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第一季

已完结

主演:翟毓红,许子东,杨雨,林更新,归亚蕾,张国立,王耀庆,蒋勤勤,何冰,徐涛,张家声,王帆,张腾岳,张涵予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6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2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3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4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5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6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3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4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5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6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7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8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19见字如面第一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见字如面第一季综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国内首档也是全屏唯一一档季播型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由成功制作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两档国民文化节目的国内顶尖视频创作团队实力文化制作。《见字如面》是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季播节目,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 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天真派:杨门女将综艺大集合镜头之外电影版副总统 第六季神秘博士 第八季洋芋书记惊叹俱乐部纯情女巫的星光奏鸣曲索尔菲雷诺之战为全人类第四季爸爸去出差温室里的加穗子 過保護のカホコ爱的多米诺网络犯罪调查第二季打架吧鬼神泰语版劫中劫歇斯底里大发不动产拜托了!别宠我第二季悲熊2通天古盒时代风尚中国文艺志愿者助力高质量发展特别节目墙壁之间2008摆渡人战金岭萌族酷狗侦探康熙微服私访记4伟大的愿望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伟大的伟永恒时刻劫案迷云血战血还碎片人生第一季荒野会谈超酷相见好无所作为第一季哥哥的少年时代梅花档案蚱蜢恐怖绘本第二季致命女人 第二季1刑的乌鸦 电影版江陵

 长篇影评

 1 ) 面对传统和现代、后现代的信纸两面,我们都要慎之又慎

看完本准备五星,反复两天思虑,还是决定留下一颗星的喘息的空间,也是这个节目和以这个节目为代表的一类传统文化型综艺/真人秀/纪录片唯一也是最大的变局和自我命运的陷阱。而真相往往是,就在这一颗星下,或者飞上六星,或者坠入负数的深渊。
说起这个节目的优秀和感染力,相信自不必多言——
1以家书或朋友乃至敌人的往来的历史信件为形式,重现历史现场和重大历史场景,对公众文化关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普及和推广,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2 优秀演员的朗读形式,加上观众的群体聆听,已经形式翁贝托艾柯所说的仪式感——一种纸质阅读永远无法被取代的价值和意义——近乎宗教般、清教徒意识的殉道者的二元呼应和共鸣。这已经不是朗读,也不是表演,而是让纸上的文字通过表演二次塑造和二次演绎
3 关于历史的重复性 人类总是在犯同样的错误,
4 成功避免了亲情伦理的话语霸权和思维禁锢的范式,将视野拓展到更宽广的朋友、知己、师生、乃至敌人。
5 成功摆脱听写大会、成语大会极端的固化和说教
然而,下面的这些弊端和潜在的危机,很有可能将这类传统文化类综艺乃至电影电视剧都推向负数的深渊,有些是外力,有些事内因,还有些甚至是潜意识本身隐藏的命运的陷阱
1 两位女主持的文化认知显然无法胜任,但这是小问题,有两个文化实力略显单薄的人从平民的心态和视角去解读也未尝不可,而文化人的选择明显是个陷阱,在这里不做人身攻击,只想说,越是刚愎自用、精英化的文化表达,越容易将文化节目引向深渊
2 由1引出的创作主旨的问题,对于亲情的话语霸权,节目显然已经成功避免,而对于传统本身隐藏的危机,节目创作者估计也未曾预料。尽管选择非常宽泛,但仍然可以看出,节目信件的选择仍然隐藏了绝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对民国时代精神和价值的向往和憧憬心理。对于传统和现代的态度,从中国乃至世界,总是在精粹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极端上痛苦挣扎,殴斗,乃至一方近乎彻底地毁灭另一方,而结果是,即使有传世之作,传递也多半只是悲凉和幻灭,或者在悲凉和幻灭最后燃尽的热情和真诚、包容、世界性。从节目上看,创作者的初衷并不是唤起纸质阅读,也不是查家谱、重新写信,而是希望国民重读历史,追寻历史精神特别是民国的人文精神。对于这点,个人觉得必须慎之又慎,如同老麦所说,当新的叛逆颠覆传统之后,又形成新的传统,进而又开始反对它自己,形成新的话语霸权。更可怕的是,这种话语霸权的冷酷的旁观者范式本身还会形成第三种霸权——没有亲身介入,只有旁观的思维,极易产生伪理性。民国的人文精神确实值得尊敬,也很有感染力,但民国精神的丰富性、复杂性,个人觉得还是通过书籍和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的形式比这种朗读的形式更有效果,意义也更加深远。【当然,前提是作者必须足够虔诚】。个人觉得,信件这种表达形式,还是止于爱恨情仇的表达为止更好,不然成了学术讨论,朗读出来就成了话剧表演。历史当然有重复性,也有古代远无法想象的险境——人格、时代的异化、空漠化、绝对理性的出现,异质化的出现,是古代乃至民国都远远无法想象的。
3 依然需要通过明星效应,依然需要通过阅读文人信件,其实就是在吃老本,吃文化的老本,当然,这不是节目创作者的责任,是艺术家和整个时代的责任。整体的思想性看似深刻,其实讲的还是那几个常见的社会议题、泛泛而谈,因为我们在文化上还没断奶,很多人连这些基本人文素养都谈不上,更深远的学了只会是个四不像,甚至走到价值的背面去。
人不真诚、时代不真诚,什么形式的语言表达都不可能传递出力量;相反,如果人和时代真诚,任何语言表达形式都无法阻挡它的光芒

 2 ) 终于发现了国内综艺节目中的“清流”,它让我们重新认识杨德昌和萧红!

最近两年,国内综艺节目在近些年面临着高度同质化和无法回避的创意雷同的问题,大量的购买国外综艺节目的版权似乎成为了主流。上周随着《我是歌手》第五季的开播,各大卫视打响了2017年的综艺节目收视率抢夺战。

与电视台综艺追求明星嘉宾阵容和明星真人作秀的效果不同,网络综艺节目则往往凭借着新颖的形式,另辟蹊径,取得了不俗的关注度。就在最近,便有一档不追求明星阵容的良心综艺在视频网站播出,只播出三期,便在豆瓣上获得了评分高达9.3.

要说的这档节目名叫《见字如面》,该节目在国内各种真人作秀的浮夸综艺节目泛滥的当下毫无疑问是一股“综艺清流”的存在。

《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是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季播节目。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邀请明星朗读书信的形式并非中国原创,而是缘起于绅士与戏剧的故乡——英国。早在2013年,为了纪念英国国家“Letters Live”书信朗读活动,国内翻译为《见信如晤》,腔调感十足。关于活动主旨,其官网上是这样写的:

见信如唔——用现场演绎来赞颂文学书信经久不衰的力量。

活动邀请音乐、影视、文艺界的名人,现场朗读近一个世纪以来令人难忘的书信。朗读者比如低音炮卷福,他因《模仿游戏》而朗读过图灵的几封书信……

还有抖森,他朗读过英国作家Gerald Durrell写给妻子的情书……

白袍巫师“甘道夫”伊恩爵爷(Sir Ian McKellen),他朗读过一个少年写给母亲的出柜信,中途数度哽咽……

此外还有裘德·洛(Jude Law),《神秘博士》主演彼得·卡帕尔蒂(Peter Capaldi)、“莫娘”安德鲁·斯科特(Andrew Scott)等艺术界的大咖……

中国版作为综艺节目则更强调了节目的文化涵养,所读的书信时间跨度长达两千多年,上至春秋战国,下至当代普通人家的书信。作为国内首档的文化类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该节目幕后制作方由成功制作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两档“国民文化节目”的国内顶尖视频创作团队实力文化制作。

如果有小伙伴听说过或者看过这两档节目,就可以知道《见字如面》所追求的节目效果并非明星作秀,而是通过文化来感染观众,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有内涵有追求有态度的综艺节目

嘉宾点评

之所以会入这个节目的坑,是因为制作方所请的演员大都是很有实力的老戏骨,虽然出于收视率的考量也有林更新这样的年轻演员,但归亚蕾、张国立、张涵予、何冰这样的实力派演员那精彩绝伦的台词功底和声音塑造能力让这个节目变得非常精彩。

朗读嘉宾张涵予

演员有四大基本功:声、台、形、表,而朗读最考校演员台词功底,那些老戏骨们声情并茂的声音表演感觉就如同在看一场话剧一般,真正达到了所谓“见字如面”的效果。在线观看时,最常见的弹幕是:“看哭了!”

在看《黄金时代》的时候便对萧红这个人物颇有些好奇,一个才女的凋零和逝去总是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悲怆。在第一期节目中嘉宾朗读了一封萧红去世前给弟弟的一封书信。

《黄金时代》中汤唯饰演萧红

萧红写给弟弟的家书里充满了家长里短,回忆了童年时姐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但烽火年代里的动荡不安,让亲人彼此天各一方。萧红在信中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

那时候的萧红客居香港,思乡甚笃却病痛缠身,只能通过一封简短的书信倾诉自己多年生活的苦闷与愁苦。那是萧红的人生走向凋零前最后的时光,而弟弟的回忆是她生命中最后的一段亮光

而最感人的则是张国立信手拈来,举重若轻的声音塑造,他站在那里朗诵唐代韩愈的《告鳄鱼文》,语气轻松诙谐,但却带着一种坚毅与自信。正是韩愈在自己的诗里所述的态度一样:“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的决绝;他和王耀庆合作的戏剧大师曹禺与国画大师黄永玉的回信朗读则尽显大师的心胸,平缓处不疾不徐声情并茂,激动处更加铿锵有力中带着儒雅与自信

王耀庆与张国立

那些书信不仅仅是一封简单的作文,更是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强烈的情感被沉淀在那些平淡的话语和文字当中。

在第一期当中,最精彩的无疑是作为杨德昌和蔡琴的共同好友的归亚蕾朗读蔡琴在杨德昌死后写的一封公开信。

蔡琴与杨德昌曾经是台湾娱乐圈里最引人注目的夫妻,蔡琴是台湾最著名的女歌手,歌声细腻绵延常有润物细无声之感,杨德昌则是台湾乃至蜚声国际的电影大师。

杨德昌也曾坦言自己多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都有“蔡琴的影子存在”,但二人离婚之后却被曝出长达十年的“无性婚姻”,媒体虽然猜测颇多,但蔡琴绝口不提。

直到2007年杨德昌导演去世,蔡写下一篇给杨德昌的公开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杨德昌的不舍与深情。

再见,杨德昌

07年7月1日 星期天,电视播了一整天,我也看了一整天;杨德昌就这么走了….。 电话录音里数不清的媒体留言,都希望我回电; 这个时候,叫我说什么?! 说什么也说不清楚我的五味杂陈,就算说清楚,又为什么呢?! 而所有人却急着要一篇“前妻的反应”!! 从一天最初的简短快讯,然后经过中间不断的增加数据、周边访问、调画面…, 到一天的结束,我的名字一直连着他的逝世消息….。 回想当初,从我确知彭铠立和他的恋情,到决定当机立断成全他们, 再到办完离婚手续,甚至到今天他去世,我的每一阶段似乎都得摊在镜头下….。 而今天,我怎么告诉外头,我都还来不及感受呢….?! 直到一天将尽,从电视上,我已看过他那被重复了又重复的身影后, 一阵强烈而尖锐的刺痛,才刺醒了我的感觉! 深埋在我心底,长久不愿再去回想曾经对他的记忆,突地袭上来; 我脱口轻喊出一句:杨德昌!你怎么可以这样就走了呢?! 跪在圣经枱前,我为他的灵魂急求, 求主以神自己的名领导他走义路, 让他行过死䕃的幽谷也不怕遭害….! 我感谢主在他生命结束前,是与他的最爱在一起, 我抬起不停涌上泪水的眼睛,坚定的告诉 上帝:我可以站起来! 我深深的感谢 上帝,让我与他轰轰烈烈的爱过…; 我安静的、肯定的用手拭摸着夹在圣经中的小十字架;闭上眼,再感受一次这曾经的爱情…,一次比一次平静、勇敢。 细数他一生共完成了八部电影,在我们生命联集的十年中,我竟见证了一半….! 作为一个曾经的伴侣,我们一起年轻过、奋斗过。 作为一个女人,他给我的寂寞多过甜蜜。 作为一个观众,我们痛失一个锐利的纪录者。 时间会给他所有的作品一个公道,他的付出不会寂寞! 至于我们所有过往的点滴,我自己品尝, 就当作我活着时永远的秘密,随着他的逝去与世长辞。

在这封信中最打动人的的一句话是:“杨德昌,你怎么可以就这样走了呢?”

杨德昌曾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和蔡琴的感情是“一片空白”,而蔡琴则在多年以后才回应说:“我不觉得是一片空白,我有全部付出过!”

蔡琴与杨德昌

蔡琴的信中充满了对杨德昌的怀念,这种怀念不仅是原谅,还有祝福和感激。当生命归于平静,有人选择坦然面对,有人选择放下过去。她说:“早知道他会这么早离开,我应该早点放手,成全他的。”

正如现场嘉宾来自香港的教授许子东所说,两个人的爱情走不到尽头不代表这段爱情就没有价值。

爱不应该是占有,爱是要懂得宽恕和成全

这正是这个节目最大的价值体现,用一封历经岁月沧桑的书信,传达除人类最本质的情感。正如卷福评价的那样:读这些信让我们停下脚步,去想象信件主人的生活和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观众、朗诵者和信件作者在朗读的时候产生一种神奇的联系,让人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启迪人心的反映人类生存状态的文物。它们像一扇扇窗户,让人窥见写信人和收信人之间的爱、美丽、痛苦和幽默。

生活不只有网络,我们怀念的是书信带给人的那种情感,那种文字里所传达的温暖和希望。

虽然国内的引进版节目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比如主持人的控场太弱,嘉宾的话题不够深入等等,以及,强烈要求节目组请金世杰、濮存晰、汪涵、陈道明来朗读!!!!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迷影映画】(ID:miying1994)

 3 ) 见字如面第一季随感

听过徐志摩致陆小曼的信后深感林徽因的决择是无比正确的,而且很惊叹16岁的林徽因思想情感之成熟早慧。

末代皇后婉容和皇妃文绣之间的书信完全是两个天真浪漫少女的之间的交流,而且婉容信中还是中英文混杂,有些颠覆想象。

吴聪灵致范美忠倒歉信这点赞同许子东教授观点,我们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辱骂斥责别人的本能反应,试问我们在那种极端的危险情况下会怎么做,但无疑那些不顾个人安危舍己救人的人是英雄,但也允许自我保护的本能行为的存在,而范美忠受到批评指责后的辩解言论还是说明他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他说女儿可救,母亲也不救,这种言论我觉得禽兽不如,作为老师,职业道德缺失,此谓不忠:作为人子,不愿救亲生母亲,此谓不孝,所以他连自己的名字都有辜负,既不美又不忠,所谓相由心生、心慈则貌美,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但范美忠长相就透着尖酸刻薄的丑陋。作为教师是最应该具备高尚人格品德的职业,因为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国民的素质和精神面貌,所以范美忠之流存在教师队伍中是教师行业的耻辱。作为媒体人吴聪灵的道歉信是哗众取宠,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也折射出当今的媒体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缺乏独立思考和专业精神,一味媚俗,不能对社会道德精神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偏离了媒体人为时代书写、为民众发声的初衷,还是那个“无冕之王”吗?!

八路军山东第五支队与日军第十九大队之间的通信是很有特殊意义的,让世人看到了中国军民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类大爱,在那种敌对的时期很难得。许子东教授提到日本人是消灭敌人也消灭自己,叫玉碎,不能认同,他们这种肆意侵略他国,屠杀无辜百姓的行为不配叫玉碎,而我们中国自古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名言佳句,更有无数身体力行的节义之士,如狼牙山五壮士宁死不屈不作俘虏,这当然是民族英雄,如果不幸被俘,保存自身,待战争结束被释放归国也不应该被视为耻辱,这才是体现人性的光辉和包容力。

白求恩大夫弥留之际给聂荣臻司令员的遗书,令人动容,潸然泪下。信中他事无巨细地一件件分配了自己所有的财产给身边所有人包括前妻,这是一位多么善良、大爱、细心、体贴、温柔、宽容、真诚、坦率的人啊,这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能不远万里去到异国他乡,为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贡献一切乃至牺牲生命,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赞扬的: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蒋碧薇与张道藩之间的书信,让人只能感叹,名人婚外情是一段佳话,普通人婚外情是小三无耻,而嘉宾点评时并未做正面引导。

陈觉烈士与赵云霄烈士的书信以及刘伯坚烈士致家人的书信令人无比心痛。我常常在想这么年轻的生命到底是什么样的信仰和意念支撑他们慨然赴死,虽然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你们不去冒着牺牲生命的危险革命,也能象芸芸众生一样或许艰难但也有可能平安地度过一生,然而你们选择了这条充满荆棘危险的道路,你们不得已舍弃了自己的亲人甚至是刚出生的年幼的孩子,只为了未来的我们能生活在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平的国家里,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

 4 ) 我觉得这是个能让人安静下来的好综艺

第一季是完整看完的,当时看到以嘉宾读信这种内容的节目感觉真的挺新鲜的,嘉宾我觉得整体都不错的。 这个节目会让你感觉到一个好的演员,甚 至不需要什么服装,道具,背景,仅仅只用台词就能让你产生共鸣,就好像这些文字活了一样。 最后安利何冰老师,他真的很棒!很喜欢他!

 5 ) 失望大于期望

选材确实不错,文言文的字幕仿佛又回到了字字珠玑的语言。以前总是惊叹文言文的表达能力如此之强,现在也算是能重温一下了。文学大家,清流浮笔,仿佛静静看待历史,品尝心酸过往。在文化快餐的时代不失为对文化积淀一种更深层次的解读和继承。几位老戏骨也演绎得入木三分。

不足之处很明显,首先,林更新先生和蒋勤勤小姐明显积淀不够,在几位老戏骨的衬托下更是相形见绌。浪费了如此之好的书信,看的时候基本会跳过。其次,解读不够深入,可能是策划问题,解读节奏太快,仿佛一杯滚烫的茶只闻香味,正准备品尝时戛然而止。女主持人文化素养的缺失尤为严重,干巴巴的串词,不知所以然的抢台词。男教授确实学富五车,对各种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个节目的一大亮点,但无奈被女教授和主持人时常插话以至于都无奈说道:“三个不懂爱的人在谈论爱”,然而另两位的接话更是贻笑大方。女教授知识有余,文化不足,算是典型的当今大陆教育的产物。

当然,希望节目能改进的更好,此类素材当真是浑浊中的清流。

 6 ) 节目是个好节目,但看着还不够爽

首先说节目本身很不错,个人很喜欢。都说是“网综中的一股清流”,不为过。

信读的都不错,都是有功底的人,尤其黄永玉写给曹禺的信,信好,王耀庆演绎的也好。那是我看完两期之后的唯一高潮。

说点儿看着不舒服的地方,女主持文学功力不行,两位嘉宾风格不搭,三个人坐在一起很难碰撞出火花,以致讨论部分不够精彩,总让人意犹未尽。看锵锵三人行知道的许子东,比较喜欢那种看问题独到深刻的嘉宾,看到许子东在嘉宾之列时还是眼前一亮的。而那位女教授说话就像在讲课 ,总有一种浓浓的“教科书”味道,解读角度也总给我一种高中写作文套用模板的感觉。和许子东同志太不搭了,以至于让子东同志在第一期说出了“三个不懂爱情的人在这儿讨论爱情,蔡琴要笑死了”的话,两位女同志还不服的说为什么说三个,我真怕把许子东给气走了。第二期,关于林徽因辞别徐志摩的那封信,子东同志也是无奈的很,只说“你们两个都认为她写这封信是很伟大的是吧”。话都说到这份儿上,还有什么好讨论的。关于林则徐的个人悲剧问题,也没有许子东的进一步解释,感觉总在限制他讲话。

节目是个好节目,但很担心丢了灵魂,落入俗套。而这个灵魂除了读信的人要专业,解读的人更重要。毕竟我们大多数人对那些信背后的历史都不能完全熟知,这就要求解读的人要客观敏锐的给出信后的背景,陈述的观点要深刻独到,这个人本身最好是有真性情的人,我相信这种嘉宾是有的,就看节目组有没有这个心了。不然这样下去,写信的人真要笑了。

真心希望这节目能做成一档有深度的文学类节目,引领一下现在的网络潮流,也让我们普罗大众吸吸养分,有的消遣。

静待吧。

 短评

的确是不错的形式,但是缺点还是很明显:一是三个讨论者明显不搭,特别是女教授明显底蕴不够说教明显,导致讨论深度不够;二是信的排版杂乱无章,时而古文时而今文,完全可以用一点主题;三是古文信就应该用古文读,然后把翻译放字幕,而不是相反。朗读者中张国立,张涵予,王耀庆非常好,蒋勤勤不行

8分钟前
  • Miss Coconut
  • 推荐

请两位女士给男士留一个说话的机会。

12分钟前
  • 沈群青大侠
  • 推荐

何冰的念白功底真好 需要找点传记来看看

16分钟前
  • 六月鸢尾
  • 力荐

节目新颖,信件选取有心,就是解读部分不尽人意,主持人没太多知识沉淀也不做功课,还老爱抢白,控场能力奇差,导致拆信人之间的议论很容易擦枪走火,杨教授表达欲过强,主见却缺乏深度,且很少去倾听,两个嘉宾感觉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20分钟前
  • 愚人船
  • 推荐

昨晚看张国立和王耀庆读黄永玉和曹禺的信件,看的泪流满面,太感动了。能拥有这样的友谊非常难得。张国立和王耀庆的演绎非常非常的好,台词功底真的很棒,值得安静欣赏的一个电视节目。

21分钟前
  • 衣商
  • 力荐

好看。张国立的台词太令我震撼了,王耀庆极棒,归亚蕾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勤勤姐真美。

25分钟前
  • 十一个i
  • 力荐

综艺清流,不过把古文翻译的过于白话,美感顿失,某些字里行间的缱绻便消失了。还有那个谁的诵读表现得太浮夸了!

28分钟前
  • miko-star
  • 推荐

还是想说,国立老师读的左权的信,让我在教室哭成狗

32分钟前
  • 窝是大步
  • 力荐

这个小网综是这屎一般的2016年中难得的美。何冰,张国立,归亚蕾,王耀庆,张涵予……除了林更新,都很好。我爱何冰!我爱何冰!我爱何冰!听何冰读信,真是莫大的享受,即使你听得想寻个地方死命痛哭,也是享受。

33分钟前
  • 我来我征服
  • 力荐

都很棒 期待金士杰老师能念一封

38分钟前
  • 林深时见鹿
  • 力荐

建议删减点评,保留历史背景的交待即可。女主持和女嘉宾一不留神就鸡汤,而许子东仿佛得了厌女症。

39分钟前
  • 少林飞猪
  • 推荐

来来来~~~杨颖、唐嫣、杨幂、李易峰、吴亦凡、杨洋等等诸如此类的靠着演员职业混饭吃的人,过来学学台词是怎么说得,应该怎么说!

42分钟前
  • 小刺儿
  • 推荐

从第一个单曲开始追到出了第一期完整节目……原本满分是没有问题的,节目的设置和内容都非常打动我。但是完整节目播出之后,扣0.5,希望换掉主持人,节奏控制非常糟糕,打断嘉宾讲话生硬转折,嘉宾讲文化背景的时候她脸上茫然的表情如同幼儿园学生听到量子物理一般……或者至少先做做功课?

47分钟前
  • 终诚卷书
  • 力荐

强烈推荐!喜欢张国立和何冰老师,用声音读出书信里的真情流露,打开历史。如同真人见面对话一般,就是主持人太出戏了。。

49分钟前
  • 时光倒流
  • 力荐

王耀庆戏太足了,脑补濮存晰唐国强戴红围脖出境画面。主持人大傻逼。能公开的信件都不是最动人的。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泉,如果这也叫综艺的话。顾城遗书读完后观众鼓掌,主持人说,大家的掌声是送给王耀庆的,我们都为顾城可惜。这个细节让我黑转路。

50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推荐

觉得也还好吧,三星半,归亚蕾还蛮自然的,有些人就搞得有点像配乐朗诵或者话剧腔过重。

55分钟前
  • 🐷🐷
  • 推荐

信的好,许子东和归亚蕾、王耀庆、张国立的好。(主持人强行插断、毫无观点的随声附和看的鸡皮疙瘩哗哗掉)

56分钟前
  • bird
  • 推荐

女嘉宾太过感性且侵略性很强,看似说了很多,但让人觉得言之无物,许教授讲了许多有趣的观点,但一直被女嘉主持人截断,导致短暂的点评时间没有起到点睛的作用,反而影响了节目整体的节奏氛围和观感。喜欢何冰 归亚蕾,王耀庆读的也很好但是我得拿本书把他的手遮住 不然太晃眼睛了。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

60分钟前
  • Lumos.
  • 力荐

“见字如面,如雁带去思念;见字如面,如歌抚慰流年。消失了时空,怀念成相见。信中你我,定格成永远的容颜。”—— 开年好戏

1小时前
  • 莹小慢
  • 推荐

何冰和张国立读的真是太好了,老艺术家口条和功底都是真的让人敬佩啊

1小时前
  • 普通甜妹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