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迷失的记忆

正片

主演:张东健,仲村亨,申久,安吉江,金圭丽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 / 日本语言:日语 / 韩语年份:200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2009迷失的记忆 剧照 NO.12009迷失的记忆 剧照 NO.22009迷失的记忆 剧照 NO.32009迷失的记忆 剧照 NO.42009迷失的记忆 剧照 NO.52009迷失的记忆 剧照 NO.62009迷失的记忆 剧照 NO.132009迷失的记忆 剧照 NO.142009迷失的记忆 剧照 NO.152009迷失的记忆 剧照 NO.162009迷失的记忆 剧照 NO.172009迷失的记忆 剧照 NO.182009迷失的记忆 剧照 NO.192009迷失的记忆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现实中的2009

我看到这部片子时,是2002年的早春,那时还没有自己的电脑,这是第一次在网吧通宵时看的。片子一开头的气氛渲染就很能打动人,尤其是那些引起我共鸣的细节。

比如密集的锣鼓声中出现的日本武士雕像,以及它背后的朝鲜总督府建筑,都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力量。虽然明知道是架空的,但是随着影片构思去想象,仍然让人有一种“文化恐怖感”。故事一开始就以汉城街头的左行车流和假名霓虹灯提醒观众,这里是一座日本城市,再繁华再喧闹也跟朝鲜民族的文化无关。接下来从主人公上班的单位着手,让人看见一单位的韩裔和日裔职员已经在文化上融合为同一个大和民族,彼此上班时说着差不多的日语,顶多是韩裔带点口音罢了。韩语只有在下班以后跟长辈喝酒叙旧时才能使用,一般人的生活中已经充斥着日语和日本文化,保安在监控室里开开小差也是看相扑节目解闷。

这一切当时不由得让我联想。联想当时远离我两千多公里的一座城市。那里的人们也正在像剧中民众一样放弃自己祖祖辈辈的语言,在日常生活的几乎一切场合接受另一种语言和另一种文化,并且心甘情愿地转换自己的文化认同。

2009年的今天,我坐在这座城市里,观看芸芸众生向我展示他们在母语问题上的“迷失”状态,我还是想起了这部电影。想起了影片里那些虚构的朝鲜人后裔,他们在汉城的工作单位里用熟练的日语插科打诨。原来架空故事也可以是这样真实的,在某些方面。

 2 ) 没有如果,只有现在

电影里虚构当年的原子弹没有投在日本,而是去了德国。日本作为战胜国继续保有它的殖民地朝鲜。不是所有朝鲜人都接受这个事实的,于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针对日本人民制造了一系列的恐怖袭击。不管你有什么原因,都不是对普通民众发动恐怖袭击的理由。日本首相誓言绝不饶恕恐怖分子。日本也绝不会向恐怖主义屈服。于是这伙冥顽不灵的恐怖分子都被警方的突击队剿灭了。

但是突击队长却是一个朝鲜族人,他慢慢的发现了竟然是日本人改变了历史。历史的改变,就是从伊藤博文在哈尔滨火车站被刺杀说起。因为阻止了刺杀,所以日本才加入了盟国,一起打德国法西斯。现在队长要做的就是协助安重根完成他的历史使命。于是伊藤博文还是被成功的刺杀了,韩国也可以独立了。

 3 ) 三人行、黄雀在后

韩国电影,除了金基德、郭在容两位导演的作品,就没有什么看过的了,感觉前者的作品像陆川的 “文艺片获奖倾向型”,后者像宁浩的“快餐片吸金倾向型”,虽然媒体对他们评价还算比较高,但是目的性如此明确,他们搞的电影在我的心目中就丧失了地位,更何况片子在我的印象中也没有留下除了创意、画面和音效之外的好感。
近日看了这部《2009迷失的记忆》,电影水平不见得高,但给人一种如鲠在喉,蒙蒙中必须要说点什么的冲动,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东亚这片区域,中国、日本、韩国正如同行的三人,在不同的时代虽然产生过相互从属的关系,但是这三国在近代都向着超越、控制甚至奴役另两方这个目标在前行,(说中国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没有一种优越感是不客观的,说日、韩在争夺国际话语权、最不济也是领土的斗争中,最终不将与中国产生直接对抗也是不现实的,早晚要上战场,现在的都是为真刀真枪激斗在做的基础工作。)三人行,不在别人的做法中借鉴些,我们就落在了后面。
影片元素多样,科幻、历史、社会、人性都有涉及,最不像样的是科幻这块,对于不确定的未来,因为“祖父定律”的存在,利用平行宇宙处理比时间旅行要好自愿其说,时间旅行就旅行吧,你们的时光机还是在哈尔滨找到的,我们黑龙江的人民要是知道这些,当年直接不让武大郎出海就直接把你们小日本给灭了,大长今那时候两年不供你们大白菜就把棒子也搞绝种了,换言之就是也太不拿我们当回事了,或者这也是要侧面强调一下我们中国拥有庞大资源而不懂得合理利用的形象吧。
说到国家形象,这部片子对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描写到是暗合我心,日本人在片子中精于阴谋;有很强的家族观念;注重高科技对自身的助推;对痛失历史机遇充满懊悔;对除了自己之外的人平日里称兄道弟,关键时刻对谁都怀疑,韩国人的是多年给他人做帮衬,不善转化自身思维,坚忍不拔,有反抗精神,有民族自豪感,这点上影片还很聪明的摒弃了南棒子、北棒子的感念,反抗军舍生取义的片段很有点北棒子玉石俱焚的气概。而在国家形象中,韩国人一对本国人的信任、团结,二对本国文化的坚守都是很突出的部分,反抗军蹬着眼睛、理直气壮的问坂本:”你竟然能对自己的同胞开枪吗?”这个桥段,他的表情就让我想起了前一段看的那段话“超市里,中国妈妈大嘴巴抽了她4、5岁大的孩子,旁边的外国妈妈看傻了,自己的孩子还动手啊?旁边的外国小孩也看傻了,小孩子也能挨打的啊?”这,就是文化的不同,被日本化的坂本二话不说,上手就毙了民生他爹而没有一丝犹豫和愧疚,人,生来都是一张白纸,被日本化了,你就是日本人,被美国化了你就是美国人,这会内化构成你在对事物作出评价、选择时的心理依据,人至此才有了明显的差异,所以18世纪掀起的全球反殖民斗争、上世纪的反侵略斗争,其目的都不仅仅是让骑在你头上作威作福的老外走人,换成一个本国人上台,他对国家的管理还不一定比人家强呢,反外敌斗争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他国人领导下,他国文化对本国文化的侵略,反映在影片里,就是经济实力世界第一的日本占领下的汉城(首尔),啥啥都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欣欣向荣,而反抗军所忍不了的:一是身为棒子下班喝酒居然吃到的是寿司、喝的是清酒,吃不到大白菜、刷锅汤的棒子不是好棒子啊!二是前面提到的,身为棒子你向棒子开枪?你TM是什么棒子。三是这些都本不该是棒子所为的,在汉城(首尔)这个地方,你们一直在做,居然没有人在呐喊以试图唤醒其他人对自己是高贵的棒子的记忆。以上这些,都是吃大白菜都能产生强烈民族自豪感的棒子所不能理解的。他们对本国的一切都有信仰式的坚持,从(单调的)饮食、(劣质的)品牌、(执拗的)行为到(贫乏的)传统文化。没有可以崇拜的了,就到处去抢,端午、孔子、姚明、中医药。各行各业的精英们要是没有被宣布有棒子血统,那只能说明他做的还不够好,(新闻上说现在又有我国专家说法国的萨科齐,其姓氏是我国鲜卑族西游的一支流传下来的,他是中华民族的后人,看了我感到很无语,做这么无聊研究的专家,我们调侃、揶揄棒子的那些话,都该裱起来挂你家客厅)话说德国90年代有个在青年人之间兴起的复古运动,提倡青年人去听德国古典音乐,读德国本国文学,吃德国传统菜肴,那时的我们,也还在讲“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也还在期待男足冲出亚洲,同时去努力学习中国传统艺术,至少在那时的流行文化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景仰,现在的我们,已经感觉“美国的就是世界的”,再也不用正常的心态去看中国足球了(当然也不能怪球迷,但是想想,韩国足球困难的时期,韩国化的球迷是怎么做的呢?儒家讲什么是朋友,就说“疾病相扶持”,没说富贵时如何换好的事吧?),我们现在的流行文化,歌词里面有两句什么“青花瓷;书汉隶”的就称之为中国风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就这么点东西?这些只是一个被美国化了的中国人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所持有的景仰(也可能是单纯的想卖好唱片),靠着一点奇技淫巧搞的小花样,听听这个董唱“枫”时号称使用的日本岛歌技巧,跟中孝介的水平比一下就知道了,这兄弟就是快餐吃多了,觉得什么稍微“玩”一下就可以出来现了,可是什么东西一旦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那是一定没有速成班的。
说到快餐,引用一段孔庆东教授引用马拉多纳的故事吧,《四十五岁风满楼》中“抗议国家恐怖主义”的节选,原文如下:“想起1996年夏,马拉多纳访华,在昆仑饭店吃了一顿北京烤鸭,吃完后他对中国朋友说:“你们有这么好吃的东西,不要去引进那些美国快餐,一个国家应该捍卫自己的传统。”随后参观故宫,马拉多纳又感慨道:“这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一座博物馆,我希望那些曾经抢夺过这座博物馆的强盗们归还属于中国人民的艺术品!”为什么拉美能出伟大的球星,而中国人宁可看毛片也不看中国足球?因为人家的球星首先是反帝爱国的战士!马拉多纳说:“加西亚﹒马尔克斯曾告诉我,如果不是卡斯特罗出现在拉丁美洲历史上,那么这片土地上的所有小孩现在多说着英语,所有男人都在为纽约洋基队尖叫。”马拉多纳平时对两个女儿就特别注意“意识形态”教育,不准女儿去看《蜘蛛侠》和《指环王》,马拉多纳豪迈地告诉女儿:“在你们爸爸面前,那些美国怪物都不算什么英雄!”中国可有一个球星拥有这般宏伟的气魄吗?马拉多纳觅求关注着世界风云,他说:“最近十年,古巴也有变化,好莱坞电影和NBA录像在古巴人得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在我眼中,全球只有中国不是美国的殖民地,历史上不是,以后也不会是!”中国人可要对得起这番话呀。”
我们真的没能对得起这番话,更可耻的是,我们没有别美国人美国化了,我们是被一群美国化了的中国人,被“二毛子”就忽悠的不行了,学邯郸学步的人走路,学的你最后爬都爬不回家。
这点上,日本做的比中、韩都好,韩国的流行音乐圈,就是单纯的美国化,中国的音乐,仅有的一点“中国风”,也就是在美国化的音乐上加入一点点中国元素,日本的流行音乐,尤其是最近,明显的在中孝介、吉田兄弟等等艺人身上感受到他们在做的事情是把日本的传统艺术加入美国化的元素,使之成为新的形式,谁是主谁是次有很大不同,有多不同,你可以想想“青花瓷”跟“说唱脸谱”。
但是不是说传统文化就可以放在那里,一成不变的等待我们去发掘它,认识它,爱上他,适当的革新可以为它赋予新的生命力,至于怎么去做,我们需要的是像哲学家一样的音乐人,Bob Dylan那范的。
文化是个具有很强侵袭力的东西,美国人的“故萝卜加大棒”一直没有放下,大棒的变化其实不是很大,只是更加粗大,胡萝卜却今非昔比,从钞票摇身变成了文化植入武器,你看的每一部好莱坞,都是把你拖入美国化黑洞的武器,美国人拍个“功夫熊猫”不是人家真的喜欢你们国家,不是真的喜欢熊猫,法国要是有10亿人,好莱坞一定拍“一夜情大公鸡”的。网上那个视频,好莱坞的前工作人员都说了,他们Hate我们,Hate这个词表示情绪,不是随便用的吧。人家拿我们当猴耍,我们却还卖弄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搞些形略似而神全无的电影,腆着脸去给美国人审视,为了拿到他们那个小金人,就以他们的观点去制作影片,进而以他们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以他们的原则处理问题,你们就被美国化了,那个小金人和钞票就是新的胡萝卜,去咬胡萝卜的行为就叫认贼作父,我不说有些人还没发现吧?
我们的电影!我们中国的电影!就是要肩负起告诉我们的同胞,电影的观众,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是怎么样的任务,这也是传统文化的创新,在这一点上,除了第四代和李安我不向任何人致敬,看看这部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当民生二代注视那张照片上那两个人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产生了一种身为棒子所有自豪感的错觉,人家这个电影就成功了,韩国的小孩从小就看这个,以后能不对本国产生强烈的热爱吗?这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宣传和本国文化对抗美国文化一次强力的反击。看起来比“唱红歌”和“游圣地”什么的要更易于接受吧?正如上映“壮志凌云”那年,美国征兵都不用去到处挂什么“一人当兵、全家关荣”那些苍白的口号横幅,小伙子往征兵点一蹲,你不让我当兵能跟你急一样,厉害的宣传是让你自己做出宣传者想要的行为。我们的爱国情绪,由谁来唤醒?我们的媒体是不是略显稚嫩?
这部电影有明显的立场吗?我认为不明显的,可能有些观众认为日本篡改历史,奴役别人是“坏人”,但是不是的,在地下室和烟火表演穿插的那一段,日本人皆大欢喜,棒子死伤殆尽,如果统治韩国是日本人的唯一目的,那西乡最后是没有力量再次站在火车站的站台上的,他也在为了他的祖国和家人而战,他也要试图改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他祖国引爆的历史,在那样的历史中,韩国人皆大欢喜,日本人死伤殆尽,是战争让所有人双手沾满了鲜血、成为了“坏人”,因为在你死我忘的情况下,为了你要守护的事物,你只能无情的扣动扳机。
三人行,我们需要团结、智慧、自省以强国。
黄雀在后,我们要以强大传统文化为力量,对抗要消灭我们身为中国人国民性的强权。

 4 ) 被洗过的脑为何那么容易再被洗一遍

脑洞片,故事内核很简单,应该可以拍得很好看,但是这个片子的节奏很不舒服,前面就展开慢不说,后面大段的慢镜头,恨不得把1份时间拆成十份,也许是想展现细致一点的人物情感变化,但是看得观众很蛋疼。
先不说安重根暗杀伊藤博文事件对历史的影响不知道会有这么大。我原本以为重头戏会放在穿越之后,没想到主线还是在2009年。男主作为一个30多岁的成年人,已经接受了多年朝鲜省日本人教育的警察,在2009年的这种氛围里面,还有和自己情同手足的日本朋友,怎么会因为几个“不令鲜人”的牺牲就找回原来的民族认同?哪怕是日常受到歧视,受到其他日本警察的诬陷,知道同族乃至父亲复国的想法,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民族认同还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变、抹去的。就电影里面让他转变的几个点,比如梦中常常出现女主,孩子的死,产生移情、同情、怜爱可能会很容易,但更深的情感呢?那个叔叔的死,父亲的真相,日本财团的丑陋可能会让他产生自己是个朝鲜人多于日本人。但是让他回到1909毅然选择帮助安重根完成暗杀,这个还需要更强力的心理动机吧?除非他一开始对于自己日本人的认同就不那么坚定吧。但事实上在电影一开始他毫不犹豫地向“不令鲜人”开枪,言语上也彻底把他们当做是恐怖分裂分子。可见他对自己是个日本人的信念是很坚定的。要是剧情设定他是回到1909之后才慢慢改变,应该会更可信。毕竟那是一个到处都是国仇家恨的环境,是一个还没有洗脑成功的世界。
另外男主男二的感情有必要渲染得那么深么?想展现社会身份和民族身份的对立?即使想多加点悲壮、暧昧,也没必要花这么多篇幅去展现吧,反而有游离剧情的感觉。
最后想说,比起张东健,仲村亨真是帅到我了。

 5 ) 中囯小日本給錢韓狗把自己惡搞了

本部電影真的讓人熱血沸騰嗎?

整部影片的背景構思的確別出心裁:中日韓、2009年、領土糾紛、民族和
歷史。但説白了不就是回到過去,改變未來(現實)的老套故事嗎?但在整個宏偉的背景下顯得相對比較好看,沒有那麽乏味。

有人說中囯就是拍不出這樣的片,他意思可能大概是說:中囯導演不會拍一部片子是關於未來中國被外來民族侵略並被征服。不知道我有沒理解錯。但針對這個,我認爲中囯導演不是不會拍,而是拍了也不會被政府允許放映,畢竟太敏感了,因爲涉及很多現實問題即使只是一部電影(大家都知道國情的嘛)。

本片可謂是韓國人宣揚其民族精神的絕佳教材,什麽誓死捍衛自己的領土阿,不要忘記歷史,當然還有堅持他們一貫的鄙視日本帝國主義方針。
是的,這部片拍得很自我,拍得很韓很朝。一細看,不僅yy了小日本,也把中國yy了,片中后段,老者對張東健說出了真正的歷史.......其中説道在中國東北找到了證明那裏是朝鮮民族領土的證據,並要求中國歸還。

在被改變的現實中,片中出現的哈爾濱,是日本的領土。不知道大家有沒看懂。這是因爲(根據上文提及)東北是屬於朝鮮的,而又日本和韓國合併了的原因。最後歷史被還原,就會變成東北歸還給朝鮮和韓國。

說到這,説明韓國導演還是很主觀的拍。完全站在其國籍的坐標上看待問題。可能你會說電影是電影,又不是現實,不要想太多現實因素。那姑且就這樣認爲好了。

沒想到韓國導演不僅yy了一番小日本,還把中囯也惡搞了。看了下本片的贊助商,有意思——沒想到中囯小日本給錢韓國導演拍戲,反而把自己惡搞了。
宝矿力水特——由大冢(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天津实发集团有限公司分別控股所有,廣告在片子中出現不少于3次。
我認爲片子的精彩度可以給3星外,還有片商的拿石頭砸自己腳的特殊表現可以給4星。

p.s中國是拍不出這樣的片子,不過他給錢去拍了,這還是很讓人欣喜的。〉~〈

 6 ) 假如历史可以重演

我们从小接受的历史观点被称为辩证唯物的历史观,这个观点认为,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规律.拿剧中的日本首相来说,如果伊藤博文真的被安重根枪杀了,那么也必然有能代替伊藤的人出现去吞并朝鲜,也就是历史的发展不可逆转,当然,这也包括日本最后会战败,原子弹最后被投放于长崎与广岛.
而这部被称为历史假想科幻片,则刚好与这种观点相反,这就是科幻片的魅力所在,拍电影可以不谈哲学,从历史的角度入手,并选择了安重根枪杀伊藤博文这个事件作为切入口,我觉得还是相当成功的.
电影的一开始,1909年10月26日,哈尔滨车站,安重根未能击毙伊藤博文,接着电脑不断跳出的一个又一个历史事件,到后来朝鲜终于被日本吞并,电影就在2009年汉城——日本早已经吞并了朝鲜,汉城是日本帝国的第三大城市里拉开帷幕。故事在朝鲜秘密抵抗组织和日本警方之间展开。在此次行动中的韩裔的板本属于日本调查局(简称JBI)人员,对JBI极为忠心。虽成功钎灭此次行动的朝鲜人,但却由此发现了井上美术馆不为人知的秘密.当他主动要求调查井上集团时,不但遭到拒绝,连身边亲如父亲的高桥老师都被杀害后嫁祸于坂本,自己最好的朋友也身涉其中.一系列的灾难让他顿悟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敌人.身陷两难的好友最后一刻帮助他逃走,并告诉他不要再回来,下次见面两人就是敌人了.当关系到国家时,身份和血液已经取代了多年来无可替代的友情.身负重伤的他找到朝鲜秘密抵抗组织的所在地,终于了解到抵抗组织中这样一个关于重建祖国的高级机密,就是这把来自石器时代的小刀,是一把开启时光之门的钥匙,能把人带回过去,并且有机会改变历史.而这个有待改变的历史就是:安重根未能击毙伊藤博文.而这也正是父亲生前所信奉并坚持的信念.当JBI找到他们的藏身之处时,不免恶战,而在眼前小女孩奋命保护着的她与父亲的相片,最后还是死于枪口之下,他终于彻底地与JBI决裂,并与梦中常见到的她一起,为了复国大业而战斗.
另一方面,戏中的另一主角即坂本的好友西乡,同样也是为国家而战,但是人物的刻画刚稍欠丰富.正如戏中所说,如果朝鲜抵抗组织成功帮助安重根刺杀首相,那么日本必将战败,被美国投原子弹的地方自然不会产生他的妻子百合子这个人,也当然不会有他的女儿.可是,如果进入进时光这门,西乡就和现在的世界毫无关联了.那么,我觉得他并没有充分的理由去阻止别人去阻止上井杀掉安重根.因为就算历史被改写了,日本战败了,也仍旧是个经济大国,也仍旧可以企求得到政治上的国际地位.
不管怎么说,曾经的两位好友一同进入了时光之门,在彼此的枪口之下,坂本始终没有下手杀死西乡,两人出现在了1909年暗杀的那一天,又是枪口的对视,西乡死去,在一个不属于他的世界里死在昔日的好友枪口之下,历史得以改写.
于是再重新回到公元2009年时,韩国已经是一个南北统一,繁荣强盛的大国,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带着孩子们参观安重根纪念馆,告诉孩子们他是为了我们民族献出了生命的义士,照片上的坂本和她笑得一脸灿烂...

我觉得就剧情来说,情节的发展未算得上成功,但胜在切入点比较成功,而且当摊子铺得那么大时,要收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这部电影做到了,给了一个不错的结局.为什么说情节发展未算成功,比如我觉得让他们一起进入时光之门,不断地枪口对决,实在是没有一点心意,这就如同电影开始时枪杀那些抵抗组织成员,让他们一个个地走出来,乱枪扫射一样,不仅在视觉上很残忍,而且也违背常理,更重要的,这些只是剧情的不断重复而已.
演员的表演,我觉得张东健的表演是很不错的,造型好看,角色性格丰富,至少比去年那部可以遗臭万年的<无极>要让人舒服得多.日本演员仲村亨以往的作品我并没有看过,因而也不好比较,大概是因为脸部表情一直是紧锁着眉头,苦着脸的关系,脸上一直没什么表情,再加上角色本身未如张东键的角色那么丰富,所以在塑造人物矛盾上面并不是那么成功。

 短评

自虐式爱国主义教育片

3分钟前
  • 马修斯
  • 推荐

YY中的极品。那是什么?嗯,还是YY。当年日韩合拍的大制作,张东健童鞋的苦大仇深的演绎了一个韩奸起义的故事。

8分钟前
  • 自由青蛙
  • 还行

如果没有张东健和仲村两大帅哥出演,这种大韩民族的YY片就不要看了。披着科幻动作片的外衣,实质完全是部爱国主义教育片。看到最后忍不住要咆哮啊:没事不要群体乱穿越好伐!4人交叉对峙的一幕很笑场好伐!暗杀行动原是很严肃的好伐!你们丫居然都没笑!!

10分钟前
  • 阿薷
  • 还行

韩国YY日本的作品,不过值得一看。

13分钟前
  • 罂粟
  • 还行

永远忘不了仲村亨蹲下来给小女儿系鞋带的镜头。

18分钟前
  • 小悬子
  • 推荐

子弹机枪扫射,浪费枪械无数;科幻穿越政治,胡搞瞎搞乱搞;想救小孩一命,还是没能成功;东健日语不错,平时应该练过;特效有点扯淡,对峙有点腐烂;影片配乐还行,慢镜充满美感;为国朋友反目,历史总是反复。

21分钟前
  • 张翔森
  • 还行

多年前看过,还算不错的穿越题材电影。

24分钟前
  • leemajia
  • 还行

虽然是部纯商业片,但韩国人想得很深,虽然也存在时空悖论和朝鲜人惯有的大高句丽民族悲情等问题,但韩国人十几年前就把好莱坞的一套用得滚熟了。作为中国人看其实可以联想到很多中国的问题,清军入关、东北朝鲜族人、疆独藏独,其实可以怀疑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产生的基于民族的国家体系的合理性

29分钟前
  • landey
  • 推荐

这部我还满喜欢的

32分钟前
  • |
  • 推荐

OMG。。。我竟然看过这片子。。。天呐。。。

37分钟前
  • 放羊的KAKA
  • 还行

很明显,当年看这个电影只是因为张东健。其实还不错

39分钟前
  • Maya夜航西飞
  • 还行

你想啊,你看着张东健,看着中村亨,看着两大型男穿制服,玩科幻,玩动作,结果一下子变成超级YY历史剧,沉重爱过教育片,两个型男没有性起来,你多郁闷啊!

43分钟前
  • 草辰木水ww
  • 较差

看得我居然想谈恋爱……

47分钟前
  • 找凹的凸
  • 较差

2009-10-15 第一次看这片子的时候还是很多年前,再次看的时候依然没到片子里的那个时间。只是感叹下时间过得真快,那个遥望2009的年代就这样过去了。很喜欢的一部电影,张东健,科幻,回到过去。棒子跟小日本打,我很哈皮的看。就这样。

51分钟前
  • NIC
  • 力荐

东健哦吧~~~~~~~~~~5555老子明明点的看过

56分钟前
  • 要早睡啊minami
  • 还行

4星半,算是蛮喜欢的韩国电影。。。很吸引人的片头,还算严谨的剧情,很不错的配乐。。。时空,真的是蝴蝶效应啊。。。

1小时前
  • 一贫
  • 力荐

主角出现后各种机位的镜头,各种音乐响起,胡乱煽情,如果不是枪战,还以为在看情深深雨蒙蒙😂看到一半已经猜出结局的,为了陪某人看民族主义煽情片晚睡了,记着

1小时前
  • 假仙女
  • 还行

这片当年在大学共用ftp上还看过的= =

1小时前
  • 爹 我亲爹
  • 还行

撇开敏感的民族立场 至少这部电影让我感动了

1小时前
  • 江流火
  • 推荐

日韩合拍搞笑无厘头动作片

1小时前
  • NAVY SEAL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