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

已完结

主演:罗晋,尹昉,黄志忠,奚美娟,梁冠华,苏可,陆思宇,公磊,李昕哲,赵麒,王洪涛,郭之廷,刘天尧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天下长河 剧照 NO.1天下长河 剧照 NO.2天下长河 剧照 NO.3天下长河 剧照 NO.4天下长河 剧照 NO.5天下长河 剧照 NO.6天下长河 剧照 NO.13天下长河 剧照 NO.14天下长河 剧照 NO.15天下长河 剧照 NO.16天下长河 剧照 NO.17天下长河 剧照 NO.18天下长河 剧照 NO.19天下长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下长河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自康熙十五年一场巨大的水患之后,年轻的康熙帝设科开举招纳治河贤才,二十四岁的落第举子陈潢脱颖而出,长于治河。年轻的康熙帝不拘一格,将他简拔而出。陈潢与同样有志于治河的靳辅搭档,跨越半个世纪的栉风沐雨,历经了康熙朝几次大政治风波。年轻敢言的陈潢死于奸臣结党的污蔑之下,临死前留下治河名著——《河防述要》。康熙五十一年,台湾收复,准格尔平定,黄河安澜,河水转清。康熙帝探访扬州,见到了河神庙。庙中塑着靳辅、陈潢的像,仁人志士,遗爱自在民间。寂寞的季节法医秦明之读心者我才不会被女孩子欺负呢他在窥着你虎胆神偷爱与诚(粤语)麻辣宿舍姐弟2022宝塔镇河妖2绝世妖龙黑水仙思美人之山鬼后裔预制菜争霸赛王的男人蚁王杀机抽象:设计的艺术第二季机器人大战 第一季峰爆优酷独家纪录片十七后 与青春化敌为友2016丹尼玫瑰Slow Start守夜人2004德国之爱斗法(原声版)天降机器女仆某天,灭亡从我家玄关进来了最棒的学生~余命1年的最后1支舞外星恋1984食草老龙被冠以恶龙之名一票青春三个失踪的人御姐娇妻哥布林杀手:哥布林的王冠玩具之旅第三季做鬼也风流1989分手后第一季从天而降的一亿颗星星韩国版甜丝丝(粤语)瓷都人之南山红尝试第三季冰峰暴野玫瑰之恋少年犯1985

 长篇影评

 1 ) 中国当代文化中罕见的【真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叙事

老实说,最初看到《天下长河》的剧名和封面,我是没什么兴趣的。首先我是个历史文盲,对历史既缺乏认知,也兴趣寥寥。只是恰逢剧荒,听说这部口碑还行,就打算试一试。虽然我几乎没有完全认认真真看完过任何一部国产历史剧,但偶尔看过的片段还是让我对国产历史剧有个摆脱不掉的刻板印象——要么是油腔滑调爱耍小聪明的戏说,要么是总板着面孔一本正经端着的所谓正剧。总而言之,土了吧唧,没啥意思。

《天下长河》最初铺垫的两集我看了,仍不以为然,感觉特效假,也没啥新意。这个阶段,此前我对这类题材的刻板印象仍未消除。直到剧中出现喜剧色彩,才逐渐有些刮目相看。因为那种喜剧色彩跟我过去留下印象的历史戏说剧气质颇有不同。导演的作者特性个人色彩此刻开始浮现。不是一般的搞笑,而是带有荒唐色彩的黑色幽默。几个主角赶考、揭榜的桥段,叙事节奏张弛有度,视听语言颇有心思,已经完全区别于大多数国产剧的境界。这时我开始觉得,有点意思了。

越往后看,越发感到张挺导演作为编剧和导演的杰出能力,由正眼相看到最终不能自已五体投地。

其实这部剧我没有一口气追完,中间有时会断开一两天看看别的。不是因为不够吸引,而是那是我已经隐约有种不舍的感觉。好容易赶上一部好剧,实在不忍那么快就看完了。那就假装从容,压着速度看吧。

昨天终于追完。最后两集,哭了几场。三点多追完,心情不能平静,四点多才睡着。中间又醒来,12小时过去了,恨自己安利能力不够,推不出去。只好坐下来,多写一点,说说感受。看时已感慨万千,五味杂陈。至今落笔,未能平静。

剧情和人物我不想多说,还是希望愿意看的人,自己去看。我想从作品属性来说,为什么我会如此被它打动。

首先我要表明,我对历史史实的认知几乎为0。所以对于本剧的感受与评价,可说和所谓历史全无关系。它是否符合历史,我无从判断。对我而言,这只是一个寓言。权当是虚构故事来看。会不会将它与真实历史对号入座,那是另一回事。

片方拿8.2分的数据作宣传用,在我这里却是低估。我认为它完全值得更高的分数,因为它在中国文艺作品——至少时下作品中是相当可贵的稀有之物。我看过不少质量远不如它的作品,有国产的,也有国外的,分数都更高。假如有人能够让我相信,之所以我会有此结论,完全是因为我对国产历史剧的孤陋寡闻,属于没见过世面的无知妄言——我会非常高兴。

作为文艺爱好者,我会被《天下长河》如此打动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我喜欢那些关注现实,与现实对话的作品;

第二,我爱理想主义者。

我不知道《天下长河》里所述剧情是否符合史实,但既然片方挂牌“历史传奇剧”,沾上“传奇”二字,我就会从“艺术真实”的角度去衡量作品。

中国不是没有关注现实的作品,但我认为,在程度、深度、力度方面是有所区别的。

《长河》的立意,让我非常惊喜。我看过不少国产影视现实主义悲剧,举凡有批判现实成分的作品,多半是呈现苦难,渲染不幸,即便有剖析、有反思,也多止步于权力最高层,更别提对整个社会的运行体系发起质疑和进攻,指出在加害者和受害者以及身兼两职的人群中,所有人都会付出代价,都是牺牲品概莫能外的事实。

我们的很多作品,都仅仅是在有选择地展示伤痕,借伤痕煽情的存在。最后哭一鼻子,叹口气,逆来顺受地活下去——并不追问造成那一切后果的原因,或归于偶然,或归于命运,在群众里揪出几个恶人结案,再给受害者送几顶高帽子。

长河关注所有人在这皇权系统庞大机器中的处境。追问何以至此。正如靳辅让索额图转告皇上那句所言——史笔如铁——史笔是否真的如铁我是存疑的,但冥冥之中总有真相。如果真相值得被认识,那自然每个人都是这真相的一部分——我们究竟何以至此。而坐在这皇权中至高无上位置上的人,当然也逃不过这样的追问。

这是张挺老师的可贵。他追问这一切,却非以善恶论处。论人善恶简单,看清立场不同的人之处境困难。张老师选择了更难的那一边。但该点到的,都点了,不回避,也不和稀泥。塑造些恶人,让恶人担责、背锅,在创作上显然是更讨巧的做法,既省事儿也更容易被理解。但这样一来,真正的问题必将被遮蔽。因为道德不是人类社会的解药。这种廉价的药方谁都能开,却无法执行。

在中国,书写理想主义者的叙事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态度——要么是不顾实际地一味唱高调;要么是呈现理想主义者的陨落与牺牲,以哀伤姿态表达世事的无解与无奈——或空洞虚伪,或沉郁沮丧。

《长河》对理想主义者的书写,尤其让我动容。从现实层面来讲,剧里贯彻理想主义的靳辅与陈潢可以说都“不得好死”了,导演没有回避这个现实,但又超越了现实——他用尽所有表达在证明,最终的赢家还是陈潢靳辅他们,因为只有他们脱离了那个皇权的评价体系。其实大家都是牺牲品,但他们赢过了所有人。这样的书写,是对理想主义者最大的敬意。

在历经四十集的追问和理想主义者“不得好死”的结局里,张挺导演给出的回答却如此有力,充满信念——虽有悲凉,却无媚骨,只有矢志不渝只属于理想主义者飘荡在天地之间永不消弭的少年意气。

他没有把牺牲和付出代价以失败命之。即便是死亡,也是那样浪漫和诗意。这种虽然无比沉重却仍然飞扬的笔调太让人动容了。

剧终,那个雄心壮志意气风发的康熙终于不复当年,一身衰弱之相,眼神凄惶——他走进河伯庙,看到百姓自发为靳辅陈潢立的雕像。高高在上被供奉着,却一言不发,就连帝王也只能屈居于下。在阴阳两隔之间,君臣皆不再发一言,靳辅陈潢身后轰然响起河道边生生不息的号子声。皇上佝偻着身子,转向镜头。与镜头外的我们对视。正如靳辅所言,“史笔如铁”,那个成就大业的康熙,终究也躲不过后人的评说。而在他的眼睛里,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每每高潮戏份,张挺导演的视听语言都这样打动人心。我为国产剧中出现这样既关怀现实又歌颂理想还如此浪漫飞扬的作品,感到由衷的震撼和高兴。

敬陈潢,敬靳辅,敬张挺,敬天下每个坚守信念的理想主义者。

 2 ) 一定要抹黑老百姓是非不分吗?

看了第一集就看不下去了,特效太过夸张,老百姓不是没见过洪水什么样。主角作为钦差大人亲自冒着生命危险与大家一起抗洪,却被几个不幸牺牲的水门衙役家属指着鼻子对孩子说这就是你们的杀父仇人。我的天啊,这得是多没人性的人才说出这样的话啊!这是妥妥的抹黑人民群众是一群是非不分,无理取闹的刁民啊!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任你后续有多精彩,都不准备再看了,弃剧!

 3 ) 越LOW的工作,就越不要求任怨,只要求任劳

《天下长河》里边,陈天一的客户是谁?是康熙。康熙支持他治黄河,他才能发挥作用,才能指望自己有一天能成就大禹般的事业。 剧中的陈天一,是一个非常耿直的技术男。他成天张口闭口的康熙什么都不懂,这了那了。反正谁都不懂,谁都是阻碍他治黄河的绊脚石,他是河伯投胎嘛,就他能。 实际上我们想想,没有康熙给他硬扛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没有康熙给他每年拨几百万两银子,没有靳辅,明珠,高士奇这些大佬的各种周旋与力挺,光靠陈天一这样一个技术男,可不可能完成大禹那样的事业? 所以剧中有句话,任劳很容易,任怨很难。如果你希望所有人都理解你,都支持你,你才能把事情做好,那你只能做什么?你只能去河堤工地上当民工,去搬木头,砸石头。

越LOW的工作,就越不要求任怨,只要求任劳。反过来讲,坐在领导岗位上,坐在独当一面的岗位上,坐在对一件事或者一个区域负责的岗位上,任怨才是主要工作内容。 所谓任怨就是上面对你不满意,下面对你不理解,你手里还没有足够的资源,每天急得头发白了一半。

这就对了呀,好办的差事凭什么给你办?要是谁都能做到凭什么你来当领导呢? 群众都是乌合之众再正常不过了,否则呢?难不成你还指望你辖内都是齐天大圣吗?

 4 ) 还行有不足/恶劣控制舆论,粉丝或水军组团骚扰令人厌恶

第一集三星半,专心讲河道多半星。优点是整体可看,不足处希望改进。1.演员选角不好。罗晋演得不像个文韬武略功炳千秋的皇帝。他整个人气质很轻,压不住臣公,没有沉淀感。他和孝庄太后在一起对比就更明显了。他母亲的演员的演技真是烂到家了,肢体像个现代活泼小孩子。表情就看我演得好认真。2.故宫特效太假了,真是让人出戏。3.故事内容情节想当然,没有合理性。河堤劳工死了这么多还一直被压榨,黄河又发大水,怎么可能来个新官喊几句自我奉献的口号就把暴动给平息了。其他的地方也是,大臣和皇帝因为一点小猜疑对这嚷嚷比声大,真怕他们嗓子吼哑了。把已经平了三番的康熙写成在孝庄面前低一大截的样子。还有好多其他地方。对了,新官儿子还有个秀肌肉的镜头就特别搞笑。健身房练出来的肌肉和特别白的皮肤,和新官儿子一起参与劳工的设定完全相反啊。

————————

有些人是有大病吗?一边回复一边拉黑?觉得shit好吃自己吃嘛,硬要别人也觉得好吃也有病吗?真是有病,再犯歼直接举报删除。

————————

豆瓣现在好像很容易发大水被控了。粉丝水军装观众,戏可真多。谁搞虚假舆论控制就厌恶谁,恶心。

11月26日

所以是谁的水军组群还是粉丝组群共享信息控评打击正常观众呢?因为第一个人的回复内容无稽弱智所以不用查时间线就可以说出他自己的漏洞。谁知道问他说罗晋哪里表现得像20 出头就被拉黑了,然后我也删除回复拉黑他了。好几个人回复就拉黑,今天又来一个。你们是多溅啊,这么在乎我这个评价。第一集就值三星,既然你们这么努力,我给你们一星好了。

 5 ) 做事在前,当官在后

从剧中一个意外的细节说起。

「阿玛!阿玛!」

一场水灾,冲走了很多人,其中也包括这个在找着自己父亲靳辅的靳治豫。在这场戏之前,靳治豫还当着众人(河工)前称呼他父亲为爹,但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他丝毫没有犹豫地称呼了:阿玛。

这样的戏剧对比其实就短短几个字,但直接表明了靳家不是汉人,而是很早就跟着清兵的汉军旗人。所以靳治豫才会从小就称呼自己父亲为阿玛,只有在南方才会改称呼给别人看。

无独有偶,在零零碎碎分布在这部剧的其它细节里,也提到了河道总督王光裕是汉军旗、靳辅的夫人还是正红旗人。

这些细节加起来不超过一分钟,它没有在卖弄,不是特别详细地强调,但这个戏剧张力上的对比事实上隐约指向了《天下长河》最核心的主题:

办好一件事,最困难的不是办法本身,而是人,是怎么让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人,然后把事情办成。

现在我们先聊一聊河道总督。总督是正二品,这个职位很高了,总共就正一品、从一品,下面就是正二品了。它在明代是专事专设,还不固定,到清初才固定下来。一开始地方在山东济宁,后来去了江苏淮安,总之是运河流经的地方。这意味着河道总督是为了保证漕运的稳定的。

漕运,包括南方的粮食、盐等,北京是不生产这些东西的,但北京时时刻刻都需要这些,所以漕运是帝国的命脉,所以南方的经济对帝国来说很重要。

但自从黄河从淮河口入海(这个黄河流向和今天不一样,历史上有过很多次改道),这里经常会泛滥决口,黄河、淮河都侵入到运河通道,阻塞漕运,从顺治到康熙初年,几乎年年决口,在这种情况下,河务就很重要了。

起初清朝的河务是学的明朝,由工部负责,级别很低。你想,一个工部的下级官员被临时派到地方治理,会遇到哪些问题:首先他不可能长时间待在这,所以必须速战速决;其次他隶属于工部,是不可能调动得了工部级别的资源的;最后他在当地也会四处掣肘,放眼望去谁都比他职位高。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清朝设立了河道总督,一步步抬高了河务负责人的地位和权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统一部署。

当然,这建立在一个战略前提上:河务很重要,它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但我们必须重视它、解决它。所以我们愿意为了它专设一个高级职务。

理解了这个大背景,我们来看《天下长河》开篇的戏剧逻辑是怎么搭建的。

康熙十五年,黄河又一次告急,很快就会冲垮安徽的堤坝。

这个时候安徽巡抚靳辅站了出来,他动员了河工,亲自奔赴河岸,与大家一起防灾。这些都没什么,但戏剧点出现在他强调要炸堤,把黄河水引去已经疏散了人群的桃源县。

桃源县在哪?这里说的是历史上的桃源县,它就是今天的泗阳县,隶属江苏淮安府。

尽管人已经没了,但作为安徽巡抚的靳辅,实际上插手到了江苏的事情。

这是一条隐线,虽然在故事里没有直接表现,但它是客观存在的,从很多细节来看都能说明这一点,而不是创作者无意忽略了地理位置的差异。

而在剧中,靳辅很快就被问责了,他被问责的理由是贪污。但问题是,靳辅作为刚上任不久的安徽巡抚(他是被康熙快速提拔的,这一点下面还要说),是怎么插手河道衙门的工程的?

答案其实是他早就是被看重的河道总督人选。而且是被皇帝看重的。

但现在的河道总督王光裕是索额图的人。靳辅也才只是安徽巡抚。

从剧中能看出来,虽然一开始就给靳辅安了个贪腐的罪名,但其实大家没有那么关心他是否贪腐,这不是说大家知道他没有贪腐,而是大家不在乎他有没有贪腐。

包括皇帝。

第五集有一场大雨中明珠代表皇帝和靳辅的对答戏,那场戏里明珠一直在问你为什么要贪腐,而靳辅一直回答的是我到安徽以来始终在留心河务。

这个对答什么意思?

说明靳辅自己也很清楚,他此刻拿出什么,才能保命,甚至把这个局做大。

为什么他敢?答案就是上面说的,他是汉军旗人。甚至他是汉军镶黄旗人,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无论是满汉,镶黄旗都比下五旗的地位要高。很多我们熟悉的名臣,比如范承谟、佟国维、年羹尧,都是这一旗的。

换句话说,他是自己人。

康熙需要他,康熙需要他来管河务。

河务不是说你有治水的能力就能让你来管的,得是自己放心的人。整个康熙朝河道总督有11个,其中9个都是汉军旗的,剩下两个是纯汉人,没有一个满人。这个局面是为什么?

别忘了这是在哪出的事。淮扬地界。在明朝这是南直隶,是明祖陵所在地,出了不知道多少进士世家;在明末这里还发生了扬州十日。换言之,此地是有天然的抵抗力量的,可偏偏这里又是漕运重地。

而负责河务的人如果是纯汉人,皇帝不放心;如果是纯满人,能力不足,再加上无法与当地的纯汉人沟通。所以汉军旗就是最佳的人选,一方面他们是朝廷的人,另一方面他们能够在当地与纯汉人友善交谈。

所以看起来开头讲的是靳辅的贪污案,实际上大家的核心焦点是:皇帝对原来的河道总督王光裕不满了,谁来接任?

所以看起来靳辅在故事开头是被王光裕陷害污蔑贪污,但实际上背后还有很多暗流。王光裕虽然是河道总督,正二品,比安徽巡抚这样一个从二品要高,但他和安徽巡抚是分属不同系统的,一个条条一个块块,他们之间本应该没有太大的冲突。除非真正的冲突是,靳辅很可能是继任的河道总督。

无论是从剧中还是从历史上我们都能看出来,靳辅在康熙十年就被皇帝从内阁外派去了安徽当巡抚,而这个过程中他一直留心河务,并且保证安徽没有出过事,五年后的康熙十五年,他其实就是下一任河道总督的最佳人选。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诉求清晰了,我们才能看到索额图、明珠的各种勾心斗角和人事运作。当然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大多数剧里都会有。

有意思的是这部剧里还有一条隐线。

对这个职位和这次事件表示观望态度的,不只是台面上的这些人,还包括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

因为按照靳辅的治水办法,筑堤来冲刷清口淤沙,带来的结果必然是黄河之水下泄,导致淮河水出清口不畅。再加上淮扬地区地势偏低,因此很容易就被淹没田地。

淮扬地区在上文中说了,有着数不尽的自明以来的世家。他们的田地要是被淹了,那还了得?所以负责管理这些地方的两江总督、江苏巡抚也必然是其中的利益相关方。——这也是靳辅这个方案后来屡屡被反对的根本原因。

这里要说一下的是,关于从江南江西总督到两江总督,以及从江宁巡抚到江苏巡抚的称呼的变化,一般认为是康熙时期开始,雍正时期定型,本文直接称呼为后世确定的说法。

有朋友要问了,明明剧中没有出现,为什么我能笃定这几个人是沉默而不是剧中没写呢?

因为虽然他们还没出场,但在片尾列表里我看到了他们的名字。

两江总督阿席熙,漕运总督慕天颜,江苏(江宁)巡抚余国柱、汤斌。

此外,把靳辅押往北京的,是江宁知府于振甲(也叫于成龙,是另一个于成龙,是后来的河道总督,与靳辅的想法完全不同,也是汉八旗)。

于振甲的登场的那场戏说的是,江宁大老爷,奉旨赈济灾民。

这暗示得很明显了,黄河泛滥归泛滥,堤坝是你安徽巡抚炸毁的,但赈济灾民的事情还是我们江苏来干。可偏偏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都不出面,找一个江宁知府来负责赈济,来负责押运。

他们也在跟朝廷表态。

不是说话才是表态,沉默本身就是表态:我要看你怎么做。

为什么他们敢这么直接叫板?

举个例子,汤斌。生于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他的祖上汤宽是滁州来安县人,追随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以后世代为官,七世祖汤庠迁居睢州。

这就很明显了,看起来在河南,其实淮扬这个地方自古以来都有他们家在,淮扬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

在历史上,靳辅被当成死囚押运的事情是不存在的,但慕天颜、汤斌这些人和靳辅的矛盾是有的,而且很大,既然片尾出现了他们的名字,我相信也一定会着重描写那场大论辩。这里按下不表。

虽然历史上靳辅被当成死囚押运的事情不存在,但靳辅的快速被提拔是存在的。上面说了,靳辅作为汉八旗,不需要通过科举就能进入中枢,他很快就被外放去了安徽巡抚,五年后就被迅速提拔成为河道总督。这个举措背后,必然是康熙对他的重视。

但这不构成戏。因为这样的话所有的主动性都是康熙在做,和靳辅无关。

所以本剧开篇这个改编,实际上是起到了几个效果。

一是加重了靳辅的性格描写,一方面是老谋深算深刻领会,另一方面是依旧甘愿为了黄河治理挺身而出,而不是一个普普通通满嘴道德文章的庸臣。

事实上,就在靳辅一百年前,另一个由扮演靳辅的演员黄志忠饰演的历史人物海瑞,同样是治理吴淞江的应天巡抚,同样也是一个有大谋略的人:一个举人能当应天巡抚,在晋升渠道非常狭窄的明朝,这一点非常罕见,海瑞从来不是后世以为的一个一根筋的人。

起到的第二个效果是通过这个事件,把上上下下所有人都圈了进来。关键是下。

我们知道,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往往更多会着墨朝堂,而对于二三品以下的官员就随意写写,仿佛他们没有因为各自的出身和路径而产生的利益诉求,仿佛他们没有因为各自的职位高低而产生的权限大小,在演绎中他们不是为非作歹的打手就是爱民如子的清官,几乎沦为了背景板。

品秩是很重要的。你是安徽巡抚,你的职责在什么地方;你是河道总督,你的职责又在什么地方?这个是不能出差错的。

而在很多人心中,仿佛明清帝国这样一个庞大的官僚系统就只有最上面几个人在那玩,下面全员工具人。

除了少数几部优秀的历史剧描写了大量中级官员外,几乎没有看到以这些官员为叙述对象的。而且那几部剧更多描绘的是他们在面对惊天大案时的反应和斗争,而不是日常的人事、文书等。

把这个关系梳理一遍才会发现这部剧和其它剧的不同。虽然它在很多地方添加了喜剧色彩,表现得很戏谑,但在一些关键逻辑上,它是在试图表达真实的运行规则的。

最简单的,官员的日常是什么?

不是斗争,不是拍马屁,而是批文件、搞文书,因为治下事情实在太多了。

就拿康熙朝来说:平三藩、收复台湾、征讨葛尔丹,打仗,大家熟;鳌拜和遏必隆、索额图和明珠,朝堂斗争,大家熟。但具体日常办什么事,大家不熟。

这部剧选了这样一个切入点,这本身就是值得关注的。因此也能理解为什么要加那些喜剧桥段,不然没人看,电视剧《贞观之治》就一板一眼地拍了大量的政务。

所以与其写靳辅在安徽巡抚上做了什么事让康熙满意,然后升到河道总督,不如直接设计这样一个事件,所有人都体现出了自己的性格和诉求,而且还是在斗争中做了事。

我们回到河道总督。

按照习惯,靳辅作为安徽巡抚(从二品),如果他要升迁,下一步其实就是地方行政总督(正二品)或六部官员,但去河道总督,其实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差事。

一方面虽然正如剧中所说,这是个肥缺,每次开工就有大把油水可以捞。但另一方面,这个职位的风险极大。

黄河水泛滥是天灾。对于这样的天灾,是需要面对极大的不确定性的,是需要赌上自己的身家性命的。所以这个职位风险大,只要堤坝被冲垮总督就要被问责革职;但这个职位机会也多,基本上平安退休的都能入贤良祠。

也因此我们更加理解了,为什么管河道的必须是能统领好几个地方的正二品大员,而不是任由地方行政各自为政。

比如剧中一开始说的,靳辅作为安徽巡抚,炸堤把江苏淹了。为什么?

因为在行政区划里,这一块是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的交界处,就是大家常说的黄泛区。而且当时的地方村落还不像今天这样有明确的行政归属建置,建置到县乡就到头了,下面零零碎碎的村落并不能特别明确地归属到哪个行政区域,所以如果是行政地方长官来领头的话,很多地方没法调度。就好比今天上海嘉定和苏州昆山、鄂尔多斯与榆林,这些地方也关系密切,一直在搞一体化。

所以在面对在遇到天灾时,必须要有一个大区级别的来统一指挥。

所以大家关心的是康熙选谁当这样一个具有大权限的人。

这是目前为止前十集的核心议题。

在剧中,康熙选择的是靳辅。在很多看多了演义小说的观众看来似乎没什么,但实际上它意味深长:

靳辅本来已经是死囚了,但康熙不仅之前接连提拔他,还让他以原官接任河道总督。

对于一个非常拥挤的明清帝国来说,每往上一步都很艰难,因为有着大量和自己相似背景和状态的人,但康熙还是这么直接地提拔了一个人。

想明白这个背景,才能知道《天下长河》想表达的另一个核心:它不是什么皇帝看重谁就可以让谁升迁的。

比如康熙看重陈潢的治水才能想给他一官半职时,索额图直接说了这样会让天下费力科举的士子寒心。陈潢进步太快的话,遭来的关注和非议也会很多,会掣肘陈潢办事,所以康熙选择了不给他官职。

大家都在想办法塞人,太皇太后几乎每场戏都在跟康熙明示或暗示要用老旗人,康熙都没听。

康熙有自己的想法。

这部剧特地写了三个角色:徐乾学、高士奇和我们上面提到的陈潢。

徐乾学。历史上是顾炎武的外甥,剧中改成了徐阶的后人,而且在朝中无人(历史上他们家在朝中是很显赫的)。在剧中徐乾学是唯一通过正规的传统科举考中的探花郎,然而意气风发的他很快就被分配去了翰林院当编修,面对满屋子的没有出路的进士,徐乾学很快就被打压了下去。——这就是我们说的明清时期的拥挤。三年出一个,对朝廷来说,不稀罕。

高士奇。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剧中,他都属于没有通过正规科举但被康熙亲自拔擢的士人,压根没用多大功夫他就进了南书房,成为康熙的秘书。

陈潢。上面说了,此外还有一个细节,是靳辅推荐了陈潢以后,康熙想召见,被明珠阻拦了。明珠的意思是,如果康熙召见的事情传出去,而陈潢是个庸才,那脸面上不好看。

是的,如果皇帝要特地拔擢一个人,必须要保证这个人真的有用。

皇帝拔擢高士奇不是办事的,是用来制衡明珠和索额图的,所以他不必为高士奇担心会不会被人攻击被人掣肘。可陈潢不一样,他是需要陈潢治水的。

所以这个三人对照组很有意思。有意思的不只是他们个人的人生际遇,还有康熙在面对他们时的不同用法。而这些不同用法意味着什么呢?

第一层是意味着康熙要表达我才是选拔人的唯一权威,你明珠再是吏部尚书、你索额图再是赫舍里亲贵,那也是我说了算。

第二层就要考虑到这三个人的籍贯:他们都是南方人。

徐乾学,江苏昆山人。高士奇,浙江余姚人。陈潢,浙江杭州人。

他们不是满人,也不是汉军旗,甚至还不是淮扬地区的汉人,他们是江南浙江的汉人。

在历史上这三个人不是同时出现的,但在剧中将他们糅合到了一起。

这意味着康熙在笼络江南士子,在收士人的心,同时在向淮扬地区表示,你们要听话,然后我会用你们的,否则我就先用江南浙江人了,甚至我先用浙江人来负责治水。

所以看起来徐乾学和高士奇与治水无关,但实际上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治水的一环。

这就回到上面说的了,本剧最核心的主题:

办好一件事,最困难的不是办法本身,而是人,是怎么让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人,然后把事情办成。

执行治水的人用陈潢。浙江人,没有功名,也没有淮扬地区的地方利益关系,他负责出技术得罪人。只要能做事,就能让他实现抱负。

调动资源的人用靳辅。汉军旗,自己人,又能和满汉几方面都说得上话,这个人还可以一往无前,可以作为治水的主心骨,在面对别人质疑时可以坚定,哪怕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很多舆论上的非议,但他不图一时,要图万世。

最后决策的人是自己。作为皇帝,不仅要同时保证漕运和河务,还要保证各方面都能安定,而在这个平衡过程中他还要做事。

所以这三个人走到一起成为了本剧的三个主角。

康熙说,当官是要做事的。

做事。

在这个基础上,怎么把事情做好?

再进一步说,面对到处掣肘的利益体,怎么把事情做好?

这部剧讲的就是这个。别看两个字很简单,古今中外真正能实践起来的很少,不是光有理论就行,也不是光有勇气就行,需要有智慧,也需要有勇气。在这个过程中要清楚知道什么是我们必须要牢牢抓住的,什么是可能会有的矛盾,而这些矛盾哪些是可以化解的,哪些是不可避免的,在不可避免时如何下好决心把事情做下去?

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6 ) 传统清宫剧

《天下长河》还是值得一看,罗晋、尹昉、黄志忠,奚美娟、梁冠华等一众实力派出演,《河防述要》真有文本流传,黄河泛滥是满清古装剧保留段子,作为清宫剧老观众的几点感觉。 1、当下这些服化道非常“精良”的古装剧,可能演不出穷人了,安徽巡抚天天守着决堤,还能衣冠整洁。 2、罗晋眼神有点妩媚,演康熙不见得妥当,可能光绪帝合适他。 3、康熙王朝已经播出二十年了,清宫剧这些年有些退温,这种单角度歌颂“好皇帝”的历史剧,在前些年掀起了几轮批判,真担心奚美娟突然来一句“我孝庄“。 4、张挺是导演兼任编剧,还是受到十多年前电视剧的套路影响,皇上忧国忧民,忠诚一脸正气,奸臣贪婪猥琐,百姓感恩戴德和愚昧单纯,脸谱化比较严重。 5、河道总督王光裕作为贪官反派,是汉臣。

 短评

因吹斯汀,前世你是君我是臣,现在我为君你为臣了,好想看虐渣爹。我重刷鹤唳华亭后的怨念太深,看完七集了,太好看了,终于又有能看的国产古装剧了,可是一想到他们的结局就好悲伤啊,可是想想这又挺真实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世间既能做个为百姓办事的好官又能保护自己的寥寥无几,更多的人都在灰色地带。在浮沉中左右逢源。又想到鹤唳华亭了,君子行路,不但要提防小人对自己的伤害,更要提防和小人对抗之时自己对自己的伤害,所以道比术要难得多。靳辅和陈潢都是不喜用术的人,渣爹这回和阿宝一个属性了。

4分钟前
  • 宣宣
  • 推荐

这个切入点选的很新颖啊,现在的观众对靳辅陈潢估计都挺陌生的吧,有这么一部剧能讲讲他们治水的故事也蛮好的,属于涨知识系列了

8分钟前
  • toni rakkaen~
  • 力荐

一集里面大部分剧情都是水的,没多少有效推动,演员在这动不动就是大特写独白,几个权谋老臣演的都没啥智商似的,全在讴歌忠臣,黄志忠永远脸上写着:我是海瑞

12分钟前
  • 日落大道
  • 还行

借古鉴今,今日抗疫何异于昔时防川。

16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推荐

看片花说剧组专门挖了一条“黄河”,置景用了五个月,剧中画面呈现的质感确实很不错,守河的百姓们滚下堤坝那一幕看得非常揪心

20分钟前
  • zebra Fong
  • 力荐

罗晋演的好装逼

25分钟前
  • 往事暗沉不可追
  • 还行

我果然还是比较吃黄志忠演这种刚直型的角色,“你们家主子要替我洗罪,可是我无罪可洗”,这铁骨铮铮的台词他说出来就超级有说服力!

30分钟前
  • 陈默
  • 推荐

严肃又搞笑,历史正剧「天下长河」参考文献:王光裕《贪官的自我修养》柔儿《贪污会计学》徐乾学《行贿的艺术》高士奇《擂鼓四通》陈潢《河伯的前世今生》索额图《金碗诗集》明珠《琉璃蛋的制作工艺》(插图版)康熙《我与索相、明相之方法演技》于振甲《吾日三省吾身》靳辅《十种涛声》(注:以上书籍皆为本人杜撰,请勿在各大书店检索。)

31分钟前
  • 令希丰
  • 推荐

1.国产剧有这样的结尾,没弄个大团圆,很不错啊。2.高鹗说有时候清官比贪官的危害更大,于震甲真是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3.正面人物一直很难塑造,靳辅陈潢有点扁平化,除了靳辅更懂官场、陈潢更懂治河外,有时候找不到两人的分别,一样的耿直孤介。

36分钟前
  • 荒了邵平瓜圃
  • 力荐

这部剧的台词太犀利了,徐乾学对高士奇说世上有你我这样的人,哪里有陈天一活的地方啊,也算是总结到位了!

37分钟前
  • macca
  • 力荐

目前看算是比较新颖的选题,河道治理工程一直是历朝历代的重点,但却鲜少有关注到这块的影视作品,在中国治河史上有不少名人志士都应该值得被人记得,立意不错,好评

42分钟前
  • 胡萝卜炒鸡蛋
  • 推荐

很喜欢这一部。有康熙母亲,这个真的真的很少出现的人物。

43分钟前
  • Genuine
  • 力荐

靳辅是我在这部剧里最佩服的人,知礼义却无迂腐之态, 能言善辩却不巧舌如簧,深谙官场之道却不用官场手段,简直是清流。

45分钟前
  • 默默(暴富版)
  • 力荐

圣祖康熙素有宽仁之名,本剧从康熙年间黄河治理切入,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所谓“好皇帝”领导的封建专治体质对平民敲骨吸髓般的压榨和剥削;鞭辟入里地讲述了帝王权术、官宦党争对真理和个人意志的碾压和戕害。同样涉及平三藩、收台湾、征葛尔丹、明索之争等历史事件,本剧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二十一年前《康熙王朝》王侯将相叙事的反写,是给那些动辄喜欢共情统治者的观众的一记耳光。

46分钟前
  • 仙剑风晨
  • 力荐

挺有趣的,不全都是那种比较严肃的剧情。“我可是探花啊。”委委屈屈可可爱爱的徐乾学,前一秒光鲜亮丽,下一秒社畜上班,这人生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

49分钟前
  • 一只小猪🐷
  • 推荐

罗晋尹昉黄志忠奚美娟等演员的演技真不错。剧情非常吸引人。服化道也无可挑剔。这部剧还是爸妈推荐提醒我看的。2022年下半年难得的佳作。

51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好感慨,想当初共挤在一间屋子谈天说地欢声笑语的同僚入仕以后关系都开始变得微妙起来,代入现实中的自己想想,这其实挺唏嘘的

54分钟前
  • 66号公路灰狗
  • 推荐

最后终于明白片尾曲是什么意思。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百代之过客,只有黄河之水百年浩浩,奔流不绝。功名利禄者,屈而薨亡者,他们的故事发生过便存在了,如同百万因政治博弈而亡的冤魂,永远留在历史之中。本年最佳,深刻却不晦涩,娱乐性故事性任务性兼顾,本是因为演员看的,但导演编剧给我惊喜很大。

55分钟前
  • 瑶光
  • 力荐

罗晋没有演出康熙一代雄主的气魄,在擒鳌拜、削三藩之后的康熙,还是《鹤唳华亭》那位唯唯诺诺的皇太子形象。同时朝堂争斗的权谋部分水平大幅下降,照着《康熙王朝》比大概还差10086个《鹤唳华亭》

58分钟前
  • 无复烟火
  • 较差

黄志忠的造型总让我联想到《大明王朝1566》的海瑞 他在老家光脚站地上泼水的场景。全员演技派 看着就是过瘾 完完全全被震撼到了 尤其奚美娟老师!罗晋的演技虽不如大家常对比的陈道明 但也表现出了特色 感觉有在磨砺演技 起码接住了老戏骨的戏!会追下去🥳🥳🥳

1小时前
  • 3108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