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里奥兰纳斯

HD中字版

主演:拉尔夫·费因斯,瓦妮莎·雷德格雷夫,杰拉德·巴特勒,杰西卡·查斯坦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科里奥兰纳斯 剧照 NO.1科里奥兰纳斯 剧照 NO.2科里奥兰纳斯 剧照 NO.3科里奥兰纳斯 剧照 NO.4科里奥兰纳斯 剧照 NO.5科里奥兰纳斯 剧照 NO.6科里奥兰纳斯 剧照 NO.13科里奥兰纳斯 剧照 NO.14科里奥兰纳斯 剧照 NO.15科里奥兰纳斯 剧照 NO.16科里奥兰纳斯 剧照 NO.17科里奥兰纳斯 剧照 NO.18科里奥兰纳斯 剧照 NO.19科里奥兰纳斯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于是我还是大年三十跑去看了

于是我大年三十还是跑去看Coriolanus了。本来NT Live一般都是看周六的重播,然好死不死这次重播非得出门不可,想着NT Live一向都是过了这村没这店的坑爹货,咬牙推了同学家年夜饭聚餐,赶着7点差几分冲进了电影院。

老样子五号厅,老样子上座率近九成,虽然没有啃泥爵的麦克白或者国家剧院50年庆那样的盛况,但是赶奥赛罗也差不多了。唯一不同的就是小半场都是妹纸,尤为屏幕前平时基本没人坐的那几排齐刷刷全是妹纸——果然有抖森的地方就不缺妹纸啊~

剧场在Donmar,超级小的一个剧场。据围脖上某基本天天去现场刷剧的达人表示也就两百来座,三面环着基本正方形的舞台。前面听介绍说是仓库改的,而那仓库外就是《窈窕淑女》故事的发生地。然后是演员采访。话说抖森张嘴说第一句时我居然把他当成了拉叔是肿么回事啊摔!果然最近报告写多了神经衰弱鸟¥#%……其实只采访了导演舞台设计抖森麦哥和Deborah外带Birgitte——话说肉排排呢???!!!抖森的三观正死了,麦哥嘛一如既往引经据典是信手拈来,当然恶趣味啥的也一样——麦哥乃知道乃谈到那些抗议活动时的说法让我想扶了几次额咩?

接着开演。舞台设计超级简单,几个群众演员也是一人多角。故事情节嘛看剧情简介就行了,热门梗也早在围脖上透成了筛子。我只是想在挨个唠叨之前先跪一遍老莎,能通过一个剧展现多面内涵,再怎么时过境迁也不掩其光彩,依旧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正是莎士比亚作品的不朽魅力之所在。严肃完毕,开八演员。

个人觉得抖森刚上场那阵有点儿没放开,嘲笑暴民那段台词基本一个调平着就过去了。倘若先看了拉叔版再来的话就会觉得很难被从那版中拉出来进入到这版的状态之中。而且前20分钟整体气场偏弱,直到Coriolanus去市场拉票时才用和拉叔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让人彻底进入了这版的状态之中。最后结局时Coriolanus在母亲的劝说中背对家人一点点开始流泪,最后长长叹息:Mother, what have you done?的处理绝赞!!!!!!真是整个心都跟着他的念白揪成一团的感觉。

总体来说抖森的Coriolanus比拉叔版少了些沧桑孤傲,更为年少气盛,也更容易吃软不吃硬,武夫和乖宝宝身份的切换上略有断层感。不过拉叔处理得让人隐隐心疼的拉票戏被他那一脸勉强咧嘴假笑+卖肉的逗得全场笑翻了好吗?后来选民反悔他被护民官倒了一身碎选票后趴地上满地拢票又起来暴跳如雷口不择言的样子也有着意料外的震撼(其实我一直觉得那段就是不zuo就不会死的典范~被PIA)

不过如果是对莎士比亚没兴趣纯粹去看抖森的话剧情就无所谓了,这版的fan service绝对管饱给够。比如网上已经透成筛子的抖森当众脱衣洗澡戏,和肉排接吻戏等。另外他去市场拉票的袍子里果断必须是真空上阵因为正面时那啥在袍子上的形状看挺清楚,而且导播还至少给了三个镜头。另附赠无数抖森的翘屁股大长腿和肌肉神马滴——题外话,抖森只要不是跟锤哥一起出来跑宣传,人家怎么看也是肌肉美好长腿大只的纯爷们儿好么?

至于麦哥的Menenius,刚开始一特写还以为在看大英政府——不过这个角色本来也是个八面玲珑的政客,而且Coriolanus这个熊孩子显然比Sherlock还不省心一万倍(大英政府:我这辈子是造了啥孽)演技方面大英政府看惯了再加上这角色也类似,也花了些时间才进入状态。不过他去劝Coriolanus回心转意不要侵略罗马却遭羞辱驱逐那段戏真是超级棒。

经历过《悲惨世界》和《歌剧魅影》25周年现场直播洗礼的肉排是状态最稳定的一个好么!从上场到下台,Aufidius 角色理解传递毫无障碍。而且即便这次为了展示地域区别肉排特意用了萌爆的村音,不用提高嗓音台词也能一字不漏清清楚楚送进观众耳朵里——突然发现肉排真是最佳基友料,无论是和那碗面还是那碗面还是抖森,都搭得特别有戏。不过打戏还是挺假的毕竟电影里假打后期处理过效果会炫目很多。用的刀明显没开刃——话说之前到底是谁在说拿开刃真刀上阵的啊……至于他亲抖森的那场戏,剧透太多了其实反而没啥感觉,还不如听后面肉排排的台词爽。

Coriolanus的老妈Volumnia永远是我这部戏里最厌恶的人物好么!自私自利到了令人发指,为了自己扬名立万,儿子的性命都可以靠边站。而且这一版的演绎方式和Vanessa奶奶也大相径庭。Vanessa奶奶那版更多是严母如严父,对儿子期望值超级高,而他就得一辈子不停拼命求取认可,Coriolanus最后的屈服也更像被母亲的威严和大义征服。当她跟媳妇说:“如果我儿子是我丈夫的话……”明显就是在拿我家老爷子的标准要求我儿子的精气神。而Deborah Findlay的母亲则是个乍看温柔慈祥,实际被野心扭曲的心机妇人。儿子于她亦子亦夫,她仰望他崇拜他,为自己的野心不断对他进行感情勒索,直到彻底把他榨干陷入万劫不复。她跟媳妇说如果我儿子是我丈夫时那一脸花痴的表情实在让人想骂WTF得要命。个人觉得,Coriolanus和他野心勃勃的母亲的关系应该是最容易和中国观众产生共鸣的地方 ,抄一段Volumnia和Coriolanus的对话:
- 我已经活到今天,看见我的愿望一一实现,我的幻想构成的美梦成为事实;现在只有一个愿望还没有满足,可是我相信我们的罗马一定会把它加在你的身上的
- 好妈妈,您要知道,我宁愿找我自己的意思做他们的仆人,不愿擅权弄势,和他们在一起做主人
可是Coriolanus终究屈从于母亲的愿望,硬着头皮竞选议员,结果遭人陷害险些丢了性命,带兵杀回罗马又被母亲带着妻儿软硬兼施说服和谈,最后被深感背叛的伏尔斯人杀死。

Birgitte Hjort Sørensen长得超级像鸡姐好么!!!特别是那鼻子和那嘴还有……总之就各种像就对了。虽然她的Virgilia被粉丝骂得很厉害,但我觉得光看表演没啥大问题,该有的表情动作都很到位,就是……她真心跟抖森的气场很不搭好么#¥%%想象一下Loki和Wonder Woman站一起啥感觉,没错,就是那样的。导演说请她是因为看了她一个当电视记者后来又当女首相政治顾问的电视剧瞬间变NC粉——然大姐啊你考虑过Virgilia这角色基本就是个小媳妇,找个霸气御姐来干啥?再加上Birgitte踩着两寸的高跟基本跟抖森一样高,北欧女本来又壮,俩人见面第一场戏抖森单手搂她的腰时我真担心她要连抖森一块儿坠地上去了- -b实在要说我倒觉得奥赛罗里面演苔丝德蒙娜的Olivia Vinall 会是个更好的选择。

Elliot Levey和Helen Schlesinger的护民官演得真是太特么滴赞了!!!坏得彻底又真实可信,把政客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表现得淋漓尽致。Rochenda Sandall的市民也很有爆发力。 Alfred的Titus……感觉有点儿脱线……

于是演员八得差不多了现在埋汰两句直播,虽然NT Live照例习惯给舞台演员大特写,不过因为刚开始大家都似乎没那么入戏镜头后来基本取成了半身。等抖森演完打仗沐浴,一脸血洗了似乎也没剩下什么妆,他本身又是金发,眉毛睫毛颜色都浅,结果有一阵子都觉得看不太清他表情。演到Coriolanus被驱逐出罗马时,抖森的眼泪都快流到下巴了导播才似乎突然意识过来切他特写(当时我很想找个谁的屁股来踹上一脚有木有)至于主持Emma Freud阿姨,你今天晚上跟导演提的问题肿么特别瞎,严重差评!!!

至于围脖上说剧组感冒似乎演员全体嗓子都哑了果然如此,每个人声音都是不同程度的沙哑,尤为演Virgilia的Birgitte,刚出场时我都想说姐你喝口水再演吧……

结束的时候Donmar那边很多人似乎都没意识到结束了只有零零落落的鼓掌(正应了导演说的我不觉得结束的时候观众会立刻起立欢呼),谢幕的时候才真正站起来鼓掌。影院这边有少许妹纸鼓掌,基本没有老头老太呼应~囧。出来的时候听见有妹纸议论说还是觉得看抖森演舞台剧有点怪怪的,也有说觉得还成的。

最后我实在不想给这戏评分,因为抖森作为一个爱岗敬业执着于挑战自我的RADAer,你说他演技不好绝对是瞎了狗眼,但你要说他天上绝无地上仅有……也挺瞎的。就用官网的评分,四颗星吧。反正他才32岁,先把人拉下坑,后面有的是时间和机会同观众一起进步。

至于那些在剧院偷拍的和在影院里抱着大盒爆米花边看边啃,啃完就各种偷拍或狂刷手机,脚还高高翘到前排座位上看的妹纸们,你们对得起抖森和全体剧组的辛辛苦苦吗?

 2 ) Populism and Elitism

Caius Martius是一个矛盾体:他是所向披靡的罗马守护者,守护国家的同时又看不起民众。他所效忠的似乎是一个抽象的政治概念,而不是“又脏又蠢又不懂得感激”的人民。他重视荣誉,高度理想化,推崇精英政治;而完全脱离现实,不愿意讨好“鼠目寸光”的人民群众。莎士比亚显然站在精英主义这一边,他笔下的民粹主义者阳奉阴违、见风使舵,成功地把真才实干的Martius逐出罗马。怒火中烧的Martius勾结外敌回来复仇,进攻前夜却被母亲的泪水招安,最终惨死在敌人手中。

Populism

剧中传递的价值观明确:人民很愚蠢,所以民粹主义很危险。人民只关心明天吃什么,不懂得纵观全局作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常常做出违背自身利益的选择。

“民众有没有自毁长城、放逐罗马守护者的自由?”翻译到现实生活中即:“low-life(川普语)有没有选川普的自由?”

下面这张图表来自《The Myth of Capitalism》:

美国最有钱的0.1%的人占有的财富vs.美国90%的人占有的财富。当最有钱的0.1%的财富占有比倒挂普罗大众的90%的人,民粹主义盛行,例如二战前和08年金融危机后。微博@wherethesunbeats

贫富差距悬殊,经济下行。中产阶级破产变成“new poor”,他们为了合理化自己的不幸,寻找替罪羊来发泄怨愤,成为民粹主义的忠实拥趸。

在《Coriolanus》中穷苦大众的意见被民粹主义政客绑架,于是纷纷将矛头指向Martius。Martius被放逐。

The Elite

Martius是一个刚愎自用的领袖式人物。他勇武过人宛如战神降世,品德高尚不贪图虚名。因此他藐视所有软弱、短视、浅薄的凡人,不屑于理解普通民众的苦衷。

他最自己有近乎苛刻的道德要求,但我个人并不认为“相信道德”的人会存在。他之所以恪守道德原则,是为了讨好他的母亲。也许他从小就习惯于这种交换:道德高尚的表演能换来母亲的爱和夸奖。他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并不是道德的主人,而是“母亲的道德”的奴隶。正因此,他的个人意志才会在母亲的一席话之下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母亲的良心”就是他的阿克琉斯之踵。(我把这位英雄按照我自己的方式解构了,就当我胡说八道吧。)

 3 ) 马歇斯的悲剧,也与其母亲和性格有关

关于马歇斯的母亲

1.母亲把国家利益和荣誉,看得远比自己儿子的尊严、生死要重

2.其实打心底瞧不上罗马民众,她去求情不过是怕自己丧命,怕罗马被灭自己的贵族阶层不保。

3.这位母亲一直在逼马歇斯做不喜欢的事,逼他去恭维,逼他原谅驱逐辱骂自己的人,来满足自己的利益。

4.她对儿子的爱是有严苛条件的:要英勇无比,最好全身伤痕;要当上罗马的执政者,最好低头恭维;要宽恕罗马的背叛者,坚决不能威胁我的生命和地位。

关于马歇斯

1.妈宝男人设。马歇斯其实有点妈宝男的人设,打赢战争是为了母亲高兴,母亲发火就愿意低头恭维人民,母亲求情就放下仇恨背叛现在的军队。

2.鄙视不尊重民众。马歇斯英勇无比,却打心底瞧不起罗马人民,认为他们愚蠢懦弱歹毒,他压根不尊重罗马人民,自然得不到尊重的人民也不会尊重他。

3.不愿意展现自己的脆弱。他在民众面前是有面具的:我是战神,所向披靡,百毒不侵,该受万人崇拜。要他受伤喊痛,祈求怜悯,是不可能的,一辈子也不可能。

马歇斯的悲剧,除了小人挑拨,也与他母亲及他性格脱不了关系。

 4 ) 高中西方古代政治史的好教材

朋友的冲动加之我的冲动(抖森颜值的诱惑)之下就去看了这部剧(录播),事前了解甚少。 整体印象:这不是传统的罗马勇士的故事,看着反而更像是高中历史中学到的雅典小国寡民直接民主治下的执政官/将军与民众的矛盾。对罗马历史知之不多,作为法科生,对其印象更多是其辉煌的法律成就,(从共和国时期《十二铜表法》到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以及更多超越时代的法律思想,无不体现着其先进性),剧中其实也有体现,如护民官即是以人民的名义运用法律对马歇斯进行审判。
      马歇斯的形象联系当下,会让我忍不住想到已落幕的美剧,某种程度上,他像是希拉里与川普的集合体: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与他对普通民众的思想皆体现着精英主义,功勋卓著;而他在政治上的表现则像一个化外之民,纯粹诚实、不愿妥协。他的个性注定其不能成为一个执政官,他不会对民众谄媚即使他所做是为了国家和平也是为了民众的安宁生活。当他选择了流放,是对自我的一种解脱,但是当他走上了国家的对立面,就注定了悲剧。如果他坚持战争并胜利,他在故国被征服后也很难作为征服者立足,毕竟他是罗马人;如果战争失败,他只会被罗马执政者与民众处死;他在母亲的劝说下止战,但是此时已不能和平,伏尔斯人没有道理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最后成全一个被流放的敌人回国与家人团聚,他在与母亲的道别即是诀别。
      马歇斯的悲剧里,罗马的平民是不是推手呢?这里面的民众反复无常、懦弱愚蠢,似乎有些面目可憎,但是《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经典名句犹在耳畔“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现在的“文明社会”下,民众仍然容易被舆论煽动情绪,因此似乎没有什么理由可以鄙视那个时代的人。在那个出身与命运有着几乎必然性联系的时候,马歇斯对平民的嘲讽足以说明他内心缺少包容,更不用谈悲悯。他的英勇不是为了元帅的赞扬不是为了给民众展示伤疤,他只是被母亲教育得如此,他的国民身份贵族身份、他的男性气概与内心的征服欲望让他愿意为国奋战,或许与其说他心中有国家无国民,不如说他更多的是只有自己。
       护民官这种人物,可能是最令人讨厌的,利用民众制造舆论以扳倒政敌,面对战争又满是怯懦不能承担重任。
      剧场的舞台很小,演员的爆发力都聚集在小小一方天地,故事本身带来更多的思考。

 5 ) 断裂的观感

前七十几分钟: Matius是阿喀琉斯,高贵的古典英雄,尊勇气为至高,生而逐荣誉,反感虚名,“心口同一的纯粹”,血气翻腾时便忘却死之苦涩。面对社会政治这巨兽,有种野生动物的暴躁和羞怯,将他隔离开来,过于坚硬无法渗透或同化。他拒斥作伪,拒绝任何掩饰,不会为他人变通。他不愿向群氓低头,只给予势均力敌的对手恨意当敬重。夸张的恭敬表达着愤怒和嘲讽,显出芒刺般的机灵和才智。选举戏全体威慑于他的强悍,执政官即使被惹怒,也只敢隔空对吼不敢近身。他句句话都显出高贵本性,因此其政见十分幼稚,不切实际。他的高傲是火,最为明亮却最灼烫,远观可以赞叹,靠近两败俱伤。作为如此独立的个体英雄,他必然和政界互不相容,却也必然被推崇,这是双方的悲哀,悲剧英雄常常无法社会化。 当英雄开始必然的放逐,他就要遇见自己的阴影对手,然后会怎样呢? 后半段: Matius竟然投敌,惊了,他这么骄傲怎么会!奥菲狄欧斯的亲亲又是怎么回事!脑子持续爆炸,虽然说死敌cp我最爱但这个也太......复仇没贯彻到底,反倒成了“将恶保留于己身”英雄——因为他不是被母亲道德绑架,而是被爱折服,他一开始就动摇了,合约不过是给了个借口,他既没能成就毁灭罗马的功业,也没能永远当罗马的保卫者,他的名声必有瑕疵。他丢弃了刀剑,让敌人承担不义(就很像《老妇还乡》的伊尔),最后还和狂热却脆弱的奥菲迪欧斯搞cp,又是亲又是淋血的。和原作有出入,似乎这版更英雄一点,合并删减了群演(官员和民众)的台词,弱化了民众意见的多样,突出了Matius的个人主义,关注他和奥菲狄欧斯的联系,强调他感性的一面。见到亲人后那段内心戏很妙,指的是舞台表现——所有人静止,只有他在说话,灯光以他为中心聚集,却不是大光,营造出指向内心的效果。 对结尾有点失望,不过表演很加分,所有演员都很好,总体就还行吧。

 6 ) 纯粹的军人必然沦为政治的棋子

莎翁笔下最精彩的英雄之一,却因为性格而造成悲剧。精英与大众的矛盾在先天便是不可调和,目前最好的方式就是像美国川普总统一样,身为精英却装作平民,来获得选票。选民们更偏好的可能就是假象、谎言、虚伪。正如《乌合之众》中所说,所谓的民意,不过是政治游戏下背操纵的木偶。人民、元老院贵族精英、军队,到底谁才是国家的主人。 抖森Tom Hiddleston因为形象非常正面,像中国的岳飞,相较之下保民官则更像所谓的奸臣。不懂政治的武夫,不论立下多大的战场功劳,都会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下背消灭。因为战争只不过是政治的延续,根本不存在所谓“纯粹的军人”。

如果换个时空,下场更像是三齐王、伍子胥。so还是马基雅维利大法好。数千年军阀混战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手下有钱有人,才能待价而沽从而掌权。

缔造战争双方的和平是吃力不讨好,大概率只能沦为双方共同的敌人,就像打起架的人们一起围殴来劝架的第三方,事后也会把战争的失利归咎于第三方。

 短评

都说了以前不爱莎士比亚是没有男神引路啊!

9分钟前
  • 诸葛福媛
  • 力荐

所以说男神这种庸脂俗粉的词已经无法形容抖森了。他就是天上有地上无,宇宙级的英俊,史诗级的性感,再加千里挑一的演技。

14分钟前
  • 桔梗
  • 力荐

“我也有一腔怒火,但我还有头脑,知道把愤怒用在正确的地方。” 英雄不只有骄傲的身躯,更需要英勇的气节。这个角色除了抖森,想不到谁还能胜任和超越。原来国外的戏剧现场都是真接吻(异性&同性)、真淋浴、逼真血液…在中国都不曾见过。看的版本包括95分钟上半场+15分钟休息+5分钟采访+65分钟下半场

1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这是至今最有共鸣的莎翁剧。关于人群的无知,高傲的灵魂。

18分钟前
  • 私~川流
  • 力荐

太!燃!了!看到下篇热泪盈眶… 抖森真的是可以写在简历上的“无与伦比的性感”啊!好想摸他……

20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力荐

他妈妈的表演最佳+抖森真是在用生命演戏

24分钟前
  • FRUITYBURSTS
  • 还行

1. 这次我终于领略了抖森的魅力,以前一直get不到,并不觉得他的五官有什么出众的地方。他的魅力在这种舞台上就可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尤其是几个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也还可以。2. 莎士比亚把人间事写尽了吧!

26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完全沒了解去看這部,真的超級驚喜!非常喜歡故事和台詞,笑點也很有趣。開頭用身體的部分來比喻執政者與民眾的關係太妙。劇裡有超多現實的影子:民主的虛偽、權力的趨炎附勢、親情的綁架、英雄的隕落……看的時候甚至還能想起很多只會當鍵盤俠啪啪啪,一到真的需要站出來的時候卻如縮頭烏龜的“懦夫網民”,只能說莎翁對人性的觀察真的太透徹了,400年過去了,愚民還是沒有改變。肉排親抖森的時候真的全場驚呼,但真的最後鏡頭特寫抖森的淚眼真令人心碎,雖然演技上比不上老油條馬克叔,但他的特質和這個角色太契合了,甚至於驕傲的個性你還會想起佔領H廳高喊著Say my name的洛基。而且說實話,舞台上的他比影視劇裡面的他魅力更大。

29分钟前
  • Xaviera
  • 力荐

几十平米三面台,道具最多只有几张椅子一个梯子,几乎没有配乐,演技得到最大化。对抖森刷新认知,演技真的好啊,戏剧张力杠杠的,推!

30分钟前
  • 糯木
  • 力荐

演员给人的震撼远远大于其他所有,而且包括主角在内,真的是个个精彩。导演大概也就是教演员在哪里画个圈圈…不过话说回来,莎剧不看演员还能看什么?只是万分没想到抖森的功力如此之强…令人刮目相看。P.S. 14年的剧,也算是完美预言了脱欧公投。

31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感觉抖森演这么一个角色还是年轻了,怎么看都像个妈宝熊孩子。家庭与性格双重笼罩下的悲剧,求情那段现场看可能更直戳要害吧。字幕不知道怎么回事,感觉某些地方翻得很刻意?肉排排ಠωಠ!老婆怎么看都像Billie Piper【。

32分钟前
  • 生煎馄饨秃子
  • 推荐

寇流兰本就是我除了驯悍记外就最不喜欢的莎剧,完全引不起共鸣,所有人物除了Menenius外人人面目可憎。看哭了完全是因为欣慰Tom的成长。从剧场起步的演员的灵魂终究还是在剧场里。

36分钟前
  • 背锅侠铁罐罐
  • 推荐

這是我看的第一版Coriolanus,完全被說服!一個簡單的故事卻蘊含了人性、政治的話題。對稱而呼應的結構讓故事更像是個隱喻,上半場是民主/代議制無法容納英雄,而在下半場,即便是獨裁制,群眾交出了權力,但他們殷切的盼望仍讓他身不由己。年輕化的抖森讓故事更具現代感,母親的演出是最大的閃光點。

38分钟前
  • 小能七九西
  • 力荐

怒黑了一记愚蠢的人民大众。科利奥兰纳斯死在敌将手里算是很好的归宿了,战后活着回罗马肯定被群氓坑得更惨。

39分钟前
  • 卡尔·霍克利
  • 力荐

作为叉汉子粉我对妇联一直比较So-so,但真的会因为《科利奥兰纳斯》爱死他。眼里时刻有累的悲情英雄,在以民主遮羞的政治权术面前,充分合帖了我内心对于“民意”和“民智”的轻蔑——政治立场上,我的确和科利奥兰纳斯一样“不正确”。最后输给妇孺的眼泪太煞气了。英国演员的极限在舞台。

42分钟前
  • AsuraHu
  • 力荐

抖森在演莎翁剧的时候最有魅力

45分钟前
  • 加勒比海公主
  • 力荐

哎 呢本心塞剧……

46分钟前
  • 撒拖
  • 力荐

(15/06/14 大剧院) 上半部分明显没有下半部分精彩嘛! 各种高能 情节又紧凑 抖森真是为这个角色平添了一份戾气和顽皮啊 不容易 但我觉得他反叛时候各种犹豫.这个妈真的是继猫姨之后再次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然后灭亡全家的案例了 阿姨喊的太勤 听着声嘶力竭啊...老婆真是除了亲亲不会干其他事情了好么

49分钟前
  • Doyle Frenger
  • 力荐

二战胜利不久,丘吉尔便在大选中落败下台,但普鲁塔克说过“对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因此即便科利奥兰纳斯作为英雄人物的悲剧结局令人唏嘘,但却未必能因此臧否公民们的选择便是愚蠢和卑鄙,实际上暴躁鲁莽如他若果真上台,或许就是另一位法西斯暴君。莎翁的思辨,不能不说太领先时代

52分钟前
  • 洛梦蝶
  • 推荐

太虐了,抖森若隐若现的美好胴体看得人春心大发,每一场戏都要被淋水、吊颈。现代化配乐呈现,莎士比亚跌宕起伏的剧本的确一流!几百年后的今日看来丝毫不显老套,且极具现实意味和参考作用。肉排太帅了!!!和抖森的亲吻看得我要啊啊啊尖叫了!!腐国真是腐国!连莎翁的作品都能强行腐化![7.28看的]

56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