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

HD中字

主演:万茜,秦汉,冯绍峰,凌峰,铁政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2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柳如是 剧照 NO.1柳如是 剧照 NO.2柳如是 剧照 NO.3柳如是 剧照 NO.4柳如是 剧照 NO.5柳如是 剧照 NO.6柳如是 剧照 NO.13柳如是 剧照 NO.14柳如是 剧照 NO.15柳如是 剧照 NO.16柳如是 剧照 NO.17柳如是 剧照 NO.18柳如是 剧照 NO.19柳如是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万般旖旎皆如是,茜袂凌波柳叶嗔

柳如是有多美,读过她的人都知道。 电影有多美,看过的人也都知道。 我不禁惊叹的是万茜的美,忍不住用她的名字和柳如是三字织就一句我心里的诗:万般旖旎皆如是,茜袂凌波柳叶嗔。 毕竟我不是专业的评论人,不是专业的写手,甚至可以说不是专业的观众,我不过是个执迷于戏崇尚于美的看客而已,难得遇上如此中意的,免不了要絮叨一番。 由于极钟爱柳如是和钱谦益的忘年恋,我挺早就读他们的事他们的诗,那时心里有属于他们的模样,而直至看到万茜和秦汉演的这一幕幕,才有种落定的惊鸿之感。 最早催动我看这部戏的因素是秦汉,彼时琼瑶剧的男一号非他不可,今来诠释钱谦益,宿儒风范果然叫人心悦诚服。那极具台湾风味的绉绉腔调,时不时让人以为穿越去了琼瑶剧里。 最后震撼我的是万茜的柳如是。她就像她记忆里的花香,九里之外还犹在,香杀行人只欲颠。她正是钱谦益在她背上彩墨轻点出的玉花小朵,黄金细蕊,白雪娇瓣。 对于“风华绝代”“群艳之首”的美,每个人眼里早有自己拥护的认定。如果按我心里那个死标准,秦淮八艳大概都一个模子。伊能静也演过柳如是,妩媚有余,但少了许多清灵。我一直认为柳如是的志行高洁和才情横溢都远在她的美色之上。万茜版柳如是的美不是一眼望穿这么简单,而是愈品愈出味。柳如是的形色神韵在万茜的颦笑里举止间摇曳流媚。 明清时期对女性的审美倾向于文弱清秀,削肩,平胸,柳腰,纤足。柳如是应该是瘦瘦的,淡淡的。应该像张潮《幽梦影》里记载的美人:“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柳如是的性感绝不是丰乳肥臀也不是绮妆丽服,而是曼妙清雅,如茉香弄月,绿萼映雪。她“黛眉微微绿,檀口薄薄红”,她挑笔于素白领口点染红梅,她执扇莺莺唱牡丹。在我的意识里,性感从来都不是赤裸暴露,而是隐忍微透。戏里最性感的一幕我觉得是在画舫上,柳如是披一身紫纱,钱谦益在她背上画她最爱的九里香,那流光溢彩好像当年看《青蛇》,连一个动作的停顿都是美不胜收。 刘禹锡有句“羽衣轻步不生尘”,想来真是柳如是一袭月华裙,秀掩丛兰色的写照。属于柳如是的颜色几乎都很素洁,或皎白,或青翠,或盈蓝。只有在她出嫁那天,红得炫目,因为他的三个不怕,值得她恣意张扬。 整个影片人物雅致,意境如诗,故事圆融,情节合度。很符合中国传统文艺美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温柔敦厚,中和适度”的论调。万茜,柳如是,都是山礬的化身。钱谦益在《玉蕊轩记》中记载:“河东君评花,最爱山礬。以为梅花苦寒,兰花伤艳。山礬清而不寒,香而不艳,有淑姬静女之风。腊梅茉莉皆不中做侍婢。”山礬,野生小花,坚韧顽强。世人嫌具美,何必更清香。 万茜不艳不俗的美,喜欢的人都知道。

 2 ) 关于演技,关于历史

        在网上下载的电影,很抱歉由于对国产电影的失望,轻易不进电影院观看了,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觉得折腾很远看了一场特郁闷的电影实在不值得,但《柳如是》除外,影片还好,可能是被前一段时间的类似历史题材的《战国》还有《杨门女将军令如山》等给刺激的,对国产古装片更是绝望,但这部电影与之相比真是精彩,至少能看到电影对于人文精神的那种敬意。
     对于演员的表演没有太多发言权,万茜我本觉得她长的一般,不难看,但也没有惊艳的感觉,然而她的表演还是可圈可点的,没有通常青年演员的那种浮躁以及模式化,看的出还是非常用心的去演,气质每个人都不同,也不可能要求现今时代能塑造出古代才女那种气质,但心思是在的,这一点足够了。秦汉,岁月让他沉淀了不少,比当年琼瑶小生的时候沉静许多,外在的帅气已经内化,除去有点别扭的台式普通话,整体的气质还是很好的,特别是后半部,非常入戏;冯绍峰,我一直不认为他有演技,抱歉,可能会招致很多粉丝的恶评,大概十年前看过他演的一个电视剧《爱情密码》,那个时候他还叫冯威,后来看他的《宫》居然感觉和以前是一样的,当然,他长的很帅,毋庸置疑,这部电影里面比那些电视剧还是有很大的进步,至少能感觉到用心,可能是整个电影的氛围的影响,里面大多数演员都很用心,这在现在的国产电影中相当难得。
    吐槽一点激情戏,不知道这个时代的问题还是跟风,《色戒》一出,之后所有的电影都往这上面靠,也不管是不是为情节服务的,这部电影我觉得完全可以像以前那种拍一个模糊的帐子的飘动就可以交代了,非有万茜和冯绍峰的裸露戏,有点不爽,正担心秦汉是不是要晚节不保,还好,没有小冯露的多,只一点点就带过了,不过这个尺度在整个大环境中,已经是相当好的了,也松了一口气。
    说说内容,以前对于钱谦益一直看法很矛盾,虽然他学问很赞,藏书丰富,而且学生都很牛,但总是被人诟病少了一些气节,他自己恐怕也是很矛盾,电影里对他的处理相比之于主流历史柔和了许多,批判少了很多,加了更多的苦衷与无奈,也反映了电影对于忠义的思考,一定要像史可法那样英勇抗击,失败后连累百姓惨遭屠城,还是忍辱投降,保得百姓平安?哪个是忠义,争议不断。相比之于现在沸沸扬扬的各种穿越小说对于历史的另类解读,这部电影还算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太大的篡改。然而我在想,现在满族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且基本被汉人同化,对于清灭大明,我们没有那种太多对外族侵略的痛恨,特别是最近很火的清穿,康熙啊众多阿哥党,似乎已将八旗入关变成一件天大的好事。然而再想远一点,改编桐华的《大漠谣》遭到很多争议,在于把匈奴与汉朝的战争写成匈奴的自卫,抱歉没看过,大概是这样,引起广大网友的不满,桐华的态度很明确,借用大仲马的话,历史不过是挂其小说的钉子。然而历史真的是任人涂抹的小姑娘么?当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是因为感情或者某个女子或者某个现代网络小说写的故事才发生的,甚至因为穿越的主人公才发生的,这样的历史,还能称得上历史么?话语权一直是历史问题上不可绕开的问题,当话语权在匈奴或者在金国,那么,霍去病、岳飞等成了人家眼中破坏和平的挑战者,我们又当如何自处呢?
    扯的有点远了,电影是好电影,虽然在节奏感以及语言上还有待加强,比如牧斋说,你就听风看云晒太阳。唔,总觉得晒太阳跟前面有点不搭,也许是我孤陋寡闻。
   总之,在现今对艺术缺乏敬意的中国电影中,这部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为了里面那诚挚的向文人精神致敬的态度。

 3 ) 《柳如是》观后

我总觉得这是我的一个梦:江南典雅的园林中传来悠扬的昆曲,脂浓粉香的秦淮河上荡着精致的画舫,轻言浅笑,酒醇茶香,一切的一切都有鸦片般醉人的味道……

今天,当我坐在电影院里,这个梦一下子真实的让人窒息。

风情万种的寇白门出场了,她巧笑嫣然,你若不去,这花榜状元就非我莫属。杨影怜(也就是后来的柳如是)倒也淡然,我还真是不想去。

晚明的文人活的优雅也纠结,怀才不遇就在青楼中饮酒赏花,钱谦益就是有太多的不甘心。杨影怜得到了花榜状元,邂逅了陈子龙。她渴望天上明月见证他们的爱情,可她的爱人对她脱籍从良却是一脸惊讶。

董小宛要出嫁了,可是青楼女子出嫁按当时的风俗都是夜半潜行,不可能吹吹打打,风风光光。姐妹们坐在一起黯然神伤,荧幕前的我却心生艳羡。她们羡慕寻常女子出嫁时的风光热闹,可是她们不懂寻常女子一生只有这一天风光热闹,而她们却一生绚烂华彩,死后仍可有诗文传世。总有人说他们是青楼女子,如何如何,我倒觉得只有名妓方可配的起名士,寻常人家的女子纵然是容貌出众也无这般才华智慧,胸襟气度,这世道也真是反了。

柳如是在岳王庙巧遇钱牧斋,又在卞玉京处再度邂逅。钱牧斋称她为河东君(河东是柳氏的郡望)并以匹嫡之礼迎娶柳如是,诗文唱和,日子也逍遥自在。可是就在那个端午,当寇白门神采飞扬的炫耀保国公迎娶自己的排场和气派时,王朝倾覆的消息一并传来。

史可法殉国,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柳如是希望自己可以像梁红玉一样随夫君上阵杀敌。可惜,钱牧斋不是韩世忠。钱牧斋决意献城,提条件不许伤害无辜百姓,尽快恢复科举考试。我一直都不喜欢这个人,不读他的诗,不看他的文章,觉得他真是配不上柳如是。但我也明白,这世界上的事情本就不是我想的那样简单,人性的脆弱和胆怯,矛盾和纠结由不得我们无关痛痒的说风凉话。献城是为了百姓,殉国是为了名节,献城不殉国还要在新朝为官,贰臣之名遗臭万年,一个满腹经纶的读书人,难道想不明白这些吗?

赴京路上,离家的柳如是和钱牧斋相遇,钱牧斋说,新朝已经恢复了科举考试,国可以亡,可是文脉不可以断。就是这一处,我几乎哭到失声,不说了,什么都不说了。郑成功退守台湾,陈子龙召集义士反清复明。尽管大势无可逆转,但面对时代的雪崩,那些人的勇敢、智慧、性情、义气,永远不会被历史遗忘。哎!谈什么国仇家恨呢?反正在我的心里,我的家族早在南朝终结的时候消失了,而这个国家的王朝历史也永远的停留在了晚明的江南,之后已与我再无什么关联。

影片的结尾实在是像一部拙劣的穿越剧,人们在一个现代的画展中匆匆擦肩而过。可不知怎地,我不觉得厌恶,甚至觉得安慰。我在想,是不是我们都曾是古代的人,在轮回中继续生活,也许我是他们其中之一,即便不是,如果曾经和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也是一种幸运。

画面很美,干净,精致,风情万种,把我心里多年深藏的那个梦变成了现实。开场的花榜状元,让人想起同样风情万种的《海上花》。我喜欢秦汉和凌峰的台湾腔,正是这样的声音才可体现出江南文人的温润之美。那个在江南做奸细的索大人我也喜欢,尽管是满人,但是在江南蛰伏多年,竟也有些可爱的文人气。万茜的美并不惊艳,但柳如是本就应如此,书卷气、脂粉气、豪侠气兼而有之才好。

电影院里人很少,这样的片子估计喜欢的人不多。后面的一对小情侣大概是来看冯绍峰的,感觉得到他们的意兴阑珊,因为戏份太少了。前排坐的大哥更像是来做翻译的。秦汉出场,他就说,这就是钱谦益。如是者二三,声音还很大。也许他担心我们看不懂吧,其实不懂的人你就算告诉他钱牧斋就是钱谦益,他还会问钱谦益是谁?记得剧中有个情节,一个茶水摊的老板对柳如是说,这里前些日子死了个大官,在明朝就是大官,到了清朝还是大官,这不是也死了。柳如是便问是谁?那老板说,不记得了,只知道姓阮。我等着他翻译,他倒不说了,我叹了口气,心里想着《燕子笺》和史书戏文里的南明往事,竟然走神了。电影院里一共5个人,我从电影演到一半的时候开始为各种情节落泪,一直哭到散场,哭声怕是有些刺耳的。

散场后,我问老刘,你觉得怎么样?老刘说,我就是那个索大人。我问,此话怎讲?他说,认识的字不多。

我便笑,他也笑。

 4 ) 哀明

     整个影片细节做得到位,而且也有江南那细雨绵绵,靡靡之音的感觉。 可能和大环境有关,对于满清入关的描写有些刻意的回避,并有意把这件事情归结为改朝换代,自然更迭。更是让一个群众演员来打圆场说“我们老百姓不管谁当皇帝,看明朝和清朝斗像看戏一样。”
     确实,中国人不在意皇帝是谁,可并不代表他们就一点立场和信仰都没有,中国人信家族,信祖先。明亡亡的是整个华夏民族,在异族的铁蹄下,这个曾经华美儒雅的民族遭受了千年未有的变革,甚至于面目全非。
     诚然,很多江南的地区或明朝的大臣因为希望苟生,或者存有保全家人朋友性命的欲望而投降清朝。阴险的满洲八旗利用者汉人的孱弱,妄图彻底击碎因华夷之辨而根植于汉人心目中的优越感。他们用剃发易服这种野蛮的强制手段彻底改变了华夏族延续几千年的外型特征。最为注重文化传承的华夏族瞬间般丧失了与祖先的相似性,华夏的根基从视觉角度发生了严重的动摇。再次,清王朝的文字狱更是切断了华夏族的气节和已然顺应时代而进步的汉文化及其诉求。他们再次把华夏拉回了等级森严的框架中,并且这一次,加上了前所未有的奴性气质。
     终清一朝,多少见风使舵和善用手腕的小人,软骨头,汉奸当道,真正有正义感和人文主义关怀的士大夫多归隐山林。无数起义都破天荒地打着恢复前朝的口号,无论明朝有多么腐朽。这样的满清还能祈望他有所作为吗?中国近代的积贫积弱到底是“几千年封建没落的制度”还是因为满清的特殊性,我想答案不言而喻。
    历史烟云散去,即便是主旋律的笼罩下,我也不认为应该将历史模糊地甚至歪曲地处理。 华夏族需要文艺复兴,需要找寻根基和凝聚力。这并不影响它在现今的社会与其他族群的求同存异。
    历史一直都在,任何为了满足当前利益而对历史做出的篡改只会在千年后,被后人当做又一段贻笑大方的历史。
     

 5 ) 稍说两句,关于电影表达及钱谦益此人

结局好恶心先吐个槽,怎么搞得跟穿越剧一样。
再挑两个刺:
1清初男子剃头变装之后,女子的服装不变,是为男降女不降,电影中男人的衣服没问题,可女人的衣服是清末才出现的衣服,清初的女装,还是明末的版本,像红楼梦里面的女装,就是清初女装的标准款。
2陈子龙被捕的时候,还是没剃头的,怎么跳水之前,就变成剃头的了。再者如果没记错?陈子龙抗清的时候应该还是做和尚打扮的吧。

       看的出来,电影想表现很多东西,台词什么的如此现代化,剧情散漫没有跌宕起伏什么暂且不表,就先说说细节上的问题吧。首先,这样文人题材的电影本来的表达就是难中之难,对编剧的要求很高(当然从台词来看编剧显然Hold不住,尽管下了很多功夫),电影中走马观花一般出现的很多人物,虽然大都很有名,比如说阮大铖马士英黄宗羲汪琬(是不是汪琬?我觉得汪琬年纪没那么大啊)但是,编剧你不要高估大多数观众的水准啊,真的不是每个人都对晚明史有兴趣的,黄梨洲可能还比较出名,其他的马大人阮总兵,不是每个人都认识的。阮大铖的死在熟悉晚明史的人中,电影中的表达(仙霞关小店)是很震撼的,但是对于普通观众而言震撼力要小的多了,此时至少打个字幕好么?阮总兵是怎么死的blabla。电影原本应有的配角的表现力就在这种情况下削弱了很多,也算是可惜了,从电影的道具布景来看可以说得上是非常用心了,明末的女装男装,园林昆曲都很到位。可惜。【编剧自己文言功底也不怎么样还如此高估普通观众历史水平~sigh~】
       女主还行吧,冯绍峰演的还好了,钱谦益选角真心不错,总觉得钱谦益是汪精卫式的老帅叔啊,台湾腔也无妨么,反正钱谦益一个常熟人普通话肯定讲不好哈哈(应该让冯绍峰讲上海话柳如是讲苏州话才对啊,吴语赛高!)配角选的很不好,阮大铖怎么说都是才子怎么选个贼眉鼠眼的。
       再者分析一下剧情的表达,剧情的主要问题是,想表达电影的东西却拍得像纪录片,整部剧虽然说文人情调意境史实基本上都说的过去,但是想表达什么?最后的结局是一个佛性意味深厚的结局,但是中间的剧情没有一点能够衬托出来,钱谦益本身对佛学也是有研究的,这些如果在剧情中能够贯穿,那么说不定结局可以更加有表现力,年老时对于人生世事无常的这种感叹。说到底还是编剧功力的问题了,扬州城破史可法殉国之后,南京士大夫之间就开始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气氛,因为当时害怕如果南京顽抗,那么南京也会被屠城,这种气氛如果在电影中被表达出来,那么钱谦益的选择是不是可以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如果阮大铖的死因在电影中表达出来,那么柳如是对于钱谦益的选择,即她对王朝与天下的认识的转变,会不会不像电影里面那么突兀——听了小店老板一番话就幡然醒悟?再吐个槽,拍的像记录片一样的电影,捏造的也太多了,特别是钱谦益入狱居然是因为陈子龙,笑死老娘了。
      最后提一下钱谦益此人,文人的纠结表现力度还是不够啊,当时家国天下的概念正在形成,钱谦益思想的变化现在看来也不是不能理解,虽然丫照样是汉奸。哈,如果有个钱谦益与黄宗羲关于家国天下更加深层次的讨论,那么电影的思路必然更加清晰。钱谦益的复杂也不是这样的编剧能搞定的,当时松江云间派诗词、心学的普及,复社在江南的运动在电影中也丝毫没有提及,算了,能把文人题材拍到这样也算是一个进步了。
       嗯,钱谦益选的真是不错!帅叔叔什么最有爱了!

 6 ) 不仅仅是穿越那么简单~

    影片的开头,一副泛黄的挂画上,一个女人冷眼睥睨着这个世界,她的衣服上的装饰隐隐泛光,但衣服和脸庞却是遥远的。一个女人从这幅画面开始了她一生的诉说。
    故事的明线是秦淮名妓柳如是一生的情感波折,在情感故事背后,还有关于中国传统文人的诗酒风流,乱世文人的两难抉择,历史宿命下的个人的无能为力,这些主题在此起彼伏的昆曲中交叠,欲说还休,使电影又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女人的故事。
    电影的结尾处咋看来很突兀的“穿越”,使一部本来一本正经的古装片瞬间集体穿越,场景转换到一个现代的展厅里,可能是一个关于名妓柳如是的主题展,在柳如是画像的注视下的展厅里集中了影片中出场的主要人物,他们若有所思又无从起。我不认为电影结尾的这个现代场景是像《步步惊心》里关于前世今生、客观的历史夹缝中关于个人的某种可能的印证。我以为,结合电影的开端,这个结尾有着更为深远的意蕴,是一个经历过由色到空的轮回的女人(墙上挂着的柳如是),对那些穿着现代服装依旧在红尘中辗转的人的注视,墙上的女人也如这群现代人一样,有过生动的人生,但最后,也只成为墙上的一副挂画,冷眼看世间。那么这群现代人呢?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呢?其实结局已然明了。“此去柳花入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自从赤条条地被抛入红尘,经历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那么多岔路口,那么多无奈,我才明白,我们永远无法明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所有事,原来,我用尽一生的时间,只为擦净六根所沾染的尘灰,只为心无挂碍,重返宁静。”这是柳如是最后的旁白,其意境与《红楼梦》里的“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入空”的色空轮回类似。柳如是一生辗转红尘,那么多的情,那么多的色,最终都随风而去,只留下一副泛黄画卷,情情色色最终都成空。
    如果没有结尾的现代场景,可能电影就是关于一个女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着中国古代最常见的才子佳人、乱世文人元素,但如果加上最后一个场景,那就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而已,故事之外还有深意,是一种由色入空的虚无观,一种在时间流逝中个人的无所去从之感。若按照穿越来理解的话,最后一个场景和整个影片的气质是格格不入的,我不相信导演或是编剧会这般脑残地自我摧残。
    相比那些大片的喧嚣,《柳如是》显得低调而平静。万茜饰演的柳如是作为秦淮名妓初看的确不够妖艳,但从整个影片来看,作为一个才艺双全、柔中带刚的角色,万茜的那份清丽和淡然确实很符合这个角色。秦汉演的钱牧斋也没什么可挑剔的,基本符合我心目中的钱谦益的形象,唯一倒胃口的是只顾着念台词的冯绍峰,出场不到两分钟,陈子龙的形象瞬间被毁╮(╯▽╰)╭。影片也不乏美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柳如是和钱牧斋的洞房之夜,比较含蓄的香艳,洞房的画面之后接着便是对一朵盛开的洁白的荷花的特写,让人浮想联翩,还有竞选花榜时寇白门随风飘摇的玫红色的纱裙,柳如是夜下清唱的画面,曲美,人更美。
    给五星,力荐。

 短评

三星给万茜,一星给还原。太美,一步一摇都像是明代仕女图里抠下来的影像,万茜的脸型,身段,眉眼,烟媚的笑容和克制的泪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流水账一样的剧情也阻止不了我想在这部电影里天长地久的愿望。

6分钟前
  • 沉木
  • 推荐

画面还是挺美的,可再美也是塑料花,塑料花不是花,是塑料。

11分钟前
  • 芦哲峰
  • 较差

在当今的国产片里,能有一部认认真真讲故事的电影极为难得。虽然俗套无比的海报、略为出戏的对白、糊里糊涂的剪辑和不知所云的结尾几乎毁了这个片子,但古朴典雅的布景、演员庄重出色的表演和制作班底认真拍电影的态度使这部电影绝对值得一看!女主角万茜酷似章子怡,却更加稳重大方。这个演员值得关注

16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哪有评论的那么差劲.

20分钟前
  • 今天吃什么
  • 力荐

中文系女文青先与同学始乱终弃,然后考上研究生跟导师搞在一起

24分钟前
  • 情天情海幻情深
  • 还行

故事家喻户晓,主角英才美貌。

29分钟前
  • 狄恭至
  • 力荐

优点:万茜很有气质。难得拍的很正经很用心,没讲民族和谐。缺点:不够精致,配角多带猥琐气,柳隐穿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31分钟前
  • 微神
  • 还行

一位多次出入红灯区的朋友告诉我“现在的妓女越来越不懂风情”。往日青楼中的性情女子便成了他到不了的过去,现在红灯区只有性而无情,风骚难解,柔情全无。

36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秦汉的普通话和剪辑的顺序有些违和。万茜的气质很舒服,蛮有味道。昆曲片段听出惊梦,寻梦,拾画。还有一句春来何事最关情,查了一下是阮大铖的燕子笺。,身段表情过得去。妆容服饰比较考究,明代气息浓厚。画面的季节感和光影很出彩,相濡以沫的爱情。不过柳如是的结局隐去了。结尾有匠心。

41分钟前
  • 曼殊
  • 推荐

你不怕,我出身青楼,辱没门楣;你不怕,庭院深深,家族是非;你不怕,世道险恶,人言可畏?钱死之后的故事可能实在文艺不起来吧,终究还是消遣的小片子。这穿越,我尼玛。

43分钟前
  • 青丝
  • 推荐

多亏了柳如是的名头,得以拍一部回顾明末士大夫生活和亡国惨祸冲击的正剧。但编导水平不高,有很多配不上钱谦益柳如是的低水平场景和台词。我看到不少短评说秦汉演技不行,但本片已算是他相对杰出的表现了,至少看到钱谦益投降、剃发的场景都让我揪心。

46分钟前
  • Chambord
  • 推荐

没有双龙戏凤,没有狗血剧情。正经,太正经了!!!像纪录片一样靠谱的片子,除了台词稍微有点违和之外,无可挑剔!这样的片竟然有人打一分,那《金陵十三钗》你打多少分啊?

47分钟前
  • Wittgaard
  • 力荐

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明末孤岛,乱世选择,尾声处理,很像《廉吏于成龙》的抽回现实 ps.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的片头丑爆了!

51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竟然有很世俗的一部分,和文人电影那块,融合得很好。

56分钟前
  • bloom
  • 推荐

清新之风,如今还有这种很认真拍历史传记的真是太难了。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每个电影都是一个世界,每首歌曲都是一段恋情。我可以看取千部电影听取万首歌,却只有一段生命供取自由挥霍。

60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摄影很美, 江南才子佳人,附庸风雅,万茜的表演恰如其分,好.

1小时前
  • 南笙
  • 推荐

清新,朴实,有真情,值得一看,如果大陆的剧都能把明清风物拍到这个水准,我也就知足了。

1小时前
  • 亚比煞
  • 推荐

拍的太轻了。不过类似的电影要多拍。

1小时前
  • 菲利普
  • 推荐

对比那些华丽的巨制,本片在某些方面值得肯定。

1小时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