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新生活

10集全

主演:黄磊,赖声川,乔杉,刘晓晔,修睿,吴彼

类型:综艺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2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3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4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5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6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3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4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5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6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7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8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19戏剧新生活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戏剧新生活|《巴西Brazil》,一个绝望植物人的杀人密码

这是在《戏剧新生活》看到的第七个作品,从寓言风格的《养鸡场的故事》,现实父女情《鸡兔同笼》、隐喻风格《下山》,浸没式戏剧《邂逅似水》、环境戏剧《倒影》、黑色喜剧《一个绝望的人》到了人偶配合剧《巴西Brazil》。

这是在《戏剧新生活》看到的第七个作品,从寓言风格的《养鸡场的故事》,现实父女情《鸡兔同笼》、隐喻风格《下山》,浸没式戏剧《邂逅似水》、环境戏剧《倒影》、黑色喜剧《一个绝望的人》到了人偶配合剧《巴西Brazil》。

到目前为止,《巴西Brazil》是我个人喜欢的TOP3作品,刚开始迷惑于这个剧名,看完之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巴西Brazil》

用温柔的方式讲世间最大的残酷

这部戏从表现手法上用温柔的方式讲述了最残酷的故事,没有歇斯底里,反而营造出一种宿命的无奈感,看完之后那种无力的压抑,久久不能散去。

一个卧床8年的植物人,一个即将报废的机器人和一个植物人情绪外化的小木偶。

当卧床八年之后植物人开始恢复的时候,他给机器人下的第一个指令是“KILL ME”。

技术手段上,就像吴彼说的“多点音乐、音效的配合,就像多了一个演员”,配合非常精准。四首音乐的选择、结尾机器人的报废都恰到好处的扎到了观众的情绪里。

四首歌曲:从开场看大海的“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的期待,到学习摩尔斯密码的“Hello dear”,到一夜过后依旧关机不接电话是的“And i say goodbye to my dear”,最后到告别一切的《送别》,曲子用的非常舒服。

故事情节上,缓缓有序展开却非常有力的推进:

三通电话将他逼向了绝望。

开场是一个机器人读说明书的场景,小木偶的出现讲述了机器人的背景。

机器人的现状及八年来植物人的生活

一个即将报废的机器人被妈妈用低价雇佣来服务他,暴力换尿不湿,睡眠时间放不合适的音乐、机器人休眠5小时自检而尿不湿只能用4小时、看了8年的大海其实是电脑开机画面,而之前唯一的娱乐听故事也变成了听各种各样的说明书。

他的所有“反抗”“情绪”都没人听得见,他的所有不满都在被误解。他所期待的竟然是能够拆了、砸了机器人。

第一通电话:无人接听

当他突然开始自主眨眼,植物人状态改善的时候,机器人打电话给妈妈报告这个好消息。

“无人接听”,原因是“他们应该在庆祝春节吧”。与此时此刻躺在床上的植物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人偶所代表的植物人的情绪,从仰头满眼期待到地头失落,“她就是故意不接电话”。

机器人选择用短信告知妈妈。

机器人打电话的满眼期待
妈妈不接电话的失望

第二通电话:关机

会眨眼的植物人通过眨眼表示是否,然后学习摩尔斯密码。当他学会摩尔斯密码对机器人下达的第一个指令时“sha wo”,在机器人误解之后直接下达“KILL ME”的指令。

表示不理解的机器人打电话告知家人,此时电话那端显示“关机”。在机器人短信通知妈妈之后,妈妈选择了关机,进一步逼退了植物人的求生意识。

而此时机器人还在反抗,“我没有办法伤害你,一旦我伤害你,我的系统就会被锁住。我一旦断电,就会有公司其他的人来救你。”事实证明,断电48分钟后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植物人的他就像已经被全世界遗忘

妈妈破解了芯片

在机器人的反抗下,植物人讲出了背后的故事。

其实妈妈本已经破解了机器人的芯片,在能够选择好的服务的情况下却依然选择了这样一个即将报废的最低级别的机器人服务,已经打定了任其“自生自灭”的主意。

同时,妈妈通过黑客破译,还设置了让机器人杀死自己的指令,只需要一个密码“B.R.A.Z.I.L”……原来,标题竟然是一组杀人密码。

妈妈的心思,令人脊背发凉。

第三通电话:依旧关机

植物人向机器人传达了杀死自己的指令,并要求他“天亮如果妈妈还不接电话,杀”。

天亮了,电话依旧关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机器人依旧想不通他为什么要自杀,原来根源早已埋下。

妈妈:“你为什么还不死呢?”

原来在之前,妈妈就曾在他的床边说过“你为什么还不死呢?”

这才是植物人坚持要死的原因啊,没有任何让他活着的支撑。

送别:你为什么还不死呢?

机器人为其拍摄了遗像,当要注射杀死他的时候。

一秒之内,机器人算了15亿中解决方案,终于找到了一个绕过植物人命令的办法。

他选择——自己报废了。

这首送别给机器人,也给自己。

感受:到底谁是家人?谁更冷冰冰呢?

一边是不接电话放任孩子自生自灭的母亲,

一边是从衣食住听的照顾,从弹脑嘣、放音乐的关怀,

到底是谁更像家人呢?

一边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质问孩子怎么还不去死”的丑陋母亲,

一边是宁愿牺牲自己也不伤害他的机器人,

到底谁更冷冰冰呢?

答案不言而喻。

吴彼向来看戏的女儿暖暖打招呼

最后一幕刘添祺的这个笑,眼泪瞬间充盈眼眶,笑里面包含着多少复杂情绪,世间的委屈与看到家人的释然。

从这个作品中看到了刘添祺对作品的思考,用很简单的场景讲深刻的主题,温暖中的残酷。《鸡兔同笼》也有同感,佩服!

最后只希望大家都身体健康,远离丑陋。

 2 ) 戏剧新生活 | 《邂逅·似水》中的台下人,那艘船上的戏中人

第一幕:序幕

《一封陌生人的信》

“我第三次来到这里,我走过了我来时的路,我走过我们未能到达过的地方,还记得我们一路狂奔向机场那轰轰烈烈的场景。

你离开后我的生活不在热烈,也不再有太多的颜色,生活变成平淡无奇,沉浮的杂质,沉浮的感情。

我去过了,住过了,一次次,两次次,三次次,累了就停下来,大雨的夜,我的思念漫过太古。

我一无所有,却又一次次的倾尽我所有;我太执着,我用十年种荒野,用十年去学长大,长大后我还是我,以后的路我还是有酒。

乌镇,这是我最后一次与你的故事,也就埋在这里吧。我的最爱,万万千千就停在这里。秋水带走落叶,冬阳照进春泥,你我一别,终不会再见。

——2018年于乌镇似水年华红酒坊”

在赖声川导演评价完《邂逅·似水》彩排之后,黄磊读了这封信,瞬间将我带回了那年乌镇。

2017年于乌镇戏剧节
2017年于乌镇戏剧节

不像信的主人那样伤感,我的旅行应该成为“乌镇惊魂”。

第二幕:开端和发展

《酒醉的船票》

剧目名称:《邂逅·似水》
开场群像

演员栩栩入场,推杯换盏之间我们知道这是“他”的一场婚前单身派对,明天“他”要乘船赶去自己的婚礼,而此时此刻的他,却在买醉。

“因为世俗的生活,她嫁给了我。”

“我做了一个梦,我梦到一个黑色的漩涡,它把我卷进去了,他裹挟了我的生活,我无力改变。我渺小,我无助,它就把我锁到了一个船上,这个船就漂在了这个蜿蜒的小河道中,它让我喘不过气来了。”

吴彼的表演非常有层次,从开始的放纵喝酒自我麻痹,到被问及未婚妻慢慢安静,再到“喘不过气来”的无奈,最后沉默的背影,将一个“窝囊废”内心的复杂步步推开。

此时,邂逅的另一条线索“那艘船”已然浮现。

没错,胖子拿着“他”的船票离开,“他”被落在了乌镇。

第三幕:高潮

《邂逅:他与她的灵魂》

被困在乌镇“他”又回到了似水酒吧,邂逅了正在等着男朋友的有故事的女人“她”。高潮部分有几个亮点:

【反差】

“她”和“她的灵魂”一黑一白,一静一动的反差。“她”一直处在很平静的状态,而灵魂在不停的来回移动,表现出这个女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时而思考,时而指责,时而怯懦,时而又弱弱的试图反驳。而“她”只说了为数不多的几句关键台词:“你不爱她”。

可以看到一个细节,所有和“他”的接触,酒杯、盘子的传递,都是通过灵魂递给“她”来完成。

【危险】

“她”的男朋友出场,气势汹汹的指责“她”的不忠,灵魂惊恐怯懦的姿态反应瞬间表明了这两个人的关系,主被动一眼分明。

这部分纠缠是由身体“她”来表达,完成了与灵魂的不同分工。身体体现暴力的压迫的现实,灵魂体现情感的裹挟和恐惧的桎梏,这个女人怕男友却离不开他。

闪烁的绿色灯光表现了两个人不伦的关系,原来“她”已经过了细数十年、每周只能见男友一次的小三生活。

【那艘船】

“她”有困住她十年的那艘船,“他”有和不爱的人结婚的那艘船,两个困在船上的人暂时找到了依靠。

“他”:

“我忽然做了一个梦,我梦到了一个黑色的大船,她把我拽到了船的上面,我什么也看不见;我的一切都被吞噬了,我什么都找不着。

那里还有很多人,他们叫嚷着奇奇怪怪的声音,我什么也听不见。他们都被捆着他们很不开心,他们都过不了他们自己想过的生活”

“她”的灵魂:

“为什么我们不彼此帮助,然后跳下船呢?我们要勇敢。听啊,多么悦耳的音乐呀,多么叫人渴望跳下那只船啊。”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当“她”的灵魂在说要勇敢的时候,身躯却显示出害怕,丁一滕的这个反差处理很有张力。

主题在这里升华,每个人都因自己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困在自己的那艘船上,慢慢被自己讨厌的东西无奈的吞噬。我们还有没有机会跳下船像小兰(《戏剧新生活》第一期《养鸡场的故事》一样去看大海呢?

困住我们的那艘船是什么?

我们心中大海又是什么?

才发现戏剧新生活也是部连续剧啊。

短暂的邂逅之后,“他”和“她”要继续回归生活,“请别忘了我”来标刻这段暂时得以喘息的缘分。

第四幕:尾声

《酒吧对面树上的信》

似水年华的一群人讨论着他们的故事,听说,“他”后来回到了似水年华,“浮沉的杂质,浮沉的感情”回应黄磊故事中的那封信,足以。

故事中的人归于人海,不知道命运和时间会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台下你我皆是戏中人。

第五幕 感想

《我的那艘船》

这部作品很完整,层次有很分明,通过剪辑的处理具有电影的质感,高级!

不像前几部作品边看边哭,《邂逅·似水》似乎一直在吊着我的情绪,最后看着那个故事归于人海,情绪涌起。这样的结尾更深刻的呼应了“台下皆是戏中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刻骨铭心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困住自己的那艘船,

而每个人也将融于人海,

你独特的故事融于平凡。

现在很少有个节目是我每周掐着点等更新的,就像是小时候周末眼巴巴等着的那块奶油蛋糕,带来放松的惬意和满足感。

 3 ) 理直气壮做自己的快乐

这个糊综大冷天的跑到文艺青年的天菜乌镇,打着推广戏剧的名号,天天给我看一帮糙老爷们吃饭睡觉打呼噜,卖票吵架抽马赛克,养鸭子抓老鼠,吃馄饨跳大神,兄弟反目,脸上起包,一集叨逼叨3个小时没正事儿,最后花20分钟演一出50岁以上大专学历以下看不懂的戏,就这么一集集循环,让我哭的屁滚尿流。

当昊辰卖票打一折那个“哔”还要合影的时候,当小丁晓苏大冷天非要往水里跳的时候,当吴彼修睿“结梁子”黄磊打圆场的时候,当晓邑默默做手工见人就安利‘’偶”的时候,当添祺看见观众往吴彼身后躲的时候,当晓烨中气十足地哈哈哈哈哈的时候,当修睿在墙上画正字的时候...每一个点都准确戳中了我生而为人在这个世界上混的痛点。 他们在推广戏剧吗? 我不觉得。 凡事儿一旦涉及到“推广”,就一定要开美颜,加滤镜,立人设,做营销。去掉所有可能让观众产生负面观感的因素,报喜不报忧,选帅不选丑,这节目一样也没做到。 这个处处透着“没钱”的综艺用混乱的时间线和毫无剪辑痕迹的剪辑,把八个灰头土脸的戏剧人的两个月的集体生活粗糙又质朴的呈现了出来,大有“我们就这样儿,懒得装,你们爱看看不爱看滚”的架势。 我看到五六集的时候甚至还脸盲分不清他们谁是谁,我哈哈大笑或叹气流泪不是因为他们曾经排过多么牛逼的剧,不是因为他们曾经为戏剧努力了什么放弃了什么又隐忍了什么,而是因为当下的他们是那么鲜活而真挚。他们无需是谁就已经足够吸引。 最后一集,站在沙石比亚号上,不知道怎么的,大家情绪就上来了,开始喊话。 晓晔说:“我做戏剧,与你们无关。” 修睿说:“我就是懒,怎么了?” 祝福你们,一直拥有理直气壮做自己的快乐。

 4 ) 路人竟是我自己 | “内行人凝视”的感觉

(只是为了让这段字变成灰色所以随便配的图) “内行凝视”这个词是我本人生造的,来源是“男性凝视”。本人虽然没有“打拳”的主观意思,但有可能引起不适,如果引起您不适的话,划过就好了。而本篇评论主要聚焦于节目运作和其中戏剧作品的呈现本身,而我是否在“打拳”这件事讨论起来没有意义。

我只能算是对戏剧有一些了解的人,完全不是内行人,算是“外行人”吧! “内行凝视”类比于“男性凝视”,就是我作为“外行人”,有种被“内行人”观看的感觉。不但如此,这种“观看”甚至不是他们主动施为的,他们无意如此。只是那种“凝视”的感觉就那样自然而然流露出来,被我感知到了,仅此而已。

甚至可能是我的错觉。

而原本,这个节目其实是提供给我们“外行人”多角度去凝视“内行人”的机会,为什么我理解中反而反过来了,下文详述。并且,这也是我不太喜欢这个节目的原因。

一开始我是看音乐剧的,突然声入人心爆火,我突然拥有了很多 新的 但不那么 同 的同好。于是打开剧院官网无论引进剧还是译制剧都票价飞涨(或者买不上票)。我开始疲惫于自我介绍聊爱好时被惊喜地问到某些人名,我不否认我欣赏甚至喜爱他们,但我对音乐剧的爱好实际上更以剧目为本位而非演员。

在我这里,演员是戏剧的一个环节,虽然这个环节很关键。

有长评写到“五星评论点开好多都在夸演员”,这当然很正常,因为演员是关键的。只是我们可以留意到他们对于演员的夸赞确实是很 全 方 位,从演技、创作灵感、审美观点到综艺感、人品……怎么说呢?最后的反应是:严敏“新生活”这三个字确实不是凑字数那么简单。

严导的《说唱新世代》我也看过,有些歌现在都还在“当前播放”列表,有些已经从歌单删掉很久了。我没有再去关注说唱圈的作品,只有很少数我还怀抱着期望的选手,他们的歌上了推荐页时我会点进去听。整一个的说唱文化让我心生向往,随后望而却步。

节目剪辑得当,选手曝光在方方面面,闪光密集,当时的歌迷凝聚力当然很高,可是离开节目,选手们靠什么维持高密度的闪光点输出呢?唯留当时存下的作品。

不想把话说得太直接,第一点就说到这里吧,我觉得更多是节目方向和整体呈现的问题,《新生活》在这一方面比《新世代》严重很多很多(尤其论“比重”的话)。

接下来聊“当时存下的作品”。

1.作品输出的态度

“态度”是个很虚无的概念,所以我只能主观主观主观感受——从细枝末节。

我印象深刻是戏剧人们演完养鸡场,有很多小演出要连续演,非常折磨演员那一段。好几位戏剧人举着牌子到处找观众拉观众入场看戏,频遭冷遇,十分失落,很有原则,又因其原则意识相当痛苦,十二分纠结。

我不喜欢这一段。

❗防骂:可能是剪辑的原因。

第一,作为一个正在旅行中,对一切行程都有自己期望的人而言,花一百块钱和一小时光阴赌博,不是明智之举。屁股被钉在座位上看一场我毫无预估的演出,这跟赌博没什么区别,一百块钱我能买一张常听不厌的民谣/水乡歌专辑;一个用到洗白再用两年的帆布袋;一段泛舟绿水过桥洞的浪漫回忆——美好而且可知的东西,我凭什么去买我毫无了解的话剧?我正在旅行诶!你扛着摄像头来我已经很受打扰了,还让我花钱、花时间?

第二,上面说了是赌博,要细说这一点。当街卖票就是很不合理!跟戏剧爱好者先买到票满怀期待去看剧不一样,路人没有办法了解到这部剧的大概情节,是何风格,卡司有谁,制作班底风评怎么样——因为戏剧人们反反复复跟人家说着车轱辘话:我们兄弟排练好几天,很苦;我们缺少观众,很苦;我们甚至可以打折了,好苦—→(摄像头全程在场)看在我们很苦的份儿上,发发善心来张票吧。

路人为什么说出那句“给你钱,我不看戏了”是什么原因还不懂吗?为什么人家“打发”了还不吗?

你们不说自己要演的是啥!什么风格,前卫还是感性还是讽刺还是深刻你们不说,人家凭啥买盲盒啊?

人家盲盒还有范例图呢,你有吗?!

戏迷能在官网看简介,甚至能找来剧本,所以戏迷才能生成对话剧演出期待。大哥们,以那种推销模式,平心而论,路人能期待吗?

我给朋友安利《鸡兔同笼》,我说:“女儿探监,带来试卷,第五第六题是鸡兔同笼问题。爸爸给女儿讲题的过程中穿插着女儿的青春问题和父女之间的回忆,同时女儿的小问题也返照在爸爸的人生问题上,啊总之我看完哭得很惨。因为第六题比第五题难,所以整个剧的主题也在题目难度的递进中深化。”

应该不算剧透吧,朋友听完安利马上去找我要账号看了。所以为什么在拉观众的时候不为自己推销的东西做商品属性的介绍呢?

ps平日里一个剧也不是三五天能排出来的,推销的时候说“辛苦排练好几天”真的没有说服力,不要再叹息路人“不懂戏剧”和什么话剧艺术“曲高和寡”了,只能说路人们确实很诚实而且有自己的安排。

以及,路人未必不懂艺术,只是他们在成为“路人”的时候就 被 当成了不懂艺术的“大部分人”。

第三,上面说到了推销模式,此处想要痛骂。(但是应该能忍住)综艺节目的“味儿”真的浓,这一段我不由得忘记了哥几个是戏剧人,而感到自己跳戏到那种明星当嘉宾的游戏类节目。像是体验生活一样,乞求老板们提供包饺子、打鱼、上菜、保安等技术含量不算高,持续劳动时间不需长,对比艺人工作有些许新鲜感的“活儿”,在这一点上,苦兮兮的劲儿很像。

⚠️⚠️尊重演员们的劳动成果!排练很辛苦!演出消耗很大!对演员们百分之一百理解!表演辛苦了!感恩!!!

而带着镜头向路人使劲儿推销,恳求其“支持支持”(读作:发发善心)这一点,与“那些节目”里明星刷脸摆摊的桥段有些相似。只是明星们刷脸,戏剧人们刷“小众艺术”。

如果《说唱新世代》节目里也这样卖票,呼唤着“打破偏见”,但不让人试听试听初舞台也不让人了解当次演出的曲目和概念的话,我作为路人也会拒绝。作为一度热衷于此的观众,我可能还会因为此举综艺味太浓,而在回酒店路上找朋友疯狂吐槽。

以上是关于作品输出态度的 主 观 感 受。我独自当真就好,欢迎辩论,拒绝辱骂😌

下面是第二点
关于作品们本身的
放几张截图休息眼睛👀
先说了些好话,随后就没几句好话了,慎!

2.剧目:输出内容存在问题

(以下内容全靠记忆)

(1) 看完以后喜欢的:

《鸡兔同笼》《巴西》

《养鸡场的故事》(当时还有一点儿新鲜感)

(2)看的时候还行,有点小惊喜,看完以后无感直呼“啊这”的:

《出山》《一个绝望的人》《一座剧院》(老实讲句我很喜欢,整个表演节奏很好只是最后我已经对这个节目戏剧人们再次聊“戏剧梦想好难”这个话题疲惫了)《一条狗的故事》(是这个名字吗?我不太记得了 其实挺有趣的 就是结尾给我一种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 也没好好诠释问题 拍拍屁股跑远了 的感觉)等等。

(3)看完以后不喜欢的:

《邂逅·似水》《倒影》等等。

我喜欢的那两个,共同点在于它们好好地讲故事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运用戏剧手法,让情节变得有吸引力了,人物表达也更富有表现力了,我觉得很OK!

比如《巴西》中的小玩偶,及其机器人所看重的将之变为日常程序的生活小细节——过节挂彩旗,到时间做操,每日看大海……虽然铺垫部分的叙事节奏有点小问题,但整个剧的呈现很完整,细节比如家境、低版本机器人与其公司的设定都有说服力。妈妈对“我”的态度形成本剧暗线,埋得很好,始终神秘又令人牵肠挂肚,与主线交织得恰到好处。最后结局的手电筒灯也让人浮想联翩,是很不错的结尾(如果利索一点就更好了!)

比如《鸡兔同笼》,整个的剧本构建真的精巧。好家伙,女儿的“小烦恼”和爸爸的“人生困境”怎么可以这么对照,我好心梗但我好爱。由数学题导入而且由两道渐难的数学题导入,好妙,哭惨我了。看戏20分钟,探监20分钟,就像真事一样,却又给了父母爱情那超越时空的回忆呈现,这种虽然是套路,但 我狂喜。“问题”与“问题”交织在一起,父女之间的情感,慢慢流露、累积、爆发,之后复归克制——人被刀,就会死。虽然是对话为主的剧,(也许叫做“对话流”?我忘记该叫啥了,文学里有“意识流”这个词,那种感觉蛮像的)但每一条剧情线都很完整,情感递进也很合理,伏笔也好,表演也好,都很棒。

(蚁人那个我get不太到 意思get到了但审美没跟上 感觉有点刻意对不起!>人<)

在我这里内容传达好,需要剧目自己把故事讲好,故事讲好了再谈其他。

其实《一个绝望的人》技术上我OK的,节奏很好,情节很巧,我只是对整个剧最后面那种“施舍”的感觉不太喜欢。但如果只看剧本文本的话,假设年轻小伙的悲惨经历是真,那这个剧很有一种荒诞感,不是“荒诞剧”的意思,只是说荒诞这种感觉,其实很有意思。但最后年轻人其实是喜剧演员这个真相让我一阵错愕,像是彩虹糖纸剥开是那种素描用的软塑擦,遍布那些把生活的毛糙笔迹打磨抛光时粘上的碳灰,那个剧真相揭露的台词固然有伏笔铺垫(截图内容),但它对大团圆结局的导向功能实在过分明显。但整体而言,我还OK。

但《倒影》,舞台布置让我好一番期待(最后感觉是浪费了),结果一个故事不但拼接感的度把握不好(没有否认原创的意思,创作辛苦,respect),而且整个主题指向都很朦胧朦胧到把我这个观众的喉咙直接堵住的程度。我应该有什么感想?“善恶就在一念之间?”“杀人放火不是罪,不救小鸭才是醉?”“我的新人格执意杀死小鸭子就是为了毁掉旧人格”?好像都说得通但哪里都怪怪的啊。

最后结尾我算是看出来了,一段嘶吼+打斗+人格分裂(人类向内部寻求意义,类似于阳明心学那种指向?),好像很帅,按道理而言这应该很cool,但这一段我除了记住两个穿一样衣服的人对吼、相互哑嗓子威胁最后抱在一起落水以外啥也没记住,吵架的内容观众记不住,即台词表达的效果达不到,这场戏的意义何在呢?或许观众会觉得“演员基本功还可以哦”,然后呢?《倒影》的问题,我想大部分就在于它问不出来个“然后呢”。

《似水》,过度寄希望于“沉浸式戏剧”“欧丁戏剧”这种新东西,但又没用好😥 就有种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演员自己热闹(怎么说呢?没有攻击的意思,其实现场观众的反应就很说明问题了……)

沉浸式戏剧,原本是咖啡厅戏剧,你在酒吧里办,那你让人喝酒啊😓,你不让人家观众喝酒(PS 坐 下 来 喝 酒),人家怎么“沉浸”???谁搁那站三十分钟看 情节不连续 一大堆念白 调度全靠意识流 舞台空间大部分受限在一小餐桌 还经常背对我演戏(以镜头内观众为准)的所谓“话剧”能“沉浸”?我只想走,马上走——哦,票我是花钱买了的,不行,我得看完。我略微“沉浸”了一下现场观众的情境,老实讲我挺窒息的。

其次,沉浸式戏剧你剧本本身没老老实实放酒吧里就……怎么说呢,可能不是严重的问题但我有点疑惑……单身汉聚会结束,哥们几个离开酒吧上船、散伙、醉醺醺回酒吧这段戏,酒吧里观众能看见吗?这戏演给谁看去呢 就 疑惑。也没见有观众追出来啊……老实讲,这段戏我觉得是整部戏高光,演得很有味道但是观众们看见了 吗?

最后说说后半段那类似欧丁戏剧的设计,可能真是我水平不行我看不懂,我很不敢说我看懂了🤧 剧情我明白了个七七八八但这个设计的审美用意我思路跟不上啊。真 跟不上。有些台词我感觉故弄玄虚的成分很多,有些运用了腔调来念的词我也get不到所谓的“戏剧语言的诗意”,我看这段戏有“我既然付出时间成本看到这儿了 不知道结局的话就很亏 我需要把这里看完 但它什么时候演完 我好累”这种心理感受。

短发女演员的形体很不错!我爱了!

但是剧情和结局我都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平庸爱情戏和商业文艺片的感觉。

形式玩得很新潮,但没有新到我的心里,没让我感觉到“有必要用这种新潮东西”。需要表达的内容不够实在,但用了花哨的戏剧手法显得剧目本身的内容更少了。

PS如果本剧最终目的就是模拟“醉”状态下现实与虚幻交错的感受,那么当我没说。以及,结尾交代说大家只是酒桌上讲故事,这一段真的画蛇添足。没有说蛇很好的意思。

说到最后,总结一下,大部分我不喜欢的剧是我觉得它故事没讲好。故事内容的呈现在节目里轻于表达手段的呈现,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或者某位朋友说到的“走近科学”的感觉)。以及,大部分作品主题都聚焦在“去追那不可实现的梦吧”,却把笔墨倾注在对“不可实现”的刻画上。看这个节目的整体感受,类比一下,冷水冲泡浓缩咖啡,咖啡粉凝固在一块儿,少部分化在水中,偶尔一口满溢咖啡香气瞬间提神,大部分时候寡淡又不比白开水来得清甜净口。

最终,我作为观众,我不觉得我靠近戏剧了,也不见得以后会关注剧圈消息,或者留意各个在演剧目的简介推送。在观看节目的时候,我无时无刻都有种 “路人竟是我自己” 的真切代入感,我从一个“看过热闹的外行人”变成了一个“看过看不懂的热闹的外行人”🤧。

 5 ) 说实话很失望

这个综艺给我的观感就好像吴演员在景区里拉着人卖票的过程一样,只展示了一部分本身就已经有些知名度的演员拉着路人哭诉他们很穷,需要大家的资金支持,却没有说明白他们在做什么戏,这个戏到底哪里值得我花这100块钱去看。同时,拍摄又营造出一种假象,仿佛戏剧人拼了命的努力根本得不到观众的珍惜,可是节目里的路人游客本就不是戏剧的受众,光告诉我做这个戏的兄弟为此付出了很多,但谁愿意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花钱呢?这不是在逼人做慈善吗?

戏剧艺术究竟是什么?节目给出的答案似乎只有片头黄磊那一句模棱两可的“扮演真实”(之类的,记不大清了)。当然,这个问题确实过于抽象,节目组也选择通过“人”这个具象的实践主体来作为切入点。可是,一个戏剧事件的完成并不仅仅依赖主创、演员,还有数不清的幕后人员,剧场的工作人员,这些人暂且统称为从业者,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戏剧的观众——这里指的是那些真正意义上的theater-goer。

接下来就是另一个让人很难受的地方。兴许是为了综艺效果,节目制造了两个矛盾,并且我非常坚定地认为这是一种误导:一是在从业者内部撕扯出了一个矛盾,即剧团和剧场之间的矛盾;另一个则是剧团和观众之间的矛盾。

乍一看,似乎是这两者掌握着资金命脉,与缺少资金的剧团一方过不去。而事实上,真正的行业怪象一方面如节目所说,创作者和演员很难赚到钱,可是,剧场及其工作人员难道就躺着数钱吗?而对于被节目忽略的另一个主体——观众来说,他们也有自己难处:很多真正想看戏的观众根本抢不到票,或者直接被炒高的天价票劝退了。看似矛盾的三个集体,事实上根本就是被资本收割的共同体。

当然,不可否认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戏剧行业本身的资源分配是极其不均匀的。这个问题更为复杂,就不展开赘述了。但总的来说,“戏剧新生活”可以说是一个伪标题。“戏剧”和“新生活”根本就是两码事,不管从语义层面还是从事实层面来说,都完全不挨着——节目直接忽略了“戏剧”的本质和价值,其所谓“戏剧”目前也只是关照到了部分“戏剧明星”而已。本身国内的演出市场已经被演员的明星效应扭曲得够畸形了,也许发起人是发自内心地希望戏剧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但这种方式和导向最终呈现出来却是打着“戏剧”的幌子,助长着资本市场“造星——割韭菜”的行为。

最后,没舍得打太低的分,一部分是因为自己也算个广义上的圈内人,一部分是因为节目里呈现出来的作品,另一部分也是因为节目还在进行,一切不能太早做定论。我只是希望节目能够更多地关照戏剧创作和作品本身,并且用一种更妥当的方式去培养“圈外”的观众。另外,如果蚌湾或者任何一个剧场与剧组达成协议在线上直播这些演出,我愿意花这个票钱去看一场戏剧直播,就像这一年剧场关门以来,为ITA或是巴黎歌剧院的直播花钱一样。

 6 ) 与丁一滕有关

《疯狂麦克白》

2015年9月26日,于杭州。

丁一滕受邀参加杭州国际戏剧节,带着全新的作品《疯狂麦克白》在艺苑剧场与观众见面。

作品改编自莎士比亚《麦克白》,讲述了麦克白得到了女巫的三个「邪恶」预言,并且预言一一应验,最终麦克白成了像查理三世一样的暴君。

这是丁一滕继《寻欢作乐》之后,第二部做导演的作品,在故事开始之前,他借助麦克白之口说道:

我每天上学、排练、照顾妈妈,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了一个召唤。

召唤是什么,他并没有讲,但是用了一部戏的时间去表达,麦克白被女巫预言,从而接受内心的索引,想要成为能给观众带来艺术作品的普通人,但最终死在了舞台上。

那一刻,我就坐在他旁边,「似乎」理解了丁一滕。

游戏输了接受惩罚

在这部戏演出之前,我在悦姐(戏剧史老师)的介绍下,早已认识了丁一滕。

那时候,丁一滕还是孟京辉导演的演员,因为“二丁一笑”组合而被爱看戏的观众所了解。

演出结束之后,丁一滕邀请我们几个人一块吃饭,玩游戏放松。

我记得是在那一天,我第一次知道丁一滕名字的由来,妈妈姓腾,爸爸姓丁,他像一条线一样,串联起了爸爸妈妈,但他就只剩下妈妈了。

那时候,他写了一首歌给妈妈,名字叫《乳房》,歌词写道:

姑娘,你长得漂亮,能不能发张上半身裸照来瞧一瞧
我说姑娘,你乳房漂亮,但是比起一个女人还差好多
妈妈,这个东西是什么,你说这个叫乳房,喂你长大
我说妈妈,你乳房上怎么有颗痣啊,妈妈说只要你看到它就找到妈妈
妈妈,你不要害怕,我知道乳腺癌夺走你双乳,留下了伤疤
我说妈妈,你累不累啊,我知道你这么辛苦,为给我一个温暖的家
妈妈这个东西是什么,你说这个叫乳房,喂我长大

五六年过去了,在《戏剧新生活》第一期中看到一个细节,丁一滕因为暂时无法适应团体生活,一个人躲起来给妈妈打电话,让人心疼又难过,但是不懂这一切的外人,只会觉得他不合群,过于脆弱。

《女仆》剧照

时间倒回到2014年的十月,第二届乌镇戏剧节,孟京辉有一部改编自荒诞戏剧作家让·日奈的《女仆》。

悦姐看完后,推荐给我说,这部剧太好看了,有个演员叫丁一滕,好久没看到过这么棒的演员了,我决定去二刷,你一定要去看。

演出是在深夜十点,那是十月底的乌镇,夜风微凉,挂花飘香,让人好不自在。

我和十四、小花、小王子听了悦姐的建议,一同走进了蚌湾剧场。

《女仆》讲述了两个女仆趁女主人不在家的时候,玩起了扮演主人的游戏。

整场演出一共九十分钟,那真是一次难得的观剧体验,西瓜被摔碎,整个剧场弥漫着西瓜的清香,但却在上演一出悲伤的故事,丁一滕凭借着强大的个人魅力,将观众的目光牢牢地锁定在舞台中央,以至于演出结束之后,爆发出了经久不绝的掌声。

“舞台上的光太亮了,有时候照得生活里都没有光。每次看到观众从座位上离开,心里就会有种淡淡的忧伤。”谢幕的时候,丁一滕这样说道。

从蚌湾剧场走出来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半,整个乌镇都安静了下来,我们站在乌镇的某一座桥上,偶尔听到其他观众走过时,聊起这部剧,我们就看着月亮,闻着挂花香,久久不能从故事里走出来。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生命力」这件事,就像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是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像那只被关的孟加拉虎捕猎羊时,通过镜头扑向我一样,让我抖擞精神,思考「活着」这件事。

彼时的丁一滕,还只是中戏导演班的研究生。

在那次演出,丁一滕唱了一首歌叫《别装》

别装没心眼子,别装听不懂我的话,别装你办不到,别装这一切都是真的,都是假的,公的也能变成母的。记住了人心难料,这世界早已黑白颠倒。看尽了世间冷暖,别装出淤泥而不染。别装他妈大尾巴狼,别装你似乎好像还活着,你已经死亡。

大四毕业后,我一个人来了北京,工作的不顺利,所遇到的人和事,让我重新想起这首歌,每每听到都会觉得很难过,但也提醒自己「别装」。

《寻欢作乐》剧照

第二届乌镇戏剧节结束之后,丁一滕带着“二丁一笑”在上海演出了自己做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寻欢作乐》。

作品改编自罗素《论幸福》,人活着,为了幸福。

“我控制不了我的体重,就像我控制不了他离我而去。”
“我所有的躁动,我所有生活的热情,全都淹没在这座城市的人流中了。”
“靠得住的金钱,靠不住得人心。”

丁一滕试图从A到Z,借助不同的人物,探讨幸福到底是什么,但因为故事结构松散,即便“二丁一笑”贡献了卓越的演技,也还是难掩作品的青涩与稚嫩。

以至于第二年在杭州看《疯狂麦克白》的时候,被丁一滕在创作上的成长所震撼。

第三届乌镇戏剧节的时候,我作为志愿者全程参与其中,遇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戏剧艺术家,看了十几场至今想来还觉得能感受到美的演出。

更重要的是在赖声川对话欧丁剧团的「尤金尼奥·巴尔巴」、美国戏剧界最高奖托尼奖得主「玛丽·辛默曼」之中,似乎对戏剧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在那之后逐渐爱上戏剧。

那一年,丁一滕没有任何作品,但是加入了欧丁剧团,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去跟着戏剧大师巴尔巴学习深造,回来之后带来了全新的作品《窦娥》,音乐不再是他的作品里唯一的表现形式,身体成为了戏剧的一部分,丁一滕似乎摆脱了孟京辉式的表达,找到了自己。

《窦娥》剧照

2016年,丁一滕带着《山阳祭》回到了乌镇戏剧节,只是这一次不再是演员的身份,而是青赛的选手。

那一年,我毕业离开了乌镇,没能见到《山阳祭》的演出,但一个与丁一滕同台竞技的演员朋友告诉我说,他们抽签抽到在丁一滕后面演出的那一刻,就感觉只能拼尽全力了。

演员朋友的剧叫「孤城」,我看过剧本,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故事,但还是败给了《山阳祭》。

后来,我在北京看了《窦娥》,是时隔两年之后,再次看到丁一滕的作品。

当时看完写道:

壹肆年看《女仆》,丁一滕在舞台上呐喊着,人活着就得挣巴,死也要挣巴。壹伍年看《寻欢作乐》和《拥抱麦克白》,丁一滕在演员与角色,角色与观众之间做了很多的融合,经典从此成为了重新解读的经典的新出口。壹陆年看《窦娥》,窦天章抛弃了女儿窦娥,观众为了得到上帝的恩爱,遗弃了窦娥,然后丁一滕在舞台上杀死了上帝。从一开始,当窦天章将那根烟递给了我的时候,然后我就成了故事里的一部分,逃不开了。看了丁一滕的四部戏,每一次创作,每一次尝试,他总是在试图打破规则,然后将自我对世界的理解变成规则,这是年轻创作人该有的态度,也是丁一滕之所以是丁一滕的原因。

现在看来,从那时候起,丁一滕就已经找到了自我表达的方式,他在戏剧舞台上游刃有余了。

《女仆》剧照

再后来,他导了《弗兰肯斯坦的冰与火》,后改名为《伤口消失在茫茫黑夜中》,又回到了乌镇戏剧节,而我因为工作越来越忙碌,鲜少再走进剧场,但却一直关注着丁一滕的动态。

当我看到《戏剧新生活》里,他所表现出来的,面对人群的不安、面对创作的认真态度,给妈妈打电话讲心事的孩子模样,就会突然想到我们一块做游戏的时候,总是输的他,以及在舞台上呐喊着“活着就是要挣巴”的他。

他确实在一点点变得更加成熟,无论是创作,亦或是成长,但他似乎永远都还是那个少年,热爱舞台和戏剧,尊重妈妈,一点都没有变。

回过头来看自己,颇多感触汹涌而致,眼泪一直在眼眶打转。

突然好想念乌镇的每一座桥,想念有戏剧陪伴的日子,更想念一起在剧场里排戏的朋友。

你们寻找到想要的人生了吗?

我们心中的那片大海还在吗?

没有回答,也没有答案,甚至昔日的朋友,也鲜少再联系。

时间带走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但是因为这个节目,因为丁一滕,又似乎重新走过了一遍与戏剧相识的路。

生命里就是有这样的一个人,他就只需要努力做自己,就可以给他人带来光和热。

然后,三月的时候,丁一滕新戏《新西厢》要在鼓楼西剧场演出了,要进剧院支持。

好久不见,丁一滕。

 短评

《极限挑战》改变了国产综艺真人秀基本范式,将商业、人文和对社会的思考融入得恰到好处;《德云斗笑社》对通俗文化流动性的观察极其敏锐,探索出日韩以外,中国独有的选秀模式;《说唱新世代》在一片红海中突出重围,在如此高频率的新世界里依然保有一丝丝对真实价值的渴望,事情本应该就是最初的样子;而今天,当我看到《戏剧新生活》,又一次被无上的理想主义感动得稀里哗啦,那片大海真的存在吗?严敏在我心中已然封神。

4分钟前
  • 夏日微醺
  • 力荐

我一直觉得这类小众的艺术综艺的最终目的,是让一般民众可以更直接了解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所以节目前半段黄老师说展示戏剧人的生活状况和一些理想和面包的问题有些疑惑的,觉得没找对“点”,直到第一期后半段随着赖老师出现,第一次彩排,正式舞台。你会发现这个“点”根本不需要刻意找,戏剧舞台有一种很直面的力量,看一次就能体会到。这节目虽然碍于题材模式经费不太可能大火,但希望能被更多人看到吧。

9分钟前
  • 高达君
  • 力荐

你看这些男人长的没一个帅的,可是却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魅力

13分钟前
  • so0kho
  • 力荐

热度不会特别高,挑观众。我还挺喜欢这几个大老爷们儿的。

14分钟前
  • 方卡丘
  • 推荐

艹真他妈的艺术真他妈的浪漫 在混乱的生活里还能浪漫这是什么艺术家!

17分钟前
  • CruiLin
  • 力荐

3.28看完了,哭惨了,摄像机扫过道具、海报和喜剧人的脸,感动,感激涕零---------------------------------------------------------------------看完了第一集,真的太好看了,讨论戏剧人的生存困境、讲戏剧的讨论筹备过程、讨论这个综艺节目的定位。准备道具的部分好有意思,这是我们戏剧观众看不到的角落。太棒了,就凭它能放出完整版的舞台演出,就知道这不是一个为了综艺而牺牲戏剧的节目。不是一个炒概念提升逼格的节目。是真的言之有物。看见剧场里的孩子们眼里放光,这大概就是戏剧的一种意义吧。

20分钟前
  • 嘎嘎嘎
  • 力荐

看完了第二期,很残忍。它揭开了戏剧人其实不太愿意提及却又真切不可避免的困境,并且逼迫他们直面之。卖票的工作不再是间接通过平台和观众交接,而是由戏剧人们自己去街上一个个地拉客。几个演员奔走在街上打着荒诞的折扣也拉不来几个愿意掏钱看戏的人,吴彼对着剧场里零星的几位观众一轮又一轮地喝了一肚子凉水,昊宸一开始说“我不能让他们对着空凳子演戏”,后来遇到连10块钱都出得不情不愿的观众,他又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我不能让我兄弟演10块钱的戏”。空凳子,还是10块钱,分不清哪一个更加令人沮丧。

22分钟前
  • 易安
  • 力荐

从第一期来看,严敏做对了一件事:相比直接丢几个明星出演的戏给观众看,确实是能把戏剧创作者们一起群策群力、把戏玩出来这个有快乐有痛苦的过程展现出来真的更为重要。唯有这样才能让大家真正去了解戏剧、爱上戏剧。找的几个老师之间的化学反应好过预期,也顺利进入各自领域担当的位置。可以带着期待的继续观望了!P.S.第一期这个戏荡漾着晓邑老师的形和晓晔老师的魂儿,我觉得该让中国观众们看看这样的戏了! | 全季刷完,《巴西》最佳,其次养鸡场/鸡兔同笼/一座剧院/23号星球。相信每个人的初心,愿乌镇越来越好。

25分钟前
  • Dr.Ray
  • 推荐

一秒也舍不得倍速的宝藏综艺,完全印证了“最好的剧情片是纪录片,最好的纪录片也是剧情片”。朴素真切又才华横溢的戏剧人,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带着理想主义的敏感内心与现实摩擦,在坚持与妥协、封闭与开放之间来回踱步,看懂了每个人的戏剧观,也就同时看懂了他们的人生观。

27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演员列表下拉看到了欧阳娜娜整个人都不好了......

32分钟前
  • -
  • 推荐

丁一滕说做话剧能挣钱但还没挣到钱,我想说挣不到钱只因为你的戏太差了!

37分钟前
  • HAL
  • 力荐

【10】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热爱话剧的临近毕业的大四学生,感触真的太深了。初中到大学,从演员干到导演,从编剧做到灯光,我曾经想扑在戏剧上为之疯狂,却无奈自己资质平庸且现实残酷。赖声川说的真好,如果你做戏的目的是赚钱,就可能永远也赚不了钱,可作为凡夫俗子的我,只有静静在屏幕前看这群才华横溢、可爱勇敢的戏剧人用尽自己全力为中国戏剧释放力量而自己默默流泪的份。希望在不远的未来,我能像那只小鸡小兰一样,跨出鸡圈,走向大海,哪怕我余生都在沙漠,也要有奔赴大海和鲨鱼一起看电视的勇气。

38分钟前
  • 孟德梭丘
  • 力荐

戏剧爱好者五分预定,2020年戏剧太难了,太难了,加油内容产出者们

42分钟前
  • TENET
  • 力荐

“你们不要怕深度,小孩是有深度的。”

44分钟前
  • 27号巧克力刺猬
  • 力荐

严敏get到了真人秀最伟大的力量,不是逗乐子,不是选偶像,而是将一小部分人的生活用最自然的方式让大众看到,说唱新世代、戏剧新生活,无外如是。如果大众真的能听到,那是所有人的幸运。

45分钟前
  • 没事快睡
  • 力荐

对导演组巨失望,“缺钱/没经费”这些梗,不是在哪都能用出花来的。大篇幅拿去拍谈场地卖票,反而戏剧排练本身的时间被压缩了。每场戏都仓促得不得了,《鸡兔同笼》演员气口都对不上,修睿跟刘添祺明明可以合作得更好。似水临了加女演员进来,冷跟丁根本就两套表演体系,合不上,吴彼一个活人对着俩符号演,有必要吗,想好好排戏早把女演员请过来不行吗。当街拉观众更可笑,不是每种艺术都没有门槛的,十块钱一张票还得带合影,这么埋汰人家的意义在哪呢,你追求的戏剧理想难道是当街拉个根本看不懂的人十块钱演给她看吗。只顾着玩穷酸烂梗都已经影响到最后出戏的质量了,排戏时长不够,剧本打磨不够,录这个综艺的意义难道不是『因为戏剧很有魅力所以请你了解它』而不是『因为戏剧人赚不到钱所以请来为我的梦想买单』吗。

47分钟前
  • 还行

也该轮到话剧出圈了,就想黄磊在节目开始时说的,话剧就像高墙上的一道裂缝,能照进阳光。一直很喜欢看话剧,沉浸在舞台表演的两个或三个小时里,仿佛世俗都不存在,除了欣赏演员们的表演,感受台上的悲欢离合,想任何其他事情都是亵渎。《戏剧新生活》第一期就如此高光,小兰这个故事真的太好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小兰,都有心里的那片海,在日复一日忙着苟且的时候,希望我们不要忘记找寻属于自己的大海。虽安于苟且,也不要忘记诗和远方。

50分钟前
  • 自然卷
  • 力荐

那位十块买票还要合照的大姐!真想抽你!

53分钟前
  • Wendy.L
  • 力荐

暖暖小朋友,你喜欢这个机器人吗

56分钟前
  • Liz
  • 力荐

除了给五星,我还能为戏剧推广做什么别的贡献呢?

59分钟前
  • 飞羊羊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