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衣骑士

HD中字

主演:戴夫·帕特尔,艾丽西亚·维坎德,萨莉塔·乔德霍里,拉尔夫·伊内森,西恩·哈里斯,乔尔·埃哲顿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绿衣骑士 剧照 NO.1绿衣骑士 剧照 NO.2绿衣骑士 剧照 NO.3绿衣骑士 剧照 NO.4绿衣骑士 剧照 NO.5绿衣骑士 剧照 NO.6绿衣骑士 剧照 NO.13绿衣骑士 剧照 NO.14绿衣骑士 剧照 NO.15绿衣骑士 剧照 NO.16绿衣骑士 剧照 NO.17绿衣骑士 剧照 NO.18绿衣骑士 剧照 NO.19绿衣骑士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骑士之路——解析《绿衣骑士》

中世纪传说中,也许没有什么比英国亚瑟王传奇更受到文学与影视的青睐。《绿衣骑士》作为亚瑟王传奇系列电影,却是少有的以娱乐性换取作者艺术性的作品。如果你期待的是绿衣骑士大战亚瑟王或高文爵士,那么恐怕会非常失望,很遗憾,即使本片有着大量奇幻元素和有趣特效,其约等于零的动作戏,慢吞吞的节奏,加上沉闷而晦涩的叙事方式,会让人想爽也爽不起来。

但倒不是说《绿衣骑士》完全是一部失败之作。《绿衣骑士》依旧是视听体验上的艺术品。导演大卫洛维擅长文艺化的镜头语言,画面灰暗但色彩对比强烈,加上众多长镜头运用,使电影氛围诡异紧张 。楼主是在北美影院观看,确实有身临其境的浸入感。

《绿衣骑士》的故事在熟悉亚瑟王传奇的学者眼中十分精巧,对普通观众却十分难懂,因为隐喻与暗线众多,解读稍有门槛。《绿衣骑士》改编自长篇叙事诗,也是亚瑟王传奇文学的后继之作《高文爵士与绿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之所以称后继之作,是因为亚瑟王的故事发生在公元6世纪,而《高文爵士与绿骑士》则最早于13至14世纪才被人们传颂。原诗最早的创作者是文学史上的谜团,但很大程度上由于《指环王》缔造者J.J.托尔金的翻译推广,原诗成为西方最为著名的亚瑟王文学之一,影响过后辈们一众奇幻作品。

本片保留了《高文爵士与绿骑士》原诗寓言式的故事骨架,却增添了导演个人化解读的新鲜血液。这些解读,尤其体现在主角高文爵士形象与感情色彩的变化。如果说原诗依然充满中世纪的宗教教条主义的道貌岸然,电影《绿衣骑士》中骑士精神的诠释则更带人本主义的世俗,更为凸显高文爵士在奇幻冒险中的考验与个人成长。下面我在与原著故事对比下,提供一些电影中隐喻与暗线的解析,供大家参考批评。


Part 1. 缘起:不速之客的游戏

严冬,圣诞。

年迈的亚瑟王与他的圆桌骑士宴会正酣,一位肤色怪异的不速之客闯了进来。这便是绿衣骑士的出场,电影与原著大致相同,只是原著中亚瑟王的宴会发生在新年伊始。

原诗中的绿衣骑士,通身绿色,高大威猛。电影则更将绿衣骑士描绘成树人的形象,仿佛使绿衣骑士的断头不死更为自然。绿色作为自然的颜色,世界不同文化不约而同地将绿色解读为生命力,象征绿衣骑士拥有不死之躯。而绿衣骑士举起的冬青枝,意味和平,表明他并不是为与亚瑟王冲突而来。

但绿衣骑士向亚瑟王的骑士们提出挑战,原诗中称作绿衣骑士的游戏:有谁砍下他的头颅,他便可以拿走他的板斧,但他要在一年后来到绿衣骑士所在的绿堂(Green Chapel),接受绿衣骑士同样的回击。

作为亚瑟王的外甥,王位潜在的继承人,高文爵士挺身而出。电影中,他没有使用绿衣骑士的板斧,而是接过亚瑟王的著名圣剑(Excalibur)。传说中此剑为精灵锻造,由亚瑟王年轻时从石中拔出,削铁如泥。高文爵士手起头落,干净利索。

《高文爵士与绿骑士》手稿插图:绿衣骑士断头

电影中,传奇魔法师梅林在见到绿衣骑士后向亚瑟王使以眼色,亚瑟王问高文是否明白接受挑战的意味。接受挑战,便是承诺一年后接受回击,甚至是赴死。高文似乎给予肯定,他做出与绿衣骑士决斗的准备,却发现其蹲下亮出了自己的脖颈,而断头后的绿衣骑士站起身来,更令高文吃了一惊。

高文其实并没有明白绿衣骑士的挑战,他以为自己是在亚瑟王面前证明其英勇,只要对绿衣骑士一击毙命,一年后的承诺便没有效力。

原著中,高文爵士在接受挑战时,已经是受人尊敬的骑士,坚守着骑士精神,而电影中,他自称还不是骑士。确实,他圣诞前夕与妓女的女伴Essel欢愉却负不起爱情的责任,面对母亲时不作礼拜也毫无愧疚,俨然不是虔诚而忠贞的骑士形象。作为亚瑟王的外甥,宴会中亚瑟王要求他代替其母亲坐其身旁,但当亚瑟王问起高文有什么事迹时,他沉默,他愧疚自己一无是处。他只是一纨绔子弟。

所以,当绿衣骑士挑战圆桌骑士时,高文觉得,自己争取骑士荣光的时候到了。

甚至绿衣骑士本身,也都是高文的母亲召唤而来,是为高文取得荣耀而铺设的道路。

电影中高文的母亲和亚瑟王,王后,梅林等角色一样,没有明确其姓名,对不熟悉亚瑟王传奇的观众并不友好。但根据原著故事,以及导演的采访确认,母亲一角的名字为Morgan le Fay,是亚瑟王的姐姐,绿衣骑士的召唤人和幕后操纵者。原著中,Morgan le Fay并不是高文的母亲,而是脸谱化的邪恶巫女,她召唤绿衣骑士的目的是与亚瑟王的王后做对。但电影中Morgan le Fay有了更深层次的动机。高文说他有的是时间变成骑士,母亲面对儿子的纨绔不上进,她铤而走险召唤绿衣骑士,是为其成长,使其成为真正的骑士。后来母亲送给高文的绿色腰带(Sash),携带着保护佩戴者的魔法,也表明并不是要送儿子去死。

接受绿衣骑士的挑战后,高文爵士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敬。他的故事很快成为木偶剧,受大家围观。可是,与绿衣骑士再见并接受断头的约定,对于世俗享乐的高文着实荒诞。面对高文的退缩,亚瑟王亲自劝诫。不论是遵守承诺,还是英勇赴死,都是真正的骑士能够做到的,如果高文想要成为骑士,他不得不踏上寻找绿衣骑士的冒险。


Part 2. The journey out: 骑士精神的考验

左图:象征骑士精神的五角星;右图:电影中亚瑟王的五角星项链

《高文爵士与绿骑士》中,高文的盾牌有着红底五角星图案,同样的五角星出现在电影多处,包括亚瑟王的项链。原诗解释到,五角象征骑士精神的五项品质(Five virtues of a knight):虔诚(Piety),慷慨(Generosity),善行(Courtesy),贞洁(Chastity),友谊(Friendship)。

作为高文爵士临行前的祝福,王后吟诵过一段诗文,诗文的结尾便是:

May five virtues of a knight light your way.

我们发现,骑士精神的五项品质在电影中有着具体的表现。

虔诚(Piety)

高文爵士在电影中一登场,便违背了第一项骑士精神,虔诚:他告诉母亲,他没有去做礼拜,也没有为圣诞节做好准备。母亲由此产生了担忧,为其召唤了绿衣骑士。

不情愿地上路后,高文一路相继遇到了其余四项骑士精神的考验。

慷慨(Generosity)

高文爵士首先遇到了战场上寻找亲人尸体的男孩,他向其寻路,男孩因此索要报酬。高文回答,他的感谢便是报酬。男孩调皮地说,对于一名骑士来说,他能提供的不只有感谢。高文不情愿地给了男孩一个寒酸的硬币。男孩对高文的吝啬失望了。

骑士能提供的报酬不只有感谢。高文爵士没能履行第二项骑士精神,慷慨。如他自己所讲,这说明他还不是一位骑士。

高文没有经受住骑士精神的考验,在电影中有着即时的后果——男孩伙同同伴,洗劫了高文。高文失去了几乎一切,金钱,板斧,腰带和马。捆绑在地的他,在男孩离开后绝望地望着他消失的远处。这时导演使用了一个梦境般的长镜头:镜头转动一周,躺在地上的高文变成一具骸骨;再转动一周,高文依然活着躺在原地。

有人说,高文其实死在了这里,后面的故事是没有等到高文回来的后人编写,为了传颂其追寻骑士精神的历程。

但看过电影的观众知道,类似平行时空的梦境在结尾再次出现。所以高文白骨的幻象,可能是导演为理顺结尾所做的设定,即高文有时可以看到未来的幻象。

善行(Courtesy)

经过转动的长镜头后的高文用剑艰难地切段了绳索,但他已身无分文。在绝望中游荡的他发现可以栖身的房屋后,他沉沉地睡去——直到名为Saint Winifred的女主人的鬼魂叫醒他。

Saint Winifred并没有在原诗《高文爵士与绿骑士》中出现过,但有学者提出诗中高文经过了威尔士地区有名的小镇Holywell。Holywell有着一口叫以圣女Saint Winefride命名的井池。传说Saint Winefride因为疯狂的追求者爱而不得惨遭断头,她的断头掉到地上化作一方池水,被人们视为拥有治愈之力的圣水。

威尔士Saint Winefride's well

电影中,Saint Winifred请求高文爵士帮他在池中找回自己的头颅。这是考验高文第三项骑士精神,善行。也许高文想起了白天男孩索求报酬,他问到,Saint Winifred能报答他什么?

可是,所谓骑士的善行(Courtesy),是不求回报。受助者提供回报,是受助者的品质,但施助的骑士从不求回报。Saint Winifred愠怒道,你为什么这么问我?高文面对反问有丝难堪,再次证明了他还不是一名真正的骑士。

高文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在梦幻般的水下拾起了Saint Winifred的头颅,将其放回了屋内Saint Winifred的遗骨上。Winifred的断头对高文留下了话:绿衣骑士其实为你认识的某人,这里指高文的母亲,她会出于关怀的目的警醒你。随后一切幻象消失,圣光洒入,Saint Winifred的灵魂终于得到了安息。作为报答,被洗劫的板斧回到了高文身边。

贞洁(Chastity)

骑士精神的第四项贞洁的考验,在《高文爵士与绿骑士》中着墨最多。故事起于高文爵士被一座城堡的主人(Lord)收留,此时高文离绿堂已经很近,城堡主人热情地劝高文在此休息几天再出发。

高文在城堡休息期间,城堡主人提出与高文的君子约定:他白天打猎的猎物给高文作回途路上的食粮,而高文则要给城堡主人休息期间获得的任何东西。

而高文在城堡中的所获,则来源于城堡深V女主人的引诱。

眼尖的观众这时可以发现,城堡女主人的演员与高文的妓女爱人Essel的演员都是Alicia Vikander。Essel出身贫寒,她在高文出发前问,自己可以成为你的Lady吗。而高文沉默了,作为亚瑟王外甥,贵族的出身让他不能与Essel结合。城堡女主人有着高文所爱之人的样貌,却雍容华贵,知书达理,与高文门当户对可以娶回家门,简直是引诱高文的最佳形象。

女主人对高文展开猛烈攻势,她送给高文一本爱心形状的书,向其索吻,为其制作画像,甚至来到其床榻霸王硬上弓,貌似一发HJ入云霄。高文一开始很慌张,但很快便缴枪投降。

《高文爵士与绿骑士》手稿插图:女主人seduce高文

作为骑士精神的贞洁,要求骑士不能接受有夫之妇的追求。在高文缴枪后,女主人脸色一变,针扎一般地嘲讽道,你不是一个骑士。这俨然也是对高文违背贞洁的结论。

神奇的是,女主人同时带回了高文被洗劫的魔法腰带(Sash)。因为腰带携带母亲保护高文的魔法,这成为高文求生的退路。女主人勾引地问他想不想要腰带,得到肯定后,高文此刻表现出的贪生怕死,同样意味着他还不配成为骑士。

所以,当高文匆忙离开城堡遇到城堡男主人时,根据约定,女主人给了他很多应该交还的东西。但男主人只在高文惊讶的目光中索取到一吻。

这个不给观众心理准备的吻,呼应《高文爵士与绿骑士》原诗的剧情。原诗中高文爵士作为真正的骑士,大义拒绝女主人,只接受了礼节性的吻,随后又遵守约定把这吻还给了男主人。电影中的吻则是男主人礼节性地索要高文在城堡中所得,表明他了解妻子对高文的索过吻,甚至更多隐情。

但女主人送还的腰带,在原诗中因为高文向其承诺过保密,没有还给男主人,这成为原版高文唯一的失败,而受到绿衣骑士留下脖颈处划痕的惩罚。有趣的是,原诗中的绿衣骑士,在结尾揭晓就是城堡男主人受Morgan le Fay诅咒变化而来,而此设定在电影中被导演抛弃。

友谊(Friendship)

在男主人送高文爵士的猎物中,有一只毛绒绒可爱小狐狸。电影中的小狐狸登场很早,从高文遇到男孩前就在尾随高文,无论高文风餐露宿不离不弃,成为高文荒野冒险的伙伴朋友。这便是最后一项骑士精神的考验,友谊。

但是小狐狸在高文即将找到绿堂时,他开口沙哑地说话了,他劝高文不要继续前进寻死。若是作为朋友,小狐狸希望高文活下来。但是这时的高文经历了骑士的考验,他重新燃起了要成为骑士,追寻荣耀的火苗。加上携带魔法腰带保护的侥幸,他挥舞起板斧,赶走了小狐狸。

表面上,高文粗暴地赶走了作为朋友的小狐狸,他没有通过友谊的考验。但另一方面,鼓起勇气,在朋友面前坚持自我,同样是友谊的必修课,虽然高文没有真正意义上成为骑士,也许他并没有在友谊的考验上败得一塌糊涂。

这只会说话的小狐狸,除了作为友谊的考验,也是电影众多隐藏线索中最难以解读的部分。小狐狸与高文爵士作伴,在电影中没有明确的动机解释,依旧荒诞离奇。但是如果我们考虑谁会希望与陪伴高文冒险,我想最合理的人选是,高文的母亲Morgan le Fay。

绿衣骑士原本是母亲所召唤,但为了保护高文,母亲给了他魔法腰带。寻找绿衣骑士的路程艰险异常,母亲作为巫女,附身于小狐狸陪伴甚至帮助高文,是情理之中。

我们回想,当高文偶遇巨人时,他呼唤巨人请求搭便车,以减轻路途艰难。可是寻找绿衣骑士的冒险本身即是考验,索求捷径便是失败。巨人转身一只手向高文盖过来,高文退缩,小狐狸或者母亲知晓这并非善意,他嚎叫,似乎是母亲施法赶走了巨人,保护了高文或者阻止了高文误入歧途。

巨人伸手盖向高文

高文出发后,小狐狸几乎全程尾随,强盗男孩偶遇前的树林中,拣回Saint Winifrerd的水池旁,或在暗处,或在明处。唯一一段小狐狸无法接近高文是高文在城堡时。但我们记得,城堡中除了男女主人,还有一位蒙眼的老妇。蒙眼便是影片开篇母亲施法时的装饰,而原著中更是明确这位老妇便是Morgan le Fay本人,电影中可能是母亲施法远程看着高文。老妇静静陪伴着城堡中的高文,以至于高文对其认真关切的神情感到万分尴尬。

而高文一离开城堡,母亲的小狐狸又回来了。原本要为儿子带来骑士荣光的母亲,面对频繁失败于绿衣骑士考验的儿子,面对很可能并没有准备好即将赴死的儿子,她选择开口,开口阻止高文。甚至小狐狸最后一句呼唤高文回家,似乎不再沙哑,而透出了一丝母亲的声音。

可怜的是,绿衣骑士的游戏到此,已经不是她所能控制的了。


Part 3.结局:向死而生

高文爵士终于来到绿堂。

金色的光打在高文身上,如同为高文镶嵌一层神的色彩。

绿衣骑士的沉重的板斧即将落下,即便佩戴魔法腰带,在断头的恐惧中,高文也禁不住畏缩。我们看到,高文选择了逃跑,他跑回了亚瑟王的城堡,所有人都以为他战胜了绿衣骑士的挑战,亚瑟王册封他为骑士,并推举他在其死后成为新的国王。

可是我们知道,这一切都建立在谎言之上。

高文作为新的国王,夺走了与Essel新生的孩子,抛弃了出身底层的Essel,迎娶了一位华贵的Lady,为其生下新的子嗣,但与Essel的儿子战死沙场。他待民不善,民众便背弃他。战火四起,部下倒戈。他在兵临城下之际解下了母亲给他的绿色腰带。这时,似乎是腰带的魔力终于消失,他本应落地的头颅终于与脖颈分离。

这便是高文逃脱绿衣骑士的结局,也就是一位虚伪骑士的结局。

腰带的魔力,不能给高文带来真正的骑士荣光。真正的骑士,不会以欺骗赢得绿衣骑士的挑战,更不会因为胆怯逃脱他所作出的承诺。

这时,时间倒流,高文回到了执斧的绿衣骑士面前。原来一切是高文的幻象,如同他在森林里看到了他的白骨,他看到了逃避的结局。

于是他终于选择揭开腰带,选择接受死亡。绿衣骑士微笑着说:Well done, my brave knight. Now… Off with your head. (很好,我勇敢的骑士,现在…断头吧)这一刻,绿衣骑士承认了高文为骑士。

影片在绿衣骑士用手划过高文脖颈后结束,高文是否真的被绿衣骑士断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原诗中的高文因为经受住了骑士精神的考验,最终只受板斧划痕而没有断头。但导演大卫洛维也在采访中提过结尾留白有减少血腥镜头的考虑,所以至少其最初想法是高文真的在结尾死去。

(补充:很多网友讲off with your head应该翻译为你带着头离开吧,因此推测高文活了下来。我查了查国外影评人的看法,虽然有人认为高文活了下来,导演也接受不同解读,因为绿骑士最后台词略有做戏感,但没有人如此翻译。原因是off with your head是西方历史剧中常见的固定短语,意为拉出去斩了,off指chopped off。所以字幕组或者影评中翻译为断头,还是最为符合语言使用习惯的。

向仍然质疑的读者po一个短语解释的权威phrase finder的链接:

//www.phrases.org.uk/meanings/263700.html

但从电影主旨上考虑,高文是否活下来了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高文爵士在电影最后一刻实现了自我成长,他选择赴死,便是通过了贯穿影片的骑士精神最后的考验。真正的骑士之路,不是欺骗众人欺骗亚瑟王获得骑士册封,而是经受一番历炼放射出骑士精神而得到承认。

选择赴死,是耶稣受难中最崇高的牺牲,本片推动的高文爵士赴死的结局,有着强烈的基督教隐喻。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圣人基督形象,高文爵士直到最后才被承认为骑士,相反,他在片中处处被描绘为不配成为骑士。但如此处理,给予了高文进行自我探索的巨大空间,使其成长更为可贵。这种世俗化,在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基督最后的诱惑》有类似相似的设定:耶稣基督同样被描述为背弃荣光的凡人,但经历凡人的万劫不复,才能有最后一刻选择成为基督的觉悟。

相比于耶稣基督的救世主形象,高文爵士追求的骑士精神,更有着自我实现的普世感。骑士精神作为中世纪欧洲局限的上层文明,能感受到导演在本片中的现代化诠释,比如弱化了宗教虔诚(Piety)在故事中比重。

不过话说回来,把形而上的精神作为电影主旨,是一项抽象的工作,加上导演为营造氛围做出过多月朦胧鸟朦胧的叙事处理,真的需要观众有足够的耐心去钻研才能看懂。


最后分享一点拓展阅读给愿意读英文的朋友:

1.一篇电影疑点的分析影评

//www.vox.com/22585318/green-knight-explained-ending-spoilers-girdle-winifred-temptation

2. 原著与电影的科普比较

//nofilmschool.com/Sir-gawain-the-green-knight-explained#What+is+Sir+Gawain+and+the+Green+Knight+about++

3.《高文爵士与绿骑士》笔记

//www.cliffsnotes.com/literature/s/sir-gawain-and-the-green-knight/poem-summary

 2 ) 《绿骑士》:Nature will do its trick

- Why weren't they buried?

- All dead. All dead. No one to bury them. Though you know, nature will do its trick.

毫无疑问,电影《绿骑士》首先是凭借其极具特点的影象风格迷住了我,但细细想来,或许本片的台词更值得玩味。就像上面这句由山贼说出的“ NATURE will do its trick”,在我看来,几乎就可以被视为全片的主旨。

Nature, 首先当然是指“自然”,而绿骑士正是自然力量的人格化。但这种力量具有两面性,正如绿色既是生命之色亦是腐败之色,绿骑士所表征的自然具有某种恶魔的特质(包慧怡《骑士文学ABC》)。一言以蔽之,自然所统治的世界,意味着创生与死灭的循环往复,一切存在之物不过是遵崇规律地不断破坏又重组,此间既无永恒,亦无救赎。用片中的台词说:

“当你走后,你的足迹会长满青草,苔藓将覆盖你的墓碑。铜绿吞噬你的剑锋、你的钱币、你的城垛,你所珍爱的一切都将臣服于它,你的皮肤、骨头、美德。”

但自然并非全然外在于我们。Nature, 同样也指“天性”,更准确地说,是指我们身上植根于本能或动物性的那部分“天性”。所以我喜欢片中的这个场景:山贼胁持下,高文一再否认自己的骑士身份,声泪俱下地哀求对方饶他一命。一边是赤裸裸的弱肉强食,一边是坦荡荡的恋生畏死。末了,高文问:至少告诉我,真有绿教堂吗?对方来了句:这就是。——好一个“这就是”!这是哪儿?森林、野外、自然之中。一片绿意之下,Nature里应外合,将圣母画像碾个粉碎,把骑士精神洗劫一空。

由是观之,高文与绿骑士的相爱相杀,也许不过是人与其自然属性的搏斗。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在原诗中,高文砍绿骑士的头,用的是后者自己的斧子,但在电影中,却使用了亚瑟王的Excalibur。我想,其象征意义,无外乎就是片中先后被提及的virtue、honor、greatness、story等(这些词让我想起我们中国人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总之,对内,要克服动物本能之缺限;对外,要抵制自然法则的销蚀。关于后一方面,片中还有一个说法,出自城堡主人之口:

“你见过鹰捕杀马么?俯冲然后……唔,可怕,但这就是世界。世界容得下千奇百怪的事。不过,一个(男)人的家应该是安全的,一堵墙挨着另一堵墙,严丝合缝,固若金汤。”

的确,也许没有什么能更形象地呈现人与自然在空间上的对峙了。

But, nature will do its trick.

首先,亚瑟王的宫廷就不可靠。在此,我指的还不是绿骑士的出现。在我看来,绿骑士到来之前的Camelot就已经有了破绽:在这个圣诞节,业已年迈力衰的亚瑟王居然提议让高文坐在他身边。此举显然有违圆桌礼仪,连高文自己都说:“您的骑士们流血牺牲,让他们比我离您更近。”可是亚瑟王说了什么呢?“你是我姐姐之子,从她的腹中(womb, 这个词将在堡主夫人陈述绿色之意时再次出现)来,而他们不是。”——瞧,理想主义如亚瑟王,也敌不过衰朽,终究臣服于对血亲的依恋和信任,让血缘凌驾于忠义之上,而英雄壮举,则似乎不过是要为继位者制造一点声誉而已。这当然称不上错误,仅仅是脆弱,仅仅是,身为人的nature。

如果说高文在亚瑟王那里没有“story”,那么在堡主的豪宅里,他的“virtue”也被扒了个精光(这直观地表现为他留下了一幅与此前肖像迥然的“真容”。可以说,这两个地方完全是反向对称的:亚瑟王与堡主、母亲与蒙眼老妪、堡主夫人与Essel)。其实,高文并非没有自知之名,他总说自己还没准备好成为骑士,他的旅程也充满困惑,而那沾染了他生之欲与爱之欲的绿色腰带,自然就是他身为一个不够纯粹、不够高尚、不曾脱离低级趣味的人的红字。和原诗中的王后一样,我终究不忍苛责高文,因为那仍不过只是一介凡人的nature而已。

由此可见,“(男)人的家”,正如(男)人的身体一样,绝不安全。其实,这在影片开始时好像就已经有过暗示:你注意到了么?——片尾演员表的前两位,分别是海伦和帕里斯,看得我大吃一惊。最终我意识到,本片和原著一样,是从特洛伊开始讲起的。但有别于原诗强调亚瑟王与埃涅阿斯的血缘关系,电影用下雪的围墙、着火的房屋等几个简短而静谧的镜头,向我们展示了一小段帕里斯诱拐海伦的情节。这何尝不是“nature”对“virtue”的胜利?可更有意思的是,镜头拉开,诱拐的场景被推至窗外并渐渐淡去,同时,裸睡着的高文从下方入画……所以,诱拐海伦是高文的一个梦吗?还是对下文的某种预演?

接着,他被浇醒:“耶稣诞生了!”

我猜这句话没什么深义,不过确实,全片上下,只有圣徒Winifred真正贯彻了所谓的virtue,从而和已经学会了山贼逻辑、索要酬谢的高文形成了对比。然而,她身首异处的结局(据BBC拍摄的纪录片《高文爵士与绿骑士》中说,砍头游戏的灵感或源于此),却在另一种意义上构成了高文的镜像:求仁头必断,取义当舍身。是的,一碰即成灰的食物,昭示着这间房屋也已是自然力量的囊中之物,至于屋主坚守的美德,反正高文说,他从未听说。

看来无论如何,Nature will do its trick.

于是,面对绿骑士,无助的高文问:

Is this… really all there is?

绿骑士答:

What else ought there be?

其实我们在片中有幸看见过几种else:

一种是,高文甚至都没能及时赴约,徒留一副枯骨,森林嘲弄似的生机焕发、不遗余力。绿骑士胜。

一种是,高文如期赴约,这诚然是德行的要求,却也是死亡的前奏。如Winifred一般被砍了头,还是绿骑士胜。

一种是,高文临阵退缩,遵从庸俗之心过此一生,永远带着那绿色的红字,直至万事褪色、欲火燃尽,但也许,早在很久之前,他的灵魂便已在羞耻中死去。

也许在导演看来,高文是不可能完全相信腰带魔法的,所以逃跑才更合理。可其实在我看来,无论腰带有无魔法,只要他带着,就是对卑弱天性的承认而非克服(这也正是原诗之义,不逃跑的高文确实忠勇可嘉,可这不代表他胜利了)。带则承认天性,不带则臣服死亡,狡猾的绿骑士两头下注,当然大获全胜。

但这也许不算作弊?因为,正是内在的天性始终在不无残酷地提醒我们,我们永远是自然的一部分。

高文似乎终于明白,挣扎毫无意义。

他放弃了所有或许有效的抵抗,平静地接受自己命运。

但见绿骑士用手指在他脖颈轻轻一划。

仪式完成。

……

年轻的高文死了么?

我倾向于没有,至少此刻没有。别忘了亚瑟王说过:这只是一个比赛。而就像世间所有比赛那样,重要的只是击败(而非消灭)你的对手,迫使对方认输,盛扬你的强大。显然,在这场比赛中,赢家永远是绿骑士。只要你大大方方、心悦诚服地坦然接受这一点,衪,还有什么可着急的?

After all, nature WILL do its trick.

 3 ) 星期三38:古老的歌谣,不仅刻在石头上面,更刻进了人们的心里

#星期三电影# 第38期 《绿衣骑士》

推荐星:二星

关键词:模式;寓意;乐趣

故事总有被讲完的那一天:和平的故事,幸福的故事,胜利的故事,我们终会厌倦。所以现在人们开始对传说故事作出调整,比如是将传说放到现代演绎,比如是将传说变得更加合理。最近比较火的两部,《糖果人》是前者的代表,《绿衣骑士》是后者的代表。

很多经典故事,都可以归结为英雄之旅的模式。无论是古罗马戏剧,还是星球大战,到现在热门的超级英雄,都可以看作是这个模式的重新演绎。

而《绿衣骑士》则可以看作是对英雄之旅的一种抵制,一种逃避。那么首先,回顾下英雄之旅的三大部分:启程-启蒙-归来。

启程:主角生活平凡,遇到某个意外,使他无法再继续过往的生活,他必须外出冒险。

启蒙:主角遇到智者,协助他来到黑暗之地。他会遇到朋友,遇到敌人,受到严峻的考验,然后通过考验,获得奖品。

归来:主角会被再次打败,经历死亡,然后复活胜利,荣归故里。

一个故事的结局,会大大影响人们对故事的看法和定义。很多人谈到这部电影时,都谈到了马丁·西科塞斯的《基督最后的诱惑》,人性化的主人公,反传说的故事演绎,以及宿命化的人物命运,都让人们对传说重新进行审视。

高文爵士是个生活糜烂,普通懦弱的纨绔子弟,他难以继承亚瑟王的重责。于是母亲召唤出绿衣骑士,希望帮助儿子成为真正的骑士。高文不甘命运,接受了绿衣骑士的挑战,砍下了绿衣骑士的头颅,一年后,他将去绿骑士的领地。

这个冒险的开始就与死亡紧紧相依。而越接近绿衣骑士的城堡,死亡的气息更加浓密。很多经历逐渐变得模糊,一切变得虚幻、朦胧,好像传说慢慢走进现实。

高文只是走过了一段旅程,没有勇气面对绿衣骑士,没有接受挑战,冒险没有胜利。漂泊的生涯,旅途中的冒险,高文并未找到属于自己的命运。他归来后,人民以为他战胜了绿衣骑士,被追捧成英雄,继承了王位。但好景不长,子嗣战死,婚姻失去,孤独地看着自己的王国慢慢散去。

所以这个旅途的终点并不应该归来,突破懦弱,直面自己的心底,会比存活更有意义。高文的传说,只有变得勇敢,才能成为传奇。

片中的音效和服化道非常精致,观看的时候,不妨注意一下灯光的变化,声音的变化,都非常丰富。就拿片头来说,动物的走动与门边躺着的人,近处固定的画框与远处慢慢燃起的火焰,动与静,远与近,让这副画作变得更有寓意。

当今多元化和网络化的侵袭,很多观念甚至信念,都在慢慢崩塌重解,我们只有在古老的故事中,找寻长远的品质和崭新的涵义,才能让我们在传说故事种重获新的乐趣。

 4 ) 观后感

最早听说《绿衣骑士》是在田晓菲《留白》里的一篇小文。当时很喜欢田晓菲的这篇文章,如今想来其实我只是被这个故事里高文爵士和城堡男主人交换的那个吻所吸引。其实田晓菲的这篇文章非常像一些新浪潮电影——她为这个故事的杀戮与诱惑这个对比所着迷,为故事的神秘情节所不解。而她的那一句“到了晚上,骑士带回打死的野鹿,高文爵士则给他一吻”落在文章最适合的位置,停顿的地方恰到好处,用文字来发出无言的声音。文章的末尾,她再一次表现了她解读文本的穿凿——这也常常被其他读者所诟病,“这无名叙事诗是一个如此有力的故事,数百年来滋润着英语文学,直到今天”,我觉得这样的评价只有像圣经这样的经典才配得上。

所以这部电影预告释出时就有朋友圈我,觉得这是我喜欢的,因为以前曾说过上面那篇文章。不过我其实更在意的是那一个吻,如同《战场上的快乐圣诞》那个吻一样。这个吻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今天同性恋语境下的吻,也并不是两个所谓异性恋男性的吻,而是两个手上沾满鲜血的骑士的吻。这个吻是非性化的,但是它是表现亲密的。它表达的是人们可以在没有出柜焦虑、没有恐同症状的语境下进行亲密的身体接触。这个吻让我想到犹大出卖主人时所给出的那个吻,那时人们更没有今天的现代化和性别焦虑,亲吻带给他们的焦虑远不如能够获得的三十个铜币。而《战场上的快乐圣诞》的那两个吻,则是浓缩了基督教文明的吻,与爱欲无关,而是决绝的、具有攻击性的。这两个吻是为了击破日本军官那种非人的集体意志与神圣秩序的。但电影版《故园风雨后》的那个吻绝不是非爱欲的,而是戳破二人暧昧关系最后一层纸的亲密行为。所以电影版是对原作的再改编,它本质上不能理解作者所浓墨描绘的英国年轻男大学生之间的友爱。

但是我这样的解释,是可以被理解为,是在换一种方式磕西批,也可以理解为,我只是在为男权社会的那种同性感情做辩护。其实我也隐隐感觉到《绿衣骑士》的导演也是为了呈现这个必须交换的吻而把整部电影拍出来。他之前当过意大利电影《你好,再见》的制片人,里面有一段长达三分钟的吻。虽然这是一部同性电影,但是我相信这个吻也是在爱欲之外的。电影主要讲两个男人同时爱上了另一个男人,而那个被爱的男人意外去世了,那两个在世的男人见面,一起回忆跟他的过往。在他们分别前一天晚上,他们在床上接吻。我认为这个如此深长的吻,更多是相互依偎、相互慰藉,而不是爱欲之吻。是相濡以沫,是在双方同时掉入深渊时所施下的救援。

说到底,我只是在文艺作品里去发现那些非爱欲的亲密行为,去发现亲密行为的非爱欲性。虽然我在生活中也常常耽于爱欲,也非常直来直往,不喜欢这样绕弯子。可是当这些时刻出现在别人的故事里时,我的内心又颇为激动。或许我的激动是完全处于爱欲冲动的,也或许我只是因为惊奇而感觉到愉悦。

 5 ) 在古典与现代感之间摇摆不定的奇幻史诗

奇幻史诗改编的影视作品曾一度风靡全球,从《指环王》三部曲到《权力的游戏》,但我敢说A24今年出品的这部新片《绿衣骑士》肯定不是朝着这个趋势而制作。尽管这部影片是改编自英国14世纪的诗歌,但已融入了太多现代化的改编,与传统史诗故事大相径庭。从A24过往出品的电影来看,这显然又是一部风格盖过内容表达的作品。

影片讲述亚瑟王在自己的宫廷里举行宴会。一位绿衣骑士前来向圆桌骑士挑战:有谁敢当场砍下他的头,并让他一年后回敬一斧。男主角高文接受挑战,砍下了绿衣骑士的头。那具依然活着的躯体捡起头颅,回到绿色的教堂。一年以后,高文践约去寻找绿衣骑士。

▲颠覆骑士传统的男主角

相信很多人未必看过原著,而在我看来这个现代改编版似乎在不断颠覆传统的骑士精神,男主角与传统上恪守戒律的骑士相去甚远,他不过是终日流连于酒色的无所事事之徒,他砍下绿衣骑士的头只为了在国王面前炫耀一番,更不必说在一年之后的旅程上,他没能慷慨施舍给拾荒者,也没能拒绝城堡女主人的诱惑。

该片导演大卫·洛维此前有一部《鬼魅浮生》,我非常喜欢,因为他对时间观念的视觉化呈现令我着迷,所以在这部影片中看到不少类似的手法,我也感到相当兴奋。一处是男主角被拾荒者绑架倒地后,一个设计巧妙、缓慢旋转的环形镜头展示他变成了一具骷髅白骨,但镜头突然又恢复到当下,这种瞬时跨越到未来的画面具有死亡预示的惊悚感。

▲惊悚感十足的画面

另一处则是在他拒绝了绿衣骑士的斩首邀请后,惶恐地逃回去过上安稳日子的段落,在短短10来分钟的情节里,足足叙述了横跨数十年的故事,从他与妻子诞下新生儿,到抛弃妻子,再到平步青云做上国王,到最后被万人唾弃。在这种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的画面里,时间快速的流逝感与《鬼魅浮生》如出一辙。 不得不说,大卫·洛维的电影直觉相当突出,但是这些视觉化强烈的画面能否在主题上,或者与观众产生情感联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表面上这是一个拒绝类型化的寓言故事,但实则又无处不在套用冒险题材的悬疑惊悚情节,使叙事在古典与现代感之间摇摆不定,甚至有失衡偏差的惊险时刻。

 6 ) 骑士精神转个向——《绿衣骑士》

今天聊聊电影《绿衣骑士》。

片名The Green Knight (2021),别名绿骑士(台)。

独立电影公司A24推出了他们的首部奇幻冒险电影,故事改编自14世纪英语小韵文(英语韵文骑士文体)《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

全诗共2529行,作者不详,属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传说系列,作品宣扬骑士精神,表现了一种理想骑士制度。

在艺术造诣上,此诗“语言优美含蓄,情节完整紧凑,人物性格细腻丰满”,代表了中古英格兰韵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本片导演大卫·洛维(David Lowery)在制作影片《风云际会》(Willow ,1988)人偶时,产生了制作一部电影重新解构《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的想法。

《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原本是一部有关骑士精神正面形象的电影,但解构后的影片呈现效果,大大偏离观众对奇幻世界骑士精神的幻想。

熟悉A24公司的观众会知道,这家电影公司制作电影的核心始终是艺术,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做出很酷的电影”。

看过《米纳里》《第一头牛》《伯德小姐》《月光男孩》《艾米》《弗罗里达乐园》《龙虾》《女巫》《机械姬》等电影,你就会大致了解A24独立电影的风格。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愿意制作独立电影的A24,我们就不会看到这部《绿衣骑士》。

《绿衣骑士》获得全球媒体与影评的高度盛赞,但大众打分却并不好看。

影片中也有充满奇幻色彩的光怪离奇镜头,艺术电影与普通观众之间天然存在着距离感。

一般观众如果不了解故事背景,观影会感到很困惑。

片中并没有大家脑海中会出现的高文骑士大战绿衣骑士,也没有各种平常娱乐片中的各种小高潮小爆点,很多人看完之后会有一脸懵的感觉。

为了对比故事改动,我特地找Jessie Weston 1898版和W.A. Neilson 1999版两个版本对照看了一遍。

这里也放上《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Jessie Weston 的译本(链接: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 |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对照查看。

影片开场先用石中剑引出故事,因为高文爵士是亚瑟王(King Arthur)所领导的圆桌骑士(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一员,也是亚瑟王的外甥,在整个圆桌骑士团中是个明星人物,据称也是“白马王子”一词的来源。

高文爵士三部曲共有《高文爵士与绿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高文爵士与乡下的卡莱尔》(Sir Gawain and the Carle of Carlisle)和《高文爵士与瑞格蕾尔小姐的婚礼》(The Wedding of Sir Gawain and Dame Ragnelle)。

《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手稿插图:绿衣骑士手持自己的脑袋

《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故事共分四个部分,本片在保留四个部分的同时,将故事更加细化。

下面简单说说原故事内容,大家就知道哪里有改动了。

故事第一部分

在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庆祝宴上,一位身披绿甲高大威猛的骑士闯入大殿。

绿衣骑士向众人发起挑战,看哪位骑士敢砍他,并且要求该骑士第二年必须到绿教堂赴约,绿衣骑士会回砍。

高文自告奋勇,砍下了绿衣骑士脑袋。

绿衣骑士并没有死去,而是捡起自己的脑袋离开,离开前强调高文一定要赴约接受回砍。

故事第二部分

一年很快过去,高文前往绿教堂赴约。

他一路跋山涉水,遇到许多艰难困苦,最终来到一间古堡。

古堡主人和妻子热情招待了高文,并表示绿教堂就在不远处。

古堡主人对高文提了一个条件,他白天出去打猎,晚上拿猎物和高文交换他当天得到的东西。

故事第三部分

古堡主人不在,他妻子开始引诱高文,高文拒绝了她。

第一天晚上,古堡主人将猎物作为礼物,高文以一个吻做回礼;第二天晚上,古堡主人将猎物作为礼物,高文以三个吻做回礼。

第三天,古堡主人妻子送给高文一个绿腰带,表示可以刀枪不入。高文想到要被砍就收下了绿腰带。

晚上,古堡主人将猎物作为礼物,高文并没有交出绿腰带,而是吻了古堡主人五下。

故事第四部分

高文离开古堡前往绿教堂,精灵给他做向导并极力阻止他,高文并没有听精灵的,精灵讪讪离开。

到了绿教堂后,绿衣骑士按约砍向高文。

第一下,高文缩了一下头,绿衣骑士痛斥他胆小;

第二下,高文没有躲避,绿衣骑士砍偏了;

第三下,绿衣骑士只是砍了高文一点头皮。

然后高文要求绿衣骑士停止攻击,绿衣骑士揭开了自己真面目。原来他就是古堡主人,主要在考验高文能否遵循骑士美德考验。

绿衣骑士前两下没有砍高文,因为高文遵守了约定,第三下砍了一点是因为高文没有按约交出绿腰带。

高文回家后叙述自己的冒险经历,亚瑟王提议让所有圆桌骑士和宫廷妇女都佩戴绿腰带,以纪念此事件。

而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所有一切都是女巫摩根·勒菲计划,目的就是让亚瑟王最精英的骑士成为的绿骑士。

对比影片《绿衣骑士》,你会发现故事改动挺大的。

原著和电影都在考验高文,看他能否坚守骑士精神,而两个版本的结果却完全相反。

原本严守骑士美德的高文,在影片中成了完全不遵守骑士精神的纨绔子弟。

他母亲结合女巫摩根·勒菲(Morgan Le Fay),包括高文和他母亲在内,甚至都不是白人。

可以说,骑士精神被高文糟蹋了个遍,所谓骑士精神都是忽悠外人的说辞,要求别人遵守骑士精神的人自己却一条也不能做到。

所有冒险均靠冒险者口述,统治者只要掌管好宣传机器,就可以混吃等死一直忽悠下去。

在原著第二篇章中,明确提到了骑士的五大美德(These five larger virtues)。

在影片中多出出现五角星,用五角星代指这五大美德。

五大美德指的是虔诚(Piety)、慷慨(Generosity)、善行(Courtesy)、贞洁(Chastity)、友谊(Friendship)。

结合影片表现,他没有通过任何一项骑士考验。

1.虔诚

高文开场没有去做礼拜,而是在妓院厮混。他母亲担心他难以成器,于是做法召出绿衣骑士,量身定做了一套考验,同时还给儿子一条刀枪不入绿腰带以保周全。

2.慷慨

高文路遇拾荒者,得到了道路信息却不愿意给钱,最终不情不愿地给了一枚硬币。

3.善行

原创角色圣维尼弗雷德(St Winifred)要高文帮忙寻找头颅,高文则想到拾荒者,开始索要报酬。

4.贞洁

高文没有能够抵得住古堡主人妻子的诱惑,面对她缴械投降。

古堡主人妻子的形象和高文之前厮混的妓女埃塞尔(Essel)形象一样。

埃塞尔戴着铃铛,因为在中世纪,妓女和麻风病患者被认为是不洁之人,被迫在衣服上佩戴铃铛,以警示别人。高文对她也只是玩玩,一直走肾不走心。

而成为夫人(Lady)后,同样的形象古堡主人妻子却能被高文以礼相待。

5.友谊

高文对不离不弃的小狐狸粗暴相向,哪怕小狐狸保护过他也丝毫不在乎。

再说其他几处改动:

1.在原作中,领主城堡里蒙住眼睛的女士就是摩根·勒菲(Morgan Le Fay),这里和高文母亲合二为一了。

2.在影片中,绿衣骑士在圣诞节到来。

在原诗中,他在新年前夜来到。

3.电影删掉了绿衣骑士就是古堡主人的设定。

影片中还有几个小细节。

1.高文黄色斗篷上的图案,实际上是服装设计师马尔戈西亚·图尔赞斯卡(Malgosia Turzanska)丈夫的指纹。

2.绿衣骑士被腐蚀的盔甲上刻着萨巴克(Sabaic)字母。

萨巴克语是一种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6世纪使用的南阿拉伯语言,这样可以让这个角色看起来既古老又有范儿。

3.开场白的声音是导演大卫·洛厄里和他的妻子奥古斯丁·弗里泽尔混合起来的声音。

4.在出发之前,高文母亲和其他三个女巫创造腰带里有三个符文的雕刻。

从左到右分别是巨人图里萨兹(Thurisaz),象征着一个强大的工具或武器、防御或保护;麋鹿阿尔吉兹(Algiz),象征保护、更高自我、神性和教导;坐骑雷霍(Raidho),象征旅途平安、心中正义和崇高。

5.拉尔夫·伊尼森(Ralph Ineson)和凯特·迪基(Kate Dickie)之前曾联合主演过另一部A24电影《女巫》(The VVitch: A New-England Folktale ,2015)。

6.多次出现的螺旋塔是真实存在的建筑。

帅气谷仓(The Wonderful Barn)位于爱尔兰的莱克斯利普,由康诺利家族于1743年在卡斯尔敦庄园建造。

7.挂在笼子里的骷髅的十字路口与电影《风云际会》(Willow ,1988)的形象相似。

全新解构小韵文,

骑士精神转个向。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短评

什么几把电影卧槽,感觉就是用冰血暴的镜头弄出了一堆看似意义深刻却一点内容都没有的2小时,还tm不如看一部景区宣传片。后面他来到那个树人的洞里那一段开始我真的崩不住了,睡了过去,导演吃屎吧,这部电影吃屎吧。

2分钟前
  • 黑色谬论
  • 较差

太多慢镜头,有点拖沓。

7分钟前
  • Pop Quizzer
  • 还行

表以是对经典头韵文学与骑士精神的解构与重塑,实则却更像是仅对“断奶”情结的一次进阶版奇幻演绎,高质量置景艺术的鬼魅表现力,也因大量过于服帖中世纪照明水平的夜戏室内戏,而让按图索骥式的阅读成本累增,观者对高文心旅情绪的捕捉始终受其干扰与影响,不断呈现疲乏态,究其因,不过是一部自离开剧场便已“黯然失色”的风格之作

9分钟前
  • 阿奇波尔德
  • 还行

首先硬件是真的绝了,光和镜头都太美了。故事的话是真的有点故作深沉了,其实就是一个童话串烧外衣下的男人成长史。

11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看不到大银幕有点遗憾,影像包括用光都很棒。

1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作为A24铁粉来说说,风格仍然过硬,节奏差强人意,美术无可挑剔,台词不伦不类

17分钟前
  • 蛋花汤的温暖大碗
  • 还行

绿衣骑士是英格兰本土德鲁伊主义的化身,基督教的信责被异教的宇宙论所取代,随着原始充盈(前半部分中屡次出现的圆形构图)被打破,高文被抛向一种反朝圣的旅程之中,不同于中世纪的版本,他在引诱之中不断下降。高文爵士在这里成为了骑士的反面,他是伊壁鸠鲁的,薄伽丘的,甚至是朋克的,走向自我毁灭,又在这种宿命之中成为骑士,或者说成为叙事。大卫·洛维有着一种低配版本的时间—影像,在一些时刻,通过场面调度令未来渗入此在,特别是在高文被劫后,在摄影机的一个环形运动之中死亡,重生,如此调度令人想起沟口健二,以及洛维上上部以时间的凝缩作为主题的“鬼故事”。自《绿》的第一个镜头起,洛维希望呈现一部严肃的史诗致敬影史上的万神殿,却又无法逃脱A24的视觉奇观——我们可以相信一些游戏式的镜头绝非他的本意。

21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What does the fox say的巨制MV

24分钟前
  • 黄色动力伞
  • 还行

长诗转电影,兜转了那么久终究要谈最重要的承认问题,这当然能让人摆脱有死,但这里真正达成这重境界终究还是原著,而古董寓言的成长故事一经展开,确实是天生现实又自带浪漫,也貌似只有在这样的维度上,才能古典。

25分钟前
  • 给艾德林的诗
  • 还行

实在是喜欢不起来chapter类的叙事方式,片子本身对chapter和title card的运用让我感觉是减分的。故事里的时间概念仿佛笑话,并不能让我觉得是导演高超的操控,更像是失重的类比,突然拉长或者压缩,到最后更是十分钟的回顾前世今生。稍微有点失望

28分钟前
  • FDTS
  • 还行

How a boy grows into a man. 7/10. 只想要爽片和动作大场面的观众还是洗洗睡吧。本片灰暗,缓慢,带着六百年前原著的道貌与荒诞。导演通过非常艺术化的影像语言,用高文爵士的荒野奇幻冒险为外衣,表现的却是其自省与求索的精神内核。观影过程中我内心戏好多,以下为节选:1.本片有着强烈断头情结,看完后我脖子好累。2.亚瑟王说话含糊不清一直透着牙疼。3.男孩纸出门在外要保护好自己,尤其心机boy Lord的一吻不是设计好的桃色陷阱我是不信的。4.而且城堡深V女主人霸王硬上弓,也不晓得是她自己觊觎高文爵士的贞操还是为了助攻她老公,她不仅送了一本爱心之书,还与其深入探讨了绿色的哲学涵义。5.我要养毛绒绒小狐狸他看起来好有礼貌的样子不接受反驳!!

31分钟前
  • 滴溜滴溜转
  • 推荐

【C+】倒也没必要过度执着于符号的意义,最后十分钟的脑内幻想蒙太奇已经把整部影片要讲的东西给捋顺了,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对之前神秘氛围的一种背叛。核心主题与《鬼魅浮生》类似,个体在旅途中丧失了自我,迷离于时空尺度,直至寻求定义才能重获新生。钟意A24那独特的视听美学,但在本片里只是用于营造高雅幻想的手段,实质仍是破碎残缺的闪亮碎片。

36分钟前
  • 思路乐
  • 还行

什么玩意啊 史诗不史诗传说不传说的 能不能把故事讲明白了先

40分钟前
  • MURASAKI
  • 较差

画面很美,台词很美,服化道很美,配乐很美,但这故事讲得…真的有点无聊…不得不分四天才看完,也不是高困,就是想干点别的。

42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想做反骑士的镜像改编,但又下不了勇气改编得彻彻底底,只好用一段幻象让人幡然醒悟,用宏大的格局讲了一个「臭小子成人记」的小故事,不是黑暗童话也不是反英雄史诗,最后呈现的效果既不深刻也不复杂,2小时大概就看那些精致的美术布景与酷炫的声音特效了。

47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8,绿衣骑士,女巫,灯塔,A24邪门三部曲。没做调研看得我云里雾里,事后查资料才意识到影片做的改动和小心思相当多。这个离谱的摄影和配乐把氛围做到了极致,加上晦涩的对白,真的像是走在原诗里,诡秘壮丽的自然叹为观止,中间的受难和行善增添了颇多的神秘色彩,城堡故事改动最大,但也把高文更加人性化了,有时候,确实再多的磨难也没法改变一个人,也使坏地给出了相对应的另一个结局,所以对照之下,最后展现出的骑士精神难能可贵。题外话,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中国神话传说类似的演绎

49分钟前
  • Sink
  • 推荐

2倍速都不算快 这逼装的

52分钟前
  • 梦工厂大爷
  • 较差

既成的文本已然是禁锢,而打破现有认识的结构亦是自我重复的,于是足够繁多的符号却纷纷掉落了下来,观看趣味变为了对符号拾捡的趣味,我们对大卫·洛维的期待真的只是如此吗,或者他这次终被自己反噬,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可以看作人类永远无法走出的困局,亦是创作难以跨越的瓶颈。

57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一部充满现代性的、重述与改写的骑士史诗,高文爵士成了浪荡懦弱的纨绔子弟,英雄传奇也染上了权谋表演的底色,绿衣骑士的树精造型及对绿色的那段直白阐述则似生态批评典例。大卫·洛维依旧喜欢把玩时间魔术,一如那段360度顺时针(显露可能的未来中的尸体)与逆时针(回到当下)的横摇镜头、无头圣女的还魂与尸骨复原,还有高潮时对老马丁[基督最后的诱惑]的效仿致敬。摄影和色彩叙事都可圈可点。180度倒转的镜头、恍若深井的床榻俯拍、误食致幻蘑菇+目击山中巨人群的场面让人眼前一亮,小狐狸很可爱。艾丽西亚·维坎德的一人分饰两角与人偶戏里的[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注意那个转盘)别有意味。幻梦中抽出绿色腰带之时契如刨出罪恶之蛇。PS:影片中最让人不寒而栗的还是巴里·基奥恩演的Scavenger一角,秒速穿越回[圣鹿之死]。(8.0/10)

5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在探讨如今缺失的骑士精神到底是什么,故事整体偏神话逻辑,就是莫名其妙人就上路了。在可预料的故事走向下,导演还是延续了鬼魅浮生的部分精髓,拍的很美又很诡谲,宗教感和奇幻性做得很棒

1小时前
  • 理易封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