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沃伦·巴菲特

HD中字

主演:沃伦·巴菲特,苏姗·巴菲特,比尔·盖茨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成为沃伦·巴菲特 剧照 NO.1成为沃伦·巴菲特 剧照 NO.2成为沃伦·巴菲特 剧照 NO.3成为沃伦·巴菲特 剧照 NO.4成为沃伦·巴菲特 剧照 NO.5成为沃伦·巴菲特 剧照 NO.6成为沃伦·巴菲特 剧照 NO.13成为沃伦·巴菲特 剧照 NO.14成为沃伦·巴菲特 剧照 NO.15成为沃伦·巴菲特 剧照 NO.16成为沃伦·巴菲特 剧照 NO.17成为沃伦·巴菲特 剧照 NO.18成为沃伦·巴菲特 剧照 NO.19成为沃伦·巴菲特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成为沃伦·巴菲特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身价净值超过600亿美元,沃伦•巴菲特是真正的独一无二的亿万富翁。这位传奇般的投资者仍旧住在他位于奥马哈的小房子里。今年86岁的他,每天都开车去到办公室管理世界第五大上市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但比起他低调的生活方式,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道德情操。他庄重和正直的人格魅力让他累积了巨额财富,并在一次史上最大型的慈善活动中,捐出了所有财产。《成为沃伦•巴菲特》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来自内布拉斯加洲的小男孩成为世界上最受人尊敬的男人之一的成长史,以及引导他的幕后贵人。影片为独家拍摄,包含沃伦•巴菲特从未曝光过的家庭影像,沃伦•巴菲特将带领大家思考,当金钱不再有意义时,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With a net worth of over $60,000,000,000, Warren Buffett is truly a one-of-a-kind billionaire. The legendary investor still lives in his modest home in Omaha. At 86 years old, he drives to the office every morning to manage Berkshire Hathaway, the fifth largest public company in the world. But more surprising than his humble lifestyle is his moral core. The same principles of decency and integrity that helped him pile up a fortune led him to give it all away in the largest philanthropic donation in history. Becoming Warren Buffett chronicles the evolution of a boy from Nebraska who became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men in the world, and the heroes who helped guide him along the way. By allowing access to his life and never-before-released home videos, Buffett offers a glimpse into his unique mind to help us understand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when money no longer has meaning.高达创形者我的真芯男友恶童在你面前盗梦医师命悬一线的浪漫再见我的微笑在你的世界爱上你镖行天下之深宅大院舞水端一个英雄大路 意大利版父子战争老鹰乐队2004年墨尔本演唱会五星级零食大厨风云年代西厢记终极格斗士90后的80后后妈乃木坂电影院~STORY of 46~军情五处:利益之争幽灵世界黑色1847超速2021爱奇艺为爱尖叫晚会兰博之子The House on Autumn Hill诺艾尔公寓大楼里的谋杀案第一季西镇警魂第四季狂躁节拍最漫长的第三次约会第一季陷阱2014好消息喜宴活佛济公 第二季名门绅士2:淑女之心之甄心情魂篇伊斯坦布尔,请不要将我遗忘终极斗士2恐惧医院以一当百的管家

 长篇影评

 1 ) 股神巴菲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首发公众号:22号灵魂

“巴菲特竟然是个女权主义者?”

之前看巴菲特的演讲,我以为他是一个性格外向,幽默风趣,自信满满的人。当我看完巴菲特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我才发现,原来巴菲特的天性并非如此,这是他经过很多年的努力,后天塑造的。

老巴小时候是一个安静的孩子,在人群中不是很出众。他非常聪明,青春期的时候,他给人的感觉是智商非常高,但是不合群的天才(说是怪胎也行)。他喜欢和数字打交道,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因为他说在数字中总是能找到答案,人这种生物实在是搞不懂,尤其是女孩子。他给人的感觉,是不是有点像《生活大爆炸》里面的谢尔顿呢?

后来他的性格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他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苏西。他总是说他的妻子是一个人格健全,性格非常好的女性。他们养育了三个子女,性格都更像是母亲,而不像他。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在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

妻子的出现,对他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巴菲特太出名,所以他的妻子苏西,被他的光芒所掩盖,很多人都不知道她是谁,是干什么的。但看完纪录片之后,我对这位伟大的女性十分敬佩,她简直就是人类之光,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

苏西是一个平权运动的斗士。她参与了黑人的平权运动,并且带着巴菲特去听了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巴菲特在听完这场演讲之后,深受启发,他意识到人生而平等,黑人和白人也是一样平等的。

当然,平权运动绝对不仅仅停留在黑人和白人之间,她还积极参与女权运动。在对于女性的态度上,巴菲特的态度也是极其超前的。巴菲特对他的妻子这样说,他说世界上的女性,什么时候才能意识到,其实她们都是这个世界的黑奴。他说他的姐妹,和他一样都是极其聪明的人,可惜她们最后都是结婚生子,只能帮助自己的丈夫成就事业,自己却只能囿于家庭中。他认为这是社会文化造成的,这个世界上有50%的人,都没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如果世界上占比50%的女性,都能够发光发热,那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好。

以上这段话,是巴菲特在纪录片中的原话。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老巴是一个伟大的人,绝对不是因为他赚了很多的钱,而是他在思想观点上就非常先进,非常开放。他简直就是男性女权主义者呀~

他自己也实践女性平权运动的理念,他大量招聘女性员工,给她们提供工作,没有性别歧视。

一个好妻子是多么重要。苏西除了影响巴菲特对待女性的观点,还影响了巴菲特对待钱财的态度。之前他们在金钱的观点上,存在巨大的分歧。关于钱财的使用,巴菲特已经赚了很多的钱,巴菲特热衷于钱生钱,他相信复利的巨大作用。他要把赚到的钱都用来投资,赚更多钱。苏西创办了基金会,她热衷于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想用这些钱去帮助贫困人口。

当时他们在观点上无法达成一致,分居了(后来出现了一段open relationship,小八卦)。那时候孩子们已经长大,苏西彻底投身于各种公益活动。老巴继续赚钱,混得风生水起。

后来妻子因为中风去世,在她去世之后,巴菲特经历了一段非常煎熬的时光。就在苏西去世不久之后,他做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他决定把自己绝大大部分财产,都捐给慈善机构。他给比尔·盖茨夫妇的基金会捐了一大笔钱,又给苏西的基金会捐了钱,用于做慈善。爱上一个人,就愿意为她改变,哪怕是在她去世之后。苏西活着的时候,巴菲特没有做慈善,在苏西去世之后,巴菲特毅然决然做起了慈善。他想用这样的方式,去纪念自己的妻子。

接下来分享一封巴菲特写给女性的信。

最近有很多文章都在探讨女性和工作的问题,但在我看来,一个与此有关而且极其重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人提起。它关系到美国的未来。而对于美国的未来,我并不是个合格的乐观主义者。此前我曾说过类似的话,现在我要说的是另一个观点:我们的前景之所以如此美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女性。

首先我要说,1776年建国以来,美国的进步一直令人称奇,堪称前无古人。其中的秘密就在于,在美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之下,人的潜能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因此,今天的美国人享用着丰富的产品和服务,而仅仅几个世纪之前,人们还无法想象这样富足的生活。但美国人的潜能只发挥了不到一半,或者也就是差不多一半而已。在很多情况下,美国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只动用了国内一半的人才。在美国的历史上,无论女性有什么样的能力,大多数时间里她们都只能靠边站。也就是最近几年美国人才开始纠正这个错误。

虽然《独立宣言》(the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主张“人人生而平等”,但男权主义很快就成为美国宪法的核心。宪法第二章中,全部39名男性宪法签署人一再用“他”来指代总统,这很自然。玩扑克时,人们会把这种情况叫做“露出马脚”。最终,在1920年,也就是133年之后,美国宪法第十九修正案才赋予女性投票权,从而淡化了对女性的歧视。但这项修正案几乎没有改变美国人的态度和行为。受此影响,在第十九修正案通过61年后,美国最高法院才迎来了第一位女性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而在她之前已有33名男性担任过这个职务。在这61年间,最高法院没有女性法官候选人的情况受到过质疑,而标准的回答仅仅是“没有合格的人选”。选民的态度也大抵如此。1942年,我父亲成为众议员时,全部435名众议员中只有8名女性;而整个参议院只有缅因州议员玛格丽特·蔡斯·史密斯1名女性。

一旦自身利益受到变革的冲击,当权者自然会予以抵制。这样的自保行为在企业界和政界比比皆是,就连宗教界也不例外。毕竟,谁会愿意让顶尖职位的竞争者增加一倍呢?但对变革来说,更为强大的对手是某些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他们就是不能接受周围的世界变得和以往不同。

我家就是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我们的父母和老师都认为我们三个的资质差不多,IQ测试实际上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们俩的“社交IQ”一直都比我高得多。(我们没做过这方面的测试,但相信我,在这一点上证据确凿。)但从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所面临的机遇就多于她们俩,就因为我是个男孩,而她们不是,尽管她们聪明而且品貌兼优。我们的父母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同样的爱,我们的老师也给了我们差不多的成绩。但总是有人告诉她们,对她们来说“结一门好姻缘”就是成功。当然,这些信息更多地通过暗示传递,而不是言语。与此同时,我所听到的是,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机会都在向我招手。

就这样,对我的最低要求成了对她们的最高要求,而且直到几十年前才有人想到要改变这种现象。现在,针对女性的结构性壁垒正在崩塌,真是谢天谢地。对女性来说,现在还存在着一个障碍,那就是太多的女性不断地给自己划下条条框框,劝说自己不要充分发挥潜力。我在这方面同样也有一些亲身体会。

我认识几十位杰出而有魅力的女性,其中包括已故的凯瑟琳·格雷厄姆。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的控股股东和首席执行官。凯瑟琳知道自己很聪明。但她被人洗了脑——我不喜欢这个词,但它很恰当。给她洗脑的包括她的母亲、她的丈夫,还有那些信奉男权至上的各色人等,特别是在事业方面。

凯瑟琳的丈夫去世后,她身边的一些男性试图让她相信,她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实属合情合理,因为这样做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率。这些人给凯瑟琳施加的压力让她痛苦不堪。幸运的是,凯瑟琳不仅聪明,而且内心强大。靠着这种力量,她把这些人的话抛之脑后,没有把自己所继承的东西转交给他们。

我和凯瑟琳在1973年相逢,迅速发现她有着与众不同的能力和性格。但她也确实出于性别原因而对自己有所怀疑。她很清楚这一点,但她的内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说:“男性永远都比你更了解企业经营”,而她也一直没能让这个声音安静下来。我告诉凯瑟琳,她得把别人摆在她面前的哈哈镜扔掉,然后通过反映现实的镜子来审视自己。我说:“这样,你就会看到一位能和任何人并驾齐驱的女性,无论是和男人比,还是和女人比。”但愿我能说在这一点上我取得了成功。

实际情况当然对我有利:凯瑟琳掌权的18年间,《华盛顿邮报》的股价上涨了40多倍,原来的1块钱变成了40块钱。退休后,她写了一本非同凡响的自传,并因此获得了普利策奖。但她对自己仍然有些怀疑,由此可见这种女性毫无价值的观点能给人带来多深的影响,就连杰出的人也不例外。让我高兴的是,在我见过的女性当中,遭遇这种哈哈镜的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少。如果把这样一面镜子放在我女儿面前,她只会哈哈一笑,然后把它打个稀巴烂。女性永远都不应该忘记一件事,那就是在手握重权、而且看来自信满满的男性心中都住着一位《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里的奥兹国魔法师——他有各式各样的伪装,但实际上只是个普通人。在光鲜的外表后面,你们往往会发现他们根本就不是什么超人。(去问问他们的老婆就知道了!)

所以,女同胞们,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我们为什么要在意剩下的那些针对女性的壁垒和哈哈镜是不是已经被打破了,又或者是不是已经被扔进了垃圾桶?我是觉得这个道德问题本身很吸引人,但绝不要在意这一点。相反,让我们来看看你们自身的利益。如果可以采取措施来增加产出,没有哪个管理者愿意自己的经营效率停留在80%。如果更好的培训和工作环境能提高生产率,也没有哪个首席执行官愿意看到男性员工磨洋工。那么,进一步来说,如果帮助男性劳动者充分发挥潜能可以带来明显的益处,你们究竟为什么不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呢?

女同胞们,行动起来吧。越是能充分使用全体公民中的人才,美国所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越多。我们已经看到,只挖掘美国一半的人力就能让我们的国家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如果你能想象出全部人力所具有的能量,你就会和我一样对美国的未来充满无限憧憬。( 译者:Charlie) 作者的话

女性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怀疑过自己?觉得自己是女性,所以并不擅长理财投资?觉得自己学不好数学,所以也不可能学会投资呢?看看巴菲特怎么说,他认为女性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女同胞们,也试着学习一下理财投资吧~

 2 ) 他的成就对得起这份幸运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youngstone_seafood

如果你是想通过此片一探成功投资的秘诀,恐怕你要失望了

全片是巴菲特完整的一生,与其说是教你怎么赚钱,不如说是在教你怎么拥有正确的财富观

人的一生当然要努力,巴菲特当然足够努力,但也请别忽视了每个成功背后的幸运。

我想从三个方面说说他的一生,或者说他成功的因素。

自身、环境、幸运

一、巴菲特身上的特质

1、极度热爱阅读。从小就喜欢看各种书,报纸,年鉴等。李嘉诚说每天睡前都要坚持看半个小时书,巴菲特86岁了,依然每天阅读四五个小时。他说过:我看的书都是别人能够看到的书。

2、专注。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这对忘年交,在他们认识的时候,比尔的父亲,给他们一人一张小卡片,请两人用一个词概括自己成功的要诀,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写下同一个单词:Focus,就是专注。他们认识的经历也很有意思,认识巴菲特之前,比尔是瞧不上这么一个商人的,认识后相见恨晚。

3、对数字极为敏感,86岁了,依然记得1930年奥马哈人口的准确数字,按他的话说就是:有些数字就是会印在你脑海中,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见其对数字的痴迷与敏感。

4、极度追求精神世界,他不买什么名画,办公室和家都很普通,见不着各种金碧辉煌浮夸的装饰,倒是放了不少有纪念意义的物件,比如1930年股票崩盘时的报纸,比如他为了克服羞于当众演讲而去参见的课程培训毕业证书。他极度热爱吃麦当劳喝可口可乐,对于物质没有特殊的要求。

5、正直,芒格评价他说巴菲特耻于用欺骗的手段来赚钱。他在收购所罗门兄弟之后,所罗门爆出丑闻,最后接受电视闻讯时说到:他对员工这么讲:公司赔钱我可以理解,但是坏了公司的名誉,我不能姑息。

二、生命中的贵人:

1、父亲,霍华德巴菲特,他父亲是股票交易员出身,后来又创建公司,做到共和党国会议员。童年时期,巴菲特在父亲的书房第一次看了投资学的书,很快又看完了书架上所有的书。虽然后期,巴菲特因为妻子苏茜的影响,在政治上偏向于民主党,但一直保持着对父亲本人的崇拜,他办公室的墙上一直挂着父亲的照片。

做金融的父亲,给了他从小接触商业,投资,金融,这些天然的土壤。

2、母亲,她的母亲很擅长数学,巴菲特对数字敏感的特质应该源于母亲的基因。

3、妻子,苏茜,非常得善解人意,照顾孩子和家庭,让他可以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投资事业。

但是苏茜和他其实一直存在一个分歧,就是在巴菲特开始赚很多钱的时候,怎么支配这笔钱。巴菲特是一个极度信仰"复利"概念的人,他认为赚的钱应该投入到新的投资中,这样才能产生新的收益。而妻子苏茜,一直认为应该拿出这些钱去做慈善。所以早年,由于赚了很多钱缺没有捐款,巴菲特背负了很多舆论的压力。在妻子去世后,巴菲特决定捐出自己绝大部分财产,大部分给比尔梅林基金会,小部分给以她妻子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由他们的三个孩子搭理,这真是最好的选择。妻子创立基金会到后期的死亡,对巴菲特的财富观影响深远。

4、良师:格雷厄姆,价值投资概念的提出者,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读书时的老师, 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提出者和早期实践者。巴菲特是该理论的完美实践者,并让价值投资名扬天下。

5、益友:芒格和比尔盖茨。

巴菲特认为他见过最聪明的人就是芒格,

早期的巴菲特投资策略是只买便宜的股票,而芒格的出现影响并改变了他的选择,会去选择有价值的股票,就是只要股票的价格低于公司实际的价值,就可以买入。芒格和巴菲特一样极度热爱阅读,脑袋里装满了各种厉害的思维模式。芒格也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的思维模式和书都影响了很多人。

如果说格雷厄姆教会了巴菲特价值投资,那么芒格帮巴菲特进一步完善了价值投资。

比尔盖茨,比尔说巴菲特是他见过这世上最聪明的人,也是他与妻子梅林最好的朋友。

巴菲特教他投资,比尔和梅林教巴菲特慈善。这句话其实在影片中没有,只是我的猜测,其实用"教"这个词不太准确,可能用探讨更准确些。巴菲特将大部分财产都捐给比尔梅林基金会,两人互相成全。

以上这些人,都是巴菲特生命中的贵人,他们成全了如今的巴菲特。这些都是肥沃的土壤,而巴菲特就是那颗参天的树。

三、幸运

但你觉得,拥有这些就够了吗,让我欣喜的是,巴菲特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成功者说自己幸运,你可以理解为一种谦逊,但其实也是一部分事实。

他说,自己在1930年能够出生在美国就已经是很幸运的事了,这在当时是1/40的概率,同时他又是男生,这已经是1/80的概率了(他很早就意识到,即便是在美国,当时妇女的权利也很少,地位很低,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他的一生真的很幸运,而他的成就也对得起这份幸运。所以最后被问到是否害怕死亡时,他很坦然,表示自己的一生过得像电影,很满足。

最后、大智慧

巴菲特说自己想当个老师,影片中很重要的一组镜头,就是巴菲特坐在教室里,给几十个学生讲自己一生的故事,并解答他们的提问。

他精彩的开场:

你可以选一辆车,任何颜色,任何牌子,任何车型,选定就你就可以得到这辆车,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你一生只能用这一辆车,那你一定会非常爱惜,非常好的包养它,对不对。

我们这辈子,当然不会只有一辆车,但是我们这辈子,只有一个身体,一副头脑,现在身体和头脑都感觉良好,但是它们要陪伴你一生。

不是每个幸运的人都能成就一番事业,但是每一个有所成就的人,在追寻成功的原因时,不要一味强调自己的努力,而忽略了容易被忽视的幸运成分。

以上。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3 ) 印象深的一些话:思考商业和投资很容易。思考人类的问题才困难,人类的问题有时没有什么合适的答案

在看巴菲特的纪录片,他说到:对于商业宇宙,我倒是了解得非常清楚。我喜欢思考商业或投资的问题。思考这些很容易。思考人类的问题才困难,人类的问题有时没有什么合适的答案。But the business universe, i think i understand really really well. I enjoy to think about business or investment problems. Sometimes there arenot any good answers with human problems. there is almost always a good answer with money

 4 ) 普通人的一生

纪录片从生命维度上记录了人的一生。出生,就学,寻得终身相伴的爱侣,志同道合的朋友,孩子,坚守的职业道德,功成名就,爱侣的分道扬镳,伴侣病逝,慈善事业的开展,死亡。

巴菲特说:你所拥有的车可以有无数辆,但大脑和手脚却是独一无二的,时间和思想是人们最宝贵的资产。

从女性的角度看苏西,女性真是很可悲的角色,无论做出什么功绩,只能被世人记住是“某人的妻子”。苏西为家庭与孩子付出很多,没有拥有个人事业,在孩子离开家后为自己的身份感到绝望,所以她选择离开家庭从事慈善行业寻找自我,这让巴菲特跌入了生活的低谷,而苏西找来了她的朋友照顾他,这也成为了一段传奇的开放式关系。

我始终觉得,如果要为一段关系、子女放弃自己终生的追求,在心中永远会有遗憾,最终也会让自己毁掉这段关系。如果为自己投入更多,才能更好地维持平衡。

而在苏西死后,巴菲特将自己大部分资金捐给慈善机构,也是对苏西热爱的慈善事业的支持,或许这也是一种忏悔。

 5 ) “成为沃伦·巴菲特”纪录片

看完“成为沃伦·巴菲特”纪录片后,感触深刻 。纪录片中巴菲特讲到以下重点:

①爱惜你的身体和大脑

纪录片的开始,巴菲特向学生们抛出了一个提问,如果你们能拥有一辆喜欢的车,并且是你这辈子唯一的车,你要做什么?当然是要好好爱护它。

巴菲特说:“我们不会在一生中只拥有一辆车,但只有一个身体和大脑。”

②不要赔钱

巴菲特有两条投资原则:第一条,不要赔钱;第二条,请永远记住第一条。

③专注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第一次见面,盖茨的爸爸让他们分别写下对自己最有帮助的一个词,他们都写了同一个:专注。

巴菲特说:「每个人终其一生,只需要专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

④读书

直到 80多岁,巴菲特依然每天5,6个小时读书。

他说,每个人都能读我读的书,这是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⑤能力圈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发现公司的价值,你不用把数千家公司都看准,你只需要看准几家就可以。

⑥构建你的护城河

如果你有一座城堡,人们会来占领城堡,把你赶走,所以你最好有护城河。这里的护城河是什么呢,就是你的同类,同甘共苦的人。

⑦复利思维

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6 ) 《读书与专注》(笔记)

影评受益

(1)我很喜欢读书,喜好安静。

(2)你只有一个身体和一个大脑,那是你仅有的。

(3)基金——复利

(4)我很早就进入商业领域了,我喜欢这项游戏,但我更喜欢做自己的老板。

(5)伯克希尔是一家多元化控股公司,它拥有大量不同的业务,很大程度上是,与它的母公司伯克希尔 分开运营。

我们可能有七八十项业务,它们是独立运营的。

(6)我要在30岁前成为一名百万富翁

(7)申请哈佛,进了哥伦比亚大学,导师,格雷。

(8)人生中的转折点——妻子

(9)演讲能力——戴尔· 卡内基

(10)投资技巧,坐在那里观察市场。

(11)35岁控制11亿美元基金

(12)投资指标:寻找有护城河的公司

(13)道德标准做事:不欺骗,我构造适合我的企业。

(14)我喜欢安静,每天用5~6个小时读书。

(15)专注,与比尔盖茨一样,他不懂艺术物理等,专注于商业宇宙。

(16)巴菲特的妻子:寻找着有自己的生活,人格独立,精神独立。

(17)购买一些企业,使自己公司能成长的公司(蓝筹股)

(18)浮款

(19)寻找估值偏低、有价值的公司,进行控股、坐等成长、市值

巴菲特两条投资规则:

规则一:不要赔钱

规则二:不要忘记规则一

价值投资理念:如果你购买了价值,就会有好的结果

穆迪手册:寻找估值偏低的股票

 7 ) over the rainbow

你的一生只能拥有一个身体和一个大脑,它们要陪伴你的一生,所以,学会保养它们是我们能做成其他伟大事业的前提。

哪些事物或者选择对巴菲特的人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大量的阅读。

十几岁开始研究股票,从技术分析到基本面分析,大量的,持续不断的阅读使他获益匪浅。

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和费雪的《如何选择成长股》让他形成了自己的投资体系。

只要读书,终将会有好事发生。

二、对朋友的选择。

正直,善良是他非常看中的品质,他也因此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查理芒格变成了他一生的挚友和生意上的合伙人。

是朋友让你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三、家庭和婚姻。

父亲对他的影响,苏西对他的影响。继承父亲优良的品格,并超越他,避免成为空想主义者。

四、报名卡耐基口才班。

巴菲特特别说了当初报名卡耐基的口才班的特殊意义。如果没有报名口才班,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的成就。口才班的毕业证书甚至比他拿到的大学证书更有用。

“如果我不改变,我就永远改不了”

关于投资

一,避免亏损。

二,永远记住第一条。

耐心是最大的美德,逆向思考,寻找有护城河的企业,永远在能力圈的中心运作。

 短评

1、如果只听音频,根本想象不到那么快的语速竟然来自86岁的老爷子。2、几十年都坚持每天5小时的阅读时间足够将全世界的人都远远甩在身后。3、一对伟大的父母和一个伟大的妻子,造就了这个伟大的孩子和丈夫。4、用平常心对待觉额财富。

2分钟前
  • aaron
  • 力荐

1. 这种人的一生就是认准了自己的特长,一直走下去。在专业和生活领域执著着。2. 伟大!3. 及时反省,承认错误。4. 巴菲特语速非常快,这个可以判断他大脑在不停的思考,他的阅读量也是惊人的。

6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沃伦真的是一个理性而专注的人,令人惊讶于他的普通和不平凡,人生的偶像,人应该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所长和热爱。——余下的人生里,我也希望每天早起跳着踢踏舞去工作,和所爱的人共度一生,每晚给自己的儿女唱《over the rainbow》哄他们入睡。

10分钟前
  • 局外人
  • 力荐

好的纪录片就是看完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12分钟前
  • Yijun
  • 力荐

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世界是一场很好看的电影,但你不会想一辈子都梦游”。标题有诱导性,没怎么讲成功原因,倒是忙着给他歌功颂德(片尾长而高尚的慈善名目说明一切)。但对早餐固执又可爱的计较、卖老师股票,大量阅读这类小细节,无不在展示他本人对生活的热情与认真,这就是宝贵而值得尊敬的品格。

13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人生部分不错,生意方面就那么回事

15分钟前
  • 庄常飞
  • 推荐

大概是美剧里塑造出来的金融家面目太模式化,看到巴菲特每天早餐去吃麦当劳,觉得非常不真实。然而整个片子看下来才发现,只有赤子之心的人才能坐拥如此财富,对他来说财富可以带来的享乐不是他追求的,他只是单纯的迷恋这个游戏,并且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

19分钟前
  • Treeing
  • 推荐

“爱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你无法控制它。如果你对人有爱,你会得到更多的爱;如果你紧抓不放,你就会失去。”(沃伦·巴菲特)

24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一个宅而且专注赚钱七十年不动摇的人。

27分钟前
  • 商夏
  • 推荐

1,人能设定最伟大的目标就是:自我完善,大量阅读,保持专注;2,人能设定最精明的投资就是:一鸟在手胜过百鸟在林,复利,3,好的纪录片就是能让人想要成为更好的人,那么剩下的就Just do it!

32分钟前
  • 浩子菌
  • 力荐

被很多人爱,也爱很多人。

37分钟前
  • Sam@房子
  • 力荐

巴菲特的人生可写之处很多,导演试图加入些人文感觉,却拍的平淡如水,从纪录片本身来讲,平庸之作啊。

39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还行

认准自身的天赋,坦诚自己的出生幸运,大量阅读,保持专注,成功自有天理。晚年把99%的财产全捐出了,太伟大,简直堪称富圣!8.2

42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大量阅读,思维快语速快,专注于自己的空间,生活不能自理,巴菲特并非那么讨人喜欢。后来我们会发现,成功人士有颗赤子之心,追求家庭美满、朋友和睦,成功是该归功于此。生活上巴菲特得到妻子的照料,事业上有比尔盖茨、查理芒格互佐,优秀的人身边不乏优秀之人,尽量让自己向正直仁厚的人靠拢。

45分钟前
  • Dr.ice
  • 推荐

6.22 妻子离世后,决定捐款的那段我落泪了。she she ... she ... put me together. 一个懂钱的世界,一个懂爱的世界,当他们相恋,融合在一起,就为世界掀起了波澜。他的哲学,其实是在为一种生活方式投票。

47分钟前
  • arlmy
  • 推荐

我喜欢安静,每天用5~6个小时读书。

49分钟前
  • 傻白甜 🎀
  • 力荐

这部片子应该改名《没法成为沃伦·巴菲特》

51分钟前
  • Joel
  • 力荐

看到后面竟然有点儿感动…… 巴菲特的前妻对他的正面影响真的非常巨大,没有Susie也许巴菲特仍会是个金融奇才、亿万富翁,但因为Susie他才成为了一位真正令人尊敬的了不起的人。祝这个可爱的"有钱"老头儿健康长寿~(HBO出品)

52分钟前
  • 宇宙真理猪大肠
  • 推荐

滚雪球的精简版,在投资这件事上,老巴做到了极致,在这部纪录片中没有太多介绍老巴的投资事业。他的大半生实际上非常“拧巴”,他为了复利视财如命,没有支持妻子的慈善事业,原因就是剧中提到的“Focus”,为了Focus,就必须要失去些什么,苏珊去世后老巴才终于想通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55分钟前
  • 一笔一划君
  • 推荐

看纪录片居然看泪目了,对,就是看《星际穿越》那种泪目(男人的泪点还真是少而奇怪)。沃伦对于价值的理解我是认同的,中年后和他分居但仍然心灵相通的妻子苏西对于价值的理解,我也是认同的。沃伦在苏西中风去世后,最终调整了自己,应该说是两者认同在平行行驶很久后最终汇成一条比两者更好的河流。

57分钟前
  • 茶力泡脑子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