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墙

HD中字

主演:约翰·布兰奇,汤米·考德威尔,凯文·乔根森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17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黎明墙 剧照 NO.1黎明墙 剧照 NO.2黎明墙 剧照 NO.3黎明墙 剧照 NO.4黎明墙 剧照 NO.5黎明墙 剧照 NO.6黎明墙 剧照 NO.13黎明墙 剧照 NO.14黎明墙 剧照 NO.15黎明墙 剧照 NO.16黎明墙 剧照 NO.17黎明墙 剧照 NO.18黎明墙 剧照 NO.19黎明墙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黎明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纪录片《黎明墙》(The Dawn Wall)首曝预告,讲述两名男子徒手征服“世界最难攀登绝壁”黎明墙的经历,热血沸腾鼓舞人心[并不简单] 2015年1月,Tommy Caldwell和Kevin Jorgeson开始攀登,两人在陡峭的垂直悬崖上生活了数周,引发了全球媒体的狂热关注。对Caldwell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攀登,也是证明自己的强大之处的机会:22岁时,Caldwell被吉尔吉斯斯坦叛军挟持为人质,不久后他在一次事故中失去食指。两人耗时将近20天,成功登顶加利福利亚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埃尔卡皮坦山,创下了徒手攀上黎明墙的世界纪录。  在此之前,两人花费了6年的时间规划路线,于2010和2011年两次尝试攀爬,均以失败告终。1958年首次有人征服黎明墙,目前约有100多条攀登路线,但从未有人徒手登顶。奥巴马也曾在两人成功后表示祝贺,称“一切皆有可能”。  该片由Josh Lowell&Peter Mortimer执导,将于3月11日在西南偏南电影节首映。一起用餐吧3秒杀外挂太强了,异世界的家伙们根本就不是对手。乙方甲方第一季陆王包围靠近2016鬼娃娃花子罪孽成佛同情恶魔丛林中的亚特兰蒂斯决战龙门老爸当家2东方医学越狱第三季我的老婆是赌圣饥饿游戏3:嘲笑鸟(上) (国语版)瞒天过海:美人计无敌铁砂掌2005黄石:1883第一季地狱恶魔西行纪第五季疯狂的狐狸卡萨诺瓦1965无忧无虑人生若如初见骇故事之女舍惊魂多彩庄家院 第二季茶花女1995布鲁克林吸血鬼尚格·云顿捍战暗黑蝴蝶(2022)偶然结婚红色手提箱家庭问题恶魔君海瑞传奇汉字五千年我们这一天第三季咫尺情仇野火1959月球陷阱:地球危机哥斯拉X摩斯拉X机械哥斯拉:东京

 长篇影评

 1 ) 勇气的力量

今天,我看了两部有关登山的纪录片——《黎明墙》和《徒手攀岩》,两部片子很有相似之处:攀登的都是美国加州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酋长岩,这块岩石在全球攀登界是最有影响力的——酋长岩就是攀岩者的宇宙。下面,我就从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观感。 关乎勇气 看完两部片子,不管是前者有保护措施的Tommy,还是后者无保护独攀的Alex,都给我的精神注满了力量。人生遇到困难挫折时,非常适合看的两部片子。 对于《黎明墙》中的Tommy,他勇敢挑战自我的坚韧自不必说,而对于《Free Solo》中的Alex,我觉得持不同观点的人可能比较多。

Free Solo无保护攀岩:没有保护员、绳索和安全带的攀爬,这种攀爬的风险是致命的,属于攀岩中最极限的冒险。任何微小的失误都会引起误判,甚至导致惨剧发生。一阵风,一块下落的碎石,一只来偷吃饼干的鸟儿都有可能令攀爬者失去平衡,从几百米高处坠落身亡。Alex在影片中也伤感地提到,大多玩儿无保护独攀的运动员都去世了,包括许多是曾一起搭档的顶尖选手。

既然风险如此之大,Alex为什么还有什么必要去攀爬呢?

印象很深的是站在岩下面的那个摄影师,他屡屡扭转过脸,不忍心去观看Alex那风险极大的攀爬。有人认为攀岩者是自私的。因为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安危放在置之度外,忽略或轻视个体需要肩负的家庭与社会责任,这是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也是对与自己有亲密关系之人的不负责任。

可是,我想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风险的成功,就像Alex说的,世界上没有什么好东西是快乐和舒适的!任何人都会在任何一天死去,不是这样死就是那样死。即使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地选择平安平庸一生,也不过是多活那么几十年,对于广袤的宇宙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再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真的是带着某种职责来到这个世界,又怎能放弃所爱和事业,一无所成地浑浑噩噩走过一生呢?

胜者为王败者寇。至少Alex给了我们惊奇和勇气不是?至少他徒手成功登顶了不是?既然人家成功了,就不要再纠结人家攀岩的目的了!也不要嫌弃人家攀岩的“手段”太过残忍了!人类历史从来都只看结果,不看手段的!再说了,Alex是侥幸徒手攀爬上酋长岩的吗?他在背后不知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锻炼,才有了酋长岩上的一展风采,不是吗?拿手指做引体向上,手指力量练习,俯卧撑,吊挂训练……背后哪一项训练是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所能成就的?

有研究发现,Alex的手指肌腱比普通人要粗一倍。不管从哪方面来看,Alex攀爬酋长岩都是实力的证明,都给了我们平凡人莫大的勇气。

关乎家庭 关乎教育 《黎明墙》中的Tommy从小就是一个发育迟缓的孩子,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发育停滞了。”Tommy由一个傻呵呵“笨孩子”,到通过自己的顽强努力,创造了攀登届的奇迹,跟他的家庭,跟他从小所受到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虽然Tommy是一个学啥都慢半拍的脆弱男孩,但是他的父亲却是个健美、攀登高手。虎父怎会有犬子?他带着幼小的Tommy去参加各种户外、攀岩活动,其中有些我们成人都望而恐惧的动作,小Tommy都完成了。

他父亲的教育宗旨:让你的孩子拥有如何面对挫折的能力,是你所能给你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正因为如此,Tommy在遭受"杀人"折磨、锯断手指、遭遇离婚这人生三记重击时,没有怨天尤人,让自己沉沦下去,而是选择了他热爱的攀岩运动让自己走出阴暗。

再来看《徒手攀岩》中的Alex。Alex自称小时候就有颗“黑暗之心”。他父亲被怀疑患有艾斯伯格综合症,从小到大很少与他交流。“我们会开几小时的车都不交谈,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他来说不太舒服“,他在自传中回忆。母亲则很少鼓励和赞赏他,不管他做什么,总是“还不够好”。另外,Alex父母的婚姻不幸福,家里人从不拥抱,也几乎不用“爱”这个字眼,是个非典型的美国家庭。

幸好他年幼接触攀岩,一拿起就再未放下。等到19岁时,Alex尽管考上加州伯克利大学,却与环境格格不入,在这个理应充满了有趣灵魂的精英环境中,他交不到朋友,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度过了一生中最隔绝和孤寂的一年后,Alex选择退学,向攀岩寻求庇护。徒手攀岩死亡风险极高。但后果越严重的极限运动,成功之后的成就感就越高,也就越能让自己内心里那个“黑暗之心”的怪兽闭嘴。

Alex 承认自己好几次因为经历感情的失败而去徒手攀岩,听来其中不乏自我毁灭的意味。Alex真的很可怜!因为从小家庭及教育的原因,他无法真正去爱他的女朋友,他身上没有温度,太自闭,内心太冷酷!

当女友问他,在做决定时能否将她考虑进去?“如果我有要活得久的义务,显然我得放弃徒手攀岩”,Alex回答,“但我觉得,我没有这个义务。”

“你总说让我小心,我已经尽力了。我可以不再做(徒手攀岩)这些事,但这会让我对你生出憎恨,因为我此生最热爱的事情被碾碎了。“Alex的回答既冷静,又冷酷!

Alex无法从平凡生活中获得满足,也没有可以依赖的亲密关系,他的生命只剩攀岩,而且还是最危险的一种。

一句话。Alex的世界太小,这是他和Tommy最大的不同。

 2 ) 将挫折与苦难视为成长的磨砺

在过去的几年里,在那些怀疑自己,陷入迷茫和焦虑的日与夜里,给我最大的内心的勇气的是看那些极限登山和攀岩者的视频、采访和去读他们写的书。我时常想,我并非登山爱好者,人生轨迹也远远算不上叛逆。那这些登山者身上到底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特质能给予我力量。

除了追随内心的激情和所爱,除了不拘于世俗的评价标准,他们身上还有种强悍和坚韧,支撑他们去挑战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的极限。

我今天故事的主角是今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极限登山》(free solo)中的一位配角,Alex Honnod的登山指导和陪练Tommy Caldwell。Tommy Caldwell是和Alex Honnod一样都是载入人类攀岩史史册的人物。Tommy曾于2015年历经19天攀登上优胜美地难度最高的岩壁--- 黎明墙(the dawn wall),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无辅助设备,仅依赖保护绳的情况下攀登上黎明墙。那次攀登也被誉为地球上难度最大的一次攀岩。当时纽约时报在内的各大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

在看了《极限登山》的电影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我又找来了记录Tommy Caldwell的那次壮举的电影《黎明墙》(the dawn wall)来看,随后又读了Tommy Caldwell的自传《The Push: A Climber's Journey of Endurance, Risk and Going Beyond Limits》。深深的被他在历经磨难下的坚韧所震撼。

21岁时,Tommy Caldwell和另外三个朋友到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攀岩,其中包括Tommy的女朋友Beth Rodden。途中他们被当地的反动武装分子劫持为人质,在饥饿和死亡的恐惧中度过六天。直到一天在转移过程中,Tommy将看守他们的武装分子推下了山崖,他们才得以成功逃脱。回到美国后Tommy和女朋友都患上了PTSD(创伤后遗症),他们开始去教堂,去看心理医生,希望抚平那次绑架在心里留下的阴影。然而Tommy有种能力将痛苦的经历转化成一种内心的成长。在劫后余生的新闻发布会上,Tommy对记者说,他希望这次经历能然他变成一个内心更强大的人 ( “I’m hoping this experience can grow me as a person and makes me stronger”)。他意识自己在极限下的潜力----即使在六天的饥饿和恐惧之下仍然能有足够的能量和意志去和歹徒搏斗。他发现忘掉被劫为人质的经历的最好方法是全身心的投入他所热爱的攀岩。他开始去挑战优胜美地最具难度的几个大岩壁。

然而就在从吉尔吉斯斯坦死里逃生回来的第二年,命运又再一次狠狠的将这个刚满22岁的年轻人击倒在地。在一次在家做木工活时,Tommy被电锯锯断了食指。对于一个专业级的攀岩者,手指的力量至关重要。断了一个食指被很多人断定等于断了Tommy的攀岩生涯。然而在一年后,Tommy不仅回到了岩壁,而且奇迹般的超越了断指前的攀岩水平。其背后不仅是超乎寻常的高强度训练,更有一种强大的信念支撑着他。之后的几年里,Tommy的生活似乎变得越来越好起来,他和同为世界顶级攀岩者的女朋友Beth Rodden结婚,并且两人作为攀岩搭档一同在优胜美地攀登了不少令人叹为观止的高难度路线,成为攀岩界的神雕侠侣。

然而这对伴侣却没能挺过婚姻的七年之痒,在结婚后的第七年,Beth遇到了新的爱人和Tommy离婚。这对Tommy打击极大,Beth是Tommy第一个真正深爱的人,也是一个同生死共患难的人,他们一起经历过人质劫持,更是在岩壁上将生命托付与对方的亲密战友。离婚对Tommy打击极大,他又一次选择了去投入一个更大的挑战来忘却伤痛。他将目光投向了优胜美地里难度最大,当时仍然没有被人类成功自由攀登(无辅助工具攀登)的岩壁:黎明墙。有人认为这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有人认为Tommy这是疯了。此后,Tommy和搭档在黎明墙上花了五年时光,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终于在2015年完成了历史性的攀登,成就了Tommy在攀岩事业上的巅峰。

回顾Tommy的人生历程,他的每一次在攀岩上的飞跃,都是在经历了一次人生的重大打击之后。他总是能将挫折视为一种成长的动力。读他的自传,我才明白他这样的坚韧的品性得益于他父亲对他从小的教育方式。他的父亲也并非常人,他父亲年轻的时候曾被评为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健美先生”。父亲从小有意识的培养Tommy具有Grit的精神。Grit是一种人格特征,翻译为中文就是能够为了热爱的事业百折不挠,在困难和挫折之前坚持不懈的精神。

在那些自认为受了人生打击的时刻,看看这些攀岩登山者的视频,我就又满血了。比起他们,我的生活太过于平顺,为了梦想所付出的也太微不足道。虽然我并不攀岩,但是他们却常常成为我的精神支柱。他们的岩壁在山里,我的岩壁在自己心里。

 3 ) Dedication or obsession?

一个经历过叛军劫持的断指青年,自创最长最难路线,坚持free climb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黎明墙 the Dawn Wall,并耐心等待队友一起登顶,共享首登的荣誉与喜悦。

比起孤单的Alex,Tommy社会属性更强,有来自爸爸、攀登者前妻、以及目前妻子的温暖支持。为何这几位极限攀登家都如此细致谨慎?还是Tommy爸爸那副精力旺盛、孔武有力的模样更符合他们的刻板印象。

Tommy和Kevin的攀岩组合,是一个人情味更浓的组合。为了这个每日清晨第一缕阳光射到的花岗岩垂直墙体,他们在一起反复攀爬研究了六年。6年来只对着一堵墙,是dedication or obsession? 甚至开朗的Kevin也无数次问自己:Why?有些事情,在别人眼里毫无意义,却是某些人眼中毕生的追求。

Being happy or being epic is just a matter of choice. As long as you do follow your heart, you will leave this world behind without regret.

 4 ) 对Free Solo男主Alex的采访以及我的一些(很多)感想

我是先看了Free Solo再看的这部Dawn Wall。发现这部的主角是Free Solo的前辈,于是又去把Free Solo翻出来看了一遍。重新看Free Solo,两个人都认识了的感觉很奇妙。Free Solo主角Alex Honnold说Dawn Wall主角Tommy Caldwell是他从小的偶像,Tommy开辟了酋长岩的大部分路线,而且很多路线再也没有人爬过,因为太难了。2015年Tommy和Kevin Jorgeson攀爬期间,某记者对Alex进行了采访(Alex在2017年爬了酋长岩),有点意思,简单翻译了一下。翻译得比较随意,不完全准确。采访链接:http://www.mensjournal.com/adventure/alex-honnold-on-the-dawn-wall-climb-20150112/ (【】里的话是我的小感想。)

问:如果Tommy邀请你一起爬黎明墙你会去吗?

答:我可能不会去。我可以去帮他放一天绳子,但是没办法在上面住两个星期。我在酋长岩上住过4-5天,但是没住过两周这么久。人们可能不理解住在墙壁上有多难,两周不能走路,只能站着、躺着或者踩在很小的点上,所以要在这期间吃好喝好,保持状态是很难的。

问:黎明墙上最难的绳距(pitch)难在什么地方?

答:我爬过最难的是5.14c,黎明墙上最难的绳距是14d。【意思是他爬不上】人们可能认为我很厉害,但是黎明墙真的超出我的能力。抓握点更小,点与点的距离更远。没有特别明确的标准,就是f* hard,真TM难。【这个词他重复了好几次,可爱】

问:你知道Tommy的搭档Kevin吗?

答:我很了解他。我们小时候一起在北加州比过赛,他在蛮力攀登brute climbing上比我强壮得多,在纯攀岩pure climbing上比Tommy强得多。他和我比赛就像碾压一只小虫子。【这也太谦虚了】

问:Kevin手指受伤了?

答:对,我周五和Tommy通电话,Tommy说Kevin在通过最难的绳距时,食指有五处裂了,像一个针垫,到处都是洞,四处是血。因为攀爬时手指需要用最大的劲支撑自己的身体。

(省略一段对二人攀登的预测)

问:Tommy和Kevin之前有没有想到他们要爬这么久,会引起这么大的媒体轰动?

答:他们知道至少要两周,所以时间上是在他们的预期之内,但他们应该完全没料到这么大的媒体反响。Tommy上周五手机摔下去了,今天我通过他的摄影师和他联系,他说“没有手机还挺甜的”(It’s actually kind of sweet this way)

问:你觉得将来会不会有人可以无保护攀爬黎明墙?

答:徒手无保护攀爬?永远不可能。(No, never.)

问:是因为它超越了人类的极限吗?

答:是的,可以这么说。应该也不会有人有动力想去这么做。【实诚,那你无保护爬酋长岩的动力是啥?】

(下面是几个攀岩名词,小白研究了一下免得理解有误。)

Free climbing 自由攀登(绳索只保护坠落,不帮助你上升)

Free solo 徒手无保护独攀

Rope solo 绳索独攀/有绳索保护独攀

Aid climbing 借助机械攀登,如梯子

(以下是我看完Dawn Wall的一些感想,比我想象的多多了,写了两三天……)

我小时候攀岩过一次,是户外的一堵墙,由于自重轻,爬得还算轻巧,但也让自己开了开眼界。中学有次攀岩,最上面是突出一块的,需要用更多手臂的力量,就完全不行了。几个月前又去试了一次攀岩,林在上面很恐慌,说“不要说话!不要跟我说话!”工作人员说“这就是怕”我说我肯定比他好点儿。我上去后,爬着爬着,完全忘记了动作要领,手臂紧紧靠在墙壁上,下面说“你看,你这也是怕”。我感觉回头看下面确实是有点怕的,但在上面还是可以理智地要求自己放松一点。

个人觉得这部Dawn Wall比Free Solo更值得奥斯卡,输在可能后半部分加入媒体的声音让它不那么纯粹。它很规整,起承转合,以攀爬过程贯穿全篇,穿插男主的成长经历、吉尔吉斯斯坦遇险(20/100min),和丢失食指。53/100分钟时,男二Kevin屡次挑战pitch15失败,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希望,之后开始渐入高潮。

优先美地公园酋长岩的黎明墙,Dawn wall,因为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会照在那堵墙的最上面而得名,名字就这么有诗意。男主Tommy想要自由攀登(free climb)黎明墙,Tommy同是climber的老爹说,这是个pipe dream白日梦,徒劳。

Tommy的感情经历与Free Solo男主Alex的略有不同,Tommy前妻同是优异的climber,现任妻子非常支持他的梦想。而Alex的女朋友似乎并不理解他,反而尽给他惹麻烦添堵。(电影中展现出的是这样,不过冷暖自知,2019年2月Alex和他女友订婚啦。)这跟他俩的不同性格也许有关系,Alex不太会照顾女生,也不理解女生的心理,而黎明墙男主Tommy,在妻子的嘴里,聪明体贴,对儿子很好,缺点是全身心投入在自己的梦想中,眼里并没有别人(他们的差别在Free Solo里也能看出来,Tommy更social,Alex某些行为似乎有点autism倾向)。但女人又是相似的,在这两个案例中,女人都要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哪怕优秀的climber前妻,也得要为丈夫学会做饭。而男人都可以不食人间烟火,追逐梦想就可以获得所有人的首肯。他们的世界可以只有一样东西,而女人的世界被割裂成一条一条、一块一块的,对于大部分女人,这也是她们想要的。我觉得这也是前妻跟Tommy渐行渐远的原因,而非之前的创伤,她也需要人支持她,而不是放弃自我全力支持自己的丈夫。身为女人,真的理解她们,共情她们,又有些无奈。

Tommy被绑架的片段最戏剧,丢失食指之后的情节最感人,鸡汤总是感人的。还好不是实时拍的,不然当时一定很心碎,但是Tommy真的是乐观,倔强,他在听到同样喜欢climbing的医生说他可能要换一个career时的反应不是绝望而是“What do you know?”喜欢他这种性格。在攀爬途中Tommy一遍遍地鼓励Kevin “Come on,已经很好了,快了”,也反映了他的乐观,似乎成败对他都是无所谓的事。私以为Kevin听见他总是这么安慰他,心里可能很气“你都爬过去了,你当然没有心理压力”。

作为普通人,对Kevin是更能理解和共鸣的。Kevin比Tommy更社会化,更“正常”。爬黎明墙甚至不是他的梦想,他在六年中一次次地质疑自己花这么多时间做这件事值不值得。确实,他的能力也让他完成起来没那么轻松,而Tommy则更游刃有余,在攀爬过程中失败次数不多。是对Tommy的崇拜让Kevin坚持下来的吧,现在他有了一辈子炫耀的资本。

Kevin pitch 15一直过不去,而Tommy过去之后一直继续向上。Kevin给Tommy放绳子,Tommy通过一个又一个pitch之后晚上下来跟他会合睡觉,他还得恭喜他。这种感觉我太理解了。觉得羞愧,觉得自己拖后腿,觉得自己弱爆了,觉得心里很沮丧。看着自己受伤的手指,摸着上面的磨破处,一遍又一遍,仿佛抚摸就能让它变好。一次又一次尝试,大多数时候自己也知道自己过不去,每一次过不去又要浪费几小时(得知他们一次失败要退回来休息至少一小时,我就平衡了,原来高手也不能连续哇),而一天天就这么过去了。有的时候感觉已经对了,但还是过不去。就像他说的,“Tommy的态度让我安心,但是最终,这一关还是得我自己过。”最后居然成功了,真的是跟打游戏通关一样,经过那么多次失败,终于就知道,原来这样可以成功,原来成功是这样的感觉,下面没有什么再能难倒我了。

Free Solo最大的魅力是那种向死而生的勇气,但这勇气并不是真的勇气。Alex的杏仁体(大脑恐惧情绪中枢)需要很高水平的刺激才会活跃,这说明他并不需要具备非凡的勇气去做这件事。害怕,还去做,才是真的勇气。与free solo的不同,free climbing带绳,也就是说他们不追求濒死的刺激。free climbing需要的是perseverance坚持, resilience韧性,惊人的perseverance。他们用六年时间研究墙壁上的每一个细节,对最难的环节练习上千次(当然,free solo也需要练习很多次),住在岩壁上悬空的帐篷portaledge,吃的不够,手磨破了,脚趾甲开裂,一次次撞在墙上。最可怕的是不能走动,每天只能爬或者坐着躺着,十九天!身体素质很棒的climber很多,但是能做到像他们这样的寥寥无几,就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他们的韧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吉尼斯纪录也是这样)

因为白天阳光太大,种种原因他们经常夜间爬,另一人用手电筒给攀爬者照明。意外的是,他们说夜间攀爬更轻松,因为更安静,更寒冷,更容易集中精力,很快就会忘记脚下的高度,集中于眼前的岩石。Kevin这样描述的时候,我也立刻进入那种感觉中了。

如果说对Free Solo的疑问在于冒死亡的风险是否值得,那我对这部的疑问就更多了:既然爬的时候可以失败很多次,那为什么一定要追求一个连续的过程?之前踩点时已经把每个绳距都练过数遍了,能不能算已经把整面墙都爬过了?有人隔几天给他们送一次补给,每天爬完还要回到大本营睡觉,那为什么不能回到地面睡觉,第二天再接着爬?Kevin在绳距15爬不过去,能不能先往上把其他的都爬了,再回来爬15?(典型的实用主义思维)我觉得我想的这些其实未尝不可,只是他们制定了这样的游戏规则。也许一直扒在墙上,有助于他们成功,如果可以下来再上去,可能就没这个动力了……

当然,我最无法理解的自然是用六年时间爬一堵墙的意义,跟片中很多节目主持人的想法一样。片中提到dedication和obsession的区别,难道成功了就是dedication,无法成功的事请就是obsession吗?这件事是结果论的吗?但是我们愿意看,赞助商愿意付钱,同时他们也喜欢爬。我们日复一日的工作,未必比他们日复一日的攀爬创造更多价值。他们是出于热爱,而对我们的启示就是,普通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带着这碗鸡汤走下去。

再回到我自己的攀岩经历想一下,他们在高处看地面,完全没有恐惧情绪,他们用一个脚尖把自己固定在一个几毫米的小点上,完全不会腿抖,肾上腺素飙升。这一点就值得我佩服。

(我的感想终于在这里戛然而止)

 5 ) 一部出色的体育、冒险、励志、人性、自然风光攀岩纪录片

主角Tommy的人生是围绕攀岩展开的,一鸣惊人、志同道合的女友、异国绑架被迫杀人、断指又再起、妻子出轨失意、破纪录挑战,一连串经历堪称传奇,充满戏剧性。

看过另一部攀岩纪录片,徒手攀岩,那是单人进行的、更加极限的无保护攀岩,同位攀岩运动,却因安全绳,自由攀岩和前者有本质差异,少了生死一线的惊险,多了自律遵守规则的体育精神,多了必要的攀岩伙伴,也多了年复一年屡败屡战的反复卡关和挑战。这些要素让这运动像是魂系游戏,更挑战技巧、人类身体和毅力的极限。

最让我感动的,不是天才Tommy,而是他的攀岩同伴Kevin,卡关的数日,面对队友的期许和领先,面对外界和对自己能力的质疑,这些比整座黎明墙更重的压力没有击溃他。做天才轻松,雪中送炭容易,承认自己的失败也不算难,但人性使然,承认别人的成功实在艰难。


第一个关键词是自设限体育精神。

因为有安全绳,有了防坠落措施,自由攀岩可以多次分段式的挑战,闯过一段pitch后不必再次挑战,但同样地,即使在最后一步失误也必须自觉遵守规则返回前一个pitch,这是种自设限的体育精神,如果没有摄像应该不成挑战记录吧。

如果说徒手攀岩是一命通关,本片则相当于可存档反复挑战的魂系游戏,这更接近技术的极限,人类身体的极限,而靠反复背板,背负生死压力,零失误通关的极限。我觉得比起徒手攀岩的玩命,自由攀岩更接近体育,前者是视死如归的生命冲锋,需要的是熟练、勇气和运气;后者更像挑战极限的体育游戏,需要的是策略、耐心和毅力。

第二个关键词是传奇。

Tommy的人生堪称传奇,太有戏剧性了。

误打误撞的初次参赛就拿到了国际冠军;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女友,一起去异国攀登却遇到了绑架,生死一线间过了6天,最后被逼推了绑匪下悬崖(片尾花絮看竟然没死,更是戏剧性);归国后的PTSD,醉心于攀岩,意外断掉了重要的左手食指,却奇迹般地更上一层楼;和队友兼妻子的婚姻愈走愈远,最终妻子出轨离婚,自己大受打击于是更沉溺于攀岩,花费了十几年时间去攻克黎明墙。多重意外叠加,难以置信这样的人生竟是真实存在的。

正因为挑战更极限,所以每段的挑战间隔不少休息时间,这就导致了按日计算的悬挂时长和队友的存在必要。

第三个关键词是毅力。

因为安全绳,黎明墙变成了一个大自然制作的极限动作开放世界游戏,我完全能体会它的好玩之处。墙就在那里,风吹雨打屹立不倒,有了安全绳和大本营,可以去存档挑战通关,可以前期做足功夫从上而下地勘探和制定策略,可以靠累积时间去磨炼技术。这完全就是魂系游戏设定,刺激但相对安全,每个boss都看似天堑但又有火堆方便快速重新挑战,只不过像法环的女武神,玩家们顶多卡关十几小时,而且能看攻略甚至作弊;而这种攀岩可能会卡关一辈子,也无法作弊,一旦出现意外也会受伤甚至死亡。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至死方休,可说是人类赞歌级别的毅力了。

第四个关键词是队友。

岩壁上每一pitch都是极限挑战,都会极限消耗体能,需要很长的休息时间;再加上需要人在背后放绳,在攀岩这个看似单人的运动上,队友变得必要了。但有了队友,就变成了团队游戏,也有了高下,除了体育精神还要有团队精神。

Tommy的第一个队友是共患难的妻子,她的出轨深深打击了他,但本片却难能可贵地以非常现代性的客观方式,叙述了这段8年的婚姻,男主没有置于道德高地而将自己的人生变成不幸的泥潭,前妻也没有羞于自己的感情而陷于自责的漩涡,抑或是出走后老死不相往来。

这种看淡命运的态度正是对抗无常的最大武器。痛苦不仅来源于客观物理的阻难,也来源于主观情感的善变,比起物理世界,情感不可理喻,无可奈何,风云幻变,大概与其执着,不如放手。

第二个队友是初出茅庐的Kevin,人生经历比起Tommy可说单纯得很。Kevin卡在pitch 15的几天是本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失败;Tommy不肯放下队友独自通关,则教会我们何为伙伴。这两种精神都是我之前的人生里未有遇到和理解的,让我瞠目结舌,大受震撼。

Tommy的团队精神让人感动,但Kevin面对失败的坦然、放下妒忌去成就别人则更是人性光辉。承认别人的失败很简单,但承认别人的成功很困难。卡关近一周,无数次的失败,队友的期许,对自己能力的质疑,组合成的来自自己的压力比整座花岗岩山更重,扛着这种匪夷所思的压力,他撑过去了,甚至做到了Tommy完成的挑战。


这是一部出色的体育、冒险、励志、人性、自然风光攀岩纪录片,我受益匪浅。

 6 ) Bittersweet & Personal | 非常私人的苦乐参半

同样是酋长岩(El Cap),不一样的是本片的Tommy左手食指出事故时断了一截,然后他选择的攀登路线是大平板"黎明墙"那条没人爬过的线路,他的方式是设置各种pitch,然后逐个pitch征服 在「徒手攀岩」里,Tommy其实出现过在镜头中,但我忘了他说过什么,估计这个圈子的人都是相互认识的 我不是个攀岩爱好者,说实话,光是鲤鱼背那点岩石就让我觉得有点挑战了,但不管是看「徒手攀岩」还是看「黎明墙」,都觉得热血沸腾 Tommy的性格比Alex更讨喜,他的儿子Fitz也好可爱,而他的先前经历也更戏剧化一些,以至于这个片子不如「徒手攀岩」那么纯粹,分了一部分主题给partnership或者family 就连片子最后还说,"Tommy continues juggling his climbing ambition with family life." 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正好处于自己人生的特殊阶段,以至于看「黎明墙」时感悟更多,最喜欢的是Tommy登顶时别人问他什么感觉,他回答说: Bittersweet(苦乐参半) 我估计玩儿户外的人才会在这一个细节里觉得他没在装逼,尤其雨徒或者雨骑或者在户外中经历过一些意料之外的困难和挑战的人 有一段时间我跟别人分享户外的乐趣和怎样save my ass,别人一脸诧异,问我为什么要骑行要徒步,"在不晒的室内享受空调不好么" 后来我首次去骑行山地越野,山上突然下起雨来,我开始失温,然后下坡拐弯时还摔车了,膝盖养了一两个月 这下大家更有理由了:看,我说什么来着 其实热爱一样东西,真的很难让别人理解这份热爱,尤其户外这种像是自己找虐的事情,更别提极限户外这种不要命的东西了,大部分人估计都要么望而却步,要么觉得看起来也还行 (就像本片里那个大叔说,你不懂攀岩难度的话,看着他们攀登,就觉得好像挺简单的,其实每个pitch的难度都达到了攀岩等级中的最高级别那一栏) 对于自己热爱的东西,我不太同意用成功或者失败来判断(judge),所以本片励志的点不在于"成功登顶",而是这种成功背后的东西:用功和坚持 就像「徒手攀岩」里Alex在同一条线路借助器械攀岩了n遍然后坚持记攀岩日记一样,「黎明墙」里的Tommy和Kevin为了这条线坚持了6年(或者更久),研究pitch的位置什么的,不断练习什么的,实地攀完El Cap其他路线什么的 以前确实我会更在乎"用功",多于在乎"坚持",就像几个月前看「徒手攀岩」,都在感慨Alex的认真和准备工作,那时候我会觉得,你要做精一样东西,就得花费别人难以想象的精力 理儿确实是这个理儿,但这个片子让我觉得励志,意义却不在于提醒大家怎么才能成功才能成大事,而是:怎么去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就以极限户外来说,体验极限是一种有趣的事儿,例如跳伞,也许只是"啊"一声的光景就让人觉得超越了自我,可是200跳以后去翼装飞行,想都能想得到那是怎样的世界 在坚持做一些事情时,会有着难以想象的繁琐,而热爱只会抹掉其中一部分烦恼 这里所说的坚持不是说单纯坚持而没有超越和挑战,不是说Tommy和Alex单纯坚持攀岩几十年,而是坚持背后的自我超越和自我满足 我以前刚接触骑行时,最大的野心是骑行里程达到40076公里,这是沿着赤道绕地球一圈的距离,但其实坚持骑完这样的里程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等我更加喜欢骑行以后,就开始想:更重要的是,骑完40076公里后,我在骑行中又会有怎样的提升和超越? 也许是HC爬坡更厉害,也许是骑完了所有热门线路,whatever,最基本的是得沉下心来,忍受一些烦人的琐碎细节以及一些看似无聊的准备 例如Tommy为了难度很大的pitch15(正式攀岩时花了好几天时间才克服),在家制作了类似距离和条件的东西,然后每天重复地练习攀爬和跳跃 回到生活中,都在强调户外轻量化,于是我们会对着摆在地上的行李琢磨半天,甚至只是300克的雨衣,会去查资料判断天气情况,以及做好预案,最后只带了多功能的冲锋衣 听起来有点吹毛求疵,但现在的我总算有点理解Alex和Tommy那种对于热爱事情的坚持了(虽然自己还做不到那么用功) 因为我发现这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其实,搜索信息,判断,设计,执行,反馈,是一整套自己能控制的过程,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于是我在想,也许户外就是一种自由职业,自我超越,自我负责,自我满足 在自我单飞时快乐,跟同伴一起达成时更快乐,看到Tommy在等Kevin克服pitch15,我十分妒忌,也期待着有一个节奏相似的骑友,一起征服点什么 撇开用功和坚持,一旦热爱到一定程度,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到问:何不从事相关工作? 可就好比热爱骑行不代表要不断参赛,我觉得热爱一样东西更像是自我满足和自我超越,而不是去竞争去对比(当然这有助于自我超越和自我满足),但归根结底,"热爱"其实很私人,至少户外的热爱是这样 一开始我确实想着自己那么喜欢户外,应该考虑建立户外组织,例如还跟骑行队友调侃说建立斯洛文尼亚骑行公司 但现在就觉得,单纯的做热爱的事儿,不需要别人去理解,不需要向别人去解释,它就是很私人,而且确实苦乐参半 这种私人不只是说只是做给自己看,而是每个人在相同的领域会有不同的成就感和追求,例如Alex追求一次性徒手攀岩抵达顶部,而Tommy想着直接从大平板登顶挑战"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接受挑战是共同点,但追求的挑战各不相同 也许这是户外的一个有趣之处,因为户外提供了各种挑战的可能,你可以选择体能和经验上的挑战,也可以考虑技术挑战 有的人单纯喜欢高海拔攀登,人生目标是走完7+2,有的人热衷于高海拔技术攀登,有的骑手目标是不断加大巡航速度或者增加骑行里程,有的目的是征服连续HC级爬坡,有的是为了挑战放坡时的压弯 至于我所热爱的山地车,也许骑手们也会想着不断挑战山地越野,纵然如此,我想要挑战的是全路况(包括爬坡甚至阶梯),而有的人就纯粹挑战Downhill速降 到了一定程度,真的会像走火入魔的疯子,典型的是遇到恶劣天气时的反应,片中Tommy就说了: "I don't know what's wrong with me, but I love this shit." 而我特别敬佩的一个骑友,骑行独库公路的铁力买提达坂时,是在大雪中骑上去的,那时候他还没戴头巾,冻得瑟瑟发抖,我在公众号文章评论时感慨他们遇到雪骑,而我在铁力买提时甚至都没下雨没有冰雹 他回应说:"所以有的时候艰苦的旅程中却又着终生铭记的回忆。就像我们一起雨骑喂子坪。" (雨骑喂子坪就是我摔车并失温的那次) 插几句聊聊partner,虽然户外可以完全一个人好好享受,但是有好的partner时,感觉会十分不同凡响,不仅仅是关于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也就是所谓的"一个人能走得快但一群人能走得远",而更多的是因为大家会相互让对方能更好地坚持热爱的东西 我在雨骑喂子坪时,正是因为这个让人敬佩的队友(他是领队)给我鼓励和帮助,才让我坚持下来并且对骑行更加热爱,也打开了山地越野的新世界大门 所以真的挺妒忌片子里的Tommy和Kevin的,尽管Kevin一开始并没有真的这样攀岩过,而也没有人真的在乎Tommy关于在黎明墙上攀岩的疯狂想法,就连Tommy自己也调侃: "他在抱石攀岩那么有能力,也许真的会是我的搭档,再说了他是唯一感兴趣的,其他人都觉得我疯了" 但是他们两个人互相帮助打绳结,互相鼓励,即使后来Kevin卡在了pitch15(别人都在担心Kevin拖后腿),Tommy提前到达了那个可以站可以躺的平台,他突然意识到:如果只有我一个人登顶,这件事就毫无意义 于是他当即决定不管Kevin花多久才能抵达他的高度,他都全力支持他,为此还"丢"了手机,只不过可能是他自己"丢"下去的就是了(被媒体各种"你不怕被Kevin拖累吗"的问题烦透了) 而即使是partner,我喜欢Kevin的一点是他的心态和努力,一开始尽管他自己很遗憾自己克服不了,但也不想拖累Tommy,而我很喜欢的一个情节是,在爬Dyno那一段pitch时,Tommy选择的是往下走然后再往上绕的兜圈方式,而Kevin选择了直接往上挑战,证明了自己,但他还是觉得他做不到Tommy那样先往下走 言外之意就是,俩人各自完成不同的挑战,没什么高下之分(这又回到刚刚所说的,挑战其实也很私人,没什么可对比的) 我也梦想着有这样的伙伴,大家有着共同的能力、经验、用功程度、善意和尊重,然后共同征服不一样的挑战 说完了用功、坚持、partner、自我超越和自我满足,还想说,很多事情真的很看契机(虽然它更多时候只是个敲门砖,而不是关键环节) 在「徒手攀岩」里,Alex的契机是源于他的内向,于是他享受自己攀爬的乐趣,而「黎明墙」的Tommy喜欢攀岩也跟小时候有关 Tommy小时候反应迟钝以及羞怯,跟他父亲那种健身美男般的人中龙凤简直是天与地的区别,反而因此他父亲不断地想磨炼他,而带他攀岩 而后,一个更有趣的契机是,他和父亲本来想去看一场攀岩比赛,结果主办方说现场的人都可以参与,Tommy跃跃欲试跑去现场报名,还成了冠军……这成了他职业攀岩生涯的开始 不过提到契机不是说热爱一样东西有早到晚到之分,更多人并没有"从娃娃抓起"的机遇,但这并没有什么,只有想着怎么在热爱的事情里成功的人,才会去计算没有从小时候开始练,"亏了" 例子很多,我身边很多老骑友(50到70多),好多人都是接触骑行才没几年,却在骑行中一直保持在前队,我比较佩服的是骑行喂子坪时的刘叔(他参加比赛都能获得很好的成绩),以及骑行青海湖时的老赵(70多),在三四级逆风情况下他一直给我破风,根本没有我轮流破风的机会(我体力大不如他,除了爬坡时爆发力比他好点儿) 真正热爱一样东西,没那么多亏不亏的计算,想想我小学时简直就是体育白痴,投个垒球都投不远,初中时阴差阳错被拉去参加校运会的1500米,还在跑步过程中突然流鼻血…… 于是我觉得自己跟运动应该是没什么关系了,好在还热爱着话剧和交响乐,这种不需要运动细胞的东西拯救了我很多年 虽然大学后慢慢接触棒球,毕业后开始接触骑行,但更多的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没有想过什么自我超越,也没什么自信(毕竟小时候以来对于自己运动细胞的认可度太低),更多是觉得散散心或者觉得"挺有趣" 我的周末更多的是睡懒觉和随便乱逛,绝不是现在的户外……那时候对任何运动也达不到热爱的程度 我重新开始拎起运动的契机很可笑,是因为我喜欢的一个姑娘,起初想要徒步和登山,是因为她喜欢攀登(但技术和体能都比我好多了),但虽然有这样的意愿,却一直没怎么行动,好不容易狠下心来买装备,还没徒步几次(只跟她徒步过一次),我的单相思就被撕裂得一地鸡毛,于是登山杖和护膝就成了我压箱底的东西 而后有趣的是,为了疗这个情伤,我开始回到我的骑行老本行,然后遇到了有趣又上进的骑友,开始慢慢找回最初的热爱 而不断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发现(例如爬坡能力),让我对运动细胞燃起了掺杂着肾上腺素的自信,于是不断定立更高的目标,至今特别高兴的是自己爱上了爬坡 而更让自己欣慰的是,之前很害怕逆风骑车,在独库公路的一天连续爬坡,尽管风很大,我确是一路在前队顶风爬完了坡,就特别为自己骄傲 即使现在想起来,还开心得不自觉笑起来,但我对天发誓,上面写出自己的进步,纯粹是分享快乐,而不是显摆自己的能力,还是那个观念,不需要别人理解这样的自我满足 于是不管是「徒手攀岩」还是「黎明墙」,最让我觉得内心安宁的是Alex坐在El Cap顶部看着远处风景时,是Tommy爬到顶部等着Kevin时,我觉得我能理解那种快乐,那是任何闪光灯、商业广告邀请(户外品牌冠名除外哈哈哈哈)、采访邀请,都不能替代的快乐,而且真的很私人 我总觉得,判断是喜欢还是热爱,有一个标准是,当你好不容易地征服了某样东西时,对别人的夸奖无动于衷时,就是真正的热爱而不仅是单纯的喜欢了 就像以前看到的一句话所说的那样,要珍惜那些需要耗费心力才获得的东西,我想,徒步也好骑行也好攀岩也好,其他各种户外活动也好,都是这样的需要珍惜的东西 (就比如滑翔伞,你可以体验一个小时,也可以花半个月时间去培训然后考取中级认证) 而今天看「黎明墙」还有一种感觉,就是也许这些个挑战还掺杂了私人的逃避在里面,想想看经历了吉尔吉斯斯坦的绑架事件和离婚事件后,Tommy突然对攀岩的兴趣更大,攀岩成了疗伤的一部分,就算失去了食指也没能降低这种兴趣 而昨晚恰好还看了职业山地车手Claire Buchar的一段小视频,尽管过了那么多年,每次骑自行车她还是像在逃避什么,她在DH时的专注以及最后坐在山上看日落的孤独,真的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再提一提「黎明墙」的戏剧化,这是它相对于「徒手攀岩」来说更像一个电影而不是纪录片的原因,毕竟Tommy本身的经历就很戏剧化,尤其吉尔吉斯斯坦绑架事件和他内心的痛苦挣扎 更戏剧化的是,那个被Tommy推下悬崖的恐怖分子居然没死,在接受采访时一脸懵逼的表情也是让人心情复杂 Beth的性格太好了吧(在绑架事件之前),总是笑呵呵的,爽朗性格很让人喜欢,但绑架事件给她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也为她跟Tommy的离婚埋下了种子 其实可以理解,本来婚姻的维持就需要双方大量的努力,更别提这个婚姻还建立在绑架事件的基础上(两个人心态和性情大变,Beth都不怎么笑了),就像片中大叔说的,在那个事件中,因为Tommy救了大家,Beth对他更像是依赖或者感恩,而不是真爱 而Tommy虽然依靠着攀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心病,但当初因为攀岩才想着去吉尔吉斯斯坦,这样的背景让人一想起来就心病发作,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Beth要离开(甚至淡出攀岩),她一看到Tommy,一接触攀岩,就会想起成为人质的那一个礼拜相关的痛苦黑暗回忆吧 不过她还愿意参与这个片子的拍摄,去聊Tommy的往事和吉尔吉斯斯坦那一段经历,也是让人欣赏,可能是某种和解,最后她甚至和丈夫以及孩子一起出现在El Cap下见证Tommy的登顶

唉,也是bittersweet苦乐参半啊 顺便再吐槽下字幕翻译,有些让人困扰的地方,例如dedication应该翻译成"专注"而不是"奉献" 另外,吃着披萨看这个片子是我不对,不说了,刷牙洗手去了……

 短评

(Kevin像我豆😂…

9分钟前
  • 童殿
  • 还行

那些专注于挑战自我的人总是让我激动,尤其当这种挑战带有某种内在的悲剧性的时候。黎明墙,整个故事由极限运动、科学和神话叙事凝聚而成,五星推荐。

12分钟前
  • 老晃
  • 力荐

你的影子是弓 你以自己拉响自己

13分钟前
  • In K
  • 还行

和《Free solo》主人公比起来多了许多许多人情味儿和人世间苦难经历的tommy真是好可爱啊。他的一切遭遇竟然让他选择扔掉(?)手机等待kevin克服第十五节,这样的情谊很动人。人类可以是可爱的生物,在不一心想着去追名逐利坑蒙拐骗的时候。

14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最近一段时间看了一系列的攀登纪录片,包括《Free Solo》、《Meru》、《Valley rising》《Dawn Wall》,Tommy和Alex的故事太激励人了,想想发Sci也没啥困难的,加油吧!。

19分钟前
  • Prof.dr.Leo
  • 力荐

与刚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的《徒手攀岩》放在一起看非常有意思,后者中一直陪着Alex Honnold训练的便是本片男主Tommy Caldwell,而两部纪录片中的徒手攀岩爱好者们征服的都是同一块岩石——酋长巨石(El Capitan)。两部电影相比较而言,《黎明墙》更多地展现了Tommy的成长经历、家庭变故与心路历程,而《徒手攀岩》在挖掘Alex的个人魅力上做到了极致。我们无须比较二人谁更伟大,抑或比较谁的挑战更困难,因为无论是《徒手攀岩》的后二十分钟,还是本片中Tommy坚持要和搭档一同登顶的决定,都足够令观众感到震撼,他们是都是追求极限的无畏者。

23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自幼个子不高性格内向,还断了一根手指的Tommy,想不到成功挑战黎明墙世界纪录了。影片以攀爬黎明墙进程为主线,采访Tommy及他的搭档及身边朋友,有序展现浓缩全程;黎明墙的航拍风景超美且不说,挑战者的意志与精神在画面中也能感受到。PS:敢于在世人面前承认杀人行为实属不易。

24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力荐

电影的各方面都比徒手攀岩要好,虽然事件本身无法比较高下。黎明墙的厉害之处是把故事拍得跌宕起伏没有尿点,连贯流畅,当然故事本身也是十分传奇了,Tommy和Kevin在意志力上都值得人尊敬。

2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攀爬即人生。目前看过最棒的攀岩大电影,从头哭到尾。我也不知道打动人心的是什么,可能是Tommy年复一年执着地研究路线,打磨每一处细节;可能是Kevin面对最难的一段,失败、气馁却不曾磨灭斗志,最终成功磕过;可能是他们生活中遭遇的普通人也会经历的磨难;也可能只是一句“I just want to be with you”。攀岩是一项平常带给人的苦痛、焦虑和失望远远多于成功的喜悦的运动,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完成目标那一刻的存在感如此真实。

31分钟前
  • 灭鼠办梁同志
  • 力荐

虽然主角是Tommy Caldwell,但全片最让我震撼到落泪的还是看Kevin一次次冲击Pitch 15最终成功的那一幕!

35分钟前
  • Cherry樱桃之远
  • 力荐

徒手攀登优胜美地的El Capitan,很详细的介绍反复冲击pitch10一段;影片后有介绍拍片的艰辛,有力量、真实的纪录片背后要付出超人的努力

40分钟前
  • [Deleted]
  • 推荐

最搞笑的是恐怖分子居然没死。。。。。。

45分钟前
  • 白马狗熊
  • 力荐

以前也许我也会问 "Why",现在只懂得欣赏那种纯粹。PS,幕后花絮好有趣,还得一个 camera man 来拍摄在拍摄的 camera man。。。

48分钟前
  • nebgnahz
  • 力荐

Tommy 一笑起来,叫人毫无抵御力。

52分钟前
  • vivi
  • 推荐

比起“Free Solo”来也毫不逊色。至于观影时的情绪波动,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相比大自然,来自人性的挑战真是一点也不简单啊。

57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推荐

看到屏住呼吸,看到泪水涟涟,看到忍俊不禁。有梦想的人们实在太可敬可爱了。

1小时前
  • forzaradha
  • 力荐

珍贵的是,一直有他们从小到大的录像。

1小时前
  • Sabrina
  • 力荐

看完《徒手攀岩》回看这部这部兄弟篇,更觉的亚历克斯是命中注定的天子骄子,而汤姆则是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先驱。

1小时前
  • 铁旦
  • 力荐

比Free Solo好看的地方在于Tommy比Alex要有血有肉许多。他的挣扎、痛苦和快乐都太真实了,而且他对Beth和Kevin的爱意和尊重是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够做到的最伟大的事情。攀岩、长跑、瑜伽都是inward looking的运动,孤独和pain都无可避免,但享受或suffer却是个人选择。Alex是神,但Tommy就是一个拥有天赋而且把自己push到极限的普通人。

1小时前
  • 狐梨酱
  • 力荐

百度了很多,明白了这部和徒手攀岩的区别:1.这部的线路最长;2.这条线路没有完全利用岩峰;3.这条线路是tommy自己挖掘。另外tommy和alex联手于2018年创造了nose线路的速度攀岩世界纪录—2h10m

1小时前
  • 老牟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