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城

HD

主演:萨仁高娃,阿尔德那,阿茹娜,余忠,吉日嘎拉

类型:电影地区:内地语言:普通话年份:201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呼伦贝尔城 剧照 NO.1呼伦贝尔城 剧照 NO.2呼伦贝尔城 剧照 NO.3呼伦贝尔城 剧照 NO.4呼伦贝尔城 剧照 NO.5呼伦贝尔城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这部既优秀又有诚意的作品,千万别错过

文/木易

在近期上映的片单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这部《呼伦贝尔城》,如果还没有看,那实属遗憾。单从片名来看这部电影可能并不起眼,但这的确是一部诚意之作。影片剧情节凑紧凑张弛有度,既有真实事件发生的震撼,又有改编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样不可或缺导演强烈的个人风格以及民族风情。一部优秀又非常有诚意的影视作品,不容错过。

《呼伦贝尔城》是由涂们执导,萨仁高娃、阿尔德那、阿茹娜等主演的作品,电影讲述了由于大清国西北边塞屡遭匪患挑衅,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派出索伦部将士奔赴陕甘北部补营,消灭匪患,展现我国少数民族鄂温克族文化的故事。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导演涂们,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三十余年,俨然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戏骨,并凭借其主演作品《老兽》一举拿下第45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依然记得那个带着墨镜的糟粕老头老杨,与落寞的城市为伍,和寥落的霓虹相伴,涂们老师以极为精湛的演技征服了所有观众,斩获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也是实至名归。

涂们老爷子虽已年近花甲之年,但在导演的行列,他算是新人。涂们导演凭借其多年来经验的积累与自己对电影的独到之处,这部《呼伦贝尔城》应运而生,独属于鄂温克族的文民族化,独属于导演自己的镜头影像风格,影片虽然也存在小瑕疵,但瑕不掩瑜,看得出的诚意满满,颇为让人惊艳。并且于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涂们导演带着自己的作品《呼伦贝尔城》,在电影频道传媒大奖中获得最受传媒关注影片提名以及获得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奖。

看完《呼伦贝尔城》,无不让人感慨女性的伟大,实为震撼人心。乱世之中清匪剿患,鄂温克族成年男人壮丁全部倾巢而出,身披战甲奔赴前线,在呼伦贝尔城中仅留下妇女老人和儿童,女人们不得不扛起每个家庭生活的重任,衣食住行,又到草原马场套马,果然是巾帼不让须眉。然而仅这些又何止,男人们在外御敌征战沙场,多年来为得归还,在面临鄂温克族全族香火的传承,她们不远千里万里,历经千辛万苦踏出雪山冰地,走过荒原沙漠,甚至是付出死亡的代价,背负起整个民族存亡的命运。她们每一位都有着独立自强的精神,她们以此为荣耀,实为可敬。而抛开影片回到当下,民族的传承与兴旺,无论工作生活,这同样也是每一位女性的伟大。

总而言之,《呼伦贝尔城》真心一部不可多得的诚意之作。影片无论是剧情节奏的把控还是各个小细节的处理,都是极为用心。导演涂们以自己的影像风格展现出了战争的残酷性,以及战争背后女性的心酸、责任与伟大,电影没有刻意戏剧化卖惨,却让人看得极为扎心,也没有刻意煽情而鼓动观众情绪,却让人内心万千感慨,动人又十足动情,推荐《呼伦贝尔城》。

 2 ) 史诗般的民族颂歌,响彻辽远壮阔的大草原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逐渐成熟扩大,越来越多的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优秀影片与观众见面,此类影片也往往因为文化信仰上的差异,从而能够带给观众种种神秘感,满足部分猎奇心理,由涂们编剧并导演的电影《呼伦贝尔城》,就是一部带有强烈民族色彩的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还原了内蒙古地区鄂温克族的生存方式与民族信仰,将一段在族群中传颂了几百年的传奇故事,呈现给大家。

涂们这个名字,更多观众还应该是熟悉他所出演的影视剧,曾塑造过很多经典角色,《鹿鼎记》中的吴三桂、《笑傲江湖》中的左冷禅,也是很多与草原题材相关的剧集中王公贵族的专业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的成吉思汗、《贞观长歌》中的颉利可汗、《王昭君》中的呼韩邪大单于,并且凭借《老兽》中的一个怪老头,获得2017年第54届台北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但已经年近6旬的涂们,并没有停步在当下的荣耀之前,转型为导演,执导自己的电影处女作。

因为涂们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本身是鄂温克族,所以这部表现该民族文化的影片《呼伦贝尔城》,由他来执导再合适不过了,片中的故事发生在几百年前的清朝,当时朝廷派出索伦部将士奔赴西北边疆补营,消灭匪患,男人们去前线打仗,只有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守族群所在呼伦贝尔城,然而残酷的战争无法避免,几年间接连从前线传来将士阵亡的消息,为了部落的繁衍生息,由萨仁高娃饰演的诰命夫人那丹,决定带领索伦部妇女们历尽艰险前往战争前线军营“取孩子”。

可以说,导演涂们的表现手法独具匠心,并没有直接用影像呈现战争的残酷,而是避开激烈的厮杀场面,将视点聚焦在英雄背后的女性身上,用一种温情的描述,将女人在战争背后的无奈与渴望的心态,细腻的诠释,以女性独特视角来表现战争,彰显了她们的牺牲与奉献的精神,以及民族繁衍的独特使命,间接地折射出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痛苦,凸显出民族英雄的存在,不但是血战沙场的勇士,还包括诰命夫人和族群中的其他女性,将母爱、情爱、友爱从不同的角度呈现,感动人心。

在这样一部表现自己家乡风情的影片中,可以感受到导演涂们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从小在马背上成长的他,也在片展现了大量的套马、摔马等马背文化,演员们娴熟的驾驭技能,一匹匹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之上,带给观众别样的草原风情,鄂温克族特有的“柳条包”(蒙古包的一种),贯穿整片的长生天祈福,前后呼应的萨满仪式,还有极富民族特色服饰、衣帽、靴子等等,通过这些细节,让更过人了解了鄂温克族文化。

电影《呼伦贝尔城》作为涂们的首部导演作品,也得到业内各方的肯定,在今年的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影片获得了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影片的提名和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奖,片中富有层次的故事架构,所彰显出的民族情怀,让观众更深的了解到鄂温克族,导演用诚心书写出史诗般的民族赞歌,响彻在辽远壮阔的大草原。

 3 ) “倾城”传奇,大爱无疆

文/ 赤叶青枫

2017年的台湾金马奖颁奖礼上,曾经众多影视剧中的“草原王爷专业户”涂们凭借电影《老兽》一举斩获影帝,风头一时无两。如今,他又有新作问世,不过这一次他是首次以导演兼编剧的身份进行创作,而这部电影便是在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影片等多项提名,同时涂们本人也凭借它斩获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奖的《呼伦贝尔城》。

呼伦贝尔不仅是当下的网红旅游胜地,同时也是涂们的家乡。他的电影导演处女作以此为主题及片名,对家乡故土的一片深情不言自明。

影片讲述的是根据一段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倾城”传奇。

清朝年间,为了抵御外侵,以鄂温克族为主的索伦部青壮年男子都被派往西北边疆戍边,且一走数年,呼伦贝尔城中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小孩。战乱经年,族内人口急剧下降,传宗接代已成大问题。为了种族的繁衍生息,诰命夫人那丹(萨仁高娃饰)毅然带领一群索伦部适育妇女前往战争前线“取孩子”,由此展开了一段意义非凡的特殊征程……

作为一部以有着“世界上最早的战斗民族”之称的鄂温克族为主体展开的电影,而且剧情又与战争密切相关,因此想必很多人观影前都会以为片中定是金戈铁马与乱世儿女情相交织。

而实际上,影片巧妙地避实就虚,没有直接出现金戈铁马、浴血奋战的战争戏,而是把视线放在了看似相对安全的后方、军营以及诰命夫人那丹率领一众妇女“取孩子”的长途跋涉等相关桥段上。

无论是呼伦贝尔城内的老幼妇孺一边辛勤持家,一边不时焦急地打探自家儿郎的消息,还是诰命夫人那丹一行人在前往军营途中的风餐露宿、历经艰险;亦无论是那丹等人对阵亡勇士的血衣战袍的重视,以及对战场异族遗孤无条件的爱心接纳,还是几对有情人各自不同的虐心命运……乍看起来,这些桥段都比较偏生活化,没有战争戏那般紧张刺激、赚人眼球,不过细品之下,却充满了无限深情——这其中不仅仅有母子情、男女爱,更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包容与期盼。与此同时,影片也如留白一般,不见一枪一刃,但却道尽了生命的脆弱,命运的无常,离人的伤痛以及战争的残酷。

所以,《呼伦贝尔城》一片是一曲意味深长的生命颂歌,是一部厚重内敛的草原史诗。作为观众,刚开始看这样的一个故事时,你可能会暗暗感叹片中鄂温克族妇女们主动上战场“取孩子”一事多少显得有点民风开放,但看着看着,相信你会被鄂温克族人的民族性、传承责任感以及对家人、家园的深情厚爱所感动。尤其是鄂温克族的女人们,她们虽然没有直接上阵杀敌、保家卫国,但她们为了种族延续血脉所作的牺牲和斗争,一样可歌可泣。从这个层面上而言,她们亦是英雄与勇士。

至于那丹这位女主,在她身上,更是凸显了女性独立自主、柔韧坚强的精神与特性,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乱世红颜,深明大义。探营“取子”,感天动地。生命可贵,大爱无疆!

 4 ) 了不起的鄂温克女人

鄂温克索伦部落的男人征战沙场,一去数年,种族传承难以为继。诰命夫人居安思危,带领部落妇女长途跋涉,踏上寻找男人的征途。茫茫草原,风雪交加,前途未卜,诰命夫人和妇女们毅然前行,虽然不少人死在征途中,但依然一往无前,最终带着新生命返回呼伦贝尔城。此种壮举不仅需要领头人的担当,也需要妇女们的顾大局识大体。

影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没有百转千回的爱情,没有荡气回肠的英雄,却在平淡中饱含着一股顽强的生命力。游牧民族常年幕天席地、风餐露宿,生命力、战斗力远远强于汉族。这种最原始、最质朴的生命力,在现代社会已荡然无存、无从感知。这种生命力不仅是生存的能力,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对自然的顺应和抗争,绵延千万年,绵绵不绝。

 5 ) 额尔古纳河畔的战斗民族往事

涂们老爷子老来翻红,他演了一辈子历史人物——大侠、名将乃至帝王,个个如他的外表看起来一般奔放狂傲,却在57岁的年纪上,凭借一个心底悲凉的“混蛋”角色——“老兽”,获得了金马奖的嘉许。

成为金马影帝的那个晚上,涂们在颁奖礼上旁若无人地睡了一觉。

那段时间他的确是太累了,天天跟制片人开没完没了的会,颁奖礼当天,他跟制片人撂了狠话:“我回来第二天一定要拍,这场暴风雪错过就没了!”

当看到影片《呼伦贝尔城》中被冰雪覆盖的无垠大地时,我明白了涂们为这部影片投入了怎样的心血。

涂们出生于呼伦贝尔,是鄂温克人。鄂温克族今天有几万人的规模,大部分聚居在呼伦贝尔盟,有自己的自治旗,而在历史上,这个热爱音乐、舞蹈并且骁勇善战的民族,曾经几近灭绝。

《呼伦贝尔城》讲述的就是鄂温克族这段生死存亡的历史,这段故事被涂们和他的族人代代相传,成为鄂温克人的文化胎记。

100年前沙俄入侵,清政府强征骁勇善战的“战斗民族”勇士们戍边,呼伦贝尔城中的鄂温克族成年男子悉数踏上征途,致使城中只剩鳏寡孤独。战争连年未决,族中男子始终不能归乡,眼见鄂温克族日渐式微,此时呼伦贝尔城中的族人领袖“诰命夫人”带领妇女远赴前线“取孩子”,路途遥远、环境险阻,一群妇女冰天雪地里去,又边走边生着回来,这是一段书写在战争史诗背面的传奇。

当我看见影片中茫茫草原上跳起萨满仪式的绝美镜头时,我大概能理解涂们在这部影片中注入了自己怎样的民族使命感,那种使命感,让人与百年前在冰雪中蹒跚的诰命夫人获得了共鸣。

为了传达这种使命感,涂们大量启用了少数民族演员。当萨仁高娃饰演的诰命夫人捧着战死边疆的丈夫的戎装,随着一句“我的将军,你终于回来了”,一行眼泪顺脸颊滑下,一种纪录片般的真实感被传递给了银幕这端的观众。

《呼伦贝尔城》的确可以引发我们思考一些一直以来被忽视的问题——在战争年代,当与敌人舍命相搏的英雄们被歌颂时,在战争的暗面,那些与恶劣环境、天灾与疾病搏斗的妇女和孩子,她们同样为传递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努力着。

涂们以名将帝王或者“老混混”的角色被观众熟知,却在第一部自己执导的影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女性英雄的故事,实在是令人意外和敬佩。

影片中的鄂温克族青年勇士临行前,一名叫做朱烈的小伙子抚摸着他爱人的头发说,海列尔,我会想你的。这是全片最打动我的镜头之一,镜头背后那个外形粗犷的汉子涂们,用这种方式不露声色地讲述着他内心深处的细腻。

额尔古纳河畔的呼伦贝尔,草原一望无际,鄂温克族的牧民在阳光下唱歌,在篝火旁跳舞。战争今天已经远离他们,鄂温克族的汉子们,娶到了会生摔跤手的姑娘,生满被窝的孩子,有满山坡的牛羊。

诰命夫人和呼伦贝尔城的勇士们,你们看到了吗?

 6 ) 专访涂们:当媳妇儿,婆婆还不能挑几句?

(原载于《电影》杂志与“电影杂志 MOVIE”公众号)

采访间人很多。悠然坐在主位的涂们言笑晏晏,烟不离手。云雾影影绰绰间,每个人的愉悦心情都透着亮。

仿佛走进一个好客的蒙古包,或者闯入草原上的篝火聚会。

所谓采访,不过是百无禁忌的谈天说地。有人要离场,主人会放下闲谈,打个招呼送客。

断断续续的采访,又不恼人。时间失去了焦虑的属性,在最散乱的一次访谈里,最能感受涂们的随和、亲切以及幽默。

等到“流水宴席”走向尾声,动身离场,突然看到涂们站起身,“哎,这东西扔出去吧?”作势就要往窗边走。

哎,亏得录音笔忘带走,不然哪有机会再听一遍他的玩笑?

混蛋

涂们这几年最火的作品是《老兽》(2017)。他在里头演老杨,一个混蛋。

妻子(郝巧玲饰)瘫痪,无所事事的他疏于照看。见到老友卢布森(阿拉腾乌拉饰)后,他执意要请对方喝酒吃饭,还要去洗浴中心享受,一夜未归。

那晚妻子独自在家出了事,给他打电话,拒接,很晚才被送进医院。子女们焦急筹钱给她动手术,结果失联的老杨一回来,就把救命钱给偷了,气得几个后生要把这“惯犯”五花大绑。

确实混蛋。

被制片人打趣“本色出演”的涂们,在电影里窝着一团心火。

老杨破产多年,过往辉煌像是个戳心的尖刺。他在赌桌上消磨时光,还在洗浴中心“包”了一位小姐莉莉(王子子饰)。这是他在无趣人间尚且能找到的一些刺激事体,治标不治本也无所谓,反正自己好歹吊了几分血色。

捉襟见肘了,也不好找各自陷在家庭困境中的孩子要钱,但碰上处境不佳的卢布森,大头还是要充。把电动车押在洗浴中心的他若无其事,“谁知道那个地方不能刷卡?”

自此,拆东墙补西墙的伎俩开始搬演。卢布森要他看管的骆驼,先牵到孙子面前溜一圈,转手卖了。赎回电动车,给孙子买了变形金刚,他又拎着大衣、牛肉去见莉莉。卢布森要回来了,他就用偷来的手术钱,买上一头人家本来希望用骆驼去换的奶牛。

面对感恩戴德的卢布森,老杨说,当年儿子结婚,没钱,也是你卖了两匹马才凑够了彩礼。他拍着奶牛的背脊,“这些年我一直记着,今天也算给你报恩了。”

从这一刻起,看似与家庭情感淡薄的混蛋有了极为深情的牵连。

英雄行为未必总有人珍视与正视。在一个不好谈对等交易的家庭里,儿子怪怨父亲不公、寡情,父亲则一声不吭地替他还那古旧的人情债,用当下力所能及的权宜手法。

涂们演得沉重,甚至致郁。而在被唾骂与被叹息之间,老杨这个角色破开了北方男人某类群像下的忠义与倔强,孤独与悲哀。

这次能在《老兽》中挑大梁,恰巧因为导演周子阳看了他主演的《告别》(2015),尔后才被制片人赵晏明与导演德格娜牵了线。

那年,塞夫与麦丽丝之女德格娜执导《告别》,主角以父亲为原型,找来的演员正是塞夫生前的好友涂们。在故事一开始,这个同样处不好家庭关系的男人就时不时地犯浑。

一如老杨,深情下沉,疏离浮起,宁肯被指指点点也不要流露几分温存。

至于涂们,被挖出了多面演艺生涯的另一种可能。原来一些展现出更多污点的角色,未必没有正面人物对心底的那种冲击力。

混蛋也演得极好的涂们,得到了金马影展的提名。

导演

成为金马影帝那一晚,涂们是真累,在颁奖礼上直接睡过去了。

这会儿涂们笑着指了指制片人那边,“那都是跟他们通话通的,我说回来第二天一定要拍。”因为第二天会有全年唯一一场暴风雪,不拍的话就错过了。鼓风机可没这么好的效果。

那时要拍的正是《呼伦贝尔城》,一部展现鄂温克族“亡存绝续”的电影。头一回当导演的涂们,要拍这个从小就听老人家讲述的本族故事。

索伦部鄂温克人英勇善战,早被称为“战斗民族”,但到了清朝末年,壮年男子快打没了,只剩下老人、小孩和妇女。当种族延续成为摆在眼前的重大问题,一群妇女毅然决定前往战区,史料上记载为“取孩子”。

“谁干过这种事儿?一堆妇女过去,走个小半年儿,再一路生着孩子回来。没人干过。这是一个壮举,一个人类的、一个女性的壮举。”

这个壮举居然成了。“不仅自己生,一路上还带回来战争孤儿。”《呼伦贝尔城》里就有一个被唤作“蓝眼珠子”的小孩,被大家毫无芥蒂地领了回去。

涂们说,“我们鄂温克人当中,现在都有一些眼睛蓝的、头发卷的,还有黄毛……这就是民族融合嘛。而且从鄂温克人的胸怀来说,战争孤儿肯定不杀,跟孩子没有敌我关系。”

虽然史料上只有寥寥几字,但在民间,这段传奇有过几个丰富的版本。

搬上大银幕是第一次。“这个故事我得讲,对吧?”

既然要拍,那也没有什么需要瞻前顾后的。制片人赵晏明评论涂们“是一个非常放松的人”。“我觉得他那一代的电影人,可能对电影都有一种游刃有余的态度在里面,无论是表演还是做导演。”

涂们说,“为什么演员在做导演的时候就成了隔行如隔山了呢?这座山是同一座山呢,怎么会是隔行了呢?”

而且,“合作过的导演,都是你的良师益友。”吴子牛、塞夫、麦丽丝、冯小宁等等名字被他一念,与第五代导演相关的许多往事就烟一样腾出来。

当导演的念头一旦扎根,事情就如水入渠般推下去。2016年完成剧本,筹备资金,还找来十几年没接戏的萨仁高娃出山助阵。2017年电影开拍,在等一场雪来的时候,涂们到台湾捧了个金马影帝的荣耀,归来后,雪下得正好。

2018年制作完成,曾在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亮相的《呼伦贝尔城》也公映了。

拿了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受传媒关注新人导演奖的涂们,在完成这个掺杂了自己“民族使命感”的作品后,即将要去拍摄一部商业类型片《极恶不赦》。

不用问他是否担心出现什么问题,不然他只会横眉一竖,“没有问题,那还叫拍电影?!”

英雄

要是问涂们,身为鄂温克人最自豪的是什么,他会豪气万丈地说,“‘战斗民族’啊,四个字儿不就完了吗?”

涂们从小就听说“我们都是英雄后代”,那时会觉得“老爷子们痴人说梦”,可从此,“幼小的心灵就埋下了一颗好奇、探究的种子”。

长大了他才知道索伦部鄂温克人的了不起。1734年,雍正年间,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呼伦贝尔城建立,守卫《尼布楚条约》划定的北部边疆。

自此以来,“索伦部鄂温克人从呼伦贝尔城出征61次,青海湖畔,天山脚下,日喀则,西藏,然后是云南……我们有个大英雄(海兰察),乾隆朝被称为‘武臣之冠’。”

身为“英雄之后”的涂们说,“男孩子都应该崇尚英雄。”

在第一部电影《成吉思汗》(1985)里,他就演了一位将军。

之后,他成了《阴阳界》(1988)的飞虎队队长许大头,《朱元璋》(2004)的猛将脱脱帖木儿,《贞观长歌》(2005)的颉利可汗,《王昭君》(2007)的呼韩邪大单于,《兵圣》(2008)的吴王阖闾……

一步步的“加官进爵”,让涂们驾驭得了越来越有权重的英雄角色。光是成吉思汗,就演了两次,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998)到《止杀令》(2013)。

而在武侠江湖里,他是《笑傲江湖》(2001)里的嵩山派掌门左冷禅,是《倚天屠龙记》(2009)里的汝阳王,同样有盖世的气度。

做惯英雄了,演一些存在争议的人物,也自带霸气。《嘎达梅林》(2002)里的王爷,《大唐游侠传》里的安禄山等等角色,便是如此。

英雄当配骏马。展现过各种马上英姿的涂们,在《呼伦贝尔城》里又有跟马群相处的机会,“拍马对我不是什么事儿,反正就是跟你和自行车差不多。”

颇有“马背上的情结”的涂们,被人传说6岁就开始骑马。

大呼“非常冤枉”的他解释,“邻居大哥把我放上马背,他牵着走,我在上面啊啊啊啊……”优哉游哉地哼起歌来,哪管别人东西南北地乱吹。

什么时候开始骑马,确切的记忆寻不到了,只记得“小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游戏,就追着牛犊去骑它。那你要是在牛犊背上能坚持一分钟,骑马不是问题。牛多难骑呀,平平的,那马还有个腰。”

即便有腰,从马上摔下来也是家常便饭。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拍《悲情布鲁克》(1995)时。涂们从沙发上起身,弯腰,头一埋,示范着说,“骑马奔跑过来,过河,‘轰’,扎进去,马失前蹄,我搂着马脖子,屁股在外面,它一起来,我随势起来,屁股是干的,头湿,腿也湿。”

一屋子的人都听乐了。

突然想起《告别》,涂们饰演的老先生在年少时,谁都不敢骑的牛犊,就他敢骑。母亲(乌吉穆饰)说起几十年前的往事,一脸骄傲,“那么小的个娃娃,谁都知道,可出名了。”

又一幕,老先生睡下了,转辗反侧地坐起来,开了台灯,在桌子上摸索一个马的玩具,把玩片刻,怅然放下。

英雄无泪,但又哪里需要泪呢?

宅男

回想这些年拍戏的经历,涂们说,“以前所有的王公贵族都来找你,你演了《告别》之后,所有的癌症患者都来找你,你演了《老兽》,所有的老混蛋都来找你……”

说到底,有影响力的作品一出,就会有人往同一个方向去找。“这省事儿啊,电影圈嘛,就给你贴上标签。”

但即便有标签,也没有要撕掉的必要。“让它去存在吧。演某种类型又有什么不好?每个演员都希望戏路会宽广一些,但现实是每一个人戏路的宽窄都不同嘛。”

演员挑戏要看四要素,“本子,票子,班子,日子”,即剧本,资金,班底,周期。有能打动自己的角色,自然有出演的可能性,对此,涂们还非常俏皮地补充说,“太离谱了人家不会找你,比如说小鲜肉不会找你是吧?”

采访中途有记者要跟他合照,说要开美颜相机,他立马开起玩笑,“别,人家以为我是小鲜肉呢。我是一个糙男嘛,油腻男。”

自嘲起来的涂们,挡也挡不住。看着谈起跳舞的女记者腿长,他会说,“那也太高了,谁给你配舞啊?舞伴呢?都我这么高。”“唬”得人家也笑着回应,“所以失业了。”

到底是个随和的人,随和到自己身上,多多少少也会对外界的负面情绪免疫。

做演员本就难免碰上评点,首次当导演恐怕也少不了议论。涂们通透得很,“当媳妇儿嘛,那婆婆还不能挑你几句?”

以前涂们说过,哪一天不拍戏了,那就“悠哉去”。这会儿他朗然补充道,“我最高理想就是吃喝玩乐。你别误读啊,吃要吃得健康,玩要玩得开心,开怀大乐。”

一旁的萨仁高娃忍不住打岔:“他是个宅男!”

被“治住”的涂们嘟哝:“对。我想一下总还可以吧?”又补上一嘴,“我们俩要去日本。”

萨仁高娃乐了,“他准备骑着马带我到草原深处。”

涂们就坐在那里笑。

 短评

只想到我们鄂温克族伟大的诗人、画家维嘉说的那句教导:我们鄂温克族尊重女性。一个好的演员不是就说明能当个好导演,老爷子心意是好的,就是有点太仓促了吧。一星献给草原一星献给这份家乡情意。

4分钟前
  • 蜉蝣
  • 较差

《呼伦贝尔城》的着眼点却不在战场,反而放在战争中部落女人的身上。用战争背后的角度去展现战争的残酷,女人们长途跋涉奔赴战场,为的是生命的延续。将惯常的男人们浴血沙场,变成了女人为延续血脉所做的牺牲。这在关于战争的古老叙事里,增添了一丝现代的意味。

6分钟前
  • Sunny
  • 推荐

叙事节奏有点差劲啊电影的调色也很,黢黑…………

11分钟前
  • 王兆鑫
  • 较差

3.5星,蛮有趣的角度,诰命夫人气场强大,演员选的好,看到最后想起《敖鲁古雅》中维加说的“我们鄂温克族是尊重女性的”,确实。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伊兰别分娩时旁边人让她咬的是风干牛肉(大部分类似情节中都是咬的木棍或者粗布条),非常符合草原民族的情境了(虽然对她为什么非要跟大部队回去不肯留在驿站休养不是很理解)。总的来说高于预期,歌曲很好听。

12分钟前
  • 阿布
  • 还行

2.5我理解女人和男人互相奔赴是一种本能,生孩子是一种本能,回家是一种本能,都是感人的本能。但是导演太新了,新到还没有掌握描绘生活细节的能力,将这个广泛共鸣的故事架空,反而把本能变得不对劲。导演不是有名气、有投资、有导筒就能当的,故事需要细节,人物需要描绘,这是最基本的,在做导演之前就需要掌握的技法。

17分钟前
  • 你这样无意义哦
  • 还行

呼伦贝尔城:喜欢这个“圣母们”要不远千里来到营地“取孩子”的故事,处处彰显水之柔、冰之坚,“老兽”涂们,居然整了部女性史诗,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存史,我是又意外又惊喜。

18分钟前
  • 暗地妖娆
  • 推荐

616 SIFF

23分钟前
  • luv
  • 较差

涂们第一次当导演,全片真实到仿佛在看纪录片,而说是像纪录片,是因为里面人和人之间的冲突实在太少了,几乎所有矛盾都来自于人与自然——和长途跋涉的旅途、天灾、疾病与恶劣环境之间的对抗。以及这个“取孩子”的题材,在当下的大环境下我有一点点点担心。

27分钟前
  • 甄子
  • 较差

虽然我挺喜欢涂们这个人的,但这部电影引起生理不适。

29分钟前
  • 哈哈哈哈哈哈
  • 较差

有关鄂温克族“亡存绝续”的传奇故事,城里妇女千里赴战营,以传续香火。堪称鄂温克族版的“杨门女将”。虽非上一线战场厮杀,一路上也是艰险重重。歌颂了该民族女性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敢,也有对生命的礼赞。影像质朴泛黄,有油画质感。不过,整体拍的还是较为四平八稳,更像一段历史文献。另外,或许限于制作成本较低,全片没有正面展现战争的大场面。。。

34分钟前
  • 明光暗影
  • 还行

苦死人

36分钟前
  • st.moto
  • 较差

适合在cctv8放

39分钟前
  • 郭连凯
  • 较差

无论电影技法怎么样,我都被感动了。第一次看到低成本国产电影塑造出了历史照片般真实的场景。无论妆容服装,包括日常生活动作,真实得好像是回到清朝拍的纪录片。就连群演的表情也自然得舒服。北风般坚韧的女性。肃然起敬。

44分钟前
  • 夜风伴春草
  • 推荐

3

47分钟前
  • 欧阳
  • 还行

像是念台词 女主角像极我初中英语班主任 慈祥伟光正

51分钟前
  • Jiaxxx
  • 很差

我知道龙标要九十分钟,但你的本子最多也就三十分钟,涂们好名了。其他更多的问题我看也不必说了。

56分钟前
  • 非灰
  • 很差

剧情没有办法把人代入进来

59分钟前
  • 萨若勒
  • 还行

没拍出来的都是精华,拍出来的都是糟粕。除了草原,可看性太差,爽点更是没有。

1小时前
  • 欧润之
  • 力荐

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

1小时前
  • 舒农
  • 还行

可以看得出诚意,但看不到灵气。节奏挺糟糕,没有明确的高潮低谷;台词时不时有点尬,欠些雕琢;煽情不成功,功力欠火候之余OST也得背锅;剪辑没有灵魂,平平无奇匠气十足。演员们的演技倒还不错,阿姨有点端着,伊兰别很出彩。没有大战场面,寡淡的就像情景剧。最值得看无疑就是草原风光了,好莱坞有西部大漠,我们也有茫茫草原。这类片子应该再多些,再好看些。类型加一星@大影节

1小时前
  • MShelter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