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漫游记

HD中字

主演:泰晤达·巴拉,莫厄克·弗朗克,保罗·宙斯,赛尔顿·梅罗,Larissa Manoela,Giselle Motta,Álamo Facó,Cadu Fávero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长篇影评

 1 ) 小丑漫游记——找寻自我并坚持下去

我一直认为,电影给人的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消磨时间,好的电影应该可以给与人以人生领悟、以生存方式、以信仰。

当然,现在的人们不是缺乏发现好电影的眼光,而是缺乏能将好电影所深感认同和领悟的东西,放进自己的生活中。

愿好的电影和好的你能够相遇,而后成为你的一部分。

流 水 账

今天是国庆后的第一个周末,星期五晚看了一集海贼王、追了两期中国好声音、刷了一晚抖音,然后早晨6点钟伴着依稀的日出入睡,12点钟索然无味的睁开眼,洗刷过后坐在沙发,伴随着“我要实现立下的flag”的无力自问,却一路追根所及地去微博崔永元搏杀各路势力......

最后无奈得出:人 生 百 无 聊 赖!

活脱脱一副肥宅废青模样。

这时候,一部影片引入眼帘——小丑漫游记「又名:悲情岁月」

可能是当下“佛丧”的情绪感染,天然的对小丑这种近年来呗渲染成悲情人物形象心有所倾,遂然开始去寻找并观赏这部影片。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好片子,但是我敢肯定如果放在平时,估计我会因为这片子的节奏和流水账式的不知所云而远离。

所以古话说的对,不是缺乏美好的事物,而是缺乏发现美好的眼光。

影 片 简 述

《小丑漫游记》海报,说的真让人很没有观看欲望

这部影片在网上的资料相当之少,包括资源,百度百科也只有提及该片的两个主演名称和一些简单信息。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该片是主演赛尔顿·梅罗 Selton Mello「就是上面海报的那个小伙子」自导自演的,以及他在2011年的电影票房在巴西超过了《阿凡达》。

赛尔顿·梅罗在巴西是一个当红演员,如果看过影片对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他的成名作 ——《里约2096:爱与骚动的故事》「虽然我也没看过」

OK,废话不多说,简单讲述下剧情:

本杰明是一个和父亲一起经营一个小小的叫做希望马戏团的年轻小伙子,希望马戏团就像我们早些年的民间表演剧团,终日奔波在各个城镇进行演出。

然后就开始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本杰明在马戏团中除了饰演小丑外,还要负责团内的琐碎事项,这让本杰明内心痛苦,只不过为了家人而选择了忍耐。

然后本杰明遇到了让自己怦然心动的女孩,在经历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本杰明毅然告别了父亲和马戏团前往了女孩所在的城市准备去追求爱情并开始新的生活。

但是没想到女孩却已经要嫁为人妻。

本杰明在一段没有马戏团的日子里发现外面的世界并不是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并且做的都不是自己擅长的事,自己过得并不开心。

于是本杰明返回了马戏团。

一 些 分 析

1. 风扇

影片时不时的出现本杰明一脸茫然地看着某处,然后看见了风扇在转动的隐喻。该隐喻是否与影片刚开始父亲的情人撩拨本杰明需要一台风扇有更深层的联系我不知道。

第一次出现风扇幻觉:在此之前影片已经展示了本杰明的日常生活,此时风扇轻微转动,暗示了本杰明内心起了对于现状枯燥生活不满的波澜;

第二次出现风扇幻觉:在此之前影片已经展示了本杰明生活有了实在波澜——那个名叫安娜的女人,此时风扇转速稍微快了一点,暗示了本杰明内心有了实际想要追求的事物;

第三次出现风扇幻觉:在此之前影片已经展示了本杰明与马戏团各位混乱生活的格格不入,此时风扇快速转动并有了微风拂面的错觉,暗示了本杰明内心已经暗下决定想要改变现状去追寻内心——离开马戏团。

当然,影片中风扇所表达的隐喻远不是如此简单,可能还有实质的风扇和错觉的风扇之间的联系。风扇本身也可能有其他的指向,而不仅仅是暗示本杰明的内心,比如暗示了剧情的走向、马戏团中的各位的关系等等。

2. 身份证明

本杰明在离开马戏团之前,一直就靠着一张出生证明来向盘问人员证明自己,直到离开了马戏团才去办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影片中出现了三次提及需要本杰明身份证的地方——第一次警察盘问、询问分期购买风扇时、离开马戏团求职时。

我个人理解是出生证明和身份证分别代表了本杰明的两个时期的自我,一个是离开马戏团前内心厌烦现状憧憬外面世界的本杰明,一个是独自经历过世事成熟后的本杰明。「估计是篇幅所限,导演没有过多的讲述离开马戏团后的本杰明生活,但是我们可以想象」

3.主题

其实影片的主题简单看是在讲述本杰明的成长,但是又不仅仅是只有本杰明成长了。包括小姑娘、本杰明父亲也在成长,这样说感觉有点怪怪的,我觉得用“改变”这个词更贴切。影片中每个人都在改变,不能说变得更好或更坏。

本杰明的内心和行为的转化是一个普通年轻人都会区经历的一个过程,从年轻时的渴望,到最后成熟地去选择自己的人生,无论好坏,都应该去坦然的接受。

本杰明父亲虽然岁数大,但同样在改变,改变对待他人的关系,改变对于自己事业的定位,改变父子关系的处理等。

小姑娘这个角色应该是一个女性视角的成长,鉴于我的不成熟「单身狗就单身狗,海扯什么成不成熟」,我也无法细致的梳理女性的心理成长变化。

但个人认为该角色也是很值得玩味的,虽然影片中对于小姑娘的刻画并不多也不全面,但是她在看萝拉演出时的眼神和看本杰明的眼神,以及后面替代萝拉登台时的神采,都让我感觉像一张白纸被涂上了各种各样的色彩,显得纷杂多变。

以上仅仅只是影片中的一些较为明显的隐喻,希望大家能够有更多有趣的发现,欢迎大家下面留言讨论。

写完后我回头看关于电影分析这一个块,觉得上述的分析不仅杂乱无章,并且苍白无力,无法用很全面且合逻辑地表述来介绍一部电影。

如果不能吸引你去观看电影,那么很抱歉我没能阐述好这部电影,但是希望各位不要因此错过这部电影。

✎✎✎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促使我来写下篇文章的原因是,在看到本杰明回到马戏团的那一段,赛尔顿·梅罗的笑容让我沦陷,不怕丢人地说,我热泪盈眶。

可能导演将本杰明刻画得太形象,加之一个人漂泊在外乡,代入感愈加浓烈。在本杰明回到舞台配合父亲表演时,马戏团的各位相视一笑,让我有了想回家的冲动。

是的,或许这部电影不能带给你什么新的哲理或人生启示。但它能让你在烦躁聊赖的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回想这一路走来,你成长了什么,你改变了什么。

是的,就像是生活中我们各自走出象牙塔来到异乡拼搏,从最初的满满激情到现在的沉沉焦虑,从少年的无忧无虑到青年的一声叹息。

我们将迈进30年岁,身边的男朋友女朋友来来往往,工作的岗位公司换来换去,遇到的人事熙熙攘攘,可依旧找不到快乐,依旧感受不到踏实。

但是,我想跟各位同时也是跟自己说:或许艰难的时候可以有别的选择。坚持现状往前走不是唯一的选择,纵然身上所要背负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方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跟随内心的方向走。轻松上阵,或许能背地更多,走得更远。

就像本杰明后面说的那样:猫喝牛奶,鼠吃奶酪,而我就是个小丑。

望你能够平心静气地地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然后义无反顾地扎实生活。

哪怕是小丑,只要内心无悔,终有一天,你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马戏团。

 2 ) 充满才气的惊喜

第五天是唯一只看了一部电影的一天。但看到了一部令我颇为欣喜的佳片:巴西电影《小丑漫游记》。从《中央车站》到《上帝之城》,《精英部队》两部再到这片,巴西电影从没让我失望过,部部精品。《小丑漫游记》并非大制作,但正是这种带着异域风情的惊喜小作品,是我最希望在电影节上看到的。

Selton Mello据说是巴西著名影星,《小丑漫游记》是他自导自演的导演处女作,惊人地展现了非凡的才华。本片完全没有新人导演常见的卖弄怪异技巧而忽略的基本叙事流畅度的问题,在非常流畅的叙事和熟练的场面调度下,在充满异域风情的阳光下,一个流动的马戏团带领我们领略巴西乡间的风情。在此基础上,我时常能看到给人印象深刻而又不做作的镜头。无论是特写还是远景,俯拍还是平视,导演对景框有非常好的把握,既有喜剧片的连贯镜头,又时而插入情绪十足的文艺片范儿的几秒钟。在此基础上丰富多彩的运动,我们既能看到如安哲罗普洛斯一般非常平心静气的慢速横摇或升降镜头,也能看到战地纪录片般奔跑中的手持拍摄,无一不与屏幕上表达的内容完整契合,可以说光从镜头语言上就充满了惊喜。

这是一部公路片,马戏团一路遇到了神奇的各色人等,绝对巴西荒诞特色。向个路人问路,路人自信百倍的说了一大串,然后非常nice的给了张委内瑞拉地图;主角小丑记者马戏团大胖女人的托付,逢女人便问有没有多余的胸罩;神一样的修车店,神一样的一路高唱“I love your mother”神曲的修车师傅;要赶着回家和猫团聚而心情不好的警长;当然,还有永远是世界上最有风情的巴西萝莉!

作为故事背景主体,这个马戏团可一点不业余。主角是一个小丑,光是片中的小丑的戏中戏表演就足以撑下90分钟的气氛,非常用心,令人捧腹,在独特的马戏团民族风配乐下,充满了巴西式的荒诞与奔放。在非凡的背景下本片讲了个简单的故事,在场中欢乐无边的小丑其实并不快乐,他厌倦了颠沛奔忙的马戏团生活。他爸爸–团长兼老小丑认为马戏团需要台电风扇,而片中随时出现在各处的电风扇都成了主角快乐程度的象征,他黯然离团时电风扇停了;在最终明白自己的使命就是带来欢乐的道理后,悄然归团的他和老父亲在场中的见面着实感人,舞台后的电风扇也吹到了最大档。

我不贴什么运用纯熟新颖的镜头构图了,自己去电影里看吧。就贴张萝莉!Larissa Manoela !

http://www.saoyuying.com/2012/07/2012-siff-day-5/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3 ) 生活的小丑

o gato bebe leite, o rato come queijo.
在迷茫和开始思考之后,父母的放手让孩子了解了一直以来的固执。
忧伤的小丑和他寻找的快乐。
安静时的思考。

 4 ) 小丑永远是那么悲伤的角色啊

巴西电影永远不乏惊喜。
    据说费里尼第一次到马戏团看到小丑的时候被吓的哭鼻子然后第二天在喷泉边见到另一个小丑时,却只感到幽默与可怜。自此,悲凉的小丑角色展露了峥嵘。孤寂三部曲,<孤独先生>,<伤心小号曲>,还很多记不起名字的,以及空留一声叹息的希斯莱杰。
    有的人的心是中空的。不说话不是因为冷漠不是因为不屑,而是他们心里什么都没有想。
    他跟周围格格不入。他厌倦了每次新到一个地方就记下镇长的名字来取悦一批一批毫不相识的人。他想有个人一直在下面看着他。那么他所有的颠仆逗笑,才有所值。可惜遇见的人那么多而懂他的那么少。他沉重换来的只是一句you're so funny。她们只看见了他画在面上的笑颜。当他不再扮演小丑的时候,还会有人为他倾心?
    电风扇是贯穿始终的意向。想了很久不明白后来幡然醒悟原来那就是他自己的影子。他以为自己想要的是风扇本身,可孤伶伶站在售货店中仍旧不是应有的归宿。那风应该吹着自己关心的人。
    配角同样出彩。孤寂的山羊男,爱猫的警长,顺手卖地图的大叔,还有超萌超萌的小萝莉……和着暗黄色的色调以及风情独特的异域音乐,一切都透出淡淡的荒诞色彩。但导演,也就是男一号,极其明智的控制着叙事节奏。电影流畅无比,叹为观止。

 5 ) 小丑漫游记

本杰明和贝德马是一对父子,两人均是小丑演员,靠四处巡演为生,居无定所,甚至没有身份证明。影片开始时,本杰明厌倦了飘荡的生活,渴望有个固定的家,能有自己安稳的生活。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我看过了

 短评