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都青年

HD

主演:吴慷仁,陈泽耀,林宣妤,邓金煌

类型:电影地区:马来西亚语言:马来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富都青年 剧照 NO.1富都青年 剧照 NO.2富都青年 剧照 NO.3富都青年 剧照 NO.4富都青年 剧照 NO.5富都青年 剧照 NO.6富都青年 剧照 NO.13富都青年 剧照 NO.14富都青年 剧照 NO.15富都青年 剧照 NO.16富都青年 剧照 NO.17富都青年 剧照 NO.18富都青年 剧照 NO.19富都青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富都青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没有公民身份证的阿邦和阿迪,在混杂外劳聚居的富都老社区里苟且偷生。他们无法享有一般国民福利,无法申请护照,连银行户头也开不了。哥哥阿邦天生哑巴,任劳任怨也认命,只求一份安定生活,弟弟阿迪则不甘向命运低头,从而违法贩卖假证件,他一心只想赚到钱就带着哥哥离开这个厌恶的地方。原本就过着不平等生活的两人,因为社工佳恩的热心,并自愿协助追查原生父母和出生证明的数据,但她的好意却导致一场意外发生,同时也让阿邦跟阿迪再次陷入水深火热的命途。救国同盟雀魂 KANG!!国家干部王志文版干预2019起跳播种的旅人中国有滋味杀妻疑云:维斯法尔议员案上海滩生死较量倾读心声手机不是爹无处为家土豚人生河谷镇第七季世上最美的离别我欲为人 第三季辐射樱桃正红诱饵2023百万金臂天使与魔鬼您好,北京乱世英雄乱世情化身与僵尸同行请回答1994被遗弃的萨莉异色国度妇科新丁寅次郎的故事9:柴又恋情僵尸大屠杀:幸存者皇冠之战2庆余年第一季 特别版小野寺姐弟大漠豪情出水芙蓉(2010)夜之门延南洞全球公寓空中监狱(粤语版)追寻贺龙元帅乡村爱情2刽子手

 长篇影评

 1 ) 电影里的兄弟绝壁不是这个电影的受众。结束后的影人见面环节我有些不适应

1)我们很多时候对别人的善意其实是对自己的爱护

这个片子貌似电影简介都会提到吴慷仁在最后的那一段几分钟的长镜头。他饰演的角色Abang,作为聋哑人士,全程失语。但他在最后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模糊不清的呐喊。

Abang对弟弟的感情和照顾,其实到最后他的这段独白,就是他作为一个无人在乎和无人认可的人,对自己爱护的体现。

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爱自己,因为并没有人教过我们。可能在我们生命初期最弱小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很容易被成年人有心无心的忽视,被禁语,被管教。所以,在我们对别人释放出善意和关心的时候,有时是我们自己希望从外界得到一样的关怀。

这部电影大家对于两兄弟的情谊觉得很感动,觉得很催泪,其实,也许也有一部分的自我感动。

2)电影里的兄弟绝壁不会是这个电影的受众

这对兄弟每天生活的核心就是小心翼翼,神经紧绷。虽然没有严重到如履薄冰,但却永远只能生活在阴影之下。现实里和这对兄弟一样处境的人就真实,并且不在少数。正如导演在影人见面自己提到的:电影里的这群人,是马来西亚很多年的社会问题了。

正因如此,在电影放到后半段的时候,我脑中只有疑惑。所以,我们坐在这里观看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电影里的那群人还是一样日复一日的生活在阴影下,见不得光。而我们把他们的故事拍成电影,自我感动一番。用各种桥段,催自己泪下。然后,马上转身,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奔波,忙碌,忙着拿各种东西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白。

如果说消费主义是profit from人类的欲望。这部电影在本质上是不是也类似呢?梵高和其他的画家,音乐家,作家,等等,通过展现自己的痛苦创作出供世人欣赏的名作。那这部电影靠展现别人,在世俗的价值体系里比我们社会地位低一些的人,的痛苦来获得名或利。

每个人都从这个电影里得到了(至少是一部分)让他们满足的东西。那电影里的这群人呢?

我想我在观影过程中会有这样的疑问,尤其是在后半段的时候有这样的疑问,有可能是因为导演在电影故事的处理上还是有些问题。或者,正如导演自己在见面环节自己所说的 “马来西亚的这个问题已经很多年了的。我不指望因为这一部电影能够改变现状”。

或许,就是因为这从来就不是导演写这个故事的初衷。所以,导致在电影中我真的能够感受到他的这种“不想深究”的意图。所以,在最后那一段的所谓的“高光时刻”,我的眼泪忍不住的往下掉,止都止不住,但我内心的疑问却越来越明确。

BTW,这个电影的所有的故事情节都非常的predictable。所有的这些“催泪”情节也都非常的predictable。

也许我只能说是我自己不适合这个电影罢了。

3)最后的影人见面环节我很不适应

可能整个观影经历,最后电影结束后主创团队出来的时候,是我最难受的时候。

电影最后我哭得稀里哗啦的那一段,我听到现场其他不少的观众也在抽泣。

字幕刚放完,我还沉浸在我上面写到的问题中。我还在思考:我该如何理解这部电影。主创团队入场,其他观众立刻开始欢呼。每个人都手机拍个不停。吴慷仁一看本人就是个社交达人,面带笑容地不时地和观众席里面他认识的人打招呼。

我体内刚刚才被电影吊起(更准确地应该是被往下拉沉)的情绪瞬间觉得无处安放,它们在其它人的欢呼声中惊慌不已又无处释放,被闷在我的胸腔。

是的,我很难受。或许,只是我自己不适合这种场合。

导演本人看得出来是有些紧张的。李心洁女士,作为一个见过各种大场面的明星,以监制的身份站在导演旁边,全程回答观众的问题都是非常得体的。她很多时候其实在救导演的场。导演本人的回答也是很诚恳的,而且很明显不够圆滑或者有经验。让我有点惊喜的居然是饰演弟弟的演员,很稳重,回答问题很认真很诚恳。

上一秒还在一堆人不停的抽泣,擤鼻涕。下一秒就各种热闹和欢快,还有粉丝见到偶像的尖叫。我真的适应不了。

所以,我们之前的那些感动到底算什么呢?这种眼泪跟眼睛见了风流出来的泪有本质的区别吗?跟我们的膝盖窝被敲一下腿就会自己踢出去有本质的区别吗?都是我们被给了一个刺激,然后身体自然给出了反应。

也许,只是我自己对电影的定位不准确吧。

4)“我没有未来”—— 我们对未来的滤镜

导演在现场说他写故事的时候还是将电影的主题还是定位在“爱”上。他说:人类不能没有“爱”,没有的话就完全无希望,也无生存的必要了。

这一点我还存有疑问。我会觉得导演在这里对爱的定义也许还是偏窄的。

吴慷仁最后那一段里有提到 “我没有未来”。其实,这句台词反应了人类对 “未来” 的滤镜。“未来” 这个词其实在我们的语言中被赋予了极度正面的意义。因为还未发生,所以还有变好的可能。现在和过去已成事实,无法改变。唯一能够让我们慰借自己的,就是未来。

但事实上,只要你还没有决定放弃生命,只要你决定,在下一秒,下一分钟,下一个小时,下一个日子,下一个星期,下一个月,继续呼吸。你的未来就存在,你就有未来。我们说“没有未来”,应该多数时候只是特指和糟糕的过去和现在一样,没有任何改变的未来。

我们需要接受或者学习的可能是:我们也许可以不要有太多变化的走入下一秒,下一分钟,下一个小时,下一个日子,下一个星期,下一个月;我们也能接纳这个“几乎一成不变”的自己。

最近一次和质询师的对话中,我告诉她,我现在意识到 :

创伤一旦造成,痛苦一旦产生,也许它一辈子都不会消失。它也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轻。10年后,20年后,你想到这件事,你的痛不会比事件发生时少一分一毫。我们之所以在几十年后“觉得”也许没那么痛了,只是因为我们处理创伤的能力提高了。经年累月的和自己的伤痛打交道,我们习惯了,害怕减少了。

很多的时候,我们却被主流的社会体系和价值观裹挟,被剥夺了悲伤的权利。和电影里的Abang一样,我们在这方面是失语的,是被迫的,不论是来自外在还是来自自身(我们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有时候我们会比外在的人对我们自己更苛刻)。

举个例子,如果一对父母失去了自己的子女,这种伤痛在我们现今世俗的价值体系里是被允许的,是不会被贬低的。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对失去子女的父母说:“你想开些”,“别想了,忘掉就不会痛苦了”,“时间会带走一切的”。

然而,如果是被性侵者,被别人伤害过的受害者,年幼时被父母忽略的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只会push这些受害人要“向前看”,“战胜痛苦”,“不要沈溺在过去走不出来”等等。

所以,很多的时候我们知道所有的这些社会问题,我们个体都似乎无能为力。但,我们就一定要因此而 “上一秒流泪,下一秒狂欢”吗?

P.S. 见面环节一个男生问了演弟弟的演员一个问题:adik,电影一开头那个摔下去的人是你踢下去的吗?我真的是……。我们俩看的是同一部电影吗???希望这个男生不会逛豆瓣(他说普通话)。

再P.S. 吴慷仁很妙,居然觉得香港会比台湾冷。穿了高领毛衣+西装。我在香港已经十几年没有穿过高领毛衣了,冬天都不会穿。哈哈哈哈。

導演說今天這一場是他們在亞洲第一次和觀眾見面。感覺好奇怪。不是在金馬已經提名了嗎?馬來西亞他們沒有路演嗎?

我的座位很糟糕,第二排。脖子真累啊,我看到屏幕都变形的。但是影人见面环节我离主创团队超级超级近。可惜,我没有心情追星拍照。还是一如既往的在这存票根。

這次沒拍糊,嘻嘻。

 2 ) 非好评 慎点

看完《富都青年》,回家喝了一浴缸水才冷静下来。

很好,遵循姐一贯的原则,花了钱,完完整整看下来,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骂得更有底气。

首先,女性完全失声。

佳恩这个角色扁平到,说她是完美受害者都在给她叠光环。从出场到杀青,一以贯之的为男性角色服务。作为社工服务阿邦阿迪这哥俩,没有报酬甚至没有被礼貌相待,完全没有任何关于她行为动机的背景交代。在非义务性却倔强到令人愕然地坚持给哥俩申请身份这件事上,像极了东亚家长制下,强制的、令人窒息的母爱。在她先是被阿迪暴力事件受到重创难以动弹、而后被阿邦掩人耳目强行闭麦直至咽气的这样一种极度清白而悲剧的死亡方式被呈现给观众后,没有任何社会反响,没有任何人记得她。她似乎没有家人,没有朋友,就连新闻里疏离到冷漠的叙事也是为了让阿迪发现哥哥替自己顶罪的、推进剧情的工具。她再一次出现是在狱中阿邦的幻觉里,她还是穿着衬衣,白净温柔的面庞,安慰且鼓舞地说着,她为阿迪争取到了IC的机会,并且也在继续帮阿迪申请着。我看得哑口无言,是不是黄种男人那小得可怜的大脑能想出来的最美化女性的方式就是让她成为圣母,悲天悯人得拯救每一个作恶多端的生灵。她的死,没有任何人为之哀悼、悲痛,两兄弟相继害死她之后,且不说混子阿迪,即使是一贯待人温和善良的阿邦第一反应也是为自己脱罪,没有一丝忏悔和歉疚,直到她死还在榨干她最后一滴骨血。

其次,性少数群体不是你的trendy tag。

我发现很多导演塑造不出来立体的角色,通常都喜欢神秘化ta们。Money姐就是典中典。充满棱角的脸孔和不合时宜的妆容,精致到土气的夸张的服装,以及对于这哥俩细致入微的照顾到让人怀疑她的动机的态度。因为害怕自己单单只通过比较低沉的声音就assume别人的性别和性向是在加重刻板印象,以至于我几乎直到影片最后,看到她的假发网,才敢确定她跨女的身份,但这同时无疑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怪异化性少数移民人群——暧昧的、模棱两可的镜头,让观众无限靠近正确答案却一直藏着掖着,直到最后才公之于众,不仅满足了观众“嘿我真聪明我一早就看出来了”的侦探心理,还满足了从主流视角打着“尊重差异”但却傲慢而异化社会边缘群体的猎奇心理。Money姐为什么叫money姐?这样一个既充满了自我物化、金钱至上的名字,同样也可以解读为移民群体无钱无权、无处诉说痛苦的缩写。她为什么身为跨女却还虔诚诵经?为什么腿脚肿胀到几乎有些病态的程度?阿迪替她出气、经常殴打她的男人是谁?她用力讲话时会畸形的嘴巴、拙劣而心酸的努力垫起却仍然凹陷的胸部,又是为什么呢?是在诉说什么吗?演后谈听导演讲,他不可能在一部电影里讲清楚所有的social issues,但我还是觉得,爱不爱他笔下的角色,是不是有人性、有尊重的镜头,是可以透过角色的生命片段展示出来的。可以不触及灵魂、聚焦于每一个社会问题,但用这样的包装角色的方式来达成所谓的inclusive从而便于隐性商业化,让我为之难过且愤怒。

以及,主角性格以及转变的不合理性。

开篇即阿邦替菜场老板做事,讲好了五十只给三十,老板假装没看到他的手势,他竟然默默走开。我看得目瞪口呆。我知道导演想要通过这个行为表达他的老实木讷、不善交际,但是作为在贫民窟这样一个资源少得可怜的地方,他作为孤儿且残障人士,还带着一个捡来的弟弟,想要通过这样任人欺压忍气吞声地活下去,未免也太奇迹了。阿迪非法敛财被他发现之后,他揪着他的领子跟他比划:你要做个好人。天呐,哥哥,乐山大佛请你来当。阿迪,就更是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了。作为本片的我叙述者,电影视角由他所见展开,我受够了这种靠别人牺牲来实现自我成长的直男闯关故事了。他在外面开房约炮,他哥哥在菜场挣辛苦钱;他哥干一天体力活只吃面包,工友都看不下去了请他蘸咖喱,回了家还要给宝贝弟弟做饭,弟弟回家后看到煮好的鸡蛋还温情地笑。这是什么?虽然我挥霍你的血汗钱、不替你我未来考虑、对提供帮助的社工粗鲁无礼、给你惹事生非,但我是个爱你的好弟弟?这还不算,当哥哥替他顶罪入狱,他立马就改邪归正,听哥哥从前的话,做个好人,衣服上打架斗殴扯烂的地方都缝起来了,去律所找律师,面对中介傲慢的姿态却蜷缩地像朵含羞草,头都不敢抬一下,我请问呢?这是科幻片吗?正常的逻辑不应该是:我不满足现在的生活但我愤世嫉俗却没有出路只能摆烂,但我很珍惜我哥,他现在因为我入狱了,我唯一的支柱崩塌了,我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弄到更多的钱救我哥出来,我可以铤而走险不计代价;那个律师这么傲慢,他承诺了帮助我们却一次次爽约,我的拳头怎么忍得了,我唯一的、从小养我到大的哥哥在监狱里生死未卜啊!这种总是要通过在意自己的人的、耶稣基督式献祭般的牺牲,然后立马进行一个所谓“我后悔了,我应该听你的,我知道你是为我好”的成长,没想到还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大荧幕上看到。

最后,原生家庭创伤不是洗白实施暴力的借口,大环境的艰难也不是你实施暴力的借口。

求求了,不要为了让观众共情,就强行给角色安一个有创伤历史的buff。这样做不仅会让整部影片拙劣而offensive,并且还在某种程度上trigger到且污名化那些真正有创伤的人。在影片中,阿迪第一次与佳恩见面,就表现出一种令人费解的粗鲁野蛮,仿佛佳恩不是好心帮助他们的人,而是造成他创伤的罪魁祸首。佳恩上门来提供他父亲的资料,他不愿意,完全可以将她赶出门去,结果他偏偏做出要强奸她的行为,不管是出于威胁还是真的被所谓“父亲”这个词trigger到了行为失控了,我在这个瞬间真的很绝望。对中文语境下的电影绝望。这些男导演想到的、最能威慑女性、最悲壮的方式就是男人的强暴,并且这个女性如果是一个正派人物,一定会不惜性命拼命抵抗。退一万步讲,此时的阿迪不是威胁佳恩,而是他真的ptsd行为失控,但这也不是他施暴过后、被共情甚至被原谅的理由。在此节点之后的一系列他的煽情和眼泪、他的所谓的改邪归正,探监的崩溃、律所的无助、试图缝好的衬衣、给money姐捏脚,每一个导演精心安排的泪点都让我觉得恶寒。我不否认人的善恶复杂性,但通过这样的强行洗白到达让观众共情他、共情哥俩之间的深厚感情,乃至共情大环境下艰难的移民群体的困境,我是不接受的。大环境固然艰难,结构性的恶确实无力抗衡,但请问谁不是在这同一个大环境下挣扎呢?阿邦在法师面前崩溃说自己没有未来,那佳恩的未来,又有谁在意过呢?阿迪最后去找了他的父亲,吞噬着佳恩的努力、侵占着她的未来的时候,是不是又会被解读为“为了不让她失望”?每次看这到这种情节,都有一种我脑子被强奸了的感觉。什么好都让男的占了,还获得了许多的心疼和爱。

最后的最后,说了这么多但还有很多很多让我觉得难受的点,妓院的抽烟的说要找人嫁了的女人担心自己老了没有出路,监狱里无端说知道阿邦是好人的警官,以及那个缅甸女孩。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片子给我一种,套了一个immigrants且添加了lgbt tag的俗套商业大片,细细纠来,还有文化挪用的嫌疑。很久没有电影让我这么激动,洋洋洒洒地写到凌晨三点还心跳飞快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它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

我在电影院哭得很崩溃。朋友问我在哭什么,我说,我觉得中文电影没救了。

 3 ) 法律不能审判社会,只能审判被社会塑造的人

富都这个名字从字面上被赋予了美好的意义,可惜,这只是吉隆坡PUDU的音译。从高处俯瞰繁华的吉隆坡市中心,富都那块小小的贫民窟与旁边的高楼格格不入,阿邦、阿迪、和许许多多的印度外工、移民就住在这里,正是这种割裂塑造了《富都青年》。

哥哥阿邦始终对未来充满期待,做工劳累但他仍然温和善良;弟弟阿迪却想走捷径贩卖假证件换IC,不想再这样苦等下去——等钱攒够、等NGO帮忙、等一切变好......他们这样等了太多年,IC像一个吊在驴前面的胡萝卜。

在这个国家没有身份是什么感受?那是每一刻都提心吊胆、每一夜都不得安睡;那是在故乡仍是异客,没有归宿感。吉隆坡的街头写着“Kita Anak Malaysia”的标语,我们都是马拉西亚的子民,可是他们似乎并没有被国家当作孩子。

佳恩的死,到底是谁的错?是因为阿迪的愤怒,阿邦的失手,还是这社会无情,只顾建起高楼,看不见城市在缓缓下陷,边缘的人们溺在水里,挣扎着在向上爬。

《富都青年》入围第60届金马奖7项大奖,吴慷仁的演技确实闪闪发光。如果作为移工题材电影看,对于社会的刻画浮于表面,塞了太多东西,导致情绪堆积却没有爆发点。但我更愿意支持社会题材,这是场需要勇气的控诉,哪怕有瑕疵,但这些作品在让更多人了解、共情社会的暗面,就可能会有更多人去理解他们。

 4 ) 吉隆坡场放映

拍摄,演技,和配乐都五星。拍斑驳低矮居民楼间有高楼耸立,活鸡杂鱼的市场夹着拥挤人气呼出的热气,迷宫般的筒子楼因为有突击检查而投下逃生阴影。有能认出来的吉隆坡街市地标,也能感受到镜头所记录的湿热空气和灰尘。杀死活鸡的那一幕烟火气要从屏幕里掉出来。随着镜头运动,跨国移民黑工社群的处境也渐推向兄弟两人的日常生活。

剧本两星。很可惜这种社会触角没伸展开,放映走到一半时剧情很快急转直下向过失杀人,后半段以两兄弟之间的抉择为主,拍的的确动人揪心。以”冲突为轴心是使得不同观众都能在这种极端场景中共情泪下,但同时也减少了讨论黑工本身的空间。工业巨型催泪弹可以让每一人走出电影院都记得身边有“更糟糕”的值得同情,却不能将黑工心平气和地放置在人们所生活的同一个世界和社会中。最后哥哥的自我剖白,如同其他浅尝辄止的社会观察小细节,都像是生硬插入的细节,成为完成俗套说教所不可或缺的点缀。只能说既要商业催泪又要社会关怀,很难两全其美。

剧本想讲的故事太多反而不美。女性和酷儿角色设计如同玩偶,以完成男主突变式地“成长”和自我救赎,其实不用硬卡上buff也能完成这个情节。还是打友情四星,就像马来西亚朋友们说的,太希望这能是部好电影,因为这个故事太需要讲述。

 5 ) 我看到女社工惨死后,我对两兄弟的同情心幻灭了。

不明白我要从电影的哪一个场景开始同情两兄弟,本来以为是多么善良的哥哥,说着弟弟要做好人。啊,其实我看不到哥哥是好人的地方到底在那里体现出来,他只是埋头苦干就是好人?弟弟更是莫名其妙的不要去做身份证,自己抱怨生活困苦没得存钱,然而其实有出路去做身份证,不知道在自爱自怜什么鬼?哥哥跟他可以有个幸福的日子了的,不明白犯贱的他搞什么。居然喜欢老女人去约炮的意义何在,还妄想要娶人家,哈哈。。太多剧情刻意到很不自然,尤其money 姐的港片人设很重,硬是要把旧楼打造成旧香港街坊的味道,然而就是意图不明的两兄弟和money 姐会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几率真的很低,不清不楚。

老实说,我一看就不觉得一推下女社工就死了。我不明白,哥哥如果是好人是一定要救人啊。怎么可以逃亡去别处再回来。更可恶的是怎么可以知道女社工还有一点呼吸的时候又害死人家,剧情很牵强,然后再到最后他想死。我一点都不可怜他啊。我觉得女社工更适合当女主角,她死的太可怜了,从头到尾的好人却惨死,连哥哥医生为她哀悼的情景也没有啊。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太可恨了,到后来弟弟哭啊,找回爸爸的结局都令我无感。他在搞什么啊。。错杀女社工也不见有愧疚,人家是来帮他的,我不明白发什么脾气,整个很尴的剧情。。。为了推进剧情的工具人啊,佳恩死的很冤啊。。。。。这电影好像告诉我们社工是完全不能做的,善良的人居然有这样的下场,哥哥不讲真相也是准备让弟弟感觉欠他一辈子啊。。很不圆满的安排,没有看到戏里面的任何一个人为佳恩的死哭啊什么的,很无情啊。所以哥哥判死刑,我只觉得罪有应得。整体故事真的好看,剪辑也很不错。。。。然而道德价值观有问题啊

 6 ) 富都青年及映後:永遠的melodrama

【GRFF2023】 還是收了票來看吳慷仁,抱著吃口兄弟骨科的心看完了(吃了但沒完全吃)。

海报

However映後大家都很懂:「意味深長」「燈」「床上運動」導演嘴瓢說出的「愛情」。私心覺得故事設計的出發點是好的,然而劇情和剪輯在我看來都有明顯的硬傷。

劇情是偏類型化的推進方式,後半部分頻繁出現極其俗套煽情的臺詞和情節(只是被演員的演技抗住了)。想說大多數男導演不會寫女性角色其實可以不寫,全換成男角色反而會更好?我第一次在映後舉了手,雖然沒問到我,很想問如果想要讓觀眾反思環境的錯誤,或許是要觀眾和角色產生共情的?而導演卻用了犧牲了無辜的女社工,把人物拉向了一種善惡模糊的深淵?很好奇導演對於長鏡頭的態度,幾個我覺得不cut更好的鏡頭卻選擇切,而後面的表演長鏡頭又完全保留?

後半部分逐漸放棄了現實主義風格導致割裂,大量的閃回與想象畫面,所有過去的情感積累都用同質化的手法表現——直接、無腦——讓我有點失望。

我討厭未經馴化的蠢人(即使環境有錯),人物除了兩個主角都近乎扁平如同符號,人物構成復雜而些許失掉了重心:LGBTQ,身體缺陷,難民……(ps:吳慷仁稱「聽人」很細心然而為什麽仍說「聾啞人」?手語的設計看出來很嚴謹,但是打手語時還是能感受到表演的痕跡?一點小可惜)總之,沒有吳慷仁應該只值2星,本可以更好的,有點遺憾!

ps:吳慷仁真的很不錯,映後真誠、幽默。附上映後照片若干。

 7 ) 差不多得了别捧了

我真无语了。平心而论我在给它还是给默杀更差的分数中思考了二十分钟,甚至去翻阅了我以前都给什么样的片一星二星。后来觉得默杀只是套路,只是无聊,只是用故弄玄虚来掩饰白纸般单纯的剧情。但是富都青年在膈应人上更胜一筹

这片子牺牲了其他人物的自洽和关键情节的逻辑

e.g弟弟本来的人设是一个粗鲁冒失但是不失善良的青年(见其对孟加拉人py和money姐的态度)为何在面对不求回报帮助他们的佳恩时能愤怒到下死手的程度?甚至还使用rape暴力?并在逃亡时丝毫没有表现出愧疚,我差点以为弟弟人设变成为了哥哥倾覆这天地😅

只为了保男主的人物弧光和丰满形象。确实不错,我也就忍了。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佳恩其实是男主杀的但是他并没有告诉弟弟,出于自私?希望弟弟心怀愧疚?还是怎样?反正终于不是大好人了。

结果导演在映后谈解释这个情节的时候居然说这是他爱的表现。啊?sincerely?我怀疑哥们中文不好没听懂观众在问啥。他爱弟弟才应该告诉他啊?弟弟如果知道的话还找个jb律师啊,为了让他哥早点判死是咋的?要不导演还是别说话了,本来三星因为你这一解释变成两星。艺术作品有时候的确超越创作者,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当然这个艺术作品本身也不咋地哈。

 8 ) 富都青年

全片最出彩也是最令人動容的是「阿邦」這個角色。阿邦在與法師會面時的獨白直白、尖銳、真實地剝開了每一個對自己出身感到不甘的人的面具,「我為什麼要出生在這裡?我過得好辛苦,我每天活得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地看著周圍的人,我想要被愛。我想死。」這一段獨白串起了前面有關於阿邦的一切敘述,以絕對回憶力量讓觀眾在當時猛然發現了阿邦憂鬱眉目下在生活重壓下破碎的心靈。無法決定的出身與生活,無論怎麼掙扎怎麼尋求都像是在泥水裡撲騰的奄奄一息的魚,在阿邦順從天命順從離別的低眉下實際上是對無盡生活苦難的絕望,除了死沒有辦法解脫,永遠都是在苟延殘喘。

然而卻是好本子爛拍法,個人認為有一些混亂的插敘打斷節奏,讓主線不夠明確,同時阿迪這個人物的複雜性沒有凸顯出來,阿迪身上沒有確切的惡但也沒有確切的善,他的行為動機以及情緒爆發點沒有得到很好的鋪墊與敘述,因此對於他殺人的洗白顯得薄弱而無力,他殺人後輕描淡寫的慚愧一筆帶過,他哥入獄之後他在幡然醒悟去認真做工,那麼這意思是他之前不是真的在認真工作嗎?他前期惡得不明顯,後期善得不分明,但是導演要走雙線敘事,就顯得有些輕重不均。

 短评

五星全给吴慷仁!影帝给我拿!!!

5分钟前
  • 來到夏天不然
  • 力荐

吴慷仁你到底还有多少存货系列~

7分钟前
  • JaZ
  • 还行

【FEFF25】如果吳慷仁金馬60沒有提名我真的會把評審捉去餵豬

10分钟前
  • Mr. Lei
  • 还行

难怪是最佳演员不是最佳影片。吴慷仁加分太多!加一星给他。一流演员三流剧本,故事背景本来挺好的,剧本原可以做得更到位。还有佳恩也太惨了吧,我以为还会有点展开、也太工具人了。

12分钟前
  • 塔拉胡
  • 推荐

拖沓,生硬,观念先置。但非常工整,完成度很高。

15分钟前
  • 交工站姐某脱
  • 推荐

片子不太行,却更加突显出吴慷仁在闪闪发光,他和僧侣的那场戏,就是传说中的那种演技之神降临的时刻,足以让他拿到今年的金马奖吧。除了演技的爆发力之外,暴瘦之后的黑皮吴慷仁侧脸美得像一件艺术品!

1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杀死他们的不是一次意外事故,而是没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哥哥选择让自己成为永远消失在泥沼中的人,用最后的力气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托举上去。不太了解大马的户籍制度和底层生活,因此对剧本不过多评价,但现实主义质感的摄影、美术等都很不错。吴慷仁果真好棒,应该就是姚晨所说的令她“目瞪口呆,眼泪滚滚而下,兴奋而惭愧”的表演吧,在狱中用哑语和僧侣对话的那个长镜头表演在FIRST足以封神,希望也能在金马有所斩获。

21分钟前
  • 一只麦麦
  • 还行

唉,底層人民的生活談何容易⋯⋯電影三星水準,為了吳慷仁的演技加一星。劇本不算好,想說的東西不明確,有些我覺得需要交代的人物背景都一筆帶過,而且有點老套,大概能猜到劇情走向,劇情的衝突點於我而言並不算是很好的轉折點。剪輯很青澀,覺得完全可以剪得再緊湊點。不過演員們的表演太好昇華了這個劇本。這次吳慷仁的表演真的很動人,以往他經常因為太用力被詬病,但聾啞人士的特殊性讓他必須使用大量的肢體動作與較大的表情去表達,掩飾了他的缺點,而眼神戲又是他的強項,不能說話只能靠眼神這點讓他的優勢發揮到最大。金馬剪出來的那場監獄戲全片最高光,非常非常有感染力,光看這段就會覺得這個影帝值得

25分钟前
  • ᴄᴀᴍᴇʟʟɪᴀ
  • 推荐

吴慷仁炸裂的演技,这tm才叫电影啊!一定要去电影院看

27分钟前
  • 不是大野
  • 力荐

春光乍泄的走马灯和骨科更配哦

31分钟前
  • ◎基本無害
  • 还行

#HKAFF23 / 吳慷仁提供了可以寫進教科書級別的表演,因此也顯得其他環節的薄弱。劇本的打磨欠缺火候,想講的內容太多,包括但不限於吾鄉竟是異鄉的身份游離,LGBTQ+線時而小心翼翼時而公開講明,還有生與死這類哲學性思考議題,但平衡點沒找好也顯得相當冗長。特寫鏡頭的使用很考驗演員的演技,幸好對準的是吳慷仁,一個從來不會讓你失望的好演員。

35分钟前
  • 呆萌喵星人
  • 还行

HKAFF-03-金马最佳男主提名影片。前面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后面是鱼龙混杂的贫民窟,没有身份的兄弟靠着彼此的爱找到归属,死不了也活不成。影片前半程看故事,后半程看表演,吴慷仁好拼,金马影帝很稳~

37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虽然导演想表达的是兄弟的爱,但飞来横祸丧命的社工做错了什么…演技还是挺好的,但这个中心思想我不懂。

38分钟前
  • IAmWhatIAm
  • 还行

金马影帝,他拿到了!

41分钟前
  • 转弯
  • 推荐

完全靠吴慷仁神一般的表演撑住了这个有些孱弱的剧本,这类偷渡客难民电影近些年拍得太多了,本片并不出色,对于底层人群的关照浮于表面,胜在视听一流,如此制做放在FIRST简直吊打其余所有剧情片,可惜前段凌乱后段煽情过度导致叙事拖沓,但是,吴慷仁的表演值得一座影帝奖杯!

46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摄影很好,主演群演技大爆炸,但就是剧本相比起这几年同是mm2出品的几部稍微还是有点薄,可能不是马来西亚人所以不了解户籍制度,总感觉社会性微妙地不够。不过好是好在足够真诚地去描摹底层众生相,感觉是较为理想的底层青年故事了。3.5归4。

51分钟前
  • 匣中猫
  • 推荐

好人会死,会身陷囹圄,世界是可以不被原谅的。

55分钟前
  • NaNa
  • 推荐

慷仁哥的表演賽,阿迪的演技也可以,空鏡也很喜歡。硬傷在於導演把太多東西放進去了,好好說清楚兄弟間的故事就好了,一部電影里,有移工,跨性別人士,ngo,難民,導演還想塞lgbtq元素,一眼可見春光乍洩的燈跟斷背山的情節,一下子吃這麼多真的會很撐,導致了很多時候情緒到了卻洩掉了的無奈。

59分钟前
  • 在?
  • 推荐

比想象中更悲伤的故事。映后吴慷仁说他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哥哥弟弟与money姐三人吃饭的那场戏,那也是片中为数不多属于找不到归属之地的失语的他们真正的温情时刻。生活太难了,空气稀薄,蝼蚁溺毙。

60分钟前
  • DING
  • 推荐

开心!买到路演票!还收获了和吴慷仁合影😄 但是电影我个人觉得最多3🌟吴慷仁和陈泽耀在表演上都很出色,但导演把控得不好,有种你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但都在隔靴搔痒。前半段还是可以的,俩兄弟相依为命,因为没有身份而无时无刻不在担惊受怕,各路底层人士生活在富都这个贫民窟的地方,没有希望没有未来。但是到了弟弟突然发狂就很突兀,伤害的还是一个一直在帮他们的善良社工。这个无辜的女主就是个典型工具人,死了就没她什么事了。全是俩兄弟怎么悲惨,社会如何不公平,最后结局挺讽刺的,就这么变成了一个积极向上努力生活的人了?坐我旁边的女孩哭得稀里哗啦的,我又有种自己很冷血的感觉。。。

1小时前
  • ceci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