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心

HD中字

主演:马克·鲁弗洛,马特·波莫,吉姆·帕森斯,乔纳森·格罗夫,朱莉娅·罗伯茨,阿尔弗雷德·莫里纳,泰勒·克奇,丹尼斯·欧哈拉,乔·曼特罗,芬·维特洛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平常的心 剧照 NO.1平常的心 剧照 NO.2平常的心 剧照 NO.3平常的心 剧照 NO.4平常的心 剧照 NO.5平常的心 剧照 NO.6平常的心 剧照 NO.13平常的心 剧照 NO.14平常的心 剧照 NO.15平常的心 剧照 NO.16平常的心 剧照 NO.17平常的心 剧照 NO.18平常的心 剧照 NO.19平常的心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平常的心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81年,艾滋作为一种前所未见的免疫系统缺陷疾病在纽约出现。由于它集中发生在男同性恋当中,所以在当时又被称为“同志病”。内德(马克·鲁弗洛 Mark Ruffalo 饰)是一个激进的同志作家,当他看着朋友纷纷死去以及政府的不作为时,义愤填膺的他发起了男同健康危机组织, 呼吁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这场即将爆发的大瘟疫给予重视。半身瘫痪的女医生艾玛(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 饰)是少数从一开始就高度警惕艾滋疫情的的医护人员,也是内德重要的异性恋盟友。在运动中内德认识了纽约时报记者菲尼克斯(马修·波莫 Matt Bomer 饰),两人陷入如火如荼的热恋。然而菲尼克斯最终也被确诊感染,悲痛的内德惟有爱人和事业两线作战。健康危机组织的主席布鲁斯(泰勒·克奇 Taylor Kitsch 饰)虽然是内德最好的朋友,然而深柜的他行事风格与好斗的内德截然...不要让我抓到你!女孩帮十全九美2008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羊快乐的一年大会师大红灯笼高高挂漫漫翘家路阳光下的葡萄干翱翔之梦潜伏2管我死不死覆面系纽带2021名剑魔音盒神探三人秀蠢蛋搞怪秀3.5花季迷途刘德华线上演唱会精选重映风云际会:幕后魔法爱的抉择我们要洞房世界头号通缉犯虎之剑我在路边捡了个艺人大理寺少卿游意大利制造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娇娃们小镇周六夜负罪少女禁忌游戏山重水复幽灵螳螂2之突变狗狗学院第二季大富之家局外人(2019)乐高大电影007:大战皇家赌场英语碧血宝刀红粉联盟

 长篇影评

 1 ) 整理了一些台词

话不多说,这些对白温暖得带伤,让人流泪的同时又不禁泛起微笑。

-I asked what you did, and you said something like you tried a number of things and I asked if that had include love. That’s when you said, “I have to ge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Men do not naturally not love, they learn not to. I think you are a bluffer.
孔雀说这段话时像个哲学家,眼神又纯净得像一个孩子,绝对完美不过的情人。

-Felix, let’s move somewhere far away, just two of us, together on a desert island.
-Don’t you dare stop for one second what you are doing? I appreciate you are not yelling at me about what the Times isn’t doing. And my don’t be more political. Why don’t you?
-It’s a relief of not having to have to talk about politics with someone, but that’s not the reason.
-No?
-It’s because you are too good to be true. Because I’ve been waiting for a lover like you my whole life, you haven’t showed up until now, and I’m scared shitless that I’m gonna do something to fuck it up. Am I crazy?
-Of course. That’s why I’m here.
Ned超深情的告白,穷尽一生我们都在找那个梦幻的模样与性格,命中注定,终于相见,不知道该怎样去更珍惜。只能为你疯狂,生怕搞砸。
Felix的回答太让人振奋了。

-Imagine if we had this when we were young. No fear, no shame. All I was imagining all those years was with you.

-I’m afraid to leave him alone now. I’m afraid a cure won’t come in time. I’m afraid of my anger.
I AM AFRAID OF MY ANGER.

-I have this tradition. It’s something I do now when a friend dies. I save his Rolodex card. What am I supposed to do? Throw it in the trash can? I won’t do that, no, I won’t. That’s too final. Last year, I have five cards, now I have 50. A collection of cardboard tombstones bound together with a rubber band. I hate there fucking funerals. I really do. And you know what else I hate? I hate the memorials, that’s our social life now.
Jim洁癖的模样太适合念这段悼词,苍白恐慌的世界,暂时的安静。

-He is afraid I’ll leave him, I told him I wouldn’t leave him, that I never for one second would think of leaving him. But he doesn’t believe me. It’s hard to believe much in these days. But we must never stop believing in each other. I’m a mess, that’s what I am. You cry and you cry until you think can’t cry anymore, and then you cry some more. Not only for yourself or Felix, but for all the little boys who finally find their other little boys they have wanted all their lives now that we are men.
我一直在等你,从男孩到男人,原来为你,眼泪是流不尽的。

-I want you to live so much, I’m not supposed to say that

-MY GREAT TRUE LOVE

看罢,才觉得每天国际上反复强调的医疗问题是如此的必要而迫切,平日里无限YY的群体在那时,或者说一直以来,此时此刻,走过了一条多么曲折艰难的路。教育意义不必多说。

演员选的实在好,固有角色的认定在这部电影里,被深情、被挣扎冲的了无踪影,令人赞叹与尊敬。

怀着一颗平常心去深爱,“ I’ve been waiting for a lover like you my whole life, you haven’t showed up until now, and I’m scared shitless that I’m gonna do something to fuck it up.” 更去珍惜。

 2 ) 戏里戏外

朋友推荐了HBO的电视电影“平常的心”,讲的是纽约八十年代初的男同性恋组织就艾滋议题和政府斗争的故事。电影虽然远远谈不上完美,但还挺好看的。

斗争总是从比较边缘的人物开始的。故事的男主,Ned Weeks,是个性格孤傲的作家gay,男同聚会大家脱得差不多了跳舞的时候他要负责看衣服的那种。Emma是个因为小儿麻痹症而瘫痪的女医生,81年左右开始大量接触感染艾滋的男同志,向Ned求助,让后者向公众反映这一情况。目睹自己的好基友们一个接着一个感染,Ned从不问政事摇身一变成了斗士,开始组建男同志健康危机组织,希望政府能够关注疫情。在此过程中他碰到了纽时记者Felix。两人坠入爱河。男同组织的事业当然进行得相当不顺利。Felix又感染了。基友们一个接一个的挂了。而Ned行事风格过于偏激导致组织内讧,又被踢出局了。最后Felix也挂了。

电影剧本改编自同名舞台剧,而舞台剧剧本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剧作者Larry Kramer就是男主Ned的原型。“男同志健康危机”(Gay Men's Health Crisis,现在通常叫GMHC)不仅真实存在,而且是至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帮助艾滋感染者的民间组织。内讧也确实存在。事实上Kramer写这个剧本的导火索就是83年因为在GMHC与同事意见不合而被赶走。当时他自己又成立了一个组织,叫作AIDS Coalition to Unleash Power,简称ACT UP。和GMHC相比,ACT UP在政治上更为激进。

Kramer离开GMHC首先是因为不满意其官僚作风。其次他认为艾滋病大面积传播是个政治问题,需要政府介入,投入资源;而GMHC当时主要致力于给感染的男同志们提供一些社会服务、临终关爱。第三是因为他经常在未经和组织成员商量的情况下在公共场合发表激进的言论。第四可能跟他对于性的态度也有关。当时的情况是艾滋病刚开始大规模爆发,人们对于其传播途径并不清楚。有医生建议男同志们为避免感染先不要睡了。Kramer认为GMHC应该把这个讯息传递给大家。可在八十年代,性解放也就才一二十年,同志斗争也刚刚取得一些阶段性胜利。好多人都认为尽情地睡是自己的权利,是表达自我,以及和世界上的其他人产生连接的一种方式。他们认为Kramer小题大做。

被GMHC开除之后Kramer去了一次欧洲,参观了达豪集中营。这个集中营1933年就已建立。他惊讶于历史上那么多人都曾对此默不作声。回来以后写了“平常的心”的剧本,抨击政府和政客对于人民健康权的不闻不问,同时抨击同志群体对于艾滋问题的冷漠,以及民间组织在政治倡导中的无力。当然他为了平衡剧本的情感色彩,有意把男主Ned写成一个看起来有点讨厌的人:男同组织的成员们忍辱负重好久,好不容易弄到一个和政府官员对话的机会,被Ned一个大嘴式攻击给搞没了;平日里颇为自负,说话很少考虑别人的情感,哪怕是对着爱人,恨其不争的话也是随随便便就能说出口;约会的饭桌上大谈政治观点,生怕别人不知道他要做个斗士——谈的还就是达豪集中营的事。

但结合历史情境,你又会觉得Ned的偏激挺情有可原的。疫情爆发,政府不愿意面对,也不投钱给科研和医疗。电影里有一段抹黑式描述。Ned在白宫和总统的顾问谈话。后者关上门悄悄问他,这病是不是只传给gay,直男们平时和妓女睡一下要不要紧,到目前为止有没有异性恋感染的记录。在高度不确定的情境下,身在其中的人们要是不愿意等死恐怕也就只有挣扎与呐喊了。对此影片里也有描述:一个GMHC的志愿者在工作极度疲劳的时候精神崩溃,哭着说有可能艾滋真的是政府搞出来的阴谋,目的就是把我们这些人都给灭了。而真实的情况是,80年代Kramer那些极度偏执的行为确实增加了媒体曝光度,逼着不愿正视问题的人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稍微了解和接触过一点国内的艾滋运动和同志运动,因此很多片子里的人物关系看着都觉得好熟悉。激进与保守之争,政策倡导与“关怀”之争,在国内几个著名的艾滋病组织里,也是有过的。不一样的是事情发生的背景。在纽约是男同志们先自己组织起来,通过不断抗争逼着政府正视问题。而在中国,民间呼吁政府要关注艾滋病问题的声音虽然从九十年代开始就有,但最后政府开始下决心投入资源,主要还是因为非典导致的那场传染病与公共卫生危机。而很多男同志的组织恰恰是在政府投入资源之后作为疾控的一个切入点而浮出水面。

这个背景也导致中国的男同性恋组织天然和政府的关系更紧密一点。而女同性恋组织因为捞不到和卫生部官员握手的机会,转而向草根发展,同时和各种女权议题结合,在婚姻等问题上反而比男同志们表现得更激进一些。两伙人之间颇多龃龉。不知道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如果将来会有某种形式的危机的话),会不会有电影里描绘的那种女同志们纷纷去GMHC做义工支持男同志的感人场景。

影片总体氛围压抑,为数不多的几抹亮色:

Ned和Felix之间的爱。Felix很爱Ned。他容忍了性格暴躁的Ned,同时还看出了Ned内心深处的恐惧。最后他把所有的遗产都留给了Ned,还跟后者说要找个机会继续斗争。Felix长得也很好看。总之这就是个完美的爱人。现实中八十年代的Kramer因为搞抗争运动和自己的伴侣分手了。在那之前他曾经写过一部颇具争议的小说Faggots,男主也是以自己为原型,寻求长期稳定的关系而不得,并为此痛苦。大概他是在剧本里圆一场找到真爱的梦吧。最后病房里的婚礼拍得非常温馨感人。

大嘴茱饰演的瘫痪女医生Emma。冷静、勇敢,一直都很克制,直到最后听证会上爆发。这里面比较有趣但是始终都没有点透的其实是她和Ned之间的关系。电影里她最早察觉问题,并且最早到男同聚会上让大家cool down。(然后被骂“坐轮椅的婊子”。)她好像也有一点点被Ned吸引,拄着拐杖投向后者的怀抱。但是马上又说,快把我放回到轮椅上吧。创造这么一个近乎asexual的角色,不知道是不是和Kramer当时对于性的态度也有关。

谢耳朵饰演的GMHC工作人员Tommy。一个很温柔但一直在坚持斗争的人,总试图调和性情暴躁的Ned和根本都还没出柜却在做组织领导者的Bruce。他好像安慰和拥抱了电影里的所有人。片子里几个地方暗示其实他也喜欢Ned。(啊,为什么所有人都喜欢这个长得也不太好看性格也不太好的男主。)

如今,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已经搞明白了。虽然还没有发现根治的方法和疫苗,控制病情的方法算是很成熟了。“不用死了。”我接触过的一个艾滋组织活动家这么跟我说,“如果一定要得一种慢性病,那宁愿是艾滋病,也不要是心脏病、糖尿病什么的。”现实世界里的斗争,结局比电影里来得光明。只是在得知这个剧本并非尘埃落定时的“马后炮”,而是在八十年代斗争如火如荼的时候就已经上演,还巡演世界各地、经久不衰,心里稍微颤了那么一下。

 3 ) To同志——保持一颗平常的心

    海报To win a war you have to start one 本身就不是一个平常心的心态。看过电影,眼泪中包含了气愤、悲伤、无奈...演员的表演无可挑剔(除了看到sheldon就出戏,Dr.Cooper太深入人心了^^)
     看过诸多影评但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只从一个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些心情,毫无批判之意,不当之处请见谅。
“平常心”所意味的似乎不仅仅是异性恋对于同性恋包容和理解,不仅仅是政府与社会的正视和平等对待。更应该包括同性恋自己——以一个“平常心”去面对自己的身份、取向,甚至疾病。
    “促成二战胜利的人,是一位公开出柜的英国人。他叫阿兰·图灵。是他拦截了德国人的密码。战争结束后他自杀了,因为身为同志他受到了无尽的歧视。他们怎么不在学校教教这些?多亏了一位同性恋才赢得了二战。要是他们这么做了,也许他就不会自杀。你们也不会如此惧怕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吧?我想被大家这样记住,带领大家赢得战争的人。”
                                                                               ——NedWeeks
     片中不止一次的明示了Bruce对于自己取向的恐惧,在他内心深处认为“我已经被人讨厌了,我不能做出更刺激公众的举动,这样委曲求全才能赢得[可能]的资助”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想法。这种心态既是社会现状造成的,也是自身造成的。
      苏格拉底的命题“认识你自己”就是让我们正视自己的身份、性格、品德、缺陷。“认识你自己”是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的铭言。试问:无论是同性恋、异性恋,每一个个体都曾经问过自己“我到底是谁”吗?
      放眼望去,社会的歧视不仅仅存在于同志问题,而是无处不在——地域、出身、财力甚至长相,如果我们总是以一个弱者的姿态去控诉社会的不公、祈求他人的怜悯,那么永远得不到你想拥有的尊重和理解。
      Ned的可贵之处,是他可以为了自己和群体的利益光明正大的,要求平等的对待。他强调自己的取向,鼓励众人去展现自己,不去唯唯诺诺的应允。其实可以看出,起初他对自己是不够自信的,这些都通过细节一一体现:
       身材——解开衬衫,看到肌肉男之后又小心的系上。
       跳舞——众人邀请却一味躲闪
       性或者说是爱——想爱却不敢爱,只求一时的快活但内心仍然渴望(邪恶的括号:群X)
     但这一切都因为Felix的出现和之后的遭遇改变了,他不得不去认识自己,为自己抗争,表露自己的愤怒、对爱人的不舍、对亲情理解的渴望。片中有两处让我忍不住流下眼泪,平时自己都是控制,深呼吸:Bruce处理伴侣遗体的时候在医院以及一个莫名的地方遭到敲诈,那种愤恨、无奈和悲伤是无法抑制的。(抱歉用了“处理”这个词,实在想不出了。)最后Ned与Felix心酸的婚礼,两人的不舍不能不让人动容。这让我想到之前看到的一个新闻:年迈的父亲待到妻子离世才说出自己的取向,希望能和自己的partner了此残生,儿子万万不能理解,断绝父子关系。父亲已经为了你隐忍一生,为何不能让父亲在尽头将至时为自己活一回。人与人之间哪怕多一点宽容和理解,也会少许多人间悲剧。
经过很多事,我也多少能正视自己一些,不在为自己的取向辩白,因为生活是自己主宰的,态度是自己掌控的。
肆意的宣泄爱恨情仇,自由的展现自我,这才是正常的生活。这才是平常心。

 4 ) No glove,no love.some missing facts and given tips

笔者没有刻骨的经历作为矫情的出发点,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尝试冷静并相对客观地看这部片子和一些被忽略的事实。一方面是觉得这部电影的某些评论被强加了许多个人主观感情色彩。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借此机会普及下基本知识,希望对有些人能有所帮助(尤其是以下第二条)。

在当今"同性恋"已经和"种族","女权"等概念一起上升到了政治高度的时候,一涉及这些敏感话题,难免会触碰到某些群体的痛神经。我不否认The Normal Heart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同志题材电影,但它不仅仅是一部反应同志生存状态的电影。TNH和电影Philadelphia一样,故意淡化了AIDS患者从确诊到离世这一路主观的感情桥段(韩剧导演能把这种题材拍成惊天地泣鬼神的东西),因为制作方并非想借80年代AIDS阴影下同性恋的苟延残喘来博得观众的同情和怜悯。男主人公Ned代表了编剧Larry,不断向观众传达了一个精神,"FIGHT"。电影的侧重点在于通过重现当年同志团体在HIV/AIDS问题上向大众歧视和政府漠视所做的艰难斗争,唤醒这段即将被遗忘的历史,同时也是让新一代年轻人铭记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

从GMHC成立一开始倡导安全性行为,到对HIV/AIDS的反歧视抗议,再到之后对同性婚姻的政治斗争,编剧Larry作为一名"战士",一直站在前线。当人们问他对这些历史有何想法的时候,他会很淡然的说道"I was the one left alive to tell it。",流露着难以言表的辛酸和无奈。电影里,当Ned接受了医生Emma的倡议劝阻他的同志朋友停止一切性行为时,却受到了很多不解以及排斥,并直接导致Mickey之后的"暴走"。因为当时近15年的性解放运动鼓吹同性恋之间通过性行为获得自我身份的认同,这股给身体以及精神同时带来快感的热潮流火并不是通过Ned的三言两语就能熄灭的。当对HIV的科学认识逐渐浮出水面,滥交的危险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安全性行为的必要性。此外,Larry很早就预言30后的今天同志群体会形成统一战线为同性婚姻争取合法性。同性婚姻在法律上保护了同性伴侣的各项权利(Felix在死前去了Ned哥哥的事务所请求他通过"手段"把自己遗产留给Ned,暗示如果走正常法律途径,遗产则会留给自己的儿子),在道德上更是通过对一夫(妻)一夫(妻)的伦理约束控制高危性行为,从而间接遏制HIV的传播。

最近HIV药品Truvada打出一条广告:一天一粒能把HIV的感染率降低99成,于是掀起一片争议。现实派自然是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支持药品的上台;但以Larry为首的"斗士"却把通过服药来降低高危性行为的人称为"coward",主张带套而非服药。他们认为药品的出现会让所有人降低防范,从而得以让滥交性行为借机"春风吹又生"。这将会是历史的倒退,也是对同性婚姻多年来奋斗的亵渎。Larry的立场虽然有些极端,但并非空穴来风。忠诚向来是同性关系的奢侈品,有了药品之后人们的道德观是否还能经得起诱惑的考验?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关于电影中的矛盾冲突,你会发现在这部讲同性恋与HIV/AIDS斗争的电影里,女同的分量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不仅仅如此,甚至是有诋毁性的。当Estelle在好友Harvey死后想给GMHC出分力的时候对Tommy说到,"Damn it, I wanna do something! Even though all my lesbian friends say,'What have you guys ever done for us?' But I don't care.This is for Harvey."看似男同与女同团体当时有很大的隔阂。后来在网上查到,在舞台剧版本中Bruce和Mickey之间有过如下对话,Mickey:"How do ou feel about Lesbians?" Bruce:"I don't believe in Lesbians." Mickey:"I wonder what they're going to think about all this? If past history is any guide, there's never been much support by either half of us for the other."笔者没有花时间去查证到底是Larry本身和L有过节,还是纽约当时的GMHC和L组织之间确实有苦大仇深的矛盾。现实中,在疾病暴发初始,很多L就站出来一起和G奋斗在“前线”,可惜在主流媒体的眼中,女同的功绩全被掩盖了。2011年纪录片"We Were Here"讲述了在TNH同一时刻发生美国西海岸的事情,里面提及了L组织通过各种手段向大众获求帮助,"for our boys."。2012年的纪录片"United in Anger: A History of ACT UP"则讲到男女同志团结在一起向CDC(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抗议并申诉将女性和静脉注射患者也加入到AIDS的定性中。除了女同,有色人种,特别是黑人(考虑到目前黑人占了HIV+总人数的一大半),在此片的比重也小的可怜。可以理解电影需要明星包装作为视觉卖点,也需要适当dramatize the extreme,因此不可能做到剧情与历史完全一致;抑或许电影只是想讲述白性男同的维权故事。但个人却觉得这成为本片的一个小小的不足,或者说是遗憾。既然电影制作方考虑到重现历史,而现实中这场斗争的力量是来自各个方面的,而本片却英雄主义了白种gay men的地位和贡献。

本片的另一个矛盾是在GMHC与政府间为了研究基金而展开的。把Ned叫到白宫的官员明显偷了腥,因此一度紧张自己会不会染病。如果那时Ned能肯定地告诉他HIV在异性恋间也会传播,想必之后医生Emma和GMHC的研究基金申请之路也会畅通很多。另一个市政官员Hiram在和GMHC发生冲突时说"It's very tricky",并不无道理。他提到了一些数字,当时记录在案的患者是300多名,而纽约当时大约有50万的男同,算一下比率也就是0.06%。事不关己的鸵鸟心态是社会和人性的劣根性,更何况受到威胁的是本就受到歧视的弱势群体。在无法提供科学依据并证明此病传染程度的情况下,借0.06%这个数字就想为一个受到歧视的弱势群体讨个说法,这一路的困难可想而知。2011年美国政府对投入癌症和HIV/AIDS的研究基金的数据比较中,在HIV/AIDS研究上投入的成本占了Cancer研究的70%,而HIV/AIDS和Cancer的患病人数大约是1:10,新确诊人数HIV/AIDS只占了Cancer的4%。加上人们对HIV/AIDS患者的偏见由于历史原因而根深蒂固,会有很多人抱怨政府对Cancer研究投入的钱不够坚实。我想,假如这些人的亲戚或朋友有人是HIV患者,我想看法会有180度的转变。这对钱的斗争看似黑白分明,其实之间也有一大片灰色。

TNH的拍摄之路,如电影中的故事一般也是波折不断,所谓台上九十分,台下三十年。许多名导和制作人想获得TNH的版权把它搬上大银/荧幕。其中包括Barbra Streisand,她是最早,最执着,也是除了Ryan Murphy离版权最近的导演/制作人。但Barbra和Larry最后由于"所谓的"对剧本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最后反目成"仇"。电影上映后便打开了口水战。Larry公开的理由是:他坚持要在电影中加入床戏,却被Barbra以男男性爱非常"distasteful"为由而拒绝。Barbra最近发表公开声明,强调当初只是为了电影本身和受众群考虑,Larry的理由只是对她的诋毁。她的初衷是想避免敏感桥段从而吸引更大的观众群。的确就笔者个人观点,作为著名的gay icon,Barbra Streisand在当今同志维权运动中是所谓的一姐,很难想象她会被Larry挂上"恐同"的名号。在Barbra手握TNH版权的最先10年里,剧本改编基本成型,男演员Ralph Fiennes和Kenneth Branagh也分别有意出演。可惜最后因为题材敏感,筹集不到资金拍摄和发行,最后打算小成本制作并改在电视中播出。但是Larry开口天价(报道说一百万),导致没有电视公司愿意接手。最后版权返还至Larry手中,又是拖了15年。在Ryan Murphy接手前,Larry再次写信征询Barbra是否仍有意接手,但条件是她必须按照Larry给的剧本拍摄。而Barbra则因为不愿主动权被剥夺所以最终还是婉拒了Larry。如果说Larry能够接受当年HBO给出的$25万offer,我们20年前或许就能看到Barbra Streisand版由Ralph Fiennes和Kenneth Branagh出演的TNH。看来再如何英雄,在利益面前"斗士"也是凡人一枚。这一路曲折,孰是孰过,想必每个人心里都有各自的看法。

另外提一个小细节,个人觉得是本片的一个点睛之笔。不知多少人注意到当Ned孤身一人在Yale同志周时的片尾曲,是来自Simon & Garfunkel的The Only Living Boy in New York。这首歌是当年Paul写给Art的“分手歌”,在发行了收录这首歌的专辑后他俩就分道扬镳了。把这歌用在这部片子,实在是应景的很。


以下写一些关于HIV的东西,考虑到电影的主要受众群,我觉得这些信息对一部分人会有些帮助。

1 关于历史,以及为何首先爆发在男同性恋群体中

80年代AIDS风暴初始,很多非同性恋其实也染上了HIV,他们除了通过高危性行为之外,一方面是早些HIV+献血污染血库,导致大面积受血者染病(Philadelphia中和Tom Hanks同一个公司的女员工就是因为输血时染上的病毒);另一方面由于70年代越战的关系大量毒品流入美国,吸毒者之间通过静脉注射互相传染。关于HIV的起源以及病毒是如何跑美国去的,目前还是有很多争论。主流说法是非洲土著屠杀并摄食猩猩时从猩猩身上感染了SIV,之后传染到人体内SIV演变成HIV,随后HIV从非洲传到海地,并从海地传到美国大陆。在美国AIDS风暴第一个因AIDS而死的案例是可查的,但第一例染上HIV的案例却无法考证,因为病毒在每个个体的潜伏期都是不同的。从潜伏期均值大约8年推测,以及越战时间,病毒入境时间大约是70年代中到末期。

关于HIV为何首先暴发在男同性恋群体中的,那是因为在最初传播的时候,传播途径较异性相比在同性间更为容易。HIV病毒只能在中性和偏碱性情况下存活,女性阴道体液是弱酸性的。也就是说如果即使男性和HIV+的女性发生关系,男性中枪的概率会较小。举个例子,男A是+,女方是-,男A的精液导致女方染病,后女方和男B发生关系,未必会把病毒传给男B。现实中异性恋夫妻结婚多年后发现女方+而男方是-的例子有很多。而男男性爱,一方面很难遵循严格1和0体位,另一方面容易滥交成性,加上七八十年代的同性恋圈子是个相对小且闭塞的圈子。一旦一个攻受通吃的人染病,很快就会传给圈子里的大部分人。在最初HIV刚被带入美国大陆只有极少数人染病的情况下,HIV在异性之间传播是很慢的。换句话说,假如男同性恋间如果能保证1和0体位,是不会导致AIDS在男同性恋间暴发的。

2 关于统计数据,以及HIV exposure

HIV的感染概率是有统计数据可查的,根据是否有直接血液接触,性交体位0和1,以及肛交和阴交,染上HIV的概率是不尽相同的。这些数字按照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可能是不同的。虽然这些数据并不代表个体案例(因为HIV传染和很多因素有关:carrier的身体素质(viral load),是否有体液接触(涉及到是否有未愈伤口和感染血源的接触),exporsure者的身体素质,等等),但医生会用这些数字作为制定方案的标准。

如果说你,很不幸地,(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参与了高危性行为(比如安全套破了),又或是伤口溅到了疑似受污染的血源,该怎么办?

第一时间赶去医院,不保留地给医生提供一切信息,医生会根据统计数据比较和分析危险性并推荐是否采用PEP(Post-exposure prevention),这包括了之前提过的Truvada和Kaletra两类药。这是能提供机体保护遏制HIV病毒感染的事后药,PEP宣称的有效保护时间是发生exposure后的72小时,而最有效时间则24小时。没有科学数据证明PEP肯定有用,同样的,也没科学依据证明PEP不管用。所以医生基本上都会推荐这个稳妥的方案。但是,PEP的副作用很强。虽然强度也因人而异,但有数据表示约半数的服用者会中途弃药。笔者的一个护士朋友因为工作时手上的伤口被溅到病人的血液,而病人HIV状态未知,且拒绝做检测,于是她被迫服用了1个月的PEP。期间又是吐,又是拉,偶尔还有视幻,痛苦的很。

记住,若自己觉得可能已经通过体液传播感染上了病毒,需要在第一时间采取PEP! 药效按时间的衰退是很快的。

对于HIV检测,笔者不了解唾液检测。但关于血检,个人了解到的信息是在exposure后一个月的检测有97%的置信度,但目前需要三个月才能100%确证。这三个月的时间是受到对HIV的检测条件的限制,目前的科技似乎还没法直接检测病毒,需要通过等到身体产生可测量的HIV抗体来间接检测。House中有一集Dr Cameron的眼睛被溅到了HIV+血液,她也是花了n个月的等待才拿到了最终检查报告。

3 对于性伴侣

切忌盲目享乐,在双方没有血检前,no glove, no love。此建议适用于所有性向(目前Les间也有传染的例子)。现实中有太多人根本不知自己为何会染上HIV,安全套也被证明不是百分百可靠。所以为了你爱的人,也为了你自己负责。

4 关于旁观者

虽说HIV目前的致死率极低,尤其是和癌症相比。有人说HIV+现在只是一个label而已,只要戒酒戒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按需要定期吃药,过得就是正常人的日子。话是没错,但这样豁达的价值观并非与生俱来。走出阴影需要一段时间,且现实中的歧视和冷漠可能会让患者过着非正常人的生活。关于最后这一点我只想说,最为旁观者的我们,假如你的朋友告诉你自己患上了HIV,是因为他们重视你,信任你,需要你。伸出手拉他们一把,一个拥抱,或是一个轻吻,你可能正挽回一条将要失去生存动力的生命。The Normal Heart的高度最终体现于此。

 5 ) 当我看一部gay电影时我在看什么

这阵子都没有写过影评,因为没看什么值得让我码字的作品。今晚看完「The Normal Heart」,非写上几笔不可了。

真是有很久没看过这么让人压抑的作品了。因为采用的是十分冷静平淡的叙事风格,看了叫你哭也哭不出来,只觉得胸口被什么压着,气都喘不上。要概括说是个什么观影体验,就是难受2个字。心里特别地难受。是不是因为Matt Bomer饰演的Felix死了的关系呢?那定是有的。人在看到美的事物凋零时是很难不觉得难受的。而且这部作品实在有太多场死人的戏和对AIDS病患处腐烂的特写,再平淡的叙事手法也抹不过去它们给心上带来的难受。

鉴于这部电影所针对的特殊对象,我觉得最好先讲下立场比较好——我不腐。虽然不似腐女,对gay有莫名的疯狂崇拜,可我是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看过这部电影后都不太会说自己无所触动吧。不过我觉得不同的人看这部戏应该会有不同的触动点。个人来讲,让我很难受的点有2个。一个是每次给半死不活的AIDS病人镜头时,他们有些有名字——Albert,Nick,Craig...有些没有名字只是过客。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和一段段本可美好的relationship被折磨得不成样子,真心受不了。第二点是美国政府和医学协会的不作为。其实这都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我以为自己不会再看得愤懑和不平,但实际上每每演至官方和协会得知AIDS只有gay病例并不传染异性恋就立即拒绝拨款支援时,我依旧愤慨了。真够热血少女的。

关于这部作品让人讨厌的地方也得说说。首先就是唯一的一场床戏,看得实在不过瘾呐不过瘾。孔雀哭得那么美,Ryan Murphy你就那么吝啬于多给几个清晰镜头和特写镜头么?!这会儿你私心去哪儿了...好吧或许这个是我自己的私心,乖乖补「White Collar」就是了。说正题——其实将这么个主题选用相对冷静客观的舒适手法本是极好的,可编剧却给Ruffalo饰演的男主安排了太多场发怒戏,好吧我们都知道了他骨子里生就是个愤青,可无时无刻不准备着演说一通也太过了吧。和喜欢的人dinner date时要演说,对着并肩奋斗的gay伙伴们要演说,争取政府关注时又要演说...生给电影添了教育气息。而观众最烦的就是被赤裸裸地教育。好的作品应该达到既教育了观者却又不让观者觉得被教育了的境界,「The Normal Heart」显见是没有做到。不仅如此,也破坏了好不容易营造了平淡而客观的感觉,好在觉得最后结局收回来了,所以不算太失控,依旧是可以给个9/10分的。

说下演技。Taylor Kitsch是cast里唯一一个不招我待见的,而他演的Bruce和他本人一样不招人待见,不仅是个和谁好就会克死谁的瘟神,还把男主Ned挤出了组织。我真是不愿在他身上浪费笔墨,但又依旧得说一句,夹在一众出色的actors中更显演技力为负。Ruffalo这次的演出是我看过的他最好的一次,可惜反复的发怒再发怒到最后弄到人厌烦。这部戏casting做的最好的一点就是找gay来演gay。毕竟,好莱坞作品中直男演gay看的太多了,观众急于看到gay本色出演。拿Jim Parsons来说,尽管仍带着Sheldon的影子,却也不难让人入戏。至于Matt,看别人的评论有说"选孔雀演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你看的那种悲剧,不喜欢掐着心脏问你疼不疼这种"。其实说的没错,但为了让观者更有共感更被触动,选择既美型又是gay的Matt来演也未尝不可。况且这一部里孔雀那么cute又那么美,谁管的了其他。至于Julia Roberts,看她的戏快有10年了。除了最初看的几部浪漫爱情电影无甚对演技的考验,有花瓶之嫌外,之后多年来都是我认为的非常实力派的actress,常常感觉其演技里被低估了。去年的「August: Osage County」和这一部「The Normal Heart」都不出例外地奉上了惊人演出。



最后说句题外话。美利坚的gay维权进行得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州认可同性婚姻;在不列颠留学的我去年亲自看了gay游行,不久后女王便签署了同性婚姻法案...不知中国的gay维权运动什么时候才会开启,毕竟,没有人站出来斗争是什么也不会有的,这时是该有点男主Ned的执拗和倔强的。

 6 ) 起源

为什么第二阶段没有单独的绿巨人的电影了?因为浩克忙着干这个去了。而且通过本片能够看出,当身下是一位男生时,布鲁斯班纳博士体内的那只野兽明显要乖的多了。

HBO出品的话题之作,加上比较强大的演员阵容,本片令我期待已久。因为知道故事背景是关于艾滋病大爆发的,所以做好了看一出悲剧的心理准备。最坏的打算是,那些我喜欢的演员们扮演的角色全都在病痛中死去。结果最后情况倒是比我预期的乐观一点,起码那两个我看惯了他们卖萌的在本片中被保留到了最后。

马克鲁法洛扮演的奈德从头到尾都处于一种躁狂的状态之中,要是布鲁斯班纳是他这种心态,那一辈子也别想从浩克的形态退化回普通人类了。他是个很有勇气与斗争精神的人,可惜当时同性恋群体在那个社会环境下就是处于绝对的劣势,所以他的大声疾呼反而显得苍白无力,甚至还适得其反的使自己所在的群体陷入被动。

谢耳朵如果是以谢耳朵这个角色的身份穿越到这部影片里,想必会很开心,因为能见到绿巨人、牌皇、章鱼博士这些漫画人物,甚至绿巨人的伴侣孔雀还跟超人有不解之缘。汤米是全片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他不像奈德一般暴烈,也不像布鲁斯(牌皇)一样缺少主见。这个角色从头到尾都是在踏踏实实、有条不紊的做自己的工作,我更愿意相信现实当中同性恋或者其他弱势群体在争取权利的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是来自于这些低调的行动派。低调不代表没有个性,汤米挥出的那一拳男性气魄十足,是与性取向无关的纯粹的阳刚之气。那一幕应该是与总想着用念力杀死对手的谢尔顿库珀博士反差最大的时刻了。

很久以前我跟我女朋友聊到同性恋这个话题,当时她对此还有些不认同。她的看法是这个群体的生活方式有点违背自然。而我提出的观点是,“同性恋”三个字的关键在于最后这个“恋”字上。恋爱这个东西本来就是不自然的,或者说它对于大自然来说不是必要的,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自然演化出人类和其他动物,分为两性是为了繁衍后代,那些不知爱情为何物的生物们现在还是存在着,说明“爱情”与“两性分离”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以享受爱情为目的的二人关系,既可以存在于异性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同性之间,甚至人与动物也未尝不可。不过我还是认为爱情存在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双方因相似或相关的人生经历而产生的持久的心灵共鸣,目前看来,这个要存在于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应该还是具有相当难度的。但就人类内部而言,同性之间完全可以产生这种共鸣,很多时候甚至比异性之间要强烈的多。

女朋友有点被我说服了,不过还是半开玩笑的说,那这么说你也可以拿你那些好基友来替代我了?我回答说,理论上确实存在着这种可能,但从现实角度出发,至少我觉得这一世我是不会尝试了。人类始终还是保留了相当的动物性的,所以会有压抑不住的原始欲望。爱情与性是两码事,但要维持一段长久稳定的感情,双方在性这一方面给予对方持久的满足就变得十分必要了。我可以十分负责任的说,任何男性都没办法让我产生性冲动。对于美貌、健壮、睿智、风趣的男性,我也会有倾慕的感觉,但并不会激起我的性趣。

那次谈话还涉及了很多不靠谱的内容。我当时说,人类天生下来可能是分三种的,有一半人是天生的双性恋,剩下的一半人里又有一半是天生的异性恋、一半是天生的同性恋。这个数字我是随口胡说的,与真实的数字比例肯定是大相径庭的,不过我觉得我这种分类大概还是靠谱的。首先说后两种,我觉得这两种都是基因决定的,一生下来就只对异性或者同性的身体感兴趣,他们是无法掰弯或掰直的。至于那一半天生的双性恋,他们其实是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的,一般到了青春期时,其性取向就会基本稳定了。天生的双性恋,如果生长在文化氛围较为传统和保守的国家和地区,比如中国,并且生长于一般家庭,则绝大部分会发展为异性恋;生长于特殊家庭的,则有可能发展为同性恋或保持双性恋到成年。这里的“普通”,指的是家庭收入在社会平均水平、父母无离异、早逝、重组且教育子女的能力为普通水平的。而“特殊”则是指,极其富裕或极端贫穷、亲生父母至少有其一没有陪伴子女至成年、父母教育水平极低(缺乏关爱或过度溺爱,以及更恶劣的酗酒、暴力倾向甚至性心理变态等)或极高(极其开明,给予子女充分的尊重与自由),或者父母本身无任何问题而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其他不寻常重大变故的。而在文化氛围较为开放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欧美发达国家,则这一部分天生的双性恋发展成为同性恋、异性恋以及保持双性恋都是等可能的。以上说的无论哪一类,一般到了青春期后都无法再被掰弯或掰直。我说上面那一段主要是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可能就是天生的双性恋。我们小的时候非常热衷小伙伴们之间触碰彼此的小丁丁,我觉得对于这种游戏的迷恋可能源于我们潜意识里对同性身体的渴望。不过后来由于过早接触了岛国的[哔]Game、[哔]同人漫画和[哔]V,使我整个青春期阶段都沉迷于对女色的渴望,心里已经再也没有多余的空间留给对男性身体的幻想了。虽然可能如奥柏伦亲王所说,这样会失去一半的乐趣,不过我还是挺满意自己现在的状态的,不打算改变,而且恐怕也来不及改了。

我不是同性恋,但我誓死捍卫别人享受同性爱情的权利。为什么不呢?别人搞同性恋我并不会受到半点损失。蕾丝边们就算被强制与自己的伴侣分开,也不会因此就去爱上直男;而衣着光鲜的男同们走到了一起,也好让一些不明真相花痴他们的直女们早点死了那条心。我认为一个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归根到底还是源于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为什么古代各国都普遍排斥同性恋?因为当时生产力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医疗卫生水平又较差,怎么能容忍人们把宝贵的性能量浪费在与孕育后代无关的活动上呢?片中的八十年代人们为什么那么恐同?因为同性恋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而今天的社会里,人口众多,性爱这项活动早就已经从繁衍后代这项使命中解放出来了;另一方面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普及,一些相关疾病也可以得到更有效的防控。因此,同性恋争取权利的活动受到的阻力也就比原来小的多了。其实以我之见,压根就不应该有阻力才对,因为既然没有现实的危害,那干嘛还要去限制它?仅是因为囿于传统思维,就浪费人力物力去阻遏一种对自己的利益不构成危害的现象,何其不智。

最后说回到本片(其实只是为了更严重的跑题酝酿一下情绪),本片很容易让我联想到去年一部同样以对抗艾滋病为主题的影片,所以我就开了一下脑洞,意淫了一个本片的加长版结局:谢耳朵和茱莉亚罗伯茨扮演的女医生得知了一个预言:数年之后会有一名骑士成为对抗这种新型瘟疫的中坚力量。于是谢耳朵和女医生分别收了一名门徒,训练他们承担起探寻与引导这名骑士的使命。女医生收的门徒当然也是一名女医生,并且专门治疗艾滋病患者;而谢耳朵则回到得州老家,找到一名气质与自己相仿,但比自己更销魂的异装癖男同志。然后这部影片就可以加一个副标题了,叫《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起源》或者《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崛起》。

 短评

节奏很快,没有在该放缓节奏的时候去慢慢铺陈。大家都在吵,都在哭,都在挣扎。扔出了很多问题,却至今没有答案。

5分钟前
  • 中段儿尿
  • 还行

如果是為了看搞基來的還是收個截圖就撤了吧。沉重壓抑到最後結尾也沒有給出任何舒緩的餘地。抽屜里的名片只會愈來愈多而已,其實直到現在也沒有太多改觀不是嗎?

10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推荐

本来是三星。台词和节奏似乎...差点事儿,那舞台剧式的超大段台词是怎么回事。但孔雀!!!!!!!!!! 哦我的心都要碎了.......

13分钟前
  • 张天翼
  • 推荐

索德伯格给HBO拍电视电影拍得跟电影一样;瑞恩·墨菲给HBO拍电视电影拍得跟电视剧一样。

1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3.5 果然最后一幕耳朵还是在整理卡片

18分钟前
  • 雨二厶
  • 还行

片中的H堪比GV甚似GV,演员演得也很投入,但是但是仍然让我出戏,怎么看绿巨人叔怎么出戏,叔你以后还是好好演直男吧,后面争取权利那部分演的还是挺让人入戏的。感觉导演想表达的太多了,然后各方面就稍显不足了。违心给个五星,孔雀脑残粉没办法,太让人心痛了。还有说本色出演的我【—哔—】。。

21分钟前
  • PPPPPPPPPPPP酱
  • 力荐

看着孔雀在银幕上一点点枯萎是今年最让我心碎的电影场景。“同志不是生来不去爱的,他们只是学会了不去爱。”爱上便是飞蛾扑火,生死契阔...

2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C+】电影太浮于表面了,一个严肃的题材却没能表现出它该有的沉重与情感厚度,无论是哪一方面都显的平庸又矫揉。故事讲得琐碎且没有个重点,节奏和表演更是被剪辑给毁了,瑞恩墨菲就是个不入流的导演,麻烦以后请将这样的故事交给别人拍,让他好好拍自己的美剧就行。

28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人们本能地会去爱,是后天磨灭掉爱的本能” 最后半小时戳中5个泪点,年度最佳LGBT电影候选,罗伯茨的爆发戏、患病后的孔雀可载入年度演技。“为你爱的人,永远无法放手”

3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没料到瑞恩·墨菲这次在镜头上剪的这么碎,节奏上倒是明快起来了,有利自然也有弊,这本应该是沉下来的时代沧桑故事。剧本本身也存在问题,过于的舞台剧了,几乎每个主角都有一场重头的独角戏,反而一群美剧明星在表演上都欠缺了那种触动心灵的力量,不是全怪演技,怪摄影和剪辑。★★★

3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在众多基佬中演技爆发的居然是茱莉亚罗伯茨

36分钟前
  • 今 敏
  • 推荐

他们都是普通人,和你我没什么不同,只是碰巧不是异性恋罢了。

37分钟前
  • 洛风城
  • 推荐

这部电影有那么几场戏的表演是殿堂级别的。深度广度的不敢说有多么出类拔萃,但是严肃程度绝对首屈一指。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如此喜欢PRIDE却依然只给了四星。在整体自我感觉良好的明知道是HE的励志故事里得不到更多。感觉这几年做同志片的人都特别认真特别花心思,每一部都有出其不意的惊喜之处。真好。

38分钟前
  • 昆汀的影子
  • 力荐

思来想去还是给四星,是因为这是他们的事,也是我们的事,归根到底是人类的事。事件本身极具情感,而落实到剧本上的感情就有些想当然。政治和情感是两回事,就像现实和影片中,情感无法打动政治,政治也无法约束情感。但感情就是感情,有就是有,无关好坏。

40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推荐

出柜班底。每次看这种别人哭得死去活来的片子才能知道自己的泪点到底有多高。

43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最值得艾美的演出应该是Joe Mantello 在办公室的大暴发和Julia Roberts 跟卫生署官员的对质。

48分钟前
  • Pius
  • 力荐

以后不能直视绿巨人了。。。他是要和Loki。。。oh,no。。。

50分钟前
  • 六月物语。
  • 力荐

Love and Hiv,Bravery and Gay,Beauty and War.

55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准备的纸巾都不知道擦哪里好。。。。

57分钟前
  • Gintama
  • 力荐

总统顾问将门掩上偷偷问话的一场戏太有深意。若不是异性恋阴道性交也有感染艾滋的危机,恐怕同志们早已被“顺势”的清洗到灭绝。能拉到资金支持,展开研究,能进入政策讨论,还要看是否危及到了社会和权力金字塔的顶层:异性恋、白人、男性。So,无论女权群体,还是LGBT群体,大家仍要keep fighting。

58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