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依尔的春节

HD中字

主演:张子贤,李嘉宇,李世成,孙麒鹏,王晶晶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巴依尔的春节 剧照 NO.1巴依尔的春节 剧照 NO.2巴依尔的春节 剧照 NO.3巴依尔的春节 剧照 NO.4巴依尔的春节 剧照 NO.5巴依尔的春节 剧照 NO.6巴依尔的春节 剧照 NO.13巴依尔的春节 剧照 NO.14巴依尔的春节 剧照 NO.15巴依尔的春节 剧照 NO.16巴依尔的春节 剧照 NO.17巴依尔的春节 剧照 NO.18巴依尔的春节 剧照 NO.19巴依尔的春节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斯奈德节拍表”——解读宁浩《巴依尔的春节》剧作结构

《巴依尔的春节》是宁浩导演联合BMW宝马公司于1月21日推出的贺岁微电影。

这部微电影以男孩李辉视角回溯八零后真实记忆,蕴含了浓浓的团圆和思乡情。

今天未铭君将带领大家通过《巴依尔的春节》的故事来学习编剧书《救猫咪》中的拆解故事手段:

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Blake Snyder Beat Sheet)

1、开场画面(第1页)

2、主题呈现(第5页)

3、铺垫(第1——10页)

4、推动(催化剂)(第12页)

5、争执(辩论)(第12——25页)

6、第二幕衔接点(第25页)

7、B故事(第30页)

8、游戏(第30——55页)

9、中点(第55页)

10、坏蛋逼近(第55——75页)

11、一无所有(第75页)

12、灵魂的黑夜(第75——85页)

13、第三幕衔接点(第85页)

14、结局(第85——110页)

15、终场画面(第110页)

下面,我将结合《巴依尔的春节》来讲解一下这个节拍表的内容。

需要强调的是,好莱坞剧本的规范要求是:一页剧本内容对应影片时长一分钟。

这个表格是根据全长110分钟的影片来设计的,非标准时长的影片对应到相应位置即可。

1.开场 (第1页)

影片的第一印象:设定影片的基调、情绪、风格,展现影片的类型和题材,并展现男女主角的前史。

最重要的是,吸引观众。

我们来看故事的第一分钟,是一个开场长镜头。

90年代初的除夕,从一辆车贴满对联开始,孩子们把对联拆下前行。

镜头跟着前推,自行车闯入前景,伴随着太原话“过年好”的祝福。

前景有人推车,大扫除,挂灯笼,擦玻璃,孩子们嬉戏打闹,将观众拉入春节氛围之中。

镜头继续前移,最后定格在擦玻璃的母亲和晒白菜邻居的对话上。

当邻居提议母亲烫头,母亲回:算了哇,我烫了给谁看呢?

【开场】以长镜头缓缓前推代入除夕氛围,母亲邻居对话暗示家庭关系不睦。

怀旧温情的基调,节日庆祝的氛围,偏向纪实的风格,主题指向了团圆和亲情。

开场有个对应的节拍:终场。

开场和终场应该互相对立,一加一减,表明了影片包含的情绪波动中的戏剧性变化。

2、主题呈现(第5页)

结构突出的剧本中,前5分钟内就会有人(通常不是主角)提出问题或作出陈述(通常针对主角)

而这个问题或陈述就是影片的主题。

这个人物会说“担心你许的愿”、“骄傲会导致挫折”或“家庭比金钱更重要“之类的话。

这种表述是电影主题的暗示。

在很多时候,主题句会成为主角的一句谶言,非要等到主角经历一番事情之后才意识到其中的真谛。

影片的第2min,一句巧妙的主题暗示出现,在中段和结尾不同角色口中得到反复强化。

【主题】男孩李辉私藏爸爸送的表,被母亲发现并责备“阴魂不散”。

“阴魂不散”也能成为主题?初见时戏谑,再见已震撼。

一共出现三次,节奏也提升了三次。

第一次,李辉私藏爸爸送的表,妈妈抢夺并责备。抢夺手表为一个节奏单元。

第二次,爸爸在车上追问李辉,你妈到底说我甚了?李辉转述。父亲套话为一个节奏单元。

第三次,在回家见媳妇的门口,爸爸复述。回家为一个节奏单元。

一句话,经过妈妈,我,爸爸,从抱怨转为调情,从抗拒达成和解。

把山西方言中的语境变化和潜台词意蕴挖掘到如此,恐怕也只有宁浩和他的团队能做到了。

仔细想想,真正的爱情不也就是是常伴相随,阴魂不散呢?

换句不时髦的话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3、铺垫(第1-10页)

剧本的前10-12页,成为“铺垫”部分,也就是在A故事中介绍完所有人物的地方。

这个部分要强有力地设定主角、赏金、故事的目标

前10页我们要开始赋予人物肌理,展现后面需要强化的动作,即主角获得成功需要如何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要向观众一而再,再而三地展现主角生活中缺失的东西。

人物的不足和缺陷像定时炸弹一样,会在后面爆发,让他们开窍并弥补缺陷。

铺垫期间会让人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如果一切保持不变将会导致主角的戏剧性死亡

包括身体、心灵或职业意义的死亡,这里指李辉内心的孤独与封闭,事物必须有所改变。

铺垫信息主要通过视觉化语言和对白呈现,在全片的圆融贯通中起到重要作用。

与长篇略有不同,该短片的铺垫是集中在前4分半内完成的。

铺垫1:男孩李辉整理一地的玩具,往口袋装蜡笔,表现其贪玩爱画性格,也为画画戏剧性动作铺垫。

铺垫2:镜上合照被撕掉父亲,母亲责骂李辉藏表,母亲抗拒但李辉渴望。

铺垫3:父亲帮邻居车前拍照,表现爱面子,虚荣自尊的性格。

铺垫4:克塞号头盔,父母不约而同买了同一礼物,暗含三人曾共同生活的默契,制造了情绪起伏,为变身戏剧化动作埋下伏笔。

克塞号头盔对90后来说比较陌生,查阅资料后,顿觉这个符号太本土,太贴切,也太牛了。

铺垫5 到奶奶家父亲和奶奶对话,揭示了离婚原因之一:重领导,重工作,总不回家。

铺垫6 随着李辉把门砰的一关,电视播放阿凡提动画在一个镜头里巧妙衔接,信息密度令人瞠目。

为后面引出小伙伴嘲笑“巴依老爷有媳妇,你爸没媳妇”的儿歌埋下铺垫。

【铺垫】李辉家庭离异,除夕被爸爸接去过春节,他一家团圆的渴望被母亲抗拒和父亲的自尊所阻碍。

4、推动(催化剂):第10-12页

这些都是催化剂的时刻:着火、发现老婆偷情、只能活三天的消息、亲人逝世、被未婚夫甩掉……

铺垫部分,影片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原先是什么样的。

现在,在催化时刻,要把原来的世界粉碎。嘭——!

催化时刻就是将会彻底改变原有生活状态的时刻,也就是影片的第一个小高潮。

在此之后,主角则会走向完全不同的历程。

在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中,催化剂又被叫做激励事件:即故事讲述的第一个重大事件,是一切后续情节的首要导因。

催化剂发生在四分半到六分半的时间。

李辉被胖子叫出来玩耍,但伙伴们不认可“巴依尔号”只认“克塞号”。

也同样不认可没有媳妇的李辉爸爸,唤作“巴依老爷”。

小孩们发生争执,李辉被打倒在地。

【催化剂】男孩李辉得不到伙伴的认可,他的精神世界在此刻被炸的粉碎。

5、争执:第12页左右

争执部分是主角最后一次机会说“这太疯狂了”。

我们需要主角知道。我该去吗?我敢去吗?这肯定是有危险的,但我会作何选择?

坦白说,这是主角决定要不要面对挑战的最后纠结时刻

回答了内心的纠结,就可以继续往前走了。

【争执】在李辉被打倒后,没有争执时刻,该环节在短片中被省略。短暂的愤怒后,进入第二幕环节。

6、第二幕衔接点:第25页

第25页是应该发生重要事情的地方。

衔接幕时我们离开旧世界,踏上新征程

但前提是:主角必须自己积极主动的做出决定,这使得他成为必然的主角。

【衔接点】在胖子讲述自己改名故事后,李辉决定为巴依尔改名字,来获得尊严。

7、B故事:第30页

影片已经设置了A故事,并使其发展开来,现在我们突然要跳到第二幕进入全新的世界。

B故事始于第30页。多数剧本中的B故事是“爱情故事”,同时也是承载电影主题的故事。

B故事常常会有另一半人物,即在剧本的前10页中,一般见不到的角色。

一般来说,完整的剧本一般包含了A、B两个故事。

A故事:即剧情表层的动作线

在表层动作线之下,往往运行着一个B故事:即剧情深层的情感线。

或者说主人公的内心弧光,内心的成长线。

如果还不理解,不妨讲几个爆款例子:

《我不是药神》

A故事:一个卖神油的中年男人去印度进口假药来中国卖假药的故事。

B故事:程勇如何理解友情的故事,是钱重要还是友情重要。

《摔跤吧爸爸》

A故事:一个少女从乡下爬到顶峰夺冠的故事。

B故事:一个少女从不理解父亲到和解的过程。

《夏洛特烦恼》

A故事:夏洛穿越回去历险,当上人生赢家的故事。

B故事:回到现实珍惜眼前人的故事,是女神好还是媳妇好。

经常做这样的训练,我们就能越快越好的把握故事的主题。

【B故事】

影片的A故事可以总结为:男孩李辉经历巴依尔号改名风波后,促使父母团聚的故事。

影片的B故事:讲述的是男孩李辉李辉和父亲,如何理解尊严与亲情的关系问题。

尊严是什么?直白地问就是:面子重要,还是感情重要?

其实在影片的两分钟,从李辉爸爸给李辉吹嘘汽车性能。

到第六分钟左右,李辉同样因为吹牛却被打倒时,B故事便被翻了起来。

此时李辉认为面子最重要,通俗来说就是要在众人前牛逼。

改名字不仅为了获得小伙伴的认可,也是为了唤回父亲的尊严,家庭完整的尊严。

A故事的表层任务和B故事的深层任务汇合成了一个戏剧性动作——给巴依尔改名。

结束长街漫无目的游逛后,遇到了胖子的亲戚,会改名儿的四哥。

8、娱乐游戏:第30——50页内

娱乐游戏,顾名思义,就是电影前段的轻松娱乐环节,也是观众喜闻乐见的。

多表现为主人公开挂后的畅想环节。

例如:在《我不是药神》中,程勇去印度后开挂卖药的MV段落。

在《夏洛特烦恼》中,夏洛唱起朴树的歌时吸引女神的MV段落。

随着一个横移镜头横向开画,同时镜头后退时场景纵向展开,纵横延展。

李辉和胖子登起自行车,惯口似的起名和大街上的活动联系在一起。

【娱乐游戏】30s左右,大量主人公带着环境镜头如画卷般展开,展现了老太原春节的浓郁氛围。

9、中点:第55页

中点是电影前后两半的界限

中点要么是主角表面上达到的“顶峰”(或者是伪胜利),要么是主角塌陷的“低谷”(伪失败)。

中点是娱乐游戏部分结束的地方,从这个地方开始又回到故事。

如果剧本中有“伪胜利”,这就是主角如愿以偿的地方。

心想事成,但一切都是表面,在吸收必须的教训前还有段路程要走。

【中点】在影片的第九分半时,李辉和胖子拿到了四哥写的“宝马”。

10、坏蛋逼近:第55——75页

看起来都很好,但即使坏蛋(可能是人、事物或某种现象)暂时被打退,我们的工作也还没结束。

这是坏蛋决定重新整编并带上重武器的时机,是内部分歧、质疑、妒忌开始瓦解主角队伍的时机。

在这个时刻,内部外部的邪恶力量合力对付主角,逐渐收紧

邪恶力量不会放弃,现在主角已经无处搬救兵了,他必须依靠自己,必须坚持下去。

主角一步一步在逼近某个目标,但同时更大的危机也在酝酿和逼近。

【坏蛋逼近】 在影片第10分钟,拿到宝马名字的两人,看到一匹马走过,心理预期落差甚大。

在接近第11分钟时,影片的坏蛋——看自行车的老头出现,指责并要叫家长。

李辉和“坏蛋”老大爷展开了一场逃跑的追逐戏。

后来又和胖子追逐嬉戏,一场优雅的展现山西工业的长镜头。

最后给车起名为“弼马温”,离李辉内心的目标更近了。

11、一无所有:第75页

表面上看起来,主角必须像是彻底失败

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已经一团糟:伤痕累累,没有希望,甚至充满了“死亡气息”。

很多优秀的影片中都会利用“一无所有”时机杀死某人,例如《药神》中吕受益病情恶化至自杀。

而《夏洛特烦恼》中夏洛在节目上大闹导致名声败坏,得知马冬梅被混混侮辱时,开始反思。

一无所有是很重要的时刻,因为这时主角会遭受到全片中最严重的打击和剥夺。

这个事件以后他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过失,并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转变(成长)。

【一无所有】第14分钟,李辉和胖子去找伙伴寻回尊严和面子时,却目睹一家四口在雪地打闹嬉戏。

“孙悟空不管有多么强大,还不是他一个人嘛”。

这个事件让李辉开始反思所谓的自尊,面子,在真正的情感面前,似乎都黯然失色了。

12、灵魂的黑夜:第75——85页

顾名思义,“灵魂的黑夜”就是黎明前的黑暗

这是主角还没找到拯救自身和周围人办法前的深渊时刻。

一无所有时的死亡气息,正是在灵魂的黑夜感受到的,这是剧本中的最暗低谷。

例如,《我不是药神》黄毛之死,《夏洛特烦恼》夏洛身患艾滋。

我们必须被打败并承认自己的失败,然后才能吸收教训。

【灵魂的黑夜】李辉写下了“爸妈我”,却被父亲误解为乱写乱画,情感遭遇重创,大哭离开。

从“巴依尔”到“别摸我”、“弼马温”再到“爸妈我”,这一创意将载入史册!

几乎是以一个三字梗进行了完美的节奏拐点。

13、第三幕衔接点:第85页

故事的第三幕开始,经过了一连串的打击,主人公态度更为明确,重新出发。

第三幕衔接点正是解决方案浮出水面的时刻

在外部A故事 和内部 B故事彼此交织,主角通过所有考验时, 深入挖掘并找到了解决方案。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A故事怎样转变为B故事,转化的过程是如何令观众信服的。

【第三幕衔接点】李辉写下“爸妈我”的渴望被父亲看到,才明白原来是误会了儿子。

确实是自己亏欠了儿子,不能因为自己的面子,就不给小孩一个完整的家庭。

那这个由A到B的转化,问题就在于如何让父亲借由儿子真正去自我反思面子的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导演用了这几个方法:

1 故意误会李辉,并且打了李辉,且这个出发点同样是因为的父亲的面子和自尊。

2原创《飘雪的工厂》主题曲来完美契合人物内心情绪。

3 轻轻擦去多出来的一笔,表达对儿子渴望爱的理解与守护。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宁浩导演真是太理解中国的父子关系,太理解父辈的深沉和问题所在了。

这也是无数观众看到这里泪奔的深层文化原因。

14、结尾:第85——110页

结尾部分是第三幕,这是我们结束故事的地方,这是人物形象定型的地方。

这是主角在A故事和B故事中胜出的地方,也是旧世界的颠覆和新世界被创建的地方。

在超级英雄影片中,结尾要逐渐由低到高地处理掉所有的坏蛋。

主要的“问题”之源(人或物)必须完全处理掉,以便建立新世界的秩序。

结局是新社会诞生的地方。主角只是胜利是不够的,他必须改变世界。

结局应该恰如其分。还有,结局必须以让人情绪上得以满足的方式完成。

【结尾】李辉爸爸受到影响,反思,决定带儿子李辉回家过年,给妻子赔礼道歉。

15、终场画面:110页

如前所述,影片中终场画面是开场画面的对照

经典好莱坞模式要求了完成一个圆形的故事结构,人物在经历一系列旅程后将回到自己的起点。

【终场画面】从妻子的家窗户缓缓推入开场,到妻子家窗户缓缓推出,形成了剧作和视听的双重对照。

结尾的彩蛋,让“爸妈我”的文化概念得以继承。

作为商品的宝马自此被植入了一个代代相传的亲情符号,铭刻在消费者脑海里。

宁浩,一个典型的类型片导演,其追求极致的处女座性格,在视听和剧作的层层把关中臻于完美。

事实证明,好莱坞式的创作方式是非常高效的,能帮我们尽快度过新手期。

提供一个小练习,试着分析某部电影的催化剂和灵魂黑夜,并用一句话概括出它们的AB故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2 ) 不喜欢,不真实,强塞

从头至尾,都是强塞。看的很尴尬,四分之三过后都不知道到底在表达什么,我也是北方孩子当然经历过里面的一切但一点怀旧感都没有。只看到强行把儿时的一切串联在一起毫无逻辑完全不相干。让算命的给算了个宝马是几个意思?莫名其妙。没边栏的楼顶上孩子追跑打闹还以为挺天真烂漫是吧?结束最后团员结局应该用一句关键句点题。结果呢呵呵,总之种种只有堵得慌。第一个镜头就穿帮,恐龙特急克赛号的时代没有塑钢门窗。宁浩团队没有一个人懂吗?

关于结尾,如果您想表达的是BMW的w是我,那多了个弟弟,w我到底指的弟弟还是谁,两个w我?bmww?或者理解为我和弟弟有一个是多余的?

 3 ) 文艺片的标志之——奇怪的行为动机

BMW,到底可以解释为什么,从开始贯彻到结尾,甚至可以算是本片的最重要情节。绕来绕去,更像一个幼儿园孩子玩的游戏,拼音游戏——这居然也能作为核心矛盾。

最后的反转,为了让观众感觉出乎意料,就否定了前面的解释。否定前面传递给观众的信息,是国内编导常用的办法——不管是不是合情理。

为什么要对BMW进行解释?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孩子的动机,更像一个自我欺骗,而欺骗的诱因是被他人侮辱。之所以被他人侮辱,是因为家庭的残缺。

这一大堆推导,实在构不成合理的逻辑,情感上很难成立。但是,正是这些不合逻辑的思维,不符合正常人的情感,是文艺片编导最青睐的。

经常的,这些奇怪的行为动机会发展为“一根筋”,比如《秋菊打官司》《谁说我不在乎》《求求你表扬我》,不胜枚举。这些奇怪行为动机的电影,经常还能获得很高的评价,宁浩的这个短片也是。

和贾樟柯钟爱的静止镜头形成鲜明对比,宁浩更喜欢滑动镜头:从一个人的脸快速滑向另外一个人的脸,从一个物体快速到另外一个物体,或者在人与物之间快速滑动,中间不靠剪辑,速度一定要快,在画面上呈现出许多线条,给观众造成一阵头晕。

只要让观众晕了,文艺片就算成功了一半。

 4 ) “鬼才”宁浩的暖心之作,《巴依尔的春节》带来童年回忆杀

“旧款宝马车、老旧的街道、正在忙着扫尘、晒白菜的人们、打浆糊、贴对联、挂灯笼,打成一片玩闹的放鞭炮的孩子……”

古朴的色调、亲切的山西口音,一番春节前繁忙的小镇众生相,就是导演宁浩为宝马中国做的贺岁微电影——《巴依尔的春节》。

一部22分钟的短小精悍的微电影,杀出重围,让很多观众湿润了眼眶。

这是宁浩导演首次将儿时居住过的地方作为故事主背景进行创作。

一段回忆有多远,一个期待就有多深。

微电影延续宁浩一贯的“宁式”喜剧的表现手法,聚焦小人物,简单真实。

而这次宁浩却是从小孩子的视角,将故事定位在80.90年代,针对宝马这个品牌做的贺岁微电影。

从这个稀奇的“大玩具”巴依尔的改名之路到回归亲情。

将"BMW"的定义从“别摸我”变成“爸妈我”的巧思定义融于孩子的渴望中,变成一个维系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的纽带。

宝马微电影的张力和深度已经不再定位于卖车的低端手法,而是更高段位的情感植入。

当宝马汽车不再是主角,没有了眼花缭乱的帅哥美女围绕,而变成了一个贯穿整个微电影的道具。

两个脏兮兮的小孩,一个耿直的司机老爸,围绕着这辆宝马展开了啼笑皆非而温暖走心的故事,在这个春节的日子,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

关于宁浩和宝马还有一段不解之缘。

当年《疯狂的石头》里那句“别摸我”的台词一语双关,既是“BMW”的谐音,也是对于宝马定位富人品牌的讽刺。

而此次宝马把宁浩请来,从“别摸我”的梗到微电影中的孩子们关于“巴依老爷”的搞怪起名。

不得不说这个品牌真的很大气也很可爱,可以连自己的品牌都调侃的也就只此一家了。

很多80.90后的年轻人对于《阿凡提》都印象深刻,而“巴依老爷”正好也是个为富不仁的角色。

当孩子们给爸爸带来的“巴依尔”乱起名时,作为它的守护者——李辉就有了改名的缘由,也就开始了改名之路。

因为孩子们的简单的心理,所以“巴依尔”起的名字都很直接也很简单。

当李辉把它改成孙悟空的“弼马温”时,宝马车就变成了威武的无所不能的想象。

但剧情一转,孙悟空就是一个人,在春节这个比较热闹,团圆喜庆的这样一个氛围里,明明李辉有父母,却要成为黑暗里独自回家的那个孩子,此时亲情的缺失也就不言而喻了。

当白天的兴奋热情的改名之路沉寂之后,父亲出现了。

当孩子狼狈的出现在父亲身边,没有关心的安慰,却是一味的责骂。

此时亲情在家庭中缺失时,在这里宁浩也是一改往日的黑色幽默的戏谑,而是很走心的用了一个暖心反转——Bà Mā Wǒ(爸妈我)

从带有国外大工业色彩的“巴依尔”,到不接地气的“别摸我”,再到暖心的“爸妈我”,我们看到了一个品牌渐变和融于中国文化的过程。

当宝马车开始回归家庭了,不再是野性狂野的自我奔放,他没有拍百公里提速几点几秒,而是回归到中国人骨子里的家的意识,这大概才是我们最后的归宿。

将车停在楼下家门口,那才是该停的地方。春节就是一个跟家人团聚的日子,是几千年亘古不变的传统。

当一个品牌不再用上帝视角看顾客,而是成为一个道具,变成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维系家人之间感情的一个纽带时,相对这个品牌的塑造而言是成功的。

宝马车从物化到虚化变成,家人情感的一个道具。

简短的20多分钟的微电影,既是李辉给汽车改名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找和探索自我内心的过程,是一个召唤出观众对于家人,对于亲情感受的过程。

两鬓的白发,褶皱的眼角。黄渤说能看出宁浩的年龄来了,因为时间清清楚楚写在了脸上。十二年,恍然已过,黄渤眼中的宁浩不再像年轻时喜欢唱反调,但也从未令他觉得陌生。“

以荒诞、超现实风格著称的鬼才宁浩,却总是用这些华丽的外表来讲小人物的故事,时而讽刺、时而戏谑、时而让人啼笑皆非。

从"疯狂三部曲"到西部公路片《无人区》,到题材复杂的剧情片《黄金大劫案》,到都市黑色幽默片《受益人》,再到这部暖心微电影《巴依尔的春天》。

从荒诞主义的脑洞大开到剥离人类属性逃离城市的人性探索,从真实又梦幻探讨人性的劫案,探讨人性的冷暖,再到回归亲情与家庭的暖心之作。

是宁浩老了吗?还是说这次宝马的微电影,让他把内心对于童年,对于故乡情思的记忆挖掘了出来。

当年因为一句鼓励走上导演之路,如今宁浩导演的天赋展现的淋漓尽致。

宁浩在北师大读的是大专,毕业的时候他拍了个毕业作品《星期四,星期三》,片子做完了也就扔在家里。而《上学路上》的导演方刚亮正好和他同租一套房子,碰巧看了这部片子,长舒一口气对宁浩说:“你应该做导演。”

反观宁浩的在老家太原的童年,也能在这个微电影里找到影子。

当年山西晚报采访,宁浩回忆在太原的日子,他就描述为“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当年什么都喜欢,画画、搞乐队,反正差不多是玩的我就什么都玩。那时候太原市的酒吧老板都认识我,旱冰场老板也都认识我,我还泡迪厅。反正就是太原的一普通孩子。”

在他初中毕业,入读中专时,他身上的荷尔蒙迅速地找到了一个出口:音乐。曾组建了个乐队叫“同志乐队”,到处演出。

宁浩自称对学位这样的东西其实是没什么兴趣的,读大学只是为了找一个借口呆在北京,否则父母觉得没有工作,是在北京瞎混。

尽管如此,北师大毕业后,宁浩又考上了电影学院,北师大念的是专科,电影学院是本科,从技校到大专,从大专到本科,这是宁浩在学业上的“三级跳远”。

组乐队、酒量好、豪爽、文艺……这是宁浩同学给宁浩的关键词

而这部微电影里,小孩子的玩闹,一路撒欢奔跑,像每一个普通的孩子一样,会打架、会立马和好、又会去捣蛋、偷老大爷的字典,全都是八九十年代孩子们的最真实的模样。

这位荒诞派的导演为什么能保持天马行空的思维,估计也跟童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5 ) 这是好多小孩重合的记忆啊

这记录了过年前小孩的一天,从一天的早上到傍晚。小时候我们过年前一天不就是这样吗?约一群小伙伴玩角色扮演乒乒乓乓,和自己的死党在热闹的卖年货的街上你追我赶打打闹闹,眼睛里只有迅速飞过的世界,和环绕自己的笑声。一直到黄昏,礼花开始劈哩吧啦绽放,灯火通明,告别朋友,背对着黑夜回家。这一段很真实,是很多小孩重合的记忆。李辉回到家,本想和打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屎尿盆”炫耀一番巴依儿的新名字弼马温,看到屎尿盆和自己爸妈在门口快乐地玩,突然落寞,弼马温再厉害也不过是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野孩子啊。孤独的转身摸着车。那个时候他该是多么孤独落寞啊。他应该很希望爸妈能和好如初,能一起抱抱他吧。但是他爸爸出来看到他在划拉他的bmw,上来就呼了李辉一巴掌。那一刻他彻底委屈了,委屈的哭了起来,耸着肩走上楼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记得我小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很孤独很伤心了想回家获得爸妈的一些安慰鼓励,结果爸妈完全不理解,反过来责怪我,那一刻无助、委屈加倍。李辉的父亲不是没有看见他在车上写下的爸妈我,中国的家长偶尔也是懂得自己的孩子的,但他还是会碍于面子,模模糊糊地说不清什么。其实他们给我们了,以他们的方式给我们了。只是小孩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总有鸿沟。

//镜头很棒,干净利落。学到很多。尤其是在街上骑自行车想名字那段,随着那些灵感从大脑迸发出来,镜头也啪啪啪地来回打

//配乐很恰当

//小演员演技很不错,而且“时间静止就不能动了!”、“猴子偷桃”那些话就是我们小孩的时候经常说的,实在太有亲切感了。我很少看过这么有亲切感的拍小孩子过年前一天的故事。

//情感很细腻,在车上爸爸给李辉炫耀全国就你一个小朋友坐过(不大记得了差不多这种话),爸爸给李辉展示bmw是个电脑机器人,李辉脸上不屑。但是他默默记住了,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一溜烟这些词全从嘴里蹦出来。很多时候小孩子表现的不在乎无所谓,但心里又全偷偷记住了哈哈。

//那个拽掉李辉袖子的大爷略出戏,一口奇怪的普通话,为啥不讲点方言,或者普通话稍微正常点?

//后半段有点太美满了,为了煽情而煽情。不过放在过年也比较合适。

//作为一支广告片总体很不错了!和之前iPhone的一个广告片比,更喜欢这个。故事讲的很完整。很有宁浩的风格。我现在感觉宁浩这种风格真的信手拈来。

 6 ) 好温暖接地气的巴依尔

虽然只有二十几分钟的剧场,但是温馨流畅一点都不做作生硬,我想说是谁想出“爸妈我”这个点子的~~真的是有点意思和想法哈哈哈哈。不得不说整体的画面质感、色调以及配乐,都给人很温馨的感觉,最生动的还是人物的语言、奶奶的几句话,就是平日生活里亲近的模样~,还有想到想时候我们在院子玩耍的情景,爸爸总是去那个凶角色,但是言语和表情里充满了愧疚和爱~

 短评

BMW冷知识 宝马的确神翻译

6分钟前
  • 超人叔叔
  • 还行

比《母亲》好多了。

8分钟前
  • 开膛手贝塔
  • 推荐

年味的刻画感到刻意,注水过多,颇感无趣,差强人意。要是学生作品拍成这样就很不错了。

13分钟前
  • 懒猫戏花枝
  • 还行

为了切题又能看,配合过节,也只能往亲情上靠了。

16分钟前
  • 老罗Lazzaro
  • 还行

我带你去一个地方,那里的带鱼炸得特别香,那里的排骨炖得特别嫩,那里有最好的年夜饭,而且永远都有人为你开门。

20分钟前
  • 许仙儿
  • 推荐

男孩之苦。时代还原和人物塑造都很棒,还夹带了“坏猴子”的私货。最后那联系着品牌标志的情感一击挺绝的。

23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爸妈我那一段,很绝。

24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优点太多,美术,音乐,台词。说两个缺点,老头的表演问题太大,出戏。BMW三个字母的包袱抖的太慢,看了很长时间才反应过来小孩取名字围绕着这个。宁浩也老了,开始回归家庭了,不再是野性狂野的自我奔放,他没有拍百公里提速几点几秒,中国人骨子里的家的意识才是我们最后的归宿,他让车停在楼下家门口,那才是该停的地方。

29分钟前
  • 恒源祥
  • 推荐

今年贺岁档短片算是不错的一个,宁浩出手果然不一样,可能是时长的原因,更多的宁式喜剧元素加了进去,但终归是BMW广告,整个流程也都在尽量的往上靠,有些地方的感情反而有些生硬。

30分钟前
  • HarperYug
  • 还行

3.5

31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竟然意外的好看,这节奏绝了引人入胜。看前面特别想让小男孩被骂,他被骂了又开始心疼哈哈

35分钟前
  • 李秋天
  • 推荐

今年过年数个广告片中最好的一个广告片,宁浩讲故事的能力依然优秀,这个短片不输《北京你好》

38分钟前
  • 推荐

从《疯狂的石头》里面的“别摸我”到这部给bmw的广告里面的其他含义,不得不佩服宁浩的想象力,对于城市氛围的营造还是像去年的《我和我的祖国》里面一样,对于打造的有模有样,有内味。而且仍然有宁浩自己的符号在里面:镜子的运用。拍短片可以学一下宁浩的想象力。

41分钟前
  • 樂啊樂
  • 推荐

看哭了

45分钟前
  • 李盒子
  • 力荐

太原后生给师哥点赞!巴依尔-别摸我-爸妈我,三个名字就把品牌文化体现出来了。太原街头的台球桌、金刚里的早市、猴子偷桃以及还算地道的太原话,在春节的气息中不仅涵盖了孩子的童真也表达了家庭的美满。

47分钟前
  •  
  • 推荐

第一次听说宝马的这个曾用译名,看片儿还以为是坊间的音译说法,一查发现是官方的,宝马是港译后来大陆也用了。宁浩是多么喜欢拍追逐桥段。还以为到别摸我就到头了,没想到后面还有2次延伸,都挺不错的,够脑洞。小朋友演得有点尬,儿童难拍,所以知道那些自然的儿童表演是多么难得的了吧。怀旧氛围做足,看着真亲切,但估计小朋友的设定是八十年代早期生人。方言也舒服,可惜很多表演上还是有些硬而且为啥小朋友都是京腔,奇怪了,查了查那个爸爸似乎也不是山西人,但表现得挺自然的,红秋裤真……

51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广告都拍成这个水平,我们都会等着看广告的!

55分钟前
  • 麦姆威
  • 推荐

宁浩联想能力(发散思维)真可以。

59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广告的硬关联程度和广告主的格局刚好成反比。关联越弱越拍得出更有意思的广告,又更为品牌添光,一个良性循环。这部的好,是强行筛掉宁浩心中的暗黑,单纯靠视听语言描绘细腻的小小好,而这小小的好,好过他近些年的长片。

1小时前
  • 小年左
  • 推荐

巴依尔,弼马温,别摸我,爸妈我……宝马。这跨度有点大。

1小时前
  • Leo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