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万岁

全34集

主演:刘威,王鸥,孙艺洲,代旭,陈娅安,周小斌,辛柏青,刘佳,徐梵溪,啜妮,王玥兮,柳小海,徐轸轸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生活万岁 剧照 NO.1生活万岁 剧照 NO.2生活万岁 剧照 NO.3生活万岁 剧照 NO.4生活万岁 剧照 NO.5生活万岁 剧照 NO.6生活万岁 剧照 NO.13生活万岁 剧照 NO.14生活万岁 剧照 NO.15生活万岁 剧照 NO.16生活万岁 剧照 NO.17生活万岁 剧照 NO.18生活万岁 剧照 NO.19生活万岁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刻意”的生活

不到一个半小时的片长,讲述了15个(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不同的生活。时长所限,讲述的方式都是点状的,每个人的生活点一下,观众也就得以窥见一点,然后猜测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

这15人里面有与患病父亲相依为命的北京导游,有年过半百蜗居还债的大妈,有一头蓝发夜场蹦迪的直率女孩,有在布达拉宫外拉车的外地老大爷,有树林之上的守林员,有摆放共享单车的快递小哥,还有广州烧烤摊上卖唱的大哥。生活境遇上至病房内外,下至失恋痛哭,可以看得出来导演的野心并不小,但是正如柏邦妮的评价一样,这部片子过于集中在底层人士的生活上。

片长较短和过多的内容造就了刻板化的人物和刻板化的情感,这是导演选择了每一个人性格和言语最强烈的片段所导致的。或许为了面向大众,电影的基调过于温情,为了催人泪下甚至用上了“明喻”的修辞手法:末尾的心脏移植手术患者睁开眼的那一霎那扑面而来的鸡血味,让人瞬间明白了为什么在影片快要结束时突然插入这个病房别离的片段。

在影院里中途哭了好几次,影片结束后却什么都没有留下。作为一个催泪电影十分成功,作为一部纪录片格局未免有些太小。

 2 ) 既然活着,就好好活

今晚看了电影生活万岁,挺有触动,在人群中穿梭,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人,但是,我们或许遇到过他们,或许总是擦肩而过,但却从未了解他们,通过影片,各种各样的生活,电影都具体呈现在我们面前,既真实又让人心灵受到共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与其埋怨,不如去化解。通过十几个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社会的多重属性,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复杂的选择,复杂的关系感情,但不管怎么复杂,只要遵循你内心的想法,你的行动就体现地很简单,比如盲人夫妻简单地日复一日在街头一个伴奏一个唱歌,卖唱的小伙子依然去卖唱。。。。。生活很简单,简单到单调着让你不厌其烦只做一件事,生活也复杂,当发生了某种意外情况后,你的内心想得也很复杂,跨过一道道坎,也便越来越珍惜生活,也能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过日子。作为影迷,我们是电影人物生活的旁观者,我们在看他们的故事,也在比较着我们的生活,反省着自己的人生,在触动时便也不知不觉洗礼着自己的心灵,好好活着,生活万岁!

 3 ) 『探寻内心』纪录片篇《生活万岁》

一个半小时记录了15个人物故事。

🎬这部纪录片用朴实的滤镜和生活本真的声音搭配背景音乐,以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来传达生活的艰难。虽然那些肉眼可见的苦像钝刀子割肉一样一刀一刀的割着他们,但他们依然以一种难以言说的坚韧在继续前行。

🎬整个电影我都以一种非常沉默又尊敬的心理去观看,那些苦难完全可以随时压垮他们,但他们依然选择站起来,这样的拼尽全力的人生,才是不后悔的一生。

🫱照顾生病父亲依然有自己一方世界的导游,他的父亲病痛折磨夜夜需要依靠止疼片入眠,照顾病人的同时他依然给自己留出一小块空地感受自然。

🫱带着孩子开出租的女司机,虽然被客人不解也依然笑对。在吃到孩子给的一半海苔时她好像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为儿女偿还巨额债务摆摊还债的高龄夫妇,住在闭塞的小房间,畅想着还完债以后各自都想要做什么,又想到还完债他们就要80多岁了,但是嘴角的笑意表达着他们他们对生活仍有希望。

🫱双目失明的夫妇俩街头卖艺,虽然有退休金和补助,可他们依然选择每天去街头卖唱,爷爷伴奏奶奶唱歌。回家后吃完饭一起数着今天收获了多少,因为有一张五块而笑的合不拢嘴。过节时也互相敬一杯酒,奶奶的眼泪和爷爷说着会一直照顾她的话语,才让我意识到原来他们不是不苦,而是一直没有表露。等攒够了钱他们又相互扶持着去了一个新的电子琴,背着新琴回家时,他们的背影好像幸福的拥有全世界。

🫱需要心脏移植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接受移植前,她的丈夫对她说了很多安慰的话,其中一句“任我多坚强,都代替不了你。”手术时心脏替换后恢复了强力跳动的震撼以及患者终于睁眼的欣喜,是生命赋予我们的最珍贵的宝藏。只要活着,就很好。

🎬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种既悲惨又庆幸的感觉。他们努力的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去努力获得他们想要的生活,即使有些人为钱所迫,有些人为残疾所迫,甚至为命所迫。但他们的心灵是绝对自由的,因为他们的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心灵自由的人生反而比那些健全有钱的人们更加富有。这种自由和向上的生命力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压垮的,神圣的生命力。

❤️“人只能活一次,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你比每个人都幸福。”

 4 ) 它非常苦,然后给你一点甜。

这不是一部你可以说它拍的很好的电影,或者纪录片。

但它是一部值得看一看的片子。

从头到尾,影片都比我想象的要平淡,平静,平和。没有过度渲染和煽情,没有大的矛盾与冲突,没有太多情感的爆发。我喜欢这样。因为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最多的是平静和无言。

记录下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人吧。

申通快递员加单车猎人双重身份的青年

关于他最长的镜头,是他在火车上,讲述自己和母亲的几件小事。他的母亲和村里别人起了冲突,让他拿锄头去打对方,他不愿意。他捡了东西总是还给失主,会被母亲骂。他做单车猎人,被母亲说不做正经事。最后,他说,觉得自己小时候特别不开心,眼中有一点泪光。

有时候,来自最亲的人三言两语看似无心的话,最能刺伤人。即使你长大了,你走了很远,这个伤还在,永远不会愈合。

清洗高楼外墙的单亲父亲,和爱踢足球的儿子。

住校的儿子回来,父亲做饭的时候说,做一个番茄炒蛋吧,你爱吃。吃完饭父子俩躺在床上,儿子在玩手机,父亲看着儿子,絮絮叨叨得说着,希望儿子少玩手机,担心儿子现在字练得还不够好。孩子已经在慢慢长大了,没有多少文化的父亲不敢用太重的话去管教孩子,也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和孩子沟通的方式,所以眼神里有爱,有期望,但又小心翼翼。

父亲看孩子练球,儿子体验了父亲每次工作时在高空的感受,然后两个人看着繁华的陆家嘴,儿子问,哪些是你擦过的楼?又问,这里的房价多少钱一平米。父亲沉默了一下后,说十七八万一平吧。再一次的小心翼翼,因为他买不起这么贵的房子。

儿子说,“以后我踢球挣钱了,就给你买这里的房子”。儿子长大了后真的能挣到很多钱吗?当他自己为了高昂的房价挣扎痛苦时,会不会怨恨没有能力帮他买房的父亲?完全有可能。片中的另一个人物明哥,靠在路边卖唱养大了女儿,供她念书,但女儿长大后瞧不起明哥。明哥说,我失去了我的女儿。明哥没有忍住落了泪,喝得醉醺醺走路东倒西歪得回去。温情不会永存,小时候那个真挚得爱着你的孩子,在长大接触了更大的世界更多的人后,可能会变成一个让你觉得无比陌生的人,可能会把你给的爱狠狠丢弃在地上。但至少此刻,这句话,让那些高空作业的辛苦,让那一盘番茄炒蛋,让那些小心翼翼,都值得了。温情不会永存,但它在的时候,就好好珍惜。

得了癌症的医生。

认真跟着视频学小丑的年轻人,有着整部片子里最整洁明亮的家,然后他扮成小丑去陪得了病的小朋友,给他们带去快乐。然后他满身疲惫得回了家,你可以看到他是不快乐的。“我这辈子好像也没做什么亏心事,怎么家里两个人都得了癌症呢”。

这是第一个触到我的泪点。因为人生最大的不公平,不就是大多数陷入苦难的人,这辈子好像也没做什么亏心事,但却要承受比别人多的痛苦。

独自一人守着森林里的瞭望塔的男人。

瞭望塔很高,要一层一层爬上去。森林很大,放眼望去只有无尽的树。值班室很小,好像连电视都没有。孤独,孤独,还是孤独。长久的孤独就是一种痛苦,没有几个人可以忍受的痛苦。

我很喜欢这一部分的一个小片段。有一只蛾子困在了窗边,男人轻轻捏起它,我有一瞬间以为他会玩弄甚至虐杀这只蛾子,但是没有,他只是走到屋外把它放走了。挺温柔的。

去亡妻坟前念信的老兵。

“她不让我穿短袖,说我穿短袖像个猴子”。

日历本上写着亡妻的名字。

穿上自己的军装,佩戴上所有勋章,去她的坟前念信。与其说是信,其实更像是情书。

人世间的夫妻,有人背叛、算计、薄情,有人却能深情到即使你走了二十多年,我也会去你坟前念情书。

卖唱的盲人老头和老太太。

一开始,两人在路边唱完后,推着工具慢慢往家走。老头在前,老太太在后,老头偶尔还要埋怨老太太几句,你使点力啊,看上去脾气有点坏。但是下雨了,他马上拿出唯一的伞给老太太撑上,“你最怕下雨了”。

回到家,也是老头在照顾老太太。

老太太哭的时候,老头用手捧着老太太的脸,给她擦眼泪,真是很温柔的爱情和亲情的样子。

两个人买了新的电子琴,开开心心拉着手一起回家。他们拥有的东西太少了,一个几千块的电子琴,可能需要存很久的钱,需要很大的决心才去买。但是背着琴拉着手回家那一刻,他们相依相守的温情,胜过无数情侣和夫妻。

生活非常苦,然后在苦里给你一点甜。

到底什么是最好的生活?什么是幸福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唯有好好体会,好好珍惜。

电影结束的时候,有两个人鼓掌,我犹豫了一下,终究没能鼓起勇气和他们一起鼓掌。希望下一次我可以勇敢一点。

 5 ) 《生活万岁》:他们碰杯都碰不到一块儿

上周天去看了《生活万岁》的点映。

我是从望京赶去十里河看的,全程16公里,导航是林志玲的合成音,一直在叨叨,因为拥堵所以拥堵。“这人啊,就没少过!”——司机一边说一边递给我一根烟,得知我不抽烟后开窗狠吸了几口,还剩大半截,前方有松动的迹象,他把烟扔出窗外,挂挡前行,高冷沉默。

迟到了二十分钟,怕打扰人,我猫腰进去坐在第一排。银幕上是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农村老师,教孩子学拼音,开三轮车打场,放羊,发现少数了一只,遍寻不见。他的媳妇不愿意面对镜头,揉着眼睛背过身去,疾病和贫困如影随形,他盘腿坐在炕上,面对摄像头,尴尬地手足无措。

看完出来,等车的空隙查了查资料,才知道这部纪录片讲的是2017年的15个中国人的生活,他们像李志的歌写的一样——重复着重复着重复,普通的生活。

导演之一任长箴说,“一直以来我们拍的人都是社会精英,都是90分以上的人,但这个片子里的人都是60分的人,甚至更低。他们的生活和追求90分的人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些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车还没来,我扣紧衣扣,观察行人,如果摄像机架在这里,没准也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画面——吵架后赌气,刻意拉远距离的情侣,停车场门口久站不动,穿灰色制服试图建立威慑的保安。我掏出手机,发了一条朋友圈——“一年总有几部影像作品,穿越人海和障碍,呈现在你面前。看完出来,在十里河等车,北京的风无比空洞。”

回程照堵不误,司机话多,世界风云聊完,又说起了油价动荡。我在后座装睡,默想纪录片里看到的画面。

一个女孩,喝醉后当街大喊——“姐没服过谁,我不信天!”

她是一个领舞的人,台上疯狂卖力,结束了工作,和朋友在路边烧烤摊划拳。几杯啤酒下肚,转身就拿纸巾擦眼睛。

她失恋了。

她的主题就是失恋的四天,对父母可以轻描淡写,但啤酒和朋友释放了情绪,让她左一下右一下,垂泪到天明。

但她不服气,在夜里,在街头,在众目睽睽之下,划完拳,喝完酒,趁着酒劲说点狠话。

还是一段,是一对卖唱的盲人伴侣的故事。中秋节的饭桌上,老头对老伴儿说:“反正我这也快完了,没有多少时间了,只要我在,不能让你自己到处摸去,到处买东西弄吃的。我尽量照顾你,人嘛,走到一起有今生没来世是不是?”

任长箴加了一个克制的批注——“他们连碰杯都碰不到一块儿。”

两人谁都看不见对方的表情,这样的话语,只能凭声息到达,灯和光对他们是没有意义的。老太太唱了一首邓丽君的歌《我愿逆流而上》,镜头拍他们从街市到住处的路,看不见坑洼,盲道也不连续,这就是视障人士在此处的遭遇,一段又一段的逆流。他们只能凭着棍子叩问路面,路面再回以声响,有好心人搭把手,更多人,静静远观。

开心的事也有,老两口在家里盘算,两个人合起来一月有四千多的工资和补助,可以买一架新的电子琴,音色更好一些。

老头还表达了一个观点——“人生是很高尚的,世间有很多生,有牛生,有马生,现在是人生……”

结尾处,他们背着一台新的Yamaha电子琴回家了。

另一段,是一个工人,在陆家嘴擦玻璃。镜头里他带儿子到瞭望台,告诉儿子他擦过这里的那几幢高楼,儿子问,这边的房价多少钱?父亲答,十几二十万一平米吧,又补充了一句——这里的一个卫生间就能在老家买套房子了。儿子幼稚但有志气,鼓励道:“我好好踢球,以后在最高层给你买一套!”

父亲沉默,画面切换。

一些碎镜头之后,是崔健唱的片尾曲,《阳光下的梦》。

我一下就陷入到情绪里,今年自己被几次提醒——要记得梦想啊,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啊。自己口头应允,却少有行动,进电影院的次数锐减,待看新片也是寥寥无几。在生活里扑腾得久了,重复着重复着重复,会习惯性地用单一思维看待周围,但这部纪录片和这首歌提醒了我,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

早上在路上看到牛津大学人类学系教授项飙老师的一个访谈,和纪录片内在的追求是暗合的。他说:中国学者,包括我自己,有一种“意义焦虑”,也可以说是主流化焦虑。老百姓婚丧嫁娶、春播秋收,其实都是有意义的,理论工作本来是要去挖掘这背后的意义。但现在好像一定要用一个大灯泡照着,事情才会有意义。我们要很严肃地对待这种感觉,人类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去解构这个东西。乡村打工的普通老百姓,那些十八九岁没法上学只能去打工的人,他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尊严在哪里?我们要给他们话语空间。

推荐这部纪录片,看点不一样的,也推荐这首歌,听点不一样的。

 6 ) 《生活万岁》:让小人物的沉浮更动人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它。”

——罗曼·罗兰

电影《生活万岁》里,记录并讲述了十五位来自全国各地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他们彼此之间毫无交集,却又具备一个共性——在生活困境里沉浮与坚守。

众生百态,皆有其苦

活跃在广州夜市,一边卖田螺一边卖唱的明哥,高声演绎着徐小凤的《顺流逆流》。穿着出位、手掐兰花指……独特的装扮和唱腔让他成为附近的红人,也让他时常遭受旁人的模仿和嘲笑。

为了供女儿读大学、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样的日子明哥坚持了十几年。有时候为了多卖出一份,明哥不仅要陪客人划拳喝酒,甚至要畅饮到天亮。在清晨的街头,经常会出现他酩酊大醉后骑着自行车那东倒西歪的背影,如歌中所唱,“几多艰苦当天我默默接受,几多辛酸也未放手”,而相比路人投来的怪异眼神,女儿的看不起和不认他才是明哥心中的痛。

单亲妈妈李少云是一名夜班出租车司机,不普通的是她要每晚载着女儿依依一起上路工作。在遭遇过事故后,出租车公司的老板责令她把孩子安顿好了再来上班,那时彷徨无助的她甚至想过带着女儿一起轻生,最后还是因为舍不得而活了下来。

对于李少云来说,依依是自己最甜蜜的负担。甜的是出租车后座成了女儿的游乐场,吃海苔、小憩一会儿都是母女间满满的幸福;苦的是这样也为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和麻烦,而且幼儿园马上要开学了,学费要八千块。依依最喜欢妈妈开车去机场,因为在那里等候乘客的时间很长,“妈妈的手终于可以离开方向盘了”,在她眼里,那是和妈妈难得的共处时光。

在“与世隔绝”的宁夏山区坚持授课的乡村教师,每天都要和学生一起步行很久去往教室。他会在接近90度的荒丘小心翼翼的去捡滚落远处的书包,也会在路塌了时扛起铲子再挖出一条路。

有来自环境的苦,也有来自于家人的为难。怀孕的妻子经常会抱怨他不顾自己的孩子,一心惦记着学校里的那几个娃儿,而这个老实的男人只能尴尬的笑着说自己舍不得,再坚持坚持。

这些故事里,有艰辛、有苦涩、有失望、有无奈。是啊,生活很苦,苦的不尽相同。但是它偶尔也会给你一点甜,而人类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哪怕是微渺的美好和希望,都能凭此坚定的走下去。

命运洪流中的挣扎与坚持

镜头转换,人流涌动的医院里,正上演着另一种疾苦。

医生宋超龙的业余爱好是跟着视频学习“扮小丑”,为重症病房里的小朋友带去欢乐。他知道谁都不想来这里,每个人都害怕“病痛”和“死亡”。

当满脸疲惫的回到家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并不开心。同样是癌症患者的宋超龙每天也活在“不知道还有多少个明天”的恐惧之中,“我这辈子好像也没做什么亏心事,怎么家里两个人都得了癌症呢?”

命运毫无逻辑和轨迹可言,就这样突如其来的降临到某个人的头上。

另一座城市的病床上,等待心脏移植手术的陈燕玲瘫倚在丈夫怀中。

丈夫不断对她说“你一定要坚强“”我们都在祈福“”孩子非常需要你“,知道这是一场生死考验,在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陈燕玲轻声却又坚定的承诺:”我会回来。“

命运就这样给人以摧残又给人以渺茫的希望,它既无视你的留恋和不舍,又要看你在绝境中挣扎和负隅顽抗。

令人最为触动的,是成都街头卖唱的盲人老夫妇。

两人在收摊儿后一起推着工具车向家中走去,除了失明给他们带来的不便,路上还经常出现下雨的情况。

回到家,在箱子中翻出五块钱的“大钞”,让他们十分开心。老太太用盲文记了账,想攒起来买台好一点的琴。在二人共同度过的第22个中秋节这一天,他们买了一只卤鸭并碰了一杯,老头儿对她说“,我尽量活得久一些,不能让你一个人瞎摸。”

老太太突然哭了,观众也是。

影片里的主人公,是我们平时往往会选择性忽略的一群人,他们既不是社会名人,也并不是高层精英,没有轰轰烈烈、大起大落的戏剧人生,也没有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的传奇故事。在镜头的记录下,这些经过枪林弹雨和现实打磨的真实人生,变得无比动人。

正如导演程工说,“这就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生活”。生活中的失落、失意让我们懂得珍惜;命运里的不幸、痛苦,让我们更有力量。

影片《生活万岁》让我们看到小人物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度过自己简单到乏味的日常,有伤心失落、有痛苦悲伤,但庆幸的是,他们依旧怀揣希望,向阳而生。

从窄门里照进的那一束光

除了国产电影对“小人物”和“普通人”的聚焦,上一个让我对生活抱有敬畏之心的,是快手。

辛苦了一天的农村老人,因为收到了一块儿“五毛钱”的蛋糕忘却了一整天的烦恼,他的幸福感,似乎比其他人更容易被满足;

把音乐当作精神食粮的本亮大叔,常常会在快手上和粉丝分享自己喜爱的歌曲,背景从乡间田野到马路工地,没有聚光灯、没有喝彩声,仅仅凭借一腔炙热就把梦想勾勒得无比动人;

早年因为爆炸事故导致残疾的“励志哥”蒋容宇,为了生存坚持学习画画。如今,他在快手上拥有41万的粉丝,他的画作也为他带来可观的收益;

日日带着孩子从悬崖陡壁步行回家的妇女,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多年的生活经验早已让她练就一身“绝技”;

我曾和许多网友一样,带着毫无来由的优越感去看待这些似乎并不“美好”的内容,我也给予过这个软件诸多带有偏见的解读。而事实上,与电影《生活万岁》一样,快手里呈现的大千世界和寻常百态都源于每一个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选择看到生长的光芒,而非生活的泥沼

“谢谢你,让我看到生活中的光”,这是《生活万岁》的宣传语。

生活很难吗?很难。

但不一定会有人看到你的艰难、看到了也未必置喙、置喙了也未必理解,每个人都是一边遭受打击,一边辛苦活着。那些你只看上去生活的并不精致的普罗大众,却没有看到他们为了生活、甚至生存努力坚持下去的样子。

快手里的大部分人们没有适应运镜和摆拍,也没有追赶时下最in的热门玩法,它更多的将普通人的生活去掉修饰后真实的呈现在你面前。

过于粗糙和尖锐?不,这才是生活。

蹲在饭店厕所边吐边骂、转身又继续走进包厢敬酒的白领,是生活;

凌晨三点的马路上,捡起刚刚从车窗里扔出的烟头的环卫工人,是生活;

面对满屏冷嘲热讽,依旧笑着对每个给予点赞的网友说声“谢谢”的主播,也是生活。

没有高低、不分贵贱,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在努力地活着,顽强且坚定。

我曾和朋友讲,在快手上,我很少看到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更多的是简单如尘埃的普通日子,里面却包裹着满满的人情味。我们要看的就一定是时代潮流么?我们更需要看到快手呈现的斑斓人间。

2017年,李诞的一句“人间不值得”火遍全网,他想表达的初衷是人间不值得(不开心),却不料被网友转换成“丧毒”版本。

当时一大批网友在抱怨着各种“不值得”的事:没买到喜欢的新款、没追到心仪的女生、没获得老板的青睐、没拥有想要的人生……

可茫茫众生,有谁不是负重前行呢?

导演任长箴说,“一直以来我们拍的人都是社会精英,都是90分以上的人,但这个片子里的人都是60分的人,甚至更低。他们的生活和追求与90分的人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些生活才是真的生活。”

《生活万岁》导演任长箴、程工

与《生活万岁》一样,在快手里,你也能看到这么一群正历经生活困境的小人物们的日常。凌晨五点的拾荒者、摩天大楼上清洁玻璃的蜘蛛人、穿梭在城市风雨中的快递员……他们都在辛苦的生活着,带着旁人的爱和希望的光。

支撑他们奋勇前行的,除了生活的不易,还有快手上为他们点赞的每一位用户。这些无形之中的鼓励和支持,通过头顶交错而过的光缆传递到他们手中,转化为有形的动力和分享的欲望,拼凑成平凡却不平庸的人间百态。

值得庆幸的是,从他们身上,我们没有感受到人机交互时代那种汹涌澎湃的掠夺感和存在感,反而看到了人类与生俱来的那股野蛮生长的力量,也看到了生活里的光。

生活固然冰冷,但我们要奋力燃烧。

 短评

3星半。素材都挺精彩的,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不了解的人生。技术也好,不愧是专业团队。印象最深的是守林员和乡村教师两部分,应该是跟拍了挺长时间。有些线索则不深入,显然是没拍够时长。最后靠字幕跳出来做总结,余味略薄。

9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老太太说,我们过了22个中秋了。又说,你来摸摸我的脸,我还是不是漂亮的女孩子?老爷子笑说,你那时80几斤,现在是130多。老太太也笑。看不见却摸得着的爱情,像研开的一张新币,或者颤巍巍接过的馒头与酒,能叫心花开得比笑容还要灿烂。其实这如生活般的电影,有很多时候,叫人说着说着就要眼眶一热,可沟渠里仰望星空的人,还是能够用微弱的光,承担起“生活万岁”的命题。彼此说些不切实际的白日梦,说得生动了,自己都笑自己。笑完了,高楼与荒山,大路与小摊,还去。

13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不要嘲笑和轻视身边经过的每一个人,即使衣衫褴褛,但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是在生活中打拼和迸发能量的个体。而你只是平庸的你,没有故事却装得很体面的人。[B]

17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最后10分钟一直在流泪,止不住,那种在残酷现实中寻找到的温暖实在是太有冲击力了。一段段没有任何交集的人生拼凑出的是活着最美丽的样子,好久没有看一部电影到结尾的时候在内心燃起一股如此强烈的暖流了,强推!

22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11.25深圳大象点映。真实记录平凡人的生活,从进场就开始哭到最后,不是因为剧中人的生活有多惨,而是因为他们在对抗艰难生活时体现出了无比质朴的生活哲学,蕴含了巨大的能量。那种对生活的热爱不是空泛的,而是困顿但努力,一种不自知的执着和热情。导演在片后访谈里说,生活的困境无处不在,但是你要去发现那一点点的光,然后跟随它、珍视它。这部片子让我想起我很喜欢的作家马拉默德,这样的作家/导演有着在琐碎中发现珍宝的能力。片中跟拍了14个普通人的生活,让人感动的角色和瞬间有太多,尤其是盲人夫妇那段太经典了,我甚至觉得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也写不出这么棒的人物,任何一个伟大的演员也演不出那种触动人心的情绪状态,所有的文艺创作者说到底都是在尽全力模仿生活啊。

23分钟前
  • 艾栗子
  • 力荐

有几个人物真的很惨,但真的没有打动到我。我看到作者拍了很多素材,但我看到的也仅仅是素材而已。我看到许多生活的碎片,却无法走进人物内心,就像每天在大街上遇到的一个个人,他们在卖艺、在工作、在失恋中痛苦、在为生活奔忙,他们互相搀扶、互相爱着,仅此而已。作者为什么不再走近一点,再停留得久一点,再陷进去深一点呢?如此疏离的表达真的很难说出那句“生活万岁”。生活是狗屎,让爱无处安放。

28分钟前
  • sTill-Life
  • 还行

“任我多坚强,都替代不了你” 纪录片选取15个身边故事拍摄,每一个片段都抓的准,直戳人心:带女儿开出租车的女司机,干杯都碰不到杯子的卖唱盲人夫妇,做心脏移植手术的女士,在拉萨踩了十多年蹦蹦车的老爷…后半部分几乎控制不住泪腺。《绿岛小夜曲》《在水一方》以及崔健的片尾曲《阳光下的梦》都很好,赞最后睁开眼的一幕…“你比任何人都幸福”

31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我俩连酒杯都碰不到一块,我却知道你流泪。我这颗心都快要被换掉,却承诺你一定会回来。凝视孤独的森林,把飞蛾放出去扑火;路过不同的夜景,分海苔来交换爱意。吹破诅咒的气球,扛起锈蚀的单车,为爱情流光了泪,为亲情还掉了债。在故宫里劈叉,在布宫前吆喝,在坟头念情书,在高塔上攀爬,生活万岁。

34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一部能把人看哭的电影是不是好电影?我不知道。但是一部把我看哭的电影,于己而言,那就是一部好的作品。影片人物的生活或许对我们而言是陌生的,但这些人物却又与我们比邻而居。生活就是如此,有的人苦不堪言,有的人高枕无忧,更让人难过的是,大部分苦的生活都没有尽头,无力改变,只能默然接受命运。生活苦啊,苦啊。但也只能坚强的坚持过下去。

3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捕捉到了许多个是枝裕和所说的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年轻时苦点不算苦,老了苦才是真的苦。”最喜欢盲眼夫妇和武汉女司机,莫西子诗的配乐真好。

42分钟前
  • 凹凸
  • 推荐

丧而不颓,苦而不怨,言不尽意但是力量十足。人生总有顺逆流,从来得失我睇透。年度十佳纪录片。

45分钟前
  • 鬼腳七
  • 推荐

是的,你们都看哭了,哭的稀里哗啦。然后呢,走出影院,又被生活打回原形。

48分钟前
  • Jeannels
  • 还行

丝毫没有电影的质感,浮光掠影式的观察和记录,上院线真的勉强。那个老爷爷站在墓前的朗诵,那个老头在酒桌上的疯话,让我对这个摄像机的诚意充满怀疑,真假。十几组人,每组人拍三个月,就能喊出生活万岁了?那你之前那么多年白过了。去看纪录片《四个春天》吧,那才是真正的生活,那才是真实的电影。

49分钟前
  • 微微照
  • 较差

泪点低到爆。从凝固到流动到天地间渺小一粒,要对得起重新跳动起来的心脏。看到对“摆拍”和拍摄时长与深度的质疑:谈烂了的所谓“真实”其实也包括镜头前那有意无意的表演痕迹;而关于过去或未来的延展广度与深度,都凝结在“此刻”这一点上,生活二字便存在于其中。

50分钟前
  • Lyshan
  • 力荐

主题大概是穷人过得特别惨但他们还在努力活着所以活着真好!我不如刷快手

51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说实话,有些失望。有太多镜头是没必要的,可以删掉的。电影的主旨是想通过呈现生活的苦,让人们感受到生活里的光,但实际上表达出来的更多是生活的无聊。BGM强行煽情,很多时候所谓的苦,只是你觉得他苦。唯一打动我的,只有盲人夫妇的故事。能感受他们生而为人的艰难,却也能看到他们活着的乐观和坚韧,这才是一个人最真实的样子。

55分钟前
  • 黄小五
  • 还行

11.25世纪汇嘉禾影城,记录普通人民的生活状态,过程中充满艰辛与坎坷,但片中人物都在默默坚守着,充满正能量的作品,看完都哭了,满分

56分钟前
  • 杨浦小囡
  • 推荐

生活的破碎之处,是我们穷其一生,都在缝缝补补。生活的迷人之处,是我们无处安放,又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57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这样的纪录片能进院线,还是值得看的,摄影的机位安排得不错,声音做得很饱满,几组人物里,喜欢在拉萨蹬三轮车的河南大爷,街头卖唱互相搀扶的盲人夫妇,武汉开出租车带孩子的母亲,广州大排档卖唱、卖炒螺的兰花指大叔,西北村庄里一边务农一边教书的教师……蝼蚁有蝼蚁的幸福,大象有大象的烦恼,每个人都该过好属于自己的日子,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不去盲目攀比,不自怨自艾,不妄自菲薄,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在幸与不幸的日常里发现微茫的幸福!

5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生活的属性是缓慢的,有些生活的调性是悲伤的,但生活从不失其多样性。所以,生活才万岁。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我们经常焦灼期待着某一个“反转”。可这部纪录片想说的大概就是,即便是没有反转的人生,也要大步地走,认真地活,才会在每一个时刻都感激呐喊“生活万岁”吧!

1小时前
  • AnnieKK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