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奥色治郡

HD中字

主演:朱莉娅·罗伯茨,梅丽尔·斯特里普,伊万·麦克格雷格,克里斯·库珀,阿比盖尔·布雷斯林,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朱丽叶特·刘易斯,玛格·马丁戴尔,德蒙特·莫罗尼,朱丽安妮·尼科尔森,山姆·夏普德,米丝蒂·阿哈姆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1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2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3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4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5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6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13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14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15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16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17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18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19八月:奥色治郡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除了演技还剩下什么

对大部分电影而言,故事的好坏决定了电影的成败。而这部电影在故事上只能用狗血来形容。太过戏剧性的情节失去了真实性,也让电影少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电影里的每个角色都多少有些让人厌恶的特质,在这个年代的电影里这种角色再正常不过。人们喜欢这类有缺陷的角色,因为这些角色真实,能让观众产生共鸣。但问题是,成功的电影让这些角色的缺点顺理成章。观众知道这类角色会做出错误的事,并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像这部电影里梅姨的角色,虽然尖酸刻薄到了极致,但影片交代了足够多的背景故事,让观众理解她尖酸刻薄背后的心酸。反观电影里其他所有的角色,他们都多少做了让人厌恶的事,可影片却没有充分的解释,观众因此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这样的角色是失败的,而这部电影充满了这样的角色。也许和电影是戏剧改编有关,篇幅限制了形象的塑造。但与其这样,不如去掉一两个角色来得痛快。

大家都在赞颂本片的演技。确实,强大的cast是本片的亮点。但好多厉害的演员被浪费了。我没明白ewen mcgregor和benedict cumberbatch为什么要出现在这部电影里,他们没有什么发挥的空间,角色本身也不吸引人,换成别的演员一样可以演。梅姨和大嘴无疑是主角,两人在戏里都表现得很好。几场大的冲突戏戏剧张力十足,两人爆发力都很强大。可是不得不说,以电影两分钟一小爆五分钟一大爆的节奏,作为观众我只觉得好累,why are you yelling all the time?!

也许很多人因为优秀的演技而给了这部片高分,但我觉得演技始终是要为故事服务的,而这部电影的狗血情节和不够立体的人物设计的失败注定了电影的平庸。最多也就3星了罢。

 2 ) 人多么讨厌人 却也多么需要人 - 一双女皮靴

非影评 是寻求同样面临痛苦的人

整个电影其实可以浓缩成为梅姨在秋千那里给三个女儿讲述的故事
期待的生活其实就像故事里面穿皮靴的男孩 距离中产生很多美
而我们的家庭就像一直想买的那一双女靴
通过它我们总想终于可以和男神去对话
进而期待着接下来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我们无力控制女靴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被完美的包装纸所迷惑
满心欢喜 直奔过去迫不及待地打开
发现里面不过是一双男鞋 而且破旧不堪
上面还沾着泥土和狗屎
痛苦夹杂失望 还能隐隐听到别人的笑声
但是我们无处可逃 我们身在其中

我们的选择是什么
隐忍微笑像Ivy一样 但多年的忍耐带来的却是如此伤痛的结果
满怀愤怒像Barbara 撕破脸皮之后也还是要回到往日的无聊对话中
或是像Karen 尽力自我催眠尽力不去面对家庭里面的痛苦 躲到迈阿密的海边沙滩 但也要独自饮下生活的苦
各种现实的疼痛 让人笑出来的同时也隐隐作痛
特别记得梅姨在从医生那里坐车回家中途下车跑向麦田的场景
那是多么的一种无奈和痛苦

最小的女儿Ivy说的我们只是“随机”的基因牵绊
可是就是因为这不知是随机还是安排的牵绊
我们都面临着牺牲
牺牲自我来凸显了家庭的含义
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痛苦 不同年代的认知都必须用鸿沟来衡量

年轻的一代渐渐成熟 渐渐看到社会生活的现实
带着美好幻想破碎的痛 或变为愤怒或化作眼泪
家庭作为第一港湾又首当其中成为宣泄的出口
很多错误其实是自己造成的却难以企口和父母叙说
像电影里面Barbara的女儿被毒品和老男人迷惑做出不雅的事情
却不知如何向父母说出口 母亲的一巴掌是永远童年的伤痛
就这样有隔阂的交流导致沟通的不顺
父母就这样被冠以不理解什么都不懂的标签
慢慢地不再是为了交流而习惯成为情绪的发泄口

父母那一辈对新兴文化认知程度的有限
总是抱着教育的心态 用自身经历的经验来试着提建议
孩子在成熟的同时却一直在摆脱这种管教和束缚
双方在拉扯中孩子渐渐长大成家了
父母老了也变得没那么权威 生活中的坏习惯成了自己孩子的切入点
有的是为了父母好其实也有童年时被管教压抑的宣泄
所以父母又被束缚着 听着孩子的教育 尤其是在他们牺牲了一切为了这个家 忍受着他们那个年代很多不能想象的痛苦
年轻一代的痛苦在他们眼里都不值得一提

父母总结出来的道理看似浅显也不值一提
但背后却是赤裸裸的人生经历
梅姨在餐桌上说“女人不会因为年纪的增长而变得更有魅力”这句话的背后是丈夫背着自己和她的妹妹偷情的事实

我们年轻一代不理解 我们也会被父母年轻时的错误伤害
在每个时代面临着类似但又不完全一样的问题之后
人到中年有了家庭 作为一家之主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和问题
被束缚和束缚
就这样错综复杂的网
把我们囚禁在其中

“Maybe I'm the one who's broken
Maybe I'm the breaker of the heart
Been so low since we've spoken
It's been lonely, baby it's been hard”
                                     ——Last Mile Home, Kings of Leon

P.S
1.遗书里面写了什么,其实死亡只是长久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Beverly Weston不是对妻子的失望是应该对这个生活的绝望,订好保姆写好遗书还有留存下来的钱都是对妻子的牵挂,信中能写什么呢——回忆,满满地回忆和真情话语,还有嘱咐。这是最后一次和妻子交流了,梅姨拿着相框坐在丈夫曾经的书房,泪都流在心里。

2. 小女儿真的像会嫁给卷福么,肯定会的,而且也会像梅姨所说的再回到Osage这个地方,因为她和Charles都是善良的人寻求改变过后还是会归于平静,继续侍奉留在这里的父母。


我一直有个问题

如果一个孩子在缺爱的家庭里长大 渐渐地随着期望的落空一次又一次的现实打击 如何才能让他具备爱别人的能力 因为已经习惯了有隔阂空间的生活 到头来自己的下一代可能延续着父母辈的方式 因为都从来没学会贴心地爱 如何解决?



 3 ) Never say never

八月的奥色治郡,气温高达华氏108°。父亲的突然失踪然后离世,把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带回了梅姑所饰演的母亲的故居。母亲嗑药成瘾并且烟不离手,十足疯婆子一个,但却能看清事情的真相。在葬礼之后的餐桌上,便是她发飙的好戏,用自己尖酸刻薄的话语一一“攻击”了现场的几乎每个人,用她自己的话说,便是telling the truth。首先是大小女儿的离开,让她觉得是他们抛弃了自己,即使在得了口癌的时候,女儿们也没有陪在自己身边。然后大女儿大嘴朱责怪是母亲的刻薄与自私造成的这一切。然后就是电影海报中的场景,扭打在一起的梅姑跟茱莉亚罗伯茨。

大女儿结婚多年,却遭遇婚姻困境,女儿早熟的问题。丈夫外语搞上自己的学生,女儿却在葬礼的时候还惦记着家里电视播出的《歌剧魅影》。大女儿的性格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其母亲,严厉而粗暴并切直接又付诸在了自己女儿身上,这使得其丈夫大为不满,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提出分居。

二女儿是唯一陪在母亲身边的人,40多的年纪却还没有把自己嫁出去,最后竟又爱上了自己姨妈的儿子。母亲觉得二女儿虽听话未免有些柔弱,却不知其在得了子宫癌的时候自行去医院把子宫切除了,并且只告诉了表兄,两人从此萌生爱意,并决定也要离开这座荒芜之地前去纽约。

三女儿算是最风流的一个吧,每年都能带着不同的男朋友,这次又带回了一个开着跑车的未婚夫,并开心地宣告明年1月要去Belize度蜜月。可是未婚夫却和自己姐姐的14岁侄女差点搞到一起,却还哭着告诉大姐一个巴掌拍不响,你的女儿也有责任。然后和未婚夫愤然离开。似乎从她的态度上可以看出,在感情上自己过得也并不如意,正如那句Doesn’t that sound nice上一样只不过是自己的美化。

姨妈姨夫婚姻长达35年,但是姨妈有着和母亲大人一样的性格,认为自己的儿子懦弱没用而一味挖苦,直到最后和大嘴朱抖露,自己的儿子是自己和姐夫所生,也就是大嘴朱的弟弟,同时也是二女儿的亲弟弟,并告诉大嘴朱他们不能在一起。知道真相的二女儿眼泪掉下来,愤然离开。

关于父亲,电影开头他突然请来一个印地安保姆来料理家务,似乎预示着自己的离开,可是为了什么原因却一丁点儿都没有留下。家庭里的每个人清楚并由衷的表示他是一个正直的再好不过的人,但从梅姑口中说我们知道,他为了那点情事耿耿于怀30几年,而大女儿的离开也对他的自杀负有一定责任。

最后是保姆,片子里除了做得一手好菜外还做得一手好甜品,可是梅姑一直并未怎么待见她,直到大女儿的愤然离开,最后只有在楼梯口依偎在她的怀里了。

关于剧中比较印象深刻的几句话,大嘴朱女儿在饭桌上说道的,我们在食肉的同时,也吃下了动物被宰杀那一刻的恐惧。 大嘴朱对女儿说,千万别比我先死,即使活得想一团狗屎,只要活着。还有NEVER SAY NEVER.

正如饭桌上梅姑说的,你们不懂什么叫真正的攻击,并述说在那个年代自己的不堪童年,说在场的都过得太安逸,要是都像自己那时候那么拼命,现在的人人都可以当总统。所以那些觉得电影只是一场撕逼狗血剧的人,也只能说是家庭过得太幸福,无法体会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4 ) 通往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人到至极难免做作,生活到戏剧性太强难免就是个戏。

中产阶级时常是电影里崩溃的对象,《美国丽人》中产阶级男中年危机,男人看了都如获至感。而奥色治郡中尽是生活在男人危机背后女人的一团糟,我看了挺难受的,最难受的地方是梅姨跟三个无脑女儿讲述她卑鄙的妈时,但这种情绪,不过也是低级的同情。

这一票缠绕的关系,仔细想想都不是最崩溃的,无非是些家庭琐事,一个自私的妈,一个寻死的爹,一个被老公出轨的女儿,一个爱上亲弟的乱伦女儿,一个永远被二逼男耍的女儿,一个生活在愧疚里的姨,一个爱儿子的无趣姨夫。那个自私的妈一辈子有爹爱,那个寻死的爹也是到了迟暮之年解脱罢了,那个被老公出轨的女儿还有老公的陪伴配合,那个爱上亲弟的女儿是真崩溃……那个喜欢变态的女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挺欢乐,那个姨和姨夫都是能接受寻常生活且互相保护的夫妻。我不说你也知道,生活中有太多更漂亮的崩溃。

戏剧和电影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进入戏院,不管你离舞台演员多近,那毕竟是个现实空间,不过就是布景,戏剧,灯光,音乐,你始终知道自己是在看戏。而电影,有极强的代入感,它在重现生活,它真实可信,入情时你会觉得这些人都真实存在,他们的原型都可替代。

所以这个戏剧改编成电影,难免刻意。
而且没什么意思,揭露生活本质这种事,不该由电影来做。我现在说的是我个人艺术观的问题了,文学是最残忍的艺术门类,很多做文字的人都挑剔刻薄,文字读多了也变得不可满足,通过白纸黑字传达出来的理性最骇人。而电影不该重复这个功能,我们已经生活的很惨了,我们想看到人性善良勇敢坚强的一面噢!拍这些东西,你们不觉得有点缺德么。。。

美国人过得太幸福,闲得无聊就想寻求痛苦。但我怎么看都觉得他们没遭什么罪。

这个片子的结尾,我看了几遍,都想确定有没有大嘴调头回老娘家的镜头,确是没有的。可我注意到那特别的路段上有几个指示牌,查了一下:Wichita堪萨斯州威奇托市-Salina萨莱纳-Denver科罗拉多州丹佛,大嘴片中的老公Bill 就在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他单位,跟学生搞一块了,那地方跟奥色治郡是相反的方向。

无疑,这一家子全部相爱,只是人人都要自己面对生活。这事一点儿不艰难。

 5 ) 生命有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

每个人都有一件袍子,外人看上去都那么光鲜亮丽,其实那华美背后的究竟有多少虱子,只有自己知道。戏中每个人都在努力,努力遮掩,遮掩那些不堪,让自己被外人看上去都过得不错。Barbara在遮掩自己失败的婚姻,Ivy在遮掩自己畸形的恋情,Karen在遮掩未婚夫结过几次婚的放荡,父亲和姨妈在遮掩私生子的事情...

看这么多戏骨飚戏,很过瘾,但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戏,这是我们真实生活的写照。或许现在或者多年后,我们也一样会遭遇他们所遭遇的事情。生活就是这样,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一样都不会缺。

随着年纪慢慢增大,生活的本质渐渐变得清晰,我越来越不会去过问别人的生活,也不会去羡慕谁过得好,我知道任何一种生活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不管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情况,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真的。

想起戏中那场午餐,妈妈嗑药后撕扯开每个人华丽的袍子,虱子乱跳不堪的场景,虽说有些残忍,但这就是现实。大概这些话也只有嗑药后才能道出。

我渐渐觉得一个人对其他人的尊重,其实是包含着一种对自己不堪状态被人揭露的担忧和恐惧,知道自己的难处,才逐渐明他人的难处,想得到别人的体谅,所以开始体谅他人。所以任何一种恰当和谐关系的形成前提都是互相理解或者是曾经感同身受。

记得Ivy离开之前的那一晚,三姐妹坐在一起,当她们互相指责对方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告诉彼此的时候,Ivy说了一句大实话:其实我们之间也没那么熟悉,她说她会离开,不会再照顾母亲。Ivy的那段话比当时午餐上母亲的那段话更加现实与残忍,那是要看透看淡多少关系要多有勇气才能说出那样一段冷澈痛骨的话。接下来是三姐妹的沉默,谁还能否认呢。

其实人和人的关系也披了一件华丽的袍子,表面欢愉,实则永远是不近不远。想起一个比我大很多的朋友谈起他的朋友圈,十几个人坐一起,不聊生活也不谈工作,只是凑在一起喝酒欢乐瞎起哄,后来有几个朋友逐渐不参加活动了,淡出了他们的圈子。他说他也觉得没劲,几次想尝试退出,但太寂寞了。我想大部分人都能参透这些,却没有几个人敢勇敢地抛开那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和关系。

但其实真实是怎么样的又有那么重要吗。就像karen说的那样,Doesn’t that sound nice?是呀,听上去是不错看上去也挺美,若要真的抛开外层去看清里面的真实性,我想大多数人的生活都不nice吧。谁在生活里又没有自欺过呢,我想每个人守好自己的袍子就行了。

 6 ) No Such Thing

I just found out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the real world
Just a lie you've got to rise above


这部电影是2013年里我比较偏爱的一部,虽然画面有点粗燥、光线略显黑暗、主演缺点颜值。

Sam Shephard饰演的Beverly虽然出场很短,但是是我最爱的角色。电影开头,人到黄昏的他是真的觉得人生太漫长了吧。敞开大肚子,对刚请来的看护娓娓道来人生其实有点太漫长。当他把船划到湖中央,往水里一跃之前,想到的会是什么呢?嗜药如命身患口癌的妻子。让自己希望落空的大女儿。还有那个不能相认的小儿子查理。温柔保守一直在身边的二女儿。至于小女儿,怕是已经无暇顾及了吧。人生真是讽刺。死了后,也就落得连襟这样的评价:不管怎样,虽然有缺点但他是一个正直的男人。哦,对了,还是著名的获奖诗人呢。知道什么样的男人最最性感吗?得了口癌的Beverly夫人告诉你,不多话的神秘男子尤其性感。到底是什么让这个性感的挺着个大肚子的老男人觉得人生活够了?后续就是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自私自利。

虚伪做作,炒作忽悠,堆砌梦幻、追捧主题的的好莱坞总是不断的用一些忽视生活本质的英雄主义梦幻篇去鼓吹特定的价值观,但这部电影却非常认真严肃的探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Beverly夫人,拥有可怜的童年,那些独一无二的经历,不是那几个女儿能够了解,也是我们不能感同身受的。想当初,你们的父母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你们的母亲在家天天被家暴,你们的父亲住在车里度日,可我们都靠自己的努力活到了现在这个样子,可你们呢?衣食无忧的整天就知道矫情,到底干成了什么?可是啊,自己的丈夫出走,自己最挂念的是在银行的保险箱。早就知道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妹妹有一腿,绝对不是选择了high ground而是不想和自己的老公闹翻,将就着过吧。

三个女儿。大女儿,据说是父亲的最爱,老父亲本来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能成为一个作家。对,这很像现在大多数人父母都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但是这大女儿估计是受不了这样的期望和压力远走高飞了,如今自己的婚姻遇到问题。小女儿,就是小女儿的样,虽然在外面也混了多年,也算是体味到了人生艰难,自己带来的男友和侄女乱搞后也会一边哭着一边说着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个小女儿,估计内心笃定了,天塌下来还有老大老二,父母的事是绝对轮不到她来操心的。

二女儿呢,也许是不够优秀,也许是不够坚强,一直待在父母的身边。家里有事都会第一时间回家,回到家后还要听到老妈说大女儿才是父亲的最爱这种话。也难怪,她会爱上小查理。一直被忽视,没人关心的她和总被嘲笑的小查理果然同是天涯沦落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话不多,看上去柔弱的二女儿才是最坚强的人,那个得了口癌还坚称自己是最强女人的夫人才是最要去依靠别人的人。当二女儿得知真相时,奇葩的大女儿还坚持为自己辩解殊不知有的时候责任在谁真的没那么重要。一边跑着追二妹的车,一边叫着二妹的大姐也是需要二妹的咯。

这部片子很棒,每个角色都真实的让人恶心,让人讨厌。他们就在你我的周围,我们一边讨厌着那样的他们,在背后对他们充满鄙夷可一转身自己也活成了他们。

人生,大概是生不由己的。命运,或许是无能为力的。

但是人活着终究需要些什么来支撑自己。

不然的话你也可以和胖胖的趴踢飞阿姨的老公一样靠Smoking a lot of grass一样勉强度日。
别担心,这和taking pills以及drinking没什么不一样。

 短评

这什么喜剧嘛,太残酷悲伤,几次飙泪。这才是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得修复好几日。负能量炸棚的一家子,怨憎会白金会员,悲剧写在基因里,彼此飚泄着恶意,消磨着善意,爱与温情无处生息,唯有出逃或隐忍在大麻叶维柯丁之下。梅姨这地球上最会演的女人,浑身巫婆戏震慑全场,坐拿第四座小金人的节奏

6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这片子哪来的8分?你们真的看懂了吗?可以说我最讨厌的就是这类型家庭伦理疯狂闹剧。本来就不懂美国文化,还涉及到州文化,还吵吵闹闹。就连两位皇后的演技都被这改编剧本拖了后腿。美国人都是这么抢着讲话的吗?

11分钟前
  • 喵才怪
  • 较差

简直是人间抓马大集合(形象点说就是一间公厕在你眼前爆炸了),这家的经太难念。最最糟心的是,在已经过去的以及往后的数十年时间里,我们多少也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种诸如此类的破事(意外地共鸣挺多)。BC唱歌算是比较暖色的地方吧,credit曲好伤啊...以及梅姨的南方口音再次震傻我。

16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台词犀利深刻,表演精彩爆棚,戏剧冲突的节奏控制得很好。看的过程很轻松享受,看完却难免为角色命运而忧伤。

19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4星半。完全不觉闷,反而相当精彩。家庭矛盾伦理剧,四平八稳,细节精彩,那种随时弥漫着的火药味特别吸引人。表演是他妈一大亮点,就群戏而言,完美,完爆美国骗局。就个人而言,梅姨一如既往神演技,真心感觉她已经达到人戏合一的境界了,由内而外,也完全不输给这届Oscar呼声最高的布兰切特。OST赞

21分钟前
  • PsychoBabble
  • 力荐

果然是戏剧改编,整部片子充斥着大量的激烈冲突,密集程度让影片戏剧性超级强烈。缺陷就是太超过就不真实了,影片戏剧味太强。演员倒是演得都很过瘾,大开大阖。结尾收的不错,又一种失落

2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戏剧化大过天全是矛盾冲突,奥斯卡影后们同台竞技。

26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戏剧冲突十分强烈,演员演技也是逆天

28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推荐

这个颁奖季到目前为止看过最舒服的一部电影,影片本身各方面倒是一般,但什么都遮掩不住这个出色戏剧文本的光芒,还有一群实力派演员的唇枪舌战,只是在梅丽尔·斯特里普面前,所有人的演技都变得不值一提了。一个让人感觉人生苦长的故事,每个悲剧的背后都有一颗毒瘤,但谁都视而不见。★★★★

3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too hard to living 为了戏骨大联欢也要给五星。梅姨又是光芒四射,和三个女儿在秋千那场戏太牛掰,刘易斯出场不多也挺抢戏。配乐不多但也算精彩。电影成片质量确实不太完美,就和“杀戮”一样,入戏太深还会过多注意瑕疵么。年度十佳。

33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力荐

话剧改编很成功

36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力荐

剧本在设置伊始就是有目的性的:八月是最炎热的时节,耐心在炙烤下渐渐失效,情绪在酝酿和发酵过后全面爆发,年度飙戏大作,几乎每个演员都奉献了极为精彩的演出。为了体现电影与戏剧的区别,导演也颇费苦心,好多框式取景——门框,草堆组成的框,秋千架构成的框,就像无数的束缚,终究要摆脱。

3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情,,,

41分钟前
  • 桦23
  • 推荐

本剧改编自同名话剧,由原话剧作者Tracy Letts改编为电影剧本

43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挺有戏剧性的

47分钟前
  • 神经星星
  • 推荐

好看好看,矛盾刻画的很深刻!大家演的也都很棒!表白卷福~

49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故事非常mean,冲突一个接一个各种抓马好看到爆。片中太多能细想的东西:几乎所有人平常的生活都是cover up很好的日子,只有看别人演故事时候才能说心里想说的实话 #梅姨演技真毒瘤已经没法形容了#!#马脸唱歌很好听#

50分钟前
  • davekozg
  • 力荐

节奏感很强~

52分钟前
  • 推荐

没有哪一个家庭是完美无缺的,因为真实才可爱

57分钟前
  • 飘过一只路人乙
  • 推荐

我为何如此喜欢看女人发飙。

60分钟前
  • 小艺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