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实验2001

HD

主演:莫里兹·布雷多,克里斯蒂安·贝克尔,奥列佛·斯托科斯基,沃坦·维尔克·默林,Stephan Szasz,Polat Dal,Danny Richter,Ralf Müller,Markus Rudolf,Peter Fieseler,Thorsten Dersch,Sven Grefer,尤斯图斯·冯·多赫纳尼,尼基·冯·坦珀霍夫,蒂莫·迪尔克斯,玛伦·艾格特,安德丽亚·萨瓦兹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死亡实验2001 剧照 NO.1死亡实验2001 剧照 NO.2死亡实验2001 剧照 NO.3死亡实验2001 剧照 NO.4死亡实验2001 剧照 NO.5死亡实验2001 剧照 NO.6死亡实验2001 剧照 NO.13死亡实验2001 剧照 NO.14死亡实验2001 剧照 NO.15死亡实验2001 剧照 NO.16死亡实验2001 剧照 NO.17死亡实验2001 剧照 NO.18死亡实验2001 剧照 NO.19死亡实验200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死亡实验200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以1971年美国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为基础,根据马里奥•乔丹努的小说《黑盒子》改编。出租司机塔瑞克•法德(莫里兹•布雷多Moritz Bleibtreu 饰)看到报纸上一个征招心理实验对象的广告前去应聘,与其他19名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男性应聘者被分为两组,本别扮演十二名囚犯和八名狱警,实施为时2周的模拟监狱实验,并各获4000德国马克报酬。实验前夕,塔瑞克回到自己两年前曾供职的报社,决定将实验过程中发生的情形写成报道出售。塔瑞克在实验中是囚犯77号,他依仗着实验中不准使用暴力的规定,故意挑起事端制造新闻。狱警博鲁斯(贾斯特斯•冯•多纳伊Justus von Dohnanyi 饰)不满塔瑞克的嚣张,在对囚犯的制裁中一步步确立自己的权威。二人的针锋相对为实验带来了不可预计的后果……  本片获德国电影奖年度电影及三项年度突出表现金奖——最佳男主角(莫里兹•布雷多)、场景设计及最佳男配角(贾斯特斯•冯•多纳伊)。灵动鬼影实录2美食的诞生阿优之兔智来了2儿女一箩筐2老九门之青山海棠群魔乱舞搏击谷狼群之中永不回头骗徒一家亲末世肉体你就是那一个我的姐姐第六日街头俏妞连环追击荒漠游侠改头换面外星入侵2:降雨计划县界无间之战粤语爱在春天来临影里喋血柔情戏王之王2007心动的瞬间怪人出街摩登如来神掌我叫MT墨卡托迷踪大饭店第一季夏威夷冲浪女孩黎明将逝黎乡遇见你暗夜起源小美人鱼落叶飞刀恶的波动杀人分析班番外昨日盛宴之南越王宴马布里街头小霸王:情窦初开解放黑奴

 长篇影评

 1 ) 真实和实验-距离产生美

这是一部看了就无法忘记的电影。记得我看的时候,我用的是投影,硕大的空间,暗暗的房间,本来愉快的空间很快就被恐惧所淹没。我胆子不算很小,但,我被吓坏了...

这个电影至少说明了一点,文化大革命中那些可怕的事情就是你见惯了的邻家大爷大妈做的,说不定就是....只要条件具备、环境允许,邻家(大爷大妈,男孩、女孩)就会变成活生生的地狱,这,只需要3天的时间,也许。

人性蕴藏了无穷的可能,但看到阴暗的一面时,恐惧便悄无声息地升起。而这还不是全部,最大的恐惧来自,“如果我在那里面,会是什么样呢?”

=====================
附记:

最近又看了另外一个德国电影《热浪》,想说的事情类似,但没有这个好,找不到这个电影的豆友可以试试后者。

 2 ) 不知道为什么挺讨厌那个记者的

有事没事找了好几次茬

老觉得他是为了那一万块钱成心的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利用别人

可他又没那么聪明 常常牵连到别人一起受罪

所以害死人他也难辞其咎

可最后他还活着 还获得了一段莫名其妙的爱情

我在想如果换一拨人参加试验

比如一群顺从的女孩子

结果会怎么样呢

如果一切都平平安安的话

是不是又应该得出珍爱生命远离SB(尤其是爱钱的SB)的结论呢

完了我又唱反调了

要拍轻拍

 3 ) 如果你正儿八经了,那就输了。

  本来是想找部极其惊悚但又不失逻辑的恐怖片来刺激一下神经,结果挑了这部看完发现跟鬼没有任何关系的死亡实验。索性误打误撞也算挑到一好片。
  这部电影大致讲了一个有关人性的监狱实验。由一帮急需用钱的普通人,随机扮演囚犯或是狱警,狱警必须要管制囚犯,但是不许有肢体接触,否则实验终止。当了狱警的“黑猩猩”在现实生活中是个话不多的懦夫,当他开始尝到使用权利可以让别人畏惧自己的时候,他的虚荣心开始失控,渐渐的把自己的个人情绪带进这个本该是游戏的实验中。“77号”有着侠骨柔情,不满这个以控制他人为乐的傻逼,开始带领大家反抗。“小飞侠”为了帮助朋友,死于棒下,这引起了一场浩劫,最后红灯亮起实验结束。
  我想这个实验大致是想研究在封闭空间里,领导者的权利控制欲和被领导者的压抑抵触情绪是如何发生冲突的吧。看完我觉得很震撼,人性在无所控的状态下居然能扭曲变态到这番地步,权利似乎已经凌驾于金钱之上了。权利使人腐败这话果然不假,一个自卑的人只要拥有权利就能立马自信爆棚,接着各种显现之前隐藏之深地逾矩滥用,完全把人权放在脑后。
  我想假如我当狱警,压根儿就不会发生这种血腥的事,发几副麻将几副扑克不就得了,有烟大家一起抽有酒大家一起喝,没事儿看看A片撸撸管,两周之后大家拿了钱各走各的。干嘛要这么咄咄逼人呢对不对?不管是为了钱还是权,都不应该越过道德底线,不应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立的别人的痛苦上,不应该利益熏心的以控制别人为趣,后果只有一个,就是政权被推翻。作为领导者,维护政权的唯一方法就是藏富于民,统治阶级对内如果以强征暴敛治理,百姓必然会反抗。
  回忆中国古代,周公吐甫,武王伐纣,荆轲刺秦,王莽窜政等等,都是官逼民反,各个朝代不是因统治者的暴政被各种起义推翻,就是因统治者的腐败让外敌趁虚而入。中国现在,似乎反抗少了,我们天天看到城管打人,政府强拆,上访被拘,我爸李刚等等 ,还有什么承受不了的呢?呵呵后。
  “你还觉得我们比猿猴进化的更好么?”“是的,因为我们至少还会反抗”
  这部片子看似很牵强,观众会疑问都是为了钱,有必要这样搞么?其实不然,虽然实验失败,但是有人却拿到了一万四的支票,然后他去了印度。“77号”的任务其实是故意制造冲突,煽动大家,不然这个实验的意义就太平淡了。
  换句话说,如果你像我上面这样思考了,那你就输了,哈哈哈···

 4 ) Hope is a good thing

   这学期上心理电影欣赏课,本来以为很轻松,没想到写作业那么痛苦...唉~~昨天刚搞定一篇,今儿又布置了一个,深刻的东西很难用言语表达,就写些感受吧。上次看的电影是德国的《死亡实验》,话说是根据真实的实验改编的,看完之后被震撼了许久,推荐大家去看看,生活是需要时不时的被刺激一下,引发点对生命的思考。

   《死亡实验》是根据真实的实验改编的电影。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

    电影中的实验是从社会上招募年轻人自愿参加,以4000马克的重金作为报酬。20个人12人当囚犯,8人当狱警,短短的几天时间,一出出不可思议的剧目轮番上演。

    看完之后,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人本身的性格缺陷会在特定的环境下被放大,使人性变得更加的扭曲。实验的第一天,那个前“猫王”扮演者的狱警在熄灯以后突然又找77号起来做俯卧撑就是一个例子。导致他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他自身性格的缺陷,冲动、心胸狭隘、锱铢必报,身份认同意识的不断加强使他意识并利用手中的权利,而这种权利成为推动他实施报复的加速器。77号法赫德白天为不喝牛奶的一个囚犯出头,让他很没有面子,他的性格使他必须要报复。可能在平常的生活中他只是个小心眼的人,偷鸡摸狗的事也没少干,即使不在这样特定的环境,我想如果有人这样冒犯他,他依然会以牙还牙。而狱警身份带来的权利让他有机可乘,环境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他的性格愈加扭曲,成为伯瑞斯的帮凶,最后甚至企图强暴女研究员。

    在这些狱警当中有一个性格最为乖张甚至一些变态的“首领”,伯瑞斯。他和法赫德是两个对立组织的中心人物,也是整个矛盾爆发的焦点。由法赫德带领的一系列的集体挑衅行为引发狱警利用水管羞辱他们的事件中,就暴露了伯瑞斯的冷酷和卑劣。随后法赫德故意激怒他,又间接引发了看守们逃开研究人员的监督,对法赫德进行了残忍的身心上的报复。伯瑞斯这个人的性格本身就充满了缺陷。从电影中可以看出,他孤僻自我、冷酷残忍,他的臭味让他的受到别人的嘲笑和排挤,内心既自卑又狭隘。这样特殊的环境,不断激化的矛盾更加剧了他性格的扭曲和变态,他对狱警团队的煽动和施压,最终衍生出一系列侮辱囚犯的恶劣行为,拖走犯了错误的囚犯的床垫,让人在水泥地上睡觉;作为侮辱,一些囚犯被迫裸体,被贴上嘲讽的话,被关进恐怖的黑箱子等等。

   还有一个人物的性格是对特定情境因素的反抗,就是那个从事教师职业的狱警巴什。他是另一个鲜明的例子,他本身的性格善良温和,拒绝暴力行为,但在那样的环境中,在群体的压力下,他不得不服从并参与了第一次报复法赫德的活动,但是他十分的后悔,性格中的善一直抵抗着外界的恶。在之后帮助法赫德传信的事件被伯瑞斯发现并报复的时候,他脆弱的内心也终于濒于崩溃,最后善良老实的他居然残忍地打死了一个狱警。他的悲哀是在于他有善良的品质却没有强大的内心,性格中的软弱反倒被特定环境利用,成为导致他悲剧发生的帮凶。

   通过这样一个实验,我们看到人性的脆弱和无助,影片残忍的呈现了人性是怎么走向了崩溃的边缘。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性坚强的一面,法赫德在黑箱子里的不懈斗争足以给我们巨大的震撼,在那样黑暗狭小的空间,任何一个人的内心都会受到巨大的考验,如果一个人的意志不够坚定,性格不够坚强,是不能挺过那样恶劣的环境,精神脆弱的人估计已经在里面窒息身亡了。这又让我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赎》的片段,安迪也是被罚一个月的面壁监禁,只有一扇小窗可以看到些许光亮,在黑暗的世界忍受独孤,抵抗内心的挣扎,人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说服自己在那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正如安迪所说的“Hope is a good thing.”只要有希望,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坚强的挺过去。对法赫德来说,对女友的爱,对朋友(那个被打伤后绑住的人)的承诺,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都是他坚持下去的力量。我们通过这部影片不应该只看到人性的丑恶,更要寻找到积极的力量,而这种强大的力量也同样来源于平凡的人性。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在特定的环境中我们依旧可以破浪而出!

 5 ) 一场残酷的《试验》


  这个片子并不出名,在google上只找到一篇简短的介绍,但我还是固执的把它作为连日来第一个推荐的电影。

  故事从一个帅小伙开始,他叫莫瑞兹,现在以开出租车为生(怎么俺打车从来没见过这么帅气的司机呢……)。有一天,莫瑞兹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心理研究机构在招收试验对象,给的钱很多,于是就去试试。

  这个心理研究机构似乎很有钱的样子,他们找来20个人,12个囚犯,8个守卫,给每个人不少钱,让他们在一个酷似监狱的地方进行模拟坐牢试验。目的呢,简单的讲,就是研究人性,准确的讲,我也讲不出来乐。

 莫瑞兹被抽在囚犯组,第一天,12个犯人和守卫相安无事——大家都明白,为了钱来的嘛,犀利糊涂的过两个星期,拿钱走人,至于试验,那是次要的事情。

可一点小冲突,让守卫组不是那么爽,只是因为其中一个囚犯喝牛奶过敏,而监狱的规则是,给什么食物,要全部吃完……那个没喝牛奶的囚犯显然破坏了规则,也让守卫组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于是他们第二天采取了强硬的措施。结果显而易见,谁也不是吃素的,你对我不敬,我对你更不敬,囚犯们开始有不满情绪,接着,冲突一点点升级……直至流血,直至死亡。一场试验演变成一场惨痛的悲剧。

   自始自终,镜头都是对准了监狱逼仄的空间摇晃,却一点不觉得闷。情节的推动也非常流畅,这个是我一个外行对技术的一点理解,他们很棒。

  至于故事呢,可说的太多了,还是希望有时间大家自己找来看看。

  一个设定的角色,一个虚假的身份,虽然众所周知一切都是虚构的,却仍然让一些人投入了。看起来可悲,展开来想,却也入情入理,谁说我们现在的角色和地位就是永久的?可我们不投入吗?不见得啊!

  就那么小的空间里,就那么二十来个人,本来是场游戏,却让人性的两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想出这个试验的博士很牛,他被杀了,拍出这个电影的导演也很牛,但电影并没出名。

 

 6 ) 我们内心都藏了一个恶魔

   五年前,视听课上老师放了一段录像——‘Standford Prison Experiment’实验对象的访谈录。昔时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已然青春不在,面对镜头对改变他们一生的实验感触良深。在社会心理学成长为一门学科的道路上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它们为一些群体和某些个体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同时也为人们展现了人性中不堪面对的角落,揭开我们内心恶魔的面纱。
    Das Experiment恢复了当年斯坦福监狱实验的模样,只不过是由德国人来演绎美国人的故事,顺便插入一小段浪漫爱情故事以此与惊惧、恐怖而冰冷的实验形成明显对照。故事从研究机构向社会招募实验小白鼠开始,记者和军界派人潜入实验冒充实验对象。来应征的人来自各个阶层,不论何种理由,4000马克的报酬显然非常吸引人。实验开始宣布监狱规则,看似简单易行,只要狱警与囚犯共同遵守,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拿着钱轻松走人。第一天貌似友好的过去了,Day2的时候开始出现了不和谐,然后情形一天天恶化,最后变得不可收拾。电影末尾,幸存下来的囚犯和狱警在停车库或站或坐,神情冷漠,眼神呆滞无神,镜头颜色冷清,气氛诡异而伤神,哀伤之情达到顶峰。直至字幕出现前,海滩和情人之间的微笑才稍稍缓解一下紧张、恐惧的身心。
    整部片子平铺直叙,镜头简洁,色彩干净,情节不动声色却又丝丝入扣。片头为观众展现了普普通通的实验对象,然后随机分配的角色让他们的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换个角度想,如果记者和军人扮演了狱警的角色,他们会不会变得同样暴力?当人们开始掌握权力,尝到权力的甜头后,有多少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蓬勃暴涨的欲望?谁能遏制心中恶魔逐渐变得强大?站在囚犯的角度思考问题,也许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经历过被孤立的时期,谁能在高压之下保持自己的风格和见解?谁敢逆风行使,矢志不移?狱警们非常聪明,当他们发现暴力不能辖制77号时,开始惩罚其他囚犯,让其他囚犯来胁迫77号,起到间接控制他的目的。当身边志同道合的人开始受利益驱使而分化时,谁能够抵抗沉默螺旋带来的压力?所有这些问题,不到遇到真正考验的那一天,是没有谁敢拍着胸脯给出肯定答案。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恶魔,它可能爆发,也可能屈从变为懦夫。当我们无法根除这个恶魔时,只能期望世界上的监狱越来越少,狱警的权力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钳制,囚犯也能够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和信念。
    最后,希望看过这个片子的人都做一下深呼吸,放松自己的心情。同时学会一件事——当你无法抗争时,千万不要继续做无益的抗争,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极尽可能脱离这个环境——飞越疯人院!

 7 ) 我们都是被实验者


这是一部通过设定极端环境表现人性阴暗面的电影,非常有冲击性。电影节奏明快,画面粗砺有力,当然这些是作为一部说得过去的电影所必备的。

一个监狱实验,参与者分成两组,分别担当看守与犯人。这个设定引起了我的关注。首先这是人为设定的封闭环境,对立双方面对双重规则:一个是这个封闭世界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看守者与犯人,保持均势的条件是不得使用暴力),一个是双方都非常明了的现实世界规则。也就是说,大家都带着之前的身份和规则认同进入这个世界。这两个规则是冲突的。所谓人性,就在冲突中凸现。

冲突是由于不服从这个环境的规则造成,起因却是犯人一方认为这是个游戏,因此不必要严格服从监狱的规矩,潜意识里并不认同看守者的压倒性权力。冲突总是从个性强悍的个体开始。于是双方各出现一个中心人物。一方压制,一方反压制。逐渐双方忘记这仅是个游戏,忘记之前世界的平等地位,完全进入这个世界的角色了。而这个游戏的设立者对情况缺乏必要的警觉和及时控制,客观上推动了对抗的白热化。“不得使用暴力”的规则在流血之后,已经被完全抛弃,均势打破,形势一边倒。在看守者一方,借维持秩序稳定的名义,使用暴力以控制整个监狱,暴力的对象包括游戏设立者。一方的权力绝对化,在暴力对抗中完全失去理性的情况下,暴力已经演变成为暴力而暴力,灭人性,灭人权。

所谓人性的阴暗面,大概就是指人潜在意识中的敌对和暴虐倾向吧。这个世界的创设者显然是个失败的创设者,这个游戏的设定中,双方力量的起点是不对等的,而偏偏他们是带着现实中对等的意识进入游戏。假使双方起点的力量是均势呢?我猜游戏的设立者也必然希望对抗冲突局面的发生吧,因为这才是他观察的兴趣所在。所以明知存在两种世界意识的冲突而设立的这个游戏,无非令冲突更容易发生而已。设立者乐见其成,结果也不出所料,只不过连设立者也被暴力所消灭。我感兴趣的是,这种电影常引起我的想象,我们这个世界的存在,有可能也是某个造物者的实验罢了。

这个实验与我以前的工作环境又何其相像。暴力不一定表现为肉体上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暴力,更多体现为思想上的暴虐。我们骨子里,在对己完全认同“天赋人权”,而对他人则不。借用《大问题》中的话,设想我们站在云端,俯视地球上碌碌的人们,每天所想所做的这些事情,无非也是在规则里争斗,偏偏摆脱不了规则。这就是我们这些被实验者的生存意义。争斗可以是对他人,对环境,对自己。可是当你试图脱离,你可能无所适从。

 8 ) 又一部关于潜在纳税党的电影

   跟我之前看的德国电影——浪潮类似,在现代德国进行模拟实验,一开始得到预期的效果,后来由于某些德国人的纳税思想又一次在实验中爆发,场面一发不可收拾,浪潮的学生们想以他们的团体征服世界,死亡实验的狱长们想完全控制这些只是来做实验的犯人。如果这些实验能够及早停止的话,这种个人优越感,控制欲和潜在暴力倾向就不会爆发。虽然大部分的人是属于从众状态,但是有人已经深陷其中了。浪潮中的那个胖学生已经把团体当作他生命的全部,当老师宣布实验结束的时候,他已经崩溃了,采取了极其极端的行为,自杀身亡。而死亡实验的结局则更不堪设想,伯瑞斯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以为自己就是掌管这些囚犯的监狱长,他拥有绝对的权威,不允许任何人侵犯。要是有人敢反抗,或是背叛他,他就一定要给与严厉的惩罚来威逼他们就范。实验的后来已经完全违背了不准使用暴力的规定。这两个实验的原版都是来自美国的实验,也就是说不仅是德国人,或者二战时期的法西斯,美国人的潜意识里也存在着纳税党的思想。如医生和教授本来想研究的课题一样,人类的性格也许就包含着崇尚暴力,极权和排除异族的思想。但是随着程度的加深,这类的实验真的是足以致命,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动荡。
  男主角77号囚犯参加实验的目的除了可以拿到教授他们的奖金之外,还可以凭借无暴力的规定故意引起反抗和事端来为新闻社报道,获取更多的利益。可以说是男主角的挑衅成为引发监狱长统治欲望和暴力倾向的导火线。一开始男主角的好友因为对牛奶过敏不想喝牛奶,监狱长们还没进入角色,就放任77号帮他喝了。到了晚上由于同事们的冷嘲热讽,这个监狱长觉得自己脸面受损,于是去惩罚他们做俯卧撑。到了第二天,男主角又再次挑战权威,监狱长要他们要么喝牛奶,要么做俯卧撑,他带领全部囚犯做俯卧撑,使得众监狱长束手无策,晚上当监狱长要求77号叠被子的时候,他更大胆地把监狱长反锁在囚室里,出来闹事,煽动囚犯们起哄助威。后来监狱长们商量之后,因为不准使用暴力,他们就用羞辱囚犯的办法,用灭火器喷向每个囚室,还让他们全脱了衣服。第三天,这种无暴力的威胁并没有动摇77号的决心。他用言语攻击监狱长,想再次引起事端。当天晚上,监狱长们利用摄像头的盲角,把77号带到一个地下室,剃掉他的头发,并在他头上撒尿,并要求他明天要退出实验,不准在煽动其他囚犯。他们已经违反了实验的规定,暴露出他们内心深处的邪恶和控制欲。第四天,大家看到他们的精神支柱77号变得神情恍惚,开始担心起来,对监狱长们的恐惧越来越重。医生询问77号是否想退出,因为监狱长们告诉医生他想退出。77号说没有这回事,他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屈服放弃的。但是其他囚犯已经有些承受不了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巨大,情绪已经失控,此时此刻已经不想再拿钱了,只想离开这个鬼地方。但是教授为了实验的完整性和得到更好的实验结果,没有放他们离开。
  不久后有一个囚犯情绪失控,大吼大叫,对监狱长们视若无睹。伯瑞斯用尽全力打这个囚犯,使他就范。这相当于一个转折点,伯瑞斯在公开场合下,这一次无论是囚犯们或者是教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他使用了暴力。但是囚犯不敢抱怨,教授也没有停止实验,这正是他们所想研究的方向。当暴力已经有了光明正大使用的标志时,77号开始感到恐惧了,因为如果他再继续挑战权威,他不再受到保护,他面临的是怎样的危险他已经无法预测。室友帮助他稳定情绪,又一天过去了。第五天,伯瑞斯拿信羞辱舒特,77号想制止他这种行为,但是又惧怕黑箱子的惩罚,抑制住自己的行为。监狱长为了惩罚他,不准他见亲友,还罚他洗厕所。只有一个还未迷途的监狱长偷偷地帮助77号,给他新衣服,带他见好友。77号摆脱他把资料交给他的亲友,但是这个监狱长由于过度紧张,被伯瑞斯知道了他们的秘密之后,非常愤怒,他不满77号由于故意反抗而制造骚乱从而获得更多钱,也不满教授只是来测试他们对于暴乱的反应能力。他带领监狱长们建立统治地位,拥有极权,他们的权力高于一切,包括设计实验的人,更加包括囚犯。场面已经完全失控,而77号被要求关在黑箱子里。舒特为了宣泄他的愤怒,开口大骂这些囚犯,被伯瑞斯当头重击,最后由于失血过多而致死了。77号在黑箱子里似乎有了越来越重的幻想,很难把自己情绪稳定下来,幸好他在黑暗中摸到一把螺丝刀,他想尽办法地撬开箱子,终于他成功了,我觉得这一个镜头就是预示着纳税党最终的失败,追求自由和民主的力量一定可以战胜他们。再经过一次搏斗之后,77号和他的室友把所有囚犯解救出来,这个实验以2死3伤告终,伯瑞斯等人被告谋杀罪,这一次的实验对所有人造成的心理压力和阴影将是一生也难以磨灭的记忆。

 短评

原著取材于真实的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的实验,本片改变的更有戏剧性,当然引起的争议也不小。不过,我始终觉得德国人拍这种有关社会、人性的伦理片是一绝,有兴趣可以参看《Die Welle》

2分钟前
  • 管道工
  • 推荐

没有觉得比美国版的那个好很多。可能是昨晚看那部震动太大了这部就淡定一些。两个国家拍出来的侧重点很不一样。美国版完全淡化了实施实验的科研人员,只营造出监狱这一个空间。而德国版的则把科研人员的波动也加了进去,德国电影老是会突出整体决策者的判断失误。

3分钟前
  • summer
  • 还行

所谓的人性实验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但是本作却仿佛儿戏,丝毫感觉不到对剧作安排的严谨性和合理性,可以看出就是一部立意先行,然后剧情随心所欲瞎扯的作品。潜意识里的暴力因子、暴力无意识、权威服从、权力与虐待等等实验的反馈,这些内容确实是好的电影题材,但并不能挽救本作的失败。最后想问,影片里面的男女感情戏有必要吗?

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很差

實驗與被實驗,僅僅一線之隔,人性永遠是複雜到自己都難以預料的東西...

6分钟前
  • 天蝎小猪
  • 推荐

期望太高了,烂尾。毛几吧心理,开头搞的什么似的,还搞眼镜黑白镜,暗号之类的故弄玄虚,结果就是普通的狱内打斗片,情节生硬,人态度转变也没逻辑性。撇开内容硬性技术还不错,节奏快,配乐剪切表演之类的都有赞点

8分钟前
  • 阿廖沙
  • 还行

女主拖沓的描述使之变得多余。人之初,性本恶。身份认知颠覆/高压/封闭空间衍生的是,对权威的懦弱服从/对人的暴力控制与权利剥夺。集体暴力则使人混淆对错,人性缺失。人其实只是经过万年驯化的兽。

13分钟前
  • AshEly
  • 推荐

说真的这部电影没有我预想的那么出色

17分钟前
  • 羊割
  • 还行

人性本无善恶之分,路西法在天堂便是上帝的宠儿,下凡间就成了第一个堕天使,对自己身份的认知以及得知自己有支配权是使行为失常的一个原因。人是复杂的,刚开始也有犯人一方对狱警的调戏与侮辱,恶是一个相互的字眼。实验人员被袭这段开始有点傻,实验过程中摄像机死角、监控失职和博士离开都太没水平

18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推荐

这是求知还是无知呢?永远别拿人性做实验 输不起!对于这复杂又脆弱的东西 可以反思 但不可轻易定义~ 这部和美版一起看的 觉得翻拍没法和这老版比 也没能加入新东西~ 德国版的情节更经得起推敲 细节处理佳 艺术性与现实感基本达到平衡点~不过就电影题材的思考上来说 都值得找来看看

23分钟前
  • 爱茉绿绿
  • 推荐

那个莫名其妙的妞是为了票房硬塞的吗?

24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自真实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改编,演绎了很多,不过让我深深认识到了实验中的伦理道德原则是多么的重要。你善良么?你邪恶么?情景的力量足以改变你。没看过多少德国片,虽然实验非常熟悉,但是这部非常震撼。穿插的那个大美妞更是亮点。德国人拍这样一部片子,曲中况味值得深思。

26分钟前
  • 裸踝
  • 力荐

与人性本恶还是本善无关,相反,它倒更证明了人性本来的空白,这空白很容易被社会既有范式和角色影响和填充,很可怕,同时结合之后的《浪潮》看出德国人的反思很深入。

28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力荐

看完了,中心槽点有3:男主演长得太像我哥/我爱上了2个女角/德国人笑点和智商普遍有点低

30分钟前
  • Vlasta
  • 还行

一些地方显得有些牵强和突兀,情感变化让人始料不及。女主很美却演技渣,纯属可有可无的角色。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把极端的情形塞在一个影片中,不把巧合变因撞在一块儿,那就无须拍电影了。你我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还不够多么。ps.美丽的德语和伯克先生 >3<

35分钟前
  • roxanneX
  • 推荐

德国人是怎么了呀,本片和那部《浪潮》一样,都是打着心理学经典实验的幌子将人格的扭曲无限夸张。有丑化科学实验之嫌,不过剧情倒是足够勾人。

37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任何人得到权利都会习惯去滥用吗?看来是又一个路法西效应的演绎啊!对这本书更加期待了

38分钟前
  • 利奥波德
  • 还行

男主角一夜情女友经常乱入啊……

42分钟前
  • 邹小樱
  • 推荐

人性和权利似乎就是德国电影的主题。一次次检验和反省,探索人性黑暗面的极限。

44分钟前
  • Orchid
  • 推荐

1973年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这些都真实并且更加残酷的发生过。定向知觉丧失。权威服从。潜意识暴力。无论是扮演狱警,还是囚犯,身体,思想,都在被囚禁与毁灭。

47分钟前
  • L.L
  • 推荐

"这要在国内,一个牢房发一副扑克,这实验做20年也不能出事。"这评论太到位了我智商低,没经历,只看到一群神经病...

49分钟前
  • 南瓜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