集讲一对基友有情人终成眷属,在盛大的婚礼开始前其中一方准备婚礼致辞的情况。虽然剧本很老套,但是有笑有泪的丰富细节和演员的合格演绎成功hold住了全场。在新郎的这段独白中,有因为同志身份受到的欺负和凌辱,但也有善良的人们对他最温暖的包容和保护;有不安和惶恐,但也有勇气和希望;更有托身已得所的满足和幸福。虽然很春晚,但是在难忘今宵的歌曲中(并没有),我完全感受到了导演想要告诉我的:同志群体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相对)自由不容易,这里面有他们自己的抗争,有善良群众的包容,也有正直的政治人物的功劳(第4集的字幕里提到,1954年英国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研究同性恋问题。委员会的主席沃芬敦本身是反感同性恋的,但是经过长达3年的讨论质证以后,沃芬敦最后提交的报告是支持同性恋去罪化的。说实话,我很感动。) 最后,我想给本剧的所有演员手动点赞。站在墙壁前面独白20分钟还能抓住观众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成的任务。你们的演技给了我感动和新知,谢谢你们(显然我还沉浸在春晚的气氛中不能自拔)。 最最后,我想说我很喜欢《禁色》中的一句歌词:“别怕,爱本是无罪。” 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6 ) E01那个年代独有的浪漫至死

当他说出那个眼睛里如同闪过黑夜中的一道白光,将他看穿的囚犯是王尔德的时候,我真的惊呼编剧nb。

在这个名人出事就会有无数媒体记者闪光灯的时代,他们被暴露在我们面前,我们也毫不吝啬地通过图片和视频去揣测一个人,试图剖析他,这些开诚布公的“相见”,却没有一个路人远望的视角,一个不经意的对视来的丰富而真实,我们只能看到他们当时的状态搭配着他们背后故事被调成众人口味修改排版出来的样子,没有人也没有报道去描述那一刻他的眼睛里是什么,这是一个伟大诗人因为一条荒唐法律而锒铛入狱的时刻,尽管这只是剧本,但如果当时真的有这样一个人恰巧经过,丝毫不知道王尔德是谁,穿过讥笑的人群,只是偶然的一瞥,两个相对空白的人在那一刻感受到了彼此的悲欢,想来也是很浪漫的一件事了。

他才是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但他讲述的经历却如同风烛残年的老人般深刻,因为他遇到并错过了一个他二十岁就知道会遗憾终生的人,而他讲完这个故事,喝完这一大扎啤酒,走出这间酒吧,会坐上哪辆火车,去哪个战场,别说等到战争结束后再去找泰伦斯,他能不能活下来都是未知的。

而那个在阳光下泰伦斯摘下帽子露出金色头发微笑的画面,那个完美的下颌线,那个一闪流光的眼神,那个黑莓一样深的嘴唇落在手上的吻,他记得每一处细节,在蒸汽和黑暗里,他流下泪,因为他知道这些,仅此,可能是他和他所爱的人此生能经历的所有浪漫了。

能见而不敢见和想见却不能见,竟说不出那个更悲哀了。

 短评

原本以为会是个像《When We Rise》那样激烈的同志平权斗争史,但是不是啊,很英国。固定长镜头下人物的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所有的情绪、表情全都一览无遗,是与百年来形形色色queers的面对面的倾听和诉说。真的受不了看到本老师红眼眶,太让人心疼了T_T

6分钟前
  • RiverCheung
  • 力荐

站台上电光火石的一吻足够照亮人生沉寂暗淡的许多年(但最棒的是公爵街的公爵夫人!

8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力荐

小本,小狼,敦刻尔克男主以及众多英国鲜肉出演,独白叙述百年英国同志历史。#同志骄傲月# 话说小本那个故事,他说出王尔德的名字的时候,我整个人都震惊了!小狼表演痕迹有点重,特别是知道真相后(但没关系只要帅就行),Fionn演得很好啊!又羞涩有真挚。当然几位老戏骨才是大牛!

11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本的演技已经修炼到不动声色突然开点小火力就能把人虐懵的程度了……

14分钟前
  • 迪迪
  • 力荐

不知是因为基佬属性,还是因为独白形式的影响,感觉好多演员都表演的太dramatic了一点,前一秒忧伤,下一秒笑逐颜开……第四集Rebecca Front演/讲 的最好,温暖又忧伤,平淡中见深情

18分钟前
  • 雨夜飞行
  • 力荐

蝴蝶泉边葬金坛,目光如水水如愁。仰仗整个站台的蒸汽与整个车厢的黑暗方能成全的一个吻,可以说是对当时queers的处境很极致的隐喻了。

22分钟前
  • 松鼠先知
  • 力荐

虽然歧视依然难以避免,但今天,我本老师作为万千酷儿中的一员,已经能够和男朋友结婚并过着幸福的生活了。感谢社会的发展。

26分钟前
  • 推荐

本喵的那集真的……专门又看了一遍把台词都抄下来了……本喵无可挑剔的演技在这部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有谁能做到对着镜头说话却像是真实地经过了一生一样……几乎就要信以为真 那个士兵 就是他自己

30分钟前
  • 蘇紈雋
  • 力荐

为本喵打call!一集只有20分钟却有大量独白,需要一个人静下心来慢慢看。

35分钟前
  • nobody
  • 推荐

可能全世界只有英国演员敢完全只靠独白撑起一部剧。感觉所有气味,温度,画面,故事都藏在那些哀伤的眼神和沉静的叙述里了。不知道是好久没见本喵,,还是他实在演得太好,第一集看完简直想哭T-T完结补:演员功力有高低,但无不感情真挚,悲戚欢快愤怒留恋沉醉宁静皆有之,深情言语筑就英伦百年LGBT史

40分钟前
  • 颜落寒
  • 力荐

每集20分钟的独白,展现百年间这个群体的真实样貌和时代变化,静不下心来会很难看进去。借着大背景的第一个故事最隽永,黑暗中的亲吻、车站被捕的王尔德。后面的故事更生活,愤怒、欣喜、自嘲、恐惧、不甘……每集的独白抽出来可以当广播剧,入夜后循环播放。

43分钟前
  • 某J。624
  • 推荐

So Golden. 有一种,无论娱乐再弄死多少人,人类文明还是会在英国保存下来的 幻觉

46分钟前
  • 人之初性本性
  • 力荐

第一集,关于感情的细腻程度,你永远无法想象。

47分钟前
  • bohegao
  • 力荐

Ok can we have more lesbians plz

51分钟前
  • ℨℨℨ
  • 推荐

突然哭泣!好喜歡小本和Fionn的两集

56分钟前
  • A L E X
  • 力荐

没有火车 也没有部队和战争 只有他的嘴唇贴在我的手上

58分钟前
  • 草莓味螃蟹
  • 推荐

刚看了第一集,真的是一部很特别的剧,全程是角色独白,很考验演技,细节很到位。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看的剧。我也是LGBT人士,所以能够理解角色的无奈心理。

1小时前
  • 巧克力可丽饼
  • 力荐

独角独白单元剧形式,考验演技,也易让观众审美疲劳。追了一个月还是感动满满~

1小时前
  • 徐若风
  • 推荐

不应该叫Queers吧 应该叫gays吧 减一星

1小时前
  • kkk
  • 还行

只能说神剧。一集三个分景长镜,只有演员的自白。但是却能浮现出所有的画面——火车站蒸汽弥漫,战场的硝烟升腾,医院的哀嚎混乱还有河边的蝴蝶,宁静的下午。一个单纯用叙述和表演把观众带入第一视角的方法,很牛逼。

1小时前
  • ?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