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背,脸对脸

HD

主演:牛振华,雷恪生,李强,句号,王劲松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9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1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2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3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4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5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6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13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14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15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16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17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18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19背靠背,脸对脸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背靠背,脸对脸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王双立(牛振华 饰)是某地文化馆的代馆长,这个馆长一代就是好几年,想升也升不上去,却也没有其他变动。不料一天,来了新的文化馆长老马(雷恪生 饰),这让王双立离正馆长的距离更远了。新馆长老马原是个副乡长,王双立认为他是个土包子,心里很是不以为然,利用自己对文化馆人际关系熟 悉的优势,想方设法给老马出难题。经过几轮较量,老马终于被挤走,王双立又成了代馆长,再次受领导重用,岂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秘书小阎(李强 饰)成了新一任馆长。王双立不甘心,再次和小阎斗法,想将对方挤走,这次王双立还能如愿与偿吗? 电影《背靠背,脸对脸》获得第二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奖、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第15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合作片奖、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玫瑰花床竞速:布巴·华莱士那个人在想什么事情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1972Oh我的维纳斯喵星人的奇思妙想迷失某地糊涂好孕姐山区小社起诉老爸(国语版)天地无限小警风云之从警记漩涡战后之战雪中悍刀行萌探探探案极速辛格帕姆与汤米深入阴宅再见,妈妈流浪神狗人一路有你Ange Vierge吸血鬼检察官黑色名单英伦魔法师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撕心裂爱缝冬吾肤儿女一箩筐2古堡守灵人唐朝好男人世界奇妙物语 2013年春之特别篇兴风作浪2BBC地平线:我们该关了动物园吗?外科医生:生命边缘第二季壹号别墅古墓丽影:源起之战(原声版)光辉岁月2000我家的问题铁面无私1987东北雷神2吉吉和内特无法街读取记忆碎片的男人萨特阔

 长篇影评

 1 ) 两个副职的命运——王双立和徐副局长

这部电影以王双立副馆长转正为主线,而影片还有另一个暗线,就是徐副局长的转正。而我想和大家聊的正是这两个副手。

●王双立为何当不了馆长?

先说王双立这个人,草根出身,父母农民供他上学,工作有能力,懂潜规则会处理复杂关系却又不贪腐。对父母,对老婆孩子都没话说,为下属谋福利,对敌人也是对事不对人。但为何屡屡当不了馆长?

1、大树底下好乘凉,朝中有人好做官

无论是副乡长老马还是局长秘书小闫,都是在上边有人。

王双立遇到相对愚钝的农民老马,用手段让老马的工作出了很多问题,尽管这样老马还是平调去了农科所,照样正职,而他依旧没转正。老马从乡政府来到市文化局的文化馆,这样跨单位,在市上必然是有关系的。
冷局长要安排女儿进文化馆,王双立本应直接安排进去,可他非要显示才能装模作样搞个公开招聘,加上他老婆添油加醋把戏演砸,必然惹到了冷局长。而公开招聘那天,冷局长也让小闫带话,说王双立高招多,让人防不胜防,说明冷局长很不满意;
反观老马,老马上任一人拍板就把冷冰冰的工作解决了,而且把财政厅领导的亲戚肖乐乐工作解决了,所以,老马在对待上级这方面头脑绝对比王双立要清楚。

而作为冷局长的直接关系,秘书小闫更加懂得上层路线,做任何工作都说是局长领导有方,积极请示领导,所以他虽然捅了篓子,照样当馆长,最后王双立只好彻底放弃。

而反观王双立,个人能力突出,很会当领导,把文化馆的人弄得服服帖帖,可是却不善于团结领导,这是官场大忌。领导最不需要的就是能力太强又不听话的人!

2、争是不争,不争是争

古话说的好:争是不争,不争是争!说的其实是一种大智慧,一种心态。

王双立之前争心太重,以至于做人做事锋芒毕露,结下仇怨。

比如领导派老马当馆长,你用尽手段把老马挤走,体现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让领导很为难
比如组织部搞民意测验,他故意公开投自己一票、加上老罗告状必然影响领导对他的意见。
比如徐副局长任命老马时对王双立说:要谦虚,什么事都逃不过群众的眼睛。说明有人告状。
再比如盖好歌舞厅,报纸登文宣扬王双立有功,却只字不提冷局长。所以冷局长在歌舞厅说:都是你干的,我什么也没干。

这些无疑都给他的仕途带来重重阻力。毕竟成事不易,而要坏事有时只需一个人。

而他不争之后,自己的心态也平和了许多,看透了许多事,开始享受人生。人啊,政治上觉得不行了,生活上总得找点精神安慰。于是他生二胎,练书法,和老宋还有马副乡长放下过往和解,掌握了小闫的把柄却因为要伤害肖乐乐而甘愿放弃,只感慨一句冤冤相报何时了。
就这样,本来放弃了的他,却突然接到电话——小闫和肖乐乐私奔了,徐局长叫他去当馆长。尔虞我诈的那点雕虫小技未必能让仕途畅通无阻,最后还是要走大道、正道,境界高才能走得远。

3、人生在世,终不敌命

人终究大不过命,当官还是需要些运气的。人其实很渺小,有能力的人太多了,但是成功的毕竟是少数,那些少数人的成功一定是能力恰巧赶上了机遇。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当年如果没有赶上秦国覆灭,或许这辈子他的泗水亭长就当到头了。所以,尽人事,安天命

●徐副局长如何当一个二把手!

徐副局长任命老马时说过一句话:“哪个副手不想转正!”道出了整部电影的主题!

一个单位历来一把手与二把手的关系就很微妙,如何当好一个二把手就显得格外讲究:

第一,和一把手搞好关系。
高手过招,拼的是内力,大家撕破脸争得死去活来那种方式太低级,而且一把手信任你,才肯分权给你,不然,一个架空的副职还不如有点实权的科员呢;

第二,干的好了政绩是一把手的,出了问题担责任的也是一把手,这个就很有文章可以做了。
冷局长放老马和自己的秘书当馆长,却自己不说,每次让徐副局长出面给王双立说,徐副局长完全配合,因为他知道王双立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闹出事情,而出了事情就是冷局长担,所以,徐副局长在这方面比王双立高明的多,既让一把手觉得他是个好副手,又杀一把手于无形之中。相比王双立争得头破血流,徐副局长打着太极谈笑风生的就把冷局长KO了,这才是高手,放手比争抢更高级

第三,上层路线。
市长去工地检查,冷局长靠边站,徐副局长陪着市长讲解,最后和市长两人上车走了,注定冷局长要退到一边。


综上,两个副手的转正之路给大家上演了一段有趣的官场现形记,揭示和呈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复杂微妙的利益关系,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影片名叫《背靠背,脸对脸》,正如官场,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带着伪善的面具,面对面笑的很灿烂,背后却在捅刀子。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萱苏驿站

 2 ) 内中有大门道

王双利为什么在冷局长治下就是去不掉代馆长的代字,一开始还是局长秘书的小闫带着马乡长过来认人,王双利跟小闫曾有一番耐人寻味的对话,小闫说过这么一句话“局长说您招太多”,就已经点明了冷局长的态度,王双利小聪明太多了,全系统都知道他精明、招多,对他而言,这就是他最大的缺陷。

影片最后,王双利把闫馆长和肖乐乐的艳照撕去,有三层意思:

一来肖乐乐的哥哥毕竟在财政厅当官(而且从拨款来看,还有实权),官场上崇尚花花轿子众人抬,不到万不得已,你好我好大家好,没必要得罪人,不把自己从这件事里撇清,容易引火烧身,这是潜规则。

二来也是王双利知道闫馆长干不长了,随着冷局长和徐副局长的斗争结束,徐副局长成功上位,一朝天子一朝臣,作为前局长心腹的闫馆长怎么还能干的下去,就凭小闫当秘书的时候,都没正眼瞧过徐副局长,改换门庭都没戏。

三来王双利同样知道, 睚眦必报的临时工,定然会把事情闹大,以报闫馆长的开除之仇,这是对人性的揣摩,为什么历任馆长都要开了他,而王双利却要保他,不是王想拉帮结派,而是另有深意。

 3 ) 现实版的《官场现形记》——电影《背靠背 脸对脸》随感

现实版的《官场现形记》——电影《背靠背 脸对脸》随感

最近在知乎上看人推荐一部名为《背靠背 脸对脸》的影片,看完拍案叫绝。影片男主角王双立是文化馆的代馆长,一代就是好几年,本来想扶正,结果市局排下一个新馆长。男主辛辛苦苦斗倒boss,心想该我扶正了吧,上面又排下一个新馆长,不用说,继续打boss。电影大体剧情就是这样,虽然是个老片子,但是里面对官场的描绘入木三分,简直就是当代的《官场现形记》。

《毛选》开篇就说到“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把这个问题思考清楚,才能正确领导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如此,人际斗争也是这样。
男主角底下一共有四大天王,对他们可谓是又大又拉。头一个便是李会计,这厮精通财务,是管钱的财神。对他男主角格外偏心,把工程方孝敬他的信息费分出一部分给李会计的新房子装修,物质上拉拢他。同时,又把单位上分给李会计的房子转赠给新来的马馆长,挑拨他俩矛盾。第二个是摄影师猴子,猴子身份特殊,是传说中的背锅侠,不不,是临时工。以前的馆长不待见他,各种想辞退。等男主角上台,便不再提辞退一事,因此猴子对男主给饭碗举动感恩戴德。男主角虽然不推辞这个临时工,但是不给编制,永远吊着猴子。第三个是知识分子老宋,老宋想重返文化馆岗位,男主角欣然接受,给了老宋人情,但又提出要管理费条件,维护领导的权威。第四个是叫冷冰冰的漂亮妹子,对别人,男主角又拉又打,对她,男主角只拉不大,为什么这样,只因为冷冰冰有个局长爸爸,正是男主的顶头上司。跟我一起念,拼爹大法好。
朋友齐全了,自然就要跟敌人开打。官场就是战场,政治就是屠杀。打仗用什么?用剑,用刀,用长矛,用枪,用子弹;官场用什么,用智慧、用阴谋、用权力,从来不招面,背后捅刀子。

男主角遇到的第一个boss是从副乡长岗位升迁到文化馆馆长的老马,马馆长。马馆长一上任,曾经因为乱搞男女关系而不被重用的老罗就投奔充当爪牙。对付这代初级boss,男主角还是有一定优势的。马馆长分管人事、经营,男主角分管财务,既然把握钱袋子,就有活动空间。
1,表面上给马馆长帮忙,暗地里使绊子
马馆长希望单位落实住房,男主角直接把李会计房子给他,没房子的李会计对他恨之入骨。单位分给马馆长一个破办公桌,男主角让马馆长亲信老罗买个新的,这先引出老罗贪污公款,后又在局长面前扎针说马馆长买新桌子丧失艰苦朴素作风。马馆长不知如何安排新来的局长千金工作之际,劝马馆长将其安排在文学组,并把原来的文学组老宋调到经营部。一向鄙视经济建设的文艺青年老宋大骂马馆长,气愤之下辞职,让马馆长面子难堪
2,整治马馆长亲信
男主角一开始绝对不让亲信在一开始就嚣张起来。马馆长亲信老罗,一开始还真想嚣张,先是提前到会议室布置会场,后在领导新来的会议的各种支持,并代表音乐组当场表态:要在马馆长带领下获得“李太白奖”。前脚刚说完,男主角小弟文学组老宋就顶了一句“音乐组要是能得李太白奖,文学组就能得诺贝尔文学奖”,让老罗下不了台。面子上还是小事,开完会李会计借机诬陷老罗贪污公物杯子,老罗百口莫辩。马馆长倒是想给小弟出头,男主角说这是王八的屁股——规定,马馆长只好作罢
馆里给马馆长配备一个破办公桌,男主角不干,让给马馆长买新的。老罗自告奋勇去买,老罗这人啊,乱搞男女作风也就罢了,还动了占公家便宜的心思,买了桌子之外还给自己买了两把椅子,都算在公款报销里了。结果让李会计发现,找机会在人前批斗此事,从此亲信抬不起头。
3, 工作上给马馆长出难题
马馆长的就职会议上,男主角也是挖坑马馆长是乡长出身,只擅长抓火葬和妇女结扎。又让摄影师猴子挑马馆长拍的照片问题。马馆长还想说几句的时候,男主角直接宣布散会,让马馆长颜面扫地。
文化馆把一部分土地承包出去当歌舞厅,合同由男主角一手签订。明知省里领导要视察卫生情况,却在工地上大搞建筑垃圾。马馆长三番五次协商,工地一律不搭理。逼的局长亲自出面处理,男主角值此之际献上用塑料布包围工地的良策,不但解决问题,还让省里领导觉得满意。
文化馆缺钱,马馆长招收关系户肖乐乐,使得省厅拨款十七万。男主角却利用自己管财务之责,让李会计把钱存银行还贷款。让马馆长刚到的资金打了水漂,还让马馆长被银行柜员言语挤兑一番。
市局要求举办“抗洪救灾摄影展览”,别人照片都是武警战士奋斗一线,马馆长的照片却是冷局长打伞视察工作,一副官僚主义大老爷样子,让前来视察的市长极度不爽。冷局长更是气的大骂马馆长。当然,这照片也是男主角特意从马馆长照片里选的。

马馆长从此一蹶不振,黯然离开文化馆。马馆长走了,男主角那叫一个心花怒放,先是安排所有职员去北京旅游,收买人心。又去省里活动筹建经费,使得歌舞厅四十天建立起来,彰显自己能力。男主角心想,这次该扶正了吧,结果把冷局长的亲信阎秘书调到文化馆当馆长。下山收桃子不说,业务、人事、财务一手抓,彻底让男主角靠边站。

这阎馆长不愧是领导秘书出身,也有些手段。一上来,先让男主角亲信老宋写检查,给男主角难堪。又去财务那边查账,迫使李会计更换门庭。男主角基本上已经回天乏术,不料阎馆长自己作死。去男主角父亲的鞋匠摊上找茬讹钱,老父亲有经验,自己去医院卖血制造舆论压力。老宋一边敲边鼓,向报社投稿子控诉阎馆长。阎馆长最终落得停职检查的结局。男主角这次该扶正了吧?谁料阎馆长又官复原职,还完成辐射影院这样的面子工程,让市局领导赞不绝口。回来的阎馆长,挤兑男主角,导致男主角直接气病了,从此不再有政治野心,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

片中一条暗线很有趣,为什么男主角屡次都无法扶正。片中男主角自己道出真相,自己上层路线没走好。
1,娇柔做作,让领导不爽
虽然开篇冷局长想让男主角给冷冰冰安排工作,但是男主角老婆一番模拟送礼拒绝的演戏,直接被领导看穿,此事就此作罢。演戏这种事儿,贵在逼真,让领导一眼看穿就没有意思了。谁也不喜欢这种喜欢演戏的人。
2,锋芒毕露,让领导难以驾驭。
男主角的能力早就在局里小有名气,大家都知道他把文化馆所有人都耍的团团转。大家都知道你心眼多,谁敢重用你啊,搞不起下个被刷的团团转就是市局领导(实际上,市局领导就是被耍了)。
3,没有跟领导抱团
整部影片,男主角只在做出政绩上下功夫,没去跟领导搞关系,最多就是关照关照领导女儿。男主角一直觉得领导冷局长是个刚正不阿艰苦朴素的革命老干部。问题是,冷局长先是以权谋私安排女儿工作,后又排亲信来当馆长。这明显就是个伪君子,看起来一身正气,实际上根本不是那样。锋芒毕露的人,有没有可能往上爬,当然有可能。前提是你跟领导搞好关系,让领导觉得自己能驾驭你。不得不说,男主角不去巴结领导这事,实在是最大败笔
4, 让领导难堪
男主角在摄影展上展出冷局长有问题的照片,确实让马馆长彻底得罪冷局长。但也在市长面前让冷局长难堪,市里领导以后怎么想冷局长?男主角这步棋,在一定程度上毁了冷局长,让冷局长的政绩工程不成功不说,还给领导坏印象。冷局长能不狠男主角?这种恨意能是对女儿好点就能抵消的?笑话!

整部片子还有许多可写的,比如徐副局长怎么干掉冷局长上位、男主角自身的手段等等。一部两小时半片子却有这么多内涵之处,也真是部神片。

 4 ) 上层路线

不知道大家看的时候注意到领导检查歌舞厅工地的时候,徐副局长说了句-我跟市长再去一下,同时镜头交代到陪市长上车,声音切到冷局教育老马,试问那个单位来了市长是副手陪同,徐副局长也走的上层路线啊,冷局长两次让徐副局长与老王谈话传达任命消息,想必就是让徐当恶人,让徐的群众路线走不好,殊不知冷局长也是看不透啊

 5 ) 别被虚无的权力,蒙住了眼睛

  王双立此前一直没搞明白,有能力、有人缘的自己怎么就当不上馆长。其实,文化馆长这个职位,只是冷局和徐局争斗的一个地盘而已。老王没有旗帜鲜明的站队,必然进不了冷、徐各自的候选人池。马馆长一点能力没有,只是冷、徐斗争白热化的结果,阎秘书的上位,代表着冷局占据上峰,结局也是一样,冷局没有更进一步,到岸退休,阎秘书私奔。
  猴子为了工作斗,老宋、老罗、李会计为了争宠斗。其实,他们无非是王馆长和马馆长、阎馆长的棋子而已。
  王馆长、马馆长、阎馆长为了夺权斗。其实,他们无非是冷局长、徐副局长的棋子而已。
  王局长、徐福局长又何尝不是别人的棋子。
  王双立住了院,说自己“累了”,其实是心累,是看透了,省部级又如何,也是他人的棋子。
  早看透,早解脱,可以买菜、做饭、陪老婆孩子,把心思放在家庭上。阎秘书虽得到了馆长,却失去了家庭,在这部片子放映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又有多少走读干部,放弃了家庭。
      一个小文化馆长(正科级),无背景的草民王双立累到住院也没干上。冷局退休说,“就像梦一样”,是啊,人生如梦,别被虚无的权力蒙了眼,保护家人、守住家庭才是你我这样的草民最该做的。
  

 6 ) 年轻人的必修课

大家都以为是开始但其实是顶峰的八十年代,中国拍了好多意想不到的好电影,文学驮着电影(老井,红高粱,棋王树王孩子王),电影也驮文学。

《背靠背,脸对脸》在技法上丝毫不逊于法国新浪潮的那些写实主义电影,正如法国的写实主义电影讲述人类苦闷迷离的精神世界,中国的写实主义拍出了我们在一个(和苏联一样)无处不在的社会主义系统中蝼蚁般偷生,蝇营狗苟互相伤害的悲惨生活。每当看到这种生活竟是大部分人来世间走一遭的全部意义都不禁悲从中来。

这个时期中国拍了不少这种写实主义的电影,反应新旧交叠时期的中国人的生活(《人到中年》《芙蓉镇》等),这个时期的小说和电影,影响了青春期的我,对我有棒喝之功。我一直感激自己在大学一年级就读了刘震云写的《一地鸡毛》,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借到的。我那时是个理想主义文艺青年,对世俗生活想当然的充满了厌恶和鄙夷,这种厌弃和鄙夷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未经世事蹂躏的,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一般的纯真热情。彼时我胸中尚有万丈豪情,像大部分青春期的小傻逼一样相信自己肯定会与众不同,会超越平凡的生活,度过有意义的理想的人生。

《一地鸡毛》像是一盆凉水兜头淋下,让我提前感知了真正的世俗生活,我至今仍记得一切都是从一块儿馊了的豆腐开始的,大学毕业生小林的生活大幕徐徐展开,刘震云用冷静近乎白描的文字,如此逼真的描绘了理想被鸡毛吞没的全过程,也就三四年时间吧,小林就不知不觉安于浮在鸡毛上的人生了。和王朔的彻底玩世不恭的cynical姿态相比,《一地鸡毛》对我的震撼更大,教育也更深,它让我在走出大学校园初涉人世时就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预防机制,后来我选择了离开这个环境去了香港,继而继续避走澳洲。最原始的动力都来自于对这种社会主义铁幕下,平凡麻木琐碎虚假毫无尊严可言的生活的恐惧感。

《背对背脸对脸》也是这样的题材,它讲述了一个小县城里的小小的十几个人的文化管里的勾心斗角,如果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粒沙,那么这些蝇营狗苟的占据了片中人半生的人事斗争,根本连历史里的一粒灰尘都算不上,但它却是这个小城里这些人全部的人生。

牛振华演的出神入化,演一个副馆长王双立,屡次不获转正,上面派来一个正馆长他想办法整下去,结果还是轮不到他,他又想整掉,但突然发现自己的渺小,遂熄了功名利禄之心,但当他彻底死心时机会却阴差阳错的来了。

这里的每个人物都是中国“单位”人的缩影,会计,临时工,XX组,XX组,出公差,搞拨款,使绊子和邀功,这些小伎俩你在旁边看着觉得可悲又可笑,它甚至算不上是政治谋略,就是简单的,本能的,小家子气的倾轧和损人利己,甚至连伪装都不愿。我曾经历数次人走茶凉的现场,这个并不难,只要踏入任何一个基层机关单位,那扑面而来的熟悉的感觉,和这个电影里表达的毫无二致。现在一切变了吗?变了,现在变得更可怕了,记得前几天传的一个微信群聊里一个辅警打算考警察转正时的发言:等老子转正了就收拾你们。

牛振华演的王双立应该是官场权术大全了:搞小圈子,吃回扣时每个人都分点儿谁也不会说谁,新领导来了使绊子让他掉进小圈子的陷阱,媚上欺下。但如果你不混进这个圈子,生活比这还要悲惨一百倍。我看贾平凹的《废都》时也觉得无比真实,那是真实的文坛作协圈子,隔着书页都能嗅到那酸臭,腥腐。我的感觉是复杂的,即觉得小说写的好,又为小说太过真实感到不寒而栗,中国这些年发生了太多比小说更离奇的事,让高明的小说家的想象力都暗淡无光,世事荒谬如此,一句人生如戏真的不足以形容我们真实生活中的戏剧性了。

看到最后发现这部电影的监制之一是张之亮,更加感慨,如今回看,那辉煌的年代,每个人充满着希望与热情的年代,每个人都以为是万象更新的苏醒的年代,竟然已是巅峰。现如今,引用王小波《红拂夜奔》的结尾: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件事情能让我相信我是对的,就是人生来有趣。过去有趣,渴望有趣,内心有趣却假装无趣。也没有一件事能证明我是错的,让我相信人生来无趣,过去无趣,现在也无趣,不喜欢有趣的事而且表里如一。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只能强忍着绝望活在世界上

 短评

教学片,绝对可以当教材!中国两千年官场之道的高度浓缩,官场、体制、人情社会、世态,每处透着算计利弊的精明,机关算尽,最后融儒于道,只好知足常乐。回味无穷啊!建国大业之前黄导,差别这么就怎么大呢?8.5

10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人啊,政冶上觉得不行了,在生活上总得找点精神安慰

12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这个人去拍什么建国大业了……

15分钟前
  • 云中
  • 力荐

这片儿放到今天果断审不过吧……话说哪个宫斗戏能写到这个程度啊?确实精彩。稍稍有些像电视剧,稍稍有些长,有些细节处理得稍稍有些直白(比如文化馆这个空间),不过讽刺得真是入木三分。另外老爷子对孙女下手这种事,孩子妈竟然不撕逼不离婚,这得多能忍?所以小阎欺负到头上这事儿也忍了……呵呵

18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太有戏了。这才真是经典,故事跌宕起伏一波一波,任何一个小故事拿出来都算精彩的,它却有这么大容量。牛振华太能演,真演出了这种都市人的”嘴脸“。没有人是坏人也没有人是好人,大家只是这个城市的一颗像素,最终组成如此精彩的都市风情画。秘书简直就是个土点儿的彭于晏嘛。

23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我觉得最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年前中国电影人深入生活的能力比现在高了不是一点半点,不论剧本叙事的层叠结构还是演员的所谓微表情和内心戏,都体现了这一点。

26分钟前
  • 沁云
  • 推荐

个人并不觉得王双立最后是真的想透了,只是官场失意的自我安慰罢了。在猴子提供重要情报后的说辞,本就是王双立擅长的说好话、“为别人着想”,末了不忘补一句,听不听劝在你,只是别扯上我,意思已是明明白白,猴子已不是他能决定去留,不能输送利益就无法得以掌控。王双立的不与人争,一是看不到斗走阎的希望,二是明白了阎走了还会有“上层路线”的新人来,自己在领导眼里已打上不被重用的标签,继续斗争只是在折腾和消耗自己,只好在“生活上找找安慰”。官场上估计多是有劲儿且有希望的人才上蹿下跳的吧,感觉结尾的时候王双立的眼神像是又看到了希望,嘬一口烟赶紧琢磨利害关系。若真是看透放下,闲庭信步也能体现心境,这几步快走和嘬这几口烟的镜头都大可不必了。

30分钟前
  • 格鹿
  • 力荐

有道是,文化人进文化馆,文化馆上文化局,文化局上文化厅,文化厅上文化部,文化部上文化国,文化国育文化人。作者围绕小小文化馆的人情世故权力斗争展开叙事,隐喻的却是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大道理,学而优则仕,仕不达则生儿子,这就是死循环的中国。扭曲的众生,颓败的古建,清冷的色调,阴郁的配乐。

34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真没有想到1994年大陆有这么一部佳作,拍出了中国基层微妙的权力斗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细节生动,入木三分。牛振华演得极好,群戏也相得益彰。个人觉得这不是一部单纯的批判性的作品,更多的是表现了中国式的人情风俗和精神世界。

35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电影基本照搬照拍刘醒龙小说《秋风醉了》,并沿用小说的白描手法——中国世情小说之白描手法,俱是一等一上乘化骨绵掌手段~电影的画龙点睛之处是——导演黄建新把故事里的“单位”安排在了一座如千年衙门的中国古建筑里上演~黄建新后来去拍了《建国大业》什么的也不算招安错位,只不过是现实中的王副馆长终于扶正升官了,希望黄馆长早日当上广电总局局长兼党组书记~

37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黄建新早期作品,1994年公映,相当精彩。想想真奇妙,第五代导演不约而同地在1994年前后达到巅峰,张艺谋拍出《活着》,陈凯歌拍出《霸王别姬》,田壮壮拍出《蓝风筝》,黄建新拍出《背靠背脸对脸》。事实上,那也是中国电影一闪而逝的巅峰。

38分钟前
  • 林三郎
  • 力荐

与人斗其乐无穷,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智慧都用在这个“斗”上了。细思极恐的90年代社会写生。

4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精彩绝伦,十颗星。感慨啊,20年前大陆片还有如此佳作,鞭辟入里,讽刺辛辣,中国的官场百态、人情世故、封建价值观一一绝妙呈现,台词亮点非常多。建议所有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人提前认真观看学习。

45分钟前
  • +Rae
  • 力荐

王双利的这点儿手段,都不够给徐副局长提鞋的.

49分钟前
  • conge
  • 力荐

2019-8-4重看;20年前的事业单位百态至今未改丝毫啊!各种勾心斗角、玲珑剔透的人情世故,各种绵延不绝官场丑态尽在小小文化馆中释放。鞠躬尽瘁用尽心思费尽心机,不过为一个正科级头破血流,抵不过背景雄厚的空降兵或上层路线(唯有触碰到道德问题等原则问题才有被扳倒可能),阶层固化使得底层向上流动几乎成为不可能---这点可能是本片最振聋发聩之处;醍醐灌顶之后的老庄哲学留下开放结尾,厚黑学永无尽头。配角们大有深意,人人都有一把小算盘,唯有浸淫于官场语境方能参破其中奥妙。剧本大赞,演员极好(牛振华演技绝了),剪辑棒,好看极了!

5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王馆长对局长说李会计应该把房子腾出来,又对李会计说这是马馆长的主意,还叫石经理把送礼的钱拿一部分出来给李会计装修新房,既没出自己的钱,还让李会计不敢举报他贿赂。阎馆长叫李会计从王馆长工资里扣140,又对王馆长说李会计是假传圣旨。王馆长叫医生伪造确诊证明,让他可以合法生二胎;王馆长的父亲故意弄破阎馆长的皮鞋,还声称要卖血还债,一招苦肉计扭转改变风向;王馆长的妻子说跟着他一点光都沾不上,从而激将公公把私房钱拿出来;李会计和猴子同样受到王馆长恩惠,李会计却见风使舵,很快就为阎馆长卖命;而猴子假装帮阎馆长进口影碟,转身就把他举报了。当然,最厉害的还是局长和副局长,把下面的人玩得团团转。个个八面玲珑,圆滑处世,心有城府,堪称华语片最佳群戏。

55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时隔一年终于看了一部牛逼电影,向第五代现实主义悍将黄建新致敬。这根本是一部惊悚电影,化骨绵掌般的人事斗争,迷孙子发疯的老鞋匠给孙女喝烟水,新领导杀人诛心的劲道……了不起

56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推荐

啥也不说了,懂的都懂的,现实主义 黑色讽刺电影,Realistic (noir) film,这类型片,。中国人要好好拍,认真拍,世界第一……

58分钟前
  • tata
  • 力荐

中国官场只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或是模型而已,中国人的处事哲学,这片基本把这事说透了,好多妙笔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如果仅从社会批判的角度看待这部电影未免太浅,影片很多空镜和上摇镜头运用极佳,到后半段老王“老庄”之后,镜头里所包含的绵长的延续情感以及观者对于老王转变所产生的立场的变化会显得更为自然。很难想象这种题材在中国也能拍得如此入木三分。黄建新不愧为反映“中国特色”问题最佳导演。

1小时前
  • 伯樵·阿苏勒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