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

HD中字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雷·利奥塔,乔·佩西,洛南·布雷科,保罗·索维诺,弗兰克·西维罗,托尼·戴劳,迈克·斯塔尔,弗兰克·文森特,查克·洛,弗兰克·迪莱奥,亨利·扬曼,吉娜·马斯特罗吉科莫,凯瑟琳·斯科塞斯,查尔斯·斯科西斯,苏珊妮·谢泼德,黛比·玛扎,塞缪尔·杰克逊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好家伙 剧照 NO.1好家伙 剧照 NO.2好家伙 剧照 NO.3好家伙 剧照 NO.4好家伙 剧照 NO.5好家伙 剧照 NO.6好家伙 剧照 NO.13好家伙 剧照 NO.14好家伙 剧照 NO.15好家伙 剧照 NO.16好家伙 剧照 NO.17好家伙 剧照 NO.18好家伙 剧照 NO.19好家伙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Goodfellas之外的故事

Goodfellas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的角色们在真实的生活着。
巴士底的猫整理
1. Jimmy Conway,真名为Jimmy Burke。片中的主要犯罪者,1996年4月13日死于肺癌,死时已64岁。
2. Henry Hill,1989年与Karen离婚,90年代初被从证人保护计划排除。Hill曾经作为意大利厨师工作过一段时间。2005年3月,他再次因携带毒品在内布拉斯加州被拘捕。Hill现在生活在加利福尼亚的马利布计划于今年和未婚妻Lisa Caserta完婚。2007年10月,他在康涅狄格州开了一下新餐馆,叫“Wiseguys”,但是餐馆之后遭到火灾侵袭。他目前为止出过三本书:《The Wise Guy Cookbook: My Favorite Recipes From My Life as a Goodfella to Cooking on the Run》,《A Goodfella's Guide to New York: Your Personal Tour Through the Mob's Notorious Haunts, Hair-Raising Crime Scenes, and Infamous Hot Spots》和《Gangsters and Goodfellas: Wiseguys, Witness Protection, and Life on the Run》。
3. Karen Hill,传闻她与Paul Vario有染,1989年与Henry离婚。他们的两个孩子2004年出版了一本书,叫做《在逃亡:黑手党童年》。据说Karen一直在布鲁克林区做牙医。
4. Paul Vario,于1988年11月22日死于德克萨斯州,终年74岁。他的遗体被埋葬于纽约皇后区的圣琼斯公墓。
5. Tommy DeVito,真名为Tommy DeSimone,绰号“Two-Gun Tommy”。Henry Hill在他的书《Gangsters and Goodfellas》中曾经讲述了Tommy的死亡经过。在Henry入狱期间,Tommy曾试图勾引Karen,遭到拒绝后试图对她进行强奸。当时Karen已与Vario有染,于是Vario作为报复把Tommy谋杀Jerothe和William Devino的事情告诉黑手党组织Gambino家族。1979年1月14日,借“made”之名被Thomas Agro杀死。

 2 ) 翻看看电影有不一样的感受

这是一部挺老的电影了 翻来看看 本片以真实事件为基础,讲述美国黑帮名人亨利希尔在江湖上纵横三十多年的传奇遭遇。影片细致入微地表现了一个纽约意大利裔的黑帮分子从小到大的一生,逼真地表现出黑道人物独特的生活型态和与众不同的价值观。本片是马丁斯科塞斯1991年的得意作品,网罗了罗伯特德尼罗、乔派西、雷利奥塔等演技派演员通力合作。虽然不及《教父》的广度,但对于人物刻画更加深入,是一部力作。

 3 ) 故事没的说,角色就记住了他

Joe Pesci,看完他在这部片子里的表演,他的形象就完全树立起来了。以后再看他演的任何角色,都下意识地定位成一个极度暴力极度狂躁而且有些阴险的恶人。

 4 ) 《好家伙》:不忏悔者注定当叛徒

朝起朝又落,生存即毁灭,倘若题材有高下,大繁荣后的大幻灭一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主题——不信你撸一撸《悲惨世界》以上水准的各国巨作,看看是不是这样。据此,三流电影讲的是装,二流电影讲的是装逼,一流电影讲的是装逼不成反被操,而《好家伙》以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雷霆万钧的口吻讲述了六十年代的傲然崛起、七十年代的纸醉金迷与八十年代的衰落灭亡,无愧于杰作之名。不过作为叛徒亨利-希尔的内心实录,这部电影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它所展现的,反而在于它所没有的——没有感情。


黑帮本不是亨利的出路,投入这口大染缸他纯属自告奋勇。原著里有交代,亨利一家系爱尔兰移民(母亲有意大利血统),一共八个孩子,幺子为重度残疾,其父是个兢兢业业的电工,从不翘班并积极参加同事聚会,四处赔笑脸、装孙子,但努力并未换来太多回报,一家人始终在温饱线上徘徊。这个一败涂地的男人动辄就对无心学习的亨利大打出手,一直打到亨利认定街那头的犯罪头领保罗-瓦里奥才是自己真正的归属,早早立下志向以后要威风八面、挥金如土,绝不走父亲的老路。《谁在敲我的门》一书将保罗与亨利、吉米和汤米的关系比作亚瑟王与三位圆桌骑士,我倒觉得这更接近父亲与三个叛逆的儿子:在干完那票机场大劫案后,他们还悄无声息地给保罗上供了一笔孝敬钱。


于是十二岁的亨利开始了他的黑帮生涯,给诸位西装笔挺背头油亮的“wiseguy”跑腿打杂,学着他们的样子喝滚烫的黑咖啡、抽大雪茄(虽然他其实不习惯),早在其他男孩尚还哭爹喊娘的年纪便已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原著里有个电影里没有的细节,说的是当小亨利娴熟地把保罗的黑色凯迪拉克停靠到位时,他那一辈子都没摸过方向盘的电工父亲偷偷地躲在墙后面望着他——好一个连美国梦的边都没摸着的小人物。实际上,待到亨利长大成人时,他们这批男孩已经被分化为了“workguy”与“wiseguy”,后者抛却社会规范形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趾高气扬地享受众人毕恭毕敬的目光,前者则规规矩矩、唯唯诺诺、发泄压力唯有靠打老婆。假如你也出身自那个街区,面对今朝有酒今朝醉与勤勤恳恳没未来,你会作何抉择?


悲凉的是,即便是对保罗,亨利的关注点也依旧停留于金钱与地位,从未提及过真情,他的叙事始终紧紧围绕着同一个关键词“lifestyle”,他的目光也始终聚焦于繁荣浮华,与之相比就连他的孩子们都显得无足轻重:“像电影明星一样被礼遇,厨房里堆着一袋袋珠宝,床边摆着整整一缸白粉,既可以一个周末就赌掉两三万也可以为还赌债去借高利贷,钱花光了就出去抢,收买条子、律师甚至法官,每个人都受贿,只要我们肯出钱。”滥杀无辜时从不眨眼的吉米和汤米之间倒是友情深厚,如第109分钟,因获知汤米有望跻身黑手党,吉米高兴得像个孩子——可亨利不仅丝毫不为所动,在那个镜头中,兴高采烈的吉米甚至显得有点愚蠢。亨利无疑是个自私自利的混账,而凯伦竟然只因一把耍帅的手枪就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其虚荣心之膨胀令人瞠目结舌,怪不得要迎来悲剧人生。开场半小时后那段亨利携凯伦自后厨进入豪华会所的名载影史长镜头,表现了在涉世未深的凯伦看来,二十出头便已老于世故的亨利有若神祗,与这个已在街头历练多年的男人相比,同龄男孩简直是乳牙都没长齐。


作为出身犹太家庭的掌上明珠与小家碧玉(勤恳踏实心机重的犹太人与狂放不羁爱装逼的意大利人素来相互看不顺眼),凯伦对充满幼童啼哭与邻里絮叨的中年生活极度恐惧,她想要的只是被亨利带去各类在她这个平凡女孩看来已然十分高级的场所,而当亨利给了她一摞现钞买衣服时,她更是立刻蹲下来为他口交(第51分钟)。凯伦的母亲质疑“亨利常常夜不归宿,你爸爸就从来不这样”,听得凯伦勃然大怒,大叫:“他根本就不出去!”所以,经过那场充满了塞红包递现钞的婚礼,凯伦走进了一场要与许多女人一起分享丈夫、在贩毒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的婚姻,并且到了也没能逃离将精力如数奉献给孩子与厨房的中年。


情妇无数的亨利对凯伦没有丁点愧疚,一如他对违反与保罗的约定而从事贩毒毫不愧疚;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进化出“愧疚”这项人类正在逐渐失去的本能。凯伦在洗衣做饭养孩子的同时殚精竭虑地为丈夫打点“生意”,当她终因再也忍不了愈来愈猖狂的情妇而持枪找亨利算账时(仍是由于她太爱他),亨利不仅根本不觉得自己有错,反而把妻子收拾了一通。可是,待到海洛因被冲入下水道导致亨利走投无路后,面对保罗的一番“你看着我的眼睛对我说谎、你拿我当fucking jerk、就好像对你来说我什么都不是”,他倒是真诚地感到自己受了委屈(期间还边拿自己的孩子起誓边撒谎):3200 bucks for a lifetime,言外之意是我骗了你一辈子你才给我3200块,实在是太少了!



但说真的,保罗对亨利已经很够意思了,若换个真冷血的,估计当场就把他敲了;可不仅电影中的保罗已经悲痛得没力气大喊大叫,原著里更是写道,他一把钱塞到亨利手上就转过身哭了——保罗一直拿天资聪颖的亨利当儿子,十四岁时亨利第一次挖掘出一个大商机,保罗骄傲极了,搬出一面大镜子,要用来给亨利订做燕尾服。至于令亨利投靠FBI的导火索、即亨利怀疑保罗是要借去外州执行任务而灭掉他一事,也是怎么看都像是吸毒吸出来的妄想——真想杀他有必要这样大费周章吗?为了推进这层讽刺,随后在与FBI讨论“证人保护计划”时,尽管凯伦不停地说“我可不能忍受见不到父母”,亨利却只执着于能否被安排躲去温暖的地方,仿佛他自己的家人全都不存在一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百分百意大利人的汤米是个特别孝顺的好儿子,亨利真是集合了意大利和爱尔兰人的缺点),对妻子说的那句“不管你干什么”,更在不经意间道出了真相:其实,如有必要,妻子和女儿他也可以扔掉。因此,西科塞斯真正的想法,是法庭上某位辩护律师的台词:“人们将叛徒称为‘鼠辈’(rats),是因为老鼠为了求生存,什么事都做得出……”



我第一次看《好家伙》大约是七年前,后来与同学讨论,我们也都认为亨利是个本性不坏的人,至少没有坏到吉米与汤米的地步。可越回顾,就越感到亨利才是全片最大的谴责对象,他简直生来就是叛徒。对家人,他冷漠而残忍,只盯着他们的过失而不考虑自己的责任;对“兄弟”,他亦以纯功利的眼光去评判,乃至绝口不提他本人在几起抢劫与杀人事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透过他的眼睛,只能看到汤米与吉米的暴虐与荒唐,他从未将他们视作朋友;直至结尾处他作为“普通人”从公寓中走出,仍挂着法庭上那种小人得志的无耻笑容,怀念着他唯一的牵挂,“lifestyle”。更恐怖的是经由以20世纪最真挚的爱情圣曲《Layla》配乐,那段酣畅淋漓的血色大清洗竟散发出了一派令人目眩神迷的浪漫与迷狂——这才是亨利对这一切的真实看法:发自内心的热爱。他绝非天生嗜血,也能分清是非,却在对物质与面子疯狂且空虚的追求中渐渐丧失了“人”的感情;与他一样,凯伦也成为了虚荣心的牺牲品。我越想越感到有些害怕:如果我曾受到这个迷宫的误导,是否意味着我心里也存在着能让这些东西滑进去的缝隙?


 
《好家伙》的另一个译名《盗亦有道》,着实来得很妙。原著中写得很清楚,有组织犯罪的崛起,蕴含着法制不健全、移民大浪潮等历史必然,如令亨利等人掘到第一桶金的打劫卡车生意,便是赶上了FBI对这类案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大好时代”;再如那位杀人不眨眼的吉米,幼时曾辗转多个寄养家庭,饱受虐待。可是当有日渐壮大的黑帮发展成少年们的“梦想”,当金钱与地位成为人们唯一的评判标准与追求目标,也便只能催生出亨利这种毫无担当的无赖、卑鄙无耻的叛徒与彻头彻尾的恶棍——他过早地进入了那个唯利是图的装逼世界,自然也就过早地丧尽了天良。安于地头蛇之位的保罗相较其他人要“无辜”(至少在西科塞斯的处理下,他的主要事业似乎就是找大排档小老板敲诈鸡毛银子,不停叫手下人别胡搞别贩毒,简直比警察更有责任感……),他的结局,预示着率领乌合之众从事黑色产业注定不会有未来。



而足以荡平一切的证人保护计划,则令我想起了儿时另一部对我影响甚大的电影、同是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忠奸人》,那部片子里有一位能对其实是FBI卧底的好友说出“如果卧底是你,我会很高兴”、慷慨就义前也不忘展现对妻子深沉关心的艾尔帕西诺(对,我看了那期佳片有约)。可《好家伙》将这层仅存的浪漫也彻底撕毁了,它所展现的背叛图景甚至因太富有生活质感而充满了纪实的厚重。种种看似与主线无关的片段——聚会、喝酒、烹饪、夫妇矛盾——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观众,他们与我们,真得就有那么大的差别?倘若把“贩毒”换成别的事情,“幻灭”、“虚荣”、“浮躁”这类字眼,真得还那么遥远?如果你仍浑然不觉,那么,恭喜,最后一幕中亨利希尔那恶魔般的微笑,正是朝向你的。



PS,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给我的支付宝打点捐赠,支持贫穷少女自由闯作……[email protected]

 5 ) 好家伙,坏家伙

在“社会学家”马丁•斯科塞斯诸多作品中,《好家伙》无疑是最具娱乐性的,首先它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一个另类的边缘人物,在险恶的世途中居然全身而退,成功逃脱命运定数;其次是流畅的镜头语言,与故事所蕴含的节奏、情绪完全相称,从而带来一种近乎邪恶但却是酣畅的暴力体验;最后是因为它的纪实,这是最奇妙的一点,某种意义上,它与神话是完全悖离的,但斯科塞斯却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或者结合点,这就是大师的才华所在。

有人说这是一个讲述美国梦破灭的故事,事实颇有些缘木求鱼的味道。在这个黑色世界里,是不存在所谓美国梦的。这里没有奋斗,只有堕落、暴力与利益,如果你越堕落,越暴力,越无情,你就越接近成功。很难说这是关于美国梦的奋斗神话,它实际讲述的只有边缘人物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故事,这里没有社会意义上的奋斗,连黑帮的规则都不适用。亨利、吉米、汤米,他们不但是社会的边缘人物,在黑道中也是弱势的边缘人物,这个故事所具备的现实意义,在于他们的奋斗永远不被承认,他们的命运由始至终只有一个结局:被抛弃。神话的意义就在于结局亨利逃脱了这种命运,而方法正是他在险恶江湖中学来的规则:没有规则,没有道义。

所以越美丽,就越虚幻。

对于斯科塞斯来说,营造出一个光线陆离的表层,故事就有了存在的基石。这正是“社会学家”所擅长的,华丽的移动镜头,恣意而克制的节奏,画外音、快速剪接、定格,传统里的边缘语言在这里被发挥到极致,但并未背离传统,探索是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就像故事里的人物生活在黑道规则与白道规则之间始终无法僭越一样,一旦过界,就失去存在之价值。于是看似无力的东西,在这里又焕发出全新的活力。这种近似浪漫的手法,用来表现接近纪实的细节,意外之余也有了一种肆意狂放的张力。

打家劫舍、杀人放火、坑蒙拐骗,这些反社会的内容,在快速而律动的叙述中,焕发出一丝梦幻的味道,一个可见的戏谑,但恐怕每个人心中都藏着这种不受约束的人生之梦。强有力的镜头语言,不但把人物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也把我们带入一个从未接触的世界,这里,暴力与温情并存,死亡与新生并存,背叛与情义并存,野兽与羔羊并存。但就像所有的失败者故事一样,恶之花开得最艳的时候,通常也是凋落的时刻。

这样的人生有浓烈的悲剧意味,它是单向的死胡同,到了斯科塞斯手中,又额外添了几分嘲讽。所以不管故事最初时如何的花团锦簇,结局时每个人都要接受命运审判。对于这些生活在夹缝中无法避免越界的人来说,结局只有两种,黑道的死,白道的牢狱。以为终于融入黑手党的汤米,被同党一枪爆头;隐居的吉米以为可以偷生,却成为背叛的牺牲品;而被抛弃了的亨利,以一个现实的选择逃过了命定结局,同时也亲手地毁灭了那个看似童话的世界,那个世界本来由他一手搭建。

配乐里采用了大量的时代曲,跟少年亨利的视点一样,那都是童年斯科塞斯的记忆,藉着影像再次重现。跟其他人使用配乐来烘托或者反衬情感比较,斯科塞斯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他把镜头的移动、调度、人物的动作等构成的视觉节奏,与音乐旋律重合,从而营造出一种舒缓、缥缈又颓废的感觉,将一个大时代印记牢牢地契入虚构故事中。你也许无法忍受这种张扬的暴力,但这种节奏却如同呼吸。

 6 ) 混混

9/25/2012
你还站在这干嘛,我不是让你去操你妈吗。《好家伙》。
有了这个片我就可以把我长期不舍得删的《纽约黑帮》删掉了。旁白。。马丁斯科塞斯。。真的好课本啊你。。。
影片讲的呢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亨利希尔,从小就混黑帮的人,最后落网了。为了保命,他供出了他的好朋友,还有一直把他当儿子看待的小老大。现在他被警方秘密保护在加拿大的某个角落。
类似还有一个讲纽约意大利黑帮的《忠奸人》,好看很多,应该说温和很多,毕竟主角是个正派。这部只有到最后时刻才出现了台词比较长的警察。其余时间都是以亨利,汤米,吉米三个人为主要人物的黑社会们打砸抢烧,偷鸡摸狗。他们可以随意想杀谁杀谁,想抢谁抢谁,借给别人钱想让他还多少就要还多少,去消费想给钱才给钱。他们不怕警察,因为警察可以被收买。他们怕媒体,因为媒体曝光了他们才要进监狱。其实进监狱也不怕,进了监狱还有小包间,还能自己做饭。但是别被关太久了,因为出来以后原来是你的就都不是你的了。影片就充斥着他们如何作恶又如何享乐的事。完完全全是按时间顺序通过一个旁白告诉你的。还有汤米,没有错,这个混蛋(扮演他的因为这个角色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就是混混们的模板。其实混混为什么要活得那么累呢,为了树立自己威信故意变得气量狭小,为了自己安全把所有合作伙伴都杀死。犯罪为了享乐,享乐本身又是一种犯罪。最后主角还吸毒了。噢。。可怜的人。我说过吸毒不是因为人堕落,而是因为空虚。做混混不管做得好还是差,都是空虚的。不要觉得老大穿一身清淡的天天喝杯淡茶玩玩玉石就是他看破红尘品味高雅值得敬重了,他这样,是因为空虚。主角热爱当混混,片尾还有一段总结陈词,可是我看过去,只是因为他现在没有了这种生活,而生活在别处罢了。所以当混混并没有什么不好,无非命短一点。你多出来那些命都拿去干什么了?也不就是拼了老命以免自己变成混混嘛。就像每天坚持跑步的要比不跑步的多活7年一样,多出那七年你不就是用来跑步了吗?更何况当混混很舒服,不是吗?你感受一下影片里的角色们的感觉,不是很开心吗?如果电影没有说,那么我就点出来,也算是我自己的想法,混混很空虚,这才是他最大的有害之处。刺激,爽,都会,但是都不长久。人生在世无非四样坏事,吃喝嫖赌,现在加个毒,还能嗨到那里去?最后,他们也就是别人的谈资而已,变成“我一朋友”,或者“我那里一人”或者“很久很久以前”而已。
电影当然不是要人去看透表象去挖本质。电影就是电影。你看到的就是他想说的。所以我其实不喜欢这电影,斯科塞斯就是告诉大家,混混生活就是很好,普通人就是被他们欺负,他们就是追求这种为所欲为的生活,管他妈的生活意义。最后是会死,混混都会死,下场都不会好看,那又怎么样,主角就是想念,你还要去加拿大找他说教一番不成?
所以看出了什么社会问题,反应了美国梦破灭等等等等的.go fuck your mother.这里说的就是黑帮,你爱,请你去,你不爱,请你看完以后锁好门,祈祷祈祷自己不会碰上这种混帐事。你以为电影都是主旋律的吗?
其实想来个特别激动的结尾的,还是觉得不要了。

 短评

如果说科波拉把黑帮拍成歌剧,那斯科塞斯就是把黑帮拍成摇滚:没有秩序,只有混乱,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能掌握命运,每个人却都不得不在命运面前低头。时隔三年后的重看,发现自己当初还是幼稚,惊叹老马的运镜和剪辑真是神乎其技。

4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不知道jimmy有没有活到04年出狱

7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推荐

全片和《赌城风云》基本相似,缺点在于叙述过于流水化,开始的成功犯罪、家庭纠纷,以及最终的后果。这二部片先看者得4星,后看者得3星。德尼罗非常适合演大佬。

11分钟前
  • DrBlackWatson
  • 还行

凯迪拉克是自掘的坟墓,入会通知是死神的招魂,冲走的毒品是最后的稻草,借来的铁铲是末路的警告。庆贺我走出法庭的无恙,也庆贺我过上天堂人生。劝说她走入尽头的小巷,也劝说她步入地狱暗门。黑帮杀人前从不提前告知,犹如死神。生活最难改变的是习惯,犹如坠崖。原来一世枭雄,换来一份番茄鸡蛋面。

16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抛弃当时黑帮片流行的教父式浪漫主义史诗特色,以粗粝写实手法表现黑道人物原生态生活状况,对暴力场面和价值观的展示都有鲜明特色。德尼罗、乔派西等演技派明星的表演更是无可指摘,上映后好评如潮,被誉为影史上最能真实反映黑帮生活的电影。

2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华而不实的流水账

26分钟前
  • LOOK
  • 还行

“这个故事所具备的现实意义,在于他们的奋斗永远不被承认,他们的命运由始至终只有一个结局:被抛弃。神话的意义就在于结局亨利逃脱了这种命运,而方法正是他在险恶江湖中学来的规则:没有规则,没有道义。”

31分钟前
  • 我是大皮哥
  • 还行

满分给全世界最忙的雷里奥塔,说了一百多次fuck的乔佩西,1小时38分14秒开始的最帅最酷最炫的罗伯特德尼罗特写,138秒的长镜头,啰嗦卖假发的莫里,戴帽子才坐飞机的傻妹妹,打酱油被爆头的萨穆埃尔杰克逊,片尾的经典钢琴曲,把黑帮传记拍成浪漫黑色喜剧的马丁斯科塞斯,和这部我的史上最爱影片之一。

35分钟前
  • Fantasy
  • 力荐

不喜欢利奥塔这个演员,因为长相太妖。德尼罗应该是大配角,怎么写在第一位了?还是他有味道。摄影机跟着人物在夜总会繁忙的厨房中静静穿梭的镜头在黑帮片里有不一般的魅力。

40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力荐

“你什么意思,我很好笑?”……此经典桥段取材于乔佩西的亲身经历,当年在餐馆工作时,年轻的佩西曾经就这么夸过一个黑帮很好笑,结果赞美换来冷脸。斯科塞斯听过此八卦后决定加入戏中,但脚本里并没有,所以佩西和利奥塔的互动让现场其他演员真实错愕!

42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平铺直叙纪录片似的黑帮片,描述了一个小混混的堕落史,不过结局还算光明。一个从后门进入厨房再进到大厅的不动声色的长镜头,就注定了一部经典的诞生。

43分钟前
  • 私房歌
  • 力荐

教父后最好的黑帮片之一吧。Martin Scorsese对节奏的控制力无与伦比。

47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唉,流水账,看了一小时发现剧情还没开始,然后被告知就是这样= =|||

4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这才是现实,赤裸裸的黑帮真相。德尼罗演得真好。

5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教父»«美国往事»«好家伙»,三大黑帮经典,居然无一能看进去,罪过~~

53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电影最后保利被抓,旁边有人说“快去华尔街,那里全是经济罪犯。”23年后2013年马丁•斯科塞斯去了华尔街,抓住了《华尔街之狼》。

57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细致迷人的黑帮励志片 德尼罗在老马的片子里永远那么帅 最后性手枪的歌一出才恍然其实是部摇滚电影

1小时前
  • 兮称
  • 力荐

揭开所谓江湖道义温情脉脉的面纱。片尾吉米和亨利饭馆碰面的戏人物张力强,他们多年坎坷,彼此牵绊,可完全不信任对方,最后谁能活完全取决于谁先出卖感情与人心,或者说他们之间所谓的兄弟情从来就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虚无之物。传记片风格,长镜头瞩目,又残忍又喜感。

1小时前
  • 马马
  • 推荐

“虽然我对他很生气,但是他对我还是有吸引力,我没法想象离开他,谁说一定要她赢我赢…” 完全没想到会是跟《美国往事》完全不同的逗比黑帮片,而且全程高能,毫无尿点,2个半小时轻松愉悦,尼玛也太好看了!#上海电影节Day3#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黑社会破梦,一句不合,玩笑几个来回,随时挂。

1小时前
  • 木卫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