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传

HD

主演:奥黛丽·赫本,彼得·芬奇,伊迪斯·伊万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5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修女传 剧照 NO.1修女传 剧照 NO.2修女传 剧照 NO.3修女传 剧照 NO.4修女传 剧照 NO.5修女传 剧照 NO.6修女传 剧照 NO.13修女传 剧照 NO.14修女传 剧照 NO.15修女传 剧照 NO.16修女传 剧照 NO.17修女传 剧照 NO.18修女传 剧照 NO.19修女传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摘录

女主角嘉比雅·范德玛的父亲是20世纪初期比利时一位著名的医生,她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医学,并且表现出了在这一方面的天赋。但是,善良而有主见的她还是选择了进入修道院,因为在她看来,没有比通过做一名修女去刚果帮助那里的人们更有意义的事情了。尽管她的父亲很是不舍,他还是陪同嘉比雅来到了修道院。在向修道院缴纳了一笔费用作为入会费后,他离开了,告诉女儿:“如果你不喜欢,可以回来,这不是丢脸的事。”可是,决心去刚果成为父亲骄傲的嘉比雅,用自己接下来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坚定。
和嘉比雅一同进入修道院的还有几十个和她年龄相仿、同样天真烂漫的女孩,她们和父母一一道别后,就迎来了修行生活。作为同龄人,我深知她们做出的是怎样的决定:明明拥有美丽的面庞、玲珑的身段,却不能作为资本骄傲地展示,只因为成为修女——“不久你们就会适应即使不用镜子也能把头巾整理好”。20岁的女子,已经不是女孩,但还未沉稳如一个真正的女人,但是修道院的要求使她们提早在行为上变得成熟:为显示谦卑,要不出声地靠着墙边走路。钱钟书在《围城》中说:“有年轻女人的地方,笑多”,但修道院不是:为保证和天主对话的通道,她们要需要学会保持静默,外在和内心的静默。以上就是初入修道院的嘉比雅需要完成的第一课,五天之后,她正式成为了保守生。
作为保守生,每日需要检视自己两次,并将所有不符合记下来,在晚间进行忏悔。很快,保守生的6个月过去,嘉比雅终于成为了初学生,接受圣袍,得修女名——路加修女。面容姣好的路加修女,在受到医院病人们的称赞和鲜花时娇羞地红了脸,她的朋友帕斯卡于是和她交谈了几句。这对于常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已经足以要她在夜间向修女忏悔,因为这被认为没有做到控制情感,缺少应有的谦卑的美德。作为告罪,她被要求去吻年长修女的脚趾。这是修女必须有的经历,因为只有把内心的骄傲消除,才能真正达到谦卑。而谦卑,和神贫、守贞和服从,是一位修女要达到自我完美的恒久美德。
终于,路加修女的朋友帕斯卡不堪忍受修道院的清规戒律,决定离开。她在临走前想和路加修女握手道别,也被拒绝了,因为修道院的修女是不许有身体接触。对做一名修女的坚定和执着植入到路加修女的内心,成为她留下来的强大动力。
对于修女,还有一项要求就是“自我牺牲”:舍弃物质,舍弃对世俗生活的一切记忆。路加修女在努力要求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修女,不再是嘉比雅。一年的初学期满后,她做到了:在正式宣告她成为修女的仪式上,她的家人却并没有出现欣喜的表情,而是远远地看着她;她也一定知道此时家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可是她没有迎上去,只是低着头,迈着修女的步伐,离开。
接着,路加修女和其他修女被送到医学院学习热带医学。由于有跟随父亲学习的经历,她拥有良好的基础,表现十分突出。但是这让已经在刚果工作过七年的宝琳修女很有危机感,她认为路加修女的优秀可能会使自己不能重返刚果。修道院年长的修女于是向路加修女提出,希望她能放弃考试通过的机会,因为能够接受羞辱本身,就是谦卑,但是路加修女在挣扎后还是选择了通过考试。
一心想去刚果的路加修女最终做出的决定是让人意外的。在这之前,就有年长的修女告诉她,她的医学知识足够她去刚果服务,但是她的宗教资历不够(因为刚果是比利时的传教区),所以可能她并不能去那里。虽然电影没有表现,但是我可以想象,在玛斯勒修女向她提出放弃考试的建议时,她一定有过痛苦的挣扎:一方面是做一名真正的修女,那将意味着放弃刚果之行;另一方面就是可以在刚果服务,那可能会使她不能算作一位完美的修女,因为这才是她进入修道院的理由。最后她选择了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但是由于认为她不够谦卑,不符合一名真正修女的要求,修道院决定让她去精神疗养院的护理小组。
在精神疗养院她违反了规定,在没有其它修女在场的情况下,她打开了一个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的病人的门,差点出了意外。通过这件事路加修女终于理解并懂得了服从:“当服从成为自然,挣扎就会结束”。修道院认为她终于克服了自己的傲慢,同意接受她为耶稣基督的净配(the bride of God)。女人最美丽的时候就是身着婚纱的时候,卢克修女将这一刻献给了上帝,她终于真正成为了上帝的新娘,将准备好自我牺牲,以同天主结合,圣洁地结合。
(二)我是谁
终于,路加修女可以如愿以偿地来到刚果。她在刚果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那里的人民用鼓声表达了对她美貌的热情称赞。当被告知她不能留下来照顾刚果本地人,而是需要到一个白人医院做陪护工作的时候,她感到很失望,虽然失望,就像接待她的那位修女说的,也是一名修女必须要接受的磨练。为了做一名合格的修女,她还是选择了服从,来到了外科医生福图纳提身边做他的助手。
福图纳提医生是一个年轻而且充满活力的单身汉,并且,他还是一个无神论者,对于路加修女的信仰深不以为然。福图纳提医生的出现使路加修女发生了重大变化,因为他是第一个明明白白指出路加修女内心挣扎的人。是他告诉路加修女,她永远不能成为修道院期待她成为的那种修女,因为她坚持自己的理念,她更是一名护士,一个“入世”的修女。后来,路加修女以身患肺结核为由要返回比利时,又是福图纳提医生告诉她,真正让她不能坚持的不是肺结核,而是她内心的挣扎和纠结。在福图纳提医生一次次近乎“挑衅”的说辞下,路加修女逐渐明白,她想要做的只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像自己的父亲那样,拯救生命,使人们免于痛苦和死亡,可是修道院对她的期许则是让她成为上帝的忠实信徒,她做的这一切事情只是让自己与天主更近的途径。夹在这中间,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加剧了她的挣扎。一个刚果的本地居民闯进了医院,毫无征兆地把一位和路加修女朝夕相处的修女活活打死,仅仅是因为他相信,只有杀了一个白人女性他才能够摆脱他亡妻的灵魂。当地的刚果人感到羞愧万分,按照当地的习俗会把杀人者剁碎了喂鱼,但是作为基督徒的修女们宽恕了他,要用教导来帮助他。基督徒修女们的大爱是信奉巫术的刚果土著民大受触动,渐渐放弃巫术的信仰。
修女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结合体:她们被要求要怀有博爱之心,她们不远万里地来到气候和生存环境都很差的刚果,为当地人们提供免费的医疗和卫生服务,但是,她们却不允许有自己的情感,不可以有任何自己的意愿和欲望,能做的只是服从。处在这样的夹缝中,路加修女的挣扎也就成为了必然。还未等她找到平衡点,她就被赋予新的任务——护送一个重要的教会人士安格贝回到比利时,她被迫离开了刚果。
(三)是父亲的女儿
返回到比利时的路加修女被要求在修道院安静地度过几个月,以恢复作为一名修女的精神生活。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就蔓延到了比利时,一时间,德军的铁蹄将比利时践踏得面目全非。比利时成立许多地下的反抗军,反抗法西斯的入侵。但是,修道院里则是另一番景象:修女们仍被要求要善待每一个人,要代表上帝使每一个人都沐浴博爱,对待敌人也是如此。
然而,在修道院里,不是所有的修女都能够服从这一点。一位叫丽莎的初学生的频频告假引起了路加修女的注意。在路加修女的追问下,丽莎终于道出了实情:她是在为一个反抗军组织藏匿比利时的军人,以便日后转移到英格兰。尽管修女们是不允许参加任何反抗军组织的,但是路加修女感到自己无法认同,于是,她让丽莎离开了。她在刚果时就已经萌发的内心挣扎此时愈发强烈,面对毁坏家园的德军,她难以做到博爱。
终于,路加修女收到的一封信使她彻底改变。这封信是她的弟弟皮耶尔写给她的,告诉她亲爱的父亲在救护伤员时被炸死的消息。挣扎已久的路加修女再也不能控制自己,放声痛哭后,她决定离开。也许她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将要一辈子留在修道院,但是这战争带来的诸多变故使她彻底动摇了。她带着从刚果就已经产生了的怀疑和压力,重新面对各种惨状。就像她告诉主教的那样,她不能依旧怀着友善和博爱的心去救护一个德国的伤员,她感到自己无法再像一名修女那样服从,她的生活中开始出现恨意,她的信仰生活也变得虚伪。
有主见的嘉比雅不顾家人的挽留选择了到修道院做一名修女,现在没能学会服从的路加修女决定离开修道院做一名用良知反抗敌人的普通女人。修道院的后门低调冷清,直对着的是一条逼仄的小路,已经不再是路加修女的嘉比雅,以她数年来已经习惯的修女的走姿走上了这条她曾经并不向往的路。我原本以为她会在一半的时候回头,回望她曾经的梦想,回望她过去的十年,可是她没有,她一直走,一直走,直到电影结束。
路加修女的故事既可以视为她个人的前半生的传记,但是也同样可以作为基督教教义与人类情感出现冲突的一个典型例证。她进入修道院,放弃了舒适,选择了清贫;放弃了情感,选择了隐忍,她可以接受没有美丽的服饰,没有心心相印的伴侣,可以容忍刚果恶劣的生活环境,甚至对夺去她每天相伴的修女的生命的人她也能给予原谅,只是因为她是一名修女,神贫、谦卑、守贞、宽容和博爱是她必须的品质。但是,当战火蔓延至故土,夺去她父亲的生命时,她内心的纠结和挣扎终于爆发,信仰和情感,该如何抉择?终极一生,我之于我,究竟是上帝的新娘,还是父亲的女儿?
路加修女选择了后者,我也会。

 2 ) 服从,守贞,神贫是否是通往与主结合的唯一路径?

服从,守贞,神贫是否是通往与主结合的唯一路径? 看完电影,路加修女放弃了修道身份,重回世俗生活。此时的她,对于服务工作应当已有了自由意志,个人认为自由意志下的皈依与信守才是最终爱人爱主的表现。在影片中,有一幕是路加在听候吩咐时,老修女说了一句话:你只是一件工具,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是,直到你的灵性得以升华。 那这里的灵性升华该如何定义呢?是继承了爱的旨意,突破工具的束缚?还是认知上全部认可教义,不再反抗?对于老修女而言,服从是第一准则。也许是受限于修女身份的设定,在进行世界性援助时,不得怀有政治倾向,遵守戒律,遵守教义,一心服务才能让这个工作在过去及将来能既定传承中有条不紊的进行。毕竟在一个封闭式的空间中,除了对思想要求达到统一外,执行准则的唯一性也是利于控制局面的有效方式。只能说,对修女这一专职工作而言,老修女的要求并没有问题。 然而回到原始疑问,要想与主结合,传承爱意。并不只有成为修女一条路,在成为修女的过程中,足以让我们对如何爱人,保持热情这件事情有了认知,这正有助于未来将此作为人生准则最好的药剂。

 3 ) 修女传

可能这是赫本看上去最沉重的一部电影,不仅是命题,服饰也是最单调的。修女服,只有宽大裁剪的黑白两色。在这里,不再需要赫本漂亮的脸蛋。

修女说,我们选择来到这里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希望得到重生。牺牲自己,牺牲一切,爱上帝,爱众生。宗教和人的本我思想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从现实世界来到宗教世界,意味着怎样的挣扎。出家,并不是世人那么简单的想法,超脱到自由的国度中去。

习惯不需要镜子也能整理装容。通常双手要放在衣服前襟的下面,除非需要做什么事情,否则不能让人轻易看到。为了表示谦虚,走路要轻声并靠墙。内在的绝对的沉默。也许这些我都做得到,但是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能和其他的修女产生友谊。我不理解,不理解这样怎么能做到爱众生?

佳比成为洛克修女的第一天,收到了病人们的鲜花,说她是最漂亮的修女。她在忏悔录中写到:我为自己因此而高兴感到羞愧。我想这些宗教的约束是为什么,与善性、博爱有什么关系?如果是我,将在忏悔录上写什么:求主宽恕我因感动而落泪。

佳比是个出色的护士,她因此得到人们的喜欢和尊敬并不是因为她修女的身份,是因为她善良的本质。修道给予她的是历练,教会她忍耐和宽容,就像她经常所说的:“I'll try”。而她终究是她自己,是非常自主的,所以她始终都没能学会修女最基本的“服从”。她不理解修女与护士的区别,不理解为什么手术时要抛下病人中途停下来去参加教堂每日的祷告。

或许修行中的,人内心没有一刻是真正的安宁,都处在矛盾的挣扎之中。佳比的挣扎结束于父亲因战争而死。她无法摆脱对敌人的仇恨,终于决心不再当伪道士。神父说她对自己过于苛求。也许是这样,在这种自我的苛求面前,人人都是伪道士。

所以勇于正视,勇于面对自己才是可贵的精神,形式只是无意义的躯壳。佳比走进教堂,走出教堂都是自主的选择,这正是她的光彩,因为战争更需要护士,而不是修女。

穿修女服的佳比有圣洁的味道,特别是当她微笑的时候,这一点与赫本很符合。我对赫本的喜爱,正是源于她这种在西方女星中难得一见的东方神韵。

转而想到西方女性自主的开始,从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到玛格丽特的《乱世佳人》。也许手握钢笔的感觉比毛笔要好,对于女性而言,不再是柔软的哀愁,而是沙沙的犀利有声。提笔去战斗!

 4 ) 有关于无法服从

有关于无法服从,内心的更加坚强的声音。关于无法避免的社会规范,正式或非正式;关于自己内心的遵守,某种意志或信仰。

路加或嘉比,所面临的角色冲突。

意志过于强大的人总是怀有疑问,不是无法信任,只是视生命过于庄严,无法以一个未检验的规范来确定自己的价值观。无法完成的是服从。自己一直无法理解的军人的角色,完全放弃个人意志,这种再社会化的过程,之前的社会化在体内留下的毒还不知如何点点逼出。骄傲,不服从,多情,还有真实的仇恨,从嘉比到路加再到嘉比,每一步都,面孔清晰。这种挣扎,是否你也有过,路加只是总是说I should try.因为每一步都认真走过,所以才会有如此的挣扎。心要滚动一下才能变成石子。挣扎自有万钧之力,叫人不苟且,不迷糊。夫唯不争故无尤。只是在面对大天使干裂的双唇和渴望的眼睛之时,怎么忍心善良被不信任舍弃;在面对敌军入侵,身边的人的生活无辜的被改变,参军或牺牲,怎么甘心包容?如果褒贬失去分别,善恶如何报应?如果善没有分别,恶也就没有任何意义。面对生命,没有计较和分别,只是无法姑且概然的恶,看到敌军的护士不治而亡,就算没有狂喜,
至少从现实的层面来说,可以少一些伤亡。护士本是挽救生命的职业,但挽救的只是生物意义上的生命,人的存在总有大过生物本能的意义所在。总要有善良和同情心。如果一定要救,应该不分彼此不分敌我。护士,教师,记者,这些职业是否应该没有国籍、性别、阶级以及一切的标签,如果分别本身就是对世界最大的不公平。只是救赎人心之路如此遥远,该怎样在不满百的生年中减少人世间的苦恶?

 5 ) 一生一世住在他的殿中

我的心变成了一个战场,如同摩西带领民众出埃及的旷野。我心力交瘁,似要枯干。昨晚仰躺在白天被人奔跑踩踏过的操场,看到了北斗七星,再坐起来的时候,泪水已如泉涌。我主,在这种环境里,你要我学习的是什么呢。我的信仰如一杯烈酒,甘美和苦涩,都太过浓酽。

我知道信仰不该是负担,它可以简单、美好、神圣,充满恩典和祝福──如我第一次进到教堂,看到“哀恸的人有福了”时所感受到的那样。但是,我们跟从你,应当舍己,我们要背负自己的十字架。旧约的时代,人在自己亦难阐明的历史中极其痛苦地摸索着前进;新约的时代,你受鞭伤,戴荆冠,被钉十架。这一本厚厚的关于爱和救赎的书,也有苦痛啊。我说,我愿与你同死,同埋葬,同复活。可是我主,我如此爱你,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

在电影的开始,看到初进修道院的修女们学习遵守一整套的规则和礼仪,穿戴圣洁的服饰,没有任何个人物品,保持静默和端庄,忘记世俗生活的一切回忆,操练清贫、贞洁和顺服……我是羡慕的。诗歌唱到"你是我盼望,我唯一的最爱",我不想自己的生活被除你以外的事物主导,不愿自己受着情绪和感觉的奴役,我怎样才能做到单单只跟随你?

电影的结尾,是修女发现自己不能完全适应修道院的生活,所以离开。但这不是对主的背叛,相反,是对主的诚实,爱不会因此减少。没有找到她所渴望的那样一种宁静的状态,但她至少努力过并且接近了。和她一样,我也总是为自己身上的骄傲和私欲而苦恼。在父的面前,也不是一个完全乖顺的孩子。我一边享受着你给的自由和平静,一边因为你的缘故挣扎不息;一边被你的力量所充满,一边深深感到自己的软弱和迷惘。

二十岁最的做好的事,是认识你,我从不怀疑。那一天,姊妹拥抱我,告诉我,你为我预备了以后的道路,尽管还不知道那是一条什么样的路,你的安排总有美意在,因为你比我自己更清楚,什么是对我最好的。

我数算你的恩典,每一天发生的事,好的坏的,都过去了,你都让我有收获,并未损失什么,我的福杯仍然满溢。电影说,不快乐的圣徒,从一开始就是输的,要对自己有耐心,去寻求主的帮助和引导。

除了有天使的面容,赫本的演技其实也很不错。最初坚定而倔强选择做修女,学习期间有种种不习惯却努力遵守所有规定,在刚果,渐显露出自信和成熟的一面,回比利时,面对战争,有了新的选择……可以看到一个年轻女孩内心的变化,而那太多的挣扎也被她表现得温情而平缓。这是我喜欢的赫本,我想像她一样,把以前的经历都放下,有的只是端然与坚强。

我不说新教对天主教的所谓优越感,不说宗教仪式对人的压抑束缚,也不说比利时对刚果的殖民统治,这些问题留给聪明而理性的你们去讨论吧……我看到的,是她做手术做到一半,教堂钟声响了,来不及洗手,举着胳膊在门口跪下来望弥撒领圣体;看到的是刚果的圣诞节,用树枝搭建起简易的小棚屋,黑人小孩举着十字架和蜡烛,黑人妇女穿戴起修女的衣袍;看到的是年长的修女说,我们被要求做到的牺牲,只有在以爱为出发点时方可忍受……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我主,这是我的路,我得承认,它并不好走,但除此之外,我没有选择,因为只有在这条路上,能有你的同在。

 6 ) 从信仰看《修女传》

一、修会的成圣观
《修女传》有很多台词和情节都反映了这所修院的成圣观。有意愿加入修院的女子都要经过历时很长、很谨慎的自我检验,以此确认她们是否与这所修院的成圣观一致。首先是操练她们外在的静默,比如晚祷之后到第二天早祷之前不可以说话,除了工作以外不可以闲谈,关门的时候动作要轻等等。修院认为内心的静默是为了保持与上帝持续的沟通。其次是操练她们内在的静默,她们必须舍弃自己的意愿、回忆和对世俗的留恋,保守内心清洁宁静。当我们看到修院这样的生活方式时,会自然地以为她们的信仰生活在于出世隐退。但从影片的台词可以了解到,修女的生活并非在于出世隐退,而是在于牺牲,这种牺牲也是对基督的跟随和仿效。在操练静默的过程中,修女们不断发现和克服她们的缺点和欲望,操练谦卑,朝着完全人的方向努力,最终与钉十字架的基督连结。或许有人批评,修院这种让人放弃七情六欲、必须完全顺服的方式太不合理,但实际上修院给人充分的选择机会,从入会到初学生、到保守生,再到三年的誓愿,最后是终身的誓愿,如果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有人认为自己的成圣观与修院不符,就可以随时退出。有些修女认同“神贫、守贞、顺服”能够很好地操练敬虔,她们就留下来乐于做一名修女,而有些人,比如路加修女,常常质疑这种方式,她与这所修院的信念不同,便不适合在这里做修女。正如院长所说,如果有人不认同通过操练谦卑实现与天主的连合的方式,她就不属于这里。
影片展现了修院以认罪、悔改和补赎的方式操练修女们的品格,这一切的过程都在规定好的礼仪之中,或者说,修女们的生活就是进行中的礼仪。她们按照次序走到中间承认自己的过失,再由其他修女提出善意的指正,然后由年长的修女指示她们如何做补赎,最后按照规矩执行补赎。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开诚布公地认罪悔改,不会遭到她人的嘲笑和另眼相看,她们的补赎也是按照所定的次数与方式,这都使认罪、悔改和补赎的过程十分庄重合理,减少了过程的尴尬性和羞耻感。
        另外,修院的成圣观虽追求完美,但没有完美主义,修院对人的罪有很现实性的认识。院长对新入会的修女说,牺牲自己、克服欲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是一种对抗本性的生活,是为了自我完善而永无止境的挣扎,但唯有以爱为出发点的时候,才有可能做到牺牲。当路加修女因挣扎而忧愁痛苦时,她说她向往有一天能够达到那种宁静的境界,服从成为自然,挣扎终于结束。而年长的修女说,根本没有那样一种境界,在成圣的过程中必然会挣扎,但过刚易折,虽然不能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但不能让罪恶感和懊悔感毁掉自己,过分苛求完美会使人挫败灰心,失去快乐,而一个不快乐的修女注定是失败的。

二、传统神学与世俗神学
        从表面上看来,路加修女离开修院是因为她叛逆的性格无法忍受顺服的生活,或是因为她父亲的死而引起的仇恨无法消解,但根本原因在于路加修女与修院的呼召不同,修院背后的理念倾向于传统神学的救赎观,旨在脱离世俗、接受天主的超自然恩典;而路加修女更倾向于世俗神学的救赎观,通过帮助、救护弱势群体而事奉天主。有一句台词很好地暗示了这一点,路加修女说,他很仰慕佛图那提医生,她常常想,当他开刀的那一刻,一定离天主很接近。笔者在网上看到的影评大多认为路加修女后期质疑宗教信仰,认为这部电影是对天主教灭绝人性的修道生活做出批判,但笔者认为,路加修女和修院的张力并不在于是否相信天主,或是修院的规定是否灭绝人性,而在于人到底要选择通过怎样的方式事奉天主,是按着自己的热情和能力改变世界,还是通过操练完美的品格、将自己纳入修会,以群体的方式发挥影响力。 她们虽有同样的目标,不同的人却选择了不同的路。对于路加修女来说,教堂的钟声打断了她对患者的关怀与救治,但对于其他修女来说,规律的信仰生活是她们的坚固保障,她们依靠天主的爱来牺牲自己、服事别人,教堂的钟声是天主对她们的呼召。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导演抛出了两种选择,似乎二者都有其合理之处,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呼召为何,也许天主正是使用不同人的不同呼召成就不同的服事。

三、修会的宣教观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修会在刚果建立了教堂、医院、学校,她们帮助当地人的建设、医疗和教育,和修女搭档的医生是非信徒,她们的助手戴着巫医给的护身符,似乎她们并不急于使当地人皈依。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修女不是在用言语传达信仰,而是用行为影响周围的人。从入会起,她们操练舍弃自己的自由、意志、回忆和对物质、朋友的依附,以至于她们在刚果的时候,可以忍受炎热的天气,艰苦的物质条件,孤独的人际环境,面对当地人和白人的调侃也可以泰然处之,甚至舍己到一个地步,可以为当地人毫无怨言地感染麻风病、遭到谋杀牺牲性命。如此就可以理解,修院对修女的差遣如此谨慎,是因为拥有成熟品格的修女才能在刚果那样的环境中坚持服事别人。但这并不是说,修院的方式是唯一最好的方式。路加修女离开刚果的时候,火车车厢里都是当地人送给她的鲜花,与她合作的医生也目送她离开,可以说因着她个人对于刚果的奉献心志,她比其他因服从差遣而来到刚果的修女更加倾尽所有、竭尽全力,也因着她的专业能力和事奉领域的完美结合,她的工作十分出色。遗憾的是,当时作为一个单身女性,没有机会只身跑到外国实现自我理想和价值,不得不通过加入修会来达到目标,不然路加修女能在刚果做更多的事,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短评

呵呵,一部模仿Robert Bresson 罪恶天使的奥黛丽赫本宣传片。

8分钟前
  • xi hu
  • 较差

奥黛丽演的不错,就是片子有点闷

11分钟前
  • wowh
  • 还行

赫本惨白的一张脸,好憔悴。她的声音可真的好独特,女星里独一无二

16分钟前
  • 今生、唯爱
  • 还行

整整两个小时讲她如何经历各种考验,结果她终于成为一个被爱戴的修女后,却决定放弃。但想想其实是非常合理的,只有那些真正全身心的去追求过的人,放弃时才更无怨无悔。拿不起的人何谈放得下。就像曾经听过一句话,说两个相爱的人分手时,曾经毫无保留付出的那个人,反倒是走得更干脆的那一个。

21分钟前
  • 水木丁
  • 推荐

从事宗教事务算是一种什么心态?上帝的妻子们。到底也没多少关于信仰。或者更多的是自我挑战?

24分钟前
  • 一"一
  • 还行

“……尽管本片并不反天主教,但它对教会的描绘,迥异于当时绝大多数好莱坞电影,既非友善亲切的温情喜剧,也没有闪烁着虔诚光辉。它无惧于黑暗面的揭示,却摒弃了权威形象的刻板俗套。”

25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没有比赫本更美的修女了银幕上除了安德鲁斯演的玛利亚。be a good nun then a good nurse境界是高啊。唤作我是宁死也不会剪掉长发的。pride & disobedience 这么有主见这么有质疑精神怎么好出家。战争带来的痛苦让她终于明白再不还俗就是自欺欺人cheat God。彼得芬奇精益求精的大夫能在刚果遇见真好。

26分钟前
  • vivien
  • 推荐

早该结束了,拖拖拉拉。

30分钟前
  • 歆然
  • 还行

说AH不会演戏的,看的片少也不用到处炫耀……

32分钟前
  • \t^h/
  • 力荐

洛克修女的病症是对信仰的质疑而肺结核只是一个衍生物.

34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力荐

Audrey Hepburn最最感人的一次演出,将路加修女的内心挣扎演绎得相当动人。

35分钟前
  • Marty McFly
  • 力荐

是修女,也还是美女

36分钟前
  • kingfish
  • 力荐

虽然奥黛丽有很多电影不错,但这部真的不行,勉强给2星已经是上限了。我不懂给5星4星的什么心态,难道因为是明星就该给那么多星?!!这部电影她的表现太一般了!!

38分钟前
  • junzijian
  • 较差

每种信仰每种生存方式都自有其意义和违和之处。宗教何尝又不是一种体制,只为适合的人准备。巫毒或神圣,痛苦或满足,请跟随你内心的方向。

41分钟前
  • 小凯撒
  • 推荐

主题上多端寡要,自由派的宣传片

44分钟前
  • Horace
  • 还行

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在自我约束与自我解放之间寻求平衡

46分钟前
  • keta
  • 还行

有时候觉得宗教挺虚伪的,人真的能面对自己的心灵吗?或许只有信仰,才能理解。 看这个片感觉挺压抑的,一个未完的故事,虽然人生也可能就在这种迷茫中,结束。

49分钟前
  • 私房歌
  • 还行

所谓信仰只是要人无限服从。故事有原型,一位不想嫁人想要实现个人理想的女人,其理想竟然只有通过做修女才能实现。手术做一半还要去祷告,这不合时宜的古代仪式活该被摈弃。最后一分钟我真想为主角的决定大声鼓掌!电影强调了个人挣扎,顺便说了这些比利时修女在刚果做的善事。怎么不再顺便提一下他们国王当年在刚果干的“好”事呢?

52分钟前
  • 一颗大豆
  • 推荐

1.长的要死。。特别是作为一部独角戏。。2.艳尼传~~~~如果指的是她内心艳丽,至少不能和修女外表的朴素达成一致,那么说明这个翻片名的还挺有想法的。。。3.港译(或者台译)在电影片名翻译上的贡献不在于一直没有放弃意译,而在于一直没有放弃古典式的意译。。

56分钟前
  • 铁扇公主
  • 还行

前面越克制到了结尾后劲就更足。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在于这是一个没有偏见的故事,storytelling没有故意引导观众去相信什么是对的or批判什么是错的。

60分钟前
  • a little mark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